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冒烟冰淇淋,网红冒烟冰淇淋-万象-

网红冒烟冰淇淋,网红冒烟冰淇淋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1 0
会冒烟的冰激凌,你吃过吗?虽然冒烟很酷,但要谨慎食用

冰激棱是国外的解暑神器,在中国,我们都死吃棒冰长大的。这种用奶油 *** 出来的食品,吃多了也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提到冰激棱,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夏天吃一个,就跟吃棒冰一样,连心情都是凉爽的。最近在网上流行一种会冒烟的冰激凌,冰激凌吃到嘴里的瞬间,会有很多的白色烟雾从嘴里,鼻子里冒出来,看着很酷,很好玩,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网红冰激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这种冰激凌不仅在一些大型商场有卖,就连路边摊也开始有人在售卖,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网红冒烟冰激凌是怎么做出来。首先小哥把一个类似于煤气罐一样的罐子拿出来,把里面的东西直接倒在餐车的锅里面,罐子里面冒着白烟,跟吃冰激凌冒的烟一样,锅里也有白色烟雾,其实这就是水蒸气,冷空气遇到外面炎热的空气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造成的

然后小哥把奶油挤在一个锅里面,过一会在捞出来,奶油已经凝固了,变成了固态,其实是奶油被冻住了,很多人只知道吃,吃着会冒烟感觉很酷,很有意思,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原理,其实很简单,这个罐子里面倒出来的其实是液氮,液氮的沸点很低,在零下196度就能沸腾,奶油倒在里面其实是被瞬间冰住了,当吃到嘴里的时候,另外196度的温度突然遇到热空气就会形成水雾,这就是吃起来会冒烟的原因

?

这样一小盒的冒烟冰激凌要10块钱,也就4-5个,其实很好,价格却很贵,贵就贵在液氮上了。很多人不知道,吃冒烟冰激凌很一些安全隐患,首先这个温度极低,比我们吃的棒冰低太多了,如果直接放嘴里很可能被低温灼伤,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另外,小孩和有哮喘的人要慎用,突然吸入大量的冷空气,很可能会造成重大隐患。另外,做冒烟冰激凌的液氮要使用食品级,工业液氮是不能用于 *** 的,总而言之,新鲜的东西要谨慎尝试

“网红”商品藏隐患:发光饮料冒烟冰淇淋或有食品安全问题

暑期将至,一些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吃喝玩层出不穷。比如“冒烟冰淇淋”、“发光饮料”、“发光泡泡气球”等网红商品更是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在实体店和网店都很热销。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网红”商品价格不菲销量惊人,却存在安全上的风险,一些商品还属于“三无”。专业人士对此提醒,食品类商品需要认清食品饮品的原料等成分,更要考虑食用时的安全,玩具则务必要注意是否经过质监部门的检测。

“网红”商品1

发光饮料冰块内含led灯

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了后海酒吧一条街,在酒吧中,有顾客拿着会发光的饮料坐在昏暗的屋内,十分显眼。记者看到,饮料有发蓝光、红光、彩色光的多种。不仅如此,一些饮料中的光还每隔三四秒闪一下。此外,记者看到,这种发光的饮料,被装在各种形状的杯子里面,商家给饮料也取了很多独特的名字如“清凉一夏”、“凉凉”、“蓝色妖姬”等等。记者看到,这种饮料一般售价在25元到45元不等,一些高端酒吧还能卖到五六十元的高价。

记者看到,饮料在一个方形的透明马克杯里,而其中在杯内发光的,则是饮料里漂浮着的冰块。冰块在饮料中闪着不同的色彩,不少追求潮流的年轻人都想一试。游客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朋友各花了30元购买了这个饮料:“我买的这个叫做清凉一夏,饮料里面闪的是蓝色和黄色的灯光。说实话,我觉得味道很一般,就是汽水和一些糖浆,没什么特别。”她说,她们就是冲着好看买的。“网上很红的,我们看到很多人买,也就买了。而且这个饮料晚上拿在手里照相,感觉特别好看。”但是吴女士也表示,喝了一半才感到担心,“不知道饮料里的电池冰块安全不安全。”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块立方体类似于正方体的样子,长宽高大约都在二、三厘米左右,价格都在一两元钱,灯的外壳看起来很像是硬塑料。整个立方体都是半透明的,周边也没有明显的缝隙。不过在“冰块”的更底端,则有两个圆形的金属触头。那么,小灯泡放在饮料里安全吗?一名店主解释道:“你放心吧,我们这个一天卖出去那么多都没问题。”他说,“这个发光的小立方体其实就是一个led灯,都是密封的,放在饮料中不会漏,而且成分也都是无毒无害,可以泡在饮料中。现在饮料就是网红款,今年火起来的,卖的就是噱头,我也是今年夏天才开始卖不久。”

