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好喝吗,黄酒好喝吗和白酒比怎么样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3 0
黄酒,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酒,为何现在很少人喝?看看你知道吗?

你是否曾经品尝过那杯浑厚芬芳的黄酒?它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近年来,黄酒的销量逐渐下滑,很少有人选择品味这种古老的美酒。你是否好奇,为什么黄酒在现代社会中变得如此冷门?

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酒逐渐失宠、很少人喝吗?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

①生活习俗的变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黄酒常常作为家庭聚会和节日庆典的必备酒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对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黄酒文化逐渐被忽视,导致黄酒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②饮食文化的多元化

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奇的调味品和饮料充斥在市场中,给人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口感、外观、营养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追求。黄酒虽然有着独特的风味和酒体,但在与其他饮品的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③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

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与上一代有了较大的差异。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对于新奇的事物更加感兴趣。

与传统的黄酒相比,年轻人更倾向于尝试新颖的饮品,如啤酒、葡萄酒、烈酒等。他们对于黄酒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因此黄酒在年轻一代中的市场需求也相应下降。

④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当今酒类市场,各种酒品琳琅满目,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品牌,都在竞相争夺市场份额。黄酒作为传统酒品,面临着与其他新型酒品的竞争。

新型酒品更加注重包装、营销和推广,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相比之下,黄酒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相较于黄酒的渐渐没落,现在的白酒已成为许多人钟爱的饮品,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白酒品牌和种类令人目不暇接。在这么多选择中,我们又该如何挑选一款既美味又不会让钱包心疼的佳酿呢?如果您对白酒的选择感到迷茫,不妨尝试一下这2款纯粮酿造的佳酿。它们将为您带来独特的饮品体验,让您重新领略到酒的醇香与魅力。

大宾老匠(酱父传承10)

大宾老匠(酱父传承10)是一款由酱父李兴发后人传承匠心技艺打造而成的白酒。这款酒选用优质冬小麦为主要的酒曲原料,使得此酒带有独特的风土气息。糯红高粱作为基酒的原料,保留了其天然香韵和高度的口感协调性,多年的陶罐储存进一步提炼出更为浓郁和丰富的芳香与味道。

大宾老匠(酱父传承10)的 *** 历程承载着酱父家族的匠心传承。世代相传的秘制工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和完善,使得这款白酒凝聚了酱父家族对白酒的独特见解与独到智慧。每一瓶大宾老匠都是一部酿酒艺术的杰作,蕴含着酱父家族对白酒的热爱和执着。

经过数十年私藏老酒反复调味,大宾老匠再次独具匠心加以调配,创造出新的香气、口感和层次。每一口酒都带给人们润滑顺畅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轻轻滑过,留下柔美清幽的余韵。

这款酒展现出白酒的双重魅力,既醇厚又柔和,让人陶醉其中。其甜香浓郁、回味悠长的口感一直备受各路专家和白酒鉴赏家的青睐。它适合与各种美食搭配,为你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

沱牌T68

沱牌T68散发出清雅的香气,令人陶醉。入口时,它带给人们绵柔舒适的口感,充满了香甜的果味。稍带些许水感,但整体来说,它仍然保持顺畅舒滑的口感,让人倍感惬意。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款白酒更容易入口,能够让人体味到白酒丰富多样的风味和文化内涵。

而对于经验丰富的白酒爱好者而言,沱牌T68也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让人为之陶醉。

总之,沱牌T68作为一款温润柔和、口感顺滑的高品质白酒,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白酒爱好者都值得一试。它不仅能够给予新手友好的品鉴体验,更能满足白酒爱好者对于酒香和口感的追求。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有其他看法的话,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

封藏了绍兴味的黄酒,原来这么好喝

最近偶然看了一部美食纪录片叫《味里故乡》,明星介绍家乡的酒食风土,之一期就提到了绍兴。思及此处,天冷了,可温一杯黄暖暖身子了。


图:来自 *** ,《味里故乡》官宣海报


聊黄酒是绕不开绍兴的。


无论李白的“玉碗盛来琥珀光”,还是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再到《红楼梦》中的玲琅满目,黄酒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大地上滋润了无数华夏儿女,在中华文化里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来自 ***


南方的糯米黄酒,北方的黍米黄酒,山东、湖北等地的大米黄酒,福建、江浙的红曲黄酒都独具风土特色,但其中佼佼者还以绍兴黄酒最为出名。


《调鼎集》中就有这么一段提到绍兴酒:“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绍兴酒的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实乃上品好酒。


图:来自 ***


酒因绍兴而名,绍兴因酒而传。


身居“黄酒之乡”的绍兴人,大约是泡在黄酒罐子里长大的。自幼便熟悉了日常这一幕:父辈们坐在摆满家常菜的桌前,往碗里倒上琥珀色的黄酒,酒香早就在开盖时就四溢开来。他们咪一口黄酒,夹一筷小菜,慢条斯理。一小口一小口,酒碗见了底,而父亲们脸上有了红晕。


吴侬软语处,乌篷船摇曳,绍兴黄酒随着水波荡漾乘兴而来,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里微醺了千年。


图:来自 ***



01

绍兴黄酒是怎样的?



