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淡水鱼的网友一定很熟悉黑鱼——雅一点的说法是“乌鳢”。黑鱼那可是河流、湖泊、池塘里面的“霸王”了,凶猛专门以其他小鱼特别是“鲤科”鱼类为食物。如果鱼塘里面混入了黑鱼,那么其他的鱼就要变成黑鱼的食物了。黑鱼能吃,肉多刺少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只是,比较挑剔的美食爱好者认为黑鱼的肉过于油腻,不如海鱼“鲜”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要讲的是海里也有一种“黑鱼”。海里的黑鱼当然不像淡水里的黑鱼那样“广为人知”了。即使在海产经济鱼类里面,它也是很“小众”的。但海里黑鱼的味道是鲜美、极好的,比淡水里黑鱼的味道可强得多了。
海里俗称的黑鱼别名其实特别多了,比黑鱼更通俗的名字有“黑老婆子”、“黑寨”、“黑石鲈”等。然后,比较文雅的说法,就是“黑鮶鱼”了。如果,严格按照鱼类分类学的说法的话,它属于鮋形目、鮋科,学名应该叫许氏平鮋了。鮋形目、鮋科的鱼类有个特色,那就是样子长得特别奇怪了……
这个黑鮶鱼是近岸暖温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岩礁区的泥沙底质水域近底层。它和其他的很多种海洋经济鱼类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它基本是不必“洄游”——在我国的黄渤海近海那就是一年四季“都有”了。然后,黑鮶鱼也基本处于食物链上层,它以比它弱小的小鱼小虾为食物了。所以,它的肉质还是挺不错的——基本上也是像淡水里面的黑鱼那样,肉多但是刺少,鱼肉和鱼骨很容易就能被区分开来,吃起来过瘾了。
但黑鮶鱼(海水黑鱼)比淡水黑鱼的味道可要强得多了,它的味道经常被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鲜”了,当然海货一般都是要用“鲜”来形容的。这个黑鮶鱼,可以清蒸、可以红烧——但最常见的吃法那还是清炖或者用来“煲汤”了。海边人特别是我们山东省黄海渤海边的人称赞它是“黑脸白汤营养多”啊。
在前文里面,已经说过了,黑鮶鱼常年住在我们国家的黄渤海近海,它不用洄游,一年四季都有啊。每年的5月-9月,正好是黄渤海长达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呢,在这段时间里,一切渔船都不允许出海作业。但是,钓鱼消遣是允许的,在这段时间里,海边钓鱼经常能够钓获黑鮶鱼。
黑鮶鱼,更大的意义是它已经实现人工养殖了。这些年,沿海各省都在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我们山东省对这个产业特别重视。在新闻报道中,是不吝啬赞美之词的,称赞这个产业“走向深蓝”、“向海图强”、“耕海牧渔”等等等。
在过去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主要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养殖的设备也比较简陋。那个时代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基本是贝类、虾蟹再加上各种海带,最值钱的是在海底投放海参、鲍鱼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海水养殖不再仅仅满足于近海了,开始向远海“发展”。科技企业制造出了多种大型的海上“养殖平台”养鱼用“网箱”等,海水养殖的热点也变成养殖“海水鱼”了。我省的企业,就研发出了令人瞩目的养殖平台“深蓝一号”、“耕海一号”等等了。
海里的黑鱼/黑鮶鱼(许氏平鮋),就是近年来海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了啊!
黑鮶鱼/许氏平鮋,俗称“黑鱼”,这就是海里的黑鱼。海里黑鱼的味道比淡水里黑鱼可要鲜美多了,好吃得很啊!
黑鱼是“孝鱼”?关于黑鱼,你需要了解的一些事实!黑鱼,是淡水当中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很多人都说黑鱼是“孝鱼”,那是因为他们对黑鱼根本不理解,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吃过黑鱼,对黑鱼多少有些了解,但很多人的一些知识来源是有错误的。
比如说:书本上说黑鱼喜欢栖息在水底,但实际上黑鱼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在有水草的环境下黑鱼通常都是栖息在水草下面,利用水草的隐蔽性,注视着周围可以捕食的猎物。那么,黑鱼究竟是不是孝鱼呢?
一、黑鱼为什么被视为“孝鱼”。
黑鱼在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
话说黑鱼妈妈在每年的5~7月份之间,都会交配产卵,产卵之后的黑鱼妈妈,在这期间会失明一段时间,所以黑鱼就无法捕到食物,小黑鱼宝宝们就主动地送到妈妈嘴里给它吃,而黑鱼妈妈就会一直围绕着小黑鱼转圈的地游着,为了祭奠被它吃掉的黑鱼宝宝。从此,小黑鱼舍身为母的做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其实,这个传说是因为对黑鱼的习性不了解,误以为黑鱼妈妈吞食小黑鱼。根据黑鱼的习性来看,产卵过后的黑鱼妈妈,都具有保护幼崽的习性,当小黑鱼孵化出来后,它们便会一直伴在左右保护,当有危险时还会将小鱼含入口中。不光如此,就连黑鱼爸爸,也会参加到这项任务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到看小黑鱼的周围,总会有2条大黑鱼在周围盘旋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的黑鱼有几个品种。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至北的江河湖泊之中,它都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和自行繁殖。由于分布广的原因,所以它的名字也非常多,全国叫的最多的有: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等。
我国的黑鱼总体上区分三个品种,被称为黑鱼既乌鳢的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这种就是我们常见的黑鱼;黑乌鳢主要分布黑龙江流域;白乌澧体型较短,且肚皮下面白色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嘉陵江。
