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考点题,我感觉自己已经输了,看来我需要去幼儿园补补课了!
下面这11道题我只答对了2个,看看你能答对多少?
问题的答案附在后面,切记不要偷看哦。
1、中国自古以来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提示:是个皇帝)
2、“丨”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提示:不念一)
3、“一昼夜”=多少“须臾”?“一弹指”=多少“瞬间”?
4、杨绛先生的原名叫什么?
5、“曹禺”是笔名还是原名?
6、大家都知道“医圣”是张仲景,你知道“草圣”是谁吗?“文圣”和“武圣”又分别是谁?
7、请问六月份的雅称是什么?
8、我国古有“三教九流十家”之说,请问是哪十家?
9、更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多少?
10、秦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11、中国唯一一个以道士名字命名的城市是哪个城市?
答案:
1、中国自古以来写诗最多的人是乾隆;
2、“丨”这个字念“滚”;(不要生气,这个字真的念“滚”,不信你查查看。)
3、一昼夜=30须臾,一须臾=20罗预,
一罗预=20弹指,一弹指=20瞬间;
一瞬间=20刹那。
4、杨绛先生的原名叫“杨季康”;
5、“曹禺”是笔名,他的原名是“万家宝”;
6、“草圣”是张旭,“文圣”是欧阳修,“武圣”是关羽。
7、六月份的雅称是“荷月”。
一月叫孟春,二月叫花朝,
三月叫桃浪,四月叫槐夏,
五月叫仲夏,七月叫上秋,
八月是清秋,九月叫桑落,
十月叫霜华,十一月叫隆冬,
十二月叫暮岁。
8、“十家”是指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
9、答案是:19
10、公园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始皇嬴政开始统一六国了,主要在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方面进行统一。
11、茂名市。
———The end———
“荷月”将至!江西最美的荷花竟然在……虽然距离阴历六月还有几日,但江西的荷花已亭亭待游客观赏~
抚州广昌是“中国莲文化之乡”,广昌的白莲最早始种于唐朝仪凤年间,为历代“贡品”,成为全国更大的白莲科研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广昌的观赏莲花主要聚集在姚西村和驿前莲花古镇两处,姚西村是全国种植面积更大、观赏性最强的赏莲区,而驿前镇则是中国通心白莲的原产地。
初夏的微风轻轻荡过湖面,广昌早已是一幅荷叶田田、花开争艳的景象。灼灼莲花瑞,亭亭出水中。清晨,层层叠叠的荷叶托着荷花在微风中舞动,放眼望去,无论是含苞欲放、蓓蕾初开,还是花枝舒展,都尤为动人。
“最美乡村”婺源告别了阳春三月的油菜花,却在六月的初夏,迎来了大片莲花荷叶的到访。
在婺源各个古村的小池塘中,荷花如期绽放了,虽仅为少数人知晓和欣赏,却天然有着“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的野趣。
徽派建筑的映衬下,那花静逸得让人沉醉。水面上清风阵阵,亭台观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躲在荷叶下羞涩欲出,微风吹过,花儿轻摇,仿佛妙龄少女般翩翩起舞。青石板、廊桥边,处处荷花影,遍地荷花香。
县内的荷花博览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是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更大、品种最丰富的荷花主题景区。
晴空万里,微风拂煦,荷香四溢,行走在一望无际的荷田驿道中,凡尘俗世瞬间置于脑后,眼里心里便都是这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的花花世界了。
不负“六月”的好时光
快快出门赏荷去~
你身边还有什么赏荷圣地?