“网红”商品2

闪光气球商户自称填充氦气

说起网红气球,很多孩子家长并不陌生,透明气球外带一圈LED灯带,灯带末尾还连着一块小小电池盒,可以随时控制灯带,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日前,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三里屯南区的广场上,晚上七八点,已经有三四位摊主在售卖网红气球,摆放在地面上的气球也有十几只。一名母亲带着一个小女孩来问价,最后以15元一个成交。母亲问摊主:“气球可以坚持多久?电池可以用几天?”摊主回答:“气球一般可以保持三四天不漏气,电池应该可以用十多天。小孩子玩的勤,可能电池也就能坚持一周吧。”就在半小时内,有四五名孩子家长为孩子买了网红气球。

记者看到,该气球上没有产品合格的标识,气球里是否属于氦气也不好辨别。“这些都是我从网上买来的,里面的氦气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业氦气,我卖了一百多个,没事的。”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发光气球”,发现销售量比较多的几家店铺累计卖出了五六千件。一套发光气球包括了气球、灯泡、电线、开关等配件,其中一家标价“50元10个;300元50个”,平均下来一个气球的价格只要五六元。虽然销量很好,但是也有买家“吐槽”,“老是漏气,特别不禁玩”,还有人评价“电灯差点电着我”。

“网红”商品3

冒烟冰淇淋食用液氦搅拌奶油

“前天,我和孩子在南锣鼓巷逛街的时候,发现有个摊位上围满了人,摊位上方的招牌写着‘冒烟冰淇淋,你不能不吃’的招牌,摊位前很多人手里拿着一个冒着烟的小碗在吃。”市民苏女士反映,孩子看到后说这个冰淇淋在网上很火,一定要吃。“我挤上去买了一份,20元。只见卖家先把奶油倒入锅中,随即拿出一瓶液体,缓缓把液体倒入搅拌好的奶油中,只见锅中不断冒出白色烟雾,然后很快奶油就凝固了,整个过程非常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会冒烟的冰淇淋已经完成了。”苏女士说,后来她问了商家才知道,原来他倒进去的是食用液氦。“也不知道安全不安全,但是这东西到底能不能放在食物里啊?”

随后,记者来到南锣鼓巷,发现确有商家在出售液氦冰淇淋。很多摊位前还有人扮成小丑吸引路人,吃下这种冒烟冰淇淋,嘴巴和鼻子都能冒出烟雾,很吸引眼球。“味道一般,就是比较有趣。”一名初中生告诉记者,买来就是为了拍照炫耀,“我感觉凉烟从鼻子嘴里出来,很奇怪的一种感觉。”但记者发现,这种冰淇淋所用的液氦网上售价十分低廉,才几元一瓶。有卖家特意写出“并非工业液氦,安全可靠。”但是大部分产品仍没有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

■医生说法

对“网红”产品千万多个心眼

发光饮料 电池塑料外壳没保证

北京市急救中心刘医生表示,近来因为“网红产品”对孩子造成危害的案例屡见不鲜,希望家长们在给孩子购买“吃喝玩”的时候能够多个心眼。他表示:“饮料中的冰块灯,一般情况下,这种发光‘冰块’所采用的都是纽扣电池,所以一般电量都很低,只有1.5伏左右,人体触电所需电量是36伏,所以也不会造成触电等情况。不过因为这种灯的价格比较低廉,很有可能外壳塑料材料质量欠佳,被腐蚀性液体长期浸泡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闪光气球 遇明火高温容易爆炸

对于网红气球,刘医生表示,气球的构造很简单:一个透明气球、一串LED灯带与三节电池,电池放在塑料盒子里,将电源直接与灯带相连,打开开关便可发出亮光。他说,不论是氦气球还是氢气球,遇到明火或高温都会发生爆炸。一旦引燃,气球塑胶熔化滴下的液体,如果粘在人体皮肤上会造成烫伤。“这些网红气球的透明材质为聚氯乙烯,一旦遇到打火机、烟头、暖炉、燃气灶等物品产生的高温或明火便会熔化,滴下的液体若不慎粘在人体皮肤上,会造成烫伤。此前,南京就发生过发光气球炸伤四人的事故,最严重的面部和四肢达到二级烧伤。伤者正是用烟头碰到了气球,引起了爆炸。孩子更好不要玩,家长也不要购买。”他说,“不管是什么玩具,在购买前,家长一定要查看质监部门的合格标志,没经过检查的玩具不要购买。”

冒烟冰淇淋 曾导致过口腔受伤

最后,刘医生介绍,最近流行起来的“冒烟冰淇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冒烟冰淇淋的 *** ,是找一个金属容器,倒入牛奶、奶油、糖及调味料,然后一点一点加入液氮并不停搅拌,“其原理就是利用食品级液氮制冷,冰淇淋用液氮浸泡,与口腔发生接触时冒出烟气,这是很简单的物理现象。”液氮有将近零下两百摄氏度的温度,但是雾化非常快,雾化的液氮会在皮肤周围形成保护层,不至于受伤。但刘医生提醒,一些商家用冒烟作为噱头,忽悠孩子频繁购买食用,即便无毒副作用,但是大量吃冰淇淋对肠胃也是种 *** ,而且“这种液氦冰淇淋,曾经发现有孩子食用后出现口腔受伤的情况,“总之,家长在购买时,更好看清楚食品饮品的原料等成分,要考虑食用时的安全系数。”

冒烟冰激凌、灯泡棒棒糖、小白奶…… 网红食品得了什么病?