三、黑鱼的生活习性。
黑鱼是属于中山层鱼类,在有水草的环境下,通常是藏匿在水草周围,在没有障碍物的环境下,黑鱼则是喜欢栖息在微水流,或者静水流的岸边栖息。黑鱼的适应能力极强,对水质、氧气的要求极低,甚至在没有水的环境下,它能钻入泥土里照样生存下来。
因为黑鱼与其它淡水鱼不同,当黑鱼离开水里,或者水中出现缺氧时,此时黑鱼可以借助在鳃腔内由之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黑鱼哪怕是不在水里,只要身体表面湿润,就能保持一段时间内不死。
在自然水域当中,黑鱼几乎没有天敌,因为黑鱼从小就以捕食鱼苗、幼虾为食,而成年的黑鱼食性很广,不仅捕食鱼虾,还以其它的水生动物、其中包括水鸡、水鸟,以及各种娃类和水老鼠等。
四、黑鱼的食用价值。
说起吃黑鱼,不经常下厨的人可能还不了解,但要说起火遍大江南北的“酸菜鱼”,想必不少人都吃过,这道菜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黑鱼。其实,我国吃黑鱼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
黑鱼是一种药用食用鱼,并且被《神农草本经》记载为虫鱼上品,鱼 *** 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较高的药用价值。一般做完手术的病人,都会购买野生的黑鱼吃,因为这样能让伤疤快速结合起来,并且有留疤不明显的作用。
五、野生黑鱼怎么钓。
钓黑鱼的 *** 有很多种,在没有路亚的时代钓黑鱼,当时我都是用一根竹子,上面系上一根线,再绑上一个王八钩,将钓来的小麦穗、鳑鲏、白条勾住作为诱饵,但前题必须是要活的,将钓饵放在水面向下3厘米左右,通过不断的挣扎来诱惑黑鱼,这种 *** 在当时钓黑鱼的效果堪称“黑科技”。
现在钓黑鱼都是用路亚,在水草较多的区域建议使用雷蛙,这种拟饵防挂水草的效果很好。在亮水区就使用飞蛹拟饵,这种属于通杀类型的,不仅能钓黑鱼还能钓钓翘嘴和鱤鱼。无论用什么样的拟饵,但线组必须要用PE线,更好是3号以上的线号,因为黑鱼力气非常大,很容易咬饵后出现断线。
最后:要想在自然水域钓黑鱼,每年的4~10月份都很好钓,在夏季垂钓时要选择早晚和中午时段。因为根据肉食性鱼类的捕食习性来看,这个期间的黑鱼食欲非常强,也是最容易钓获的。另外,在黑鱼繁殖期间不建议垂钓,因为大黑鱼被钓了之后,小黑鱼的存活率非常低,容易被其它鱼类捕食,包括同类之间的大黑鱼。
黑鱼入侵美国19年,可长200斤,投毒也杀不死,美国人为何不吃?黑鱼在中国有“酸菜鱼之王”的称呼,也叫生鱼,因食用口感鲜美,肉质细腻少刺,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而其市场上的售价也十分昂贵,一斤可卖20-25元,因价格贵不少人也抱怨吃不起。
然而,在中国怎么也长不大的黑鱼,在美国却成了臭名昭著的“蛇头鱼”,入侵美国19年,美国人用上多种 *** ,如投毒、抽干水,却怎么也杀不死、灭不了,这是咋回事?美国人为何不让吃货消灭它们?
01、黑鱼入侵美国19年
2002年,美国几个钓友正在湖里钓鱼,突然,他们钓上来一条模样奇怪的鱼,其身长为51cm,看上去和蝮蛇非常像,只是身长不够,且满嘴长着尖牙,身上有着黑色条纹。
这些小伙只是觉得新鲜,并没有太好奇,合影留念后就将其放掉。然而,这张照片被 *** 部门发现后,官员经过辨认,这才发现它并非美国本土鱼,而是一种亚洲黑鱼,也就是外来入侵物种。因黑鱼在美国人看来如同蝮蛇,特别是鱼头和蛇头更像,因此它们将其称为“蛇头鱼”。
众所周知,黑鱼是一种肉食性捕食者,喜欢藏匿自身,等猎物靠近后再快速袭击,从而吞掉个头比自己小的鱼虾、青蛙等。而黑鱼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我国江河湖泊中均可存在。而作为我国的原生鱼,黑鱼早已是生态链的一种,中国人自然不用担心其大量繁殖。
可在美国就不同了,自从2002年发现这条鱼后,美国多地都有报告黑鱼的踪迹。至于为何美国存在黑鱼,其实这还真是意外。有调查发现,2000年,美国一游客购买了一对黑鱼,将其当宠物鱼养殖,可因黑鱼长速快,很快鱼缸放不下,这对游客直接将黑鱼放生野外,或许正是从这时候,黑鱼便开始入侵美国。
最初时,美国 *** 还不是太在意,认为亚洲黑鱼很难在美国生存下去。实际上,黑鱼除了是凶猛的掠食者,本身也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在低氧、水质差的地方都可生存,毕竟它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就算是离水也可生活很长时间。
一旦河流干旱,它们就会蛰伏起来一动不动,只要淤泥里还有水就不会死,等雨季到来后即可继续生长。而黑鱼不挑食物,什么都可食用,且攻击性强,很快就成为水域的霸主。
等到黑鱼入侵美国20%的水域时,美国人才明白黑鱼的可怕,但此时已经太迟了。05年时,马里兰州发现,鲑鱼的出口量罕见减少,在追寻缘由时,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黑鱼,因黑鱼吞下了太多洄游的鲑鱼及其幼子,结果导致鲑鱼产量大减,出口量也减少。
而后,不少美国人发现了河流中一米多长的“巨无霸”黑鱼,体重可达200斤,如同猪一样,它们可直接吞下半米长的鱼,就连小型哺乳动物也常常遭到黑鱼的偷袭。
02、耗费巨资难清理
当明白黑鱼的恐怖之后,美国人开始担心起来, *** 官员更是警告民众,见到亚洲黑鱼一定要将其杀死,并及时备案,且禁止美国人饲养黑鱼,也禁止进口或流通黑鱼,避免其入侵美国“5大湖”,不然它将成下一个“亚洲鲤鱼”。
不过在美国 *** 的眼里,亚洲黑鱼比亚洲鲤鱼还恐怖,毕竟前者是肉食性动物,且生命力顽强,没水也能存活很久。
为此,美国开始了大力捕捉,鼓励全民钓黑鱼,一条可奖一美金,钓到的鱼不管大小全部处死。可即便是这样,依旧很难清理黑鱼。
而后,美国专家又建议投毒,但也只是在少部分湖中投毒,不然所有鱼都将因此而灭绝,且水有毒,黑鱼也会弹跳、爬行,进而进入其他鱼塘。也有一些州宣布可用绝户网、电击等方式捕捉黑鱼,但黑鱼喜欢在浅水区或水草多的地方生长,电击、网捕效果并不大。
种种方式无效后,美国人决定“以毒攻毒”,既然亚洲鲤已泛滥,那就用亚洲鲤对付黑鱼,但亚洲鲤鱼的泛滥,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水域入侵问题。
美国为了治理亚洲黑鱼耗费了数十亿美金,可直到今天,亚洲黑鱼在美国依旧好好活着,毕竟它的繁殖能力变态,一条1斤的黑鱼,可繁殖1-2万粒,而黑鱼比较护崽,在小鱼没长大前都会守护在其身边,因此其后代的成活率颇高。
03、中国吃货:为何不吃?
