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黄喉小青在我们龟友当中还是相当受欢迎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的价格很美丽。小青在龟友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以“三黄”为主,仿佛这就是小青的硬性指标。虽然这是在颜值上的选拔,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审美和取向是不一样的,并不一定要按着大众的思路去走。简单一句话,你认为好的,才是真的好,不用在乎别人的指指点点。就像相亲一样,别人都说好,你不喜欢,难道就真的将就了?
那么大众的审美还是要顾虑的,这毕竟是一种趋势嘛,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标准,参考一下大众标准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谓的三黄,也就是壳黄、爪黄和头黄。这三黄的颜色浑然天成是更好的,看着舒服。有些在温室中长大的喉子,也会显得“白”,但只是因为见光少,呈现的白色,并不能代表会黄。
如果要从野喉身上来看,一般头偏青色,但是小编看的野喉少,不及有些龟友了,更多的意见欢迎留言哦。往往家庭饲养一阵子后会转变为偏向黄色,只是因为个体不同,程度会不一样。也有些龟友为了培育三黄,将龟放在极限的环境中饲养,个人认为这样对龟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极限环境是啥环境,哈哈。
我们就说说人工的吧,野生的喉现在也少,而且我们得保护野生资源不是,人工的个体就非常适合我们爱好者了。其实家养、外池、外塘啥的,就都是人工环境啦。那如果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温室喂养的喉,肯定是有区别的。以超过自然的速度成长,这种喉给人的感觉一般是体色黯淡或者偏白,没有光泽,体形臃肿不干练。就拿眼缘来说,估计就没有被你相中。
如果说挑选苗子的话,也不会存在温室不温室的了,都还是小龟。对于大龟来说,是不是上品,我们可能单从外表就能得知。但很多朋友都是喜欢从小养起的,一是从小饲养的乐趣;二是在自己的培养下发色会更有成就感。
头部:眼睑干净、头色醇厚均匀,有光泽;颈部:干净,色泽均匀;爪:尖锐锋利,鳞片少有黑色纹。腹部:斑纹不论大小,均清晰色正,边缘界限明显。大家所称的象牙底,就是腹甲黑斑较小,甚至是毫无黑斑。但是个人认为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炒作因素在,心理暗示已经远大于其实际的观赏价值了。象牙底只适合锦上添花,如果要想凭借象牙底“上位”,估计连自己也难以说服吧。对于苗子来说,很多背甲还是比较黑,并没有完全的显色,能挑较黄的自然好,但不用强求,质地均匀色泽匀称就好。
放射纹问题,有些龟友把有无放射纹作为判断是否为人工龟的标准,有放射纹的就是因为生长过来造成的。其实野生龟也会有,我们自己好好的饲养的也会出现。但只要是正常的自然生长速度,放射纹会少些,并不是说完全避免。
很多在养喉或者想养喉的朋友,对喉的产地很是纠结,甚至会以眼中黑线与背甲黑线这个标准来判断喉的产地。这个反正小编是不认同的,虽然小编也不是什么资深老手,经验更不及大佬们,只是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哈哈,和大家交流嘛。眼线和背甲黑线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喉子因为地域分布不同,最终形态也会有所差异,这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道理相近。现在你在不一样的省份饲养喉子也会略有差异,难道就说明它不是这个品种了?现在物品流通这么迅速,就拿大家喜欢的皖喉说吧,很可能它的下一代就不生活在安徽境内了,难道硬生生用一些标准去衡量它不是皖喉了?
而且各地喉的混杂交配也是常有的事,我不认为这样就所谓的不纯,同样都是北喉,就没什么杂不杂之说。
哈,当然这也是个人看法,作为我们爱好者,能有合眼缘,心仪的苗子就好。加上后期自己的投入和付出,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就是一种乐趣。追求这些有的没的,其实意义不大。不过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都是一样的,真的热爱的发烧友们,还是可以追寻自己的极致,其实这也是一份热情在。
图片来源 | ***
图文编辑 | 一只好吃狗
在炎炎夏日,还有什么能比一盘爽爽脆脆不油腻的凉拌菜,和凉凉的稀饭更让人胃口大开的呢?
这道凉拌猪黄喉不仅步骤十分简单,味道更是和红油猪黄喉大不相同,口感也会更清爽,是比红油系列更适合夏天的下饭菜哦!
| 食材 |
黄喉 1袋
葱 少许
酱油 适量
鸡精 少许
辣椒面 适量
油 适量
蒜蓉 适量
香油 适量
| 做法 |
黄喉焯水烫熟,煮的时候加少许料酒,大约4-5分钟就可以了。
烫好的黄喉捞起来加鲜酱油、鸡精先拌匀,备用。
将蒜蓉、葱花、干辣酱面,铺在拌匀的黄喉上。
锅内烧热油,滚烫的时候浇到黄喉上,哎呀那个香哟。最后滴几滴香油,出菜!
