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訇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琵琶行拼音注音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訇是什么意思
又如:訇訇(形容声音很大);訇哮(风声猛烈状);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阿訇: *** 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
二、訇怎么读拼音
訇,汉语二级字,读作訇(hōng), *** 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形容大声:訇的一声。出自:訇然中开。——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訇,骇言声。——《说文》。
康熙字典:酉集上、言部、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宏切,音轰。《说文》騃言声。又《广韵》匉訇,大声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砰磅訇礚。师古曰:皆流水鼓怒之声。《张衡·东京赋》軯礚隐訇。薛综曰:钟鼓之声也。《韩愈·华山女诗》訇然震动如雷霆。
又《玉篇》地名。汉中西域有訇鄕。又人名。黄訇,见《晋书·载记》。汝訇,见《宋史·宗室表》。又姓。《蜀录》关中流人訇琦、訇广。又《广韵》《集韵》胡涓切,音悬。义同。又《集韵》九峻切,音呁。与同。《博雅》欺也。又《说文》从言,匀省声。
生僻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 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
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以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
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
三、訇怎么读 拼音
1、本义:形容巨大的声音。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韩愈《华山女》:“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震动如雷霆。”又如:訇的一声。
2、衍义: *** 掌理教务,传授经文的人。如:阿訇(亦称作“阿吽”)。
3、衍义:引申指“冲击”。如:陈孚《黄鹤楼歌》:"瞿唐三峡之波涛汹涌訇击而下兮,雷声怒撼于江潭。"
4、衍义:引申指“轰隆哗剌,象撞击破裂声”。如:茅盾《见闻杂记·兰州杂碎》:"冰块都戴着雪帽,浩浩荡荡下来,经过黄河铁桥时互相碰击,也碰着桥础,于是隆隆之中杂以訇豁的尖音。"
5、訇,汉语二级字,读作訇(hōng)。形声字。《说文解字注》:“訇,骇言声。从言、匀声。”。“象人曲形,有所包裹”是“勹”的范式。言、勹两范式叠加。言有所包裹是訇之范式。
关于訇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