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量食物的危害,高热量食物的热量指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2 0
高糖、盐分,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暑期创作大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饮食。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我们在无意识中食用的,这些食物虽然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却含有大量的糖分、盐分、油脂等高热量物质。这些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食物的真相,并在饮食中注意避免它们。


首先,我们来看看看似健康的食物,如酸奶、面包、饼干等。这些食物中其实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油脂。以酸奶为例,许多市售的酸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需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含量,选择低热量、低糖分的食物。


其次,我们来看看隐藏在高健康食物中的陷阱。例如,某些麦片品牌宣传自己是“高纤维”、“低脂肪”等健康食品,但实际上却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人工添加剂,长期食用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不仅要看食品的宣传语,还要了解食品的原材料和 *** 过程,选择天然、无添加的健康食品。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健康食品,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但是,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受到季节、品种、储存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种类食物的更佳的食用 *** 和储存方式,以保证摄入到身体中的营养物质的量和质量。


总之,在我们的饮食中需要注意避免高热量、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选择天然、无添加的健康食品。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更佳食用 *** ,以保证身体健康。

暴瘦30斤!21岁女大学猛吃甜食却疯狂掉秤!真相让她“发疯”...


21岁的女大学生小张

爱吃水果、美食

夏天更是频频用西瓜代餐

短短几个月暴瘦30斤


大吃大喝还掉秤?

还有这种好事!




原来小张和其他女生一样

非常喜欢吃甜食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

更加没了节制


平时管不住嘴

甜品、奶茶、水果不断

这几个月体重

从85公斤掉到70公斤

她特别高兴

还以为天上掉馅饼了

窃窃自喜

觉得自己体质特殊

越吃越瘦




直到前不久

她在家里炫完大半个西瓜

突然上腹部一阵痛意袭来

还伴随恶心呕吐

实在熬不住了

被家人送到当地医院


不查不知道

小张的血糖飙升到

22.06mmol/L

已经出现了

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好在经过5天的综合治疗

小张的酮症才逐步消除

病情好转




专家解读



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副主任田勇介绍:




很多年轻人

缺乏饮食健康意识

觉得自己年纪轻、体质好

就胡吃海喝

把水果、冷饮当“饭”吃

如果本身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很容易诱发

糖尿病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果没有及时抢救治疗

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边大吃大喝,一边还能掉秤,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长期大量摄入甜食、甜饮、高盐、高油、高热量的‘三高食物’,同样会增加血糖血脂升高的风险!”田勇告诉小编。




你get了吗?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主要是会表现出“三多一少”。


“三多”,是指吃得多、喝水多、排尿多。


“一少”,就是体重短时间内降低,糖尿病患者如果短时间内突然暴瘦,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紊乱、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药物副作用、过度锻炼、过度节食等因素有关。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做检查分析。





提醒大家:



定期体检是很有必要的。


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症状。通常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及时发现,就能提早治疗。


如果自己患有糖尿病,却不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一旦出现并发症,是非常危险的!



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根治糖尿病。无论是哪种糖尿病,都要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治疗、定期复查并发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水平。




想控制血糖,可以这么吃!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烹调 *** 多选蒸煮炖、拌,避免煎、炸和红烧,减少油脂的摄入;


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除了吃还要动起来

“吃”“动”结合效果才更好








做好这几点,远离糖尿病




每顿饭后1小时坚持锻炼20-30分钟;


避免久坐;


不要经常熬夜;



尽量在家吃饭,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主食分配搭配要合理;


规律监测血糖数值,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



本期指导专家:

郑州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田勇

本期头图:





END

能吃是福?吃太饱小心“撑”出10种病!现在改还来得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能吃是福,饭要吃饱」这一观点,相信在很多人心中已根深蒂固。

但是能吃是福并不等于暴饮暴食,如果经常吃太撑,小心会吃出毛病来!

25岁的小闵是一位美食爱好者,在他的认知里,这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而吃更是头等大事!

一周前,小闵参加同学聚会,在餐桌上一边和同学追忆往事时光,一边喝着芳香扑鼻的白酒,吃着香喷喷的烤肉,饭后再来一些餐后甜点和水果……一切真是太美啦。

这顿饭,小闵从晚上8点吃到了深夜12点,才酒足饭饱尽兴离开。

吃的时候没啥感觉,可凌晨到家准备睡觉时,却怎么也睡不着,胃撑得难受,不舒服,恶心、想吐。

凌晨3点多时,胃里更是翻江倒海,开始出现不受控制地呕吐,随后腹泻,同时还伴有间接性腹痛。

家人发现小闵的不适后,赶紧拨打120送他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医生提醒万事有度,胃容量也有它的极限,喂得太饱、太撑不利于健康,易对胃部造成大量的负担,可能造成成年人胃下垂或其他疾病。

另外,儿童饮食更要注意这一点,一定不要吃太饱!