其实这种简单的做法还适用于凉拌牛百叶,毛肚,鸭肠以及一切你想凉拌的食材。喷香的秘诀就在于多多的蒜蓉和葱花,再加辣椒面,用滚沸的热油浇上去,会很好吃的。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
乌龟
【性状】 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与腹甲常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1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缝均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背甲药材
龟板药材
背甲
龟板
龟甲背甲正面观(盾片)
龟甲背甲骨板正面观
龟甲
龟甲性状鉴别
1 正品龟甲
为龟科动物乌龟 Chinemys reev esii (Gray) 的背甲及腹甲。
1.1 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边缘整齐,前端略凹入,后端圆,前窄后宽,背棱 3 条 ,其正中的一条隆起较明显。长 9~16 cm,宽 6~12 cm,高 3~6 cm。外表面棕色,颈盾 一枚,缘盾左右各 11 枚,类长方形,1 缘盾明显较臀盾小。臀盾双枚,类长方形,连 接处稍凹入(图1-A)。
1.2 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 8~15 cm,宽 5~8 cm,前端平截,后端 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有的已除去。外表面淡黄色,角质盾片 1 2 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喉盾三角形,腹盾间的中缝线较长,肱 盾间的中缝线较短,内表面黄白色,骨板 9 块。
2 伪品龟甲
2.1 马来闭壳龟:为龟科动物马来闭壳龟 Cuora amboinensis (Guenther) 的背甲及腹甲。
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隆起较高,中央有 1 条隆起不明显的背棱。长 15~19 cm,宽 12~15 cm,高 7~9 cm。表面灰褐色,颈盾较小,前宽后窄,第 3 椎盾六边形,缘盾近方 形,臀盾类方形。
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 8~19 cm,宽 4~10 cm,前后两端圆形,两侧无 甲桥。外表面黄白色,盾片具黑色斑点。腹盾间的中缝线较长,胸盾间的中缝线较短。内表 面类白色,舌板和下板间具一横折纹。
2.2 黄缘闭壳龟:为龟科动物黄缘闭壳龟 Cuora flavomarginata (Gra y) 的背甲及腹甲。
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背棱 3 条,中央有 1 条明显隆起。长 10~16 cm,宽 7~11 c m,高 4~7 cm。表面棕褐色,颈盾前宽后窄,第 3 椎盾八边形,缘盾近方形,臀盾长方形。
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 9~12 cm,宽 7~10 cm,前后两端圆钝,两侧无 甲桥。外表面黑褐色,板缘黄色,腹盾间的中缝线较长,肱盾及股盾间的中缝线较短。内表 面灰白色,舌板和下板间具一横折纹(图1-c)。
2.3 黄喉水龟:为龟科动物黄喉水龟 Clemmys mutica (Cantor) 的背 甲及腹甲。
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背棱 3 条,正中 1 条隆起明显。长 9~14 cm,宽 6~11 cm, 高 3~6 cm。表面黄棕色,颈盾类梯形,后端略凹入,第 3 椎盾六边形,缘盾及臀盾类方 形 。
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 8~12 cm,宽 5~9 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 形深缺刻,两侧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黄白色,有放射状黑色斑纹,股盾间的中缝 线较长,喉盾间的中缝线较短。内表面黄白色(图1-d)。
2.4 印度棱背龟:为龟科动物印度棱背龟 Kachuga tectum (Gray) 的 背甲及腹甲。
背甲:本品呈椭圆形拱状,背棱 3 条,正中 1 条隆起明显。长 14~18 cm,宽 11~13 c m,高 5~6 cm。表面灰褐色,肋盾及椎盾的盾缘具黑色不规则斑纹,颈盾类方形,后端略 凹入,第 3 椎盾倒心形,其背棱突起明显,缘盾类方形,臀盾类方形。
腹甲: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 13~17 cm,宽 6~11 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 形浅缺刻,两侧有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黄白色,盾片具黑色对称斑块。腹盾间的中 缝线较长,颈盾间的中缝线较短,内表面类白色。
2.4 伪品大地龟腹甲
外观亦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30~33厘米,宽15~19厘米,长、宽均比真品大,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淡棕色,盾片具黑棕色斑点或放射状纹理,腹盾间的中缝线最长,肱盾间的中缝线最短,有腋盾和胯盾;内表面黄白色,肱盾与胸盾缝的交叉处在内板中;气味与真品同。
龟板与马来闭壳龟
缅甸陆龟、黄喉拟水龟
巴西龟(巴西红耳龟)
伪品:缅甸陆龟背甲
缅甸陆龟腹甲
伪品:凹甲陆龟背面
伪品:凹甲陆龟腹甲
黄缘闭壳龟背甲
黄缘闭壳龟腹甲
正品: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外表面为棕褐色或黑褐色。
背甲
1.颈盾 2.椎盾 3.肋盾 4.缘盾 5.臀盾 6.椎骨 7.肋骨 8.背棱
正品: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每块盾片都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
腹甲
1.喉盾 2.肱盾 3.胸盾 4.腹盾 5.股盾 6.肛盾 7.上板 8.内板 9.舌板 10.下板 11.剑板
【炮制】 龟甲 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净皮肉,洗净,晒干。
醋龟甲 取净龟甲,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子炒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100kg龟甲,用醋20kg。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背甲盾片略呈拱状隆起,腹甲盾片呈平板状,大小不一。表面黄色或棕褐色,有的可见深棕褐色斑点,有不规则纹理。内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边缘有的呈锯齿状。断面不平整,有的有蜂窝状小孔。质松脆。气微腥,味微咸,微有醋香气。
醋龟甲(背甲)
醋龟甲(腹甲)
【化学成分】
龟板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和钙、磷等。亦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龟上甲总氨基酸的含量相应低于龟下甲。含蛋白质、碳酸钙,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及钠、钾、铁的氧化物,微量元素锶、铁、铜等,二氧化硅的含量更高。
【药理作用】
1、 对细胞调控系统的影响 龟甲为重要滋阴药,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已证明环核苷酸系统是机体分子水平上的重要调控系统之一,cAMP 及cGMP 在调节细胞功能上有着甚为重要的作用,阴虚或阳虚患者常有环核苷酸系统反应性的相对应改变,阴虚者血浆cAMP 占相对优势,阳虚者则cGMP 占相对优势。
2、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阴虚生内热”,临床上阴虚患者可有能量代谢亢奋表现。注射T3 造成的“ 甲亢阴虚证”大鼠可见红细胞膜Na +,K + - ATP 酶活性明显升高,血糖降低,饮水增加,尿量减少,体重下降,表明细胞氧化过程加速,产热增加,基础代谢升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等。给予龟甲煎剂可使上述改变均被明显抑制,并使其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3、对肾上腺的影响 临床上甲亢阴虚证患者可见肾上腺分泌功能亢进,龟甲煎剂可使胸腺明显恢复,肾上腺明显增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厚度增大,束状带外层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升高,血浆皮质醇及尿17 - 羟基固醇明显降低。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龟甲煎剂能显著拮抗免疫器官损害和功能抑制,使胸腺重量增加,组织结构大致恢复正常,淋转率及血清IgG 升高。龟鳖养生丸可增加幼年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并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和细胞免疫的抑制。
【性味与归经】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能与主治】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用法与用量】 9~24g,先煎。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红油猪黄喉,没有毛肚的日子,全靠黄喉续命图片来源 | ***
图文编辑 | 一只好吃狗
入夏以来做过红油毛肚、红油千层肚、红油猪耳、红油牛舌,偏偏漏了红油黄喉。猪黄喉用红油凉拌,爽脆口感丝毫不输毛肚千层肚。
而且猪黄喉主要成分是平滑肌,属蛋白质,相对于肝、胃等内脏营养价值高一些。夏天吃这道菜,一点也不油腻,非常清爽。再加一点切碎的木耳,撒上新鲜的葱花,这道红油凉拌黄喉就做好啦!
