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吃多久要停一停,鱼油吃多久要停一停再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1 0
天天吃维A维D会过量中毒吗?给娃怎么补才放心?

关于维生素D、鱼油、DHA、鱼肝油、维生素AD……

它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无数妈妈为此脑阔疼,跑到我们后台留言:

“维D每天吃会中毒吗?听说吃一段时间就要停一下”

“每天吃维生素AD,会过量吗 ?”

“吃了鱼油或鱼肝油还要不要吃维D? ”

……

今天,我们不讲那些复杂的理论,就带大家来实操一下,手把手带你缕清这些问题。连数学不好的妈妈也能看懂学会哦~

(怎么办,感觉这篇文章太有用惹……)


搞清楚娃到底需要啥!

DHA、维A可食补,维D需要补剂

如果暂时不管鱼油、鱼肝油、维D、维AD这些长得很像的名称,实际上它们最核心的就是这三样营养成分:



问: 这三种营养素,宝宝真的很需要补剂补充吗?

如果娃饮食均衡,只有维D是必须的。(毕竟通过食物补维D不实际,让小宝宝经常晒太阳也不靠谱)

DHA可以通过每周吃一两次深海鱼、藻类来满足。(内陆地区的娃、不爱吃海鱼的的娃可以考虑吃DHA补剂)

维A可以通过吃肉类、肝脏、鸡蛋和各种深色果蔬,像西蓝花、菠菜、芒果、哈密瓜等来获取。(挑食的宝宝可能会缺,可以日常补充下维A)

我们从来不提倡瞎补,所以,如果孩子饮食状况非常棒,只需补充维D,简简单单地买个单纯点的维D滴剂就好了。

如果娃饮食不那么理想,想多给娃补点,那么请认真往下看哦。


记住推荐摄入量

这是挑选产品的基础

原则:满足推荐摄入量、避免触碰到更高摄入量。

接下来,在给出实操之前,强烈建议妈妈们收藏下面三张图表,甚至打印出来贴墙上!



鱼油吃多久要停一停,鱼油吃多久要停一停再吃-第1张图片-


至于DHA的更高摄入量,目前还没结论,但有研究表明每天服用1gDHA对人体无害,市面上的DHA补剂含量大多在100-400mg之间,不必担心过量。)

维D、维A这类脂溶性维生素,在身体里过量累积是会引起中毒的。下面写的更高摄入量是在足够安全的范围内能食用的更大量。(尽量不超哦,虽然不小心超也不一定会中毒,但还是谨慎为好)



简单!好记!



维A记起来稍微复杂点,但只要大致知道,0-4岁每天摄入300微克出点头就差不多了,也就是1000IU左右,而最多不要超出一倍的量。

上面这些数据记不住也没关系,存手机里随时拿出来查看对比就好了嘛!


只管看成分!适量别过量!

产品名字叫啥不重要

好了,知道了DHA、维A、维D每天大概吃多少、不要超过多少,我们就来实操下。

只管看它们的成分表,补的到底是哪种营养素、含量适不适合、吃了这个是不是还得补其他的,一看便知!

随便拿一个产品举个例子▼



一看这成分哟,很明显嘛,补DHA的。

吃一粒获取250mgDHA, 轻松满足宝宝每日100mg的推荐量。

But, 必补的维D没有,不行,咱还得再添一款维D滴剂▼



每日一滴,获取400IU的维D,刚好达到每日推荐量哦,棒棒哒~

再来看看另一款鱼油产品▼



这款鱼油除了含DHA,还添加了维D3,两者含量均满足每日所需,那妈妈就没必要再给娃额外补维D了,不然维D可会有过量风险哦。

再来看一款更复杂的鱼油产品▼



看成分,原来不仅仅补DHA,还含有维D、维A。咱们来算一算,评估一下。

包装上的含量是以5ml来计的,具体每天吃的量根据宝宝体重来,假如小宝宝一天吃2ml,能获取——

● DHA 194mg,满足每日所需 ?

● 维D3 120 IU,明显不够400 IU嘛,还得再额外补 ×

● 维A 180 IU~520 IU,没达到推荐,也没过量。考虑到日常饮食中很容易获取维A,低于推荐摄入量是合理的,此处可以打个 ?

再来看这款维AD产品▼



● 维D3 500IU,略超过每日推荐量,但也没有过量(800IU),是OK的。

● 维A 1500IU,超过每日推荐(1000IU左右),虽然没有过量(2000IU),但考虑到喝奶、吃辅食都会获取部分维A,累积起来是可能有过量风险的!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除非是很挑食的宝宝,富含维A的食物几乎没怎么吃,那可以每日服用这个补剂。

假如买了这样的补剂,那建议妈妈再备一款单纯只补维D的滴剂,交替着吃。一天吃维AD,一天吃维D,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维A摄入过量,又能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维D。

(对于维A,我们建议是选择每日剂量略低于推荐值,如果剂量偏高,可以隔天吃一次)

丧心病狂的课后作业


看完文章,我们要布置今天的作业了!



快来分析分析这个产品的成分,看看值不值得吃啦!

参考资料: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3.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2903/j.efsa.2012.2815

鱼油用于心血管病防治,真的有效吗?两项研究揭示真相|安贞心语AHA2020

鱼油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否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呢?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020)虚拟会议上公布了两项鱼油(Omega-3)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或预防的研究结果。

Kalstad AA教授报道了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OMEMI研究),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并不能减少近期老年急性梗死幸存者的心脏事件。

STRENGTH研究显示,在高心血管风险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以鱼油为基础的药物Omega-3羧酸或Omega-3脂肪酸钙并没有降低心脏事件的风险。

而13日发布的VITALRhythm研究探讨了使用Omega-3脂肪酸和维生素D补充剂用于房颤一级预防的作用,并不支持使用omega-3脂肪酸和/或维生素D可以用来预防心房纤维化,结果同样令人失望!