按照电灯泡1∶1 *** 的大灯泡棒棒糖在网上热销。

透明袋装牛奶成为新晋网红。

“网红双黄蛋雪糕抽检不合格!”近日,一则有关网红食品安全问题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尽管涉事公司已接连发布声明,称根源并非产品本身,而是运送环节无冷链保护及销售终端存诸多隐患所致,但不少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

事实上,这并非网红食品之一次出事。借助 *** 营销迅速“圈粉”的同时,网红食品也频频出状况,其中已有不少走下神坛。

现象

制造新奇效果争相打卡

拍照、修图、打卡……拿到美食后,23岁的程佳怡要做的之一件事往往不是品尝,而是发到朋友圈。那些在抖音、微博和小红书等平台上热推的网红爆款,总会给她带来数量可观的点赞,“卖相很重要,更好还能有个性、有创意。”

在程佳怡的印象里,脏脏包可以算是网红食品中的经典之作,“一口咬下去,满手满脸都是巧克力粉,看起来‘脏兮兮’的,感觉特别过瘾,好多明星也晒出了吃脏脏包的照片。”仿佛一夜之间,包括脏脏茶、脏脏冰、脏脏卷等“脏脏系列”火遍大街小巷,一些人气旺的实体店铺,动辄就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买到,“今年夏天特别火的椰子灰冰淇淋有异曲同工之妙,吃完嘴上黑乎乎一片,新潮又搞笑。”

相比之下,程佳怡认为入口就能“吞云吐雾”的冒烟冰激凌更具网红特质,“冰激凌球吃进去以后,嘴巴和鼻孔都会冒出白烟,有种仙气缭绕的效果,拍出来很炫酷。”在抖音上,也有不少人上传体验视频,这款冰激凌迅速成为各地小吃摊的明星产品。

“很多网红食品就是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越觉得不可能,越想要去挑战。”对于同样在抖音、微博上掀起“试吃风”的灯泡糖,程佳怡并不陌生。在电商平台上,这款宽6厘米、长10厘米、重约200克的大灯泡棒棒糖号称按照电灯泡1:1 *** ,介绍中多半还标有“抖音同款”“微博同款”等字样。在详情里,尽管商家特意声明“肯定进得去,肯定出不来”,但还是有许多“不信邪”的网友想要亲自试一试。

标榜返璞归真销量猛增

除了“耍酷”以外,还有部分网红食品另辟蹊径,标榜“返璞归真”。其中,“小白奶”正是凭借极简风的高颜值走红。与传统利乐包不同, *** 上突然流行起来的一批牛奶选择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并打出“好品质看得见”“看得到的好牛奶、喝得到的浓纯香”“回归鲜奶本来的味道”等广告语,戳中很多人追求健康的心思。有意思的是,这些透明袋上通常又在储存条件中注明要“避光密封保存”,或者标出“低温避光贮存更安全、更营养。严禁在日光下晾晒,否则会破坏口感。”

记者观察发现,“小白奶”虽说价格并不算便宜,但颇受欢迎,有的线上店铺月销量就突破1.5万箱。而在线下便利店,“小白奶”也在货架上显得格外出挑,成为店员们力推的“网红热销款”。

风险

贸然尝鲜冻伤皮肤、损伤关节

“一些网红食品只注重 *** 营销、制造噱头,但在安全质量方面缺少必要把控,存在诸多隐患。”作为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一直热衷于为公众普及食品安全常识。

“从科学角度来说,用透明袋装牛奶并没有好处。”阮光锋表示,牛奶中的维生素B2、B6、B12等营养物质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在光照条件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透明袋无法有效阻隔紫外线,会导致牛奶营养价值受损。同时,长时间照射的情况下,还会加速脂肪氧化,导致牛奶的风味发生改变。

在阮光锋看来,所谓的冒烟冰激凌更是暗藏风险。“这种冰激凌本质上是因为在原料中倒入液氮进行混合,液氮零下196摄氏度的温度,会让原料迅速降温,并在冰激凌内部形成气泡。同时,液氮挥发的时候,会迅速降低周围的空气温度,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为‘雾’,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

阮光锋说,氮本身无毒无害,在食品加工中,液氮也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由于温度太低,液氮还是有伤人的可能性。最近,美国FDA就发布了一份公告,明确建议消费者避免此类产品,并指出在现制现售的液氮食品中,有时候食品或者饮料中还残留着一些液氮,而消费者就迫不及待地吃进了嘴里。这些液氮就可能导致严重、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从国内外报道来看,已有多人因食用“冒烟冰激凌”而出现皮肤被液氮冻伤或引发哮喘等后果,“现制现售的液氮食品还是很危险的,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贸然尝鲜。”