有好山好水,才有好酒传世。绍兴能被成为“黄酒之乡”,地址风貌自有其独到之处。


清人梁章钜曾言,“盖山阴,会稽山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绍兴黄酒的好,是采用会稽山脉奔流而下清澈又富含矿物质的水,先天占尽了山川地理之势。


图:来自《地道风物》。绍兴古越龙山中央酒库,藏着约1100万坛原酒,重达26万吨。摄影/蔡敏


后天经过数代绍兴人对酿酒技术的极致追求,早已掌握了黄酒的奥秘——顺应时序,夏制酒母,秋做酒曲,立冬开酿,开春初榨。


兼具天时、地气、材美、工窍四重要素,循季雕琢讲究“天人共酿”,方能酿出甘酸苦辛鲜五味平衡的酒,成就着一坛坛绍兴黄酒的美名。


图:来自 ***


绍兴黄酒呈琥珀色,清澈澄明,通透如镜,流滑如绸。恰如诗人笔下的“琥珀月光”。


印象里的绍兴黄酒,性温和、味香冽,温婉的口感如江南的柔情。其实它可按甜度(含糖量低到高)细分为四大品类,即元红、加饭、善酿、香雪,每一款都别有一番风味。


★元红:因旧时装酒的坛壁外涂刷朱红色漆而得名。酒液橙黄,透明发亮,酒米发酵完全,残糖少味爽微苦。适宜配蔬菜类、海鲜虾、蟹类菜肴和海蜇皮等冷盘。


★加饭:加饭酒酿造之初要先做成元红,再额外加料二次发酵,所以称为“加饭酒”。酒质好风味佳,苦涩辛鲜酸甜六味融合,甘醇芳美,久贮香醇。为绍兴酒中之上品。适宜配肉食、大闸蟹等浓味菜肴。


★善酿:善酿发酵时不再加水,而以三年陈的元红酒代替,因为用酿好的酒再来酿酒,所以称之为“善酿”。酒体橙黄(褐红)透亮,味甜质厚,风味芳馥。搭配荤素都可,尤其是鸡鸭类白肉最宜。


★香雪:用黄酒酒糟蒸馏成45度的“糟烧”烈酒来替代元红作为酿造用水,因酒色白如雪,糟香怡人,得名。甜润芳醇,可搭配甜菜类菜肴。


图:来自 ***


黄酒大有用途。入菜,江浙一派的“糟”、“醉”烹饪技法闻名遐迩;入药,也被《本草纲目》记下了一笔,气通血脉、厚肠胃,御寒等。


真正做到百搭,温饮冷饮皆宜,小酌微醺,酒韵温和,轻嘬慢醉。喝黄酒不重豪饮,轻嘬只取甘酸苦辛鲜五味的平衡,兴致落在情调上。如今雪落的光景,尽可温一壶黄酒,享受冬日围炉的趣意。



02

食酒不分家,好酒成就好食



绍兴人的饮食习惯是几千年沿袭下来,具有明显的越地习俗。《史记·货殖列传》有记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多以淡水鱼虾、河鲜及家禽、当地蔬菜为烹调主料,注重香酥绵糯、汁味浓重,而且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同炖,配上绍兴黄酒,醇香甘甜,回味无穷......


然而在这座酒香四溢的古城里,黄酒除了喝,人们还有很多“吃老酒”的行为。绍兴菜里各式的醉菜最是馋人,从北魏《梦梁录》中记载以糟入馔,到清代袁牧《随园食单》中对于醉制食物的详尽记录,醉虾、醉蟹、醉鸡、醉麻蛤……起罐开封时的满屋酒肉香使人垂涎欲滴。


图:来自 *** 。醉虾。


一般的醉制美食,都是将食材浸入酱油与黄酒调和的料汁中进行卤制。这样处理,既保留了黄酒的香气,又在酒的作用下突出了食物本身的鲜甜味道。


一坛完美的生醉蟹,便是一场黄酒与蟹共醉的食味浪漫。买好的蟹泡水过夜,让其吐出泥沙白沫,洗刷干净后,开始腌制的环节。取蟹放入酒中呛制,待得活蟹渐渐醉晕,再倒入腌制好的花雕料汁封缸腌制一夜即可。


上乘的醉蟹,蟹黄已在腌渍中变成诱人的金黄色,其肉身的肉质也变得透亮细腻,入口极鲜还夹杂着一丝微甜。


图:来源 *** 。醉蟹。


在绍兴,黄酒本身可以“醉”菜外,连酒糟也能入食。酒糟能去油脂入酒厚醇香,使食物更加鲜美。


古越糟鸡,就是绍兴“糟”食的代表之一。选用的是绍兴当地的越鸡和上好的香糟为主要原料,经白煮、腌制、醉糟等工艺精制而成。有酒的清香却无酒的霸道,糟已卤香入骨,鸡肉娇嫩淡雅,入口韵味十足,回味绵长。


图:来自 *** 。古越糟鸡。


黄酒在菜肴界称霸之外,在绍兴甜品界,也占有一席之地。打光棍的黄酒棒冰,被吸溜的黄酒奶茶,够丝滑的黄酒布丁,爱粘人的黄酒牛轧糖等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黄酒不能融入的。