这道菜的关键在于黄喉和红油,黄喉要爽脆,红油更好放置一晚,颜色会更漂亮,味道也会跟香醇!
| 食材 |
黄喉1袋
菜籽油适量
香料适量
辣椒面6勺
花生碎白芝麻适量
盐1勺
糖半勺
鸡粉1勺
生抽1勺
香醋2勺
葱花木耳大蒜
| 做法 |
葱花先切好,大蒜拍蓉,木耳泡发。做红油的材料先备好。
锅内热油,把香料倒进去,炸干后捞出。
热油分三次倒入辣椒碗,边倒边搅拌,加入生抽、香醋再次搅拌均匀,晾凉后放入冰箱静置。
起锅烧水,焯一下黄喉,滚水烫40s秒左右,捞起来放入备好的干净冰水里,以保持黄喉爽脆的口感。
待黄喉冷却捞出沥干水分摆盘,浇辣椒油,最后撒蒜蓉、木耳碎,最后以葱花点缀。红油凉拌猪黄喉出菜!
?
丨你吃一下嘛,真滴不辣~丨
- 风物君语 -
听说
聪明的直男都会约女神
去吃川渝火锅
▼
不得不说,“尚滋味”、“好辛香”的巴蜀人民,太知道怎么撩拨味蕾了。
▲ 在中国,还有哪里是没有川渝火锅店的吗?
辣椒、花椒往油里一撒,朝沸出鲜红的水中加上毛肚、鸭肠、黄喉、老肉片,再把红汤里捞出的“龌龊”往油碟儿里那么一蘸,啧!降温减辣,别提多爽了!
▲ 所谓的温暖就是这样吧!
虽说辣是川渝火锅的底色,但具体到各式细节,终究不同。
用的是鸳鸯锅还是九宫格,汤里加的是菜籽油还是牛油,烫的是蔬菜土豆还是鲜肉“龌龊”,油碟里盛的小米辣还是蒜蓉,那可是涉及到地域尊严的原则性问题。
川渝火锅の江湖
四川火锅在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呈现出一派包容万象的祥和之气,而重庆火锅则在码头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江湖气息的执拗与倔强。
▲ 就算火锅的味道无孔不入,在衣服和发丝间穿梭,又有谁能拒绝它呢?
锅丨红锅、鸳鸯VS九宫格
四川火锅对锅形的讲究并不严格,红锅和鸳鸯各有主场。但正儿八经的四川鸳鸯锅与“八卦鸳鸯锅”大有不同。
红汤包围着一小方清汤,是嗜辣如命的蜀人最后的退让。
▲ 好吧,给你清汤,但只有这一点点哦~
如果你对重庆人提出了吃鸳鸯锅的请求,不仅不能得偿所愿,还会惹来一阵“苦口婆心”的好劝,甚至反手送你一个鬼故事。
▲ 重庆火锅里藏着的聊斋传说。
毕竟,九宫格的循序渐进才是重庆火锅党的本命。
▲ 重庆火锅最后的尊严。
不同的格子里翻滚着温度和浓度不同的牛油,中心格上下翻腾最适合烫,十字格中火慢开尤适合煮,四角格文火细磨极适合酣。
▲ 九宫格吃法示意图,拿走不谢。设计/Q年
锅底丨清油VS牛油
就地取材,地域美食的发展铁律。
"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天府之国的丰富物产是清油成为锅底首选的主要原因。
▲ 清油火锅,配着标志性的四川鸳鸯锅,满足你对火锅的一切幻想。
纯正的菜籽油能更大限度地吸收青花椒的鲜麻,这是四川火锅的锅底信仰。不易凝固,清爽不糊口的优点让的蜀人一见倾心。各色香料的加持更给了清油麻香的口感,使其笑傲全国。
山多地少,受码头文化影响颇深的重庆,早期依靠牲畜贩运,动物油就这样成为重庆火锅底料的基调。
▲ 重庆码头,在此地谋生的人,如何不倔?图/视觉中国
“六分牛油,四分水,只放姜蒜花椒和海椒”的老油堪称重庆火锅的执着,没有各式香料的加持,锅底的醇香来自反复回收使用的老油,“吃口水”的做法让不少外地人无法接受的同时,也成了“懂行”老餮的心头好。
▲ 翻滚的牛油火锅一旦开始冷却,就会凝固。
油质厚重的牛油,妙就妙在能紧紧锁住肉味儿,这让毛肚、鸭肠、黄喉就此成为重庆火锅的黄金搭档的同时,也在其与土豆蔬菜之间划下了深深的鸿沟。
毕竟蔬菜的水分、土豆的淀粉一下锅,整个老油的味儿都变了。蔬菜土豆被就此封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重庆火锅店不卖粉和土豆南瓜等胶质重的食物。
食材丨无所不包VS老三样
要问哪里的火锅品类和食材最丰富,四川绝对能入围前三强。
和牛奶搅拌入锅的贵妃牛肉、裹一层小米才淌入沸水的酥肉、摆盘华丽的海鲜虾滑、挂在木架上整整齐齐的鸭肠,加上鲜嫩翠绿的各式蔬菜,白白胖胖的切片土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四川火锅不烫的。
▲ 四川火锅的蔬菜摆盘,一定要精致,精致,再精致。
山椒乌鸡啤酒鸭、九尺鹅肠酸菜鱼、龟哥田螺双味虾,尚且都在正常接受范围之内。但部分四川人民对“鞭”的爱好,着实叫人脸红心跳。
驴鞭火锅号称四川火锅的名贵品种,而比驴鞭还要劲爆的,乃“双鞭火锅”是也,牛鞭和狗鞭汇聚一锅,加上羊肉、母鸡肉,听说是人间至补。
▲ 双鞭火锅,看起来像个清汤。但从枸杞和食材不难看出其“大补”之意。图/千图网
四川人对火锅的尝试与创新,除了执着于食材,还纠结于形式。串串火锅是当之无愧的大众情人。
上至玉米土豆,下至毛肚鸭肠,三五片儿串在竹签上,任凭你选的是红汤、白汤、清汤还是海鲜汤,总是得宜。
▲ 把你的菜,我的肉,串一串,串一桌火锅味,串一套饱嗝连连。
重庆人对牛油和九宫格的执着精神,也延续到了他们对食材的开发。薄厚与形状不同的食材在重庆终将面临不同的宿命。
▲ 把火锅开发到了极致,是重庆人的名片。
毛肚、鸭肠、牛肝、腰片即烫即熟,“七上八下”间即可鲜嫩爽口;土豆、莲藕、贡菜、香菇这些素食更好用来煮,既能锁住食材原香,又不至于火力太旺;肥肠、脑花、鸭血、鹌鹑蛋在四角格安静待命,酣个十几分钟,软糯入味,鲜香非常。
▲ 薄薄的肉片的结合,该放在哪个格子?
