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高温,大清早气温就飙到了32度,这炎热的天气,不但做饭的人没干劲,吃饭的人也没有食欲。
起床后,喝了一瓶牛奶,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不知道今天吃什么?买什么菜?转头问老公,今天想吃什么?人家装模作样地想了想,说炖点酸菜吧,有些日子没吃酸菜了。
酸菜,冰箱里还有,肉也有,就缺根骨头,还得到市场走一趟。我喜欢用棒骨和肉一起炖酸菜,觉得这样才够味儿,这也是跟婆婆学的。
今天买棒骨,还占了点小便宜,双汇冷鲜肉在搞活动,棒骨半价,5元一斤,就花10.6元,买了两根,让卖家给剁开,如果是我们老两口吃,每次半根就够了,可以吃4次。感觉像是占了大便宜,回到家邀功似的告诉老公,买菜货比三家就是好,两根大骨才花10块钱。
以为老公会表扬我,结果人家说,你又不差那几块钱,大热的天,费那事值得吗?呕。
我和老公都不是东北人,但却都喜欢吃酸菜,对东北酸菜,我家的酸菜都是自己腌的,天热了就捞出来放到冰箱里,可以多储存一些日子。
都是酸菜,其实每个人做出来的酸菜味道都不同,一般做酸菜有生腌和熟腌,味道也有区别,我家一直是熟腌酸菜,感觉熟腌的味道更好,酸味更柔和,香味更浓。酸菜中的“酸香”是植物酵素自然发酵使蔬菜中的植物糖分解,大部分由植物糖转化成酸性物质,酸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醇、氨基酸等形成了酸菜独特的鲜酸风味,
酸菜只有腌得好,做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就一个字“炖”。因为炖酸菜需要猪肉和猪骨,油脂较多,所以玉米面饼子就和蔬菜成了绝配,炖酸菜和饼子搭配着吃,不止好吃还能解腻。而且一锅出,省事。
酸菜酸爽开胃,夏天吃酸菜,能让人食欲大增,对苦夏、食欲差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做饭的人,也不需要长时间耗在蒸笼似的厨房里,把食材放到锅里慢慢炖着,去厅里吹着空调喝茶看电视,要多舒服就多舒服。下面看看我怎么做的吧。
贴饼子炖酸菜
食材:酸白菜、大骨、五花肉、食盐、葱姜、香叶、料酒、玉米面、奶粉、酵母。所有的食材和调料就这些。
1、大骨和五花肉洗净焯水,捞出用温水洗去浮末,重新入锅,加清水、葱姜、香叶、料酒大火烧开转小火,20分钟后,将五花肉捞出,凉凉备用。
2、酸菜用清水漂洗后,切成细丝,挤去多余的汁水,入锅。
3、五花肉切薄片,均匀地码放在酸菜上,开锅后小火慢炖,至少1个小时,时间越长越好吃。出锅前半小时加适量食盐。
4、把适量玉米面放入大碗,用开水烫面,搅成面絮,放凉后加适量奶粉,酵母,用手揉成面团,静置一边发酵。
5、1小时后,面团已经发酵后,可以贴饼子了。手沾点清水,拿适量面团,双手团成一个长条形小饼样,贴在锅边即可,贴完后盖上锅盖中火15分钟,贴饼子炖酸菜一锅出就可以上桌了。
昨天的猪心还有半个,加点青椒丝、香菜、小葱一起来个凉拌猪心,这一凉一热就是老两口的上午饭。老两口边吃边聊,自然是吃得非常开心。
下午,熬了两碗绿豆粥,调了一盘香干拌黄瓜,把上午剩的酸菜热热,再烤个核桃花卷,就是我们的下午饭。
老两口对生活的真的要求不高,简单、家常的饭菜,吃的很开心。生活就是这样,知足就快乐。
酱肉的 *** 与要点酱就是把加工处理好的原料放入卤汁里,然后用小火熬制原料酥烂的一种美食。做出的成品色泽深似酱色,质地酥烂味浓。如五香酱牛肉.酱肘子.酱猪蹄等。
酱的菜肴特点是色泽深,酥烂味浓。色泽一般是通过酱油.糖色或红曲水来调色。调料普遍是酱油.白糖.盐.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砂仁.草果.白芷.豆蔻.小茴香.料酒等。
例如做五香酱牛肉,牛肉2斤,调料:花椒.砂仁.小茴香各5克,大料10克,桂皮15克,丁香3克,陈皮20克,葱.酱油各50克,姜25克,白糖80克,料酒20克,盐15克。把牛肉洗净切成大块,用少许花椒.葱段.姜片.料酒.盐.酱油腌制2小时左右。把白糖40克放入锅里加热,待焦糊后加入半碗清水制成糖色待用。将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砂仁.陈皮.茴香用纱布包上放入洗净的锅里,锅里加水,再加入葱.姜.酱油.白糖.料酒.用制成的糖色调好汤汁的颜色,最后放入盐和腌制好的牛肉,烧开后撇去浮沫,用小火将牛肉煮到酥烂就可以出锅了。