图:来自 *** 。左图,黄酒布丁;右图,黄酒棒冰


有人说,到过了绍兴,便知道那里人过的是滋味日子。咪一口黄酒,吃一颗茴香豆,嗦一只醉蟹,食的是一桌绍兴烟火,质朴却又不失浪漫,哪还有空为生活而烦忧。



03

绍兴与黄酒的千年之缘



一座古城在岁月的褶皱里溢散着酒香,背后是扑面而来的是人文历史。


绍兴与酒结缘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有《吕氏春秋·顺民》一书记载:“越王苦会稽之耻……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史称“箪醪劳师”。《嘉泰会稽志》更详细一些:“勾践……师行之日,有献壶浆,跪受之,覆流水上,士卒承液而饮之,人百其勇,一战而有吴国也。


勾践以进献之酒沉于河中,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果决,士气大涨,留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佳话。此时绍兴的酒彷佛多了几分气吞山河的豪气与侠情。


图:来自 *** 。绍兴黄酒博物馆内酒罐图。


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成“鉴湖”,将会稽山的三十六股山泉集聚湖内,一举奠定了绍兴黄酒品质上佳的基础。


到了魏晋时期,绍兴名士云集,饮酒之风盛行。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谢安等在会稽山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修禊盛会,乘着酒兴写下千古珍品《兰亭集序》,成为绍兴酒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书圣王羲之在“一觞一咏”间,道“足以畅叙幽情”。


图:来自 *** 。永和九年的流觞曲水,留下了千古珍品《兰亭集序》。


南北朝时期,绍兴出产的黄酒已被列为贡品。到了唐宋,绍兴更是成为天下闻名的“酒乡”。


元明清时期,绍兴酿酒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康熙《会稽县志》中有了“越酒行天下”之说。而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冽,川酒之鲜,岂在绍兴下哉!”


绍兴这座城市,数千年间诸事沉浮,所有积淀如同历久弥香的陈酿,有着越地的侠义,有着墨客的文雅,也有着江南的柔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绍兴的水土,孕育出了温润柔和的黄酒,黄酒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一杯黄酒刚柔并济,每一个喜好嚼茴香豆,食糟货,嘬一口老酒绍兴人,都有着江南的骨,黄酒的魂,温和内敛中藏着的尽是锋芒。


图:来自 *** 。


绍兴黄酒,仿若一曲醇厚绵长的歌谣,它激荡回响于绍兴老城内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块青石板上、每一个街头巷角……


随着乌篷小船在河道中荡开双桨,涟漪波纹晕开河道两岸的白墙黛瓦,酒香顺流而下,飘香千里,润泽万家。

啤酒、红酒、黄酒、白酒,到底哪种好喝?

我们在思考啤酒、红酒、黄酒、白酒,到底喝哪种好喝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喝的酒的原材料。这是因为我们古代常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为男子气概,但是古代的酒浓度是比较低的,一定程度上会有解渴的作用。但是,现代酒度数很高,我们现在常喝三种酒,红酒、啤酒、白酒,黄酒这几种酒,有不适合中国人的胃的,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①啤酒

现代人喜欢冰镇啤酒,清凉,解渴,小麦做的,度数不高,但这种酒不容易代谢,所以啤酒肚就这么来的。

②红酒

红酒呢,从西方传过来。以前新疆也有。但是总体不是中国酒的做法。它是用酶发酵,我们中国酒是用酒曲,本质不一样,一个是由果物,一个是粮食。果肉偏寒,粮食偏暖,但是少量饮用红酒具有滋补效果。

③白酒

白酒是烈性酒。像高粱酒。粮食过于暖,就会毒火偏盛。很多人喝酒喝到最后发现胃粘膜损伤、胃溃疡,其实一看就知道是白酒造成的。

④黄酒

黄酒,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远了说有“青梅煮酒论英雄”,近了还有白素贞饮用雄黄酒现了真身吓死了许仙。烫一壶酒,加点话梅,就能收敛了酒的辛辣。

当然,酒虽好,我们还是应该,适量饮酒。

黄酒好喝吗,黄酒好喝吗和白酒比怎么样-第1张图片-

内容汇编 |酒之家团队,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配合。关注酒之家酒商通公众号,之一时间获取最新酒价。

深入国人血液3000年的黄酒,几乎无人问津,难道还不如酒精勾兑酒

只要在中国说酒,就不得不提到“黄酒”。因为黄酒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即使放眼整个世界,黄酒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在世界酿造史上独树一帜。不然我为何说黄酒已经深入国人血液3000年,不妨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有关黄酒的历史。

黄酒的历史

对于黄酒的历史,我们后辈人只能是依据历史的有关书籍记载或者是考古发掘来进行大致的推断,所以目前有关黄酒的起源历史也是众说纷纭,存在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仪狄造酒;有人认为是杜康造酒;也有人认为黄酒起始于皇帝时期;更有人认为是天上的酒神造酒等等。那到底哪种说法才比较靠谱呢?目前最权威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说法来自西晋《酒诰》文中的一段记载: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即人们无意中将剩饭倒在树丛中,稷米麦饭和在一起,经自然发酵便产生了酒。

古法酿酒

这就说明,早在西晋时期,古人就有了酿酒的雏形。而在浙东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证明了最初谷物酒酿造的起源距今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只不过历史上真正有黄酒正式文字记载的是距今3000年前的越王勾践时期,有三部书籍都写到了与酒有关的事。《国语·越语》一书中这样记载: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这是越王为了增加国家人口以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用酒来作为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而在《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中的记载:

越王用酒犒劳士兵

“有甘脃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越王有多么深得民心,这里同样提到了酒。而在《吴越·春秋》中又有如此记载:

“臣请荐脯,行酒二觞”“觞酒暨升,请称万岁”

春秋时期的黄酒

可见在春秋时期,黄酒就已经被用在了国家隆重典礼之上。同时《汉书·食货志》也有记载:

“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

以上四部书籍是目前现存的有关黄酒的最早正式文字记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黄酒的雏形,而真正有正式文字记载的距今也有3000年的历史。因此说黄酒已经深入国人的血液长达3000年之久,一点也不夸张,这是有历史考证的。

黄酒有营养吗?好不好喝?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酒?

我们不说以前,就按照目前的标准,看是如何给黄酒进行定义的。国家标准GB/T 13662—2008定义黄酒为: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从国家的权威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黄酒的主要原料是谷物,也就是米,而不是像高粱、小麦、玉米之类的杂粮,同时在酿造过程中除了加曲以外,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包括很多香味物质,而是靠谷物自然糖化发酵而来。常言道,米为黄酒之肉,曲为黄酒之骨,水为黄酒之血,也就是说,黄酒的灵魂就是米、曲和水,没有别的。可见黄酒是多么的天然、健康和营养!其实,醋和黄酒的酿造方式基本上也是一样的,时至今日,我国的米醋、老醋、陈醋都是先酿造出黄酒,然后加入醋酸菌发酵而成的。

绍兴美女在乌篷船上品黄酒

那黄酒喝起来的口感究竟怎么样呢?黄酒与白酒和啤酒喝起来的口感有很大区别,黄酒的酒精靠谷物中的淀粉经过酵母菌发酵而来。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环境中是不能存活的,所以黄酒的酒精度不会太高,一般不会超过20度,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属于低度酒,黄酒的酒性和顺、酒味纯美、酒体丰满,香味醇厚。所以,饮用黄酒体现的是一种华夏民族的淳朴内涵和寓刚于柔的文化精神,相当于西方国家饮用红酒一样,体现的是一种高贵而典雅的气质。

民国时期上海黄酒铺

为何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黄酒如今几乎无人问津、没人愿意喝了呢?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喝黄酒的人是越来越少,市面上黄酒的热度远远比不上白酒、啤酒,甚至连红酒都不如,难道是黄酒不好喝吗?难道真的连市面上成本低廉的酒精勾兑白酒都不如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是单纯由哪一个方面造成的,既与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性的改变有关,一起来看看。

美女演示如何品黄酒

黄酒从古代一直到民国时期,在我国都是十分盛行的。民国时期喝黄酒的人都是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那就是比较“儒雅”,因此喝黄酒既不像喝啤酒那样拿着瓶子“一口吹”;也不像饮白酒那样皱着眉头“一口闷”,而黄酒体现的是一种不淡不烈、醇厚朴实的“温文儒雅”性格!在当时,就连很多女性也很喜欢喝黄酒。

大闸蟹配黄酒

我国黄酒的主要产地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浙江和福建地区,江南人喜欢吃大闸蟹喝黄酒,那简直是世间绝味!特别是浙江绍兴的黄酒,一直闻名中外,比如加饭酒、花雕酒、元红酒、香雪酒,善酿酒等,其中的加饭酒是1952年全国之一届酒评会上唯一入选“中国八大名酒”的黄酒。

可是后来因为战乱等多种原因,人们生活越来越困难,粮食极度匮乏,因此以大米为原料的黄酒生产被受到限制,而以高粱、小麦、玉米、豌豆等杂粮为原料的白酒却被大肆推崇,所以白酒从此迎来了一个爆发增长期。再说以杂粮为主料的白酒,酒精度高,劲爆刚烈,酒量小的人,只需咪一小口就会醉意朦胧,过足酒瘾;如果喝黄酒,同样的酒量,可能要干掉半坛左右,所以喝白酒大大地节约了成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白酒慢慢开始占据了黄酒的市场。

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适应了“劲爆刚烈”的白酒。如今不管是商务接待、宾客宴请,还是家庭聚会,甚至是自斟独饮,见到的几乎都是各种白酒的身影,而“温情儒雅”的黄酒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我看来,这实属一大遗憾!为何白酒和黄酒就不能平分秋色,百花齐放呢?

白酒也分优劣,难道黄酒真的还不如白酒中的“酒精勾兑酒”吗?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提到白酒,其本意并非是要在白酒和黄酒中分出个胜负,或者说要恶意来贬低任何一方。因为白酒在我国也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不管是白酒还是黄酒,它们都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酒中的两张闪耀“名片”,而我要说的是:白酒中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工艺的不同,分为:纯粮酿造酒、食用酒精勾兑酒两大类。而其中的纯粮酿造酒就是白酒中更优质的酒,以粮食为原料,采用纯粮固态发酵的传统酿酒工艺酿造而成,市面上很多高档白酒都是属于这一类酒,不仅香气充足,酒味醇厚,余韵绵长,且存放时间越久,酒的综合品质就越高。