也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喔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金江涛/文 段晋哲/图)“湖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景”的独特地貌造就了美丽富饶的淮阳。16000多亩波光粼粼的湖面,如同一颗绿色的明珠,折射出七千年的文明与发展。7月10日晚,2020年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月启动仪式在淮阳羲皇文化广场举行。
2020年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月以“荷花 和谐 合作”为主题,将传统国学、书画展、小品大赛、摄影视频等活动融入赏花游湖旅游系列,引导广大市民绿色出行、文明旅游,打造集旅游、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荷花主题游学基地。
龙湖荷花历史悠久、色彩绚丽,当之无愧被誉为“神州之一荷”。自商周以来,龙湖荷花数千年生生不息,自我繁育,成为中原地区最原始的原生态荷花种群。每年仲夏时节,万亩龙湖荷花竞放,姹紫嫣红,清香四溢,成为游人观荷消暑的绝佳胜地。
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是淮阳的盛事,每年五、六月份,龙湖里的荷花就次第开放。七八月份,是花期最为旺盛的时候。荷花节开幕后,四面八方的游客就慕名涌入淮阳,游湖赏荷。
淮阳荷花赏荷月每年一届,已成为河南省继推出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之后的第三大花卉旅游节品牌。
泛舟游于龙湖之上,除了蔓延的荷花和蒲苇,还能不时看到古装美女在荷叶间的竹筏上抚琴弄筝,阵阵微风送来荷花、莲子的清香,不时的有鸟儿从眼前掠过……给夏日增添一份清凉与意趣。
淮阳正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来赏荷吧。
你是几月出生的,哪种花就是你,快看看准不准在古代,人们喜欢用花来形容十二月份,不同的花种代表着人们不同的风格,每个月份的花都有不同的含义。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每个月出生的人都分别代表哪种花,快看看你知道吗?
一月出生:腊梅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花季是在一二月份;而腊梅的开花时间要比梅花早,入冬就开花。
个性特征:性格孤傲,但是有韧劲。
品德修养:比较聪明,善于为人处世。
弱点:有点过分的孤傲,这样会让别人看不惯,背后议论声较大。
二月:杏花
农历二月,惊蛰前后,万物复苏充满朝气和活力,二月也因此被称为杏月。
个性特征:诚实守信,但是有时说话不当,别人不太喜欢听。
品德修养:学识渊博,待人诚恳,很受大家喜欢。
弱点:虚荣心太强。
三月:桃花
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在阳光下,一个个都流漏出幸福的笑容。
个性特征:外表美丽,性情温柔,朴实大方。
品德修养:学识渊博,热爱生活,乐于助人。
弱点:缺乏一定的意志力。
四月:牡丹花
牡丹自古以来就最受大家的喜爱,它的姿态雍容大气,香味怡人,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花种。牡丹一直有富贵的称号,它的品质也是值得大家学习。
个性特征:热情大方,积极进取,信守承诺。
品德修养:不像任何人妥协,举止大方文雅,富有风度。
弱点:有点傲气。
五月:石榴花
石榴花是红色的,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意思;而且它的开花时节在端午前后,因此也有五月榴花之称。
个性特征:多情善感,但是有一双善于观察的双眼。
品德修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继续深一步钻研才可以获得更好成就。
弱点:多愁善感。
六月:荷花
农历六月即荷月,荷花盛开在盛夏时节,绽放最美的姿态。
个性特征:保持着对所有事情的热情,对事业热心。
品德修养:做事果断,善于思考和学习。
弱点:缺乏恒心
七月:紫薇花
紫薇花开长达半年,似乎整个夏天都有她的身影,七月开得更好。
个性特征:耿直,爱幻想,创造能力强。
品德修养:有同情心,不斤斤计较。
弱点:缺乏耐心。
八月:桂花
农历八月,是桂花飘香的时节,这个时节容易引起大家的思乡之情。
个性特征:思维敏捷,为人大方得体。
品德修养:见义勇为,喜欢旅游。
弱点:说话容易得罪人。
九月:菊花
九月秋高气爽,菊花仍然坚持绽放最美的姿态。
个性特征:性情豪爽。做起事情来严肃认真。
品德修养:朴实大方,有敢说敢做的精神。
弱点:嫉妒心严重。
十月:芙蓉花
芙蓉花十月盛开,在路边就能很好的盛开,不愿与他人争抢。
个性特征:热情,有爱心,随机应变能力强。
品德修养:有创造力,不斤斤计较。
弱点:吃不了苦。
十一月:茶花
农历11月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天,茶花从入冬开到次年春天,特别耐寒。
个性特征:对人热情,心地善良,随机应变能力强。
品德修养:有艺术细胞的天赋,敢于创造。
弱点:不能吃苦耐劳。
十二月:水仙
水仙花开时,意味着春节要到了,有阖家幸福美满的寓意。
个性特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努力拼搏。
品德修养:乐于助人,热情大方。
弱点:性子急。
大家都是几月出生的的呢?又代表什么花呢?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呦!
