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外观看起来像水仙花的花球,吃起来味道却有点像土豆,它就是茨菇。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种食材,茨菇是水八仙里更低调的食材(水八仙即:菱角、荸荠、鸡头米、水芹菜、茨菇、茭白、莲藕和莼菜)。
即使在南方的菜场也很少能看见茨菇,因为茨菇在夏季开花,等冬季球茎才会成熟,然后才会进行采挖。所以一般在春节前后才会有好吃的茨菇端上餐桌,而且吃茨菇能讨个好彩头,寓意着添丁发财,是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茨菇的营养价值
茨菇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和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中医认为,茨菇可以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在《医学入门》书里还记载了茨菇可以养胃气、清胃热、能够止消渴。
茨菇的常见做法
茨菇富含植物纤维,可以增进食欲。不管是炖汤还是红烧,和肉类一起炖煮出来的茨菇,味道超级棒,今天教大家一道茨菇片炖牛腩,茨菇片比肉好吃,全家都爱吃。
1
茨菇炖牛腩
牛肉软烂入味,汤汁浓香四溢,非常的好吃。
提示:
1.茨菇比较难熟,并且有股苦涩味,所以更好先焯水。
2.除了牛腩,茨菇还可以和五花肉、鸡肉搭配,味道也很不错。
2
茨菇烧鱼排
茨菇具有通络活血、利窍、补益的作用,搭配益气的鲳鱼一同食用,可以更好地发挥通经活络的功效。同时,姜片的加入能帮助减少茨菇的寒性,降低其对脾胃的 *** 性。
3
炸茨菇片
茨菇还可以做成小零食,脆香解馋超过瘾。
如果不喜欢吃甜味,可以试试另一种吃法——香辣茨菇片。
4
香辣茨菇片
干辣椒剪小段,热锅起油下入辣椒炒香,放入炸好的茨菇片上,加适量盐和十三香,最后撒少许白芝麻,比外面买的薯片还好吃!
(CCTV回家吃饭)
荸荠、慈姑、肚脐和海中的扁玉螺,带你了解这里面的知识最早知道“荸荠”一词,是读汪曾祺的《受戒》:“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更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我小时候吃过藕粉和菱角,却没有见过荸荠,汪老笔下的荸荠带着江南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很是神往。
前段时间翻植物志,正好翻到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荸荠属,荸荠为此属标志物种,系多年生水生草本,叶状茎丛生,直立,管状,浓绿色,有节,看上去像葱,故温州话称荸荠为“荸荠葱”。潮汕地区一带称为“钱葱”,叶状茎跟葱很相似,荸荠像个圆的铜钱,所以讨了这么一个口彩。
荸荠
荸荠的叶状茎
匍匐茎向地下抽生,细长,先端膨大为球茎,球茎扁圆形,表面平滑,有环节3-5圈,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周作人《关于荸荠》一文中说:“荸荠自然更好是生吃,嫩的皮色黑中带红,漆器中有一种名叫荸荠红的颜色,正比得恰好,这种荸荠吃起来顶好,说它怎么甜并不见得,但自有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与浓厚的珍果是别一路的。”现在南京、杭州等地还给深赤褐色叫作“荸荠色”,老式家具多用此色,显得典雅厚重。
荸荠
荸荠扁圆的外形恰似奔马之蹄,故南方也常常称之为“马蹄”。它和蒲草一样长于水中,四川、重庆人又称它为“蒲丘”。又因其不仅形状像栗子,就连性味、成分、功用等都与栗子相似,所以又称为“地栗”。它那竖着的几瓣尖芽,如鸟喙般噘起,尽显其活泼、俏皮的形态,周作人在一首小诗里形容新年时女孩子的可爱模样,“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小孩子与荸荠的样貌一起活泼起来了。
周作人诗,丰子恺画
削去薄薄的外皮,荸荠的肉质却是洁白细嫩,江南人称“荸荠白”。当年迷倒郁达夫的杭州美女王映霞,就有“荸荠白”的雅号,当可想见其人肌肤之 *** 。
荸荠食药两宜,果蔬两吃,入药有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之功,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渴、咽喉肿痛、口腔炎、高血压、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肺热咳嗽等。其质嫩多汁,可生津止渴,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荸荠作水果,可以生吃,那种淡淡的脆甜,那种甜丝丝的清香,如江南水乡的风景,显得很有韵致。
风干荸荠
吃不完的可筐悬于风檐间,以待其干,做成风干荸荠,皮皱易剥,味更甘美(用黄县话说就是“困一困”,风干栗子也是这样的)。鲁迅先生就特别喜欢吃风干荸荠,萧红在回忆文章里写到:“墙上拉着一条绳子或者是铁丝,就在那上边系了小提盒、铁丝笼之类。风干荸荠就盛在铁丝笼,扯着的那铁丝几乎被压断了在弯弯着。一推开藏书室的窗子,窗子外边还挂着一筐风干荸荠。‘吃吧,多得很,风干的,格外甜。’许先生说。”或许是因为果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的缘故吧,生吃时嚼到最后,总有干干的一点残渣含在嘴里,须慢慢地咽下去。荸荠还可以煮熟吃。煮熟的荸荠虽形色不变,原本难削的皮却变得很容易剥去,其肉也不再是雪白,而是像蜜渍了一样润黄,有些粉糯,塞在嘴里甘甜挂齿,毫无一点渣滓。
荸荠炒虾仁
荸荠栗子饭
荸荠还可作菜,荸荠炒肉片、荸荠炒虾仁、荸荠炒鸡丁、荸荠炒冬笋,都是江南应时的菜品。用荸荠代替藕,做成的炸荸荠夹,口感更脆嫩,味道更清淡。
马蹄排骨汤
炖排骨时也可加入荸荠,汤里会有淡淡的一点甜香。
狮子头
扬州狮子头好吃,秘诀就是软肉里掺了荸荠丁,绵软肥厚的肉糜,与清脆甜香的荸荠相遇,中和了油腻,又滋长了肉香。糖水马蹄、糖渍马蹄作为餐后甜点,高端大气上档次。
甘蔗马蹄茅根水
马蹄银耳汤
竹蔗茅根马蹄水
荸荠和甘蔗同煮,就是广东人用作甜汤的甘蔗马蹄水,清火生津。荸荠单独煮水,广东人称为马蹄水,是广东糖水的一种。
马蹄糕。其色茶黄、晶莹,外表依附着一层蜜糖
荸荠也可制成粉,用马蹄粉拌和糖水上锅蒸制,做成马蹄糕,颤巍巍半透明的样子,还带一点琥珀色,软、滑、韧,带着一股荸荠特有的香甜。
踏花归去马蹄香
削皮的荸荠堆在小碟上,淋一勺稠粘的糖桂花,可作餐后水果,也可作茶点,有妙人名之曰“踏花归去马蹄香”。雪白的马蹄肉,金黄的糖桂花,菜看着养眼,名字起得也好,这才是真正的意境菜,不是生凑硬努出来的,为了这句诗,怎么也得来一盘吧?