至于灯泡糖,此前也有不少因误吞引发的悲剧。医学专家曾表示,由于灯泡糖形状与口腔结构契合,放进去以后会撑满口腔,导致肌肉收缩,进而影响到颞下颌关节的活动,不容易取出。即使想要等到灯泡糖融化,也会因溶解的糖汁和唾液难以自由吞咽,而出现呛咳甚至窒息。哪怕是灯泡糖最终在嘴里化掉,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也会给关节造成损伤。

近年来,线下网红餐饮门店也频频曝出质量问题。主打小清新风格的网红餐饮店“一笼小确幸”因食品存有沙门氏菌导致消费者用餐后出现食物中毒,被罚款百万余元,同时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长期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因使用过期面粉,被控以制售伪劣产品罪,一审罚款188万元…… 6月27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1月至5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00余名。

观点

产能瓶颈导致

供应链条失控

“网红食品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营销,本身无可厚非,但‘红’的前提是要守住质量底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表示,“红”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他认为,网红食品在资本助推下,规模扩张速度超出想象,但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水准上的松懈,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规模扩张并不是简单做乘法,而是要带动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需要很大投入,而一些网红食品生产厂商只想挣快钱,并没有在这些方面真正跟上。”

钟凯表示,不断曝出问题的网红食品透支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透支了消费者对真正有创意的新产品的热情和信心。他建议,应当创新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一些大案要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对打擦边球行为及时予以警告。

“另外,一些网红食品对物流条件有着特殊要求,如果不能保证,也会出现食品变质等情况。”钟凯表示,此次“双黄蛋雪糕”事件正是因为运送环节没有冷链保护以及销售终端冷柜设备陈旧,导致产品融化,“这些问题在国内并非个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出要求,从而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消费者应保持

理性谨慎选择

阮光锋提出,消费者应当对网红食品保持理性态度谨慎选择,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能一味相信社交平台的推荐。要对食品安全信息和经营场所资质等多加留意,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商家,避免购买无生产商、无生产地、无生产日期的“三无”产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健康角度来说,还可以更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不要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品。

来源 北京晚报

网红冒烟冰激凌?小心!已经有孩子被冻伤!

近日,广西一女子买“冒烟”冰淇淋给5岁女儿,不慎滴落女儿身上,腹部起了水泡。商家称可能太冰把孩子冻伤了。医生表示,常压下液氮温度是-196℃,直接接触或接触皮肤汽化时会大量吸热,易造成冻伤,长时间接触致组织细胞坏死(图片来自东方IC)

冒烟冰激凌算是网红了,是大家的新宠(图片来自东方IC)

吃起来仙气飘飘,十分有趣(图片来自东方IC)

但是,这烟可是超低温“液氮”(图片来自东方IC)

哈哈哈!号称“谢霆锋都吃过”的这款神奇冰淇淋,被扒得有点惨

最近有一种五颜六色的“网红美食”悄悄占领了某视频软件首页——

五一假期,杭州吃货还在洛阳老街景区遭遇了他——

开始看到的时候挺稀奇,冒着白烟,价格大多在15块钱上下,看名字似乎是某种新型冰淇淋。

图片来自上海热线△

走近摊位,小老板就开始热情推销,“这种冰淇淋最近可火了,谢霆锋都吃过,吃完嘴巴会吐白烟,要不要给你女朋友买一个?”

图片来自上海热线△

掏出手机一查,谢霆锋居然真的吃过,《十二道锋味》在韩国拍摄期间,谢霆锋带着阿娇阿Sa一起体验液氮冰淇淋,这吞云吐雾的样子还挺有喜感的。

然而……吃下之一口的时候,才觉得自己被坑了,这也敢叫自己冰淇淋?不就是加了色素的米花糖吗!

图片来自上海热线△

所谓的“魔法冰淇淋”是空心的,它们被泡在这种“液氮”(?)里,空芯里面泡进去很多可以冒白烟的东西,吃的时侯把球放到嘴里,轻轻一咬,把嘴里的白气吹出来,嘴巴就“冒烟”了。

不仅冰淇淋是“假的”,看完各种照片和视频,强烈怀疑连液氮也是用干冰混充的,毕竟液氮造价那么高,而且温度低达-196°C,摊主不带保温手套就直接操作竟然没有被冻伤,莫非是练铁砂掌出身?

更不要说直接把液氮吃进嘴里吐白雾了,分分钟冻掉牙齿好么……然而看着摊位前络绎不绝的客流,果然好奇心就是之一生产力啊。

感觉被坑的,绝不止我一人,它还悄悄占领了国内各个景区的C位,

吃过的网友说:

@菜花猪:这几天在东莞的街头就偶遇了一种新奇小吃,一种会冒烟的冰激凌,非常神奇,由于整个 *** 过程都是烟雾缭绕,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围观,这种小吃究竟是什么?

