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材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作用,可以用于血虚、月经不调、肝肾阴亏、精血亏虚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16卷中记载它能“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它就是中药材熟地黄。
熟地黄源自于药王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原名叫做“熟干地黄”,现在经常简称熟地。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植物根经过炮制而成,未经过炮制加工的称“生地黄”,与熟地黄作用不同。再就是在地黄的采集时注意一种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毛地黄,虽然都有地黄地名却不同的作用。
<熟地黄的药性>
中药熟地黄药性五味属甘,四气属微温,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作用。
明代医学泰斗张景岳因善用熟地黄而得“张熟地”的称号,他在《景岳全书》中记载:“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熟地黄的应用>
熟地黄可用于血虚证、妇女经期不调、肝肾阴亏、精血亏虚等症。其用途和配伍使用 *** 可分为5类。
1.熟地黄调理气血不足。
血虚会减弱对心与肝的濡养,造成面色苍白或者萎黄、眩晕、失眠、心悸等血虚症状。熟地黄养血的药力强,而且既能补血又有“补血不留瘀”的特点。所以调理以上所述的血虚症状,可用熟地黄配伍白芍、川芎、当归。这四味药材同用被中医称作“补血基础方”,很多知名的补血的配伍 *** 都是由此加减而得。
地黄能调理血虚不足
如果是血虚症状伴有气虚的症状,气血两虚的气血不足证,可以用熟地黄配伍人参;如果再加入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等中药,其补气养血的药力更为显著。
2.熟地黄调理女子气血失常引起的经期问题。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男子以气为本,女子以血为本”。气血运行通畅则为顺,对于女子月经不调的问题,经常是因为血虚和鳕鱼所导致的。
熟地黄药性微温,而且善于补血养阴,所以适用于女子月经不调等症,尤其适用于血虚而没有气滞或血瘀者,调理也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等配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用熟地黄与当归、黄莲配伍同用,调理因冲任二脉虚损、血虚有热引起的月经不调。
此外,熟地黄炒炭后有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调理经期量多而有血虚的症状。
3.熟地黄调理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的表现主要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以及梦遗等症状。中药熟地黄药性滋润,入肝、肾经,善于补阴血,是调理肝肾阴虚的主要药物之一,所以是调理肝肾阴虚的常用药,并且常与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等中药配伍。
如果是肝肾阴虚伴有虚火的症状,可用熟地黄配伍猪脊髓、知母、黄柏、龟甲;调理阴虚内热、筋骨萎软可用熟地黄配伍龟甲、锁阳、知母等以达到滋阴降火、强健筋骨的作用。
此外,根据“阴中求阳”的理论基础,熟地黄药性温,滋阴而不伤及阳气,所以可用熟地黄与枸杞子、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配伍调理肾阳虚衰的症状。
4.熟地黄用于糖尿病。
中医认为的消渴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熟地黄可用于消渴病的“下消”症状,因消渴病症状复杂、临证配伍变化较大,所以需要专业医师指导使用。
5.熟地黄补精填髓。
根据“精血同源”的理论,熟地黄不仅可以养血滋阴,还能补精填髓。精血亏虚会引起的小儿发育迟缓、反应迟钝,成人早衰、健忘、神情恍惚、眼目昏花、须发早白、男子功能减退等症状。
熟地黄对上述症状均有调理作用,可根据症状配伍使用,常与制何首乌、枸杞子、鹿角胶、龟甲胶、菟丝子等补血益精的中药同用。
<熟地黄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熟地黄品质黏腻,内服有碍于脾胃消化,适宜与陈皮、砂仁同用,以健脾胃行阻滞。
传统认为,熟地黄炒炭后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所以用于止血多用熟地炭。
中药熟地黄品质黏腻比生地黄更甚,能助湿气而引起气滞还妨碍消化,
熟地黄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作用,可以用于血虚、月经不调、肝肾阴亏、精血亏虚等症。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说它能“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但熟地黄需要根据症状与体质的不同,运用相应的配伍使用方能发挥更好的药力。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31种中药药方记忆口诀1、桂枝合剂