荸荠古称“凫茈(fúcí)”,《尔雅》:“芍,凫茈。”郭璞注:“生下田,苗似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黑色,可食。”《本草纲目·果部》“乌芋”条:“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故《尔雅》名凫茈,后遂论为凫茨,又讹为荸荠,盖切韵凫、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凫”就是野鸭子,李时珍认为“荸荠”即由“凫茈”音讹而来(今人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认为,从“凫”到“荸”的音变,可能受到江淮官话的影响),又说“凫茈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肥田栽者,粗近葱蒲,高二三尺。其根白蒻,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野生者黑而小,食之多滓;种出者紫而大,食之多毛。吴人以沃田种之,三月下种,霜后苗枯,冬春掘收为果,生食、煮食皆良。”从其描述情况看,确为荸荠无疑。古人因为缺乏科学的分类学知识,往往只根据外形和颜色起名,很容易造成混乱。
慈姑(茨菰)
荸荠慈姑
历史上乌芋时而指荸荠,时而指同属单子叶植物的泽泻科的茨菰(李时珍改为“慈姑”,认为“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作茨菰者,非矣”),时而将二者混在一起。汪曾祺在《咸菜茨菰汤》一文中写道:“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荸荠和茨菰都是生于水中,样子都有点像芋头,还都长有尖嘴,所以不但古人常将它们弄混,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搞不清二者的分别。民国齐如山在《华北的农村》一书中指明辨析要点:“荸荠与茨菰更不同,茨菰形圆而尖如桃,色白,不能生吃,煮熟如芋,且稍带苦味;荸荠形圆而扁,有如人之肚脐,故肚脐亦名荸脐。”而且这段文字还引出了“荸荠”一词的另一个来源,即肚脐。这种说法从历史文献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十八“乌芋”条:“今人谓之葧脐,皮厚色黑肉硬白者谓之猪葧脐,皮薄色泽淡紫肉软者谓之羊葧脐。”“猪葧脐”即平脐荸荠,肉质较粗,渣多,淀粉含量高,较耐贮藏,适合煮着吃,也可以做马蹄粉,有的地方称为“旱蹄”;“羊葧脐”即凹脐荸荠,水分充足,肉质呈半透明状,味甜,渣少,适合生食,有的地方称为“水蹄”。而成书晚于《本草纲目》二十年的梅膺祚所作《字汇》(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印行),则在“荠”字条下特别提示:“今人以此字作葧脐,字误。”也就是说,明代“荸荠”的“荠”规范写法还是写作“脐”的,但民间已经有人写作“荠”了,所以字书说是错误的。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一“葧脐”条载:“葧脐,《尔雅》‘芍’‘凫茨’,即此,诸家多误以为乌芋。宋《图经》所述形状,正是今葧脐。”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芍”条:“今人谓之葧脐,即凫茈之转语。”可见清代“荸荠”也写作“葧脐”。从宋到清,几百年的时间里荸荠的“荠”一直写作“脐”,且“荠”读jì,只有在荸荠一词中才读qí,读音与中古反切不合,读的其实是“脐”字的音。这说明因为荸荠是植物,为符合汉字造字规律,才用草字头的“荠”代替了肉月旁的“脐”。可能在古人看来,荸荠的匍匐茎像脐带一样连着膨大的球茎,球茎看起来也形似鼓凸的肚脐,故“荸荠”一词确是由肚脐变化而来的。
在古代,肚脐称为“脖脐”,《玉篇·肉部》:“脖胦,胅脐也。”《集韵·没韵》:“脖胦,齐也。”“齐”即脐,“胅”就是凸的意思,《山海经·海外南经》:“其为人结胸。”郭璞注:“臆前胅出如人结喉也。”“结胸”就是鸡胸,胸部像喉结一样凸出。故“脖脐”指的是脐突,即突起的肚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五“京瓦伎艺”条列举“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提到“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等擅长“筋骨上索杂手伎”。“没勃脐”应是艺人的绰号,“勃脐”就是“脖脐”,《广韵》:“脖,蒲没切,音勃。胦脐。”二者发音相同,又都是“孛”表声兼表义,从“孛”取义的字都有兴、盛之义,表现为向上,故两者可以互换,这也从侧面说明,“脖”“勃”的单字意义在词语里并不重要,只是表示突起的状态,所以直到清代“脐”字没变,而“脖”字已换了几换。《本草衍义》把荸荠写作“葧脐”(“葧”亦是蒲没切),也只是给“勃”加上草字头,代表指的是植物而已。到了元代,“脖”字有了分化,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之一折:“恰便于似饿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儿般闹了悲田院。吃的来眼又睁,撑的来气又喘,都是些猪脖脐狗 *** 乔亲眷,都坐满一圆圈。”“猪脖脐”即猪肚脐。元关汉卿《单刀会》:“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裹着一下,那里寻黄文来?”这里“脖”指的是头与躯干连接部分,在此之前,这一部位是用“项”或“颈”来表示的,如西汉的“强项令”董宣,就是以不向权贵低头而得名的。再如引颈就戮,意为伸着脖子从容就义。此外,长颈鹿就是长脖鹿,口语中说的“脖颈(gěng)儿”,“脖”与“颈”是同义联合,有人写作“脖梗儿”,是错的。既然将荸荠称为“脖脐”“勃脐”,为了加以区分,除了将荸荠写作“葧脐”,在称人的肚脐时,会加上“肚”字,称为“肚脖脐”“肚勃脐”,叫着叫着就省成了“肚脐”,由“脖脐”到“肚脖脐”再到“肚脐”,很多方言都经历过这种变化。而“脖脐”“勃脐”改为“荸荠”后,读音也发生了变化,读为bíqi。
