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别名雪豆、青豆、麦豌豆等,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它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因为叫荷兰豆,正合君曾一直以为是从荷兰传进中国的所以叫荷兰豆,但后来又听说它在国外又被称为中国豆,这下可把我给弄晕了,到底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是输出到国外的呢?
其实,荷兰豆的原产地到底是哪里一直都存在争议,有东南亚的泰国和缅甸地区、地中海沿岸和西亚地区、西欧等地为原产地的说法,但荷兰豆的英文却是“Chinese snow peas”也就是中国雪豆或中国豆,这下又把原产地中加入了一个中国。
其实对于名字上的称呼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17世纪,世界兴起大航海时代,当时作为海上霸主的荷兰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因此他们在世界航海贸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荷兰通过海上贸易以及军事能力将东南亚以及南亚的一些区域,其中包括台湾(部分区域)给占领了。还把这种豆的种子带向了其殖民统治的地区。
在《台海采风图考》中记载(清朝六十七著 1745年):“湾豆种出荷兰国,台人窃种而植,俗呼荷兰豆”。这个记载表明荷兰豆是由荷兰人带入中国台湾,后来下南洋的广东、福建人也把他们带到中国东南沿海,嘉庆年间刘世馨《粤屑》中就记载:“荷兰豆,本外洋种,乾隆五十年番船携其豆仁,分与土人种之,豆种自荷兰国来,故因以为名云”,以上结合就是我国为什么一直将其称为荷兰豆的原因了。
那为什么外国要把荷兰豆叫成中国豆呢?
有种说法认为,西方认为荷兰豆起源于亚洲,并且荷兰豆经常出现在亚洲菜肴中,亚洲国家中,中国的知名度较高,并且国内也广泛种植这种豆子,中国豆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了。并且就连荷兰都叫它中国豆,好多荷兰人当知道中国将其称为荷兰豆也是一脸懵。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梅毒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叫法,意大利人将其称为“那不勒斯病、法国病、高卢病”,法国人将其称为“意大利病、西班牙病”,俄国又叫“波兰人病”,波兰叫“德国病”。反正从名字上来看都是想要将该病的发源及传播甩锅给其他国家,看起来就像一个传播链条一样。
还有 *** 数字。起初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 *** 人传向欧洲,欧洲人再将其现代化,成为了国际通用的数字符号。很多东西的名称依据其实并没有看其发源地,而是谁将它广泛传播,大家习以为常名字就来了。
荷兰豆并非产自荷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赵力超 □ 刘园园
荷兰豆颜色翠绿,口感清脆,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有趣的是,它在中国叫荷兰豆,在荷兰则叫中国豆。
其实,荷兰豆的原产地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荷兰,而是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17世纪时,荷兰人将其带入中国,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荷兰豆。后来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荷兰豆又被带回到荷兰。为了纪念两国因此产生的文化交流,所以这种豆子就被荷兰人称为中国豆了。
跟豆角、扁豆等鲜豆类蔬菜类似,荷兰豆也富含膳食纤维、钙、钾等营养素,建议大家常吃。其清脆爽口,很适合清炒。挑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之一,看外形,比较嫩的荷兰豆呈嫩绿色,而且豆荚里面的豆粒儿是扁扁的。第二,看豆筋,选豆筋细细的、凸出来露在外面的,如果长豆筋的位置凹进去了,说明已经老了。第三,听声音,抓起来几根,轻轻捏一下,如果感觉声音是脆脆的,说明比较嫩。▲
饭店炒的荷兰豆为什么翠绿又好吃?大厨告诉你秘诀,学会回家试试大家好,这里是【刘一手美食】,关注老刘,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实用的家常菜
1、荷兰豆最早栽培的地区,是大约12000年前沿着泰国-缅甸的边境地带。
2、 今天老刘就来分享一下“荷兰豆炒酱油肉”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