对于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孩子来说,大量的进食很可能会阻碍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拉肚子、便秘,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造成肥胖,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在吃饭的时候,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容易吃多,尤其是美食面前,更是要等到吃撑了,才舍得放下手中的筷子,可却不知这个不起眼的饮食习惯是很危险的。

正所谓胃口越大,吃得越撑,“病就从口入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

人从进食开始到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要20分钟才会产生饱腹感

而很多人吃得急,吃得又多,不用10分钟就能解决一顿饭,这样很容易吃撑,使人的机体超负荷运转,导致出现系列健康问题。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经常饭后打饱嗝,吃得太饱的人,哪怕短期的暴饮暴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也是无法挽回的,不仅会使体重直线上升,还会“撑”出病来!

经常吃太饱,容易“撑”出10种病

01肥胖

经常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易使多余的“营养物质”在体内储存堆积,导致肥胖的发生。

肥胖是“万病之源”,由肥胖产生的代谢综合征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由此带来的并发症更是可多达上百种疾病。

02胃病

吃得过饱最直接的损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肠胃蠕动较慢,出现消化不良。

食物长时间潴留在胃中无法及时排空,会导致胃黏膜分泌大量的胃液,破坏胃黏膜屏障,对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胃部疾病,如胃炎、胃黏膜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另外,由于重力作用,还可能导致胃下垂的发生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每2~3天修复一次,如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时,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机会,就无法抑制胃酸的分泌,防止胃黏膜再次受到损伤。

03肠道疾病

经常饱食,尤其摄入了过多的脂肪,不能快速转化成能量应用,就容易堵塞在肠道内,引起便秘从而导致肠堵塞,严重时有可能会诱发肠梗阻,出现带血黑便。

04肥胖

如果晚餐吃得过饱,或油腻食物食用过多,再加上饮酒过多时,就容易 *** 胰液过度分泌,而这些分泌出来的大量胰液,如果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引起胰腺的自我消化,诱发急性胰腺炎。

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一般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就医,发展到重症的话,死亡率可能会飙升到30%以上

05反应迟钝

吃得过饱,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衰老。

当人在饱餐状况时,血液会都跑到肠胃系统中工作,导致脑供血相对不足,使人处于疲劳状态,感到昏昏欲睡。

另外,由于食物被大量消耗,此时海马体内的神经元连接 *** 数量也会明显减少,因此记忆功能会受到影响。

经常饱食不仅容易让人疲劳,还会促使大脑内生长因子增加,使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使人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严重者可发生中风。

06癌症

经常吃太饱,会使胃肠道的运动不协调,影响蠕动功能,增加胃肠道肿瘤发生的风险

美国有研究发现,进食量减少25%,人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将减少了1/4

另外,曾有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07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08骨质疏松

过量进食会增加各个器官的负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也会大量增加,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

即使后期摄取较多的钙,也很难沉着于骨骼之中,可能会导致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增加。

09肾病

肠胃在消化食物的时候会产生非蛋白氮,而非蛋白氮需从肾脏排出

如果长期饱食,将会产生大量的非蛋白氮,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使人体泌尿系统受到影响,引发各种肾病。

10神经衰弱

吃得太饱会给人带来强烈的饱腹感,膨胀的胃肠往往会压迫周围脏器产生不适,使大脑皮质兴奋难以入睡,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神经衰弱,所以睡前更好不要吃太多东西,喝太多饮品。

警惕!儿童吃太饱,有这3大危害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肖娟在有来医生科普平台关于《儿童吃太饱的危害》中表示,儿童吃得太饱,易造成3大危害:

1.胃肠道不适

如果孩子每一顿都吃得很饱,会导致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甚至会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会影响到长期食欲,所以给孩子吃饭时不宜吃得过饱。

2.患糖尿病、高血压

如果给孩子吃得太饱,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如果每顿都给孩子吃很多,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容易出现肥胖,从而导致出现儿童糖尿病、儿童高血压等问题。

3.感染几率上升

孩子如果吃得太饱,胃肠道负担明显加重,会使更多的血液跑到消化系统去进行消化,从而使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吃撑了,如何补救?