声明:信息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沟通删除!
走进冬月,跟孩子说说“寒冬腊月”的那些事儿“冬月”是几月?为什么人们常说“寒冬腊月”?除了冬月、腊月,你还知道哪些月份的别称呢?今天我们就来跟孩子们讲讲“冬月”的来历,说一说“寒冬腊月”是怎么回事,带孩子感受冬天这个独特的季节。
冬月
今年11月26日正式进入“冬月”。
冬月,即农历十一月,又称辜月、畅月、仲冬、中冬、葭月、龙潜月。
有一种说法,因为重要的冬季节气“冬至”就在农历十一月,所以十一月叫“冬月”。
冬月被称为“龙潜月”,出自《易乾龙》,因为冬天海面会结冰,龙会在这段时间潜入水底,潜藏养晦。"畅月"之说则出自《礼记﹒月令》,冬月也叫冬季之中,简称仲冬。
冬月到代表着进入了冬天,天气会慢慢变冷。唐朝诗人李白在《拟古其六》中就形象地描写了冬月的自然景象,“百草死冬月”,百草枯落于冬天,这是冬季的力量。
除了冬月,农历的一年十二个月份也都有自己的别称,我们所熟知的有“正月”、“腊月”,其他你还知道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这些月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称呢?这跟时令、民俗、历史和文化都是分不开的,有心的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探索这背后的故事。
寒冬腊月是怎么回事
了解了冬月的由来,那它和寒冬腊月有什么关系呢?
寒冬腊月,最早出自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这里的“冬”,就是我们的冬月即十一月,而寒为十月,腊月为十二月,它们共同组成年前最冷的三个月,所以我们一说“寒冬腊月”通常泛指寒冷的冬天。
画一画,记录我眼中的冬天
一年四季,轮回更替,每个季节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和用心感受。
带孩子一起画一画、做一做,把你眼中的冬天记录下来吧!
读一读,领略古诗词中的冬天
自古以来,不少诗人写下了关于冬天的美好诗篇。以下这几首诗词,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背一背,领略冬天别样的美!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除夜雪
宋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唐 贾岛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
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
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
今朝灞浐雁,何夕潇湘月。
想彼石房人,对雪扉不闭。
冬月词
元 郑奎妻
山茶未开梅先吐,风动帘旌雪花舞。
金盘冒冷塑狻猊,绣幕围春护鹦鹉。
倩人呵笔画双眉,脂水凝寒上脸迟。
妆罢扶头重照镜,凤钗斜压瑞香枝。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其十五 书窗梅影
元代 叶颙
疏花冷蕊映书窗,勾引逋仙蝶梦狂。
纵使春风吹散后,又随霜月上书囊。
冬天,还有很多美妙的风景和独特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你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欢迎给我留言分享。
各位知道1-12月的另一种叫法吗?快来看看博大精深的中文多美原创作者果妈陈玲玲,著名育儿实践派专家,出版亲子教育畅销书《给孩子句号不如给孩子问号》、《给孩子鱼不如给孩子渔》,独创提问式亲子沟通法,轻松问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月份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常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月亮的母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十二个月。以下是汇总的古代对各个月份的称呼,看看你熟悉哪个?