作者:蔡高军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兰永昊 北京积水潭医院

刘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OMEMI:Omega-3脂肪酸不能减少近期老年急性梗死幸存者的心脏事件

01 研究背景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给予二级预防措施,心血管风险仍然较高,而针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同时老年患者二级预防的药物副作用较大。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历史较长,其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但是前期研究间的结论差异较大,摄入大剂量Omega-3脂肪酸是否能改善近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尚不清楚。

02 研究 ***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病例组在常规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每日1.8g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DHA),对照组给予玉米油做为安慰剂;纳入标准:年龄70-82岁,入组前2-8周发作心肌梗死;排除标准:不能耐受研究药物、合并其它疾病与使用研究药物或者与研究期间生存有冲突。

主要终点:复合非致死性心梗、非计划血运重建(支架或者搭桥)、脑卒中、心衰住院或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新发房颤;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大出血。入组前及24个月测量血清脂肪酸水平。

0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有4个中心1027例患者接受随机化分组,最后意向性分析纳入病例组(每日1.8g N-3脂肪酸)505例,对照组509例。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随访24个月,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210例,两组间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及全因死亡没有显著差异。

按年龄、性别、BMI、肌酐、LVEF、TG水平、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梗、心衰、高脂血症病史、是否添加n-3 PUFA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间复合终点没有显著性差异,n-3 PUFA对于关键的临床亚组作用没有效果,另外PP集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图1 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图2 全因死亡

255例(25.1%)患者随机化之前有房颤病史,其中759例患者纳入意向性分析,n-3 PUFA组及安慰剂组分别有28例(7.2%)、15例(4.0%)新发房颤,HR=1.84(0.98-3.4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

图3 次要终点

两组间依从性自我报告均为88.0%,有87.0%患者测量血清脂肪酸水平,血清脂肪酸测量值的变化也支持良好的全部依从性。

副作用方面,n- *** UFA组大出血54例(10.7%),安慰剂对照组大出血56例(1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没有患者因为出血事件停药;最常见的停药原因是住院、合并疾病、胶囊吞咽困难和非特异性胃肠综合征。

04 研究结论

Omega-3脂肪酸不能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同时不能排除具有潜在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Jernberg T, Hasvold P, Henriksson M,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in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nationwide real world data demonstrate theimportance of a long-term perspective. Eur Heart J, 2015, 36(19): 1163-1170.

2. Yokoyama M, Origasa H, Matsuzaki M, et al. Effects ofeicosapentaenoic acid on major coronary events in hypercholesterolaemicpatients (JELLS): a randomised open-label, blinded endpoint *** ysis. Lancet,2007, 369: 1090-1098.

3. GISSI-Prevenzione Investigators (GruppoItaliano per lo studio della sopravvivenza nell’infarto miocardico). Dietarysupplementation with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vitamin E after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GISSI-Prevenzione trial. Lancet. 1999,354: 447-455.

STRENGTH试验:Omega-3羧酸(Epanova)在高心血管风险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心血管结局

在AHA上展示的STRENGTH试验的结果,与2018年展示的REDUCE-IT试验形成鲜明对比,REDUCE-IT研究纳入了8179例患者,这些患者尽管服用他汀类药物但空腹甘油三酯为135 mg/dL至499 mg/dL,并且有确诊的CVD(70.7%)或糖尿病加其他危险因素(29.3%),研究显示与矿物油安慰剂相比,高纯度鱼油(二十碳五烯酸,lcosapentethyl)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由于STRENGTH研究缺乏观察到的获益,阿斯利康在1月份根据数据安全性监测委员会的建议提前停止了STRENGTH研究。

01 研究背景

观察性研究表明,膳食中食用多脂鱼或Omega-3脂肪酸与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呈负相关,红细胞中二十碳五烯酸(EPA)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浓度与心血管风险呈负相关。Omega-3脂肪酸对脂蛋白代谢以及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炎症、氧化、血栓形成和致心律失常因子具有有利作用。然而Omega-3脂肪酸是否可降低心血管风险仍不确定。

02 研究目的

EPA和DHA的羧酸制剂(Omega-3 CA,Epanova?)作为游离脂肪酸给药后,在肠吸收期间不需要胰脂肪酶水解,无需与高脂肪饮食一起给药,与标准Omega-3乙酯制剂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之前已证实这种Omega-3CA对脂质和炎症标志物具有有利影响。STRENGTH试验评估Omega-3 CA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03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多中心试验(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入组;2020年1月8日研究终止),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水平≥180mg/dL且 < 500 mg/dL)和低HDL-C(男性HDL胆固醇< 42 mg/dL或女性 < 47 mg/dL)的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比较Omega-3CA 4 g每日一次(n = 6539)与匹配的玉米油安慰剂(n = 6539)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选择玉米油作为安慰剂,因为橄榄油可能作为阳性对照,矿物油可能作为阴性对照。在北美、欧洲、南美、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的675家医院对130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终点。评价脂质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

04 研究结果

对1384例患者主要终点事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无效,独立数据和安全监查委员会建议终止试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8.8(四分位差:32.8-45.4)个月。99.8%的患者记录了生命状态,96.6%的患者完成了主要终点评估随访。

随访发现,Omega-3 CA组中,甘油三酯、超敏CRP较用药前下降19%-20%,血浆和红细胞中EPA浓度均明显上升(上涨268.8%与298.6%)。

尽管有生化作用,但Omega-3羧酸治疗的结果没有差异,生存曲线重叠,HR=0.99。研究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梗塞、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的复合终点,Omega-3羧酸治疗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2%,玉米油治疗组为12.2%,HR为0.99(95%CI,0.9-1.09;P =0.84)。Omega-3CA组与玉米油组间主要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HR=0.94,95% CI 0.84-1.05),两组间预防主要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HR=1.16,95% CI 0.95-1.41)。

服用Omega-3 CA药物的患者比服用对照玉米油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潜在危险的心律失常(房颤)。Omega-3 CA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比玉米油组高(22.2% vs. 12.9%),胃肠道不良反应Omega-3 CA组更高(24.7% vs. 14.7%),腹泻与恶心的发生率Omega-3 CA组更高,而出血及新发糖尿病两组间无差异。

为什么STRENGTH 研究的结论是中性的,而REDUCE-IT研究却得出有利结果?考虑可能的原因,Omega-3羧酸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纯化混合物。Icosapent Ethyl(纯EPA)似乎产生更高的EPA水平,而DHA的生物活性可能较低。研究表明EPA可保护膜结构和胆固醇的正常分布,抑制脂质氧化并影响与炎症和血管舒张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DHA可能会中和使用Omega-3 CA后EPA的有利作用,但没有数据表明DHA的毒副作用;REDUCE-IT入组了更多确诊CAD患者(71%与56%);可能矿物油安慰剂对照的不利影响导致REDUCE-IT中乙基二十碳五烯酸的疗效被夸大。