但方言的发展并不均衡,有些方言仍保留古称,据《山东省志·方言志》,山东方言中肚脐分别写作“部脐”和“髀脐”,济南以及胶南、诸城、沂水、潍坊、临朐、寿光、宁津、章丘、博山、泰安、新泰等地叫“部脐”,牟平、烟台、荣成、莱州、青岛、利津、无棣等地则叫“髀脐”,也有写作“闭脐”的。清郝懿行《尔雅义疏》:“芍,凫茈。生下田,苗似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说文》:‘芍,凫茈也。’《齐民要术》引樊光曰:‘泽草,可食也。’《后汉书》云:‘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注引《续汉书》作‘符訾’,同声假借字也。《本草衍义》作‘葧脐’,今呼‘蒲荠’,亦呼‘必齐’,并语声之转也。”称“脖”“勃”为“部”,其实很简单,很多地方的人都称马勃为“马布”。称“脖”“勃”为“髀”或“闭”,原因则有点复杂,以黄县话为例,黄县话没有“bo”音,一般读作“be”,轻声变韵,一般情况下,“e”读作“u”,“老婆”“秧歌”“马勃”都是这样读的,但也有例外情况,“e”读作“i”,如“邻舍”“割舍”“即墨”均作如是读。所以黄县话读“脖脐”“勃脐”之“脖”“勃”为bí,读如鼻。黄县话更为复杂的地方,是“脐”字并不读qí,而是读,读如秋、抽。经过查找资料,淮北人读荸荠为“荸丘”,“荠”或“脐”读如丘(四川、重庆人读为“蒲丘”,其首字发音不同,“荠”则同样读作丘),但在黄县话里,qiu发两种音,一种是秋,一种是丘、球、囚,黄县话“肚脐”读如鼻秋,又称“肚脖脐”“脖脐眼儿”。淮北为江淮官话区,黄县话的读音与江淮官话还是有一些关系的。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玉螺科的扁玉螺,喜生浅海细沙区,背腹扁而宽,脐孔大而深,看上去有点像人的肚脐,所以潮汕地区称之为“肚脐螺”,也有的地方称为“海脐子”,黄县话叫作“海脖脐”,
扁玉螺
大的可以用高压锅压烂了蘸蒜泥吃,软糯鲜香,小的多是酱炒着吃,在不会造成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直称“脖脐”,比如:给我来一盘酱脖脐;从海里摸上来嘞脖脐直接咬开生吃,艮揪揪嘞,比黄蛤要好吃嘞多。
补记:上文所引元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里有一句戏词,“都是些猪脖脐狗 *** 乔亲眷”,应是当时的俗语。这让我想到黄县话在形容一个人长得歪瓜裂枣时,会说“长嘞个猪鼻儿狗奶儿样儿”,我一直奇怪,猪鼻子怎么会与狗 *** 联系在一起。汉语一些词语的构成,讲究对称,在用到人体部位入词时,多采用相邻近的部位,起到复沓的效果,如贼眉鼠眼、鬼头鬼脑、唇亡齿寒、唇枪舌剑、鬼模头蛤蟆眼、眍瞜鼻儿凹瞜眼等。猪鼻子与狗 *** 风马牛不相及,用在这里有点突兀,黄县话里的这句俗语当是由“猪脖脐狗 *** ”化用而来,猪脖脐和狗 *** 都在下垂的腹部,位置比较接近,放在一起就合理多了。“猪脖脐”黄县话读如“猪鼻秋”,后因合音或是读讹了,就读作“猪鼻儿”。
部分图片引自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季,这菜大量上市,3元一斤钙铁锌都丰富,跟肉炒特好吃导语:冬季,这菜大量上市,钙是猪肉3倍,铁是白菜4倍,跟肉炒特好吃。年前,这菜正当季,3元一斤铁比莲藕高,简单一炒咸香开胃营养足
冬季就是吃根茎类蔬菜的时候,除了萝卜,莲藕,茭白以外,现在还有一种蔬菜正当季,它就是慈菇,在湖南,大家都很喜欢吃慈菇,特别是过年前,这种蔬菜大量上市,其实吧,我们平时把可以生吃的马蹄也叫作慈菇,只不过它的颜色是黑色的,而我们今天这道菜的主角是白色的,所以为了便于区分,不少人都叫它白慈菇。
看吧,就是这种食材,只有年前才会有的哦,您那里叫什么名字呢,欢迎大家来分享哦,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慈菇味甘而带苦,俗称蔬卵。
慈姑是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慈姑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慈菇当中的钙和铁的含量相当的讨喜,每百克的慈菇当中有14毫克的钙,比猪肉要高3倍,每百克里含有2.2毫克的铁,比白菜高4倍,比莲藕还要高不少哦,它的营养价值相当的高。冬季,这菜大量上市,3元一斤钙铁锌都丰富,跟肉炒特好吃!
慈菇跟茭白和莲藕一样,都是生长在水底下的蔬菜,在秋冬季节食材,都有助于润燥,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量不高,在民间慈菇还被称为是天然的“护心菜”。如果您在市场上有遇见这种冬季特有的蔬菜时,可要买来尝一尝,我们家每年都要吃几十斤,遇上过年过节时,跟肉简单一炒咸香开胃营养足,别提多好吃了。最值得一提的慈菇的口感,它不同于黑慈菇那甜脆嫩甜润的味道,而是自带清新且粉粉糯糯的,初食微苦,再食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过年前的慈菇的价格比较实惠,只要3元一斤,比莲藕便宜,今天悦悦给大家分享一下湖南这边更爱吃的家常做法,简单易上手,咸香开胃,家人都爱吃。
食谱名称:【慈菇剁椒炒肉】
准备材料:慈菇500克,五花肉300克
辅助材料:剁椒1勺,香芹100克,红菜椒1个,葱姜蒜适量
*** *** : ( *** 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都已经总结在最后了,千万别错过了哦)
【之一步】:这次的慈菇是孩子的爸爸买回来的,他就专门挑大个的买,结果买回来之后呢底部还有裂开的痕迹,削皮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里面还空心了,切片的时候也感觉到蓬蓬的,一点也不扎实,关于正确挑选词汇的 *** ,悦悦有分享在后面,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啊,慈菇洗净剥掉表面的叶片然后切成片状,一个慈菇刚好切成5片,五花肉切成薄片备用,另外再准备一些香芹和红菜椒,这里的菜椒味道不辣,主要是起到一个点缀配色的作用。喜欢吃芹菜叶子的朋友呢,芹菜叶子也可以不摘掉,炒菜特别的香。
【第二步】:炒锅洗净烧烫,放少许食用油,然后把五花肉倒入锅中煸一煸,煎一煎。煎出脂油煎至金黄,再放入剁椒和葱姜蒜末炒出香味,注意再用剁椒做菜的时候更好是给它切碎一下,这样子更容易煮入味。
【第三步】:然后再把慈菇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盖上盖子焖煮10分钟左右,一定要把慈菇彻底焖熟哦,
时间到了之后倒入芹菜和菜椒翻拌至芹菜断生,然后再放少许食盐(由于剁椒已经很咸了,在调味的时候盐不要放多了),
生抽和蚝油调味之后,撒上葱花就可以盛出来了,这样子炒出来的糍菇又香又粉,好吃得很。
悦悦 *** 小心得:(注意事项)
在挑选慈菇的时候,应注意一定要选择那些形状完整、有光泽有重量感、结实无裂开或缺损、纹路明显、无皱缩纹或变色、不腐烂的块根。这样的慈菇质地才紧实,煮熟之后口感才会更粉糯,千万别贪大个哦,长得越大个的慈菇,它里面的果肉就越蓬松,而且在正中间还会有发空的糠心情况。
结语:冬季,这菜大量上市,3元一斤钙是猪肉3倍,铁是白菜4倍,跟肉炒特好吃,咸香开胃营养足,喜欢的朋友就快试试吧。
感谢收看@悦悦家的美食汇,健康搭配,用心烹饪家常美味!爱美食的人是内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悦悦是一名美食原创作者,坚持每天分享不一样的美食做法及小技巧,如果您每日为吃什么而纠结,来悦悦家看一看吧!一定能让您吃得舒心又健康!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您的支持是对悦悦更大的鼓励!
