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拟行路难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行路难拼音版注音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拟行路难拼音和行路难拼音版注音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拼音版:《行路难》李白
1、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3、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5、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二、拟行路难其四拼音版原文
1、泻xiè水shuǐ置zhì平píng地dì,各gè自zì东dōng西xī南nán北běi流liú。人rén生shēng亦yì有yǒu命mìng,安ān能néng行xíng叹tàn复fù坐zuò愁chóu。酌zhuó酒jiǔ以yǐ自zì宽kuān,举jǔ杯bēi断duànjué歌gē路lù难nán。心xīn非fēi木mù石shí岂qǐ无wú感gǎn?吞tūn声shēng踯zhí躅zhú不bù敢gǎn言yán。
2、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3、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4、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5、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6、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7、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8、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更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
9、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10、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三、拟行路难其四拼音
拟行路难其四拼音是:(nǐ)拟(xíng)行(lù)路(nán)难(qí)其(sì)四。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走路叹息坐卧惆怅。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
2、“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3、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4、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
5、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郯城,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因曾任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军府参军而被后人称为“鲍参军”。
四、拟行路难拼音版
1、nǐ拟xíng行lù路nán难。qí其sì四nán南běi北cháo朝。bào鲍zhào照xiè泻shuǐ水zhì置píng平dì地。gè各zì自dōng东xī西nán南běi北liú流。
2、rén人shēng生yì亦yǒu有mìng命,ān安néngxíng行tàn叹fù复zuò坐chóu愁?zhuó酌jiǔ酒yǐ以zì自kuān宽,
3、jǔ举bēi杯duàn断jué绝gē歌lù路nán难。xīn心fēi非mù木shí石qǐ岂wú无gǎn感?tūn吞shēng声zhí踯zhú躅bù不gǎn敢yán言。
4、其[其](jī,qí)qí<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为及孔子。”
5、<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6、<代>之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8、<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游黄山记》:“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9、【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
10、<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1、<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12、<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其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3、<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肴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
14、<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志!”
15、<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16、<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答李翊书》:“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关于拟行路难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