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南宁的詹女士很闹心,因为自己购买的精装房里竟然长出了蘑菇。
据壹品峯小区F栋5楼的业主詹女士介绍,她所居住的这套房子是今年1月初搬进去的,因为买的是精装修的房子,墙壁和地板等都是全新的。一开始并没发现有什么异样,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卫生间边上的儿童房,门背后的墙角里竟然长出了蘑菇。
詹女士称,发现有蘑菇之后,她就把墙角的蘑菇清理掉。但没想到黑色的蘑菇拔了四次,竟然长了四次。
詹女士说,这蘑菇长势实在太好,家中三间卧室的墙角都发现了黑蘑菇的踪迹。在詹女士家中的客卧里,记者看到墙角还有一些被压扁的蘑菇嵌在门上和墙上,凑近了还能闻到明显的霉变味。除了长蘑菇,其它问题也陆续显现。
南宁市壹品峯小区业主 詹女士:木地板就慢慢地变黑了,发黑了,今年7月底又开始发现那墙壁啊,一片一片地脱落。
面对如此情景,詹女士和家人开始担心这些蘑菇会不会有毒,进而担心房屋质量以及装修材料是否安全。詹女士说,她通过小区物业联系上了具体负责小区现场装修施工的负责人,对方15日上午来到了詹女士的家,并进行了现场检测。
南宁市壹品峯小区业主 詹女士:他去看了水表,他说,我们就算不开用水,水表它也一直慢慢地转。所以他就认为可能是渗了水。
广西泰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现场施工员 韦先生:我直接把那个水管开关一关掉,那些角阀都关掉,那个水表还在转住嘛。
韦先生承诺,将会尽快对现场检测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
广西泰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现场施工员 韦先生:我们是先找出来那个漏水点,然后把它处理掉。然后像那木地板的话,我们就等那个地板干了,然后我们就重新帮你恢复。还有房门那门套啊那些东西。
沙漠里也能长蘑菇?单个可重300克,沙特土豪吃它要170美元位于中东沙漠的蘑菇对科学家来说是个谜,也是美食家所喜爱的美味。
在好的年份,秋季和冬季的风暴为地中海东部的沙漠带来水。到早春时节,一些地方的地面出现裂缝,那表明下面生长了沙漠蘑菇。
在中东,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采摘这些富含蛋白质的特殊蘑菇。它们被用来吃、卖或制药。直到现在,尽管采摘过程面临许多风险,人们仍在不断寻找它们。对一些人来说,这些蘑菇值得付出努力。
研究沙漠蘑菇的科学家认为它们有趣且“神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鲜为人知的物种,发表了关于它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能力的理论——在最干旱的地方适应和繁殖。
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沙漠蘑菇的售价为6-60 美元/公斤。在沙特 *** ,它们的售价至少为170 美元/公斤。这种蘑菇在 *** 语中称为 kama,非常有名,科威特甚至有专门的市场出售它们。在伊拉克,南部地区也出现了专门销售松露的春季市场。
如今,这些市场上的沙漠蘑菇通常是从其他地方进口的——伊朗、沙特 *** 、利比亚、摩洛哥——因为在当地采摘它们其实很危险。因为那样会可能被绑架,或被1991年海湾战争遗留的地雷击中。
一种受欢迎的沙漠蘑菇名叫Terfezia,它的颜色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甚至是黑色,比马铃薯略软。另一种是 Tirmania,颜色为白色,具有普通的蘑菇状质地。它们的味道微妙而独特,一起烹饪时可以吸收其他食物的味道。一个蘑菇重约30-300克。
这些蘑菇可以放在木炭上烤着吃,或者煮,或是炒黄油,加入新鲜的洋葱和姜黄,或用鸡蛋煎制成皮塔饼。有些人将它们夹在炙热的肉块之间烤成烤肉串,或者用骆驼奶做汤。
玉米身上长出“毒瘤”,看着恶心却价值不菲,看你敢不敢吃它是农民眼中的玉米“毒瘤”病害,在吃货看来,却是难得一见的人间美味。
玉米身上的黑色“毒瘤”到底是什么,看着恶心,为何还能价值堪比黑松露呢?