蘸料*丨内涵丰富VS简单更好
在川渝,油碟和干碟是所有人的本命。
▲ 香麻油一浇,有谁能拒绝?图/ ***
其中,油碟是嫡长子,快速降温、中和辛辣、增加食材鲜香的优点,足以使其成为川渝火锅的蘸料主力。
▲ 油碟这么一搅和,我就开始分泌唾液了。图/ ***
四川油碟配料繁多,葱、香菜、小米辣、蚝油、芝麻一样不落,但在重庆,香麻油和蒜蓉就是全部,最多再加点儿醋。
四川人嘲笑重庆人寒酸,重庆人则盯着花花绿绿的油碟,眼皮一翻,暗讽对方的吃法缺乏灵性。
▲ 干碟,串锅蘸料的王者。 图/ ***
每家火锅店都有自己的独门干碟,比例不一。但辣椒面、盐、味精、芝麻、花生碎几乎是干碟标配。
油碟+干碟,双碟合并的吃法,在川渝的火锅餐桌上极为常见。羊肉、鱼鲜等食材蘸入油碟可适当解辣,增加香味;而毛肚、黄喉、腰片、鸭肠等“龌龊”,滚落在干碟里,才能在更大程度保留原味的同时,丰富香辣口感。
▲ 串串火锅能解孤独。图/ ***
火锅店丨豪华精致VS朴素低调
四川火锅店一定要大气恢弘,店名更好是2—3个字,不带“川蜀”之风的,不够正宗。
▲ 川剧变脸表演,也是四川火锅的一大特色。
店面装修需得古朴、精致、有格调。服务员要礼貌、细致、温柔,唯有海底捞式的服务态度,才配得上五星好评。
▲ 四川火锅店的室内装修,往往精致讲究。图/ ***
反观重庆,更受欢迎的重庆火锅店永远有着最简单粗暴的名字和最“苍蝇”的就餐环境,服务员的态度算不上殷勤,甚至有点儿脾气,可饶是如此也挡不住食客们猎鲜的脚步。
▲ 重庆火锅店的装修相对四川火锅有点简陋,但座无虚席。图/ ***
恩怨情仇,皆可消弭
川渝火锅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多,重庆火锅开始涮菜,老油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四川火锅亦逐渐接纳“八卦鸳鸯锅”,变得更加大众。
▲ 豆芽,生菜,土豆,红薯,开始摆上重庆火锅的餐桌。
川渝火锅间的差异争锋,并非不可调和,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才是大势。
再加上“好吃”这个概念真是因人而异,难以统一,因而争议虽多,却无定论。
▲ 吃火锅,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呐!
但吃火锅嘛!依个人口味尽兴而归就好!只是千万不要再以为川渝火锅可统用“辣锅”称呼,不然你身边的重庆人真的会暴走:“lui(滚)开!大不同!你在说锤子!”
你更爱哪款火锅呢?
-END-
文丨章鱼
设计丨Q年
封面丨视觉中国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均来自 ***
当一个人孤单寂寞冷时,当一群人聚餐纠结吃什么时,当吃辣与不吃辣的人要约会时……无论过程发生了什么,最后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火锅」。
在备受欢迎的漫长时光里,火锅打破了季节的界限,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重口难调的世纪难题。
图 / ***
如果说,在过去,判断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全看三观合不合;那么现在,只需要看两个人能不能在一张桌上吃火锅。
没有一种美食,能像火锅一样,把来自南北不同地域、受不同饮食文化影响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卸下平时的伪装,大快朵颐地吃个畅快。
但其实,看似兼具众人口味的火锅,也因地域的不同衍生出了不同形态。今天就和小果一起来看看,到底哪种火锅才是你心里无法动摇的NO.1?
