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丁酉年(鸡年)九月初九)
也称:老人节。
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另外,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即将来临,今年的重阳节我们做点什么表达对老人的崇敬和爱戴呢?小编会画画,那就带大家一起来画一幅重阳节的手抄报吧,您可以把它当做贺卡或者主题墙的版式参考。
轮廓:记号笔(细头)或针管笔
颜色:彩色马克笔、彩铅(渐变底色)
过程
1 在纸张的左上方用记号笔写出“重阳”两个大字。
2 把写好的大字描粗,或会书法的朋友可以直接用毛笔写上哦!
3 在大字的右上方画出几座小山,为了显示山的高耸,我们用几朵云来衬托。
4 接下来就是画仙鹤了,重阳节少不了的小素材。
具体的画法如下:
成品图:
5 仙鹤的下方用祥云长长的尾巴做框线,让画面巧妙的融为一体。
6 在画面的左下方我们用书卷做边框,更显古香古色。先画出一些平行的竖线。
7 然后用半圆弧线将竖线的顶端连接起来。
8 在纸张的右下方画出松树的树干。
9 用米字的方式画出松叶。
成品图
手抄报小介绍:
主要是用色彩、绘图等艺术手段,弥补文字的单调,给人以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美感和启迪。内容包括报头、题花、插图、花边、尾花和色彩运用等。
1.报头 它是手抄报的标志,由图案或画面和刊名组成。文字上由报头名称、日期等组成。
2.题花 是对文章标题或开关的装饰,常见的有底纹,带有提示性的图画或图案。
3.插图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画一个能说明一个情节的画面,这种形式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还可以采用与文章内容毫无联系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这是纯粹为了美化而作的。
4.花边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花边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开文章,便于阅读。
5.尾花 是装饰在文章后面的图画或图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后,还剩有空白,可以画一朵花,既可充实版面,又可以增加美感。
6.色彩方面 一般宜简练、明快、淡雅,不宜过分渲染、杂乱。一般而言,正文色调宜朴素、稳重;标题及花边、插图等,则可用较鲜艳的色彩。这样才能浓淡适宜,增强效果。
小知识
为什么重阳节画仙鹤呢?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吉祥长寿,洁白一身体现白鹅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仙鹤的文化意义:
仙鹤在中国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吉祥长寿,洁白一身体现白鹅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
广东珠海三灶村民,每年农历新年初一开始活动至初七,都舞狮耍鹤。除夕夜,要为新扎的白鹤披红戴花,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白鹤点睛开光,以显其的灵性威力(用新毛笔点朱砂点眼睛)。鹤舞模仿白鹤:梳理羽毛、寻找食物、喝水、飞翔、休息、蹲在一边听鹤歌等动作表演。鹤歌是鹤舞的重要部分,自编自唱,四句一组,长度不限,如果不想继续唱了,按照惯例,歌者只需唱一句“出齐羽毛飞上天”,鹤歌便结束了。歌词歌颂社会发展、好人好事、劝人从善、教人上进,有着寓教于乐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号:小样卡通画。
重阳节是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希望孩子们在画手抄报的同时,多了解一下重阳节的知识哦!
手抄报是缩小版黑板报
它包含了报头、题花、插图、
花边、尾花、色彩等方面
怎么 *** 一份时尚有创意的手抄报呢
一起来看看吧
报头:由图案或画面和刊名组成,刊名要突出,可以放在顶部的左中右,切记不要东一个字西一个字,不要放在底部,可以设计不同的类型字体。
题花:对文章标题或开头的装饰,可以只是用颜色笔跟着写一遍做点缀,也可以像刊名一样用一种颜色包裹住字体,如图先用铅笔定位,再沿着铅笔线把标题写上,再上色点缀。
插图: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画一个能说明一个情节的画面,这种形式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还可以采用与文章内容毫无联系的图案。
尾花:要小巧精致,起点缀作用,主要是装饰在文章后面的图画或图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后,还剩有空白,可以画一朵花,既可充实版面,又可以增加美感。
书写:正文书写先用铅笔画一条辅助线定好位置,再跟着铅笔线写上内容,要注意开头前面空两格,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签字笔抄写文章如黑色、蓝色。
文字的数字也很重要,控制在一百以内或者一百字左右,不适宜太多,不然整体画面感觉看起来没那么舒适。
色彩方面:可以给手抄报刷上颜色,一般宜简练、明快、淡雅,不宜过分渲染、杂乱。一般而言,正文色调宜朴素、稳重;标题及花边、插图等,则可用较鲜艳的色彩。这样才能浓淡适宜,增强效果。
一、关于重阳节的简介: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1、采桑子 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更多重阳节手抄报参考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形式,一般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同时,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下面千千带你“画”说重阳,共度暖心重阳节。
弘扬孝老敬老美德 共度暖心重阳节
帮奶奶捶捶背
牵着爷爷慢慢走
帮奶奶揉揉肩
登高远眺,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吃重阳糕,“吃糕”也有一种代替"登高"的意思。
赏菊花,菊是长寿之花,寓意长寿。
插茱萸,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消灾免难。
重阳节手抄报
任何奢华的礼物,都抵不过你暖心的陪伴,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金秋时节,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小可爱们也可以通过画笔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也可以知道重阳节的一些小习俗呀