愿上帝赐福给你!
水田里1种果蔬,人称马蹄,味道清甜多汁,价格也很实惠生活在南方,这天气一冷,人就忍不住想吃点火锅,这不早上起床特意去菜市场买了几斤荸荠来下火锅。这荸荠可是好东西,不仅可以生吃而且也可以用来煲汤或者炒食。而且好像也只有南方有,现在快12月份了也正是荸荠成熟的时候,在以前笔者家就曾种植荸荠这种植物,成长的环境和慈姑以及莲藕这些野果蔬菜差不多。都是生长在水田或者池塘里。而且它们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是吃起来荸荠喝慈姑的口感和味道很相似。不过在有的地方也有人称荸荠为慈姑。
荸荠(荸荠),原产吕宋岛,不过它在我国这种植物的栽培历史却也长达2000多年,早在文献《尔雅》一书中就有记载:“芍,凫茈”,这里的凫茈指的就是荸荠这种植物。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食用这种果蔬。荸荠也叫马蹄,因其外形神是似马蹄而得名。又因为它的形状和栗子很相似但是它又生长在地下所以荸荠也叫地栗。
除此之外荸荠也叫凫茈、乌芊、地梨子等。它是一种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的地上部分有点像我们日常见到的葱一样,里面是中空的。而生长在地下的球茎才是才是我们要说的荸荠,荸荠外形呈红色有光泽,是可以食用的,味道清甜多汁。在李时珍著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荸荠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士,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其根白蒻,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
荸荠在古代可是个好东西,每当出现灾荒或者战争没有粮食食用的时候,这荸荠可就能用来救命了。在古代记载挖掘荸荠充饥的文字就有很多。例如在文献《汉书》中记载:“王莽末,南方饥谨,人庶群入野泽,掘壳茈而食”。意思是说在新朝末年的时候,南方有百姓基础理论,人们争相恐后的跑去山野草泽中挖掘荸荠用来填饱肚子。
在比如文献《城南感怀呈永叔》中记载:“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茈”。除此之外在文献《题野荸荠图》一书中也有记载:“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可以说荸荠在古代是为我们华夏民族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荸荠虽然可以生吃,但是要注意的是因为荸荠生在地下本身是寒性食物,所以要少吃。另外就是荸荠从地下挖出来的时候会携带一种叫姜片虫的寄生虫。所以在吃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荸荠它除了生吃之外,它还可以用来煲汤,例如荸荠炖猪骨、荸荠炖瘦肉香菇、荸荠炖鲜藕枸杞等等。
荸荠它除了直接食用和用炖汤之外,它更大的价值就是入药了。在《名医别录》中记载荸荠主有消渴痹热,热中益气等作用。另外在《日华子本草》一书中也有提到食用荸荠可开胃下食。除此之外在《本草备要》、《本草便读》、《日用本草》、《滇南本草》、《本经逢原》等多部医学经典书籍中均有记载。
荸荠其味甘、性寒,在冬季的时候采挖荸荠的球茎或地上部分,拿回家鲜用或阴干备用。对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有很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种植荸荠的产量已经达到亩产3000-5000斤,也正是因为这种植物果蔬的产量高,所以荸荠的价格一直很低,如果你去地里收的话1块钱一斤甚至几毛钱一斤都可以收到,而我们消费者买的话也不过几块钱一斤,真的很实惠。不过考虑种植荸荠的朋友要慎重了,虽然种植荸荠有很多优势,但是价格确实不高,而且现在人工成本又高。
好了,关于荸荠这种果蔬就科普到这里了,朋友们了解过这种果蔬吗?有没有吃过荸荠呢?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另外本文所载内容均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科普专栏作者,创作不易,请勿搬运抄袭,如需转载请备注出处,谢谢!
参考资料:《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植物志》、《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名医别录》、中国自然标本馆
冬季必备食材“荸荠”被誉为“江南人参”,它的小知识来了解一下大家好,我是爱做美食的小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大多数的营养元素都是从饮食中获取来的。但是我们对于平常吃的食物真的了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逐一给大家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食材。希望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能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冬季常吃的食材“马蹄”。
荸荠又名马蹄、水栗、乌芋、菩荠等,茡荠自古就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它的外皮呈紫红色,肉质洁白,口感脆嫩,清甜多汁,在北方更是称之为“江南人参”。
荸荠一般生长在池塘、水田,沼泽地等浅水地区,并常与浅水莲藕、慈姑、水芹等水生蔬菜轮作。
它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全球约150种,广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我国自西汉时已有栽培记载,目前有20余种,非常有名的荸荠的产地有,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盛产的高品质荸荠,是中国更大的“荸荠之乡”。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是国家承认的“马蹄之乡”。广东韶关地区的乐昌荸荠因其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和爽脆可口而著名。此外还有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也是荸荠产地,一直远销海外,闻名遐迩。
那么荸荠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荸荠是我国的特色蔬菜之一,它既可作为水果,又可作为蔬菜,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谓是全能啊。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荸荠生活在浅水中,是一种寒性食物,所以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的磷含量是所有茎类蔬菜中含量更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据研究发现马蹄中还含有一种叫做荸荠英的不耐热抗菌物质,据说这种物质对有害菌种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作用。
它还含有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可以促进大肠的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那我们在购买时该如何挑选好的荸荠呢?