01
川渝〡重庆火锅
动图 / SOOGIF
在火锅江湖中,这几年最炙手可热的非川渝火锅莫属了!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但若想吃到地道又正宗的,还是要到当地走街串巷找到本地人更爱的那些家。
但其实,川渝火锅也分两大派系:一是重庆火锅,二是成都火锅。其中,重庆火锅更重“辣”,火锅汤底的用料一定要足,牛油熬制的锅底口感更为厚重浓郁,足量的辣椒、花椒与其他香料让麻辣的口感更加升级。
动图 / SOOGIF
懂吃爱吃的重庆人,又把火锅吃出了自己的节奏。独创的九宫格,把一锅汤底分成了不同层次。毛肚、鸭血、黄喉,每一种食材都有对应的一格与专属的温度,下对了位置才能品尝到更佳口感。
所以, 即便是重庆火锅不曾将就过任何人的口味,也让一众人一边辣得欲罢不能,一边又吃得停不不筷。
02
川渝〡成都火锅
图 / ***
不同于重庆火锅的厚重,用清油熬制的火锅汤底,味道更偏清香,锅底满满的花椒、麻椒将整体的口感升华,所以到了成都火锅这里,主题就变成了“麻”。
图 / 姜叔的日食记
嫩牛肉、脑花、毛肚等等,所有入锅的食材都能沾染上浓郁的麻香,再在放有蒜泥、香菜、香油、蚝油的料碗里走上一遭,越尝越香,从舌尖到胃都是满足。
中途小憩时,再吃一口金黄酥脆的现炸酥肉、一块软糯弹牙的红糖糍粑、一口解辣解腻必备的红糖冰粉……也算是应了那句“巴适得板,安逸得惨”!
03
贵州〡酸汤鱼火锅
图 / 阿罗al
红彤彤的汤底不只是川渝的独家专属,它同样也是贵州酸汤鱼火锅的特色。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无酸不欢的贵州人把“酸”的味道融入火锅中,显得格外独特。以小番茄为主要原料熬制的酸汤是美味的秘诀,现宰的活鱼煮在酸香弥漫的汤底中,每一处鱼肉都被汤汁充分浸润。
图 / 阿罗al
之一口鱼肉下肚,味蕾便被这酸辣鲜嫩又多汁的口感彻底唤醒,吃鱼的间隙再尝几口沾染了鱼肉鲜香味儿的配菜,巨大的满足感由心底而生,蔓延到全身。当然,若是配了不同的蘸水,又有了另一层次的味觉体验。
04
北京〡铜锅涮肉
图 / ***
在沸腾的汤汁中翻滚变色的羊肉片,仿佛是为冬天量身订制的美味。不似川渝火锅的“重口”,地道的老北京涮肉,主题就是「清汤」,铜锅里倒入适量清水,加入几片姜、几段葱、几粒枸杞就已足够。
图 / ***
待到汤底沸腾,就把早已备好的鲜切羊肉、羊排卷夹起入锅,任由它们在汤汁中翻滚。等数秒后捞起放入早就调好的麻酱料碗里,让鲜嫩不膻的羊肉片被蘸料充分包裹。
入口,麻酱的香与肉的鲜融合,肆意地“挑逗”着味蕾,香气浓郁,一口就被治愈。
除此之外,白菜、豆腐也是铜锅涮肉的经典搭配。羊肉涮过一轮,再把蔬菜放入锅中,任由它们沾染上肉的鲜香再入口,滋味妙不可言。
05
北京〡羊蝎子火锅
图 / ***
说起羊蝎子火锅,小果记得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马冬梅对夏洛说:“咱俩结婚的时候什么仪式也没有,我记得你就带我去吃了顿羊蝎子。”
一记就记一辈子的温暖美味,拥有着比当下流行的甜品更强大的治愈力量。满满一锅羊大梁,肉香伴随着氤氲的热气飘在空气中,勾得人直流口水。
图 / ***
酥烂入味的羊肉吸饱了汤汁,摇摇欲坠地挂在骨头上。咬上一口,肉香且嫩,不膻不腻。紧接着嘬上几口入味的肉筋,再用手撕扯下来放入口中细细品尝;最后再尝一口堪称“精华”的骨髓,无法言喻的鲜美征服味觉深处最原始的欲望,真真是好吃到过分。(不过,羊蝎子虽好,但夏天食用易上火,所以还是等到冬天再尽情品尝为好。)
06
东北〡酸菜白肉锅
图 / ***
火锅,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专属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东北,酸菜白肉锅应运而生。
用五花肉或是猪骨熬成的汤作汤底,简单却也足够美味。涮在锅中的“白肉”即是猪五花,但与其他火锅不同,这里的猪五花一定要先煮到八分熟再晾凉切片才能涮,用了生肉是无法感受到这酸菜白肉锅的美妙的。
图 / 舌尖上的中国3
锅中再加入东北独有的酸菜、冻豆腐、鸭肠等等,汤汁鲜亮,浓厚的东北风味扑面而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香而不腻,酸香脆爽的酸菜吃一口直叫人感到通体舒畅!
当然,海鲜、牛羊肉也能在酸菜白肉锅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只等着人们来一一品尝。
07
潮汕〡牛肉火锅
图 / 姜叔的日食记
如果说羊肉的归属在北京,那么牛肉的归属就一定在潮汕。在潮汕吃牛肉,讲究的就是“鲜”。手切,是对牛肉更高的敬意,刀工精湛的师傅,让牛肉的每一个部位,都成为食客眼中独到的美味。
图 / ***
用牛骨文火熬制数小时的汤底最是醇郁,也最能凸显出牛肉原始的鲜香味。涮肉的顺序一般从瘦到肥,以鲜牛肉为先,保证汤底的鲜与口感的香。涮肉也有独家技巧:一吊血水,二吊酸性,三吊纤维,历经了这三道顺序的牛肉,入口才能品尝到它的绝妙。
除了必尝清单里的三花趾、五花趾、牛肉丸等,胸口朥也是非常推荐的部位,不油不腻,油脂的独特香气霸占整个味蕾,无论是配咸鲜的豆瓣酱或是浓郁的沙茶酱,都能让你忍不住感叹:原来牛肉的味道这么鲜美!
