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烧饼图片,黄山烧饼图片高清大图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2 0
安徽农村夫妻路边卖特色小吃,5毛一个比拳头大,20年风雨无阻

说起安徽美食,你会想到什么?是淮南牛肉汤还是符离集烧鸡?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道安徽的特色小吃,叫做黄山烧饼。黄山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道传统小吃,以外层酥脆里层咸香,油而不腻香甜爽口著称,黄山烧饼个头不大,像三四岁小孩的拳头大小,小小一个入口方便,而且携带方便不容易变质,所以随着徽商走遍大江南北而流传开来。黄山烧饼层多而且薄脆,香味浓烈,让人口口留香。

关于黄山烧饼的由来有两个典故,一是朱元璋还没称帝时曾经路过徽州,得到一家农户的救济,给他烧饼充饥,饥肠辘辘的朱元璋大呼好吃,后来还不忘赏赐这家人,于是这个烧饼就流传开来。还有个说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徽商为了迎接他,精心准备了一席饭菜,其中就有这道烧饼,让乾隆皇帝赞不绝口。当然具体是如何由来,我也不知道,反正价格便宜味道好就够了。

我们在江苏镇江东岳巷附近,发现一个小推车正在卖黄山烧饼,店主是一对夫妻,来镇江已经有二十年了,一直以卖烧饼为生,为了迎合镇江人的口味,除了传统的黄山烧饼之外,他们的小摊上还有长条的大烧饼,同样好吃。

这对夫妻的烧饼是现做现吃,用的是老面,一块钱两个,有咸甜两种口味,虽说打着黄山烧饼的旗号,但感觉不太正宗,更像是油酥饼。摊位上有一口烤炉,可以现场烘烤,里面非常热,要徒手把一个个饼贴在炉壁上,非常辛苦,但是老板已经做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贴一个饼子不需要两秒钟,很快就做好了。

一锅烧饼大概十分钟就 *** 完成,烤好之后放在旁边,小摊看着简陋,其实收拾得挺干净,五毛钱一个的价格也很划算,咸香入口、香甜可口,两种滋味都很好吃,咬一口口口掉渣,真是太酥脆了。除了这种小烧饼之外,另外的大烧饼也很好吃。

这个大烧饼是空心的,只有外面脆脆的口感,而且放了很多芝麻,香味很浓郁,直接吃就很香,如果夹上肉那更过瘾了,配一碗鸭血粉丝汤也不错,真是百搭小吃。老板说自己在这里20年都没有挪地,而且风雨无阻,有很多老主顾,就是不想让客人跑空,所以天天都坚持出摊,而且自己出生农村,为了赚钱养家也不怕辛苦。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传统小吃,随时可以来这里偶遇美食哦!

爬山必备小零食—黄山烧饼,皮薄如纸,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今天给大家测评的是一款历史比较悠久,且有重大历史典故的安徽黄山传统美食——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叫皇印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特色传统小吃。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因为这家农户救驾有功,后来就流传为“救驾烧饼”。

据说乾隆皇帝之一次下江南时,接待他的江春徽州班底精心设计并研制的烧饼,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

正宗的黄山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梅干菜和猪肉的馅料,让人吃多了有些腻,热量偏高,不过正是这种有饱腹感的食物,很适合在爬黄山时当做充饥的小零食,一口一个简直不要太方便!

颇具传统特色的纸袋包装,让人感受到食物浓厚的历史气息,撕开包装袋,一个个小巧精致,色泽金黄的烧饼格外诱人,轻轻掰开,酥脆的外皮瞬间脱落,露出黑褐色的梅干菜馅料混合着五花肉的香气,肥而不腻,令人唇齿留香!

一红就是600年的美食,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尝一尝!

黄山特色小吃烧饼@宏村汪家酒坊

我要给我们的黄山烧饼做一个广告。这个烧饼是皮薄馅多,而且吃起来是酥酥的香香脆脆。这个烧饼是成的它不是甜的,它里面的配料表就是面粉肉、梅干菜食用盐、菜籽油、芝麻,然后微辣的里面就会有一些辣。

现在的烧饼是有两种口味,种原味就一点都不辣,种是微辣的,不过我们本地人是比较喜欢吃。微辣的。因为这个烧饼全部都是拿炭火烘焙的,你们看一下它的色泽聪,是这种微黄的,吃起来比较酥香脆,29块钱买三包送三包,价格也比较合适。

烧饼是我们黄山的一款特色的小吃,也是我们徽州的一个特产,所以大家要是喜欢吃,链接放在视频底下你们直接去拍就好了。平时我们当个零食吃或者是饿的时候冲击一下,都是不错的。因为它是成的不是甜的,所以老人也可以吃,听一下非常的酥脆,很好吃而且问题是价格比较便宜。

你敢说不喜欢黄山烧饼?