05 研究结论

与玉米油安慰剂相比,Omega-3羧酸4 g/天给药尽管使血浆EPA水平增加269%,但未降低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REDUCE-IT试验中使用的矿物油相比,玉米油未升高LDL-C、APOB或HSCRP,表明其是一种真正的中性对照药物。在本试验和其他Omega-3试验中观察到房颤风险增加的背景下,这些结果不确定任何Omega-3脂肪酸制剂是否有净获益或危害。

STRENGTH试验的结果对REDUCE-IT研究结论造成挑战,REDUCE-IT是真阳性试验还是假阳性试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考虑到剂量效应,比较试验可能很重要。

作者简介

蔡高军

?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在读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江苏省“科教 *** ”青年医学人才,常州市青年科技人才。

? 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其中 SCI论文20篇。担任“LIPIDS HEALTH DIS”及“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杂志副编辑,“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作者简介

兰永昊

?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 主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在读博士

专家简介

刘巍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Tock Seng医院,日本东邦大学大森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美国休斯顿德州医学中心Methodist医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学医学部接受心内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训

? 擅长冠心病诊治,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

? 目前担任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美国心脏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

冠心病吃鱼油就够了?坦言:保护心脏延长寿命,用好这4类药

今天是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世界心脏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继续为大家科普心血管用药的相关知识。

60岁的老赵是一个冠心病患者,两年前在一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胸痛的情况,去医院检查,心脏冠状动脉的狭窄已经达到了70%左右,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老赵的个人意愿,没有放支架,而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来控制病情,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面对医生开具的一大堆药,老赵犯了难,坚持吃了一个月后,感觉每天都要吃好几种药,真是太麻烦了,还担心自己长期吃这些药会带来副作用风险,由于用药后也再没有出现不适感觉,老赵就自行停了药。

不知何时,他听说深海鱼油能“治疗”冠心病,不但能够降低血脂,改善斑块,还能改善血液黏稠,减少血栓风险,老赵觉得这是天然的保健品,长期吃也不用担心副作用,于是就吃起了深海鱼油,这一吃就是大半年,老赵也没有再出现过严重的胸痛症状,于是觉得这个鱼油真是好东西,还到处向老朋友们推荐。

但就在上个月,坚持吃鱼油控制冠心病的老赵,在前一阵子夜间突发了严重的胸闷胸痛,吃了 *** 也没有缓解,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 *** ,送医发现出现了急性心梗,虽然最终通过紧急救治,逐渐恢复,但老赵的一部分心肌由于在心梗时严重缺血,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功能受损,整个心脏的功能也大幅下降了。

在了解了老赵的前期用药情况,得知他明知有冠心病,却不遵照医嘱用药而是只坚持吃鱼油的病史后,救治他的医生也是连连摇头叹息,这样的一些虚假夸大宣传,真的害了不少人!

鱼油真的能控制冠心病吗?

保健品不治病,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深海鱼油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保健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DHA和EPA,这两种物质是一种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营养神经,细胞膜以及促进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如果说它能够加强冠心病的控制,甚至是能够替代控制冠心病的药物,就太过夸大其词了。

深海鱼油中的DHA和EPA成分,特别是EPA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益处在于这类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肠道的脂质排泄,对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控制冠心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控制,深海鱼油就无能为力了,而其他方面的,所谓的改善血液黏稠,减少血栓风险等,也都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或虚假宣传而已。

即使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也不是所有的深海鱼油都能做到,研究发现,只有含有高纯度的DHA和EPA的鱼油产品,才有可能起到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而高纯度的EPA衍生物药物制剂,才是明确有降低甘油三酯作用的产品,吃保健品鱼油的老赵,深海鱼油并不会对他的心脏带来多大保护。

冠心病患者保护好心脏,请用好这4类药物

从老赵的情况来说,心血管狭窄70%,在没有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情况下,不放支架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药物,吃了一个月就停药,这样的做法却是大错特错的。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来说,没有感觉,胸痛发作频率不高,都不是停药的指征,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各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以外,通过合理用药,积极控制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风险控制,至少有4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使用,并定期做好复查。

1、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

两种药一起吃,还是单独吃降压药、降糖药,取决于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如果是单纯高血压的患者,当然就不用吃降糖药。

高血压,高血糖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就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点之一。降压药方面,可以考虑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地平类药物以及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如果存在快速型心律失常问题的患者,则可以考虑使用地尔硫卓等药物替代地平类药物。血压控制的目标,应该以140/90mmHg以下为基本目标,如果能够控制到130/80mmHg以下则更好。

降糖药多种多样,也应该结合情况合理选择,即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联合使用,目标还是把血糖严格控制好,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或者有较大低血糖风险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以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用药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用药,做好血压,血糖的监测以外,也要注意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者没有起到良好的血压,血糖控 *** 用,也应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控制血脂,稳定斑块的药物

降脂药物之所以要单独说,是因为这类药物控制住血脂的同时,还能够起到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二级预防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控制血脂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能够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30%到50%左右。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以1.8mmol/L以下作为达标值。

对于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建议使用中低剂量,同时做好肝功能,血脂情况等的定期复查,以更好地保证用药安全,单独使用他汀无法控制血脂达标的患者,可以考虑家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等产品,联合降脂,减少心血管风险。

3、控制减少心绞痛的药物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首选的控制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都是常见的药物,这类药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还能够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发生几率,减少心脏因缺氧而导致受损的风险。

这类药物保护心脏的作用很好,但也要注意长期服用可能带来的乏力,脂质代谢异常,心动过缓以及男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另外有房室传导阻滞问题的人群,应该禁用此类药物,如果需要停药的情况下,应该逐渐减量停药,不可骤然停服。

4、抗血小板,减少血栓风险的药物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斑块破裂可能带来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减少血栓的形成几率,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是降低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最常见的药物是阿司匹林,通常选择低剂量的肠溶片,坚持服用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几率,减少心梗的发生风险。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则可以考虑选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进行替代。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阿司匹林还是其他药物,服用此类药物,其抗血小板作用都有可能加大身体的出血风险,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皮下出血,脑出血等风险也要注意预防,应该做好评估,结合情况,选择用药剂量及方式,只有获益明显大于风险的,才可以长期服用此类药物。

鱼油和鱼肝油傻傻分不清楚丨谣言粉碎机

很多人区分不开鱼油(Fish Oil)和鱼肝油(Fish Liver Oil),常常误服,以为鱼油就是鱼肝油。它们虽然只差一个字,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鱼油和鱼肝油是什么?