注意,熬肉的卤汤不要扔,留做下次用,在保留期间要经常加热,卤汤保留时间越长味道越浓,酱出的成品味道越好。卤制肉品时要将水和调料一次性加足,并且在以后卤制中要不断补充或更换调料包及添加汤水。肉下锅前一定要先腌制,这样酱卤出的成品才会更入味。
文:九霄云原创。
这俗话说“馋人爱喝汤”!除了喜欢尝鲜的广东人喜欢煲汤以外,相信全国各地人都喜欢喝汤吧!只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特色的汤品。那么。你知道东北的汤是怎么做的吗?都有哪些呢?小编自幼生长在东北大地,对此再熟悉不过。记得小时候,在姑妈家做客。每当姑妈做各种烙饼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做汤来搭配喝。像是家常的油饼,还是馅饼,或是葱花饼等等,就着汤吃着大饼都是极其享受的美味啊!东北的汤除了一个鲜字,味道还比较浓郁。喝起来汤浓味鲜,实在是爽!在这汤里,你既能品尝到东北人不拘一格的豪爽性格,又能感受到东北大地那淳淳的东北味!这不,这次回去探望姑妈,小编特意向姑妈请教了做汤的 *** ,姑妈给出了10多种汤品的做法。小编精选9道汤来给大家呈现。希望大家更了解东北民家生活,探索东北地域特色。好了,这就给您上汤喽:
之一道:鸡汤。
姑妈说,这鸡汤更好选用鸡腿肉来做,鸡腿肉皮厚多骨,比用整只鸡味道和口感都会略好一些!鸡皮可以增加汤中的胶原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而鸡骨则可令汤含有更多钙质和浓香味道。实在是做鸡汤的更好选择。总之,姑妈的私房鸡汤就是选用鸡腿肉的鸡汤!小编品尝过姑妈做的鸡汤,那味道的确是赞!趁着热就着大饼来喝,都喝出汗来!这还不过瘾,偏要脱下衣服,光着膀子来喝!真是绝妙美味!好了,说下姑妈的做法吧:鸡腿肉剁成小块,焯水备用。热油锅下花椒大料,葱姜炒香,(这里姜片可以多放一些,因为鸡肉和姜两味食材是绝配,多放姜的鸡汤会更香更鲜!)下入鸡腿块,炒至表面焦巴,注水,放盐,酱油,大火转小火,炖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第二道:紫菜虾皮汤。
做紫菜虾皮汤的时间不用太长太久,上菜速度很快,姑妈做这道汤的时候,有时候会在里面放些面疙瘩,或者面片,或是面条。吃起来也很棒。当然,要是单独做汤的话,也是很美味的!说下做法:热油锅,下入葱段姜片,炒香后,注水,加盐,酱油,花椒面,煮开后,放入紫菜,虾皮,再煮2分钟即可关火上桌了!
第三道:大骨汤。
大骨汤通常是由猪尾骨,扇子骨,直通骨,碎骨等熬成的汤。色白汤浓味鲜,里面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在东北,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和油饼一起吃了!和其他面食,如玉米饼,窝窝头,馒头等搭配来喝也是很棒的!做法:猪骨用凉水洗净备用。热油锅下入花椒大料,葱姜炒香,下猪骨,注入水,盐,少许酱油提鲜,盖上锅盖,大火转小火,熬2个小时就可以喝了!
第四道:西红柿蛋花汤。
这道汤喝起来酸溜溜的,十分鲜美开胃,做法:热油锅下葱段,炒香后,注水,放西红柿块,加盐,酱油,花椒面,煮开后,盖上锅盖,焖3分钟左右,待西红柿里的汁液都煮到汤汁里,下入打散的鸡蛋液,放鸡蛋液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漏勺过滤一下,这样鸡蛋液可以均匀的下入锅里。然后关火就可以上桌了!
第五道:萝卜海米汤。
这道汤色白味鲜,就着大饼吃实在是过瘾。做法:红萝卜切成萝卜条备用。热油锅下入葱段,姜片炒香,注水,加盐,花椒面,放入萝卜条,海米,盖上锅盖,大火转小火,约烧30分钟即成!
第六道:当归羊排汤。
将羊排剁成小块,用水焯一下。热油锅,下花椒大料,下葱姜炒香,下入羊排,炒至表面焦巴,注水,加盐,酱油,当归,胡椒粉,料酒,盖上锅盖,大火转小火,熬50分钟就可以了!
第七道:菠菜汤。
菠菜汤做法简单,喝起来却很好喝。做法:将菠菜洗净切成段。热油锅下葱姜炒香,注水,加盐,酱油,花椒面,煮开后,下入菠菜,再稍微煮一下待菠菜软化,就可以上桌了!佐食玉米面大饼子真是好选择!