08
广东〡打边炉火锅
图 / ***
打边炉,也称为“打甂炉”。即便是不似川渝地区对火锅有着成迷一般的热爱,广东地区对于火锅也依然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过去,冬日严寒时围炉而食,算是广东人在吃上的艺术。
图 / ***
汤底一定要「靓」,用鸡、猪骨熬制而成的汤底,十分醇厚。吃之前,先喝上一口热汤挑起食欲。
等到开吃时,一点点放入喜欢的海鲜食材,又为汤底中加了一味“鲜”,让你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丰富的口感层次。
09
海南〡椰子鸡火锅
图 / ***
相比于其他火锅,椰子鸡就显得有些独特。看似这全不搭边的食材相遇,却“碰撞”出了让人惊艳的味道。
图 / ***
以新鲜椰汁为原汤,配上椰肉、荸荠等,把皮爽肉滑的海南鸡放入锅中涮煮,椰汁的清甜、芬芳的香气浸入鸡肉的每一处。煮好的鸡肉没有一丝油腻感,入口滑嫩,回口时有着淡淡的椰子清香,美味又特别。
并且,椰子鸡火锅也凭借着它滋补营养的特点,在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10
云南〡菌子火锅
图 / ***
火锅到了云南,就被注入了当地独有的特色。如果说在北京/潮汕,吃火锅感受的是羊/牛肉的鲜香,那么在云南吃火锅,感受的就是菌子的鲜美。
滑嫩的菌子自带肉味,又拥有独特的清香味。当各种菌子在这一锅中相遇,不同层次的鲜都能挥发得恰到好处,多汁的口感让味觉获得满分的满足感。
图 / ***
“如果来云南没有吃菌子火锅,那你不算真正来过云南。”火锅的神奇魅力,大概就在于让每一种食材都找到了更好的归属。
11
江浙〡菊花火锅
图 / ***
菊花火锅也被称为“菊花暖锅”,据说这样的火锅做法与吃法始于陶渊明。写出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他,把诗意也带到了火锅里。
先是将杭白菊花瓣投入火锅中,待花的清香浸入汤汁中后,再把生肉片、生鱼片、木耳、香菇等食材一一放入,烫熟的食材也自然就沾染上了菊花的别致清香味。
图 / ***
当年被慈禧格外“宠爱”的它,早在年初曾因故宫火锅而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并给了更多人更深入了解它的机会。青梅煮酒,菊花入锅,不知这一次你亦感兴趣否?
12
徽州〡一品锅
图 / 迷迭香Rosemary
火锅到了这里,就变得格外地奢华。鱼翅、鲍鱼、鸡、鸭、排骨等食材皆可入锅。
梁实秋曾对一品锅表达了高度评价:“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层蛋皮卷,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极好。”而胡适也是极力推崇这份绝佳的美味,并曾经常用一品锅来招待外宾。
图 / ***
丰富的食材用考究的手法烹饪,最终为食客呈现出一锅味道浓厚、香气扑鼻、鲜嫩可口的美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聊边吃,品尝的不只是味道,还有流淌的温情。
图 / 姜叔的日食记
正所谓百锅千味,不只是今天小果介绍的这十余种如今备受欢迎的火锅,还有四川的豆花火锅、鱼火锅、山东的肥牛小火锅、云南的黑山羊火锅、湖北的野味火锅、澳门的豆捞火锅……不同地域的人们因着当地不同的饮食风俗将火锅的队伍发展壮大。
图 / ***
不管火锅的呈现形式怎么变化,蕴藏在其中的治愈力量都不曾减少。“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再就再吃一顿!”半开玩笑的话语中,表达的是人们对火锅的巨大喜爱。
当汤汁沸腾翻滚,当食材悉数下锅,这一天遇到的所有烦心事仿佛都随着氤氲的热气一起在空中慢慢消散,一顿饱腹后能记住的只有满足与幸福,这大概就是火锅最独到的魅力吧。
·----- 今日互动 -----·
你最喜欢吃哪里的火锅?
我们在评论区不见不散
·----- 往期回顾 -----·
01〡天热最馋这道菜,5分钟搞定
02〡夏天豇豆就得这么做,清爽又开胃
03〡鸡蛋和“它”一起炒,美味翻10倍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豆果美食app~
石斛百科之「黄喉石斛」简介高山流水纯音乐 - 乐府-琵琶
产地环境:
黄喉石斛分布于越南。
生长于海拔850-1300米的深林树上
形态特征:
黄喉石斛是草本植物,附生。茎丛生,直立,粗短,近棒状纺锤体,长10-20厘米,粗6-15毫米,具许多波状纵条棱和多节,节间长5-10毫米。叶多枚,生于茎中顶端,长3-6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 花期:3-6月
生长习性:
黄喉石斛是一种喜阴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温暖、潮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阴半阳的环境,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适宜生长温度为15到28度,适宜生长空气湿度为60%以上,对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
种植 *** :
选地、整地 根据其生长习性,石斛类栽培地宜选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地区。人工可控环境也可,树种应以黄桷树、梨树、龙眼树,樟树等且应树皮厚有纵沟、含水多、枝叶茂、树干粗大的活树,石块地也应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应有苔藓生长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质
浇水管理:
栽植初期先放在阴凉阴凉并有散射光处,仅向叶面上喷些水,生长季节浇水要干湿相间保持适度干薄饼肥水。生长旺盛期树每天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和炎夏还需经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注意通风良好。冬季休眠期应少浇水。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
温度管理: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忌强光直射,春秋两季早上可见阳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处,其他时间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风的地方。越冬温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管理:
由于石斛类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营养液,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
病虫害防治:
害虫蜗牛,蟑螂等主要躲藏在叶背面啃吃叶肉或咬茎为害花瓣。该虫害一年内可多次发生,一旦发生,为害极大,常常可于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植株吃得面目全非。防治 *** :用麸皮拌敌百虫,撒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毒饵诱杀;在栽培床及周边环境喷洒敌百虫、澳氰菊酯等农药,亦可撤生石灰、饱和食盐水;注意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枯枝败叶要及时清除场外
更多石斛种植 *** 和食用 *** 请关注
你常吃的这种菜,比汉堡薯条热量还高,难怪会吃胖!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比较了巴西、中国、芬兰、加纳、印度和美国6个国家的223种食物的热量。
文章发现在中国100多种广受大众欢迎的菜中,热量更高的是——
辣子鸡丁和毛血旺
这两个菜的热量远远高于麦当劳的巨无霸+中薯套餐。
不过文章也指出,中餐热量相差太大。但总体上看,在餐馆和快餐店常点的食物普遍热量较高,该研究中94%的餐馆食物和72%的快餐所含热量≥600 kcal。
为啥辣子鸡丁和毛血旺荣登榜首?