1、鱼油是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总称,它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品,是鱼及其废弃物经蒸、压榨和分离而得到的。

2、鱼肝油是从海鱼肝脏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脂肪油。广义的鱼肝油还包括鲸、海豹等海兽的肝油。鱼肝油主要由不饱和度较高的脂肪酸甘油脂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磷脂和不皂化物。常温下鱼肝油呈黄色透明的液体状,稍有鱼腥味。

主要成分

1、鱼油的主要成分: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简称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

2、鱼肝油的主要成分:维生素A和D。

功效上的区别

1、鱼油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欧咪伽—3脂肪酸,它是人体血管的清道夫,还能预防动脉硬化、中风和心脏病。鱼油是人体保健的良品,可以预防关节炎、老年痴呆症、降低血脂等作用,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防止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且通过影响体内其他物质代谢而阻碍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致病。

2、鱼肝油主要是含有维生素A和D,常用来防治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可以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其中,维生素A能帮助维持正常视力,还具有保护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帮助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对小儿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维生素D能促使小肠黏膜对食物中钙、磷的吸收,促使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并促使血液中钙向骨骼转移和沉积,以利骨骼生长。一般孩子可吃鱼肝油到1岁半或2岁。在用量上,冬天可遵照医嘱服用;夏季,可在此基础上减半,比如吃一天停一天。

适用人群的区别

1、鱼油主要适用于三高、关节炎、痛风、哮喘等人群。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是禁用鱼油的。如果母乳或配方奶粉+辅食喂养充足,婴幼儿、小孩则不需要鱼油补充剂;老人需适当补充。

2、鱼肝油适用于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或想要预防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症的人群,多用于孩子补钙。三岁以下宝宝适合服用鱼肝油。因为母乳和牛奶中维生素A、D的含量都比较少,很难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

日常膳食能提供充足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等的人群,无需额外补充鱼油或鱼肝油。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建议在补充鱼油或鱼肝油前先进行专业测评,再按量补充。

作者:陈梦清

编辑:李昂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之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之一财经广播”

家长关心话题:鱼油Omega -3可以改善儿童多动行为表现

是不是感觉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让人非常头疼?!

无缘无故大声喊叫?

有意无意打人一拳?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保持积极的心态、多沟通、多教育这些通行手段,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呢?

如果您心里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快来看看下面的好消息吧!!!


最近的一篇研究发现,摄入适量Omega-3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表现

是不是感觉像是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有点难以置信是不是?

听上去这么神奇,到底靠不靠谱呢?

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研究到底是怎么做的~


在了解具体的研究内容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Omega-3到底是什么?Omega-3是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了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acid,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是鱼油和藻油中的有效成分。


了解了Omega-3后,回到我们的研究中来,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实验,一方面让100个8-16岁、智力水平正常的小朋友连续六个月每天喝一种含有1克Omega-3的水果饮料,其中含有300 mg 的 DHA, 200 mg 的EPA, 和400 mg的ALA。同时让另外100个小朋友每天喝同一种水果饮料但是其中不含Omega-3,六个月后停止,都不再喝饮料。开始喝饮料后的第六个月和第十二个月时分别让家长反馈孩子们的行为表现。


研究结果发现,喝了六个月Omega-3的孩子们的外显的行为问题(包括侵略性的行为、违反规则的行为)减少了41.6%,内显的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我封闭、躯体表现)也减少了68.4%。而且行为表现的改善效果可以持续到停止服用后的6个月。相比之下,另一组没有摄入Omega-3的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在第六个月有同样幅度甚至更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停止服用后又有非常显著的下降。


Q 为什么没有服用Omega-3的儿童行为问题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呢?

这个一方面可以用“安慰剂效应”来解释,一开始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接受到了有效的治疗,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更积极的心态,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者分析,也有可能是由于水果饮料中的其他成分比如抗氧化剂和维他命D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表明微量营养素对于改善儿童的行为表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效果是短期的


另外,研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两个小组中,家长对于自己的一些行为表现(比如冷漠、感到压力、责备、强迫性行为等等)的评分在第六个月时都有降低,但服用Omega-3的小组降低的程度较大。在第十二个月时,未服用Omega-3的小组家长的行为评分又回到最初的水平,而服用Omega-3的小组家长保持了积极的改善效果。但整体来说,双方家长的暴力行为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这个结果也不难理解,孩子们行为的改善也能够减轻家长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让家长能够更加积极地处理孩子的问题,而家长积极、平等的态度也使得孩子能够发生更加正向的改变,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家长的这些更为积极的行为对孩子们的行为改变起到了60.9%的作用,这甚至超过了Omega-3本身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改善作用。我想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家长在小朋友的干预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原因。可以说,家长的积极的态度、稳定一致的教养理念就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


另一项针对ADHD儿童的研究通过对10个现有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样本涵盖699名儿童,得出的结论是Omega-3对于ADHD儿童的注意力缺陷问题和多动的行为表现有改善效果。该项研究还发现,EPA含量越高,行为改善的效果越好


Q 虽然说EPA含量越高,行为改善效果越好,但是也要适量才行。那么到底多少才是比较合适的呢?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从5岁到18岁不等,主要年龄段集中在7到12岁。不同研究中给出的EPA剂量从80mg到750mg不等。从研究结果来看,这里提供一个补充剂量的参考标准:体重每1kg,每天摄入20-25mg的EPA,和8.5-10.5mg的DHA。举例来说,在其中一个研究里面,小朋友补充的一粒胶囊中含有250mg的EPA和100mg的DHA,对于一个体重在16kg到25kg之间的孩子就需要每天服用两粒胶囊(500mgEPA和200mgDHA)。


当然,学者认为,对比医院开出的ADHD药物(如专注达、择思达)来说,Omega-3对行为问题的改善作用还是比较微弱的。所以也并不建议家长用Omega-3来完全替代药物的治疗。然而,由于Omega-3的效果比较温和,并且没有副作用,多以对于症状并不严重的小朋友来说,或者家长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有比较大的顾虑的情况下,尝试使用Omega-3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小朋友来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Omega-3的补充摄入来进一步改善行为表现。


Q 用量知道了,那么到底要怎么补充呢?哪些食物可以用来Omega-3呢?