北方的朋友都知道,每到玉米的秋收季节,农民伯伯会在玉米地里专心巡视,找出那些长满“毒瘤”的玉米,并将他们掰下来扔掉。
这种“毒瘤”玉米,长满一些黑乎乎的大包,摸起来还有些粘稠,十分恶心。“毒瘤”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还会“传染”,让其它玉米也中招,发现就要尽快清除。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毒瘤”也没逃过吃货们的嘴,在墨西哥、美洲等地,竟然成为一道可遇不可求的极品美食。
据说这种美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乌米”,价格更是不菲,每斤差不多5美元,是玉米的二三十倍。
其实,玉米身上的黑瘤子,名为黑粉菌,是一种真菌,类似于蘑菇,并不是什么“毒瘤”。玉米为何会长出黑粉菌,究竟能不能吃呢?
看着恶心的玉米“毒瘤”,吃起来既有菌类的爽滑,又有玉米的甘甜,据说味道还不错。
黑粉菌感染玉米后,长出的毒瘤,其本质和常见的其他菌类,并没什么太大区别。在墨西哥等地,当地人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它确实可以吃。
黑霉菌的传播和生长,与其他菌类大体相同,而玉米则是他们喜欢的宿主。
由于被黑霉菌感染后,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还会传播给玉米地里的其他玉米,农民伯伯对黑霉菌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虽然在国外某些地方,黑霉菌人见人爱,但在国内真正敢吃的人,并不算多。由于是黑霉菌的外表,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减。
据说黑霉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营养确实不错,价格更是高达60元/斤。
黑霉菌并不可怕,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食用的。
既然黑霉菌价值不菲,玉米地里就能长出来,为何不人工种植,扩大黑霉菌的产量,以此致富呢?
玉米2元/斤,玉米长出的黑霉菌却高达60元/斤,人工种植能不能行得通?
玉米感染黑霉菌的几率,其实很低,一亩玉米地估计也就两三颗。但黑霉菌在国外价值堪比黑松露,每斤卖到60元,既然野生不行,能不能人工培育黑霉菌呢?
理论上可行,但是会得不偿失。
其一,黑霉菌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雨水、阳光、温度,一样都不能少,人工培育也有难度。
其二,即便培育成功,市场也是问题。国内吃的人少,由于是真菌,运输到国外也不太可能,风险较大。
其三,黑霉菌的传播,具有随机性,万一传播到其他玉米种植区,玉米染病,导致粮食减产,损失不可估量。
黑霉菌看着恶心,吃起来很香,但作为一种真菌,也有很多替代品,没必要非吃黑霉菌不可。
人工培育玉米黑霉菌,从技术上看,并不困难,但实属没有必要。为了一时嘴馋,却要冒着影响粮食产量的风险,这样的代价也有点高。
你见过黑霉菌吗?如果让你吃,你敢吃吗?
识别野生菌有毒无毒 *** ,你知道几种“放一把米和野生菌一起煮半小时,米饭变黑就是有毒了,百试不爽!”
以上是一位老师在我的一篇名为《被列入云南毒菌名单的著名野生红葱菌,为什么还这么受人青睐》的文章留下的评论。
我忍不住好奇问道“真的?假的?"。
“几千年的经验之谈,岂能有假!"老师的回复!
之后有位友友提出说"你弄点鹅膏菌试试,明天就躺板板。”
“只要米饭不变黑就可以放心吃!"老师的回复!
后来又有友友提出“用什么锅?砂,铁,铝什么材质都行吗?"
″用锅没要求,只要把米煮成稀饭一样不变黑色就可以证明此菇是无毒的!"老师回复!