一,先看荸荠的外表,我们要挑选表面没有裂口,外皮颜色深一点的,个头大的,新鲜的荸荠。
二,用手按一按,看荸荠的软硬,如果荸荠比较硬,说明荸荠质量比较好,如果有些软,则说明荸荠质量不是很好,就不要选购了。
三,看荸荠的尖角,荸荠的顶部有一个尖角,尖角长得长的,说明这个荸荠快要发芽了或者已经发芽了,荸荠的营养成分都被嫩芽吸收掉了,所以味道自然也不会很好。我们要挑选那些尖角短的马蹄,尖角短说明它的营养成分还没有流失,果肉鲜嫩多汁,甜度也比较高。
四,闻一下荸荠是否有异味,如果有比较难闻或者刺鼻的味道,说明荸荠的质量不是很好,也不要购买了。
关于荸荠的储存 *** :
一,买回来的荸荠更好不要密封,不要下水清洗,因为荸荠表面的泥土可以更好地保护荸荠,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保存时间。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潮湿,否则会导致马蹄迅速腐烂长霉,我们要把它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一般这种保存 *** 可以存放半个月左右。
二,将马蹄直接装进保鲜袋或保鲜盒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需要注意的是要与其它食物分开存放,以免串味。大概能够保存一周左右的时间。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现吃现买更好。
关于荸荠的食用 *** :
荸荠可以生食,熟食,最常见的是煮熟了,剥皮直接吃。
它还能做菜,
如荸荠炒木耳,炒猪肝,炒山药,
汆丸子等,它还能煲汤,
做糕点,如马蹄糕。
尤适于 *** 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荸荠还可以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
那我们在食用荸荠时该注意什么呢?
一,荸荠更好不要生吃,因为它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熟后再吃。
二,荸荠属于寒性食物,消化不好的人群不宜食用。
三,再好的食物都不要多吃,要适量食用。
好了,关于荸荠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我,了解更多食材小知识,欢迎点赞,评论。
水塘一植物,形态酷似葱苗,但它却叫“马蹄”,是“水八仙”之一我们常见的蔬菜大多都是依靠土壤进行栽培种植和收获,毕竟土壤更容易控制好植物生长中所需的各种养分。当然也有些是生长在水中的蔬菜,这些蔬菜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比如莲藕,空心菜,茭白,菱角等等。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多雨,适宜水生作物生长,比如稻田,池沼,水塘等等就比北方要多出很多,而在一些稻田,水塘中生长着一种和葱苗很像的水生植物,但那并不是葱苗。如果看见了,不妨挖一下看看,多半会让你收获一些惊喜,它就荸荠,我们常说的马蹄。
以前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设备,电视都少有,别说手机电脑了。吃过饭写完作业就没有啥可干的了,由于天气较为寒冷,父亲就专门找人焊了一个大炉子,有排烟的管子,置于室内,一家人围着炉子暖身子的同时还能听父亲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个时候少不了荸荠,我们常常在炉子上摆满荸荠,母亲则负责烘烤,火势较大的话基本上翻上几遍就可以吃了,味道香甜,想吃面一点的话就需要烤得久一点,透一点,而我常常拿来白糖蘸着吃,味道更加的甘甜。
荸荠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在南方的水田中,河塘里,池沼地都很常见,荸荠长有细长圆筒状的茎秆,且是成簇生长,经常会有人将其认作是葱苗,我们食用的是其根部的块茎部位,很像马的蹄子,所以很多地方也叫马蹄。在黝黑的表皮包裹下藏着荸荠雪白的肉质,同样也是生长在淤泥中,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荸荠肉质雪白,甘甜多汁,清脆爽口,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因此在我国大多地区都有栽培,菜市场上基本上很容易就能买到。
除此之外,荸荠还含有很多的淀粉,人们通常会将吃不完的荸荠经过加工后将其淀粉提取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马蹄粉”,也叫荸荠粉,经常吃可以起到润肺生津,保肝护肝的功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另外荸荠粉还可以用来做传统的荸荠糕和荸荠糊,是招待外来客人的首选菜肴。另外荸荠中人体可吸收磷的含量在蔬菜中是更高的,不但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特别是儿童和发热病人最宜食用。但由于荸荠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应该在女性生理期间,更好尽量少用。
另外荸荠和菱角,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莼菜并称江南“水八仙”,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爽脆,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荸荠在南方多地都有大面积种植,每亩荸荠产量可达5000斤左右,是农民朋友们喜欢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你们当地有这种荸荠吗?你们都是怎么个吃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积极评论关注!
常用中草药(荸荠)【本草】
荸荠生长在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没有枝叶,状如龙须。种在肥田里的,茎粗如葱、蒲,高二三尺。其根 *** ,秋后结果,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向下伸入泥中。野生的,色黑而小,食时多滓。栽种的,色紫而大,食时多汁。三月下种,霜后苗枯,冬春时掘收为果,生食、煮食都很好。荸荠、慈姑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慈姑有叶,根散生。荸荠有茎无叶,根下生。两者不仅性味不同,主治也不相同。
【药理】
◎破积攻坚、止血、止痢、解毒、发痘、清色醒酒。
◎疗呃逆,消宿食,饭后宜食。治误吞铜物。
◎主血痢、便血、血崩,辟蛊毒。乌芋、慈姑是两种植物。慈姑有叶,根散生。乌芋有茎无叶,根往下生。两者不仅性味不同,主治也不同。