女儿红

而剩下的另一类食用酒精勾兑酒,其品质相对于纯粮酒就要差很多了,当然售价和成本价格也要低于纯粮酒,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新工艺白酒”。这类酒是采用液态发酵,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香精、香料勾兑而成的白酒。所以主要原料是食用酒精,而不是纯粮,另外还有各种添加剂,因此,不管是营养还是口感,都是不能同黄酒和纯粮固态白酒相比的!不过这种酒是国家允许生产的正规酒,只是品质较差而已。如果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出来的白酒,这是一种违法违规的白酒,是不能饮用的劣质酒,不但没有任何营养和风味,而且喝了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我只想说:有着几千年历史、用纯粮酿造的黄酒,一定是优于目前市面上的酒精勾兑酒。

加饭酒


结尾

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国家也强大了,制约黄酒发展的历史离我们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滋养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黄酒重回我们的餐桌,走进我们的生活?

我是家常美味,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果大家觉得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导,我每天在这里为大家讨论美食相关的话题;分享美食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您的收藏+评论+转发,关注+点赞,将是我继续奉献优质美食内容的强大动力,下期再会!

黄酒的五种常见喝法

黄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使原料受到酒药、酒曲、浆水中的多种霉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压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甘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它常有芳香,鲜美醇厚,品种多样,形成特有的色、香、味、体。下面跟51养生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黄酒饮用 ***

目前,黄酒的常用饮法有三种:

1.温饮黄酒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当然是温饮。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温酒的 ***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会挥发掉,且淡而无味。一般,冬天盛行温饮。

黄酒的更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2.冰镇黄酒

目前,在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喝法,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自制冰镇黄酒,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如是温控冰箱,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3.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以及黄酒配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襄阳老字号酒铺,黄酒一天卖出一两吨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朱晓波

襄阳人吃牛肉面,更爱的搭档是黄酒。外地客到襄阳,本地吃货会拎上一壶不起眼的塑料壶装的黄酒,算是对地道襄阳味的无声推荐。每年春节前,这种襄阳特产更成了襄阳人走亲戚送礼的热门年货。黄酒千店千味,而一二三黄酒店堪称襄阳黄酒店的“老字号”。

1月13日晚7时,尽管下着大雨,襄阳市樊城区东风路五医院对面的一二三黄酒店里仍然客流不断。老板冯军安正一边和刚进门的顾客打着招呼,一边给正在等候的顾客打酒。

夜晚仍有顾客光临

店里陈设很简单,一张收银台,一张摆样品的小桌,三个青花瓷大酒缸。揭开盖在酒缸上的木盖,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三大缸酒,颜色由浅到深。浅的乳白色,深的似琥珀。

冯军安介绍,颜色越深,价格越贵,因为原材料不同。散装5元一斤的是纯糯米做的,最贵的小米酿的酒,卖20元一斤。近年来,人们买得最多的还是这种喝起来甜甜的小米黄酒,不仅口感好,还具有易消化、活血养颜等功效。

坛装的黄酒

地道襄阳人都知道,这家黄酒店最早只是一家小档口,后面慢慢有了门面。

“我们虽然开店只50多年时间,但做酒有上百年历史。”冯军安今年60岁,跟着祖辈从河南新野来到襄阳,以酿酒为生。如今,因为手工酿酒利润薄又辛苦,一些亲戚都放弃了这门小生意。

冯军安的儿子冯志北说,别看小店生意好,纯粹赚个辛苦钱。小店之所以能得到顾客青睐,关键在祖传的古配方和原料好,比如做小米酒的原料,从内蒙古发过来,光成本都要10.05元一斤。做酒是个力气活,光是搬动那些大缸冬天都要出身汗。一年到头无休,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在营业。

让这对父子欣慰的是,他们的小店不大,但顾客却遍布全国,甚至还被顾客带到了俄罗斯。

正说话间,一条微信提示音响起,冯军安点开微信给极目新闻记者看,一名辽宁的网友跟他留言,要他寄两壶5斤装的酒过去。“我是滴酒不沾的人,但喝了你家的酒后久久难忘。”冯军安说,这个网友他没见过面,是襄阳老乡带出去送人,别人再找上门来的。

眼下马上就到新春佳节,每天来买酒的顾客络绎不绝。“腊月是旺季,还有夏天也是旺季。”刘先生特地从襄城开车过来,搬了一后备厢的黄酒,有家里自喝的塑料壶包装,也有送人的坛装黄酒。“也喝过别的店别的地方的黄酒,但更爱喝的还是他家的,这老字号值得向朋友们推荐。”刘先生咂咂嘴说,夏天黄酒冰起来喝别有一番风味。

据介绍,320斤一缸的酒,小店年前一天最多可卖出十几缸,算起来有一两吨。

尽管生意不错,但父子二人却从未想过扩大规模开工厂或是网上售卖。“纯手工才能保证品质和口感,这是一二三黄酒的根本,我们不能丢。”他说,网上售卖成本增加,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违背初衷。“我们坚守品质,做良心生意,争取把这百年老手艺发扬传承下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传承千年的黄酒,为何如今几乎没人喝?难道它真的不如酒精酒吗?