我不知道这位老师的评论究竟有没有效果。但个人认为野生菌有毒无毒的辨别 *** 没有一种完全靠谱的!以下是很多种网上的辨别 *** 。
一,有网友说用银针扎进毒蘑菇中,如果银针变成黑色就是有毒。这种 *** 应该是在古代用银针来试砒霜的 *** ,银针只能试硫,但野生菌中的毒素主要是生物碱,不一定能和银进行反应,让银针变黑。
二,用大蒜和野生菌一起炒或煮,这种 *** 包括我自己也常用。如果大蒜变黑色则是毒菌。我看过有报道曾经有实验人员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可你敢吃吗?
三,生虫子的野生菌就没有毒,如果有毒虫子也毒死了。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所说这种说法也不能全信!
四,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颜色鲜艳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首先“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比如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并且是公认的美味。而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 但却是毒蘑菇界的头号杀手。
橙黄鹅膏菌(鸡蛋菌)
白毒伞
五,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白葱菌、黑牛肝菌受伤会变色,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奶浆菌受伤也会流白色乳汁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奶浆菌
六,毒蘑菇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环和菌托
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如果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就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 *** 毒蘑菇。
另外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但如果误食会导致生命危险!
亚稀褶黑菇
综合上述,个人认为识别野生菌有毒没毒只能凭经验,必须要具有极强的分辨能力,而这种分辨能力基本上都是靠多年的采食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对于野生食用菌,我们是认真的!
你见过会变色的野生菌吗?云南就有你见过会变色的野生菌吗?我们熟知的“见手青”牛肝菌就能变色,菌肉用手碰或切开后会变成蓝色。另外,松塔牛肝菌也会变色,先变成锈色,再变成黑色。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介绍,野生菌变色是因为这些野生菌经手碰或切开后,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酚类化合物)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吴刚提醒大家,变色只是野生菌的生理应激反应,很多野生菌都会变色,变色与能否食用无关,大家在采食野生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王震)
“见手青”牛肝菌变成蓝色(拼接照片)。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松塔牛肝菌变成锈色(拼接照片)。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小心蘑界“黑白双煞”!6月以来多人因它们“躺平”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亚娜)6月气温升高,天气湿热,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都说野生蘑菇味道鲜美,吃对了堪比“山珍”,吃错了就可能要在医院里面“躺平”。今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安科专家提醒,6月以来,永州、湘潭等地发生多起剧毒蘑菇中毒事件,形势不容乐观,引起中毒的蘑菇正是号称蘑界“黑白双煞”的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它们的颜色一黑一白,是我省主要的致死剧毒蘑菇。
据悉,我省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死亡病例中至少70%以上由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剧毒蘑菇引起。为此,省疾控专家郑重提醒,要关注以下三点:
关注“潜伏期”,6小时以上很危险 什么叫潜伏期?就是从吃到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时间间隔,一旦超过6个小时,要立即到县级以上有救治经验的医疗机构救治。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四个阶段:潜伏期(6~12小时)、胃肠炎期(6~48小时)、假愈期(48~72小时)、内脏损害期(72~96小时)。误食此类蘑菇中毒一般发病较慢,很容易让人在发病初期察觉不到,没引起重视从而错过更佳治疗时间。
关注“假愈期”,切记留观2至3天 误食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除了在初期让你无所察觉以外,中毒后的第2至3天它还有个“假愈期”,发生在中毒者恶心、呕吐、剧烈腹痛之后,中毒症状消失,让中毒者觉得自己快好了,于是让人放松警惕,急着停止治疗、出院回家,一旦错过了假愈期,耽误更佳抢救时间,再次入院救治成功的几率很低。因此,蘑菇中毒症状好转后,一定要耐心观察2至3天,看肝肾功能有没有明显变化,绝不能掉以轻心。
关注“空巢期”,关爱老人和孩子 近期发生的蘑菇中毒事件,“中招”最多的人群是留守老人和小孩。蘑菇中毒不仅严重伤害他们的身体健康,且中毒后的治疗也花费巨大。要及时给孩子和老人传递科学的生活小知识,告诉他们不采不食野生蘑菇,不要根据民间 *** 识别野生蘑菇,万一中毒应尽快催吐自救并前往医院救治,防止意外发生。
如果不小心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了,怎么做?省疾控专家表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呕吐、头晕、昏迷、全身酸痛等症状,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生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立即拨打120急救 *** ;在等待医院救治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 *** 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照网上教的 *** 挑野生菌,怎么还会挑中有毒的?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不少人因为吃野生菌中毒被送进医院。
许多劫后余生的人分享起这段经历,都提到了自己出现幻觉,看到好多五颜六色的“小人”“小精灵” 在跳舞……
某些好奇心旺盛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疯狂追问:到底吃哪种野生菌能看见小人?