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
荷兰豆、酱油肉、生姜、大红椒
4、先把酱油肉放入凉水锅中,再加入料酒,大火烧开中小火再烧五分钟把酱油肉烧熟。烧酱油肉的同时我们把生姜切片,大红椒去籽切斜片,荷兰豆两头去掉洗干净
5、这时把酱油肉从锅中捞出切片。锅烧热后倒入色拉油,放入姜片爆香,再放入酱油肉料酒翻炒片刻。这时再放入荷兰豆、红椒片、少许糖,翻炒断生即可出锅装盘。这样一盘荤素搭配营养美味的荷兰豆炒酱油肉就做好了
6、荷兰豆(荷兰豆)并非产于荷兰,之所以被称为荷兰豆,乃是因为荷兰人把它从原产地带到中国
我是老刘,感谢大家对刘一手美食的支持,我们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大家参考,喜欢做饭的朋友别忘记点点关注,老刘谢谢大家观看
翠羽红霞映玉光?荷兰豆滑炒鸡片
荷兰豆是阿晨很喜欢的一种豆类之一,它口感脆嫩,无论素炒或者炒肉都很美味。阿晨常做的是跟腊肉一起炒(在阿晨的菜谱中有过介绍~荷兰豆炒酱油肉),虽然腊肉很好吃,不过腌制食品毕竟对身体无益,出于健康考虑还是少吃为好。 今天阿晨用鸡胸肉代替腊肉与荷兰豆同烹,众所周知,鸡胸肉高蛋白低脂肪,是健身人士最喜欢的肉类之一,而且鸡胸肉中含有的磷脂类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真真是标准好肉啊。 阿晨今天在炒制前对鸡胸肉进行了腌制和氽水处理,使炒出来的鸡胸肉口感非常细嫩。感兴趣的宝宝们,快往下看吧 今天读到晏殊写给夫人的生日寿词~《少年游》,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并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愿每一位网厨的小伙伴们,都能绿鬓朱颜,长似少年时,健康年轻。当然美食也不可少噢
-需要材料-
鸡胸 一块约170g
荷兰豆 180g
胡萝卜 一小节
姜 一小块
小葱 一根
腌制鸡胸
鸡蛋蛋清 半颗
料酒 适量
白胡椒粉 少许
白糖 一点
盐 一点
鲍鱼鸡粉 少许
荷兰豆焯水
食盐 少许
食用油 几滴
炒制
食用油 少许
蚝油 一勺
食盐 少许
-步骤-
1
鸡胸一块,约170g
2
鸡胸用刀片成2毫米厚的长条薄片
3
加入半颗鸡蛋的蛋清
4
加入适量料酒
5
加入一点白糖
6
加入一点盐
7
加入少许鲍鱼鸡粉
8
加入一点白胡椒粉
9
搅拌均匀,腌制一刻钟
10
荷兰豆一小盒,约150g
11
荷兰豆掐去两角和老筋
12
除了荷兰豆、鸡胸,还需要一小节胡萝卜(增加颜色),一小块姜,一颗小葱
13
小葱择好姜去皮,清洗
14
胡萝卜削皮清洗
15
荷兰豆清洗控水备用
16
小葱切葱末,姜切姜末
17
胡萝卜切长方形薄片
18
全部食材改刀准备好
19
坐锅烧水,水开,放入少许食盐
20
滴入几滴食用油
21
放入荷兰豆焯烫约一两分钟,荷兰豆如果炒的不熟,会食物中毒。事先焯烫或者炒制的时候分次点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2
荷兰豆控水捞出
23
可以重新准备一锅水,煮开,阿晨今天偷懒了
24
转小火,把腌制后的鸡胸片加入水中,划散,煮到鸡胸肉变白
25
把煮好的鸡胸肉捞出,这时的鸡胸肉大概七成熟,比起直接炒,这样过遍水的鸡胸肉会非常嫩
26
全部食材准备好
27
热锅后加少许食用油
28
加入葱末姜末煸香
29
加入胡萝卜片煸炒一分钟
30
加入焯水的荷兰豆翻炒均匀
31
加入过水的鸡胸肉
32
加入一勺蚝油,翻炒一两分钟,因荷兰豆鸡胸基本都是熟的,所以可减少翻炒时间
33
尝下咸淡,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少许食盐,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34
成品
35
成品
36
成品
37
脆嫩的荷兰豆,滑嫩的鸡片,清清爽爽,营养美味,感兴趣的宝宝们,快来试试看吧
-小贴士-
荷兰豆食用功效: 1、在荷兰豆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 2、荷兰豆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和中下气、除呃逆、止泻痢、通利小便。 3、经常食用,对脾胃虚弱、小腹胀满、呕吐泻痢、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均有疗效。 4、荷兰豆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功能。 荷兰豆饮食禁忌: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脾胃虚弱、小腹胀满、呕吐泻痢、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者食用更佳。 