黄酒,这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佳酿,曾经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国民酒”的美誉。然而,近些年来,黄酒的地位似乎逐渐被白酒、啤酒和其他酒精酒所取代,甚至在酒水市场上显得边缘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酒的地位下滑呢?难道它真的不如酒精酒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黄酒和白酒等酒精酒在社交属性上的差异。在中国社交场合中,白酒常常被视作展现诚意和尊重的礼物。无论是喜宴、团建还是求人办事,人们通常会选择一款口碑好的白酒,以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然而,黄酒在这方面的定位相对尴尬,一方面,黄酒虽然有养生的功效,但在养生市场上,它很难与药酒等产品竞争;另一方面,黄酒的口感和酒精度都相对较低,很难满足现代人寻求 *** 的口感需求。因此,黄酒在社交场合中的使用逐渐减少,甚至有人将黄酒用来炒菜,而不是饮用。

其次,广告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酒水市场的格局。在这个时代,广告的力量无可忽视。许多知名的白酒品牌都深谙这个道理,通过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增加销量。而黄酒在这方面则显得稍显落后,没有充分抓住广告酒的时代机遇,也没有充分利用自媒体等新兴媒体进行品牌推广。这无疑使得黄酒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一部分优势。

再次,粮食短缺的历史背景也是导致黄酒被白酒反超的一个重要原因。建国初期,中国经历了一段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这无疑对黄酒和白酒等纯粮酿造的酒类产生了严重影响。然而,随着“勾兑”的概念在白酒生产中的引入,白酒开始使用食用酒精与纯粮酒进行勾兑,这使得白酒的生产力得以快速恢复,进而开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黄酒的生产仍然依赖于粮食,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黄酒就不如酒精酒。实际上,白酒和黄酒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尽管黄酒在现代市场的地位有所下滑,但这并不能否定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在酒水市场的竞争中,黄酒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但只要我们始终铭记并传承黄酒的传统文化精神,积极寻找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策略,黄酒依然有可能重回人们的视线,重拾其昔日的荣光。如今在白酒市场上产品参差不齐,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款还不错的粮食酒。

大宾老匠(酱父传承10)

大宾老匠(酱父传承10)是一款新兴的酱香型白酒,别看这款酒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其在口感上,它也是出类拔萃。其酒液醇厚,口感丰富,回味悠长。这是一款值得品鉴的优质酒水,无论是自饮,还是作为礼品,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同时,它的包装设计也十分考究,采用汝窑的天青色作为主色基调,青如天,明如镜,出尘淡雅,显现出古典的韵味。瓶身以宝盖福底鎏金色作为修饰,彰显了其尊贵的地位。雅致的书本式礼盒包装,更是让这款酒显得大气上档次。

古越龙山

因为在中国十大黄酒品牌中,浙江品牌就占据了其中的五个,其中最为知名的则是古越龙山。作为中国黄酒行业中唯一入围500强的品牌,古越龙山享有“东方名酒之冠”的称誉。尽管在其他地区的人们可能对其并不熟知,但在浙江,它无疑是餐桌上的常见佳酿。

最后,无论是白酒还是黄酒,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其口感和价格。饮酒,本就是一种解乏、欢愉的方式,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符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就是好酒。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这一点,始终不变。

说起黄酒,之一印象就是南方黄酒,难道北方就没有好黄酒吗?

黄酒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就像葡萄酒、啤酒有各式各样的细分种类一样,黄酒也有着诸多派别。按产地划分,黄酒大致可以分为北派黄酒与南派黄酒,它们市场表现有所差异,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我国黄酒酿造的集大成者。

黄酒

先来说黄酒,中国的黄酒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到民国初期,黄酒都是上流社会的更爱,是达官贵人、精英群体的心头好。什么是黄酒呢?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等进行糖化和发酵而成的发酵酒。按照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稻米黄酒与非稻米黄酒,前者包括糯米酒、粳米酒、黑米酒等,后者包括黍米酒、玉米酒、荞麦酒等。

黄酒

先来说黄酒中的“北少林”北派黄酒,北派黄酒以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以黍米为原料酿制而成,属于非稻米黄酒,代表产品是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等。再来说说黄酒中的“南武当”南派黄酒。南派黄酒以曲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糯米为原料酿制而成,属于稻米黄酒,代表产品是产于浙江的绍兴酒。

黄酒

可以清晰的看到,南北黄酒的差异在于原料的不同,大黄米过去是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方便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北方黄酒的主要原料,而同样因为地域的特性,南方黄酒选择了糯米为主要原料。尽管原料的差异很大,但这并不是造成北黄酒打不过南绍兴的原因。

追根溯源,我国黄酒的酿造源自北方,但随着经济中心南移与北方农作物在南方不适应种植等,南派黄酒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北派黄酒。现如今南方市场是黄酒的主要市场,而更适应南方人口味的南方黄酒自然竞争力更强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原料只能决定风味,决定不了品质。在一些权威性的黄酒品鉴比赛中,南北方的高端黄酒互有胜负。

作为一个北方人,既喝过会稽山的黄酒,也喝过山东兰陵的黄酒,从风格来说差异很大,但它们两家的高端产品的品质都令人惊艳、令人满意。市场的表现不一定代表产品的真实实力,毕竟未来的事,还不一定呢,不是吗?(周锦程整理)

买黄酒,不管牌子和价格,记住黄酒挑选“8字口诀”,买到好黄酒

提到黄酒,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为何这么说呢?喜的是,虽然黄酒如今的销量远不及白酒和啤酒,但是黄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无法撼动的,不得不承认黄酒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发酵酒,享有中国“国酒”、“国粹”之美誉,堪称世界“酒之鼻祖”;而忧的是,现在的黄酒因为各种原因,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的消费群体依然是中老年人。对于年轻人来说,黄酒不是很受欢迎,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懂黄酒。因此,在写黄酒的挑选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地普及一下有关黄酒的知识。

什么样的酒称之为黄酒?