听小蒲姐一句劝,玩归玩闹归闹,别拿生命开玩笑。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截至7月20日,云南今年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
你知道吗?即使最不“妖艳”的毒蘑菇,都可能让你丧命。
据资料记载,中国的毒蘑菇约有18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种。
一般情况下,毒蘑菇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外观艳丽、带有白色斑点、气味刺鼻等。
但是某些“有毒菇”长得和“无毒菇”并没有区别,因此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它是否有毒,特别容易被误采误食。
而且,网上判定野生菌是否有毒的方式,根本就不靠谱。
长相十分无害的菌,也可能有毒
不止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野生菌有毒的,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如毒粉褶蕈。
银针只能试“硫”不能试毒
网传银针扎进毒蘑菇中,就会变成黑色。Emmm……这真不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吗?
由于古代的技术限制,砒霜中会混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和银进行反应,能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可野生菌中的毒素主要是生物碱,不一定能和银进行反应,让银针变黑。
毒菌受伤后,不一定变色
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汁液、不变色;如多汁乳菇等食用菌,在受伤后能分泌汁液、变色。
生了虫的野生菌,不一定无毒
多种剧毒的鹅膏菌在成熟后,同样会生虫。
野生菌做熟了,还是有毒
某些有毒野生菌的毒素十分稳定耐热,即使已经烹调熟了,毒素也不会分解。
一定要去正规的市场、超市,购买曾经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食用菌。
毒蘑菇中的毒素非常复杂,不止含有一种毒素,而且可以同时攻击身体多个系统。
??毒蕈(xùn)碱:上吐下泻、幻觉
吃了含有毒蕈碱的蘑菇,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会出现情绪兴奋、幻觉,少数人甚至会因为严重的呼吸抑制而死亡。
??溶血毒素:黄疸、尿毒症
进食这种毒素3~4天后就出现溶血性黄疸、肝区疼痛、血红蛋白尿,甚至进一步恶化到尿毒症。
??肝毒素:重症肝炎
这种毒素毒性非常强,能造成急性重型肝炎,让肝体积显著缩小。除了肝脏之外,也能造成肾、心、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
现如今还没有针对这些毒素的特效药,医生只能针对各种症状对症下药。
??所以,在吃了蘑菇之后,一旦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更好赶快催吐。
催吐后,立刻到医院进行洗胃或者导泻,避免毒素在体内进一步吸收。
注意,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在就诊的时候更好带上。
看看各大报道和数据就知道,侥幸吃野生蘑菇中毒不深的人,还在描述“小人”;还有很多冒死尝鲜的人,根本没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声。
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资料:
- 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在买蘑菇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蘑菇表面看上去白 *** 嫩的,但是将它翻过来之后,白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绒毛,这到底是什么呢?还能吃吗?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这圈绒毛是怎么来的,并教大家蘑菇应该怎么挑选
一、白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绒毛
当看到白色的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绒毛的时候,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新鲜的蘑菇一般都是白色的,但是当出现白色的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绒毛,主要有几种情况,之一个就是存放时间久了,所以它里面所蕴含的一些营养物质流失之后,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会产生一些黑色的类似于绒毛状的物质。另外一种就是生长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黑色的真菌会进行膨胀延伸,这样的话也会存在于蘑菇里面,所以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是可以吃的。