1.适当活动

如果吃撑,一般下次就餐时就不要进食水了,下一顿禁食,患者就能好转;还可以出去散散步,多走动走动,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来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腹胀等不适症状。

2.腹部 ***

延顺时针方向在肚脐周围给予轻柔的 *** ,也有助于肠道的蠕动。

3.药物治疗

可以喝点益生菌,或吃促进胃动力、助消化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健胃消食片、复方消化酶等,可以缓解症状,促进胃肠蠕动。

具体用药,需要详细查看药品说明书或者在临床药师指导下使用。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规律饮食,固定三餐用餐时间,建议两餐间隔4~6个小时,吃饭速度不宜过快,吃饭时间至少保证20分钟,不要囫囵吞枣、暴饮暴食。

而且,晚上要尽量少吃一些,以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吃7~8分饱即可。

#吃太多##吃撑##如何避免吃撑伤胃##你以为的吃饱了其实是吃撑了#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六大看起来减肥的食物,实际却越吃越胖

在这个人人都懂点儿养生常识的时代,我们对食物开始挑剔起来,大家都希望通过健康饮食来减脂降重,但由于一些原因,使得许多人对于低热量食品的概念产生了混淆,一顿操作下来以为自己吃得健康,实际上却挑到了“伪健康”食物。今天就盘点出六大名字里有健康相关字眼的高热量食物,替大家“避避雷”,免得越吃越胖。

花式燕麦

传说它营养价值特别高,添加了各种营养物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听说它热量较低,适合减肥……

真相:升糖速度高达80以上,其实就与米饭值不相上下,况且此燕麦中还富含糖和油。妥妥的增肥“实力派”。至于所谓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水果在变成水果干过程中,很大部分维生素也跟着水分一起流失掉了,丰富真的谈不上。

避坑指南:此燕麦非彼燕麦!我们所说的健康的燕麦是具有完整型的燕麦粒,而非经过处理,添加了糖和油,带有甜味的麦片。

鲜榨果汁

传说中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健康又美味!

真相:打成汁后,不溶于水的膳食纤维,几乎都随着“果渣”被滤了出去。底部那些少得可怜的沉淀物,也无法与水果本身含有的膳食纤维相提并论。

《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果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含糖饮料》。水果中一般都含有葡萄糖、蔗糖或者果糖,水果中糖的分量大概占到10%左右。我们吃橙子一般吃不到3-5个的量,但是假如榨橙汁,一下就能干掉3-5个橙子。我们就按3个橙子的量去计算,3个200g的橙子大约有60g的糖!可想而知,一杯鲜榨橙汁就可以让一天糖超标。

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同时血糖也会随之快速上升,这对于想控制血糖和体重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避坑指南:没事就别费劲榨果汁了,直接拿起来啃就完事了!

沙拉酱

虽然很多人并不喜欢吃草,但人在变胖的路上走,哪有不低头的!

真相:本想越吃越瘦,谁知沙拉酱让你更胖。沙拉酱含油量超级高,我们啃草的时候,哪次不是拌着一堆沙拉酱?热量超级高,一瓷勺就超过100千卡热量,不知不觉间,吃进了很多油脂。

高热量食物的危害,高热量食物的热量指什么-第1张图片-

而且质量一般的沙拉酱,几乎都含反式脂肪酸,非常不健康,市面上还有一些0脂沙拉酱,看似无脂肪,但实际却会添加额外的糖和钠来调味!

避坑指南:建议选用橄榄油、醋、柠檬汁、罗勒、迷迭香等来调味,健康的同时还能兼顾美味;在外就餐时,就减少一点分量,可以蘸着吃,不要全部一下倒入沙拉中,减少一点量就是为健康增加一分。

粗粮饼干

听闻它饱腹感极强、能减肥、吃不胖、低热量?

真相:实际上,这又是坑。我特意去看了市面上销量更好的前十名粗粮饼干,发现不仅热量高,而且脂肪含量高、碳水高。

在某 *** 购物软件销量更好的粗粮饼干中,配料表之一位是小麦粉,作为粗粮的燕麦排在最后面,添加量极低。实话说,这叫细粮饼干还差不多!

我们再看看这营养成分表,高油、高碳水,我实在不知道这饼干的意义,是增肥吗?

避坑指南:不吃或者少吃。

果蔬干

传说它营养全面,健康低脂,还能补充维生素。

真相:果蔬干得“脱水成干”,主要是通过低温油炸的 *** ,把新鲜蔬果中的水分炸干,让油脂渗入到果蔬中。

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香脆的口感。可是油炸的方式,无疑也会大幅度提高果蔬的脂肪含量。

而且大部分果蔬干,在脱水过程中可能会丢失糖分,为了加强口感,商家会额外添加白砂糖。说好的健康在哪里?