第八道:冬瓜排骨汤。
做法:排骨洗净备用,冬瓜切成片去籽备用。热油锅下花椒大料,葱姜,炒香后,加排骨,炒至排骨变色,注水,加盐,酱油,熬50分钟左右,再下入冬瓜,熬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第九道:鲫鱼汤。
做法:将鲫鱼收拾干净备用。热油锅,下葱姜,花椒大料炒香,下鲫鱼,注水,加盐,酱油少许,料酒,煮开后,大火转小火,熬30分钟左右即成!
好了,东北大妈的9道汤就为您介绍完了。其实,东北人做汤的 *** 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地方就是做各种面食的时候来搭配喝。每家女主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一套搭配秘诀,今天只是为您介绍其中的几种。在后续的文章里,我会继续为您细说各种东北好吃的美食,希望大家多多捧场。小编再次深深感谢!最后祝大家财源滚滚,大吉大利啊!
本文原创
九霄云著
如想转载
标明出处
前几天,?神十三返回地面时,大萧给条友们分享了英雄航天员、神十三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喜欢吃的东北家乡美食——大喳粥的做法,受到了条友好评,有?条?友?在评论区里留言希望我有空给分享一下大喳粥的搭档——东北大饼子的做法,今天大萧就给大家讲讲当?年?自己家?贴?大饼子的一些常用做法。
大饼子是当年东北人家餐桌上的一种当家主食,那时候实行统供统销政策,粮食定量供应,品种主要就是苞米碴子和苞米面,再就是高粮米,但高粮米不好消化, *** 胃,一般人家都不怎么吃,细粮很少,东北人管白面(小麦面粉)、大米等叫细粮,其余的粮食品种都叫粗粮。那时基本上每天都要吃上一顿大饼子,不乐意吃也得吃,没有别的。
在大萧老家的县城,各家各户的“屋里的”(屋里的是一句东北土话,指家庭主妇)虽然都会贴大饼子,但由于各家老娘们贴大饼子的“手把”高低不一,贴岀来的大饼子口感也不同,有的死硬,有的碹呼,有的酸味大。噢,对了,得解释一下手把,免得南方朋友不知道,东北人管一个人做一种事的技能叫手把。如果要是说谁什么活干的好,就会说手把好,也叫是把“好手”。
说了这么多了,到底大底大饼子怎么做呢?
之一步就是首先把面发好,这是贴好大饼子的关键。
对了,忘说了,贴大饼子的原料就是苞米面,学名叫玉米面,山东一带叫棒子面。把苞米面放入盆中加水,用手和匀,使其成泥状,不能太稀,大稀贴不住,出溜锅。这步叫和面,和读货音。面在盆里和好后盖上盖帘,放在炕头进行发酵。
补充几句,有时为了使贴出的大饼子萱藤,口感更好,有的人家会在和面时加入少量豆面,也就是黄豆面,黄豆就是大豆,东北人习惯叫黄豆。在三伏天剩菜剩饭易坏,有的人家过日子仔细,不舍得扔,没办法,那时日子过的紧巴呀,就会把酸了的剩小米饭或大喳子粥用凉水透几遍去去酸味,然后揣上苞米面进行发酵,这样发的还快呢,酸了的剩饭起到了酵母的作用。
,第二步就是醒面。
贴大饼子的苞米面子发酵好后,还要醒一下,看看干稀,闻一下味道,然后进行调理。如果太稀就要加点干苞米面,但不能加太多,太多了贴出的大饼子就会发硬,在东北有一句话“扔出去把狗都能轧个跟头”就是用来形容大饼子贴硬了的。如果干了那就好办了,加点水就行了。
干稀调好后就是调味道了,主要是放碱,也叫使碱,使碱也是个经验活,碱放多了贴出的大饼子上面会有烟色的斑点,碱放少了酸味去不掉,口味不好,所以碱的比例要适中。为使大饼子更好吃,一般都放一点点糖精,使贴出的大饼子有甜的味道。具说糖精是从煤里面提炼出来的,对身体有害,所以现在市面上没有卖的了,可能有的年轻朋都没听过糖精这种调味剂。有的人会问了,那为什么不放白糖,大萧告诉你,白糖一般人家在那时候是吃不起的。
第三步就是开贴。
在那个年代,每家孩子都多,家家都用大铁锅做饭,为贴大饼子提供了先决条件。贴大饼子有两种贴法,一种是在炖菜时用菜锅贴,这就是一些农家乐“一锅出”这道菜的出处;一种是单贴,锅内放入水烧热后把大饼子贴上。贴大饼子的贴活也是技术活,贴不好出溜锅。
首先用双手将面泥拍成圆形或椭圆形四圈薄中间厚的饼匹,然后在左右之间来回倒手,这时眼睛要盯着菜锅或清水锅,锅的热度上到八分热发出滋滋响声后,伺机用一只手托擎饼匹快速烀在铁锅的洽当位置,离锅里的菜或水保持适当距离,不能太上,太上热度不够,贴不熟,也不能太靠下,太靠下就会被菜汤或水泡了。贴完之一个,再贴第二个,直至将面泥全部贴完为止。最后就是盖锅烧火,开锅后改小火,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第四步就是出锅。
