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不如大寒寒
大寒之后天渐暖
今天4时40分
我们在睡梦中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
2021.1.20 星期三
农历:腊月初八
庚子【鼠】年
己丑月戊辰日
大寒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在这一时节,天寒地坼
朔风裹挟冷意呼啸而来
河流湖泊多被坚冰覆盖
雪花纷飞,天地苍茫
唯有梅花在凌寒独放
生机勃勃,暗香盈盈
沉寂的冬日也变得可爱起来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此时的天气仍然寒冷
但已隐约能窥见春天的迹象
凛冬将尽
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腊八节习俗
北方
北方有在大寒吃消寒糕的习俗
甜甜的糯米制成软软的年糕
在满足味蕾的同时
企盼年年平安、步步高升
南方
南方家庭则会熬煮鲜美的鸡汤
喝下一碗滋补美味的鸡汤
周身倍感暖意融融
一身的寒气都被驱赶殆尽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今年的大寒恰逢腊八
一碗腊八粥必可不少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等
十几种食材彼此交融
熨帖温润,是家的味道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腊八也将开启“春节倒计时”
家家户户都要为过年做好准备
备年货、置新衣、除积尘
企盼好运与新春一同到来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此时应加强保暖
保持充足的睡眠
进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等
可以积蓄抵御寒风的能量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户外锻炼要注意防护
在运动前应充分热身
慢跑、散步等舒缓的运动
都是合适且不错的选择
病毒细菌近期又开始活跃
疫情防控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戴口罩,勤消毒,少聚集
就地过年也可以有声有色
图自“人民日报”微博
时光交替,四季流转
大寒已至,春日可期
冬天就要过去
春天还会远吗
莫畏严寒,坚定前行
积蓄内心的力量
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昆明广播电视台整理编辑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 昆明广播电视台
腊八到!过了这天就是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急,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还记得厨房里,
冒着锅气的腊八粥吗?
还记得小时候腊八粥呼在
脸上、手上、裤子上的样子吗?
还记得把腊八粥弄了
一地而挨揍的情景吗?
说到腊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
有老人说,
“过一冬,长一针;
过一腊八,
长一妈蚱”。
总听家里人说,
过了腊八节,
“过年”就开始啦!
现在的年轻人说,
想念小时候奶奶、
姥姥熬的腊八粥,
满满都是爱的味道…
自古起,
腊八就是用来祭祀祖先
和神灵的祭祀仪式,
祈求丰收和吉祥。
而提起“腊八节”,
很多人的之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
腊八节当天,
日出前,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
裹着白糖,
沾着用小米熬制好的糖稀,
配上用红糖腌了半年的玫瑰苜蓿酱,
食用腊八粥。
日出后,
孩子们成群结队互相问“红眼没?”
俗传,
日出后再吃或不吃粥的人会得“红眼病”。
今天,你吃粥了吗?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夜话丨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年一岁一团圆。
腊月歌,你还记得怎么唱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日腊八,离过年不远啦!
今晚
一起品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重温那时浓浓的年味儿
腊八,是家的味道。
《腊八粥》(节选)
作者/沈从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是思念的滋味。
《腊八粥》(节选)
作者/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〇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腊八,是年味的序曲。
《北京的春节》(节选)
作者/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腊八,是回忆的甜蜜。
《粥》(节选)
作者/梁实秋
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胡桃、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粘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腊八,是未来的希望。
《我爱喝稀粥》(节选)
作者/王蒙
至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
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黄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粱米赤豆芸豆绿豆豇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仁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汇于一锅之中,熬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说下大天来,我们十多亿人口中的八九亿是在农村呀,忘了这一点可就是忘了本、忘了自己是老几喽。
la
腊
ba
八
习俗
腊八节
腊八节,最早周代有“八腊”,周代称“蜡”,蜡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
在新故交接的腊月,人们认真而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一餐一饭、一招一式,无不寄托着平凡而又庄严的生活期待。
腊八粥
如今,腊八节祭祀的仪式早已不再流传,而腊八粥这一饮食习俗却传承至今,愈发意蕴非凡。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蒜
此外,我国部分地区还有用醋泡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这一天,将剥好的蒜瓣放入干净的坛中,再倒入老醋,密封后腌制数天。制好的腊八蒜通体晶莹碧绿,口感酸辣,别具一番风味。
年将至
腊八一到,离春节就更近了,浓浓的年味蔓延开来。腊八粥的甜糯,从古至今,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年味,是无法忘记的回忆。
腊日
魏晋丨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丨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今日话题
腊八节
你的家乡有何习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你记忆中的腊八节!