君药:桂枝
臣药:白芍
佐药:生姜、大枣
使药:甘草
口诀: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2、银翘解毒丸
君药:金银花、连翘
臣药:薄荷、炒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佐药:淡竹叶、桔梗、甘草
使药:无
口诀:
辛凉平剂银翘散,薄荷牛蒡竹桔甘;
少量荆豉透表邪,温病初起苇根煎。
3、桑菊感冒片
君药:桑叶、菊花
臣药: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
佐药:连翘、芦根
使药:甘草
口诀:
辛凉轻剂桑菊饮,薄翘苇根甘桔杏;
疏风清热宣肃肺,风温咳嗽轻证应。
4、九味羌活丸
君药:羌活
臣药:防风、苍术
佐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
使药:甘草
口诀: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5、藿香正气水
君药:广藿香油
臣药:苍术、姜厚朴、生半夏、陈皮、茯苓
佐药:紫苏叶油、白芷、桔梗
使药:甘草浸膏
口诀: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芩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除。
6、六一散
君药:滑石粉
臣药:生甘草
佐药:无
使药:无
口诀: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
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7、葛根芩连丸
君药:葛根
臣药:黄芩、黄连
佐药:炙甘草
使药:无
口诀: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8、龙胆泻肝丸
君药:龙胆草
臣药:黄芩、炒栀子
佐药: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地黄、柴胡
使药:甘草
口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9、理中丸
君药:炮姜
臣药:党参
佐药:土炒白术
使药:炙甘草
口诀:
理中炮姜参术草,温中健胃治虚寒;
炮姜祛寒止泄痛,党参健脾白术利;
甘草补气调药性,散寒健胃服之效。
10、小建中合剂
君药:饴糖
臣药:桂枝、白芍
佐药:生姜、大枣
使药:炙甘草
口诀:
小建中剂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药;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生姜温中大枣补,甘草补气调药性。
11、四逆汤
君药:淡附片
臣药:干姜
佐药:炙甘草
使药:无
口诀:
附片干姜和甘草,回阳救逆兼温中。
12、二陈丸
君药:制半夏
臣药:陈皮
佐药:茯苓
使药:甘草
口诀:
二陈丸用半夏陈,茯苓甘草为佐使;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13、礞石滚痰丸
君药:煅金礞石
臣药:黄芩、熟大黄
佐药:沉香
使药:无
口诀:
礞石滚痰礞石君,顽痰老痰皆祛除;
黄芩清火大黄泻,沉香止痛调气机。
14、清气化痰丸
君药:胆南星
臣药:酒黄芩、瓜蒌仁霜
佐药:陈皮、枳实、茯芩、苦杏仁、半夏
使药:无
口诀:
清心丸中南星君,实痰实火最合之;
黄芩清肺瓜蒌润,陈实胡杏半夏佐。
15、养阴清肺膏
君药:地黄
臣药:麦冬、玄参、白芍、甘草
佐药:牡丹皮、川贝母
使药:薄荷
口诀:
养阴清肺地黄君,滋养少阴又凉血;
麦参白草合为臣,清肺泄热还利咽;
贝母丹皮薄荷使,功奏润燥凉血功。
16、二母宁嗽丸
君药:知母、川贝母
臣药:石膏、黄芩、炒栀子、蜜桑白皮、炒瓜蒌子
佐药:陈皮、炒枳实、茯苓、蒸五味子
使药:炙甘草
口诀:
知贝二母合为君,清肺润燥化痰咳;
石芩栀白瓜蒌子,借助君药效力增;
陈枳茯苓五味子,理气健脾滋肾阴。
17、小青龙合剂
君药:麻黄、桂枝
臣药:细辛、干姜
佐药:五味子、白芍、法半夏
使药:炙甘草
口诀:
小青龙中麻桂君,解表散寒止咳喘;
辛姜为臣化痰饮,五味芍药夏为佐;
甘草益气调药性,解表化饮止咳喘。
18、苏子降气丸
君药:紫苏子
臣药:姜半夏、厚朴、前胡、陈皮
佐药:沉香、当归
使药:甘草
口诀:
苏子降气化痰方,夏朴前苏甘草煎;
沉香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19、安宫牛黄丸
君药:牛黄、麝香
臣药:水牛角、黄连、黄芩、栀子、冰片、郁金
佐药:朱砂、珍珠、雄黄
使药:无
口诀:
安宫牛黄凉开剂,芩连栀郁朱雄黄;
牛角珍珠冰麝香,热闭心包功用良。
20、苏合香丸
君药:苏合香、麝香、安息香、冰片
臣药:沉香、檀香、木香、香附、乳香、丁香、荜茇
佐药:白术、诃子、朱砂、水牛角
使药:无
口诀: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薰陆荜檀香;
水冰术沉诃香附,芳香开窍止痛强。
21、玉屏风颗粒
君药:黄芪
臣药:炒白术
佐药:防风
使药:无
口诀:
玉屏风粒主自汗,芪气固表兼止汗;
白术补脾为臣药,芪风二者常相随。
22、缩泉丸
君药:盐益智仁
臣药:乌药
佐药:山药
使药:无
口诀:
缩泉丸中益山乌,温肾缩尿止遗功;
益智为君善温阳,乌山两药分臣佐。