出锅比较简单,但操作也有说道。一是用抢锅刀先把大饼子四边翘一下,免得大饼子被抢断,抢不下来;二是一手握抢锅刀,从上往下抡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托大饼子底边,免得抢到菜里或水里,如果怕烫手,可先把手在凉水碗里粘一下再托,这样就不烫了。三是抢下来的大饼子要仰壳放,就是带嘎子那面冲上,免得大饼子嘎子被塌软了,那就不好吃了。大饼子嘎子是那时人们的更爱,特别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那时的孩子没有小食品,可以说大饼子就是当年孩子们的更好的小食品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东北,大饼子基本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家家户户都不自己贴大饼子了。但还有一些老人对陪伴了小半生的大饼子情有独钟,想的时候会到早市买几个偿个鲜,也是对那段难忘生活的回忆。大萧也有这种情怀,但吃起市场上买来的带有浓厚商业气息的大饼子,总感觉差了点什么,远不如当年娘亲亲手贴的带有娘亲手印的大饼子好吃和亲切。娘亲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娘亲和娘亲贴的大饼子永远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
鹤城大萧,笔名萧潇。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爱好者。祖籍安徽,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在东北工作、学习、生活六十年。2020年退休后专司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研究,现已在今日头条发布有关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题材作品200多篇。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 *** ,向图片版权拥有者表示感谢)
1998年——齐齐哈尔
酥脆香口的东北美食
作者/大弓
提起大饼子,东北人的记忆里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不用尝上一口,便已香酥了半个身子。
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东北大饼子可是出了名的,可谓香飘东北,名扬天下,几乎和现如今的天津十八街 *** 花一样齐名。它黄橙橙,暄腾腾,咬上一口,唇齿留香。
尤其那层糊嘎巴,更是越嚼越有味,越吃越想吃,让品尝过其中滋味的人念念难忘。
大饼子好吃,你道谁贴的大饼子好吃吗?
最是行家里手的当属我大舅。
那时候,林区人的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尤其精细粮食紧缺得很,因此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上顿下顿都离不开高粱米、大馇子、玉米面粥,还有窝瓜、土豆等。
当然,最常吃的,还是玉米面大饼子。
因此,谁家的大饼子好吃,耐端详,都是有比较的。
读小学时,我就比较淘气,动辄把和我一般大小、甚至年长一些的半大小子打得屁滚尿流。因此,时不时惹得左邻右舍的长辈们找上门来 *** 。
为了逃避家里不问青红皂白的惩戒,我经常一个人乘车一千多公里,跑到大舅家里躲清静,一躲就是二十、三十几天。
家里孩子多,知道去向也就罢了,没谁稀罕往回找人。
大舅早年丧妻,且膝下无子,只拉扯一个女儿过活,因此大舅时常不无遗憾地对 *** 姐说:“你要是个小子该多好,免得哪天我不能走不能动了,连个养老送终的都没有。”
这时候, *** 姐的白眼仁就冲着我全部翻出来了。
她鄙夷地斜睨着我,觊觎道:“臭小子蛋子有什么好,还不是整天招猫逗狗讨人嫌,最后被撵得没处躲没处藏的,大老远跑人家来蹭饭吃……”
我家亲属的十几个平辈中, *** 姐顶看不上的就是我了。她嫌我总是没来由的招惹一大堆是是非非,学习成绩却一穷二白。
大舅就叹口气说:“自古泼皮出好汉!”
不与她计较,也不嗔怪我。
大舅家也不宽裕,顿顿粗粮。尤其大饼子,一日三餐,餐餐不断。
可是,大舅贴出的大饼子却与别人家有所不同。不仅外焦里软,口口生香,而且特别喧腾。
见我饿狼崽子似的一顿吞下四五个巴掌大的饼子,大舅就对我说:“干脆,我教会你吧。学会了,多少也是门手艺,将来自己也能填饱自己一张嘴,好歹饿不着肚子!”