一月:正月,元月,孟春,岁首,新正,陬月,孟陬,端月,正岁;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
三月:寎月,桃月,季春;
四月:孟夏,槐月,余月,清和月,梅月;
五月:仲夏,皋月,榴月,蒲月;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小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冬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除月,嘉平月,季冬,暮冬,暮岁
以上?十二个月?都有?以?花?命名?的?: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老昆明的“天空之景”在历代文人学士眼中,昆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天是“砚池影蘸碧鸡天”,太阳是“曈曈晓镜上初日”,月亮是“白月在水遥虚明”,雨是“新凉侵客袂,袖底带烟回”,云更是“矞呈五色云之祥”,至于滇池上下,更水、云混一,浑然天界: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飘然一叶舟,如在天空里。
昆明日月特别大
昆明的星、云、日、月都特别好。有人说“月亮是人家的圆”,这自然不对,但要说“太阳和月亮是昆明的大”却是科学的结论。明人冯时可的《滇行记略》认为,昆明的日、月与星比别的地方要大上一倍。而从农历十五直到二十,月亮几乎还是圆的。于希贤在《滇池地区历史地理》中解释道,这是由于滇池海拔高、纬度低,大气覆盖层较薄。日光正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就使得天空中的散射较弱,因而日、月、星辰的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和可见光较强。这样,晴天的昆明和北方低海拔地区比较起来,天空就显得格外蔚蓝,夜晚的月儿和星星也格外明亮,看上去自然就比较大了。以至于农历十五之后,那月亮看上去也比较圆,成为一奇。
清代昆明学者钱沣有《季弟沇同赴晋宁》诗曰:挂席盘江尽,西山一抹横;风波无定准,星月独分明。如此,那月不“倍大”才怪。
昆明“天景”
昆明海拔在1900米上下,是中国海拔高度第三的省会级城市。有人说,海拔高于2000米之地偏冷,低于1500米之地则闷,昆明海拔不高不低,偏偏在二者之间,且地处北纬25°,于是“地气高爽”(明《滇行记略》),便有“翠渠影落中天晓,玉柱光含大地秋”之景。可谓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世所仅有,令人折腰。
清末云南“状元”袁嘉谷把云南的简称“滇”和“巅”联系起来,引民谣说“一日上一丈,云南在天上”——滇池在高原,犹如在天上。这“天上”之“天”,自然非比寻常。明代诗人平显久居昆明,写了一首《忆滇春》,盛赞昆明“砚池影蘸碧鸡天”。到了清人戴炯孙笔下,这个“碧鸡天”依然魅力不减:镵天数点高峰出,曈曈晓镜上初日;迥风吹逐岫云孤,山光倒入昆明湖。(《春晓望太华山》)
清代“昆明八景”之“龙泉古梅”。
昆明“碧鸡天”之妙,就妙在一个“蓝”字上。现代女作家宗璞提起自己“从小女孩长成大姑娘”的昆明时这样写道:“我记得那蓝天,蓝得透明,蓝得无比”(《三千里地九霄云》)。她在《东藏记》开头就说:“昆明的天,非常得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惊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而“自迁滇的外省人对昆明的蓝天之一次感到惊诧”之后多年,“许多人死,许多人生,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凝视着它就会觉得自己也融进了那无边的蓝中。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在这样的天空下,在祖国的大地上,人们和各样的不幸、苦难和灾祸搏斗着,继续生活,继续成长,一代接着一代”。
有“民国才女”之称的林徽因来到昆明,就发现这里得天独厚。她在写给友人的信中盛赞昆明“如洗的碧空”,衬着“近处的岩石和远处的山峦”,是一个“天清气朗、惠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昆明“日景”
正因为昆明的太阳比别处大(明《滇行记略》),于是,昆明的太阳和阳光就成了一大景致。在明代“昆明六景”题咏之一的《碧鸡秋色》中,有“前朝有阁今游鹿,落日何人独钓鱼”;而《龙池跃金》又有“映日金鳞鸣拨刺,含风翠浪动沦漪”之句。清代“昆明八景”的《蚩山倒影》也有“日丽壁沉水,岚浮镜里天”——太阳和阳光,都是昆明不可或缺的“日景”。
在昆明方言里,不说“晒太阳”而叫“向太阳”。“向”的意思是烤,又叫“烤太阳”。昆明冬天阳光温暖,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春夏忙,秋收粮。冬季到来相(烤)太阳。”早上坐西院,下午坐东檐,边烤太阳边抽水烟筒,吹天款地,时不时冲个瞌睡,一直烤到太阳落山,显然是昆明老倌冬天的一大享受。