在中国,从来不担心黑鱼泛滥,毕竟其食用口感比花鲢高出很多,且刺不多,加工成酸菜鱼、水煮鱼很是美味,再加上其营养丰富,更是让其价格处在高位。
可美国人却不敢食用黑鱼,这是因为美国的淡水重金属超标,因此人们为了健康问题不敢食用淡水鱼。再加上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对“酸菜鱼”无感,也没有太高深的厨艺,不爱处理复杂的食材,因而黑鱼也不被重视。
不得不说,也正是这些限制条件,使得黑鱼在美国不受欢迎,泛滥问题一直没解决。
又一条发财鱼一飞冲天,1个月暴涨4元!黑鱼冲到10年更高价?“最近涨得太狠了,外地老板拿货量都开始有点少了”,8月份以来,黑鱼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从上周三四开始,广东地区黑鱼价格明显上涨,不到一周涨了2块钱。一些养殖户看到涨价这么凶,拿到手的订金又退了。
最近几天黑鱼涨得到底有多猛?直接看表格。
这个表格对比了1个月前、2个月前、半年前、1年前、1年半前、2年前的价格数据。可以说这几天的黑鱼价格碾压以前的数据,也难怪很多流通商说,现在的鱼价,差不多是最近10年更高价了。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来,1个月前、2个月前黑鱼价格差不多,甚至和半年前差别也不大。事实上鱼价也就是进入8月份以后才开始慢慢涨起来的。和去年同期对比,如果不是今年8月份的涨价,大鱼价格和去年同期也差不多,都是11块左右,甚至2年前的大鱼价格也差不多,低谷期是在1年半前,也就是2021年2月底3月初。
与此同时,1-2斤中鱼走市场比半年前贵了7毛钱,去年同期贵了1.2元/斤,比1年前贵了1.9元/斤,,比1年半前贵了2.7元/斤,比2年前贵了1.5元/斤,这个涨幅也很厉害。事实上在以前的时候,2斤以下的小鱼更便宜的时候连5元/斤都不到的,“这主要就是得益于今年加工厂收鱼比较给力,中鱼价格一直在8元/斤左右浮动,最近2斤以上大鱼猛涨,中鱼也水涨船高了”。
大鱼价格一直以来就是市场的定海神针,在黑鱼价格更便宜的时候,大鱼价格也被压到了七八块都不到,不管多大的炮头鱼,价格也很便宜,养的越多越亏本,养的越大越亏本,那是黑鱼最黑暗的几年。
后来随着加州鲈的兴起,很多人都转养加州鲈或者做加州鲈苗了,所以这几年黑鱼的价格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2斤以上大鱼11元/斤,中鱼7-8元/斤,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在产量很高的广东地区。
即便是在江苏浙江湖南江西山东等地,这几个产量没有那么高,但养殖成本也不贵,养黑鱼的人也赚得不少,尤其是很多用鸡肝鸭肝等动物内脏喂鱼,成本总体便宜了很多,有的养殖户拿到了特别便宜鸡肝鸭肝资源的话,养黑鱼每年数钱都数累了。
最近黑鱼为什么涨价?有两方面原因。
之一,往年这个时候价格就偏贵点。有点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老鱼数量减少、新鱼还没有大量上市,“再加上中秋节要到了,现在2斤以上大鱼的报价很混乱,便宜点的也要报14块,高的都报到15块以上了”。
从上周开始,由于不少收购商之前订的黑鱼抓的差不多了,北方不少地方温度降下来了,黑鱼长途运输的损耗小了,市场里要货的档口多了,所以珠三角地区很多找鱼的流通商多了,“进入8月下旬,2斤以上5斤头就已经快涨到13块了,从上周开始继续涨,涨到现在普遍都要14块多”。
养殖户惜售也是涨价的重要原因,温度降了点之后,珠三角地区养殖户喂料量增加了,很多养殖户要进入冲刺规格产量的阶段,尤其是看到大鱼价格上涨之后,本来收了定金的养殖户有不少又“挞定”了,“可以理解,鱼价涨得凶,很多养殖户认为赔掉几万块的违约金不算什么”。
也有人认为,这波涨价固然有市场的原因,背后也有人在做“小动作”,因为在以前每一次价格大涨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大鱼缺货的时候,有实力的老板联合起来短时间运作一下,再加上饲料厂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对于有经验的流通商来说,在鱼价暴涨的时候,反而会变得理性一点,鱼价太高的塘口不去碰,“有些养殖户是长期合作的,鱼价不好的时候优先抓鱼,在上涨的时候跟着涨,他们也要价不会太狠。市场就是这样,互相理解就可以了”。而对于外地要货的档口,则是必须要求先打款再装鱼。
第二,今年的高温太厉害了。持续高温不仅导致了养殖户不敢拼命喂料,同时还让江浙等地黑鱼死了很多,广东等地发病的黑鱼也不少。
“昨天我又捞了一千斤左右的死鱼,规格都比较大,都是本地黑鱼的品种”,水产养殖网了解到,即便目前浙江湖州地区高温在慢慢退,但还有35度的高温,所以死鱼的现象还在继续,整个湖州地区可以说没有一个黑鱼塘口没有死鱼,只是死多死少的差别而已,“我们这边有个人养殖每天差不多死一万斤,最近已经死了13万斤左右了,据说附近镇上有个养殖户死了20万斤,每天处理死鱼的成本都很高”。
目前浙江湖州地区大鱼收购价格高的能卖到12.5元/斤,2斤以下的中鱼也要卖到9.5元/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1天死鱼1万斤,每天的损失最少10万元,“死的品种绝大多数都是本地黑鱼,反正我明年打死也不养本地黑鱼了,准备全部转养广东杂交黑鱼”。据水产养殖网初步估计,明年浙江湖州地区估计最少有80%以上的人要转养广东杂交黑鱼。
这两年湖州地区已经有人慢慢从养本地黑鱼转向广东杂交黑鱼,江苏安徽也有少部分养殖户在尝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地黑鱼种质退化严重,而且养殖户喂鸡肝鸭肝容易让鱼塘底质恶化、水质恶化,一到高温天气就会细菌病毒滋生、发病死鱼严重,“往年夏天都会死鱼,但由于损失量还不是特别大,养殖户转养的心情没那么迫切”。
水产养殖业沈胜衣