大舅耐心细致的教起我来,我也就耐住性子,定定的站在旁边,看他一步步操作——
大舅把玉米面用烧得翻滚的开水烫了,再把面引子揉碎,搋进烫好的玉米面里,把面盆封盖好,放在烧得烫 *** 的火炕上,用棉被得蒙严严实实,等待发酵。
这功夫,大舅就会唤我把炕角旮旯里的棋盘端出来,摆在炕中央,喊我盘腿坐下,让一套车马炮,与我行棋。
大舅的棋艺在他们村是数一数二的。前院的赵家老舅也是把行棋好手,可是每每与大舅过招,不是输包烟草,就是贴了满鼻子满脸纸片片,常惹得四方邻里笑弯了腰。
估莫盆里的玉米面发酵好了,大舅便挽起袖子开始搋面。
先是融入适量的碱水(有时还要融入一些糖精水),反复的揉赶,把那面团团里外翻转若干次,拿鼻子底下细细的嗅。
再揉,再嗅,直到没了酸味,大舅用一双蒲扇样的大手,把那面团团揪下一小块,左右搓捻,直至在掌心里变成椭圆型面蛋蛋了,才挥动小臂,依次贴在烧得烤脸的锅边儿上。
贴满一圈了,就麻利地盖了锅盖,喊一声“添火”,最后一道工序即告完成。
接下来就是焦灼的等待了。
大舅则卷了旱烟,扯条凳子,大刺刺坐在院里正中,等着看我狼吞虎咽的模样。
刚出锅的大饼子,没待端上桌子,满屋满院的香气便已四散飘溢了。
我则避开 *** 姐,偷偷揭掉饼子上的糊嘎嘎,揣在衣袋里,指缝间夹了根大葱,不无炫耀的挨家走一遭,边走边大声咀嚼,并且使劲吧嗒嘴儿,惹得邻居家的半大小子们,像一群哈巴狗儿一样跟在身后,可怜巴巴的望着我,喉咙里“骨碌骨碌”翻爬着谗虫。
时间飞也似的去了,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大舅的一头黑发,并把一身的疾患遗留在了他的后半生。
那年冬天,倔强的大舅终于熬不住病痛的折磨,住进了医院。
经医生检查,老人家患上了脑血栓和严重的老年病。
当我得到消息,驱车100多公里赶到大舅家的时候,大舅已处于晕厥之中。
在我跨进病房的那一刻,许是听到我的声音,昏睡了数天的大舅竟慢慢睁开了眼睛。
我连忙来到病床前。
大舅伸出颤抖的手,指了指我。我怔住了,一时间没明白老人的意思。
这时,出去打开水的 *** 姐回来了。看着大舅的手势,她恍然大悟:“老四,你来了,你大舅他什么也吃不下去,就想吃你贴的大饼子!”
我们心里都明白,处于病危之中的大舅已经不可能咽下任何食物了。但我还是火急火燎地赶回 *** 姐家,手忙脚乱地贴了一锅大饼子。
当我返回医院的时候,大舅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后来,我问 *** 姐,为什么不去饭店给大舅买几个饼子时, *** 姐从冰箱里拿出了几个皱巴巴的玉米薄饼。
原来,她跑了很多家饭店,可是大舅就是不肯吃一口。
我掂在手里,看在眼里,这哪里是什么大饼子,薄薄的片儿,一碰直掉渣,没有一点锅巴,面上一层油腻……
别说原本就吃不下饭的大舅,就是我,看上一眼也坏了胃口……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我时常惦记着称几斤玉米面回家,贴一顿正儿巴经的大饼子。可阴差阳错,我一直没找到一个施展自己贴大饼子技艺的机会。
当年大舅教我烫面揉面搋面贴大饼子的情景,此时还历历在目……
注 * 作者系北京房山作家协会会员
.