为什么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咱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腊八节,巧的是今天恰逢大寒节气,大寒最隆重的习俗,便是"大寒迎年"。
每逢腊八节,脑袋里总会想起那首从小听到大的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可是明明离大年三十还有那么多天,怎么就是年了呢?
这要从腊八节的来源说起,相传从上古时代开始,一直存在腊月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其意义和春节相通,时间又和春节临近,就有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从这天起,人们忙着喝腊八粥、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等等,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除夕。正因如此,腊八节被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受疫情影响,多地 *** 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大家就地过节。很多责任感满满的国人在安全与团圆之间,优先选择了安全,准备做一个响应 *** 号召团结抗疫的"原年人"。
原年人也要过好年,先从腊八开始,做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喜气洋洋地迎接大年。(文/n牛轧糖)
过了腊八就是年作者:王 蔚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格一天。勒民间,腊八节又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日,也由此拉开了迎接来年春节的序幕,流传下“小囡小囡侬覅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
中国人过腊八节的习俗由来久远,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农历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惯。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佛成道日与之融合,又赋予了腊八节双重意义。
“腊八腊八,冷啊冷啊;看看月亮,圆啊圆啊。”腊八节正处于天寒地冻时节,也是农事空闲的时期。为了丰衣足食、抵御严寒,同时也为新旧年交替多增添一眼年味,农耕人家侪会进山打猎,用猎物作供品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避灾。应劭《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大雪纷飞腊月到,一年节俭到今朝;积得粮食烧锅粥,暖暖热热度寒宵。”讲到腊八节的习俗,喫腊八粥是另外一项重要活动,从古至今很多寺庙侪会举行腊八节施粥活动。勒普通人家,烧一锅腊八粥也是流传千年的风俗。“月亮遮面看人间,腊八节日红火光;千里冰封雪茫茫,难阻亲情聚粥餐。”上海鹿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政伟讲,伊拉公司每天勒松江区要为学堂、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提供一万多人次的膳食,烧腊八粥是“保留节目”。公司还会勒供膳的中小学利用劳技课开展本土饮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比方,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七夕炸巧果,腊月烧腊八粥,让小朋友从小就增强对家乡美食的认识。伊讲,腊八粥取“八”的含义,食材基本上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八样,还可以根据各家的条件有减有增,少几样勿要紧,多几样更加好,像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侪可以随意添加。一般来讲,像薏米、花生、红豆等要先用清水浸泡几个钟头,与大米同时下锅后烧出来的粥才会更加软糯。红枣、桂圆等更好先去核,小囡和老人喫在嘴巴里就更安全、更放心了。
无论天南地北,喫腊八粥的风俗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勒我国北方地区还流传自制腊八蒜的习俗。勒腊月初八格一天用醋泡蒜,装进密闭的瓶子、瓦罐里,十天半月就可以开封享用了。这是因为腊八蒜的“蒜”音同“算”,意思是到了腊月年关,有必要拿一年的账算算清爽,该收的钞票好早眼收回来了,该还的债也好早眼还忒了。
仲富兰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腊”是远古先民对于创世神的一种祭礼,先民于冬闲时,以农猎收获物献祭所有与发明、管理、保护和发展农猎有关的神灵,报功祈福并举行庆贺活动。腊祭的名称有一个沿革过程,夏代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叫“大蜡”,秦代复称“嘉平”,汉代又改为“腊”。通常,腊日要祭祀古老的农田之神,伊拉分别是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坊神、水庸神、猫虎神、昆虫神等。上起天子下到小民,侪拿腊日当作年节来过,从中可以看出创世神话对年节文化的直接影响。