尝百味,知天下 | 救驾?皇印?随徽商走南闯北的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作为安徽省黄山市特色传统小吃,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黄山烧饼很容易存放,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利于贮存,黄山烧饼本是古徽州的地方小吃,面团揉匀饧透后,放入炉壁边,经过木炭烘烤而成。由于个头小,携带方便,不易变质,当年曾随徽商走遍大江南北,名气也越来越大。


黄山烧饼又名皇印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烧饼。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吧!


而关于皇印烧饼名称的由来,是相传乾隆皇帝之一次下江南时,由清代"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徽州人江春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大接驾"的之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的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寓意乾隆对该烧饼的喜爱程度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

方格之一次吃黄山烧饼是朋友相赠,现在的黄山烧饼里面可能还会用梅菜辅以佐料,吃的之一口觉得有特别的香气,吃到两三个的时候就发现完全停不下来。里面是有拌好的猪肉馅,特别是在小饿小困的时候,非常好吃并且补充体力。

烧饼外壳酥脆,里面馅料也是口感层次丰富,完全不会觉得干瘪或者噎嗓子,确实回味无穷~


好啦说着说着方格又准备下单黄山烧饼了哈哈哈,本期的“尝百味,知天下”就结束啦~

关注 方格子推,了解更多美食资讯!

火了600年的黄山蟹壳黄烧饼,一口酥脆鲜香


烧饼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小吃

从南到北,大街小巷

形状不同,口感各异的烧饼

常常惹得路人驻足等待

成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美食


好的烧饼很多

但今天推荐的这款黄山烧饼

光历史就有600多年之久

惹得无数吃货口水飞溅

就连朱元璋和乾隆等帝皇都赞不绝口

称其为“救驾烧饼”和“皇印烧饼”



皇上都爱吃的烧饼,到底什么味儿?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尝这御品级美食


一口鲜香酥脆 龙颜大悦

拿起黄山烧饼

首先被它的“外形”迷住

外面是一层层

撒着芝麻的金黄色脆皮

因为形似蟹黄

黄山烧饼还有着“蟹壳黄烧饼”的美誉

看着就非常诱人



咬上一口 咔嚓一下

酥皮纷纷落入嘴中,

咸淡正好,美极了!



里面包裹着的梅干菜+土猪肉馅料

毫不客气扑进口腔

皮酥馅足,满口留香



难怪文人们形容它

薄如秋月,形似满月,

落地珠散玉碎,

入口回味无穷。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到黄山烧饼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的黄山烧饼,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深为喜爱。


后面更是御赐名皇印烧饼,比之于随身皇印,予以最崇高的褒赏。


选用优质原材料 味道纯正


好的烧饼离不开优质的食材,我们的黄山烧饼内馅所用的梅干菜,全部是黄山当地农家自种的,收割后还要在阳光下长时间晾晒,才能散发出醉人的陈香



猪肉也只选用皖南山区特有的农家黑猪,做出来的肉丁才能真正肥而不腻



猪肉的鲜香,梅干菜的陈香,一口下去,入味十足,酥脆可口,香满口腹的感觉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传承600年工艺 口口地道

根据老师傅的介绍,黄山烧饼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面皮,分层越多烤出来就越脆。基本上每一个烧饼都会被反复揉搓几十次,每一次刷上一层薄薄的菜籽油,可以包上馅料。



另外,馅料的比例、醒面时间以及手工搓面的劲道都要精准拿捏,这些都和烧饼的口感息息相关!



手艺好,做出的饼颜色金黄似蟹壳,饼皮层层酥脆,内馅咸香刚好,一口下去才有鲜香酥脆的感觉。



为了保留烧饼的传统滋味,

师傅们并不会做过多的调味,

所用的调料只有盐和菜籽油,

再撒上一把白芝麻,

就成了!



烧饼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产品均获得相关检测证书

老人、小孩、孕妇都可以放心吃!