23、金锁固精丸
君药:炒沙苑子
臣药:莲子、芡实
佐药:莲须、煅龙骨、煅牡蛎
使药:无
口诀:
金锁固精沙苑君,温补肾阳涩固精;
芡莲相须又健脾,龙骨牡蛎与莲须;
补肾涩精止滑遗,肾精不固此方珍。
24、四神丸
君药:盐补骨脂
臣药:煨肉豆蔻
佐药:制吴茱萸、醋五味子、无核大枣、生姜
使药:无
口诀:
四神故纸与豆蔻,君臣温肾涩肠泻;
茱萸性热善散寒,味子酸涩善止泻;
大枣生姜同煎合,肾阳不足最相宜。
25、四君子丸
君药:党参
臣药:炒白术、茯苓
佐药:大枣、生姜
使药:炙甘草
口诀:
四君子丸中和义,参苓白术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26、补中益气丸
君药:炙黄芪
臣药:党参、白术、炙甘草
佐药:陈皮、当归、大枣、生姜
使药:柴胡、升麻
口诀: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生柴归陈助;
气虚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27、桂附地黄丸
君药:肉桂、附子
臣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
佐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使药:无
口诀:
大热桂附助阳火,熟地萸药并补阴;
苓泽丹皮利清寒,补中寓泻治肾虚。
28、右归丸
君药:肉桂、炮附片、鹿角胶
臣药:杜仲、菟丝子、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
佐药:当归、山药
使药:无
口诀: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29、当归补血口服液
君药:黄芪
臣药:当归
佐药:无
使药:无
口诀: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升血代表剂,血虚阳浮发热宜。
30、六味地黄丸
君药:熟地黄
臣药:酒萸肉、山药
佐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使药:无
口诀: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芩丹三泻侣;
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
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31、左归丸
君药:熟地黄
臣药:龟甲胶、鹿角胶、枸杞子、菟丝子
佐药:山茱萸、山药
使药:牛膝
口诀: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之一。
三种擅长补血的中药,补血活血,滋阴润肺,滋肝肾益精血各不同古今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也随着改变,由于体力劳动的减少而脑力劳动的增多,血虚或者气血不足已经是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之一,那么该如何选择补血养生的方式呢?
其实补血的方式有很多,而本文主要讲解其中以补血养血为重点的三种中药,它们分别会有补血活血、滋阴润肺、滋养肝肾而益精血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供不同人群选择使用。
当归
当归
中药当归的命名就是因“让气血各有所归”而得名,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还被称作是补血圣药。
中药当归善于补心血与肝血,在中医理论中,心与肝是主管血运行的脏腑,所以心与肝的气血充盛则整体的气血足。此外如果是气血两虚的气血不足,单用当归则不能胜任,需要与补气的黄芪一同使用。
当归
中药当归除补血以外还能活血,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因为如果单一的补血太过则容易产生血滞、血瘀,而当归活血既能去瘀血、生新血又能补血不留瘀,因此才被历代的中医称为补血圣药。
阿胶
中药阿胶一直是被极度认可的补血良药,有补血滋阴、润肺燥、止血的作用,关于阿胶补血需要注意的是,它最擅长的是调养因出血而引起的血虚,而相较于中药当归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补血之外,中药阿胶还能滋养肾阴,润肺燥,还可以用于阴虚而心烦、失眠等。
阿胶
熟地黄
熟地黄也是一味知名中药,其补血养血之力较强,被称作是补虚要药,尤其是补血还能养阴,对经期失调而无血滞者非常的适用。
除补血之外,中药熟地黄还能滋养肝肾、益精血,对肝肾不足和精血亏虚者的各种不适均有良好的调养作用。
植物地黄的花
三种中药的对比
这三种补血的中药之中,当归偏于“行”与“散”,补中有动,善于补血活血,并兼有化瘀止痛;阿胶偏于“静”与“守”,补中有守,长于补血止血,伴有滋阴润肺;熟地黄微温,有与阿胶同时滋养养血要药,但熟地黄偏于滋养肝肾与调养精血亏虚,是生精补髓的良药。
此外,因为血为气之母,所以这三种中药补血的同时均有一定的养气作用,而且对于血瘀引起的失眠、多梦、烦躁、血虚便秘均有不同程度的调养。
熟地黄
由本文可以了解到,当归、阿胶、熟地黄均有补血的作用,而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然而中药药理的复杂并非短时间可以理解透彻,所以用中药补血还需要求助于专业的中医,不能盲目使用。