很多的鱼类和海藻类都含有Omega-3,但是含量各不相同。比如每85克的养殖三文鱼就含有1.83克的Omega-3,每85克的鲱鱼含有1.71克的Omega-3,85克鲈鱼含有0.65克的Omega-3。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们的饮食中有意地增加鱼类的摄入来给孩子补充Omega-3


其实Omega-3应该是在我们每天的饮食中就要有正常的合理摄入的,而营养学家建议的每日饮食摄入量在不同年龄段略有不同,家长可以对照下表,先保证孩子的正常Omega-3的摄入量。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希望通过摄入Omega-3来改善小朋友的行为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再用市面上的鱼油或者藻油等保健品来补充额外的Omega-3摄入。但是,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说明,无论是由食物摄取还是额外补充,Omega-3的建议用量每天不超过3克


Q 说到Omega-3,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保健品就是鱼油、鱼肝油和儿童鱼油,这些分别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鱼油和鱼肝油的成分是完全不同的,鱼油的主要成分是Omega-3(包含DHA和EPA),而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这两种产品的功能是不同的,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辨认清楚。


然后再对比一下成人鱼油和儿童鱼油,这两个在Omega-3含量、以及DHA和EPA的比例上都存在着不同。首先,对于Omega-3的补充剂来说,当然Omega-3含量越高说明有效成分比例越高。如果要计算市面上保健品中Omega-3的含量,可以看瓶身上的成分表,把EPA和DHA含量相加,然后与整个鱼油胶囊的重量对比,就可以计算出纯度了。比如常见的一款成人鱼油,1粒鱼油是1000mg,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180mg和120mg,那么有效成分的纯度就是30%。这是比较常见的成人鱼油的纯度含量。而儿童鱼油的纯度比成人鱼油要高,一般到50%和60%以上了。


再者,一般儿童鱼油中的EPA比例要远低于成人鱼油中的EPA比例,因为普通儿童对于EPA的需求量是远低于成人的,而且不建议过量摄取。所以不要随意让小朋友服用我们成人服用的成人鱼油哦。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儿童鱼油中EPA和DHA比例更好不要超过1:4。但是在上面的研究中发现,对于ADHD的小朋友来说,如果想要改善行为问题,那么EPA的需求含量可能是比较高的。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目标来选择适合的产品和用量


最后,因为市面上的鱼油产品大都是胶囊形式,服用时要特别注意儿童不要发生吞咽障碍。也可以打开胶囊,把鱼油掺到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比如果汁等,这样就不会有孩子无法接受的鱼腥味。另外还要注意,如果孩子对海产品过敏的话,也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家长应密切观察,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服用。***创作声明

以上文章由小海豚注意力训练中心独家创作,如需要转载请先联系授权,谢谢。

“软化血管”坑了国人三十年!什么红酒、洋葱、深海鱼油都是瞎扯

王叔今年53岁,几个月前上班时头晕难耐,便在同事的陪同下去了医院检查,一查发现脑血管有点堵塞,医生给他开了些药,让他回家先吃着。

王叔遵医嘱服用药物之后,觉得身体确实有所改善,后来和朋友聊天时听说喝红酒有助于软化血管,便试着每天喝一杯试图来软化自己的血管。

就这样大概喝了3个月以后的一天,他突然感觉头晕得不行,于是一下子喝了一瓶红酒,可没成想这个举动让他直接进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突发性脑出血。

本来指望通过红酒来软化血管,却没成想加速了被脑梗盯上的几率,那喝红酒真的能“软化血管”吗?

一、喝红酒能“软化血管”?你可能被蒙骗了30年

人体内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样,一旦老化硬化很难变软,我们只能通过一些 *** 来延缓血管的老化,不可逆转。

有传闻称“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能够软化血管”,但其实“红酒软化血管”本身是个骗局

白藜芦醇确实是一种抗氧化剂,在蓝莓、葡萄等多种食物中也有这种成分,不过白藜芦醇被推上神坛离不开Dipak Kumar Das的功劳。

Dipak Kumar Das作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因研究白藜芦醇的益处而被人们关注。

他在1990年发现法国人经常吃高胆固醇食物,但心血管发病率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于是将这一现象归功于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一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但在之后把红酒中白藜芦醇作用神化的Dipak Kumar Das被指相关文章涉嫌数据造假,已被该所大学开除,论文也被撤销。

事实上,饮酒并不能保护心血管,《柳叶刀》指出,酒精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不喝酒才是最健康的。

此外,民间还有“醋、鱼油、洋葱、木耳等能软化血管”等说法,真实情况如何?事实上,这些也都不能软化血管。

:喝醋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并不能直接进入血管中,反而很容易 *** 损伤胃黏膜。而且人体本身酸碱环境是稳定的,喝醋并不能轻易改变,更别提软化血管了。

深海鱼油:科学家发现一种高纯度的鱼油成分Vascepa可用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此鱼油并不是市面上在售的那些普通鱼油产品。在市面上买到的普通鱼油产品,想要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很难

洋葱、木耳: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指出,洋葱、木耳等食物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不能直接用来软化血管、预防血栓等。并且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官方的报道称吃某种食物能治疗疾病,还能直接用来疏通、软化血管等。

二、血管是如何一步步堵塞的?

因脑梗、心梗等病致残致死的人并不在少数,而这些都与血管被堵有关,那血管是如何一步步被堵塞的呢?

血管的堵塞与血管里的垃圾——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血管形状变得很硬。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会慢慢变硬,从而增加血管堵塞的几率,父母患心梗、脑梗的人发生这类疾病的风险也很高。

另外,经常熬夜、抽烟喝酒、久坐不动、肥胖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血管堵塞的几率也很高。

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内部的血流会大量减少或中断,导致该血管处的器官得不到滋养,发生细胞和组织坏死。

血管堵塞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不同部位带来的影响不同:脑血管被堵就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脏血管被堵就可能引发心梗,肺部血管被堵就是肺栓塞。

血管堵塞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求救信号,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要警惕血管堵塞!