面点师分享解密四合面大饼,夹馅麻花,豆面卷,发面饼。发糕配方大家好我是厨房里的面点师,也是一名游走于厨房十年的面点师,今天面点师给大家分享早市常见的四合面大饼,还有路边经常看到的夹馅麻花,豆面卷,发面饼,发糕的配方,也讲讲大家经常问的添加剂问题,为什么很多小吃都离不开添加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无油发面饼
面粉1斤 酵母5克,改良剂2克 ,泡打粉五克,白糖10克, 温水6.5两
*** 过程:
把所有料放入面粉中加水和成光滑面团,切成长条,分成100克剂子,做成圆形
擀成饼型,醒发- -倍大下锅,锅中无油,烙至两面金黄色出锅,锅温上铛170下铛175度。
东北四合面大饼子
面粉10斤,酵母40克, 泡打粉30克,改良剂20克,甜蜜素3克 ( 自己吃可不放),细玉米面1斤 ,炒熟的豆面加小米面5两,水6.5斤,老面5两, 面碱3克
*** 过程:
(1) 玉米面小米面豆面用开水烫熟
(2)把所有料放在一起,和好面醒发1倍大,锅底放少许豆油,下锅挤饼子,下满锅以后I
(3)锅中加1斤左右凉水,盖上盖15分钟出锅,锅温下铛150度下锅。
小贴士:
这个是商用四合面饼的配方,所以不要纠结里面的甜蜜素问题(你可以想一下甜蜜素才多少钱,放糖成本太高),自家吃可以把甜蜜素换成白糖150克
豆面卷
糯米粉1斤,白糖100克,凉水7两
*** *** :
把糖放入水中化开,糯米粉加水合成面团,擀成大片放入锅中,蒸6-8分钟出锅。
把炒好的豆面撒在面案上,蒸好的糯米面放在撒好的豆面上,上面再撒一层豆面(也可以做豆沙和白糖),从一头卷起切开,豆面卷就做好了。
黑米面发糕
白面二斤,黑米面六两,糖100克,酵母15克,泡打粉15克,鸡蛋四个,水1.8斤
*** 过程:
把所有材料放一起搅拌成糊状,然后放入屉里醒发至1.5倍大,然后放入锅里蒸40分钟
小贴士:
看成品大小去决定蒸的时间。如果剂子重量100克以内蒸20分钟左右,如果剂子200左右就需要蒸30分钟至45分钟
夹馅麻花
面粉1800克,酵母20克, 改良剂9克, 泡打粉2克, 盐7克, 白糖250克 ,甜蜜素2克
小苏打6克,糖浆150克,大豆油70克,鸡蛋4个,牛奶加水500克,蜂蜜10克
糖浆:白糖1斤凉水200克 ( 熬化即可)
*** 过程:
把所有料放入面粉中,搅拌均匀,甜蜜素放水里融化,和成半成品倒入豆油,和成光滑面,必须和出筋膜来,和好的面团切成长条,下成100克剂子,擀成片,卷上搓好的豆沙条,卷起成长条状,刷油醒2分钟,搓成麻花醒发一倍大,下油锅炸,油锅温度:160度
结语:
相信很多朋友在看配方的时候。已经发现了有些配方里面有甜蜜素,还有改良剂等,说实话这就是路边小吃,商用配方该有的样子,确实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无添加,无危害,老百姓喜欢,吃得惯的小吃,
有研究出来的吗?
答案是指定有的,但是往往成本需要就需要增高,打个比方,就拿我这个配方里的四合面大饼来说,做一次配方里的四合面大饼只需要3克至八克之间的甜蜜素,大家可以搜搜甜蜜素多少钱?而放白糖却需要100克至500克之间的白糖,大家算算白糖多少钱?
而同样的在早市卖大饼子,人家放添加剂的卖一块钱两个人家挣钱,你卖一块钱两个就不一定挣钱
而且同样的老百姓很少有能吃的出来哪个是放添加剂的,他只能吃出放添加剂哪家的比较甜,比较好吃,为什么?
人家添加剂便宜随便放不心疼,你这边白糖贵你放你心疼不?
所以这才是现在很多朋友问的,为什么外边的东西都会放添加剂,利润,成本这就不用说了,就现在客人的口味都会偏向带有添加剂的,比如现在大众喜欢吃的混沌,你知不知道他的肉馅里有没有增香粉?
东北农家一锅出,翅中烀饺子,喷喷香,汤汁都不剩,吃得过瘾
东北人,冬天更爱的一道菜,当属一锅出,想吃啥炖啥,没有限制,能满足一家人的胃口,七七八八炖一锅,上边再摆上一层面食,有饭有菜有汤汁,想吃啥都有,再挑剔的孩子也能满足胃口,喷喷香,端上桌汤汁都不剩,吃得真是过瘾。
东北农家一锅出,过去纯属农家菜,到了秋天,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秋收,没有更多的时间做饭,就把几种家常菜丢进大铁锅里一炖,上边铺上一张大饼,或者贴上一圈玉米面大饼子,那叫一个香!简单又省事,吃得饱,还有力气干活。现在这道菜已经升格啦,不叫一锅出,叫做东北铁锅炖,我们这边铁锅炖的饭馆可是遍地开花了,铁锅炖菜也名目繁多,多以荤菜命名,比如炖排骨,炖大骨头,炖肉,炖鱼,炖鸡,炖翅中,炖凤爪,炖海鲜等等,家家馆子都火,一口铁锅,柴火炖最吸引人,吃得就是老味道,因为东北人就爱这一口。
无论是一锅出还是铁锅炖,做法都是一样的,我家冬天就爱吃这菜,下馆子一家人吃一顿怎么也要一两百,自己在家做十几二十多元炖一锅,想吃啥炖啥,没有任何添加,吃得也放心,热乎乎的暖身又暖胃,还不用死冷寒天出门,去馆子排队哈。
今天给大家分享是最家常的一锅出,主料有翅中、南瓜、土豆、豆角和嫩玉米,面食是蒸饺,这一锅翅中鲜嫩,土豆滑糯,南瓜香甜,嫩玉米真是太香了,吃得太过瘾了,绝对是好吃到停不下来的感觉!喜欢的朋友也试试吧!