而今年湖州地区更高温度突破了40度,7月份以来的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达到了50天。超强高温让包括黑鱼养殖户在内的损失惨重,湖州当地的一个渔药店老板告诉水产养殖网,即便现在的温度降到35度以下,死鱼也会继续的,因为在高温的阶段细菌病毒已经对存塘鱼形成破坏了,哪怕暂时扛住没有死鱼,只要是感染发病的,降温了还会继续死。
江苏、江西、安徽等地也有很多死鱼,只是没有浙江湖州那么集中。但是据水产养殖网了解,喂鸡肝鸭肝的塘口都有死鱼,有的少部分养殖户由于多方面原因死鱼也很严重,死鱼最严重的时候,养殖户只能动用挖掘机挖塘深埋处理。
“和去年同期相比,湖州地区黑鱼价格暴涨了3块”,一些长期在湖州抓鱼的流通商认为,后市鱼价继续上涨的概率很大,主要就是今年高温死鱼太多了,即便是新鱼上市的话,数量也不会太多。为了保住塘里的鱼,很多养殖户想了很多办法,成本也增加了很多。
22种鱼的辨别图片,带你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买鱼前不妨看看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家常食材。和买猪肉、牛肉不同,大家平时去海鲜市场选购鱼类食材时,很容易就一个头,两个大,因为鱼类大家庭里的成员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不同的外观,各式各样的吃法,常常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鱼的种类非常多,下面就跟大家分享22种鱼的辨别图片,带大家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都是海鲜市场里经常能见到的,一起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吃过几种?
1、鲈鱼
鲈鱼,又叫花鲈,有海水鲈鱼和淡水鲈鱼之分。海水鲈鱼的体型较大较粗,淡水鲈鱼的体型较小较扁。海鲜市场里的鲜活鲈鱼,以淡水鲈鱼居多,海水鲈鱼多以冰鲜或冷冻的方式售卖。从口感上对比,淡水鲈鱼的腥味较轻,肉质更细嫩,要比海水鲈鱼好吃。鲈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蒸好的鲈鱼,清香鲜嫩,能充分凸显出鱼肉的原汁原味。
鲈鱼
2、鲫鱼
鲫鱼,属于鲤科、鲫属鱼类,适应能力较强,但是生长速度较缓慢,从鱼苗长到重量3两左右,差不多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野生鲫鱼,个头都比较小。海鲜市场里卖的个头比较大的鲫鱼,多为杂交鲫鱼,是用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鲫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用来煮汤,如鲫鱼豆腐汤等。
鲫鱼
3、大黄花鱼
大黄花鱼,又叫黄花鱼、黄金龙,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主要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不过,野生的大黄花鱼目前已经非常少见,到了稀有的程度。市场里卖的大黄花鱼,一大部分都是养殖的,其中福建宁德沿海一带养殖的大黄花鱼,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大黄花鱼可以清蒸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鱼肉饺子馅。
大黄花鱼
4、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主要产自我国渤海和黄海海域,它和大黄花鱼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外观形状跟大黄花鱼十分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很多。小黄花鱼的价格要比大黄花鱼低一些,肉质也要更加细腻,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常见的有油炸、红烧等等。
小黄花鱼
5、黑鱼
黑鱼的学名叫乌鳢
黑鱼
6、草鱼(脆皖鱼)
草鱼,又叫脆皖鱼,属于鲤科、草鱼属鱼类,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种鱼。草鱼的产量较高,价格比较便宜,鱼肉质地也很嫩,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很多,吃起来要格外有耐心。草鱼非常适合烤的吃法,像很多烤鱼店里用的鱼,就有草鱼。
草鱼
7、青鱼
青鱼,属于鲤科、青鱼属鱼类,体型较粗壮,外形跟草鱼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个头要比草鱼大,鱼身表面呈青灰色,价格通常也要比草鱼高一些。青鱼的肉质鲜美,非常适合红烧和油爆的吃法。
青鱼
8、石斑鱼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因鱼身上有类似石头的斑纹而得此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及南海海域。石斑鱼的外观多呈长椭圆形,体型较扁,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鱼类。最能凸显出石斑鱼原汁原味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
石斑鱼
9、鲢鱼
鲢鱼,又叫白鲢,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和青鱼、草鱼、鳙鱼一起,并称为“四大家鱼”。鲢鱼的外观呈纺锤形,外表有个典型的特征,其眼睛的位置要比嘴巴低。鲢鱼适合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红烧、清炖,也可以做酱烧鱼。