有关黄酒,我国的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国家标准GB/T 13662—2018定义黄酒为:以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麦、水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曲和/或部分酶制剂、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


因此,从以上对黄酒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黄酒的原材料是米、玉米、小麦等谷物,而酿酒工艺是糖化发酵,并没有像我们白酒中的“蒸馏”工艺。这就表明了黄酒是一种纯粮低度发酵酒,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虽然度数低,但是它又不同于葡萄酒和啤酒等低度酒,特别表现在我国古人独创的“麦曲”使用 *** ,它是对我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中国原创酒。

黄酒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黄酒具有以下4大特征:

之一:黄酒的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而黄酒的历史可以说代表了整个世界酿酒的最早历史,因此黄酒也被称作是世界“酒之鼻祖”,黄酒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后来又经历了先秦时代、汉代、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和元朝等多个朝代的发展。而黄酒真正发展成熟完美,同时在发酵酒领域具有支配地位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

第二:黄酒味型以“柔和温润”著称

黄酒由于是纯粮酿造,加上独特的酿酒工艺,成就了它独一无二的特殊品质。黄酒生性温润、绵长醇厚、集酸、甜、苦、辣、鲜、辛、涩六味于一体,形成了醇正柔和、优雅协调、绵柔爽口的综合风格。总的来说,黄酒主要以其独有的“温润”而被世人所称道。

第三:黄酒的营养丰富

黄酒由于是以糯米、粳米等谷物纯粮发酵而成的原酒,除了没有添加和勾兑其它化学物质,还很好地保留了原料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因此,黄酒也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多种有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脂类物质。

第四:黄酒是一种很好的烹饪调味品

由于黄酒具有酒精度比白酒低、比啤酒高、香气馥郁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黄酒除了是一种难得的饮用酒之外,还被广泛应用在烹饪调味上。比如:对于鱼、虾、蟹、牛、羊、鸡等带有一定腥膻味的肉类食材,烹饪时加以适量黄酒,便可以让腥味物质溶于酒精中,随着加热而蒸发掉,从而达到去腥解腻的作用。另外,黄酒中的氨基酸还能够让菜肴的味道变得更鲜美,香气更浓郁诱人。

除了肉类食材,蔬菜菜肴一样适用黄酒调味,比如在烹饪绿色蔬菜时,加适量的黄酒,不仅能够使蔬菜更加脆绿光亮,而且还能使味道更鲜美。当我们在进餐时,不同的菜肴应该配饮哪种黄酒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是吃鸡鸭肉类菜配半甜型黄酒;吃大闸蟹配半干型黄酒;吃蔬菜配干型黄酒。

好了,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对黄酒应该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虽然黄酒在销量上总体不是很理想,但毕竟它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以营养温润而著称,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黄酒规模仍然不容小觑。据统计,目前我国黄酒全年的生产量约为140万吨,现有黄酒生产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400多家,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的就有4家。而黄酒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在江浙沪地区,约占全国的90%左右。因此,对于现在市面上品种繁多的各类黄酒,我们到底该如何挑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买黄酒,不管牌子和价格,记住以下“8字挑酒口诀”,买到优质好黄酒

一款优质的黄酒,不管它是什么品牌和价格,必须在色、香、味三方面满足要求,才能算是真正的正宗优质好酒。选购黄酒时,请记住“观色、闻香、尝味、手感”8字挑酒口诀,定能买到好黄酒:

之一:观色

对于黄酒来说,颜色虽然具有多样化,正常的颜色有橙黄、褚色、褐红、褐黄和琥珀色,但是品质好的黄酒一般都是琥珀色或橙色,同时具有透明、鲜亮、澄澈有光泽,没有浑浊物。相反,看起来浑浊不清,有杂质的黄酒则为质量差的黄酒。

第二:闻香

市面上的黄酒,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掺假的劣质黄酒。比如有不良商家用酒精、香精、色素来勾兑黄酒,同样闻起来香气浓郁,那我们该如何鉴别呢?正常优质的黄酒,闻起来有明显的原料香味,比如北方黄酒的黍米焦香和南方黄酒的稻米香,而且这种香味是幽雅自然、舒适协调,有韵味的馥郁芳香。而用酒精和色素勾兑出来的黄酒,闻起来是一种刺鼻的酒精和醋酸杂味。

第三:尝味

对于能吃能喝的东西,嘴巴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检验 *** 。当我们饮用到优质黄酒时,其带来的味觉体验是:丰满滋润、浓厚粘稠而又有甜味的独特口感。但如果是品质低劣甚至是掺假的黄酒,饮用过后,给人的口感是:总体口味偏淡,不清爽不醇厚,同时还有较强的酒精味、焦苦味、香精味等杂味。

第四:手感

当我们想判断一款黄酒的质量优劣时,利用手感触觉来加以识别,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优质正宗的黄酒都是采用纯粮酿造,而且黄酒都具有一定的甜度。因此,将适量的黄酒倒在手心,如果是优质的酿造黄酒,那么滑腻感十分强烈,特别是干了之后,感觉十分黏手。而如果是采用加水勾兑出来的劣质黄酒,手心是没有滑腻和粘稠感的。

所以,通过我们人体的眼、鼻、口、手四大感官部位,就能从黄酒的色、香、味和触感四个方面直观、准确而全面地判断出黄酒的好坏优劣。有关黄酒的知识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请记住以上8字口诀,助你买到优质黄酒!