黄山烧饼烘烤时间长,水分大多蒸发掉了,所以即使没有防腐剂,放置于常温23℃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存30天。


开袋即食 方便快捷

收到后即可食用

也可放进微波炉加热一下

简单20

就能闻到一股香得让人食欲大开的味道

不行了,馋的口水都流下来了。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是陶行知的一首白话诗,说的就是这黄山烧饼蟹壳黄。



它可以是充饥饱腹的小零食,也可以是喝茶时的小点心,招待宾客也有面子,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的,赶紧来试试这安徽的特色美食,一品让皇帝叫绝的美味。


<

安徽黄山烧饼,火了600年,连皇帝也逃不过的人间美味

安徽黄山烧饼

火了600年,一口一个咸香酥脆!

连皇帝也逃不过的人间美味!

黄山烧饼已成为徽城古镇的百年“风景”,其外层酥脆,内里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咸甜中带着辣味,绝了!

这个黄山烧饼不一般哦

咔嚓咔嚓脆香

真的是一吃就爱上了

饼皮酥脆

一掰掉渣

里面是满满梅干菜和五花肉馅

调味很好,有滋有味

油而不腻

越吃越上头根本停不下来

之一次吃的时候一口气就吃了5个,

你们要不要来和我PK一下?

黄山烧饼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名吃

传承600多年

当年曾随徽商走遍大江南北

名气也越来越大

以外皮酥脆、内馅咸香而著称

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据传连乾隆、朱元璋都赞不绝口

绝对是吃过就忘不了的味道!

“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就是黄山叶氏宗祠对黄山烧饼的记载。

视频加载中...

真材实料,烘焙出醇香酥脆,新鲜短保,口感好,符合现代健康饮食趋势,好烧饼,皮要九层,馅儿要三好,外层酥脆,内里滋润咸香,嚼之异香可口。

这枚鲜香酥脆的烧饼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从和面、搓酥、摘坯、制皮

包馅、刷饴、撒麻、烘烤...

需历经复杂工序才能做好,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酥脆外皮

手艺好,则饼外皮色泽金黄诱人

形如蟹壳,满口留香

黄山烧饼图片,黄山烧饼图片高清大图-第1张图片-

黄山烧饼,传承600多年古法 *** 工艺,资深烧饼匠人 *** ,十几道工序,甄选新鲜食材,皮层多而薄,肉肥而不腻,梅菜鲜香不咸,吃起来酥香松脆,油而不腻,口感让人欲罢不能,美滋滋,回味无穷!做日常零食或是茶点都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内容请关注

我的头条号:千里生活

始于唐朝的美味,舌尖上的浙江非遗,酥脆可口忘不掉

梅干菜和猪肉的搭配你一定不会觉得奇怪,梅菜扣肉,梅菜肉饼,梅菜包子什么的,反正无论怎么吃,梅干菜+猪肉的组合都是黄金搭配!就像是酥饼这样的小吃,各地叫法虽然不一样,大家却不约而同地用梅干菜和猪肉做馅儿。在安徽,称之为黄山烧饼,而在浙江,叫做金华酥饼。相传,还是隋朝时候程咬金首创,虽然各种传说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美味的酥饼依然流传至今。

梅干菜和猪肉搭配的精华大概就在于,梅干菜的陈香和肉的鲜香相得益彰。梅干菜在吸收了肉中的油脂后,鲜美而不干柴,猪肉去除了多余油脂后,更是香而不腻。

内陷饱满,香味浓郁。外壳则是酥脆无比,呈现出蟹壳般的油亮金黄的色泽。一口咬下去,外皮层层酥脆,混合着芝麻的醇香,与鲜香的馅料,在口中融合,造就奇妙无比的口感。

酥饼小巧,一口一个刚刚好,让你每一口都享受到馅料和酥壳更佳的交汇。

个位数2包20个黄山小烧饼,酥掉渣了真香!#妈呀太香了

9.8二十个酥掉渣巨好吃:黄山烧饼。

这个黄山烧饼在后台卖得非常好,而且它的规格不是一包而是两包,每包有10个,而且馅里面还含有肉。它的外皮非常薄,但口感却非常有层次,非常酥脆,就像刚出炉的一样。它的馅是梅干菜猪肉丁,还带有一点猪油渣的香味,但却不油腻,非常好吃。这种口感非常棒,就像小型的锅盔一样。

如果你喜欢吃梅干菜,那么20个小烧饼一定会让你满意,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味道也非常好。

寻味歙县——食物是更好的语言

美食是世间最温暖的治愈良药,热爱美食的人,大抵不会抗拒美食。

皖南歙县,是块既孕育自然美丽,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同时也是徽菜的发祥地之一。