3、荷兰豆需要完全煮熟后才可以食用,否则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鸡胸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所含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鸡胸脯肉有益五脏,补虚损,补虚健胃、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调月经、止白带等作用。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头晕心悸、乏力疲劳、月经不调、产后乳少、贫血、中虚食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鸡胸肉饮食禁忌: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 3、肥胖或胃肠较弱、担心患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人,应该多吃鸡胸脯肉。
都知道荷兰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但是荷兰豆真正的原产地却并不是荷兰,而是在泰国和缅甸的边境地区,那么荷兰豆在我国叫荷兰豆,在荷兰叫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荷兰豆的原产地在泰缅边境,而之所以被叫做荷兰豆,完全是因为是荷兰人把这种豆子带到中国来的,所以当时的人就叫这种豆子叫荷兰豆,直至现在已经在中国普及,人们依旧叫这种豆子为荷兰豆。
但是有趣的是荷兰豆在荷兰却被称为中国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是因为荷兰豆在中国被研究种植之后,因为口味清新,所以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被中国饮食文化深深的影响。
荷兰人觉得中国的荷兰豆做法非常好吃,所以为了纪念这种豆子所延续的文化,并且现在市面上的荷兰豆大多都是中国产的,荷兰人也就就称呼这种豆子为中国豆。
其实这都是双方的谦虚幽默引起的,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非常的搞笑有趣的,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文化,你们觉得呢?
荷兰豆是蝶形花科豌豆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周围的希腊和远东地区,大约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明朝时期荷兰人将其传入中国,所以在中国被称为“荷兰豆”,有趣的是,荷兰豆在荷兰却被称为“中国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荷兰豆的种植 *** 以及注意事项。
一、种植 ***
1.准备种子
挑选好种子后对种子进行催芽,用25%浓度的盐水将种子浸泡8-12个小时,同时筛出浮在水面上的干瘪的种子,剩下的种子用热水进行消毒。在种植前可以使用根瘤菌拌种,这样可以让茎部变得更强壮,增加产量。
2.播种过程
使用点播的 *** 进行播种,每个花盆只种几颗荷兰豆种子,并且种子之间要保持距离;种下种子后用土壤将其覆盖住,并为土壤浇透水,大约等待3-5天,荷兰豆就会发芽。
3.疏苗
如果种植时没有控制种子之间的距离,让植株间隔太近时,就要进行疏苗,这样可以改善植株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4.搭架
当荷兰豆涨到15厘米以上时,为了防止荷兰豆倒伏,要搭立支架支撑植株茎部,帮助其更好地生长。
5.采收
等待花期结束后大约20天到一个月后,就可以采收果实了,要及时采收以免影响口感和质量。
二、注意事项
1.时间
在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荷兰豆,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在早春时期种植。
2.阳光
充足的光照可以将荷兰豆的花期提前,尤其是在结荚期时需要较强的阳光和日照时长,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将其种植在向阳处,避免让荷兰豆生长在阴暗的环境。
3.施肥
在荷兰豆的幼苗生长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为植株松土施肥了,此时可以使用一些稀释的腐熟肥;在其开花前期可以施用磷钾肥,更好不要使用含氮的肥料。
4.浇水
在荷兰豆的种子发芽期、花期和豆荚生长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植物的生长。在种子发芽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会影响其出苗时间;而在开花期时过于干旱会导致其落花落荚;在豆荚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荷兰豆的质量,降低其经济效益。
5.土壤