1、胸痛

夜间出现胸痛,或者劳累后胸痛休息后缓解的,要警惕心肌血管堵塞。如果胸痛反复发作,并伴有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要警惕急性心梗,更好尽快治疗。

2、间歇性跛行

走一回儿就疼痛的受不了,需要停下来可能是间歇性跛行,多是下肢动脉堵塞的信号,需要及时就诊。

3、肢体水肿

肢体出现水肿,可能是血管不通畅的信号,这时更好紧急就医。

4、晕厥

据统计,60%的晕厥是血管不通所致,脑血管血液供应受限或者出现暂时性闭塞时,很可能会引发晕厥症状。

三、常吃3种食物,是在“加速”血管堵塞

血管堵塞的发生,其实与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有关,常吃这几种食物,会加速血管的堵塞。

1、高糖食物

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一方面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增加肥胖的风险,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速血管内皮的损伤和血液的粘稠,更容易发生血管堵塞。

2、高脂肪食物

炸鸡、烤肉等油炸类食物中,含有很多的饱和脂肪,食用过多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变高,引发血液粘稠,加速血管的堵塞。

3、高盐分食物

高盐分饮食会 *** 胃黏膜,影响血管扩张力度,导致血压增加,损伤到血管健康,尽量要少吃。

想要预防血管堵塞,平常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方面要保证饮食健康,少吃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还要远离烟酒,烟酒都会不利于血管健康。

另外,还要注意平常定期进行运动,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加速血液的循环。可以选择散步、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一旦确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后,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降低脑梗的发生几率。

指望通过红酒、洋葱、醋等食物来软化血管并不现实,血管的老化是不可逆的。一旦血管被堵,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一旦出现要提高警惕,尽快排查。

平常要从生活中做好预防,少吃高盐、高糖、高油脂食物,并适当进行运动。


参考资料:

<1>《喝醋、喝红酒、喝鱼油能软化血管?没人告诉你,真正管用的其实是它…》.科普中国.2019-06-10

<2>《血管堵了会“要命”!快对照自查,出现这几个症状就要小心了》.CCTV生活圈.2021-01-23

<3>《血管从通畅到堵死只要3步!各部位堵塞后果一览》.生命时报.2019-11-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心血管病治疗新 *** ,研究发现,鱼油可能减少血管炎症发生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鱼油可能减少炎症的机制。一项研究测试了一种富含鱼油的补充剂,发现它能增加血液中某些抗炎分子的含量。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鱼油补品的减轻炎症的特性。

抗炎分子被称为专门的促解析介体(SPM),它们对白细胞具有强大的作用,并能控制血管炎症。

科学家已经知道,人体会通过分解必需脂肪酸(包括某些omega-3脂肪酸)来制造SPM。但是,补充剂摄入与SPM循环水平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因此,来自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威廉·哈维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着手通过对22名年龄在19至37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测试富含鱼油补充剂的作用来阐明这种关系。 。

该团队以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形式进行了循环研究。因此,参与者和给他们剂量并进行监测的人都不知道谁接受了鱼油补充剂以及谁接受了安慰剂。

威廉·哈维研究所(William Harvey Institute)的分子药理学教授、资深研究作者Je *** ond Dalli说:“我们使用这些分子作为生物标记物,以显示我们的身体如何使用omega-3脂肪酸,并确定这些分子的产生是否对白细胞产生有益影响。”


富含鱼油的血液标记物增加

试验测试了三剂强化鱼油补充剂与安慰剂的对比。研究人员采集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测试。

每位参与者在24小时内(基线)然后在服用补充剂或安慰剂后的2、4、6和24小时内提供了五个样本。

研究人员发现,服用富含鱼油的补品可以提高血液中SPM的含量。结果显示,SPM的循环血液水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

这些试验还显示,补充剂会导致对细菌的免疫细胞攻击的剂量依赖性增加,以及促进血液凝结的细胞活性降低。

炎症是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对健康至关重要。各种因素可以触发反应,包括受损的细胞、毒素和细菌等病原体。

一些在炎症过程中活跃的免疫细胞也会损伤组织,因此,一旦威胁结束,炎症消退以允许愈合是很重要的。停止炎症是抗炎药(如SPM)发挥作用的地方。

但是,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并成为慢性病,那么它将损害健康,而不是保护健康。研究表明炎症与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严重的健康状况有关。

尽管尚不清楚这些分子是否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但该研究的新闻稿指出,它们确实“使巨噬细胞超强,破坏细菌并消除死细胞的特殊细胞”,并使“血小板的黏性降低,从而可能减少血小板的形成”。血块。”

研究还表明这些分子在组织再生中起作用。正如Dalli教授指出的那样,“这些分子具有多个靶点。”


谨防不规范的补充剂

2019年早些时候,NEJM的一项研究表明,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处方配方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或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以及与这些事件相关的死亡。EPA是一种存在于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

然而,Deepak L.Bhatt博士是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心脏病专家和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说,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非处方补充剂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两种配方:一种含有EPA,另一种是EPA与另一种叫做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omega-3脂肪酸结合。

美国心脏协会(AHA)最近发布了一项科学建议,提醒消费者避免服用不受监管的omega-3补充剂。

美国心脏病协会先前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此类补充剂可以稍微降低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后死亡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首先可以预防心脏病。

Dalli教授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45岁以上的人是否会经历与他们在年轻志愿者身上看到的同样的富含鱼油补充剂的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那些患有慢性炎症的人的SPM水平较低,并指出产生SPM的酶在这些人身上的作用不如正常人。

他建议,这是开发人员在制定治疗疾病的补充剂时需要考虑的信息。检查身体是否将补充剂分解成保护分子也很重要。

Dalli教授:“我们离魔法公式还很远。每个人都需要特定的配方或至少特定的剂量,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的。”

顶着锅盖说话|鱼油有必要买吗?

小手点点关注小心球大联盟好吗?

瑟瑟发抖抱头鼠窜顶着锅盖说话

四十多年前,一个秘密被发现了。

格陵兰伊努伊特人(说格陵兰语的有丹麦公民权的原住民)与其他丹麦人比,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特别低。

这种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无法得到足够氧气而导致的严重损伤(心肌梗死),每年危害着全球数以千万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样都是丹麦人(说明遗传背景是相似的),为什么伊努伊特人发病率低?