避坑指南:自制无添加果蔬干或者少吃。

黑芝麻糊

传说中它不仅养发,还富含矿物质,非常健康。

真相:我特地截图某网上购物软件中销量靠前的某品牌黑芝麻糊,发现:白砂糖和食用葡萄糖排在前三位。而大米排在之一位,本身大米升糖速度就高,打成粉后升糖速度就更加快(因为吸收快),再加上白砂糖和葡萄糖的加持,升糖速度直接“飞升”!

有些牌子说无添加蔗糖,其添加的结晶果糖跟蔗糖一样都是游离糖,压根没有差别。

避坑指南:买配料表前几位是有益成分的,比如排在前面的是黑芝麻、黑豆之类的,不添加或者糖的添加量少的,糖排在配料表靠后,并且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添加剂的。

文/陈丽娟(中国注册营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健康“杀手”就藏在你经常吃的这些食物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健康

但还是会在闲暇的时间

吃一点零食

下面这7类食物你一定吃过

偶尔吃一次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如果长期吃

当心对身体造成损害!

今天邀请中国人民 *** 总医院

第八医学中心的专家

来详细讲讲

左小霞

中国人民 *** 总医院

第八医学中心

营养科 主任医师

01

加工肉类——结直肠癌风险高

代表食品:烟熏肉、烤肉、火腿、香肠、培根等。

肉类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在内的有害物质,过量食用会提高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炎症反应,可能会诱发癌症。

有研究显示:每天吃 100 克加工肉类便可使结肠或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加 14%。

02

派酥类食品——无异于吃添加剂

代表食品:巧克力派、蛋黄派、奶皇酥等。

一块小小的派中,除去基本成分,其余均为添加剂,派类虽然为“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并不低,根据营养成分表分析,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高钠、低蛋白的食品。

酥类零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含大量脂肪、添加剂,营养素极少,各种口味基本靠香精调和。

03

人造黄油——当心心脑血管疾病

代表食品:饼干、沙拉酱、冰淇淋、珍珠奶茶等。

人造黄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比天然黄油的饱和脂肪酸还要厉害,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影响婴幼儿的发育。

04

人造海味食品——营养低 危害大

代表食品:鱼丸、虾丸、蟹棒等。

鱼丸、虾丸、蟹棒都属于仿天然海洋食品,是用低脂鱼加工而成的鱼糜为主要原料,从形状、风味、营养上仿天然海洋食品而加工制取。有些丸子还可能加入鱼肉香精、牛肉香精等添加剂,即使鱼肉和牛肉成分很少,味道也依然会很足。

这些添加剂只要用量不超标,对身体倒无大碍。但如果是想将其当做海鲜食物补充营养的话,不仅不能补充蛋白质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却会因此摄入过多。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

另外这些速冻肉丸属于高热量食品。据统计,50克虾丸的能量至少相当于100克米饭。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健康杀手”。

05

人造奶油——心脏病高发原因之一

代表食品:蛋糕、奶茶、速溶咖啡等。

人造奶油通俗来讲就是植物油加上部分的动物油、水还有其他配料加工而成的一种可塑性的油脂制品,用来代替由牛奶当中提取的天然奶油。加入一些防腐剂、香精、色素等等,达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

这些人造奶油广泛存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例如奶油蛋糕、奶茶、速溶咖啡中都含有人造奶油。人造奶油富含反式脂肪酸,是导致心脏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会导致心脏疾病,还会诱发肿瘤。

06

人造胶冻食品——穿肠挂肚

代表食品:果冻、布丁等。

人造胶冻食品是许多小朋友的更爱,色彩缤纷、口感又嫩滑,相信大家小时候也都吃过。专家介绍,果冻、布丁等胶冻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为了使人造胶冻食品吃起来,爽滑Q弹都会加入海藻胶、卡拉胶等,这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在肠道残留。

虽然这些胶状物质本身虽对人体无害,最终都会被排出体外,但却会影响人体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对健康不利。

07

膨化食品——吃多了损伤大脑

代表食品:薯片、爆米花、虾条等。

膨化食品基本以淀粉为主料,在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喷上油脂及各种调味品。这种处理会使主料的蛋白质质量下降,维生素也受到一定损失。

膨化食品越松脆,越有可能含有过量的膨发剂,若膨发剂中铝超标,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儿童食用过多膨化食品,可导致孩子发育迟缓,甚至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

这些好零食你值得拥有

1.酸奶:

营养价值高,吃起来又方便,而且有很好的饱腹感,在室温下存放几个小时没关系,特别适合两餐之间食用,预防饥饿,也预防下一餐食欲过度旺盛。

2.坚果和种子:

比如西瓜籽、葵花籽、南瓜籽、花生、榛子、杏仁、开心果、核桃仁等,也适合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

它们富含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它们的油脂太多,每天只宜吃一汤匙的量,否则容易增肥。

3.“传统”健康零食:

比如南方的五香盐水煮毛豆、茴香豆和奶油蚕豆,北方的烤红薯、煮玉米和煮花生,水乡的煮老菱角、藕片和荸荠等,它们能补充相当多的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慢消化淀粉,有利于抑制食欲,控制血糖上升。

健康小贴士

一、下面这7种人造食品千万要少吃

1、人造奶油;

2、派酥类食品;

3、人造黄油;

4、人造海味食品;

5、加工肉类;

6、人造胶冻食品;

7、膨化食品。

二、这些好零食你值得拥有

1、酸奶;

2、坚果和种子;

3、粗杂粮。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经视健康家

最新研究:长胖真的会让人变傻!

长得胖是病吗?是,而且还是“万病之源”!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全球更大的慢性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引发多种疾病和并发症,并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在 35 以上的肥胖人群,平均寿命要比正常体重的人群少 8 年。

01

研究发现肥胖会伤脑子!

近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西太平洋地区卫生》上刊登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肥胖的又一大危害——会伤脑子!<1>

这项研究在近万名亚洲人群中开展,结果显示:内脏脂肪和 BMI 的升高,都与大脑认知能力的下降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每增加 0.27 千克,认知年龄就会衰老 0.7 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研究还指出,全球痴呆症的高发区正从西半球转移到亚太地区,每年约有 400 万的亚洲人罹患痴呆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 40% 左右。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肥胖流行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 7%。由此我们会猜测肥胖流行与痴呆症增长之间具有相关性。

而此前国际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生命科学》(eLife)上刊登的一项研究,对肥胖人群进行 18 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之后,他们的体重每下降 1%,大脑老化的速度就会降低 8.9 个月!<2>

02

内脏脂肪越高,身体越不健康

说到肥胖,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膀大腰圆的形象。的确,临床经验显示,90% 以上的“大肚子”,内脏脂肪都超标了。但还有一些人体型虽然不胖,在体检后被告知自己“内脏脂肪超标”。

怎么判断自己内脏脂肪是否超标呢,有一个简单的 *** 。因为内脏脂肪主要集中在腰腹部,所以一般来说,腰围越大,意味着内脏脂肪越多。男性腰围 ≥90 厘米,女性腰围 ≥80 厘米,就有内脏脂肪超标的可能。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人体的脂肪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两种。

以腰腹部为例,皮下脂肪就是你腰腹部堆积起来的“游泳圈”,是能用大拇指和食指能够轻松捏起来的脂肪层。而内脏脂肪你用手指捏不起来,用肉眼也看不见。因为它长在腹腔内部,围绕着肝脏、胰脏、肾脏等脏器。

一定量的内脏脂肪其实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们能对内脏器官起到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身体的肥胖程度增加,内脏脂肪不断堆积,过剩的内脏脂肪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

而现在,科学学家们又找到了内脏脂肪高会伤害大脑认知的证据!

03

想减掉内脏脂肪

就要改变生活方式

内脏脂肪高的人,在生活方式方面有 3 个主要的特征:

饮食方式偏油腻、喜食煎烤油炸甜品等高热量食物、深加工食品、爱喝酒的人群;

不爱运动、经常久坐的人群;

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的人群。

说白了,如果想减掉内脏脂肪,就要从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着手。

1. 首先是调整饮食结构

少吃煎烤油炸、甜品等高热量食物,少吃深加工食品(糖果饼干膨化食品类、方便食品类、腌制食品类、碳酸饮料类),控制卡路里摄入。

多吃高纤维、低卡的食物(番茄、西蓝花、芹菜、生菜、苦瓜、橙子、西柚、百香果、猕猴桃等),提升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

少 *** 米精面等细粮,每天吃 200g 左右粗粮杂粮。

多吃优质蛋白,帮助增加肌肉,提升饱腹感。

少喝酒,更好不要喝酒。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同时还要运动起来

拒绝久坐不动,每坐 1 个小时,就站起来走动 5 分钟。

每天锻炼 1 小时,刚开始可以慢走或快走,1~2 个月后可以选择燃脂效率更高的慢跑、跳绳、有氧操或球类运动。

3. 还要释放压力、调整睡眠

可以做瑜伽、深呼吸等,缓解压力。

多与亲密的人在一起,也能平静心情、缓解压力。

睡前少看手机,减少 *** ,不要饮茶和咖啡,不要抽烟。

睡前试试冥想、听舒缓柔和的音乐,促进入睡。

其实,无论你是否肥胖,内脏脂肪是否超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为什么不这样呢?