腊八节不仅是农家节日,也是城里人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节日。一般认为腊日祭祀中出现对水庸神的祭祀,表明城市信仰开始萌芽。水庸即水沟,就是城市出现后的护城河,后来水庸神又进一步演变为城隍神。这也是今朝讲创世神话的意义所在,即弘扬传承其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来源和精神力量之一。
来源: 新民晚报
过了腊八就是年,准备过年!2022年有两个腊八,分别在1月10日和12月30日。从今天开始,兔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要扫房、祭灶、写春联、备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地还会做腊八粥,腌腊八蒜,吃腊八豆腐和腊八面……今天腊八,你的家乡有啥习俗?via央视新闻
来源: 浙江发布
过了腊八就是年 除了喝粥腊八还有哪些习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里的“腊八”,指的就是腊八节,时间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民俗专家高巍说,腊八节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直到宋朝市民生活逐渐发展成熟,才作为一个完整节日定型,“腊八是过年开始的标志。人们会祭祀祖先、神灵,一系列民俗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
关于腊八节,还有好几个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是源于古代“赤豆打鬼”的风俗,有的则说是源自对忠臣岳飞的怀念……但不管是哪种传说,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习俗,即节日这天要喝腊八粥。这个记忆,也深深根植在很多人的脑海之中。
“熬腊八粥,我家比别人家花样多,有老家亲戚拿来的各种豆儿、黏高粱米,花生核桃虽然不多,但总算是有。”在老北京人赵兴力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腊八节气氛特别好,“平时生活压力大,父亲老绷着脸,现在也开始有了笑容:老人儿有讲究,要过年了不能‘丧’着脸,否则接下来一年都不好过”。
对孩子们来说,到了腊八就意味着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快过年了。赵兴力说,农村老家开始来人探亲,不管是花生瓜子还是白薯干,总能带点儿好吃的,“更高兴的还是父亲会买些金果条桂花蜜,青丝红丝……当时甜果甜食不多,金果条经常被我们这些孩子偷吃”。
等到腊月初七,赵兴力说,父亲会把豆、米等原料泡上,“当然,先得挑出里头的沙子、小草棍儿、小虫子……然后一遍遍淘洗,盆里泡着江米、枣儿什么的得有十多样”。
“熬粥一般在腊八那天凌晨四点左右,用煤球炉子熬上3个多小时。小孩们睡得正香,就被大人叫起来喝粥。还放上金果条、青丝红丝或者凭票买来的红白糖。”说起儿时那碗腊八粥,赵兴力至今觉得回味无穷,“我更爱吃放红糖的腊八粥,现在回想还是流口水”。
到了80后孙芸这里,做腊八粥的过程没有之前那么繁复了,“记忆里粥的原料并不一定是八样,多半是喜欢什么口味,哪种原料就多放一点。我特别喜欢吃红枣,所以每年的腊八粥,妈妈让我帮着选原料,我总是会趁机准备很多红枣,喝粥的时候甜甜的,口感特别好。小孩都盼着过年吃好的、穿好的,那时候觉着喝到腊八粥,年也就快到了。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期盼的感觉反而没那么强烈了”。
除了熬粥,腊八节的另外一个“规定动作”就是泡腊八蒜,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用老陈醋泡蒜。等过了十几天,由于醋的浸泡,蒜变成了好看的碧绿色,醋里则带着些蒜的辣味,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腊八蒜是怎么来的,也有一个说法,即旧时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盈亏计算清楚,就叫“腊八算”。债主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通知其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表示忌讳。久而久之,泡腊八蒜逐渐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泡腊八蒜,都是老人家提前就买好的‘大辫子蒜’,要是不够,到了节跟前还能再买点儿。那泡蒜的瓶子有医院装葡萄糖的瓶子、买咸菜剩下的玻璃罐……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五花八门。”赵兴力说,一般是在腊月初七下午或晚上,一家子坐在一起先剥蒜,“然后刷瓶子、买醋,把蒜搁进去, *** 的活儿完成了,其乐融融。过去泡的多,现在泡的蒜少了点儿”。
与赵兴力一样,孙芸一家人也会在腊月初七做好泡腊八蒜的准备。还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帮着剥蒜、洗蒜、忙上大半天都不觉着累,“这几年常常能在微信朋友圈或者社交网站上看到科普传统节日风俗或者相关回忆文章,言语之间流露出浓浓的怀念。我想,大家可能想念的不只是活泼有趣的民俗,也是过节时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吧”。(孙芸为化名)