我是家常美味,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果大家觉得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导,我每天在这里为大家讨论美食相关的话题;分享美食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您的收藏+评论+转发,关注+点赞,将是我继续奉献优质美食内容的强大动力,下期再会!


买黄酒,挑“干型”还是“甜型”?口感差别大,建议弄明白再买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并开始大量酿造黄酒。可以说,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也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在酿造过程中,黄酒主要是以谷物为原料,用麦曲或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成。

黄酒适用的场合非常多,比如我们在烹饪肉类菜肴时,就可以适量加点黄酒去腥提香。而厨房中常备的调料料酒,其主要成分也是黄酒。说到黄酒,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说到黄酒里还有“干”、“甜”之分,相信不少朋友会一脸懵。

根据黄酒中的含糖量不同,黄酒里还可以分成“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干甜型黄酒”、“甜型黄酒”这4种。酒中的含糖量高低不同,也就导致了口感之间相差很多。因此,我们在选购黄酒时,应该先学会区分它们。

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黄酒挑选的话题,拿“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做个对比,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应该挑哪种好?

“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啥区别?

大家平时去超市选购黄酒时,如果有留意酒瓶标签或包装箱上标注的信息,如下图:

就会发现,在产品类型处,有一部分标的是“甜型黄酒”,还有一部分标的却是“干型黄酒”,并且后面通常还会跟着一个有关含糖量的数据。比如上图右边的“干型黄酒”,就标着“总糖:《15.0g/L”。

无论是干型黄酒也好,甜型黄酒也罢,它们指代的都是同一个指标,黄酒中的含糖量。其中,干型黄酒中的含糖量较少,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甜型黄酒中的含糖量较高,总糖含量大于100g/L,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异还是蛮大的。

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酒中的总糖含量不同。

酿酒过程中,采用的酿酒工艺不同、原料配比不同,就会造成总糖含量的高低差异。而含糖量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黄酒的口感和风味。可以说,它们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

下面,懒喵再跟大家说说,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在酿酒工艺、原料配比和口感风味上,究竟有啥区别?

酿酒工艺:干型黄酒在酿造过程中,主要采用淋饭法、摊饭法和喂饭法这3种酿酒工艺,酒的浸出物较少;甜型黄酒在酿造过程中,则多采用淋饭法;

原料配比:干型黄酒在生产过程中,加水量较大,酒中残留的淀粉、糊精和糖类物质较少;甜型黄酒在生产过程中,先拌入酒药酿成甜酒酿,待糖化到一定程度,还要加入一定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

口感风味:干型黄酒的酒精度数较低,酒香味较清淡,口感相对比较单调,还带有一点苦味;甜型黄酒的酒精度数较高,糖分较多,酒味浓厚,喝起来鲜甜爽口。

由上可知,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之间,主要存在4点区别,其一含糖量不同,其二酿酒工艺不同,其三原料配比不同,其四口感风味不同。而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之一点,含糖量不同。

“干型”和“甜型”,挑哪种黄酒好?

在了解完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的区别后,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两种黄酒,应该挑哪种比较好?

在黄酒四个分型,干型、半干型、甘甜型、甜型中,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前者含糖量最小,不高于15g/L,后者含糖量更高,大于100g/L。而半干型黄酒的总糖含量15g/-40g/L之间,半甜型黄酒的总糖含量在40.1g/-100g/L之间。

如果大家喝不了酒精度数太高的黄酒,更偏爱糖分含量低的黄酒,并且能接受干型黄酒带有的一点微苦味,那就可以挑干型黄酒;如果更偏爱口感甜的黄酒,并且能接受因为酒精度数高而后劲较大的特点,那就可以挑甜型黄酒。

目前,我国市场上占有份额更大的黄酒,其实是半干型黄酒。大部分的高档黄酒,也是半干型黄酒。如果大家觉得干型黄酒或甜型黄酒太“极端”了,不妨考虑下半干型黄酒,或半甜型黄酒。

【懒喵心得】

通过上面一番分享,相信大家对干型黄酒和甜型黄酒,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酒是“干型”,还是“甜型”,主要和酒中的总糖含量有关。其中干型黄酒中的总糖含量不高于15g/L,甜型黄酒中的总糖含量大于100g/L。

至于挑哪种好,主要看大家对黄酒的甜度需求,以及个人的口感偏好。甜型黄酒的酒味更醇厚,酒精度数也要比干型黄酒高不少。此外,还有一个中间之选,大家也可以选择半干型黄酒,或半甜型黄酒。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标签: 黄酒 好喝 白酒 怎么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