拨开层层迷雾之后,研究者发现——是因为他们爱吃鱼。

就是这样的发现在以后的日子里翻云覆雨,撑起了一个产业。

这个产业,2017年全球市场价值约为30亿美金,而且这个势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目前这个数字仍在不断上涨。预计到2022年,将要突破40亿美金大关。

这是真实版的“鱼儿的故事”。

我说的是鱼油产业。

什么是鱼油?

鱼油,是一种从多脂鱼身上提取的油脂,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吃鱼保护心血管=吃鱼油保护心血管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证明只吃鱼油且不吃鱼,是不是心血管风险也会降低。(只是鱼油的作用,而不是鱼的作用。)

可是这个真的不大好回答“是”还是“否”啊。

怎么讲?

在2008年之前的研究中,鱼油有一些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或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

但是2008年之后的好几项研究显示鱼油并没有心血管保护的益处。

鱼油还是那个鱼油,为什么就没有保护作用了?

这里要牵扯到两个概念。「有没有作用,我们应该细分到底是针对什么人群而言的。就好比“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顶锅盖说话:鱼油不是砒霜,只是举例子举例子),对我没作用的,不代表对你也没作用对不对?」一级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我们称之为——“治未病”。二级预防:疾病发生了,采取措施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就是常说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08年前的研究大部分针对的是已经有冠心病的病人。也就是说探究的是鱼油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鱼油总体而言可以降低冠心病病人的死亡风险。

但是近几年,冠心病的病人的药物治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血脂药物等大大改善了病人的预后,相比之下鱼油的作用实在是太弱了,保护作用显得微不足道。(比如说一个队伍里有个小队长,但周围都是大队长,那么虽然小队长也是个官,但是官确实不大。)

2008年之后倒是有一些针对一级预防的研究(也就是对于没有心脏病的病人,鱼油能不能保护心脏,减少得心脏病的风险)。

但是可惜,大部分结果显示:鱼油并没有这个保护作用。

不过我们并不能就在这里拍板说“鱼油——21世纪的骗局”或者“买鱼油你就交了智商税”这种话。

这里又要细分谁和谁比的问题。

  • 吃鱼油 vs 不吃鱼油:
  1. 大部分研究证实了吃鱼油的人,心血管风险并没有降低
  2. 有一个8000多人参与的研究证实,吃鱼油能减少四分之一的心血管风险(不过这个鱼油的剂量有点巨大,巨大)

可是其中还有好几个研究是这么比的:

  • 吃鱼油 vs 喝橄榄油:鱼油没有优势。
  • 这里是存在问题的。 要知道橄榄油已经被证实了有心脏保护作用。鱼油和橄榄油比没有更好,其实也不代表鱼油就没有保护作用对吗?

鱼油到底吃不吃?

还是要一分为二说!

如果你已经吃上了鱼油,并且没有任何不适,虽然我们上面说了一堆鱼油可能并没有那么好,但是反过来说,也没有证据表明吃鱼油并不好,你必需马上停掉这种话,所以你可以选择继续吃。但是,不要自行加量吃,虽然上面有个8000多人的研究表明多吃点可能比较好,但是目前证据还远远不足,吃多了可能还是会有不可预知的风险的,绝不推荐自行加量

如果你还没有吃上鱼油,那么还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吧。无论你有没有心脏病,都先把鱼油放在一边,先吃点其它的。

(顶锅盖说话:这里吃不吃鱼油仅是针对心血管益处来说的。鱼油还是有其他的优势所在,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吃的鱼油,并不适用于这个推荐!!!)

不吃鱼油我们吃什么?

吃鱼!

还记得伊努伊特人吗?他们心肌梗死发生率低的秘密是鱼啊。吃鱼是能降低心血管风险的。

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建议每周吃大约4两(210g)的鱼。特别是多脂鱼。

不吃鱼的人怎么办?

还有其他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亚麻籽、奇亚籽、核桃等等可供您选择呀。

之一篇顶锅盖说话系列就到这里

谢谢观看,我们下期再会


小心球大联盟是非营利医学科普平台,分享健康生活方式

51岁心梗后,每天都服用鱼油,1年后再次心梗!

前些天病房里收了一位52岁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现在冬天到了,这种病很常见,但是不同的是,这位病人在1年前才下壁心肌梗塞,当时拒绝冠脉造影支架术,出院后吃了2个月的药后就没在来了。

这次再入院才知道患者把阿司匹林、他汀等等药物都停了,天天服用据说是更好的深海鱼油,据说可以清除血管斑块,打通堵塞的血管,他深信不疑,然而,结果......

前一段时间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布了一项指导意见,建议人们每周吃1~2次富含长链 ω-3(也叫Omega-3 、Ω-3)脂肪酸的鱼类(特别是海鱼),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衰、冠心病、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具体做法是:

每周建议吃两次鱼,每次吃2两,尤其是含丰富的 ω-3的鱼,但切记不要用油炸的 *** 烹饪。因为每周吃一次油炸鱼可能会完全抵消益处,还可能增加心衰的风险。

同时美国心脏协会还公布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合并一种危险因素,并且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群,在使用他汀的基础上服用大剂量鱼油(相当于二十余粒市售的鱼油),能够给病人带来获益。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用的是一种2012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大剂量(4g/日)高纯度EPA,是鱼油处方药,并不是市场上的低剂量鱼油保健品。

同时,高剂量的鱼油也可能带来出血风险的增加以及各种副作用,例如: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脏功能受损、肌肉损害等等。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提醒:

1、美国心脏协会并不建议补充 ω-3鱼油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是建议每周吃1~2次鱼。

2、2018年12月14日,欧洲药监局发布公告,撤销已批准的应用鱼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适应证,理由是现有证据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服用 ω-3脂肪酸(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于心血管事件无预防作用。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鱼油并不是必须的,目前也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市场上的低剂量鱼油保健品对预防心血管病有效。

相反,临床上有些病人迷信鱼油的功效,甚至像文章开头的那位患者,曾经心肌梗塞过却把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停掉,单纯服用鱼油以及一些保健品,结果再次心肌梗塞。

所以,对于广告推销我们应该擦亮双眼,同时对有确切疗效和治疗性的药物是不应该随意停用的。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当然吃鱼有好处,这是真的。营养学专家一直推崇的地中海饮食里,同样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并且限制红肉的摄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认为,吃富含 ω-3脂肪酸的食物对于心血管健康是有好处的,但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吃 ω-3鱼油保健品有效果。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吃鱼油保健品预防心脏病的证据并不充分。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稳定斑块、控制胆固醇等等情况,他汀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应该应用,当然这也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

我们不应该用鱼油替代药物,如果要补充ω-3,其实每周吃几次鱼就足够了,特别是海鱼。#清风计划##健康过大年##吃在四海八方#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营养课堂五」鱼油和鱼肝油是一个吗?鱼肝油和维生素D的区别你知道吗?