荷兰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准备一些疏松肥沃,排水性和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即可,不能使用PH值太低的土壤,如果土壤过酸,可以在土壤中添加一些石灰或碱性肥料中和。
6.病虫害
茎腐病和花叶病是荷兰豆的主要病虫害。茎腐病可以和炭疽病一起防治,使用稀释的代森锰溶液对植株的茎部进行喷洒,大约一个月喷洒2-3次;花叶病可能是因为蚜虫或者其他病虫害携带病毒而感染植株,早期发病时要及时剪除掉染病植株,并使用有效的药物对蚜虫进行喷杀。
荷兰豆在荷兰叫啥,大家知道吗?新疆羊肉串不是新疆发明的哦,是江苏徐州发明的,出土的壁画上都有哈哈,烤鸭也不是北京人发明的扬州炒饭和扬州也没啥关系。重庆鸡公煲也不是出自重庆,中国叫荷兰豆的蔬菜,在荷兰叫中国豆。 *** 数字也不是 *** 发明的。奥尔良味其实是低到的国产味道,一点国外因素都没有。大家听到寿司肯定会联想到日本,但是殊不知寿司是起源于我国的切记是我国的,不是倭国的。意大利面也是起源于中国,竟然考古学家考古发现了一碗4000多年前的面条。其实在古代中国就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了,所以呢生鱼片更不是日本的传统,而是被日本人拿去当了传统,哈哈这样看来朝鲜大冷面自然也就不是朝鲜发明的了,韩国的泡菜也就更不是韩国发明的了,韩国历史才多久,中国古代就有这种做法了,吃了几百年了。有时候还真不能被一个传统叫法给误导了,我们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不是浪得虚名的
最早1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分布在泰国、缅甸的边境地带,而荷兰在17世纪时,航海业非常发达,从世界各地搜集特产,再卖往其他地方。荷兰人发现这种豆是在中国南部接近东南亚的地方,所以荷兰人一直叫它“中国豆”。
在中国叫荷兰豆的原因,是因为是荷兰人把这个豆子从原产地带到中国的,所以就一直叫“荷兰豆”,荷兰豆并不是产自荷兰。荷兰豆对生存条件要求不高,现如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还繁衍出许多杂交品种,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了。
TA在中国叫荷兰豆,在外国却叫中国豆?你认识下面这两张图里的物种吗?
一种植物与一种动物,它们之间有何共性?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左侧是荷兰豆,右侧是荷兰猪,共性是名称中都带有「荷兰」二字。
既然如此命名,想必它们都是原产自荷兰的物种了?
完全不是。
荷兰豆和荷兰猪的原产地与荷兰没有任何关系。
它们的名字与荷兰有关,是荷兰黄金时代繁荣贸易的功劳。
17世纪前后是荷兰的黄金时代,那一时期,经过荷兰的全球贸易,原产自东南亚地区的荷兰豆到达了中国东南沿海,原产自南美洲的荷兰猪抵达了欧洲大陆及世界各地。
01
荷兰豆的由来
荷兰豆的原产地存在争议,有东南亚的泰国和缅甸地区、地中海沿海和西亚地区、高加索南部和伊朗地区等多种说法。
不过,一般认为,荷兰豆在泰国、缅甸一带很早就有种植(那时还不叫荷兰豆,只当作是豌豆的一种),后来被欧洲商船带回到地中海区域种植,又从地中海传入了欧亚大陆内部。
但荷兰豆并非是通过这条路径传入中国的,而是经由国内海商和荷兰商船将种子带到了东南沿海。
17世纪,荷兰人凭借强大的海上舰队和贸易实力,以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为核心,控制了整个东南亚和南洋地区的海上贸易。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于此,荷兰豆自然也包含在其中。
前往南洋经商的闽南、潮汕等地的商人,在贸易中将这种特别的豌豆带回了家乡,并称呼其为荷兰豆,原本不种植豌豆的闽南地区也开始有人种植荷兰豆。
这只是小范围的物种引入,荷兰豆在中国的较广泛种植得等到清代乾隆、嘉庆时期。
荷兰豆(学名:Pisum sativum Linn.),蝶形花科豌豆属植物,一年生缠绕草本,高0.9至1.8米,除了荷兰豆,还有蜜豆、小寒豆、淮豆、麻豆等多种称呼,可用来食用,一般以食用嫩荚为主。
据乾隆年间《台湾府志》记载:
「荷兰豆,种出荷兰,可充蔬品煮食,其色新绿,其味香嫩。」
嘉庆年间广东人刘世馨在《粤屑》一书中也提到:
「荷兰豆,本外洋种,粤中向无有也。乾隆五十年,番船携其豆仁至十三行,分与土人种之,.......。豆种自荷兰国来,故因以为名云。」
此后,荷兰豆在中国开枝散叶,逐渐成为了常见的食用蔬菜。
荷兰豆的故事并未到此结束,还有非常有趣的一点要特别说明。
荷兰豆在中国被称为「荷兰豆」,可在其他一些地区并非这么称呼,乃至是恰恰相反。
在外国,尤其是英语国家,荷兰豆时常被称为「中国豆」。
荷兰豆的荷兰语写法为「peultjes」,在英语中一般写作「snow peas」(直译为「雪豌豆」),然而很多人习惯于称它为「chinese snow peas」(中国雪豌豆)或「chinese peas」(中国豆)。
为什么要在「雪豌豆」前面加上「中国」一词呢?