今天,我们就通过视频带您走进安徽歙县,看看这里有什么好吃的。

徽墨酥

徽墨酥的外形酷似徽墨,6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酥体从外到内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品尝时的口感享受难以言表:油酥柔韧,不待咀嚼先自融化生津,唇齿留香,清幽雅淡;甜而不腻,让人觉得甘甜适中,大有“添一分就腻味减一分则乏味”之美感。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是徽州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 *** 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顶市酥

顶市酥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始产于南宋,闻名于明清。俗称"红纸包"或"红包糖",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的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

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

问政贡笋

《安徽通志》记载:“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尤佳”。《歙县志》中说“春笋以问政山者为冠。”此笋箨红肉白,落地即碎;手指掐捏,即能溢水;煮于锅中,清香四溢;食于口中,鲜美无比,在历史中有“问政山笋甲天下”之说,以至于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此笋赞不绝口,历来被作为面圣的贡品。

歙县人在烧制问政贡笋时,一般加入火腿烧焖。笋经烧焖后则入味透、质脆嫩,有火腿的芳香。

毛豆腐

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孕育出了特有的美食——毛豆腐。豆腐上浓密的绒毛,赋予了豆腐新的活力。

烧热的平底锅,将毛豆腐铺满锅底。伴着一阵青烟,豆腐瞬间褪去了白毛,慢慢变成一层厚墩墩、金黄色的外壳。要不多久,成型的毛豆腐会被师傅用小铁铲推到锅沿边,四周依旧冒着油花,配上一勺辣酱,再点上些翠绿的香葱,最纯粹的徽州味道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石头馃

这种馃子是用石头压扁的,故名"石头馃"。过去,徽商外出,都要携带这种馃,是徽州人更爱吃的点心。

石头馃用通常的馅馅料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黄豆肉丁、笋丁、羊角丁韭菜、南瓜等,馅料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使馅料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

浇头面

徽州浇头面的浇头,主要是由笋干(小竹笋和毛笋干)、猪肉和豆腐干混合翻炒而成。红红绿绿的一锅呼啦啦地炸开,整个厨房氤氲在一片白色的雾气里。浓浓的香味顺着炊烟飘出房子很远。待到笋干肉丝调味出锅,浇头就准备好了。

大概天寒地冻的日子,吃碗热腾腾的面最是舒坦。细细的面条经了柴火大锅的沸煮,浸透着诱人的香味,点滴细节无关风花雪月却充满人间烟火。浇头满满的,汤汁浓浓的、翠绿的葱花在上面飘着,热乎乎的面一下肚,化成氤氲升腾的暖阳,满身的凉意顿消。面的爽滑,笋干的鲜香,一口热汤,一大口面,吱溜吱溜吸下肚,烫到胃,也暖到心。那种从舌尖直通心灵的意蕴,会让你记忆一生。

酒酿

*** 酒酿是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半夜就得起床泡糯米。做酒酿需要上等好糯米,严格的挑选,方能成就一碗好的酒酿。渔梁新安关酒酿沿袭古法 *** 工序,用红蓼花制成酒曲进行酿制,吃起来甜丝丝夹杂着隐隐的草木香。夏天冰镇,冬季温煮,一碗食罢,回味怡畅。

臭鳜鱼

腌鳜鱼最早是出于商运活鱼的保鲜需求。先把鱼装进木桶里,再一层一层泼洒盐水在鱼身上,运送途中不时翻动,到了目的地,鱼的腮还是红彤彤的,完整如生。

传统 *** 的臭鳜鱼,鱼肉鲜美、肉质近似上等黄鱼,汁水十足。取出一条,先煎后烧,重手下酱油、末了加芫荽提香增色,上桌就是一盘风景,咸辣鲜甜,添酒吃饭,快意至极。

一品锅

据传,这“一品锅”是由明代的一位一品诰命夫人做给皇帝吃过后,皇帝取名,从此这道徽州家常菜便得“一品”之名。

喜庆的日子里,各家的一品锅烹出各家的味道,锅里包含的是化不开的乡情和欢喜。柴火之上,在有点老土的铁锅里分层码放着干笋、鸡肉、鸭肉、猪肉、油豆腐、蛋饺……打开锅盖,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其实,什么美食说到底,都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我们平凡的每一餐,都是体验生活的每一餐。在寻味歙县的视频中,您最喜欢哪种美食呢?快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标签: 黄山 烧饼 大图 图片 高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