其实,原因一说您就明白!
1. 毛血旺
毛血旺,可以说是一道重庆名菜,同时也是一道非常“吃油”的菜。所有菜几乎是用油来煮,可以说吃一口都是在喝油,一点都不夸张。而且毛血旺中动物内脏过多,嘌呤、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人份的毛血旺的卡路里比例↓↓↓
图片来源:39健康网 ME减重方案
上图可以看到毛血旺这道菜里,脂肪占了大半部分……
有这么多油脂,但为啥你不觉得腻,大概和麻辣口味的食物容易开胃有关。若自己喜欢吃,不如在家烹制。因为血以及常用的鳝鱼、火腿肠、木耳、百叶、黄喉等也都是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隐患的菜。
2. 辣子鸡丁
辣子鸡, *** 过程中要用热油干炸,混以辣椒,外酥里嫩, *** 大辣。不过,油炸会使整个菜的脂肪含量大幅提升,热量过高。
2人份的辣子鸡丁卡路里比例↓↓↓
图片来源:39健康网 ME减重方案
可以看到,辣子鸡丁里,脂肪占了大半部分。
而且辣子鸡丁的 *** 过程中,热油干炸会让鸡肉中蛋白质与脂肪会过度变性分解,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除了毛血旺和辣子鸡丁热量高、油脂多外,其实生活中这些菜的油脂、热量也不少!
这些菜都是“吸油大户”!
生活中不少菜都是油脂大户,自然热量不会低。平时偶尔吃一吃就可以了。
毕竟吃油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热量高,会导致血液里胆固醇增加,加速血管变窄,肯定不利人体健康!
一、炒菜类
▌1. 烧茄子
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你看, *** 烧茄子需要过油,茄子在油里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水一样,一盘汁浓味美的烧茄子实际要吸油40克左右。
▌2. 干煸豆角
干煸类的菜,其实多半是油炸过的。油炸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因为在油炸时,豆角可能外焦里生。而如果豆角不彻底做熟,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3. 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菜,不如说是“油煮菜”,虽然水煮肉汤里,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当夹起肉时上面的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十分不健康。
▌4. 干锅千叶豆腐等
干锅菜想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要经过“过油”工序。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此外,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
▌5. 糖醋里脊
糖醋里脊外焦里嫩,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但经过油炸后的里脊肉可是吸油大户。同时,糖醋里脊外面包裹了大量的糖,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糖、高油菜。
▌6. 地三鲜
地三鲜听起来是一道“素菜”,但是主要食材土豆、茄子、青椒,都需要过油炸,经过油炸后其含油量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还要多。
▌7. 松鼠鱼
松鼠鱼是很多人爱点的一道菜,和糖醋里脊一样酸酸甜甜,口感也是外焦里嫩。但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松鼠鱼经过油炸后才会呈现金黄的样子、外焦里嫩的口感。而经过裹着淀粉油炸后,淀粉和鱼会吸收大量的油。
常说吃鱼有益健康,但不是油炸、糖醋的吃法。不如把松鼠鱼换成清蒸鱼,这样对身体更好、更健康。
▌8. 炸藕盒
藕盒通常要裹一层面糊下油炸。虽说藕是养生的食材,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着面糊,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
主食类
炒菜油容易看到,但被吸收到淀粉食物内部的脂肪往往看不到。尤其是还当主食来吃,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热量超标。
▌1. 炒饭
既然是炒就离不开油盐等调味品,要不然不但不香,而且容易粘锅。这导致很多炒饭里面的油量大增,尤其是饭店里点的炒饭甚至每粒米饭上都泛着油光。
同样吃一碗半斤左右的炒饭,要比普通的米饭多吃进去100~200千卡热量。
▌2. 炒饼、炒年糕、炒粉
跟炒米饭类似,炒饼、炒粉、炒年糕的脂肪含量一般在5%~8%左右,相对于原料来说脂肪含量同样翻了几十倍。尤其吃炒年糕,本来用糯米做的年糕就非常黏糊,炒的时候如果放油太少很容易粘锅,所以更需要多放点油。
▌3. 起酥面包
不同面包的脂肪含量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不等,而起酥派、千层面包之类的“起酥面包”是油脂含量更高的,其酥脆的口感和立体的层次离不开油脂的贡献,类似的糕点还有凤梨酥、金钱酥、桃酥、油酥烧饼等,都是脂肪大户。
▌4. 麻团、麻花、油条
这类油炸类主食,整个在油锅里洗了个澡,脂肪含量大大飙升。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 2004》的参考数据,麻团脂肪含量高达30% 、麻花脂肪含量31.5%,油条脂肪含量17.6%。
▌5. 麻酱烧饼、油饼
这类食物 *** 时面团并未经过发酵,如果没有油做出来会很硬。为了口感与质地双丰收,都会在里面“包”入很多油,例如油饼脂肪含量23%之多,麻酱烧饼脂肪含量大都在10%以上。麻将烧饼除了油还有糖,营养与热量来看可以归为糕点点心之列。
参考资料:
① Susan B Roberts, et al. Measured energy content of frequently purchased restaurant meals: multi-countrycross sectional study. BMJ, 2018, 363: k4864.