@小白菜说美食:吃的时侯把球放到嘴里,轻轻一咬,把嘴里的白气吹出来,嘴巴就“冒烟”了,吃这种冰淇淋的话,买到之后一定要马上吃掉,如果拿在手上等一段时间再吃的话,那白气就没有了。

图片来自上海热线△

@上海热线网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这个东西,开始看到的时候挺稀奇,冒着白烟,我还以为真的是冰淇淋。15元每份,名字也叫冰淇淋,吃下之一口的时候,才真正觉得自己被坑了,也就是普通的米花糖,甜的,并没有一点冰淇淋的味道。所以这种东西也只是适合在景区这种不需要考虑客流量的地方。

更多的网友说:

冷先森

:做为一个重庆人,在重庆洪崖洞被坑过。希望大家来重庆玩的时候不要买这个“冰激凌”,还贼贵一碗。

BettyBoo:在新加坡吃过,而且是咸的跟Cheetos一样,超难吃

I am Claire not Clare:在国外吃过…叫dragon Breath…

阿呆達摩

:這個台灣的夜市很多年前就有了

:我吃过液氮冰淇淋...在厦门,是真的那种香草冰淇淋,有点分子料理的感觉,绝对不是米花糖真的是冰淇淋,然后吃起来感觉像在吃云朵hhh

来源:杭州吃货

值班编辑:张琴

吃“冒烟冰淇淋”留神被冻伤

北京王府井小吃街中也现网红“冒烟冰淇淋”

最近一段时间,在很多旅游景点、小吃街上都出现了一种可以“冒烟”的冰淇淋。由于食用这种冰淇淋时,嘴和鼻子都会有“烟雾”冒出,让这种冰淇淋成了许多人拍摄短视频的“道具”。不过最近,广西柳州一女童在吃“冒烟冰淇淋”时却疑似被冻伤。

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街头,也有商家在售卖这种“冒烟冰淇淋”。商家在出售时提醒“吃的时候不要太着急”。而相关安全专家则表示,食品级液氮用来加工 *** 食品是无害的,同时,由于少量液氮在常温下会很快蒸发,人体短暂接触时会形成一个“隔温层”,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液氮温度过低,直接接触还是存在被冻伤的风险,所以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必须小心。

网红“冒烟冰淇淋”

疑似冻伤5岁女童

近日,广西市民黄女士在柳州窑埠古镇一冰淇淋摊点,买了一份“冒烟冰淇淋”给5岁的女儿吃,据黄女士所述,黄女士女儿在拿到冰淇淋不久后便呼喊“好冰好冰”,黄女士查看后发现,在女儿的肚子上洒落了一些类似冰沙的东西,“冰沙”洒落处很快出现了水泡。在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了“冻伤”两个字。

但面对这一诊断结果商家并不认可,店员还为此亲自做试验,将液氮直接往胳膊上浇,以试图证明液氮并不伤人。

北青报记者联系了一家 *** “冒烟冰淇淋”加盟业务的企业,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 *** 这种“冒烟冰淇淋”其实并不复杂。“先将奶油、鲜奶、糖等原料混合在一起, *** 成一种黏稠的状态,然后将它们做成球状,放入液氮内。”该工作人员说,“由于液氮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所以会很快将原料冻住,形成冰淇淋,然后把这些冰淇淋盛出来就行了。而我们看到的烟雾,其实是液氮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雾珠。”

该加盟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提供 *** 冰淇淋的原料,包括食用液氮,液氮在运送时会装在保温容器内,把原料球放入液氮的时候,也一定要戴防冻手套,“冰淇淋上最后残留的液氮很少的,我们做了很多年,只要按照规范操作,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北京众多旅游景点

也现“冒烟冰淇淋”

据网友爆料,在北京的一些旅游景点、小吃街上也有售卖这种“冒烟冰淇淋”的商家。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北青报记者在王府井附近的一条小吃街上找到了销售“冒烟冰淇淋”的摊位。在不足两米长的摊位上,放着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容器,容器里盛放着透明液体,并冒着“烟”,销售人员表示,这就是 *** “冒烟冰淇淋”的液氮。“液氮温度低,零下一百多度,用来给原料降温的,让冰淇淋能‘冒烟’。”

在北青报记者付款后,销售人员随即在现场 *** 起了冰淇淋。北青报记者看到, *** 时,销售人员首先将调制好的奶油挤到漏勺中,然后浸入液氮,奶油随即定型并漂浮在液氮表面,大量的烟雾随之冒出,模糊了视线。店员随后将成型硬化的奶油在液氮锅里搅拌了几下后,就用漏勺将其捞出,盛在小纸碗里。

拿到装着冰淇淋的小纸碗后,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小纸碗的温度很低,与空气接触后,小纸碗的外壁会迅速凝结一层白霜,“冰淇淋”也在不断冒着烟雾,烟雾持续时间在两分钟左右。在口感上,北青报记者发现,“冒烟冰淇淋”比普通的冰淇淋要硬,并不像普通冰淇淋一样软糯,吃进嘴中,会有烟雾冒出。