鲢鱼
10、鳙鱼
鳙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胖头鱼,它的外观跟前面提到的鲢鱼非常相似,只是个头要更大一些,表面带有黑灰色的花斑,因此又被称作花鲢。吃鳙鱼的时候,最精华的位置在于鱼头,其鱼头占了身体差不多1/3的位置。像我们平时吃的剁椒鱼头,很多用的都是鳙鱼的鱼头。
鳙鱼
11、罗非鱼
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鱼类,原产自非洲,是非常典型的热带性鱼类,还有“白肉三文鱼”之称。罗非鱼的肉鲜、刺少,加上产量高、价格便宜,因此得到不少人的喜欢。罗非鱼的肉质相对要粗糙一些,比较适合红烧或是煎炸的吃法。
罗非鱼
12、黄颡鱼
和“黄颡鱼”这个学名相比,相信大家更熟悉它的俗称:黄辣丁、黄骨鱼、响鱼等等。黄颡鱼的鱼身发黄,鱼鳍上带刺,几乎没有什么鱼鳞。在烹饪黄颡鱼的时候,因其没有很小的肌间刺,下锅的时候要少翻动,不然容易导致鱼肉散掉。
黄颡鱼
13、多宝鱼
多宝鱼,又叫欧洲比目鱼,外形很特别,两眼位于头部的左侧,外观体色的深浅度会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多宝鱼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鱼刺较少,吃起来不费力,加上肉质丰厚 *** ,非常适合清蒸的吃法。
多宝鱼
14、带鱼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海产,因外形呈带状而得此名。带鱼一旦离开海水,会迅速死亡,因此我们在海鲜市场里基本就没有见过活的带鱼。带鱼不是越大越好吃,像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舟山带鱼,个头就非常小,长度多在40cm~60cm左右。在带鱼的吃法上,无论是清蒸还是油炸,都非常适合。
带鱼
15、鲅鱼
鲅鱼,学名叫蓝点马鲛,属于鲭科、鲅鱼属鱼类,南方一些地方也称其为马鲛鱼。鲅鱼的鱼身颜色有点像发灰的生铁皮,个头较大,鱼刺很少,肉质厚实而有嚼劲。个头小一些的鲅鱼,适合香煎的吃法,个头较大的鲅鱼,比较适合做鲅鱼饺子馅。
鲅鱼
16、鲤鱼
鲤鱼在民间传说里,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鱼类,像古语里的“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等,指的都是鲤鱼。根据生长地域不同,鲤鱼还有南、北之分。南方的鲤鱼腥味较重,口感粗糙,不及北方的鲤鱼好吃。说到鲤鱼最出名的吃法,当属那道经典鲁菜—糖醋鲤鱼。
鲤鱼
17、银鱼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一带,体色呈半透明状,身形较细,长一些的能有十几公分长,小的只有2、3公分长。银鱼的鱼刺较小,并且很软,烹饪熟后直接吞咽都行。银鱼常见的吃法有银鱼蒸蛋,或是晒成小鱼干后再炒菜吃。
银鱼
18、武昌鱼
武昌鱼,俗称鳊鱼,学名叫团头鲂,属于鲤形目、鲂属鱼类。它的身形较扁平,背部隆起较明显,鱼头和鱼尾均比较小。武昌鱼的肉质鲜嫩甜美,鱼刺较少,最适合清蒸的做法,烹饪的时候一定要少放佐料,避免盖过鱼肉本身的鲜味。
武昌鱼
19、红杉鱼
红杉鱼,又叫金丝鱼、红三鱼,属于金线鱼科、金线鱼属鱼类。它的鱼身中间带有金黄色的竖形条纹,侧面看轮廓比较扁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海域。红杉鱼更好吃的做法,莫过于拿来清蒸,或是先煎至金黄再拿来煲汤,都非常美味。
红杉鱼
20、鳗鱼
鳗鱼,又称白鳝、青鳝、日本鳗,外形跟蛇非常像,表面无鳞片,主要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海域里。鳗鱼一年四季都有,但属夏季和冬季的鳗鱼最为肥美。它的吃法也非常多,无论蒸炸还是炖煮,都非常美味。
鳗鱼
21、秋刀鱼
秋刀鱼的外形非常修长,跟刀的形状很像,再加上主要产于秋天,因此就有了“秋刀鱼”这个名字。秋刀鱼中的鱼肉脂肪含量较高,烤着吃更加美味。刚出炉的秋刀鱼,再淋上些许酸酸的柠檬汁或青桔汁,能瞬间让人胃口大开。
秋刀鱼
22、鳜鱼
鳜鱼,又叫桂鱼、桃花鱼,属于鮨科、鳜属鱼类,两侧较扁平,眼后背部明显隆起。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句经典的诗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鳜鱼最为肥美的时候。鳜鱼比较适合清蒸的做法,更能凸显出鱼肉鲜甜的口感。
鳜鱼
财鱼:长得吓人,凶猛又爱吃鱼,离水3天不死,却是“鱼中珍品”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导读:因文身而成吉祥鱼,却是水中“杀手”,专吃活鱼,离水3天不死
我国的淡水鱼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其中有家喻户晓的“四大家鱼”,也有许多个头不大的野生鱼类。
而在这些众多的鱼类中,把它们如果按照食性来划分,可以分为草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的鱼类。
一般而言,肉食性的鱼类,它们的肉质都是不错的。而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就有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它们专门捕食活鱼来吃,有着“水中杀手”之称。
可是因为它的肉质鲜美,且刺少的缘故,再加上它身上自带文身,而成为了一种“吉祥鱼”,甚至还被誉为“鱼中珍品”,如今野生的少见了,而养殖它的人也不多。
这种鱼就是财鱼,你们认识吗?