(来源:科普中国)

这10种被吹上天的“伪健康”食品,坑你的钱还让你胖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健康食品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特别是那些既不需要自己花费时间烹调,又可随时在商场买到的“健康食品”,更是被上班族圈粉了。

不过,商场里宣传的“健康食品”很多可能是“伪健康食品”,买错吃错了,不仅不能给你带来健康,反而还会让人长胖,甚至会增加患病风险。

具体都有哪些食物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揭开它们的真面目。

01

蔬果干


我们常说,多吃蔬果对健康有益,建议每天蔬菜吃到300~500克、水果吃到200~350克。但是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要想每天都吃够蔬果还是比较难实现的,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吃方便的蔬果干。

市面上的蔬果干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油炸蔬果干和冻干蔬果干。其中油炸蔬果干不仅营养成分流失较多,还存在高油高盐等问题,比如下图这款畅销的某品牌果蔬脆片,脂肪含量高达32克/100克,热量高达495千卡/100克,一包下肚几乎就相当于一餐的热量了。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相比之下,冻干蔬果干更健康一些,不仅能保留更多怕热、易氧化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减少易挥发的芳香类物质的损失,保留更多食材本身的味道。有研究显示,真空冷冻干燥后芦笋的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含量相对于新鲜芦笋的保存率分别为63.86%、80.49%和81.68%。<1>

无论哪种蔬果干都不如直接吃新鲜蔬菜最营养健康,如果实在要吃,那就选冻干蔬果干。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2

果汁


果汁喝起来酸甜可口,很多人会把它当做健康饮品。但是果汁饱腹感弱,很容易一次喝下去很多,摄入更多的热量,增加肥胖风险

水果榨汁后营养也会流失,如果将榨汁后的残渣丢弃,会损失一部分膳食纤维。一些常见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水果,榨汁以后维生素C也会有损失:

猕猴桃榨汁,维生素C保留率为88%<2>。


草莓榨汁,维生素C保留率71.11%<3>。


橙子榨汁,维生素c保留率为67.24%<4>。


但对于苹果、香蕉、西瓜、桃等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是很高的水果,就不用太在意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市面上的果汁很多都不是100%纯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有研究提到:常喝加糖果汁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5>

所以,尽量吃完整的水果,如果喜欢果汁,那就喝100%纯果汁,同时控制好摄入量。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3

果脯蜜饯


果脯蜜饯类的小零食口感酸甜,正因为原料大多是水果,所以很多人会以为它们是健康零食。

其实,市面上的果脯蜜饯大多高糖、高盐、高热量,比如热卖的某品牌话梅100克盐含量竟高达7.9克,一次吃下100克的话梅盐摄入量就直接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5克/天,常吃会增加肥胖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04

粗粮饼干


平时主食粗细搭配不仅能增强饱腹感、平稳餐后血糖,还能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矿物质等营养,于是市面上的粗粮饼干被当成了健康主食。

实际上,粗粮饼干中的粗粮并不多,就比如下图这款粗粮饼干,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规定:配料表的顺序要按照由多到少递减排列。由此可见,这款饼干中的粗粮成分并不多,最多的是小麦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某些市售品牌的粗粮饼干脂肪含量很高,下图这款脂肪含量高达33克/100克,吃100克这样的饼干、全天再吃些其他的菜肴,摄入的油很轻松就能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天的烹调油用量。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虽然粗粮饼干的膳食纤维含量要比普通饼干高一点,但仍然不适合经常拿来做主食。如果把这样的粗粮饼干当做主食来吃,不仅不能帮助平稳餐后血糖,而且还更容易长胖。

如果实在想吃粗粮饼干,一定要看好标签,选择配料表中粗粮排名靠前的,并且脂肪和总热量相对较低的一款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5

花式麦片


燕麦属于全谷物,富含β葡聚糖,能减缓葡萄糖吸收入血,有助于控血糖。

但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花式麦片,里面也有燕麦片,包装上也会有燕麦片的图案,让人误以为主要成分是燕麦片。但其配料表中不仅燕麦片成分不多,而且还会添加糖、油、调味料等成分

比如下图这款的配料表中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麦粉的添加量比燕麦片还多、另外还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这样的花式麦片不仅热量高,也不利于控血糖。并且植脂末属于反式脂肪酸,常吃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如果要吃燕麦片,一定要看好配料表,选择配料中只有燕麦并且压片较为完整的的100%纯燕麦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6