“冒烟冰淇淋”可以食用

但需避免直接接触液氮

经北青报记者探访后发现,这家冰淇淋店售价为25元的“冒烟冰淇淋”10分钟左右便能卖出3至4份。

销售人员表示,液氮温度很低,直接接触会冻伤,所以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不过“冒烟冰淇淋”上的液氮很少,在接触人的皮肤后瞬间就会蒸发掉,所以不存在冻伤危险。销售人员还表示,“冒烟冰淇淋”就是要趁“冒烟”的时候吃,时间久了“烟雾”就没了,也就不好玩了。“不过在吃的时候,要注意先用牙齿咬,不要立马接触舌头,要不然会被黏住。”销售人员说。

北京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安全部的陈博士经常会接触液氮,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常温情况下,人体短时间接触液氮并不会被冻伤,这是因为“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简单来说,液氮的气化点很低,所以在触摸到液氮之前,液氮会气化一大部分,然后人的皮肤外形成一层膜,把皮肤和液氮隔开,短时间接触不会造成冻伤。”

不过陈博士表示,“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并不能保证液氮不会致人冻伤,“液氮温度极低,可能会将其他东西的温度降低,导致其他物质将人冻伤,例如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就要避免液氮飞溅到衣服上,因为织物会将液氮吸走,然后带走大量热量,气温极低的织物接触到人的皮肤,更是可能将人冻伤。”

文/本报记者 付垚

实习生 王忆珍 王婧 余漠彦

摄/实习生 王忆珍 王婧

网红“冒烟冰淇淋”虽流行,当心会冻伤

无可置疑,现在的短视频app真的很火

南抖音,北快手

(智障界的两大泰斗)

同时在中国 *** 市场也带动了短视频经济效益和网红效益。抖音貌似是在很多旅游景点、小吃街上都出现了一种可以“冒烟”的冰淇淋。由于食用这种冰淇淋时,嘴和鼻子都会有“烟雾”冒出,让这种冰淇淋成了许多人拍摄短视频的“道具”。

不过最近,广西柳州一女童在吃“冒烟冰淇淋”时却疑似被冻伤。记者走访发现,在很多城市街头,都有商家在售卖这种“冒烟冰淇淋”。商家在出售时提醒“吃的时候不要太着急”。而相关安全专家则表示,食品级液氮用来加工 *** 食品是无害的,同时,由于少量液氮在常温下会很快蒸发,人体短暂接触时会形成一个“隔温层”,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液氮温度过低,直接接触还是存在被冻伤的风险,所以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必须小心。

这些“花样百出”的网红冰淇淋,哪一款最能俘获你的心?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了,对于冰冰凉的东西也越来越渴望。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冰淇淋!一提到冰淇淋小吃货们就激动得不行!无限回购的冰淇淋……

600多岁的故宫如今成了“网红”,还经常上新文创产品!而且还推出过彩妆、文具、陶瓷、首饰等,每一款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如今,又来新玩意了,前,方,高,能!近年来,故宫一改紫禁城的“高贵冷艳”,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大IP,妥妥的流量网红,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编辑

神兽雪糕

神兽雪糕的造型真的很故宫style了!威风凛凛,带着一丝丝蠢萌,神情严肃之余,还透着一点点乖巧,细节上也很逼真……雪糕大家都吃得多了,但这样“硬核”的造型,相信你一定没吃过!

编辑

打算继续将“萌萌哒”路线实践到底,这三款神兽雪糕,展现了故宫的特色,棕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让人觉得有种高级感。

编辑

圆明园荷花雪糕

圆明园新推出了一款雪糕——荷花雪糕,是被圆明园的荷花景点启发的创意,这种荷花雪糕看起来惟妙惟肖,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除了荷花味道之外,还有香草味道,朗姆提子味,开心果味和玫瑰花味道等等。不价格小贵,一个要15块钱。

编辑

玉渊潭樱花雪糕

玉渊潭的樱花节推出了一款樱花雪糕,造型美美哒,充满少女感!在园内感觉吃着很应景哈。

编辑

景山牡丹花雪糕

景山牡丹花盛放的时候,让整个京城都变得惊艳,这个牡丹花雪糕的模子做的很精致,被吐槽说“这个棍儿配不上这个雪糕”,听说“白牡丹”味道好吃上天!

雪糕王国里的美貌成员也太太太太太多了叭!这一次,终于可以“奉旨”去吃雪糕啦!

编辑

冒烟冰淇淋

惊死人,什么鬼,吃冰淇淋居然还会冒烟,这可真是头一回见到。

冒烟冰淇淋,及液氮冰淇淋,放入口中的一瞬间,一口冰淇淋,嘴巴鼻子都在冒烟,犹如吞云吐雾。如坠烟雾仙境,十分“魔性”~

当艳阳高照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品尝这种冰淇淋,不仅喷云吐雾很有意思,而且超!级!冰!凉!