须发早白?七味中药,养精血,黑头发发为血之苗,血盛则发润,治白发先养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须发早白困扰人,让人愁!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在外面看到一个人年纪不大,却有很多白发,我们会觉得他(她)衰老,可能是操劳忧虑太多,在中国人潜意识里,只有生活苦的人才操劳忧虑。但是,人都希望把更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表明自己过得不差,自己还年轻。
于是你会看到许多人会是染发店的常客,把白发染成黑发,虽能解一时之需,却不能解一世之愁。其实没必要这么忧虑,白发问题也可以通过调理得到改善,让发白变黑。
须发早白病在血虚
发为血之苗,血盛则发润,头发早白归根结底是头发得不到精血的濡养。头发没了精血濡养就好比草木失去了水的滋养,早晚会枯死。头发无血就会失去光泽,变得干枯毛燥,渐生白发,日久还可形成脱发。
精血同源,养血重在养肝肾
发为血之余,肾其发在发。头发靠的是肾中之精化为血进行生长,因此我们说精血同源,养血重在养肾。又因为肝肾也同源,肾藏精化血,肝藏血。所以,精血同源,养血就是养肝肾。
七味中药,养精血治白发
肝肾不足者须发早白,肝肾化生精血,只有肝肾足,精血才能旺,头发才能得到充足的滋养。有一个方剂,名曰七宝美髯丹,由七味中药组成,主治肝肾精血不足,用于治疗须发早白。
01制何首乌
制何首乌
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白发问题离不开制何首乌,查阅众多黑发方,大多都有制何首乌。方中重用制何首乌为主药,是黑发主力军。
02枸杞与菟丝子
枸杞
枸杞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肝肾同补,助何首乌壮水生精。
菟丝子
菟丝子助阳补肾,明目,补肝也补肾,助何首乌补阳气生精血。菟丝子和枸杞作为何首乌的左膀右臂,枸杞向左补阴,菟丝子向右补阳,阴阳双补,补肝肾之力倍增。
03补骨脂
补骨脂
补骨脂,温肾助阳补命门之火,现代研究证明补骨脂中含有的补骨脂素具有光敏性,正常人使用不当会使得色素沉着,但是像白癜风,头发早白等黑色素缺乏时,适当的使用又能起到治疗白癜风等黑色素缺乏症。
04当归
当归
整个文章都在说治白发要先养血,总感觉缺点什么?千呼万唤使出来,尤看当归正养血。是的,虽说一直强调精血的重要性,但是怎么能缺少当归呢?补血和血不用当归用什么?因此,方中加入了当归。
05牛膝与茯苓
牛膝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对于须发早白兼有腰痛的人群,可加牛膝。
茯苓
茯苓又不补血,也不补肝肾,用它为何?太补了怕碍脾胃,用点茯苓,健脾利湿,补而不滞。同时,脾为后天之本,可以化生血液,用茯苓不仅仅是祛湿,还在于生血。
发为血之苗,血盛则发润,治白发先养血,你学会了吗?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说的就是这味中药,五款茶汤赶紧用保温杯泡起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天气日渐炎热,不少人因为熬夜开始上火、头晕脑胀、眼睛发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曼丽表示,此时就应该多用枸杞,搭配菊花、红枣、黄芪、龙眼肉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枸杞主要产自宁夏、青海、甘肃等地。枸杞是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的食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上品。
清肝明目枸杞菊花茶
中医认为,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目昏不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枸杞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的功效。
枸杞形状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略扁,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皮柔韧,皱缩;果量肉柔润。气微,味甜,微酸。因此选购枸杞以粒大、色鲜红、肉厚、籽少、味甜者为佳。
枸杞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干吃或者泡水。
菊花被称作秋天的“花中仙子”。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
枸杞子菊花茶功效是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并对胸闷、心悸、气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有明显效果。
因为两种都是护眼的药材,能有效缓解眼睛疲劳或眼睛乾涩的症状,非常适合澈夜温习功课的学生或电脑工作者饮用。
养血安神红枣枸杞茶
红枣枸杞茶,红枣,味甘性温,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血虚萎黄、血虚失眠多梦等症的治疗。枸杞补肾益精,补血安神,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如常喝红枣水对于经血过多而引起贫血的女性可起到改善面色苍白和手脚冰冷的补益功效。