这一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欧洲商人在将荷兰豆从东南亚带回欧洲时,人们知道这种豌豆是从东方带回来的,但大多数人对东方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中国和印度的存在,因而便称呼其为「中国豆」。
这是荷兰豆的命运。
02
荷兰猪的由来
另一个物种荷兰猪,命运则与荷兰豆不同。
荷兰猪的学名叫豚鼠,这种外表呆萌的可爱动物生存历史非常悠久。
豚鼠(学名:Cavia porcellus)又名天竺鼠、荷兰猪,英文名为「Guinea Pig」(几内亚猪),无尾啮齿动物,身体紧凑,短粗,头大颈短,有小的花瓣状耳朵,位于头顶的两侧,小三角形嘴。取食植物叶子,根和块茎,具有社会性,可群居。
图片来源:Pexel
早在公元前5000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今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土著部落便已有饲养、驯化豚鼠的传统。只不过,那时候不是将豚鼠作为宠物,而是作为食物。
后来,豚鼠除了作为食物,还逐渐成为安第斯地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在各类艺术作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出现。
在秘鲁和玻利维亚,曾出土过约 *** 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间的豚鼠雕像。生活在秘鲁的莫切人(Moche),也在金属器皿上留下过豚鼠绘画, *** 过豚鼠状的陶壶。
此外,在社交活动、宗教仪式与巫医治疗中,豚鼠的地位也变得重要。
人们会将豚鼠作为礼品来交换。
巫医视豚鼠为通灵媒介,把它们放在病人身体上摩擦,以此来诊断诸如黄疸、风湿、伤寒等病症,并在诊断后,将豚鼠开膛剖肚,取出其内脏以检验治疗效果。黑色豚鼠尤其被看作是有效的诊断工具。
这一 *** 传承千年,至今仍在安第斯山脉一带某些难以获得、也不信任西医、西药的原始部落中使用。
南美洲有着历史悠久的巫医文化,秘鲁等地区直到今天仍有巫医存在。
图片来源:网易
到了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踏入南美后,西班牙商人发现了豚鼠,并带回了欧洲。这种动物迅速成为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的时髦宠物,甚至连伊丽莎白女王也饲养过。
依据新西兰奥塔哥大学马提苏·史密斯(Matisoo Smith)教授的说法:
「在南美的许多地区,豚鼠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食物,人们把它们带到不同的岛上,用来交换其它商品。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豚鼠被西班牙人带到欧洲;在18世纪,由于它在生物学上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又被作为实验动物应用于医学研究;19世纪初,作为外来宠物贸易的一部分,豚鼠又被带到了北美。时至今日,不论是肉用的、实验用的还是作为宠物的豚鼠都是从秘鲁驯养的豚鼠中选育出来的。」
不过,截止到19世纪初,豚鼠都是名正言顺的豚鼠科动物,从未有人用「猪」来称呼它。
它由「鼠」变「猪」的过程,全要拜荷兰商人所赐。
日本明治时期,荷兰商人将豚鼠作为商品带到日本贩卖。但日本并无把鼠类作为宠物饲养的传统,相反,大多数日本人对会带来疾病的老鼠很厌恶。
于是,荷兰人根据豚鼠与猪相似的叫声,以及其可食用的特点,谎称这是一种特殊品种的猪,由此才将豚鼠引进日本市场。
日本人便将这种荷兰商人带来的生物称为荷兰猪。
当荷兰猪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中国沿用了「荷兰猪」的名字,直到今天。
「荷兰豆」与「荷兰猪」名字的由来,大概就是如此。不过,这两种生物的名字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很大程度上,这两个物种象征着荷兰从17世纪初开始走向高峰的海洋贸易。
还有哪些物种的命名与荷兰有关呢?
荷兰这个小国为什么能成为「海上马车夫」?它又是怎么衰落的?
敬请关注我们后续的系列文章。
在荷兰待久了,吃不惯中国菜,直到有一天,吃到了熟悉的荷兰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