编辑

老陈醋冰淇淋

是我宅家太久了吗?原来现在的冰淇淋连陈醒味都有了?

略微有些醋色,据网友安利说,味道竟然出乎意料的味道不错诶!说不细品的话很难察觉是醋味,倒像是酸奶的味道(那陈醋的意义何在?)。

据说这款冰淇淋的idea源于陈老板首尔留学时,吃过的很多新奇冰激凌。“有的口味奇特,有的造型怪异,每次我都要买一支,总有不一样的体验。”他希望把这种 *** 和冒险的感觉带回来,带给太原人只手可握的小幸福。

编辑

乌云冰淇淋

上重头戏,乌云冰淇淋,薄荷味的乌云棉花糖、闪电造型的白巧克力与冰淇淋和跳跳糖甜蜜融合,一口下去噼里啪啦,感觉嘴里真的打雷啊,温柔甜蜜的雷。乌云融进冰淇淋里,清爽甜蜜,原来云是甜的!

编辑

辣椒油冰淇淋

吃货的夏天从来都不是用来熬的,而是用来吃冰的,但令我崩溃的是:四川人在吃辣椒的邪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冰激凌上都要加辣油!!!

不就是很常见的圣代么?这怎么就“走上邪道”了?

编辑

颤抖吧普通的人类!这可是一杯辣味红油冰淇淋圣代!这辣椒油浇了得有两三勺吧?搅一搅,拌一拌,开吃!这才是真正的冰与火之歌啊!据说这款现在很受好评呢~

编辑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人们往往会为“高颜值”的产品买单,因而颜值经济大行其道。这些雪糕具有精致的外观,真的好漂亮,舍不得下嘴,有木有?那么,这些“花样百出”的网红冰淇淋,哪一款最能俘获你的心?期待你留言分享。

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196℃!网红冒烟冰淇淋冻伤五岁女孩 你还敢吃吗

你吃过在短视频上很火的冒烟冰淇淋吗?口味跟普通冰淇淋差不多,只是吃的时候口鼻会冒白烟。

看起来很凉爽、很好玩…这“仙气”飘飘然。然而,广西柳州一个小朋友在吃它的时候,竟然被冻伤了。

5岁女孩被冰淇淋冻伤

8月6日,柳州市民黄女士在窑埠古镇一家叫土耳其之旅的摊点,买了一份冒烟冰淇淋给5岁女儿。黄女士回忆,店员舀了几个冰淇淋球进纸碗里,然后又舀了一些液体进去,随后冰淇淋冒烟了。

突然,女儿大喊“好冰好冰”,黄女士一看,一些像冰沙的东西落到了女儿身上。不一会儿,女儿喊痛,黄女士发现其腹部起了一个水泡,她带着女儿找到商家。商家回复称,冰淇淋里的液氮有-196℃,可能太冰,把孩子冻伤了。

黄女士带着女儿去了医院,诊断结果是,皮肤被冻伤了,会留下疤痕。黄女士联系商家,商家不承认普通医院的诊断结果,说必须要找法医鉴定才行。

商家做试验

想证明液氮不伤人

记者来到涉事摊点,发现生意非常火爆。记者购买了一份冰淇淋球,没有看到纸碗里有液体,不过能感觉到非常凉。

随后,店员拿了一壶他们使用的液氮做试验,在壶口距离手臂大概四五厘米高的位置,把壶里的液氮快速倒在了店员手臂上,液体遇到皮肤后汽化,看不出皮肤有冻伤的痕迹。

长时间接触液氮有危害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肖敏医生说,常压下,液氮温度是-196℃,直接接触或者接触皮肤汽化时大量吸热,都非常容易造成冻伤。如果接触超过2秒的话,会引起不可逆的冻伤,组织细胞会出现坏死。

既然接触液氮会引起冻伤,那么为什么液氮倒在店员的手臂上却几乎是毫发无损呢?

广西科技大学生化学院的易弋博士告诉记者,液氮在常温常压下,挥发极快。像店员的这种操作,液氮实际上主要是和周围的空气发生了热量交换,而不是吸收店员手臂上的热量,所以不会造成损伤。

按黄女士所说,女儿是长时间捧着装有液氮的纸碗,那一部分并没有接触空气,所以造成冻伤并不意外。

律师则建议黄女士给孩子的伤势做一个专业鉴定,弄清楚原因以及伤害等级是否达到赔偿标准。最后根据鉴定结果,看是否要追究相关责任方的责任。

最后提醒

网红食品还是需要谨慎食用

安全为上!