补气固表枸杞黄芪茶
黄芪枸杞茶,具有补气、补阴、滋阴、滋肾的功效。黄芪是临床上十分常见补气药,主要的作用是补气生血、补气升陷和补气固表。如果用在体虚外感方面,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配白术、防风,可以治疗虚人外感。
升阳补气益中汤
枸杞配升麻、柴胡、白术、党参等,可以组成补中益气汤,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补气生血枸杞当归羊肉汤
腿肉1斤(带骨),红枣枸杞若干,萝卜1个,生姜30克,当归15克,羊肉300克,绍酒、葱、盐各适量。枸杞配当归,可以起补气生血的作用。
此外,枸杞加龙眼肉,滋肾补心,安神补脑。
值得注意的是,枸杞虽好,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对于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食用应注意过量会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眼睛红胀不舒服。每天服用10-20g,对于体质稍差的朋友应长期坚持服用才有效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图/视觉中国
分享八种中药药性之最,补充机体气血阴阳,调整寒热表里虚实中药也有自己的药性之最,知道了用药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中药里面,分好多种类,益气养血,滋阴潜阳各不相同。但每一类中药里面都有更具代表性的一味中药,比如说大病之后身体虚弱,之一想到就是人参。被称为药性之最,都有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
1、补阳之最,制附子
阳主动,主气化, 中医认为, 身体脏腑功能的实施,均需要阳气的支持,阳气有温煦作用,身体的温暖,冬季不怕寒冷,都需要阳气的温暖。如果阳气缺乏了,人体会感到微寒,四肢不温,严重还会出现水肿,夜尿频数,脏腑功能失调严重,舌苔白腻,这种情况需要补阳气,肾是一身阳气的原动力,补肾阳最重要,补肾阳,首先想到制附子。阳虚严重还可以搭配鹿茸、狗脊、肉骨。
2、养阴之最,熟地黄
阴成形,中医理论中,身体脏器的气血津液都是阴组成的,阴具有滋养作用,凉润作用,阴液不足,就容易出现阴虚内热,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脏腑虚损,视物模糊,舌头比较红,舌苔比较少。这种情况需要补阴,补益首先要想到地黄。如果阴虚厉害,比如大病后,女性产后,这种情况以熟地黄为主,熟地黄补肾填精作用更强。如果阴虚内热厉害,以生地黄为主,生地黄清热更好。
3、补气之最,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对于重病大伤后元气恢复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气短乏力,动辄气虚自汗,劳累不耐受等表现。是补气里面更具代表的中药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小伙子,虚损严重,可以选择党参、黄芪这一类作用柔和一点的补气药,兼有阴虚,可以选择益气养阴的西洋参、太子参。
4、补血之最,当归
当归属于补血要药,血有滋养作用,血不足会出现心悸失眠,梦多早醒,皮肤色斑,眼睑苍白,贫血,女性提前闭经,便秘,等表现,这种情况,补血可以首先考虑当归。当归性质温和,补血还能活血,补血不留瘀血。血虚严重可以搭配白芍,失眠严重可以搭配酸枣仁、龙眼肉。
5、活血之最,川芎
很多人肝郁气滞调理不畅,或者久病不去治疗,很容易生瘀血,瘀血会有刺痛,夜间加重,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喝水还不想下咽的特点,不同部位还会淤堵脏腑,如心脏胸痹心痛,胃痛,腹透,头痛等,去瘀血之最,参考川芎,川芎活血行气,可打通全身之瘀血。此外丹参也是一个常用的活血药可以参考。
6、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代表性中药,对于各种体内的热毒,比如痤疮、痈肿、疔疖,肺部感染,咳吐黄痰,肠痈都可应用,尤其是身体热性疖肿,反反复复问题。如果在腹部,还可以加蒲公英,在肠还可以加败酱草,在脸上还可以加白花蛇舌草等。
7、疏肝解郁之最,醋柴胡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发阳气,解表的作用。尤其是疏肝解郁,临床很常用,但很多人不知道,柴胡需要醋炮制过后,疏肝解郁效果才更好,因为酸入肝经。对于现代人压力大,总上火,生闷气,情志不舒,胁肋胀痛都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搭配疏肝解郁的郁金、合欢花、佛手等。
8、泻火之最,黄连
黄连泻火作用很强,心火失眠,胃火牙痛,都是很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黄连性寒,脾胃虚寒的话,需要慎重,防止败坏脾胃。
以上即是这期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自己搞不懂,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调理。
介绍五味中药,给吃不胖的瘦子增增肉,赶紧收藏医生,我男朋友很瘦,吃不胖,怎么办?