财鱼的简介
多数人之一次见到财鱼了,都会被它丑恶的怪样子所吓倒。因为这种鱼实在是太丑了。
不少人还会把它误认为是一条水中的蛇,财鱼长得确实很像蛇,只是身体更为粗壮、短小而已,但是在有些地方就因为它的长相而把它较为“蛇鱼”、“蛇头鱼”。又因为这种鱼通体基本是乌黑色的,所以也有了“乌鱼”、“黑鱼”的外号。
而它的学名叫乌鳢,是鳢科鳢种的一种淡水鱼类。在我国民间多叫它为财鱼,是因为这种鱼自带文身,而且它身上的文身还不一般,长得很像古代的铜钱一样,所以就有了“财鱼”这个俗称,意味着这种鱼会带来“财运”,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很受欢迎的“吉祥鱼”。
在南方有些地方,当父母在六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会特意去集市购买一条财鱼送给父母,就是因为当地的习俗认为六十六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吃了女儿送的财鱼,就能平安度过财鱼。并且关于财鱼,在民间还有一种雅称,那就是“孝鱼”,给父母送财鱼,就是表达孝顺之心。
财鱼的生长习性
财鱼不光是长得丑陋,而且它还是一种异常凶猛的鱼类。这种鱼的头部很像蛇头,在水里面可不是善茬,这是一种专门爱吃活鱼的鱼类。
虽然财鱼的个头不大,一般也就是20CM左右,体重在1-2斤左右,但是它在水中却很凶猛,同时它的生存能力也是很凶猛的。
财鱼的幼鱼时期会有父母的保护,常常围绕在父母身边。甚至在遇到危险了,还会游到父母的嘴巴里去。所以民间认为财鱼很孝顺,其实这只是财鱼的一种保护方式,父母并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原因之一就是财鱼是肉食性的鱼类,它们主要爱吃活鱼,所以养殖的成本偏高,投入太高,养殖周期又长,所以敢于尝试养殖财鱼的渔民并不多。
最厉害的一点在于,财鱼不仅很凶猛,并且生存能力极强,即便是在陆地上也能长时间不死。如果把财鱼扔在草丛中,只要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一般存活三天都不会死。最厉害的就是即便将财鱼丢到陆地上它也不会死。
财鱼的价值参考
不过,财鱼长得丑,但是却肉质鲜美,营养也很丰富。财鱼的食用价值很高,它的肉多刺少,可食率可以达到70%以上,自古以来财鱼就有着“鱼中珍品”的美称。
在《神农本草经》中早就对财鱼有记载了,并且还把它列为了上品,可见当时的人就已经发现了财鱼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而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财鱼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鳢首有七星,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色黑,有斑花纹,颇类蝮蛇,形状可憎,南人珍食之。”
财鱼不光是可食率高,食用的口感也特别好,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鱼的肉多且刺少,很鲜美。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它所含有的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成分,这也是其他的鱼类不能比拟的。
在民间一直把财鱼视为一种吉祥鱼,并且非常的滋补,当有人大病初愈,特别是做过手术之后,就会捕捞财鱼来对其进行滋补,因为民间认为财鱼对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恢复有很好的作用,这一点医学上也是早就证实了的。
结束语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财鱼基本都是以野生的为主,一些野外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里面就有财鱼。但是农民却很少养殖它,如果在鱼塘发现它了,还会想方设法把它捕捞上来,就是因为这种鱼爱吃活鱼,在鱼塘里有财鱼,大量的鱼类会被它们吃掉。
可是近些年野生的财鱼已经很少见到了,尤其是电鱼流行以后,财鱼更是稀罕了。但是它在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也不便宜,可是养殖财鱼的农民却并不多。
原因之一就是财鱼是肉食性的鱼类,它们主要爱吃活鱼,所以养殖的成本偏高,投入太高,养殖周期又长,所以敢于尝试养殖财鱼的渔民并不多。
目前市面上对于财鱼最常见的吃法就是 做成酸菜鱼了,这种湖南地区可是一道名菜。也有些火锅店,用财鱼做火锅吃,一样美味好吃,且营养价值很高,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温馨提示,虽然财鱼美味又有营养,是不少人垂钓的目标鱼之一,但是如果垂钓的话,可不要钓刚孵化宝宝不久的鱼类,因为它们虽然凶猛,但是在幼年期间却也常被其他的鱼类和动物吃掉。没有了鱼妈妈和爸爸的保护,这些小鱼很难存活的。
各位朋友们,你们爱吃这种长得丑,且凶猛的鱼类吗?
朋友们,你们爱吃这种长得丑,且凶猛的鱼类吗?
“秋风起,鱼儿肥”,入秋后吃这5种鱼,鲜嫩肥美,孩子老人爱吃俗话说:“秋风起,鱼儿肥”,立秋之后讲究“贴秋膘”,秋季是年老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建议大家在秋季多吃鱼肉,是因为鱼肉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而且含有的优质蛋白质还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同时脂肪含量低,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食品。
另外鱼肉中含有DHA,被称为脑黄金,最适合老人和小孩子,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秋季鱼正鲜嫩肥美,爱吃鱼的不要错过。
推荐秋季5种鱼的做法,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做法简单,老人小孩都爱吃,健脑益智身体棒!