原标题:回忆中的腊八节:喝粥盼过年 其乐融融泡腊八蒜
?聊聊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它表达了什么意思?作者:李大奎
"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古时流传北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不仅导出喝腊八粥、祭灶等重要习俗,还彰显了腊八节的重要意义,由此拉开民间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序幕。
那,何以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妨解读解读。
一、与"腊"有关
根据四时轮回,"腊"特指十二月,属辞旧迎新的月份,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隋书》就明确记载:"腊者,接也。"意思是说,到了腊月,辞旧迎新,年味儿就来了,家家户户就开始置办年货,过年的氛围便渐渐浓厚起来。
二、与祭祀有关
不过,古时的腊月,更先称"蜡",与祭祀神灵、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祈求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
始因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而谓"蜡祭"。故《礼法》遂云:"腊者,猎也。"意为猎取禽兽以祭神祭祖。
发展到夏商周时期,便将腊月的祭祀活动称为"嘉平""清祀""大蜡"。
到了汉代,又因腊月初八称"腊日"而起,故改"蜡"为"腊"。因"腊日"这一天,是"佛成道日"。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于是,相沿成节,隆重纪念。
由此,腊月初八兼具宗教色彩,便成了腊月最为重大的节日。
三、与美好的寓意有关
同时,"腊日,逐疫迎春",民间祈祷新年新气象的愿景在岁末年初的季节交替中更为期盼与向往。
据说始于南宋时期,因抗金名将岳飞与金兀术在朱仙镇交战正酣时,饥饿难当,恰得到民众煮"千家粥"支持,从而取得抗金大捷。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于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又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寓意,劳苦大众是多么不愿战乱,渴望和平,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后来,有的地方如古时的北平等地,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腊八节喝腊八粥开始讲究起来,在大米中加入花生、红枣等物熬成腊八粥后,先祭祖祭神,且在中午之前务必赠送部分给亲友,余下才自食。
久而久之,"过了腊八就是年"便成了民间的生活习惯,腊八节一过就意味着正式迈进了年的门槛。人们开始杀年猪、制腊肉、打豆腐,采购年货;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打扫卫生,随后炸年糕、蒸馒头、杀年鸡……等等,直到大年三十合家团聚"过除夕",将浓烈的年味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
可见,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既渲染了年味,又拓展了节俗,很形象很有象征意蕴呢。
何不为之乐一乐?遂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上海话音频丨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囡小囡侬覅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日,由此拉开了迎接来年春节的序幕。一起来听听腊八节的故事吧。(讲述人:王蔚)
全文: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格一天。勒民间,腊八节又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日,也由此拉开了迎接来年春节的序幕,流传下“小囡小囡侬覅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
中国人过腊八节的习俗由来久远,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就有勒农历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惯。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佛成道日与之融合,又赋予了腊八节双重意义。