小红找了个男朋友,其他都好,就是太瘦,小红很是苦恼,因为她父母不太喜欢太瘦的男生。
为了让男朋友多长肉,小红十分贤惠,给男朋友做好多好吃的,男朋友也很给力,也都能吃进去。让人纳闷的是,吃好喝好就是不见长肉,甚至有时候男朋友胃口出奇的好,一天能吃很多东西,就是不胖,反而更瘦了。于是问了开头的问题。
那为什么明明正常饮食,一日三餐,甚至吃得还不少,却不长肉呢?
可能是吃进去的都被“火”烧没了!
中医认为:瘦人多火。
火有虚实之分,不论哪种火都能导致吃不胖。
之一种是胃火大的人。胃火大的人经常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喜欢喝冷水,食欲非常好,一吃就饿,中医将它称为消谷善饥。试想一下,再多的木柴在熊熊烈火面前都不堪一击,瞬间化为灰烬。当一个人胃火大的时候,吃进去的食物一下子就被烧没了。
第二种是肾阴虚的人。肾阴不足的人,会出现燥热口渴,盗汗等表现。人体的生理活动是离不开水液的,阴虚的人,阴液不足,虚火旺盛,虚火又进一步消耗阴液,人体缺水,怎么可能会长胖呢?
所以,瘦人多火就是这样来的。阴虚导致火旺,火旺加剧阴虚,清热同时要滋阴。
有五味中药,一起用可以有效调理这个问题,让瘦子也可以长肉!
01石膏
石膏清热泻火,入胃经,能够清泻胃火。胃火是导致牙痛,口腔溃疡,消渴的重要因素之一。
02熟地黄
熟地黄滋阴补血,肾阴足,火自灭。熟地甘温。入肝肾,除了滋补肝肾之阴,还能养血补虚。
03知母
知母清热泻火,还能滋阴润燥。所以,知母既能帮助石膏清胃火,又能和熟地一起滋养肾阴。
04麦冬
麦冬和知母有共通之处,一来助熟地滋阴,二来助石膏清胃热。
同时,知母麦冬又能防止石膏太寒伤阴。
05牛膝
牛膝滋补肝肾。
总结:5个药合用,清胃和滋肾并进,虚实兼治,适用于胃热阴虚,牙痛,齿松,烦热干渴,消谷善饥,对于胃热阴虚吃不胖的瘦子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
浑身没劲、少气懒言、抵抗力特别差,气虚体质怎么调理?今天就教大家 *** 。大家好,我是沈老师,你会发现有很多人,从小到大,身体就属于比较虚弱的,小时候就特别容易感冒,大了一干活就浑身乏力,少气懒言没精神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有可能就是中医的一种体质叫做气虚体质。
中医上讲气虚主要是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引起的。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虚则气量不足,气量不足可导致饮食减少,气虚懒散,浑身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
如果你们出现以上这种情况,那应该怎么调理呢,今天给大家介绍几味补气血的中药。
之一个中药就是当归,补血之良药,性味甘、辛,归肝、心、脾经。主要有益气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之效。因此气虚血弱的人常常用当归来滋补身体。
第二个中药就是黄芪。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在《本草求真》中记载:“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这说明的就是黄芪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之效。
第三个中药就是人参,它被称为“百草之王”,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温,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参可以补一身之气。
这几味都是很好地补中益气的中药。但是这些中药虽好,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的。因此需用中药调理,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药不对症。
气血足生命才有活力,6味中药冬季常吃,可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今年的冬天,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惴惴不安的,怕随着寒冷而来的,还有会有各种流行病。所以今年冬天,不仅要做好常态防控,还要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免疫力强不强,其实和气血是否充足具有密切的的关系。