二、如何挑选蘑菇
1.看颜色
采摘的蘑菇它表面颜色比较白,当然有可能会有一些微黄,这是正常的颜色的表现,但是如果蘑菇会特别的白,或者是已经发黄发黑的蘑菇,就不能选。因为特别白的蘑菇,很可能是用化学物品经过漂白的,而发黑发黄的蘑菇,则是放置时间长引起变质的颜色,所以颜色不对就不宜挑选。
2.摸质感
蘑菇是生长在泥土当中的,新鲜采摘回来会有一些湿润感,但是摸上去还是比较光滑的。但是如果是放置时间久的蘑菇,不仅没有湿润感,反而是有一种黏糊糊的手感,甚至会有一些粘液产生,一旦出现这样手感的蘑菇,肯定是不能选择。
3.闻气味
新鲜的蘑菇有自然的菌种的味道,同时还会有一些泥土的清新味,但是如果是已经变质或者是经过化学品处理的蘑菇,闻上去会有化学药水的味道,或者是一些变异的臭味或者是异味,闻到这样的味道的蘑菇,那千万不能选择。
所以通过今天的介绍,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蘑菇里面有一圈黑色的了吧,所以看到这个时候,也不要扔掉,还是可以吃的,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当然如果想吃到非常新鲜非常鲜嫩的蘑菇,还是建议选择里外都白的蘑菇会比较好。
有图有真相,这8种毒蘑菇要小心避开菌菇的种类至少有5000种以上,有的鲜美好吃,有的剧毒无比,所以要取之有道、烹之有方,尤其对于野生蘑菇来说,一些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长得很像 ,有时候连研究菌菇的专家都有可能混淆。本文有图有真相,教你用几个直观的 *** 去判断哪些#蘑菇#不能食用。
友情提醒一下,前面有三篇文章已经分别介绍了共52种:
1、有图有样,教你识别20种可食用的蘑菇;
本文继续介绍8种,凑齐60种,之后不再发布跟蘑菇辨识有关的文章。
1、血红菇
不可食用。
菌伞形状凸起,成熟后变平,颜色为红色,晒干后发紫。肉质柔软、白色,尝起来有股辛辣和胡椒味,闻上去则带着果香味。通常会生长在松树下。
红菇属
2、奥利瓦森蘑菇
又称橄绿类脐菇,俗称西部千斤顶灯笼蘑菇。是一种橙色至棕色的鳃蘑菇,原产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子实体在新鲜时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会发光。生长于橡树和桉树树根处,有时也会出现在草坪或公园草地上,喜欢腐生环境。菌盖表面光滑、潮湿,颜色从暗橙色至橙棕色,呈橄榄色;肉质薄而柔韧,与菌盖颜色相同。
剧毒。典型的中毒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和严重的胃肠道不适,可持续数天。
类脐菇科
3、黄斑蘑菇
轻度有毒,散发臭味,煮熟后气味更加强烈。菌凸起,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扁平,淡淡的白色,菌盖侧部有偏浅棕色。表面干燥光滑,擦伤后会变为黄色。簇生,可在草坪上或公园中见到,偶尔也会在树林里被发现,主要生长在 *** 的地面与草地上。
伞菌属
4、加州蘑菇
轻度有毒,食用后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包括轻度恶心,腹泻和呕吐。
菌盖顶部为褐色、白色边缘碰伤后略微发黄,有较淡的酚醛气味。菌褶在生长过程中起初为苍白,然后变为粉红色、棕色,最后变化为黑棕色。将一滴氢氧化钾溶液滴在顶盖或茎上,这些部位将会变成黄色。在公园、林间草地上散生或群生,偶尔会长在腐烂的木屑上,喜欢水分充足的环境。
伞菌属
5、褐金孢牛肝菌
菌盖半球形至扁半球形,初期棕褐色,后呈暗褐色,褐色至浅黄褐色,上面常会有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菌肉白色。菌柄黄褐色、有细粉末或条纹,顶部有细网纹,基部白色,实心。容易在橡树和山毛榉的树根附近见到。
孢牛肝菌屬
6、环带杯伞
剧毒真菌,中毒症状可从严重腹泻到死亡。菌盖表面花斑,灰色到灰褐色,菌盖边缘常常会呈波浪状且中心凹陷。菌褶随着生长从奶油色变到棕褐色。味道温和略带涩味。通常在草地上成群生长,在沿海沙丘区的沙地上也可见到。
杯伞属
7、秋盔孢伞
剧毒,含有足量的α-天竺葵素。菌盖半球形、钟形至扁平部凸起,初期灰黄色,成熟后黄褐色,中部色深,湿润时表面黏滑。菌肉很薄、淡褐色。菌褶颜色同菌伞,菌柄上部黄色,下部黑褐色。在针叶树腐木上成群或成丛生长。
葬礼钟
8、假鸡油菌
轻微有毒。菌盖为黄色或棕色,初生时凸起,成熟后变浅漏斗形,具有内卷、起伏的边缘。菌柄为黄色或橙色,向基部逐渐略微变细,通常呈弯曲状。菌肉同菌柄,这一点区别于真#鸡油菌#的纯白色。无任何独特的味道或气味,而鸡油菌有其独特的杏味。主要生长在针叶林地,但偶尔在荒原上或落叶树下也可以找到。
金黄色菌
今年1—5月份,广西共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17起。6月1日下午,自治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所长、主任医师蒋玉艳提醒,更好的预防中毒 *** 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认识的蘑菇不要吃;更好不要吃杂菌;吃蘑菇不要同时饮酒;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尽量不吃。
蒋玉艳接受媒体采访
广西的蘑菇品种很多,
在野外如何辨别蘑菇是否有毒?
教你识别毒蘑菇
01