◎入足阳明经。消坚积,止消渴,疗黄胆。除胸中实热及五肿膈疾、误吞铜物。得烧酒浸,封贮,治赤白痢。配海蜇煮食,可治痞块虫积。捣汁和酒温服,治便血。烧研酒服,治妇人血崩。辟蛊,晒干研末服。治胀,去皮食。作粉,可点目翳。孕妇禁食。
【荸荠无花果猪肠汤】
无花果50克、荸荠100克、黑木耳20克、红枣3颗、猪肠400克、花生油、太白粉、盐各适量。
◎无花果、黑木耳和荸荠洗净,前两者浸泡1小时,荸荠去皮;猪肠用花生油、太白粉反复搓揉,去腥味和黏液,冲洗干净,过水。
◎取适量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煮沸后改用小火煲3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多吃蔬菜对身体好”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你不一定会吃。
有些菜如果吃法不当,不仅得不到营养,反而可能对身体不利。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提醒你吃4类蔬菜的禁忌,千万别踏进“雷区”。
受访专家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何洪巨
钠含量高,烹调时少放盐
茴香、芹菜和茼蒿的钠含量较高,烹调时少放盐。
按照我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茴香含186.3毫克钠,相当于含盐量为0.47克/100克,茼蒿钠含量为161.3毫克/100克,芹菜茎为159毫克/100克,而冬瓜的含钠量仅为1.8毫克/100克。
因此,烹调茴香、芹菜和茼蒿时应该少放甚至不放盐,高血压、肾脏病患者尤其要谨慎。
- 各种萝卜、白菜、小白菜、圆白菜、油菜、菠菜等蔬菜的钠含量为40~100毫克/100克,属于中高钠蔬菜,烹调时可适当少放盐。
- 生菜、油麦菜、菜花、西兰花、苋菜、莴笋等钠含量为10~40毫克/100克,属于低钠蔬菜。
- 各种豆类、瓜类蔬菜等钠含量在10毫克/100克以下,是极低钠蔬菜,后两种蔬菜烹调时可正常放盐。
嘌呤含量高,痛风患者少吃
扁豆、芦笋、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急性发作期要少吃。
蔬菜的嘌呤含量与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动物性食物相比,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
但扁豆、芦笋、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相对较高,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也要尽量避免吃,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
痛风患者几乎无需顾忌嘌呤含量的蔬菜包括:大白菜、圆白菜、娃娃菜等浅色叶菜;土豆、芋头、红薯、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番茄、茄子、青椒等茄果类蔬菜;冬瓜、丝瓜、黄瓜、南瓜等瓜类蔬菜。
淀粉含量高,减少主食摄入
藕、荸荠、菱角、慈姑、山药等淀粉含量高,吃了要减少主食。
多数蔬菜热量低,但藕、荸荠、菱角、慈姑、各种薯类(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淀粉含量较高,如果大量吃这类蔬菜的同时不减少主食,会增加热量摄入,最终导致肥胖。
正确做法是:用高淀粉蔬菜替代部分米面类主食,它们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更高,血糖反应更低,饱腹感更强,吃同样的热量时,更不容易饿。
相比而言,番茄、黄瓜、冬瓜、西葫芦、白菜、萝卜、莴笋、圆白菜等蔬菜水分大、热量低,吃时几乎无需 *** 。
草酸含量高,烹调前焯一下
苋菜、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烹调前需要先焯一下。摄入草酸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增加结石风险。
一般来说,有点涩味的蔬菜,如菠菜、苋菜、茭白等,都含有较多的草酸。
有研究显示,菠菜、苋菜等蔬菜,只需沸水焯一下就可以去除40%~70%的草酸。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王开生/文
(一)
食谚道: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前日在早市看到荸荠,想起那年的秋末冬初,在杭州浙江大学食堂,未经意间邂逅“糖水煮荸荠”。黑漆漆金字塔状的一堆,码在大笸箩中,一种甜蜜的睽违之感油然而生。那是童年记忆中偶有的零食,一别恍然数十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荸荠,亦有凫茈、水芋、地栗等数种叫法。剥皮之荸荠,北方人一般称之为马蹄。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秋后结实,有红黑两种。口感上,红胜于黑。据记载,我国共有苏州、南昌、桂林、黄梅四大荸荠产地。
荸荠之味,似果非果,似蔬非蔬。周作人认为,荸荠更好是生吃,食其本味;其次是与竹叶、甘蔗同煮,汤甜味美。此是行家食法无疑。然北方人多将鲜荸荠与冰糖同煮,简便,味亦佳。去皮后,另有糖醋和拔丝之烹法。
荸荠汁多味甘,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参”之美誉,亦为清咳、化痰、润肺之良品。
与荸荠同时偶遇的,兼有茭白与慈菇。
茭白,古时均为野生,称之为“菰”。茭白子为粮食,可当饭吃。《世说新语》中成语“莼鲈之思”所讲,西晋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乍起,不由得思念起家乡的菰菜、莼菜羹和鲈鱼脍,遂辞官归隐。菰菜亦指此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茭白甘嫩鲜美,味略近于竹笋,故也称作“菰笋”,应市期颇长。如今菜市场亦常年有售。烹制茭白喜多油,宜切滚刀块与猪肉或鸡肉同烧,味腴。江南人则喜浓油赤酱炙之,皆美。油焖茭白、虾籽茭白、茭白炒太湖虾、茭白炒毛豆等,无一不齿颊留芳,回味隽永。菰叶亦是包裹粽子的传统天然食材,别有一种清香。
汪曾祺先生曾有篇散文《咸菜慈姑汤》,讲家乡高邮所产之慈姑。据其讲,沈从文先生亦喜食之,并认为慈姑之“食格”要高于土豆。
慈姑,亦做茨菇,貌似发芽之大蒜头,味微苦。其亦喜大油,与五花肉同烧,即是慈菇红烧肉,味绝美。姑苏城葑门老街有家小食铺,经营颇有些年头。其店主喜将慈姑切成薄片汆油,专做油炸慈姑片的生意,素有隆名,亦有水乡风味特色。
小桥流水的江南,遍布湖泊河塘,水产品类丰饶。江南人将水生蔬果中的莲藕、菱角、茭白、慈姑、荸荠、芡实、水芹和莼菜,统称为“水八仙”,人共喜啖之。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市井人间,瓜果飘香,树之果,水之果,地之果,琳琅满目,争“鲜”恐后,经过一季炎热潮湿的“疰夏”之苦,人们渐渐食欲大振,此季食果,正逢其时。