② 编译:中国循环杂志《BMJ刊发六国饭菜研究:辣子鸡丁、毛血旺热量更高,驴肉火烧、香河肉饼也榜上有名》
③ 健康时报《热辣美食健康吃》
④ 健康时报《这些主食热量高》
吃火锅、串串香的时候,不少食材你可能叫的出名字但是并不清楚它到底是哪个部位的肉。比如说黄喉,如果你觉得是喉咙处的肉,那就错了~
今天就和大家讲讲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肉。
黄喉
黄喉是涮火锅的时候经常点的一种肉,它更大的特点就是口感爽脆。很多人以为黄喉是牛或者猪的喉咙,其实黄喉,既不是喉咙,也不是气管,当然也不是食管。
黄喉就是来自于猪、牛心脏发出的大血管。(有时候也叫心管)牛黄喉要比猪黄喉要更厚实。从营养成分看,黄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黄喉为什么是是白色的呢?其实,血管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是半透明的,里面有血才白里透红,没有血自然就是呈现它自己的米白色了。
郡肝
吃串串香时,说到菜品中的C位,那绝对是郡肝!那我们总说的小郡肝,到底是哪里呢?
鸡鸭鹅等禽类的胃一般都可以叫「胗」(zhēn),或者「肫」(zhūn)。其中鸡胗子还有一个特别的叫法,就是郡肝。
鸡有两个胃,腺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肌胃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鸡胗则是肌胃。从营养成分看,鸡胗的蛋白质含量接近20%,脂肪含量比较低,和鸡胸肉差不多。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100 g 鸡胗含有 73.1 g 水、蛋白质 19.2 g、脂肪 2.8 g、碳水化合物 4.0 g,和鸡胸脯肉差不多。
毛肚 金钱肚 牛百叶 牛肚
肉叔之前就给大家讲过,今天再来复习一下吧~这些,全是牛胃~人只有一个胃,但是牛有4个胃。
图源: ***
之一个胃的魅力在于脆度
瘤胃是牛四个胃当中的之一个胃,在四个胃当中也是更大的,而且肉厚实,相当有嚼劲而且表面有很多的凸起物。牛在进食时,只会粗粗咀嚼。草料还没被咬碎就被吞下,在这里初步分解、发酵,产生脂肪酸,这也是牛的主要能量来源。
我们经常吃的黑坨坨毛肚就是瘤胃身上的肌膜层 ,这的毛肚主要用作涮火锅儿~
炖煮后还能保留口感的第二个胃
蜂巢胃(网胃)是牛的第二胃,因胃壁呈蜂窝状而得名。到达这里的大块食物,会被送回嘴中进一步咀嚼,也就是反刍。因为拥有网状的结构,牛肚的口感较韧,所以不管是做卤煮料理还是烤内脏等,都十分受欢迎。
此处也是我们常说的“金钱肚”。(看到这个图,就会恍然大悟)
含丰富铁及锌的第三个胃
牛的瓣胃,它主要吸收水分等物质;牛百叶一条一条的“须”,就是这一步的关键。此胃具有独特的咬劲,脂肪少,含丰富的铁及锌。
常被称为百叶肚、千层肚也常被作为涮菜来吃。想要区分“毛肚”和“百叶”,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 *** :牛百叶都是一条条的,毛肚是一大片的。
我们在吃牛百叶的时候,颜色会有黑白之分,其实黑色是本色,白色的牛百叶是经过加工去色后的产物,肉叔比较倾向黑色牛百叶,因为毕竟少了一次加工~
口感软且薄的第四个胃
皱胃大家吃得可能比较少,它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被称为「牛伞肚」、「牛肚蘑菇」,或者干脆就直接叫成「牛肚」。大家如果在吃牛肚时看到没有太多皱褶和突起,看上去跟猪肚比较类似的东西,那应该就是牛的皱胃了。
在营养成分上,100 g 牛肚(也就是蜂窝肚)主要含 83.4 g 水、14.5 g 蛋白质、1.6 g 脂肪、不含碳水化合物。和牛肋肉相比,脂肪含量更少。
在食用动物肝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食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如动物油、肥肉、奶油、全脂奶等,因为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过高,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同时可以吃一些大豆及其制品和蔬菜,因为植物食物中的谷固醇和膳食纤维可以干扰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
吃火锅时常点的黄喉,到底是动物的什么部位?说起火锅,应该要数四川人最会吃了,滚烫的鲜红的牛油汤底,实在太正宗了,加入各种食材开始烹煮都很搭,吃什么就烫什么,真的很美味。甚至有些食材似乎就是为火锅而生的,经常能看到,在其他菜式里则比较少见,比如小编今天要讲的黄喉。听到这个名字,小编本来以为它是牛或羊的气管吧,后来得知并非如此,还蛮尴尬的。
那么,黄喉到底什么东西呢?
黄喉的"黄"指的是它的颜色,而"喉"字会令人顺其自然地想到气管,其实不是这样的。黄喉用来做菜的话,看起来软软的,也没什么特殊的味道,口感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咀嚼还挺费劲的,可是在火锅里搭配那些汤汁和酱料,就相当不错,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也吸引了很多人点它。听说,黄喉在火锅店的销量是很高的,几乎算是一线食材了,成了必点"三大件"之一,其他两样是毛肚和鹅肠。
所谓的黄喉,它是动物心脏处的大动脉,跟气管没关系,心脏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两处的黄喉都可以拿来食用,做法也都是涮火锅。黄喉的主要成分是平滑肌,有较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比其他内脏更好。黄喉吃起来还不错,可是因为数量少和难处理的特点,导致它的价格贵了起来。
黄喉可取自猪和牛这两种动物的,猪黄喉的颜色会偏白,比较薄,一般烫三十秒就能入口了。牛黄喉的颜色会偏黄,在市场上更受青睐。因此,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自己点的是牛黄喉还是猪黄喉。黄喉在上桌之前,一般处于泡发状态,想要吃到新鲜的还挺难的,那种价格就更高了。另外,有些商家会直接用假黄喉,其本质大部分是明胶,希望大家都别上当。
看完这篇之后,你就知道黄喉和动物的气管没有什么关系了,避免下次说出来会闹笑话。黄喉的特点是爽脆,这是很多食材达不到的效果,只有火锅现烫现吃的烹饪方式才适合它,放在其他菜里,不仅没加分,而且还会破坏本身的味道。那么,你平时吃火锅会点黄喉吗?还没吃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点一些来尝尝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