素鸡素鸭


肉类吃的多可能会因为脂肪摄入超标而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有人将目光转移到了和肉类口感相似的素鸡素鸭上。

不过,这些素食并非意味着“健康”,一般都是用豆制品或小麦面筋为原料 *** 而成,为了让它们的口感更好吃,还会加入植物油、白砂糖、盐以及调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比如下图这款素鸡翅,脂肪含量高达34.6克/100克,这可是正常鸡翅的3倍,热量是正常鸡翅的2.4倍,并且钠含量不低,折合成盐为2.76克。只要吃下100克这样的素鸡翅,盐的摄入量就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的56%了,全天盐很容易超标。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如果将这样的素鸡素鸭当做健康食品来吃,不仅存在发胖的风险,还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07

果粒酸奶


果粒酸奶中既有酸奶又有水果,听起来真的很健康。但这种酸奶普遍糖含量较高、热量不低,里面的果粒也没多少,不仅不利于控制体重,还容易诱发龋齿

比如下图这款某畅销品牌的果粒酸奶,热量约为412千焦/100克,一瓶200克下肚就会摄入824千焦的热量,相当于1大碗白米饭了。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如果想吃果粒酸奶,那倒不如选择无糖酸奶,自己切点新鲜水果块放进去,这样不仅美味、健康,热量也更低。

08

乳饮料


“乳”的字样就能给人“健康”的感觉,所以乳饮料也被很多人当成了健康饮品,以为和牛奶一样能喝到奶的成分。

其实,市面上的很多乳饮料都不是健康饮品。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低、糖含量较高。比如下图这款乳饮料,一盒250毫升喝下去,大约会摄入16克糖,如果折合成方糖,约为4块。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更好控制在25g以下,一瓶乳饮料就占了一大半,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龋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09

功能饮料


靠喝“功能饮料”补充营养可不靠谱,不仅营养没补对,反而会让身材日渐圆润。

功能饮料中并不只是水和营养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 *** ,特别是糖的含量相当可观,某些品牌的糖含量甚至可达37.62克/罐。<6>

有数据统计,仅2017年我国就有近1.3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另外,过量摄入 *** 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容易让人出现失眠、心慌、焦虑等症状,还具有成瘾性。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纯牛奶,不是补钙和蛋白质的好选择。市面上的核桃奶/燕麦奶等都属于调制乳,按照国标,调制乳的蛋白含量≥2.3%就可以,而纯牛奶的蛋白含量要求≥2.9%,调制乳的钙含量也不如纯牛奶

比如下图这款核桃奶,蛋白质含量仅为2.4克/100克,钙含量仅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钙含量为107毫克/100克,某些品牌的牛奶钙含量可达到120毫克/100克。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另外,调制乳一般都含有添加糖,不仅额外增加了热量摄入,也增加了龋齿和肥胖的风险。至于强化的某些营养,只要饮食上注意搭配就能轻松补够。

对于市面上的“健康食品”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选购。别被“伪健康食品”坑了!

参考文献:


<1>朱蕴兰,陈宏伟,陈安徽,邵颖,张城,陈巧林.不同干燥方式对芦笋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北方园艺,2018(01):129-134.

<2>潘林娜. 法国猕猴桃果汁加工过程维生素C的变化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1993(5).

<3>陆道礼, 李国文, 陈庶来,等. 草莓汁加工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5(006):121-123.

<4>张志平, 潘兆广. 鲜榨果汁维生素C损失率分析. 广东化工, 2017(17).

<5>Xi B, Li S, Liu Z, Tian H, Yin X, Huai P, Tang W, Zhou D, Steffen LM. Intake of fruit juice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ysis. PLoS One. 2014 Mar 28;9(3):e9347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3471. PMID: 24682091; PMCID: PMC3969361.

<6>https://mp.weixin.qq.com/s/LZQtnXf4rWK-yQrSUbakvA


作者|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 ***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审核|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未经授权转载

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vlog|减肥期为什么要少吃高热量食物?