重阳节简笔画
重阳节简笔画
重阳节简笔画
重阳节简笔画,赏菊、插茱萸、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简笔画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培养孩子尊老、爱老、敬老的品质,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深深的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百善孝为先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
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么
你了解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么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
爱在重阳手抄报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今天彩虹给大家整理搜集了一些重阳节手抄报,快给孩子收藏起来吧~
重阳节优秀手抄报教程1
1、 先写上“重阳节”三个艺术字,下面画上许多连绵不断的山峰。
2、 字的下面画上两朵云和一轮明月。
3、 外侧山峰画浅蓝色,中间画中蓝色,最里面画深蓝色,“重阳节”三个艺术字画上黑色。
4、 云朵为蓝色,月来为黄色。
5、 背景为渐变的黄色,空白处画上蓝色的横线,九九重阳节优秀手抄报就完成了。
图源:天天板报网橘子老师
重阳节优秀手抄报教程2
1、 在左上角画四分之一的圆,画上高低起伏的地面,上面有两棵树,两位老人背对着并肩站在一起,上方有“重阳”两个字。
2、 右上角画一支桂花树的枝条,上面有桂花和树叶。
3、 月亮与地面为金黄色的,“重阳”两字是深黄渐变成浅黄色,树叶为深黄色,树干是褐色,桂花是黄色,树叶为绿色。
4、 背景是黄色渐变成白色,老人穿着深蓝和深绿色的衣服。
5、 空白处画上深黄色的横线,方便写字,这样,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就完成了。
图源:天天板报网橘子老师
重阳节优秀手抄报教程3
1、先在上方画出报头文字,接着画出爷爷和奶奶的头像。
2、围绕着头像画出右边的边框,左边用带树叶的藤蔓作为边框,再画一些花朵作为点缀。
3、用直尺在边框的空白处画上文字栏。
4、先给文字涂上红色,两边画一些红色爱心,再给边框涂上不同颜色,左边藤蔓涂成绿色,右边边框涂成蓝色和黄色。
5、最后给爷爷奶奶涂上合适的颜色,简单的手抄报就完成了。
图源:天天板报网橘子老师
重阳节优秀手抄报教程4
1、 先写上“九月初九重阳节”几个字,并画上两朵菊花。
2、 先画一个矩形边框,里面画一个多边形边框,右下角画一棵叶子为扇形的松树。
3、 上面也画一个矩形边框,里面画一个多边形边框。
4、 “九月初九重阳节”几个字和菊花都画上黄色,叶子为绿色。
5、 上面的矩形边框为黄色,里面的横线为黄色,下面的边框为绿色,里面的横线也为绿色,松树叶子为绿色,树干为褐色,这样,九九重阳节手抄报模板就完成了。
图源:天天板报网橘子老师
还有这些版式可以选择~
图源: ***
今天的手抄报分享就到这里了~记得亲手做一份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哦!
想学更多的美术专业技法吗
阳光之美全国少儿艺术教育
全国少儿美术交流峰会
一次教育界的盛宴向教育同仁发出邀请,
10.14-16号一起相约在石家庄!
现在报名可享受3折优惠!
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添加微信:ygzmjm058,就可以咨询啦
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近在眼前,你的99重阳节手抄报准备好了吗?如果还没有准备,那么你可不能错过万年历小编带来的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绝对会在你 *** 手抄报时带来有效的帮助,当然很多朋友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可以参考借鉴下那些精美漂亮的手抄报图片,下面分享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内容资料。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登上高山和高塔。
重阳节的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糕时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可以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重阳节习俗——赏菊和佩菊花 重阳时节,观赏菊花是一项重要内容。
重阳节的习俗——饮菊花酒 据说喝了菊花酒,能够延年益寿。
秋高气爽天晴朗,赏菊登高过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九月九日,日月并应,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直到唐代才被定为民间节日。“九”与“久”谐音,“九九”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又叫“敬老节”。
在节日来临之际,我校组织举办了手抄报展评活动,看!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重阳图画。
金秋结硕果,人寿添花香。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一年重阳节,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合乐!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有长久长寿的寓意,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简单又漂亮重阳节手抄报,快收藏吧。
?重阳节习俗:
一、赏秋
重阳节是更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五、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六、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节的诗句: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 重九—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译文: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