一、黄鱼
【蒜蓉黄鱼】
1.处理好的黄鱼每隔两厘米斜着划上一刀方便入味,倒入料酒10克去腥,加入胡椒粉2克、生姜切成姜片、大葱从中间破成两半和黄鱼放在一起去腥增香,将料汁涂抹在鱼身上腌制10分钟。
2.大蒜剁成蒜末;小葱切成葱段;生姜切成细丝;红椒一片切成红椒丝,全部放在同一个盆中,加入清水泡上防止水分流失。
3.锅内烧油,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以后,放入青剁椒20克继续煸炒,把里面的水分炒干,再倒入料酒10克、生抽4克、半勺清水,加入胡椒粉2克、鸡粉2克、食盐2克,把调料搅匀后关火。
4.把腌好的黄鱼取出来放入盘中,均匀浇上炒好的料汁就能开始蒸制,锅内烧水放上篦子,大火烧开以后把黄鱼放入锅中,盖上锅盖蒸8分钟,取出蒸好的黄鱼,放上葱姜丝和青红椒丝美味即成。
二、鲈鱼
【酱烧鲈鱼】
1.处理好的鲈鱼把鱼头和鱼尾拆下来,剔除里面的鱼骨不要,然后把鱼肉斜刀片成蝴蝶片,鱼片的厚度在3毫米左右即可。
2.半盆清水中加入一勺食盐、少许料酒,倒入鱼片反复抓揉出血水,捞出挤干水分,加入食盐、胡椒粉、一个蛋清、一小撮淀粉搅拌均匀腌制5分钟。
3.锅内烧水,淋入料酒去腥,把鱼头和鱼尾冷水放入锅中煮熟,鱼肉发白捞出来备用,然后水温似开不开的时候下入鱼片,用筷子搅散小火慢煮,鱼片全部飘起来捞出冲洗干净控水备用。
4.锅内烧油,放入葱姜蒜末爆香,加入老干妈、香辣酱、豆瓣酱翻炒红油,沿锅边淋入一勺清水,加入鸡粉、胡椒粉、白糖翻炒化开调料,然后把鱼片放进去颠锅翻炒均匀,开小火煨一会给鱼片入味,然后芶入水淀粉收汁,使调料包裹在鱼肉上更入味,汤汁收至浓郁粘稠,即可出锅。事先把鱼头和鱼尾摆放在盘中,再盛入鱼片,撒上葱花即可享用。
三、鲤鱼
【砂锅焖鲤鱼】
1.一条处理好的鲤鱼,把鱼尾去除后再剁成均匀小块,加入食盐2克、胡椒粉1克、料酒10克颠盆拌匀腌制15分钟。
2.一段大葱白切成马蹄片;一块生姜切成片;几粒大蒜切成片;一块儿老豆腐切成均匀厚片;全部的食材按照顺序摆放在砂锅中,切好的豆腐摆放在葱姜上面,然后将把鱼先摆放到豆腐上。
3.准备2粒大蒜拍散切末,一小块生姜切末,2根泡椒切成圈,全部放在一起,最后抓入一小把豆豉备用。
4.锅内烧油,油烧热以后放入切好的小料,开小火翻爆香后加入海鲜酱10克、甜面酱10克、豆腐乳2块,将酱料搅拌化开,沿锅边淋入适量的清水,再加入料酒10克、生抽20克、食盐3克、白糖20克、胡椒粉2克、鸡粉1克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小把青花椒后转大火把汤汁烧开后,然后起锅倒入砂锅中没过鱼块。
5.转大火把酱料烧开后转小火焖8分钟,最后再撒一些香菜作为点缀就可以食用了。
四、黑鱼
【一鱼两吃】
1.一条处理好的黑鱼去掉黑膜后清洗干净,剁掉鱼头从中间剁开,然后将鱼肉切下片成蝴蝶片,即之一刀不要切断第二刀处再切断,鱼骨剁成2厘米左右的片。
2.鱼片清洗干净后挤出水分,加入食盐、料酒用手抓匀,再加入适量清水继续抓匀,让鱼肉吸收水分更加滑嫩,打入一个蛋清、少许淀粉抓匀腌制5分钟即可。
3.红菜椒切成辣椒圈;黄瓜去皮后切成滚刀块;大葱白、生姜、大蒜都切成碎末备用。
4.锅内烧水,水接近烧开时把鱼片抓入锅内,下锅焯水15秒,水开后把红椒和黄瓜倒入锅内,然后一块捞出控干水分。
5.起锅烧油,油热放入葱姜蒜翻炒出香味,然后加入适量清水、食盐2克、鸡精2克、胡椒1克、白糖2克搅动化开调料,水开后勾入一点水淀粉,汤汁浓郁粘稠后,倒入鱼片、青椒、红椒翻匀后,即可装盘。
【一鱼两吃】
1.锅内再次烧水,把鱼头、鱼骨放入锅中焯水去腥,然后倒入料酒,食盐,把水慢慢烧开,打去上面的浮沫,焯水2分钟左右即可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
2.锅内倒入食用油,加入1勺面粉炒成糊状,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水量更好能没过鱼头,然后倒入鱼头和鱼骨,加入食盐2克、鸡精2克、胡椒1克、料酒5克搅拌化开调料以后,小火煮8分钟左右,加入一点芝麻香油、少许香菜美味即成。
五、鲫鱼
【奶白鱼汤】
1.一条处理好的鲫鱼清洗干净;大葱切成马蹄片;生姜切成片;香菜切成段备用。
2.锅内烧油,油温五成热时,放入葱姜片爆香,把鲫鱼沥干水分放入锅中,这一步一定要保持鱼身干燥,否则鱼皮容易粘锅破损。开小火慢慢煎,经常摇晃锅让鱼身均匀受热,一面定型以后翻面,大约煎制3分钟,鱼身两面都煎成金黄色时盛出来。
3.煎好的鲫鱼放入烧开的砂锅中,开大火炖煮,等到鱼汤呈奶白色时,加入少许食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出锅前撒入香菜、淋入芝麻香油美味即成。
(之一美食编辑曹曹)
数米深的地下,干燥的泥土里挖出一条大黑鱼,为啥没被渴死饿死?小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一种故事,故事的主角不一样,主角一般是黑鱼、鲶鱼、泥鳅、黄鳝等鱼类,故事大体相同,一般是从干涸的池塘中,或者干涸的排水渠中,或者是田边的地头里,取土的时候挖出这些鱼类。
有些甚至已经干涸几年的洼地,取土的时候挖出这些鱼类,小时候一般是当个故事听,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是真实存在的?