来源:新快报

吃“冒烟冰淇淋”留神被冻伤丨食闻

封面图片来自 ***

微信公共号:shipinanquanwang

北京王府井小吃街中也现网红“冒烟冰淇淋”

最近一段时间,在很多旅游景点、小吃街上都出现了一种可以“冒烟”的冰淇淋。由于食用这种冰淇淋时,嘴和鼻子都会有“烟雾”冒出,让这种冰淇淋成了许多人拍摄短视频的“道具”。不过最近,广西柳州一女童在吃“冒烟冰淇淋”时却疑似被冻伤。

网红冒烟冰淇淋,网红冒烟冰淇淋-第1张图片-

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街头,也有商家在售卖这种“冒烟冰淇淋”。商家在出售时提醒“吃的时候不要太着急”。而相关安全专家则表示,食品级液氮用来加工 *** 食品是无害的,同时,由于少量液氮在常温下会很快蒸发,人体短暂接触时会形成一个“隔温层”,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液氮温度过低,直接接触还是存在被冻伤的风险,所以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必须小心。

网红“冒烟冰淇淋” 疑似冻伤5岁女童

近日,广西市民黄女士在柳州窑埠古镇一冰淇淋摊点,买了一份“冒烟冰淇淋”给5岁的女儿吃,据黄女士所述,黄女士女儿在拿到冰淇淋不久后便呼喊“好冰好冰”,黄女士查看后发现,在女儿的肚子上洒落了一些类似冰沙的东西,“冰沙”洒落处很快出现了水泡。在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了“冻伤”两个字。

但面对这一诊断结果商家并不认可,店员还为此亲自做试验,将液氮直接往胳膊上浇,以试图证明液氮并不伤人。

记者联系了一家 *** “冒烟冰淇淋”加盟业务的企业,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 *** 这种“冒烟冰淇淋”其实并不复杂。“先将奶油、鲜奶、糖等原料混合在一起, *** 成一种黏稠的状态,然后将它们做成球状,放入液氮内。”该工作人员说,“由于液氮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所以会很快将原料冻住,形成冰淇淋,然后把这些冰淇淋盛出来就行了。而我们看到的烟雾,其实是液氮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雾珠。”

该加盟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提供 *** 冰淇淋的原料,包括食用液氮,液氮在运送时会装在保温容器内,把原料球放入液氮的时候,也一定要佩戴防冻手套,“冰淇淋上最后残留的液氮很少的,我们做了很多年,只要按照规范操作,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北京众多旅游景点 也现“冒烟冰淇淋”

据网友爆料,在北京的一些旅游景点、小吃街上也有售卖这种“冒烟冰淇淋”的商家。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王府井附近的一条小吃街上找到了销售“冒烟冰淇淋”的摊位。在不足两米长的摊位上,放着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容器,容器里盛放着透明液体,并冒着“烟”,销售人员表示,这就是 *** “冒烟冰淇淋”的液氮。“液氮温度低,零下一百多度,用来给原料降温的,让冰淇淋能‘冒烟’。”

在记者付款后,销售人员随即在现场 *** 起了冰淇淋。记者看到, *** 时,销售人员首先将调制好的奶油挤到漏勺中,然后浸入液氮,奶油随即定型并漂浮在液氮表面,大量的烟雾随之冒出,模糊了视线。店员随后将成型硬化的奶油在液氮锅里搅拌了几下后,就用漏勺将其捞出,盛在小纸碗里。

拿到装着冰淇淋的小纸碗后,记者注意到,小纸碗的温度很低,与空气接触后,小纸碗的外壁会迅速凝结一层白霜,“冰淇淋”也在不断冒着烟雾,烟雾持续时间在两分钟左右。在口感上,北青报记者发现,“冒烟冰淇淋”比普通的冰淇淋要硬,并不像普通冰淇淋一样软糯,吃进嘴中,会有烟雾冒出。

“冒烟冰淇淋”可以食用 但需避免直接接触液氮

经记者探访后发现,这家冰淇淋店售价为25元的“冒烟冰淇淋”10分钟左右便能卖出3至4份。

销售人员表示,液氮温度很低,直接接触会冻伤,所以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不过“冒烟冰淇淋”上的液氮很少,在接触人的皮肤后瞬间就会蒸发掉,所以不存在冻伤危险。销售人员还表示,“冒烟冰淇淋”就是要趁“冒烟”的时候吃,时间久了“烟雾”就没了,也就不好玩了。“不过在吃的时候,要注意先用牙齿咬,不要立马接触舌头,要不然会被黏住。”销售人员说。

北京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安全部的陈博士经常会接触液氮,他告诉记者,在常温情况下,人体短时间接触液氮并不会被冻伤,这是因为“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简单来说,液氮的气化点很低,所以在触摸到液氮之前,液氮会气化一大部分,然后人的皮肤外形成一层膜,把皮肤和液氮隔开,短时间接触不会造成冻伤。”

不过陈博士表示,“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并不能保证液氮不会致人冻伤,“液氮温度极低,可能会将其他东西的温度降低,导致其他物质将人冻伤,例如在食用‘冒烟冰淇淋’时,就要避免液氮飞溅到衣服上,因为织物会将液氮吸走,然后带走大量热量,气温极低的织物接触到人的皮肤,更是可能将人冻伤。”

标签: 冒烟 冰淇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