前几日,餐桌上见过一道“荷塘清趣”冷盘,有些惊艳。其主料仅有两种,马踏湖白莲藕和新鲜莲子,皆生食,一白一绿,覆在一大捧冰碎之上,佐以几片嫩荷叶和两枝含苞粉莲点缀,极雅致!生食新鲜莲子,曾在苏州遇到过,在青岛尚属头回尝鲜。莲子轻剥即开,脆生生,冰冰凉,清甜多汁,为果中尤物。当为这位有品位的雅厨点赞。
莲子是莲篷之果,篷,是莲子的家,也称莲房。莲子可入馔,可煲汤甜食,若莲子银耳汤。莲子入馅,物尽其用,风味绝美。广东著名百年老字号“莲香楼”,以莲为店名,亦是以莲子起家、闻名遐迩。莲香楼首创的莲蓉饼点馅料,引领一时之潮流,至今长盛不衰。老店的招牌白莲蓉月饼和莲蓉蛋黄月饼,是月饼界的顶流,也是我的心头所好。闻莲香楼的莲子,特选湘莲,个头大,质粉糯,清香馥郁,被誉为中国莲子中的头牌,与福建的建莲,浙江的宣莲,并称为“三大莲子”。
菱角,江南“水八仙”家族成员之一。旧时,每至初秋时节,岛城市面上卖菱角的地方也多。此种菱角,个大,色乌,两只角上翘,两头尖锐,扎人很痛,产地不详。那时只晓得把菱角煮熟了,空口吃。家境好一点的,可蘸着绵白糖吃。我从来都是懒得剥皮,直接带皮咬开吃,当做零食。
“我们俩划着船儿釆红菱呀釆红菱”,这首江苏民歌《釆红菱》,曲调委婉,传唱颇广。前些年,在苏州东山古镇,始见到小巧俊俏的红菱,另有北地寡见的三角菱和四角菱。当地作家朋友说,菱角中,两角的称“菱”;三角、四角的,称为“芰”,民间统称为“菱芰”。真长见识。
每至秋季, 当地餐馆中多会应景推出一款时令菜品:荷塘小炒。以菱角、莲藕、莲子、荸荠入菜,炒罢,撒一小把碧绿的鲜豌豆增色,再釆一张新鲜的荷叶铺在盘底装点,秀色可餐。美中不足,缺少一味重要的原材料:芡实。
秋季,江南的滋味很多,如此美妙的时节,鸡头米正当令,被称作是“九月江南之一鲜”。芡实就是鸡头米。
二十五年前,之一次见识鸡头米,是在初秋的水乡古镇甪直。古镇老街上,石桥边,三三两两的坐着一些当地妇女,守着几个大木盆,木盆中黑乎乎的东西,并不认得;其用“铁指甲”剥出来一粒粒雪白圆润的颗粒,貌似珍珠,也不认得。见旁边支一简陋的纸壳标牌,手写体直书:新鲜鸡头米,多少多少钱一袋。目测,一袋大约半市斤的样子,售价不菲。黑乎乎的那坨东西,有些像大个的石榴,其蒂,似鸡之尖嘴,整体看上去,颇像鸡头,其籽,即是鸡头米,很形象。
鸡头米是水生植物,叶子似荷,茎生芒刺,夏天开紫花,初秋收获其实,釆挖辛苦异常。鸡头米有五谷之甘,既是粮食,也是一味中药,为食补佳品。以姑苏城南黄天荡所产,尤为闻名,称“南荡鸡头”。鸡头米可以炒食,若荷塘小炒;可以煮汤甜食,若百合莲子鸡头米。鸡头米磨成粉,可制成芡实糕,同里、周庄、震泽、甪直等水乡古镇,多有售卖。资深老饕认为,鸡头米以食其本味为上选。
每年初秋,苏州太湖洞庭东山的友人,皆会寄来新釆芡实数包,浮玉沉珠,雅有鲜香。昔年,苏州作家、美食家叶正亭先生曾传授我制做鸡头米的独门之法:烧一奶锅开水,取适量冰糖,化开后,从冷水中取出鸡头米入锅,待锅底有气泡冒出后,关火。并快速将奶锅降温,保持鸡头米的鲜嫩度。此时嚼食,米中当有浆汁咬出,称做“溏心鸡头米”。取一勺鲜制桂花酱放入,即是一碗甜香扑鼻的桂花鸡头米。
(二)
秋风起,蟹脚痒。
蟹,湖海皆出。从前,居于大海之畔的岛城巿民,并不喜食湖蟹河蟹。原因很明了,就是崂山近海即产优质的黄海梭蟹,肥腴而味美,可大快朵颐。被称作大闸蟹的淡水蟹,体小肉寡,其些微的泥腥气,海边人似乎也难以接受,故市面上鲜见有售者。
风水轮流转。说不清自何时起,大匣蟹在北方悄然走红,冠以“阳澄湖大闸蟹”的专卖店也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了,喜食者陡增。
青岛近海另出产一种本地螃蟹,长在岸边的礁岩之中。其色深红及黑,蟹壳及双螯坚硬似石。体大者,如拳头般,重者可逾1市斤,鲜美无出其右者。当地土著皆称其为“石夹红”。以中秋节前后膏肥味美,早年渔市中亦多见。重不足二两以下者,多按堆卖,间或掺杂些小杂鱼小虾虎等。近年,“石夹红”却踪迹难觅,市肆偶遇,蟹价之高令人啧舌。
前些年的秋天,在美国加州圣荷塞市的樱桃小镇,吃过一种清蒸美国蓝蟹,又称“优游蟹”,每只逾两斤重,卖相极佳,市价七美金,蟹肉饱满,鲜中带甜。美中不足之处是肉质略柴,口感稍逊于岛城之梭蟹。
青岛本地梭蟹,以崂山会场湾的最负盛名,青岛人食蟹必言“会场”,以显其奢。连云港、日照海域所产的梭蟹,与本地蟹同宗同源,故在渔市中占有相当比重,且辩识度不高,风味亦佳。
胶东半岛所产的梭蟹,味最腴者,当出自莱州湾畔。此地有淡水源源不断汇入海湾,“两合水”带给鱼虾蟹丰富饵料,故莱州梭蟹丰满肥硕,鲜美异常,人们多称其“顶盖肥”。幼时一朝食之,至今留香,可谓名符其实的梭蟹之王。
据记载,在清嘉庆以前,阳澄湖蟹并无名气,倒是太湖蟹首获推崇。南方有“九月团脐十月尖”之民谚,即言农历九月母蟹正肥,而十月公蟹最壮硕。所谓持螯赏菊,恰逢其时。蟹性大寒,一般须佐以姜丝、食醋、生抽等蘸食。最宜食后饮一碗热姜糖水,可祛寒邪。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讲到蟹时,认为“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更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更好。蒸食味道虽全面,而失之太淡。”即是说螃蟹适合单独烹制,不宜与其他食物搭配,且自剥自食最见风味。然其言用淡盐水煮食,应仅限湖河之蟹。海螃蟹宜蒸不宜煮,否则鲜味易流失。且入锅蒸时须将蟹身翻个,可保持其品相完好。吃蟹更好亲手剥食,别人代劳或以“蟹八件”之类相助,了无生趣,实不足取。
清代另一位老饕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凡治他具,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独蟹与瓜子、菱角三种,必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可窥其经验老道,不输袁子才。
醉蟹,又是一番别样风味。江南人擅醉湖蟹,舟山渔场一带擅醉海梭蟹,皆各传乡味,各享其美。齐鲁某地亦有一款醉蟹,咸如食盐,终不得其本味。
“蟹立冬,影无踪”。湖蟹一般在立冬时节,即潜水蛰伏过冬,休养生息。但也有例外,在气候温暖的苏州地区,有“小雪前,闹踵踵”之食蟹民谚,其蟹讯可一直延续至寒冬时节。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寄居吴中时,有诗咏道:“故乡虽好不归去,客里西风两鬓秋。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爱蟹之情,跃然纸上。
其实老苏州人食蟹,还有另外一种独特的吃法,即猫耳朵面拖六月黄。六月黄,是指阳历六月时的大闸蟹。其时,蟹虽生长的个头不大,但却油膏初满,鲜嫩浓香。食此,意在其膏。吃法多将湖蟹一分为二后,挂上面糊油煎。加水和调味料烧开,再将焯水的猫耳朵面片和豌豆,入锅同烧至起泡即成。此亦是无数姑苏人深藏记忆深处的乡愁美味之一。
食湖蟹,有几样内脏忌不可食,一是蟹壳中被蟹黄裹着的蟹囊(胃);二是蟹肠,一根在蟹脐中,一根在蟹砣中,对半掰开可见;三是海绵状的两侧蟹肺;最后是蟹砣正中,灰白色、六角形的蟹心,此物最寒。
岛上渔谚道:男虾女蟹。即是讲,男人食虾,女人吃蟹,最补。