昆明太阳不但特别暖,日照时间还特别长。据统计,昆明年均日照时间为2327.5小时,在中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而同处西南的成都只有1208.3小时,几乎只有昆明的一半。对昆明太阳的“热头”,外地人深有感触。现代作家黄裳曾说,在昆明,“早晨的寒冷如深秋时节的阴寒,只要太阳一出来,就完全给解除了。太阳照在身上,好像小电炉一般。”他在《昆明杂记》中写道,秋末“在北方已经是相当冷的天气了,这里却整天有好好的太阳,从古老的柏树枝柯里漏下来,照在人的脸上、身上,是那么舒服。”有人这样形容道:“昆明的‘阳光’是一种醇厚的味道,可以品尝的;是一种和谐的音调,可以感知的;是一种适度温柔和妩媚的形象,可以抚摸的;是一种迷人的色彩和气氛,甜丝丝的,暖洋洋的,金灿灿的,能让人陷入无限陶醉。”
1940年秋,抗日战争中,有“民国才女”之称的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搬进昆明的新居,阳光照进屋内,给了她极好的心情。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随便一个早上或下午,太阳都会从一个奇异的角度悄然射进,人们在一个混乱和灾难的世界中仍然具有的受了创伤的对平静和美的意识。”她真切地感受到,她所住的房间,因为阳光、花草、树木的作用,竟然发生着幻梦般的变化,“如同戈登·克雷早期舞台设计的效果”。在那个时刻,林徽因突然感到,只要自己“能创作出合适的台词”,就将是一幕“精彩的戏剧”,因为她已生活在天然的“布景”之中,不能脱身。
后来林徽因到了重庆,确诊得了重病。医生说她来日无多,此时她想到的首先是昆明的阳光。她写信给友人,盼望“再次到昆明去,突然间得到阳光、美景和鲜花盛开的花园,以及交织着闪亮的光芒和美丽的影子……”(《林徽因在昆明》)
昆明“月景”
明人冯时可对云南特别是昆明的“月亮”有两个评价:一是“比别处倍大”,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了;二是“望后至二十月犹圆满”——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是到农历二十依然“圆满”。有人认为,冯时可此言不虚,云南高原湖水澄澈,空气清新,反光强烈,水月辉映,月亮就显得更亮,也更圆。在明代“昆明六景”题咏中的《滇池夜月》就有“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的描述,清代“昆明八景”也有《滇池夜月》曰:“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还有《官渡渔灯》中的“浦远星沈影,江空月吐痕。”都证实了冯时可的结论。
清代“昆明八景”之“昆池夜月”。
滇池月夜,历来是昆明一景,金秋泛舟赏月,为历代文人学士一大赏心乐事。明代状元杨慎更爱湖西高峣之月,有《高峣晓发过滇》诗吟道:“碧鸡关头月上霞,高峣海色分人家。”滇池的黎明,就在这月、霞之间飘然而至。明代昆明诗人郭文认为湖中月最美,以“玉壶载酒游空碧,人在清凉水晶城”为更高境界(《赋得滇池夜月》),清代诗人段昕也“更爱波间月,平山露半痕”(《高峣野望》),更有“扁舟快吟望,轻浪溅人衣”(清·陆艺《泛昆明池》),真是此乐何极。
金秋滇池赏月,自是更佳时节。清代诗人李于阳理所当然地偏好滇池中秋之月:“游山看月佳,看月逢秋好。”(《游罗汉崖》)。秋月初上,则“碧汉衔波动,青山拍镜浮。苇烟迷鹭渚,嵩月挂渔舟”(明·闪应雷《高峣登舟》)。秋月将落,又有“岸烟秋瑟瑟,水月晚依依。野阔山全远,天低树渐微”(清·陆艺《泛昆明池》),都是绝佳景致。
清代“昆明八景”之“官渡渔灯”。
由于昆明月亮的不同凡响,“月景”也成了昆明一绝。明代的“金马朝晖”有“画角声消残月白,阳鸟影动早霞红”,清代的“云津夜市”有“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商山樵唱”中则有“担荷月黄昏,商山古寺门”等等。
昆明“雨景”
明人冯时可说昆明“四季如春”“一雨成冬”(《滇行纪略》),昆明民间也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谚谣。昆明气候分雨、旱两季。冬春为旱季,少雨则温暖;夏秋为雨季,多雨则清凉。昆明之为春城,雨之调节,功不可没。如清代诗人杨戴星在《观音山道中》所云:“雨入前村歇,秋惊六月来。新凉侵客袂,袖底带烟回。”
昆明之景,也以雨后为佳。明代僧人机先题写的《滇阳六景》就有两景在雨后。一是“玉案晴岚”——“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还有“螺峰拥翠”——“雨后光含僧眼碧,云中色拥佛头青”。明末昆明诗僧担当也有“数里虹桥隔水横,鹧鸪一拍雨初晴”(《雨后送友》)之句。而早在元代,河北人李京到云南做官,其作《初到滇池》,就感觉到了昆明雨后绝佳之景:“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
当代作家汪曾祺曾写下专篇《昆明的雨》,直书“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他说:“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在汪曾祺的印象中,“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离昆多年以后,汪曾祺还记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汪曾祺说:“我想念昆明的雨。”