气血是生命的动力和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动力。其中可以把气看做是生命的动力,而血则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气血充足,人的生命就会比较有活力,对于各种外界邪气也会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从而不容易生病;
而气血不足,身体就会虚弱,对于外界的各种致病邪气就会不能抵御,很容易生病。
所以,这个冬天,要让自己气血充足。
补气养血,可用这6味中药
1、人参
人参可大补元气,可让心肝脾肺肾都元气满满,是大补身体的一味中药。可以解决身体气虚的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人参更好用生晒参,红参适合身体非常虚弱的人,否则吃了容易上火。这是因为红参药性温燥所致。
还需要注意,人参一般来说需要煎煮,1小时左右取参汤。用常规开水泡的方式,就浪费了。
2.黄芪
黄芪也是补气作用非常好的中药,其药性仅次于人参,可以健脾补肺益气,主要用于肺脾气虚。对于容易感冒、自汗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可以选择生黄芪即可。如果是脾虚明显,腹胀,食欲不振,腹泻等更突出,则可以选择炙黄芪。炙黄芪健脾益气的作用得到了增强。
3.党参
党参和黄芪的作用、药性类似,是比人参药力要弱的补气中药。气血虚弱并且全身无力出现了明显症状的时候,也就可以通过党参来进行调节。
4.西洋参
西洋参原产地在美国、加拿大,北美所产的质量较好,药性偏寒凉,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不容易引发上火的问题。
但是注意,国产西洋参,还是有可能会上火的。
西洋参也是比较名贵的中药,因此来说可以嚼服,或者煮汤后饮用。
对于气虚比较严重的人来说,使用西洋参能够很好的进行缓解。
5.当归
当归是很好的补血药,而且还可以活血,不用担心因为滋补而引发血瘀的问题。
一般来说,黄芪与当归搭配,是补气养血的名方当归补血汤,对于气血不足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6.熟地
所谓熟地,就是生地黄经过九蒸九制九晒后泡制而成的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补肾填精,滋阴生津的作用。滋补阴血的作用非常好,是治疗血虚的常用药。
治疗气血不足,可以与当归、川芎、白芍、人参、黄芪、甘草等搭配使用。
上述中药,在使用之前,更好先看中医,先辨别一下自身是否气血虚弱,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中药,避免使用不当引发身体不适。
今天给女性朋友分享一个,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 *** ,特别是脸上长斑的女性朋友,一定要认真看,如果你是男性朋友,即血虚又血瘀也可用,虽然这个方子,大家对它的普遍印象是女性祛斑的一个名方,但是本方的主旨就是养血活血。
女性血虚以后脸上一定会长斑的,为什么呢?因为血虚之后,气血首先供应的是我们脏腑,然后才是头面部,四肢,所以血虚之后头面部,四肢供血就会减少,这时候,头面部血行不畅,就会长斑,四肢血少,就会手脚怕冷,这时候怎么办呢?光在脸上涂涂抹抹是不行的, 唯有补血、活血一同进行,养足气血,并清除血管里的垃圾才是根本。
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活血养血的名方,就是桃红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是以四物汤打底,加上了桃仁和红花。全方一共6味药,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解读一下成分,
首先加了当归,十个补血方九个有当归,当归补血活血,补血的同时,它还能活血,让补进去的血流动起来,一边补,一边通。
又加了白芍,白芍味酸主收,把补的血往回收,藏在肝里面,供全身使用。
然后加了熟地,熟地滋阴养血,“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又加了川芎,前面三味药把血补足,再借着川芎引导到头面上去,推动气血升达。
最后加了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经典药对。红花的药性往上走,桃仁的药性往下走,一升一降,,瘀血很容易化开。
总结来说桃红四物汤补血又活血,非常适合血虚又有血瘀的人。可以内用,也可以拿来泡脚,用上一段时间,黑眼圈、斑点都变少了,月经问题也能得到改善,真的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