【东北一锅出】鸡翅中4个;土豆1个;南瓜适量;豆角适量;油适量;盐适量;六月鲜顶级酱油适量;料酒适量;葱、姜、蒜、香菜各适量;饺子馅适量;饺子面皮适量。
做法及步骤:
准备食材:豆角过水焯一下,过冷水控净水分。嫩玉米是已经煮熟的玉米,南瓜去皮去瓤,早上包饺子剩下的饺子馅和面,刚好中午一锅出。
鸡翅中洗净,里外斜切几刀,便于入味。将翅中放入容器中,加入葱、姜、蒜、六月鲜顶级酱油2勺,味达美臻品料酒1勺,腌制半小时以上。我是早上腌制中午做的,非常入味。
现成的包饺子材料,就这些面和馅,包了6个大饺子,2人份午餐足够。
嫩玉米切段,南瓜切块,土豆切滚刀块。
炒锅加入适量的油,爆香五香粉和葱蒜,下入南瓜和土豆翻炒。
下入豆角翻炒,加入适量的水,和食材平齐就行,都是好熟的食材。下入嫩玉米,腌制好的翅中连同料汁一起倒入锅中。
之前准备好的饺子直接放在上边。喜欢吃粗粮的再贴上一圈大饼子,东北话,贼好吃。盖上锅盖,大火烧开,中火炖熟就OK了。
关火。打开锅盖,热气腾腾,满屋飘香,看着是不是特别有食欲!
最后关键一步,取出饺子,加入葱、蒜、香菜碎,翻拌均匀,很提味的,不加味道就没有这么鲜美。口重的再加点盐调味。
出锅,这一锅翅中鲜嫩,土豆滑糯,南瓜香甜,嫩玉米真是太好吃了,吃得真过瘾,绝对是好吃到停不下来的感觉!
小贴士:
1、鸡翅中提前腌制一下才入味,嫩玉米更好选择熟的,否则和其它菜比如土豆、豆角、南瓜等无法炖到一起。
2、今天所选食材都是易熟食材,加水不宜太多,炖的时间不宜太长,炖过了口感不好。
东北一锅出,地道的东北农家菜,荤素搭配,饭菜一锅出,大人小孩都爱吃。秋冬滋补最美味的家常菜,换着花样做,常食提高机体免疫力。欢迎留言,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如果您也喜欢美食,请多多关注,欢迎点赞,转发和分享,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正宗东北农村:猪蹄鸡爪大锅贴大饼子此文为大海微澜原创图文,盗文盗图必究
泡土豆干和粉条,泡软
玉米面和白面1:1加少许白糖,酵母粉,拌匀,加入温水
活好后,发酵一会
炖40分钟
15分钟后出锅
{"rich_content":{"text":"东北老味道苞米面大饼子,老妈巧手传统美食,金黄暄软,收藏吧","spans":null},"video":{"vid":"v028b0050000bvrk9lv0m581for00qhg","duration":269.723,"width":720,"height":406,"file_size":1368,"thumb":{"web_uri":"tos-cn-p-0000/1b37390c99954bc1ac81aef53b275bfe","width":638,"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269.723,"file_size":25660226,"w":720,"h":404},"normal":{"duration":269.723,"file_size":22464776,"w":638,"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东北菜有多硬?看这10种美食就知道了,去东北必吃该怎么形容东北菜呢?大多数人会给出一个字:硬!食材硬、分量硬、烹饪方式硬等。
在东北,“无肉不成席”,肉是东北硬菜的灵魂,大部分的东北硬菜光靠肉就能撑起一整道菜,分量上也是大锅大碗大盘,菜量大饭量足。爱吃东北菜的人,能脱口而出几道经典菜名,锅包肉、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杀猪菜、白肉血肠.……
1.锅包肉
说起东北菜,那肯定必吃锅包肉。鲜嫩的里脊肉片裹上水淀粉过油,刚从油里捞出来的锅包肉,颜色金黄、晶莹透亮,飘着扑鼻的焦香味再浇上汁。实际上,在东北,锅包肉分为两派,糖醋派和番茄酱派,黑龙江、吉林是糖醋调汁,辽宁人则是番茄酱裹汁。
锅包肉还有一个兄弟,叫辣瓦肉香,是1821年吉林富春园饭庄的创店招牌菜品之一,曾在东北地区风靡一时,肉片炸制后形似瓦片,口味酸酸甜甜,比锅包肉多了一些辣。
另有咸口的赤峰版本,又名“溜肉段”,和锅包肉刚好凑一对,一甜一咸。把溜肉段的原料里再添上虾仁,就成了溜双段。