在林徽因的心目中:“昆明永远是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我窗外的景色在雷雨前后显得特别动人。”(《林徽因在昆明》)而在西南联大青年学子吴讷孙的记忆中,昆明的雨就是一位绝代佳人。他后来以鹿桥为笔名写了部风靡一时的小说《未央歌》,其中这样写道,在昆明看雨也有讲究,“看雨景要在白天。看她跨峰越岭而来,看她排山倒海而来,看她横扫着青松的斜叶而来,看她摇撼着由加利树高大的躯干而来。再看她无阻无拦,任心随兴飘然而去”,而“听雨要在深夜。要听远处的雨声,近处的雨声。山里的泉鸣,屋前的水流。要分别落在卷心菜上的雨,滴在砂土上的雨,敲在窗纸上的雨,打在芭蕉上的雨。要用如纱的雨来滤清思考,要用急骤的雨催出深处瑰丽的思想之花,更要用连绵的雨来安抚颠踬的灵魂……”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朱净宇
文图资料:《老昆明旧话旧照》
美编:姜维钢
责编:苏昊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建军
戳图片关注更多内容
↓↓↓
你知道七月为何又称荷月吗?它总给人带来火热的情怀,美好的遐想1、在美术书法界有一个对各个月份的称为,用来题款,一般是用一个当月著名的花朵或物候来象征时间。比如三月写成春月,七月称作荷月等等。也就是说,进入七月荷花便渐次开放。这些照片是快30年前的作品了。但是,在我的眼里,常看常新,尤其是在这七月里观看!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2、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3、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4、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5、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6、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7、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8、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9、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0、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1、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2、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3、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4、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5、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6、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7、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8、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19、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20、荷月清韵。1994年7月,武汉,中国荷花研究中心 博图角摄影师 周一渤
美丽校园,迷人的静明湖,早在农历四月中旬就已荷花盛开这是我们校园的静明湖,农历四月,就已荷花盛开,莲蓬累累。
静明湖里荷花盛开
荷花盛开,莲蓬累累
我们知道农历六月被称为“荷月”,荷花盛开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但我们校园静明湖里的荷花早在农历四月中旬就开了,这相比其他地方的花期提前了约两个月。
静明湖的荷花
杨万里有诗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静明湖的荷花
而我们校园的静明湖早在农历四月就已经是“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荷花朵朵开
傍晚漫步校园湖畔,欣赏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花朵,一派怡人景象。微风吹来,煞是惬意,一天工作的劳累也随之消散。
静明湖
湖边凉亭里、柳荫下、小桥边,随处可见有不少游人散步、聊天,也有一些小朋友嬉戏玩耍,还有一些同学在湖边石凳上背书学习。
湖中凉亭
静明湖畔
湖中曲桥
您看我们的校园是不是很美呢?您是否喜欢我们校园的美景呢?