大青褶伞有毒
大青褶伞,全区各地分布,是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常生长于公园、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甚至是垃圾堆旁,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主要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02
日本红菇 有毒
日本红菇,全区各地分布,主要生长于阔叶树枯木或倒木上,晚上可以发出白色荧光,主要引起胃肠道症状。
03
残托鹅膏有毒
小毒蝇鹅膏 有毒
残托鹅膏、小毒蝇鹅膏,全区各地分布,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神经精神型,主要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兴奋,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等。
04
假褐云斑鹅膏 有毒
假褐云斑鹅膏,全区各地分布,生长于各种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可引起脏器的损害,主要攻击肾脏,造成急性肾衰竭等。
05
丝盖伞 有毒
丝盖伞,全区各地分布,生长于阔叶林,中毒表现为由毒蕈碱引起的典型副交感神经 *** 症状,如流汗、流泪、流涎。
06
亚稀褶红菇 剧毒
亚稀褶红菇,全区各地分布,6—9月份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该菌受伤后或者干后会变得像火炭一样黑,因此与可以食用的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被老百姓统称为“火炭菌”。该种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近年来,该菌在我国造成几十人死亡,病死率甚至可以超过50%。
07
灰花纹鹅膏 有毒
08
致命鹅膏 有毒
毒蘑菇认识之误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错!根据颜色和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为灰色或白色;鸡油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且美味可口。●蘑菇跟大蒜、银器等同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色就无毒。错!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有毒无毒主要看该种类是否有毒,通常与生长环境没太大关系。●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的特征,不能仅凭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如奶浆菌是美味的食用菌。●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和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很多剧毒的蘑菇如致命鹅膏成熟后很容易生虫、生蛆。●去年这个地方采的蘑菇吃了没事,今年在这里采的同一种蘑菇怎么中毒了,是不是蘑菇变异了。错!是因为采了外形很相像的另一种毒蘑菇所致。毒蘑菇种类繁多,极易与可食种类混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区分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无毒的。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如大青褶伞、日本红菇、鬼伞、马勃等。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出现多涎、流汗、精神症状、幻觉等,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预后良好。如残托鹅膏、丝盖伞、裸盖菇等。肝肾损害型:潜伏期长,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死亡率高。如致命鹅膏(俗名“白毒伞”)、灰花纹鹅膏、假褐云斑鹅膏等。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早期胃肠道症状,6至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如亚稀褶红菇等。光敏性皮炎型:潜伏期较长,最快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至2天发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日晒伤样症状,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如叶状耳盘菌(像黑木耳),广西有分布。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叶祯(蘑菇图片来源:中毒事件处理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