本文全文2400字,读完约需2分钟,音频可以关屏听,时间13分钟。如果感兴趣营养话题就关注我们吧。

有约一半的人不能分辨“鱼油”和“鱼肝油”,认为“广告或包装上有鱼,就会含有鱼肝油的有效成分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之前讲过鱼油,其实就是鱼里面提取的油脂类,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也带有微弱的鱼腥味。鱼油中的EPA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液中粥样硬化块的形成,并且通过影响体内其他物质代谢,防止血栓形成,EPA被誉为“人体血管的清道夫”。DHA是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婴幼儿和胎儿的大脑和视力发育可能有正向作用,俗称“脑黄金”,是促进宝宝脑发育的保健品。若宝宝缺钙时补充鱼油是起不到治疗效果的。

而鱼肝油是无毒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脂肪油,在0℃左右脱去部分固体脂肪后,用精炼食用植物油、维生素A与维生素D3调节浓度,再加适量的稳定剂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D。属于药品。维生素A具有保护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可以防治角膜软化和夜盲症,对小儿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D能增强小肠黏膜对食物中钙、磷的吸收,增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并且促使血液中的钙向骨骼转移与沉积,以利骨骼增长和变粗。

因此,鱼肝油也可以预防小儿抽搐和佝偻病。也可以预防成人的骨质疏松,但是中老年的钙质流失增多,和骨量下降与内分泌调节有关。增加运动比增加维生素D来防止骨质疏松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小孩子户外活动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比较低,建议适当的补充,而老年人非特殊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充。婴幼儿补充钙制剂时,常常同时服用鱼肝油,它是天然食材,除了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外,还有其他成分,对鱼过敏的宝宝,要慎用鱼肝油。而鱼油是如果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加辅食喂养充足的情况下,婴幼儿孩子都不需要补充鱼油补充剂,老人需要适当的根据情况补充。鱼油和鱼肝油常被妈妈弄混,那如果将鱼肝油当成鱼油来吃,可能会导致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大量蓄积。会产生急慢性毒副作用。

上次课我们讲过鱼油,这次课我们重点说说鱼肝油。母乳和牛奶中维生素A、D的含量都比较少,为了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从出生后第三周起都应该添加鱼肝油。现在市场上有专门为宝宝特制的维生素AD制剂,配比科学,适于宝宝吸收,但浓度不一,应严格按说明或医生指导给宝宝服用,更好选用滴剂。

夏季宝宝室外活动较多,日照时间长,补充鱼肝油的量可以酌减。冬季日照时间短,应该每天吃鱼肝油。如果春秋天阳光充足,可以吃十天,停十天。阳光好的时候,晒太阳30分钟以上。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晒暴露的皮肤才有效。鱼肝油一般要补到两岁的,如果白天宝宝有晒太阳且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话,就可以不用吃的,具体用量可以参照图中膳食宝塔。

多宝宝大一些的宝宝往往因不喜欢鱼肝油的腥味而拒食,妈妈需要想些办法,比如掺在宝宝爱吃的食物中,让他不知不觉地吃下去;或者准备一些小点心作为奖励。平时要多给宝宝准备些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蛋黄、虾皮、胡萝卜。吃鱼肝油应该避免和奶粉一起喂,否则影响吸收。

说了这么久,大家是不是以为鱼肝油和维生素AD剂是一样的呢?不一样,鱼肝油是从鱼类肝脏中提取,而维生素AD滴剂是人工合成的。虽然内在的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宝宝们可能有海鲜过敏的现象,所以鱼肝油就不能来补充了,我们市面上常卖的维生素AD制剂是人工合成的,就避免了这种海鲜过敏的现象,可以安全来补充。这里还要注意一点,维生素AD制剂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合剂,那么小孩和大人他们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是成人型还是儿童型。

前面也有说维生素A是预防夜盲症,而维生素D是预防预防佝偻病和小儿抽搐,所以如果孩子身体缺钙,出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爱哭闹多动,不爱睡觉,枕秃等表现的时候,我们需要买维生素D辅助钙质的吸收,而不是维生素AD合剂。维生素D剂含量高,效果好,这样才不会浪费钱,所以维生素AD制剂与单独的维生素D也是不一样的。另外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十余种,我们说的维生素D其实是维生素D族。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其他维生素D类都有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也能预防佝偻病和小儿抽搐。其中维生素D3是维生素D族中生物代谢率更高的一种活性形式。

最后,总结一下

1.鱼肝油从鱼的肝脏中提取,VA:VD=3:1的配方,更适合小孩子吃;

2.鱼肝油和维生素AD物质基本相同,如果对海鲜过敏的孩子可选择维生素AD制剂;

3.孩子身体缺钙要买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4.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除代谢率外,无大差别。

今天给大家讲了鱼油,鱼肝油,维生素AD,维生素D。下周重点和大家聊一聊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阳光维生素,通过皮肤照射阳光在体内合成。一切生物生存不只依赖于空气、水和食物,还有阳光,我们不要忽视掉。人为万物之灵长,生物繁衍来源于森林。有充足的水空气和阳光。而我们现代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缺乏了阳光的照射。就会缺乏一种重要的维生素--维生素D。而在营养科门诊检查中发现人们维生素D缺乏是普遍的,不只是孩子缺乏,成人、老人也是普遍缺乏的。我们都知道,孕妈妈和孩子一定要多晒太阳,防止维生素D缺乏,老人呢,也要多出去晒太阳,防止骨质疏松。可是我们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和缺乏日照的人常会出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说焦虑,烦躁不安,睡不着觉等。我们会认为精神压力大了,其实所有的精神来自于物质的基础,没有查过维生素D怎么知道我们是否缺乏了这种物质的基础呢?所以在我们有限的日照时间之内请摘掉墨镜、不用防晒霜,拿掉我们的遮阳伞,让我们的皮肤充分合成最廉价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下周我们就具体来讲一讲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缺乏的原因和缺乏的危害。我们如何补充?

标签: 鱼油 多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