2.小鸡炖蘑菇
东北人很喜欢做炖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被东北炖菜“四大天王”。
小鸡炖蘑菇,堪称经典东北菜,餐桌上很常见,逢年过节还会作为主菜招待客人,老一辈还会在姑爷进门时,以这道菜招待。小鸡炖蘑菇有多“硬”?一“硬“在食材,家养小笨鸡(一般用180天到360天的鸡),配上土豆、蘑菇(冻蘑或野生的榛蘑)、粉条(选择土豆粉或者玉米粉)等食材;二是硬在炊具,用东北的铁锅炖做法。当然,作为年夜饭和待客时的餐桌主角地位,也能看出这道菜的硬。
3.猪肉炖粉条
冬天少不了一锅猪肉炖粉条,五花肉切片,下锅炒出油,再下切成大块儿的白菜或是切成细丝的酸菜,炒出香味来,加水加粉条。肉炖得肥而不腻,粉条是土豆粉条,极有嚼劲。
4.酸菜白肉炖血肠
“东北人更爱吃酸菜血肠,秧歌扭起来人人喜洋洋……”
酸菜白肉炖血肠,东北的经典杀猪菜,有些像进阶版的猪肉酸菜炖粉条,白肉就是煮熟的腰条肉切成片,猪肉猪血猪肠被一锅端。血肠用猪血,加姜蓉、葱蓉、花椒面和煮好放凉的老汤搅拌均匀后灌在清洗好的小肠中。血肠煮好后切成块,趁热吃最美味。
白肉还有蒜泥白肉的吃法,煮熟的五花肉切片,蒜泥、香菜、辣酱油和韭菜花等调成料汁,直接蘸着吃。
酸菜除了炖肉、烩血肠,还能炖排骨、炒菜、包饺子……
5.排骨炖豆角
排骨炖豆角也是东北人的经典菜肴。排骨斩成大段,加上粉条、土豆块儿、玉米,炖上碧绿鲜甜的豆角,直到酥烂入味。有的还会在炖菜锅边贴上一圈玉米面饼子。或是再搭上胡萝卜、地瓜,一道炖菜就定格了东北秋日丰收的景象。
因为食材丰富,有的地方叫它”大丰收“;因为豆角、土豆和排骨是三主角,有的地方叫它“芸土排“。
6.鲶鱼炖茄子
要是住在江边儿上,炖菜里就少不了鱼。比如哈尔滨郊区北靠松花江的得莫利村有一道拿手好菜——得莫利炖鱼,用鲤鱼、豆腐、粉条一起炖煮。
有名的东北炖鱼还要数鲶鱼炖茄子。东北有句俗话:“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鲶鱼炖茄子易嚼易消化。在东北,茄子上市的时候,也正逢鲶鱼的捕捞季。鲶鱼刮去黏液,茄子去皮撕成条,鲶鱼脂肪厚,茄子吸油,二者一搭是绝配。
7.铁锅炖大鹅
“智者不入爱河,铁锅只炖大鹅。爱河伤心又难过,大鹅暖心又抗饿”。
鹅+铁锅是东北冬季的标配,炖大né(鹅),算是东北人待客的高规格。一只大鹅,少说也有6、7斤,大鹅剁成小块,加上酸菜、土豆、大饼子,炖上一锅,足够4、5个人饱餐一顿。
吃铁锅炖大鹅,有几种标配主食。有“烀花卷儿”:把花卷儿铺在炖大鹅上,半蒸半炖,也有把发好的面擀成大饼,盖在炖大鹅上,烀熟了蘸汤吃。再有就是“贴大饼子“,苞米面儿(玉米面)发酵好,沿着铁锅贴满一圈儿,用锅壁的温度把饼?熟。
8.酱大骨
酱骨头,裹着大块肉的猪骨头,在十几种调味料的酱汁中,小火炖煮到肉烂筋软。大口吃肉,吃完了啃骨,啃完了再用吸管吸食骨髓。
9.烧烤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足以体现烧烤在东北人心中分量。黑龙江烧烤,以大串的牛羊肉为主,在上烤架之前先要用酱料腌制使其入味。吉林烧烤除了牛羊肉,偏爱猪肉串和鱼干,调料则以蒜水和朝鲜辣酱为主。辽宁烧烤更综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辽宁锦州烧烤还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0.地三鲜等
肉肉肉肉肉肉肉……肉太多了,来个素菜吧,其中就有道东北传统名菜【地三鲜】,原料是三款简单的蔬菜,土豆、茄子、四季豆,十分下饭,堪称人见人爱,进了东北餐馆必点。
拔丝地瓜,地瓜切滚刀块炸熟,再挂糖浆,夹起即拉丝,入口脆甜香绵……吃东北席面,这道菜必须有。
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油炸冰溜子可以说是真东北硬核风了,外面吃起来又滑又甜,里面冰块咬起来嘎嘣脆,冰火两重天。
还有土豆炖牛肉、蘸酱菜、大拉皮、水饺、粘豆包等,都是东北人的心头好。
东北菜里,哪些是你的必点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