“腊八腊八、冷啊冷啊;看看月亮、圆啊圆啊。”腊八节正处于天寒地冻时节,也是农事空闲的时期。为了丰衣足食、抵御严寒,同时也为新旧年交替多增添一眼年味,农耕人家侪会进山打猎,用猎物作供品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避灾。应劭《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认为,腊八自古还是一个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伊讲,“腊”是远古先民对于创世神的一种祭礼,先民于冬闲时,以农猎收获物献祭所有与发明、管理、保护和发展农猎有关的神灵,报功祈福并举行庆贺活动。腊祭的名称有一个沿革过程,夏代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叫“大蜡”,秦代复称“嘉平”,汉代又改为“腊”。通常,腊日要祭祀古老的农田之神,伊拉分别是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坊神、水庸神、猫虎神、昆虫神等。上起天子下到小民,侪拿腊日当作年节来过,从中可以看出创世神话对年节文化的直接影响。
“大雪纷飞腊月到,一年节俭到今朝;积得粮食烧锅粥,暖暖热热度寒宵。”讲到腊八节的习俗,喫腊八粥是另外一项重要活动,从古至今很多寺庙侪会举行腊八节施粥活动。勒普通人家,烧一锅腊八粥也是流传千年的风俗。“月亮遮面看人间,腊八节日红火光;千里冰封雪茫茫,难阻亲情聚粥餐。”上海鹿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政伟讲,伊拉公司每天勒松江区要为学堂、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提供一万多人次的膳食,烧腊八粥是“保留节目”。公司还会勒供膳的中小学利用劳技课开展本土饮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比方,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七夕炸巧果,腊月烧腊八粥,让小朋友从小就增强对家乡美食的认识。伊讲,腊八粥取“八”的含义,食材基本上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八样,还可以根据各家的条件有减有增,少几样不要紧,多几样更加好,像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侪可以随意添加。一般来讲,像薏米、花生、红豆等要先用清水浸泡几个钟头,与大米同时下锅后烧出来的粥才会更加软糯。红枣、桂圆等更好先去核,小囡和老人喫在嘴巴里就更安全、更放心了。
无论天南地北,喫腊八粥的风俗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勒我国北方地区还流传自制腊八蒜的习俗。勒腊月初八格一天用醋泡蒜,装进密闭的瓶子、瓦罐里,十天半月就可以开封享用了。这是因为腊八蒜的“蒜”音同“算”,意思是到了腊月年关,有必要拿一年的账算算清爽,该收的钞票好早眼收回来了,该还的债也好早眼还忒了。
腊八节不仅是农家节日,也是城里人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节日。仲富兰讲,一般认为腊日祭祀中出现对水庸神的祭祀,表明城市信仰开始萌芽。水庸即水沟,就是城市出现后的护城河,后来水庸神又进一步演变为城隍神。这也是今朝讲创世神话的意义所在,即弘扬传承其中的优秀和精华部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来源和精神力量之一。
本报记者 王蔚
腊八 |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历史渊源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后逐渐成为民间节日。这一节日,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民间习俗。
腊八吃点什么
诸
事
粥
全
一碗腊八粥 温暖了乡愁
腊八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许多地方都保留着这个习俗,南丰自然也不例外。
万
事
蒜
意
一颗腊八蒜 家的味道
华北大部份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过了十几天后,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
那些年,名家笔下的腊八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
“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
——梁实秋《粥》
“闻到香味
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沈从文《腊八粥》
腊八的到来
意味着春节的序幕已拉开
各种“年味”就哗啦哗啦涌上心头
买年货、贴春联、吃团圆饭……
记忆中的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
记忆中的年味
在南丰,春节必不可少的民俗节目就是傩舞。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是傩活动最为隆重的时候。春节到,傩舞祈福少不了。
鱼丸在南丰享有盛誉,源远流长。鱼丸具有细嫩、鲜滑、可口的风味。过年时,南丰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做鱼丸,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儿,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来源:南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