初始108斤,今日86斤,目标90斤, ??23斤



——————

??我的一日三餐


?早:水果沙拉


?午:土豆烧排骨+空心菜+半碗米饭


?晚:西兰花炒虾+半碗米饭


?♀?运动:爬楼梯9层

————————


大家早上好,愉快的周末开始啦。小何同学要写论文,我早早地起床把房间让给他。然后自己悠闲地做了个酸奶水果沙拉。


水果沙拉当早饭真的香,有时候我没吃水果,就会感觉自己一天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没有摄入够,下午硬逼着自己吃点水果又吃不下,所以更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当早餐,简直一举两得。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减肥期要少吃薯条炸鸡奶茶这些高热量的食物。说句不好听的,垃圾食物是真的存在的,它就像抽烟一样,没有对你造成即时明显的伤害。但是它会干扰你一系列的内分泌,以及你的大脑对于食物美味的界定。


比如你长期吃那些重油重盐以及蛋糕奶茶这些高热量的食物,那你就很难喜欢普通的家常菜,或者是天然食物的口感。


简而言之,这些垃圾食物会让你把“满足食欲”和吃东西的“爽感”混淆起来,你越吃这些东西,你的大脑你的胃就越倾向于选择吃这些东西,这些充满科技与狠活的食物是会让你上瘾。


而且我们的肠胃代谢这些垃圾食物所要承受的压力,远远要超过正常的天然食物,身体就非常容易囤膘、长胖,就算你后面拼命运动,补偿也不太大。


不过其实吃点就吃点,你非要为吃这些东西找一大堆的理由,就很容易踩一个心理学上的大坑,就是上瘾倾向,所谓越堕落越快乐越上瘾。


当然,其实我自己还挺喜欢吃麦当劳的双层鳕鱼堡,还有肯德基的蛋挞炸鸡什么的,不过我吃他们的频率非常低,可能一年就吃那么几次。我觉得它们好吃,但是我没有吃它们的瘾,更不会为吃它们而找借口,想吃了就去吃,就这么简单。


但平时其实吃家常菜更多一点,比如说,今天中午就是一顿简单的家常菜,是我自己做的豆角、土豆烧排骨,好吃,我差不多吃了半盘。


晚上也吃的是家常菜,我妈做了一个蚂蚁上树,其实就是粉丝炒肉末还蛮好吃的,我吃了半碗米饭,今日份进食就是这样,大家拜拜#减肥##头条文章养成计划##成都头条#

一吃了很多高热量食物后应该怎么补救?#大餐补救

吃完大餐后应该怎么补救?

一不小心吃了很多高热量食物后补救?还是我只墨迹你能听得懂的,不好好看给你脑瓜打一圈包。

首先在步入正题之前,说一个99%的新手哥们或者姐妹都会经历的小误区"。

当你每次吃了很多高热量食物后,第二天称体重的时候发现你重了好几斤,然后你就会觉得新长的脂肪"。然后你开始有体重焦虑了。其实你可以动脑子想一想人体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长好几斤脂肪?那可能吗哥们儿?你就算往里炫,你最多最多也就长半斤左右的脂肪。其余的都是一些水分以及食物残渣存在你的体内,所以你再有体重焦虑我打你!

接下来我们步入正题。

之一点:轻断食12小时。就是让你在12小时之内吃的干净清淡的同时,让自己保持始终有点微微饿的感觉。并且在这期间喝5升左右的水,不喝我打你,这样能够帮你更快的代谢身体的垃圾。

第二点:安排一次空腹的力量+有氧训练。有条件的直接去健身房尽量多练大肌群。练完之后给你做3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不做还打你。没条件的你就在家给我做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爬楼梯、慢跑、跳绳、跳槽、爬坡都可以。有咖啡的练前喝点咖啡。

第三点:别拉一晚上,偶尔放纵一次,不会让你长很多的脂肪。放纵之后继续好好努力,好好坚持,加油哥们!

我们为什么戒不掉高热量食物?

当今社会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肥胖病的问题,肥胖像藤蔓一样不断蔓延至各个国家。

我们都清楚高热量的食物对人体并不好,例如炸鸡汉堡奶茶蛋糕等等,但是为什么我们老是戒不掉呢?为什么我们一看到这些东西就想吃呢?


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过去,看看祖先的生活。

我们的祖先以采集狩猎为生,在草原上或者森林里,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永远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果人们想吃甜食,就只有一种可能的来源,那就是熟透了的水果。所以如果人们看见了一棵结满甜美苹果的果树,更好的办法就是一次吃个过瘾,一直吃到自己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其他动物也看见的话,可就一点儿也不剩了。


所以我们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就像现在我们仍然会看着电视不知不觉地吃完一整桶冰激凌,可能还喝完了一大桶可口可乐。

我们现在很多的喜好和习惯其实都是由过去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虽然这些现象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当我们仔细追究和品味琢磨后还是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人类这个物种从古至今不断繁衍到现在,随着时代的需求和自己的适应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演化,最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模样。#大有学问#?


标签: 热量 食物 危害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