作者,王开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琴岛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随笔散文集《四方往事》《寻味四季》等。
疫情期间,吃点这个果子,清热养阴、缓解咽喉不适中医认为,荸荠甘寒,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消积化痰,止血止痢之功,可用于痰热咳嗽、热病口渴、咽喉肿痛、食积痢疾、黄疸、小便短少热痛、目赤肿痛、便血、崩漏等症。
因此,对燥咳,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甚效,为干燥季节食养佳品。
古方“五汁饮”,即以荸荠捣汁,与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甘蔗汁成方,临时酌量用之,和匀冷服,或稍炖温服,用治高热病,口渴较甚者,其效良好。
古有地方性药物著作中载:以荸荠打碎,煎汤代茶饮,每次200克,对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有较好效果;治咽喉肿痛,1次用160克~200克鲜荸荠,绞汁冷服有效。
治小儿积滞腹痛,可用荸荠1000克,饴糖800克,共入砂锅内,加水少许,煮至熟,取出分次食之,有效。
治痔疮出血,可以鲜荸荠500克、红糖150克,加适量水煮1小时,分次服用,连用3天,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冬季常吃荸荠,更可收获3个好处——
01润肺化痰
每100克鲜马蹄肉中含水分84克,它富含丰富的水分和粘液质,秋冬气候干燥,食用马蹄能润肺、缓解咽喉不适、口干舌燥。
02通肠润便
马蹄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功能,这主要就源于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马蹄中含有1.1克的不溶性纤维。
03抑菌抗菌
国外学者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一种“荸荠素”,这种物质对黄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 *** 用
荸荠可生食,亦可通过焯、炒、烧、煨、炸等法,成为美味的熟食菜肴,还可制成荸荠粉冲调食用,多种食疗本草和药物学著作中均有收载。
注意,挑选荸荠时以个大、新鲜、皮薄、肉细、味甜、汁多、脆嫩、无渣者为佳。
材料:荸荠、冰糖适量。
做法:荸荠剥去皮,洗净,和冰糖一起熬水即可。
功效:清润热,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
主料:新鲜甘蔗1段,荸荠7个。
做法:将甘蔗、荸荠各自削皮、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消食除胀。
用料:荸荠、大米各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荸荠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荸荠、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将荸荠洗净,榨汁,待粥熟时,同白糖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热病伤阴、津伤口渴、阴虚肺热、咳嗽痰多、食积不消、血痢及崩漏下血等。
材料:新鲜荸荠200克、绿茶5克。
*** *** :新鲜荸荠洗净去皮,榨汁;绿茶用开水冲泡5分钟,把茶水兑入荸荠汁中即可饮用。
功效:荸荠茶具有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的功效。
荸荠味甘性寒,中医认为其具有清解肺胃邪热的功效,而且其作用平和,不会滋腻滞胃或寒伤脾阳,适合阴虚肺燥、咳嗽多痰、口燥咽干或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烦渴便秘的人日常食用。
此外,荸荠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有通便作用,故对改善大便秘结也有一定的功效。
注意:脾虚腹泻的人更好不饮用此茶。
材料:面粉、精猪肉馅、荸荠、盐、酱油、蚝油、料酒、葱碎、花生油、少许姜末。
做法:
① 普通面粉和成面团,醒10分钟。
② 备好荸荠洗净去皮、剁碎,醒面的时间,把荸荠先用花生油拌一下,这样能锁住水分。
③ 再把精肉馅、盐、酱油、蚝油、料酒、葱碎、花生油都放在一起顺时针搅拌会儿,可以更好的入味,最后放上拌好的荸荠,搅拌均匀。
④ 然后把面搓成一个个小剂子,擀薄皮,放上馅子。
⑤ 水开后放少许盐,可以减少饺子坏皮。待水饺飘起,胀起圆鼓鼓的肚子后有稍微塌陷,捞出即可食用。
材料:荸荠500g,精肉馅500g,胡萝卜1根,香菜15g,葱、姜、胡椒、料酒、糖、盐适量。
做法:
①荸荠洗干净去皮,切成小块备用;胡萝卜切成与荸荠大小相当的小块备用;精肉馅和水按2:1的比例,加葱姜末、胡椒粉、盐、糖、料酒,调成上筋的肉馅;
②烧一锅滚水,下入荸荠、胡萝卜丁儿煮到滚;
③把肉馅汆成丸子,下入锅中;
④肉丸全部漂起后,再继续煮5分钟;
功效:清肺利咽,化痰止咳。
适宜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材料:荸荠(马蹄) 60克(削皮),甘蔗两节,生姜2块,枸杞5克,红枣5个,羊排骨500克(可供3至5人服用) 。
做法:
① 羊肉洗净切块,氽水捞起;
② 生姜、红枣、枸杞洗净;
③ 荸荠削皮洗净,中间切开,甘蔗切小段;
④ 锅内加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猛火煮沸,转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汤中荸荠、甘蔗甘寒,可清肺润肺、养阴生津;生姜温中散寒、祛羊膻味;枸杞养肝明目;红枣温中养血补虚;羊肉是日常餐桌上常见的一个食品,其性温味甘,入脾肾经,可补体虚,祛寒冷,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脾,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
故此汤健脾胃、补肾益精血,汤甘微甜,补而不腻。对于肾虚腰疼、阳痿精衰、形瘦怕冷、脾胃虚弱纳差、宫寒痛经、病后虚寒以及产妇产后的体虚或者是腹痛、产后出血、产后无乳或者是带下,有较好补益作用。
天气渐冷,来碗荸荠甘蔗羊肉汤可补虚防寒,且因有荸荠、甘蔗使汤甘而不腻,又防羊肉之温热。
禁忌人群:湿热之体、大便不通、口舌溃疡、皮肤过敏等人群勿服用。
荸荠清脆爽口,药食两用,但因其性寒,故不太适合脾胃虚寒、消化能力差或是有血淤者食用。另外,不同的食法亦有不同的讲究:
● 生吃要防虫
荸荠可当水果生吃,但因其长于泥中,可能附着姜虫之类的寄生虫和细菌,吃前更好先用盐水泡一泡,再用开水烫过更保险。
●煮汤防粘锅
荸荠富含黏液质,容易粘锅,煮久还可能慢慢烧焦,引起变质。因此,荸荠放入汤锅中后,需要时时搅拌,防止粘锅烧焦甚至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