你是几月出生的,对应的就是什么花,快看准不准本文看点: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用一种花来代表一个月份,这就是“花历”的来源,花历是根据农历(阴历)来定的,既风雅有趣,又能暗合时令,那你知道花历中的十二月份花分别是什么吗?
正月:梅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这里的梅花是指蔷薇科梅花,常在春节后一二月份开放,它的颜色以粉色居多,此外还有白色、红色、绿色等其他花色;而腊梅花期要比梅花早两个月,入冬就开放,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梅花,只是色泽蜡黄,有梅香而已。
二月:杏花
农历二月,惊蛰、春分前后,大地刚刚苏醒,杏花就早早地含苞吐蕊,趁着东风,一夜绽放!二月也因此被称为杏月。
三月:桃花
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一树树桃花粉面含羞,争相开放,像灿烂的红霞,与河边刚刚吐绿的柳芽相映成趣,真可谓桃红柳绿,春光明媚。
四月:牡丹
四月牡丹开洛阳,国色天香艳无双。牡丹自古以来就最受百姓喜爱,它的姿态雍容大气,花容端庄秀美,香味淡雅怡人,是中国国花最有力的竞争者。很多人往往抨击牡丹俗气,其实是他们忽略了牡丹背后的精神,它不媚俗不妥协,按时开放,信守承诺,这些都是它背后最可贵的品格。
五月:榴花
很多人对石榴花不感冒,石榴无论是花还是果,在古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意象,石榴花开似火,寓意红红火火;石榴子实累累,象征多子多福。石榴花开时,正值端午前后,所以五月也叫榴月。
六月:荷花
农历六月即荷月,这一时节,暑气渐盛,荷花却亭亭独立,盛开在水面,给人清凉润洁之感,荷叶宽大油绿,荷花娇嫩欲滴,还有比这更解暑的吗?
七月:紫薇
紫薇花开长达半年,似乎整个夏天都有她的身影,七月开得尤盛,诗云:“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八月:桂花
农历八月,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桂花是最有乡土气息的花,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饼…与桂花有关的东西,总是能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九月:菊花
九月秋高气爽,秋风吹过,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在这霜寒时节傲然怒放,九月也叫菊月。
十月:芙蓉花
芙蓉花十月盛开,娇嫩而不艳俗,清丽可人,生于路边,而不与百花争艳,总是让人生起怜惜之情。在湖南、四川等地,喜欢木芙蓉的人特别多,湖湘大地还有“芙蓉国”的美称。
十一月:茶花
农历十一月已经是隆冬时节,茶花的花期也由此开始,一直开到来年春天。茶花也特别耐寒,其坚贞无畏的精神可与梅花并肩。
十二月:水仙
水仙花开时,意味着春节要到了,它象征着团圆美满,阖家欢乐!
我们中国疆域面积很广,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等好几个气候区,每个地区、每个月份的开花植物、开花时间有出入,所以花历上的12月份花在不同的地区也不太一样,花花今天只给大家介绍了我所了解的12月份花,花友们,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月份花吧!
标签: 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