近日在河南郑州一工地,师傅在施工的时候,竟在数米深干燥的泥土下挖出一条“潜伏”的大黑鱼令人惊叹,这是一条货真价实的本土黑鱼,体型健硕,有半米多长,在黑鱼里算是巨物,比较少见。施工师傅:“太不容易,放生了”。——来源《渔业观察》
这离奇的一幕在社交平台上令网友大感震惊,有人表示是摆拍,有人表示不稀奇,自己在农村填埋的池塘内,也挖出过大黑鱼,还有人戏称这是一条“非洲肺鱼”。
在小时候经常听大人在干涸的排水渠、池塘、洼地等挖出黑鱼、鲶鱼、泥鳅、黄鳝等鱼类,很多人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其实并非如此,我也遇到过几次。
一次是小河内,老家责任田在小河边,但是这条河比较浅,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没有水,每年都会在小河内种植农作物。在一个秋季,就拿着铁锹在小河内翻地,翻完后种植大蒜,翻地的时候挖出一条黑鱼,这条黑鱼在泥土内就像蚕茧一样,并没有死去。
另外一次是村内的池塘,村内有4个池塘,这些池塘是以前烧砖取土留下的,池塘连接村外小河,以前池塘内各种各样的鱼类都有,很多小型鱼类都不认识,后来降雨明显比较少,几年后池塘干枯了。前年家里要建房子,就去池塘取土,没想到的是挖出很多黄鳝和泥鳅,池塘内最少3-4年没有水,被种植了农作物,没想到它们并没有死去。
其实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因为农村的池塘或者小河内,水位的涨落和降雨关系很大,如果长时间不降雨,小河或者池塘就干枯了,泥鳅、黄鳝、黑鱼、鲶鱼等鱼类,它们就会进入泥土内,暴雨来临水位上涨后,又从泥土内钻出来,很多网友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网友(杰子)说:“几年前工地工人挖出过黑鱼,旱地活的,方圆几里地没沟也没河”。
网友(就够了)说:“我零六年在北京望京干基坑,在地下16米的地方挖出一个老鳖,三斤九两”。几斤几两这么清楚,估计下锅了。
网友(年)说:“只要是农村爱捉鱼的都知道,黑鱼在没有水的时候躲藏在泥土中,可以几个月不死。”
网友(无名之辈)说:听老一辈讲,有个大窑坑,不知道多少年没干过,后来干了,赶会的人多,炸油馍的把摊子摆在窑坑里面,从早炸到晚,地下的大火头(黑鱼)被烫到了,翻了翻身,把油馍锅都掀翻了,在河南是真有的事。
网友(一见钟情)说:“很正常啊,以前老家干了很多年的河,拉土回家垫宅基地,经常能挖到黄鳝,黑鱼和泥鳅”。
网友(成熟河流)说:“这个下面应该是水塘或者水沟,应该是最近几年周边开发,土地被回填,时间不会太长,看看土就知道了”。
这么多网友遇到过在泥土中挖出黄鳝、黑鱼、甲鱼等鱼类,那么这些鱼类为什么能在泥土中存活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会被渴死甚至饿死?它们在地下是如何生存的?原因有4点。
01呼吸方式不一样、能够长时间存活的鱼类,呼吸方式和鲫鱼、鲤鱼、鲢鳙等这些鱼类不一样,它们能直接呼吸空气。比如:黑鱼虽然也能靠鱼鳃过滤水中的氧气呼吸,但是它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
比如:黄鳝的鳃退化,由口咽腔及肠进行呼吸,没有鱼鳔这类辅助呼吸的构造,而是由腹部的一个鳃孔,口腔内壁表皮与肠道来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气中呼吸。这几种鱼类都能在缺氧,或者无水的情况下长期生存。而鲫鱼、鲤鱼、鲢鳙等鱼类则不行。
02皮肤能够分泌黏液、除了能直接呼吸空气外,黑鱼、黄鳝、泥鳅这几种鱼类的皮肤能够分泌黏液,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保证皮肤的湿润,不至于皮肤干燥。而鲫鱼、鲤鱼、鲢鳙等鱼类,浑身布满鳞片,虽然也能分泌黏液,但是远远不能和泥鳅、黑鱼、黄鳝相比。
还有一个问题是,并非能分泌黏液就能生存,更大的原因是要有一定的湿度,如果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它们的生存也是个问题。而泥土内本身湿度比较大,再加上平时下雨,增加泥土的湿度,短时间内能够存活也就不足为奇。
03身体构造不一样、黑鱼、泥鳅、黄鳝、甲鱼这类鱼类的身体构造和鲫鱼、鲤鱼、鲢鳙不一样,黑鱼、泥鳅、黄鳝的头部比较尖,而甲鱼有利爪,这种构造让它们能钻入松软的淤泥内,并且体表分泌黏液,让它们在淤泥中就像一个蚕茧一样进入休眠状态。
其实大家都能发现,在泥土中挖出来的鱼类,没有鲫鱼和鲤鱼、鲢鳙,这类鱼类在水域内干枯的时候,不能进入泥土中,很难存活。但是黑鱼、泥鳅、甲鱼、黄鳝等,这类鱼类进入泥土中短时间不会死亡,水位上涨后还能再次苏醒。
04耐饥饿、鱼类耐饥饿程度有多大?这个并没有科学的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个月内不吃不喝对它们并无多大影响。今年10月份《澎湃新闻》报道:广西崇左,黄先生发布一段视频称,叔叔养殖的鲶鱼被遗忘在家中,接近1年没有投喂,视频中的鲶鱼瘦的几乎只剩下一个头,形似“巨型蝌蚪”。
从这里不难看出,鱼类忍受饥饿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视频中的这些鲶鱼并没有进入休眠状态,被饿了一年只是瘦了一大圈,如果鱼类进入泥土中休眠的话,估计不会这么瘦,并且还能坚持更久。
最后:并非所有的鱼类,长时间在泥土中还能保持活力,而是能够呼吸空气,皮肤能够分泌黏液,土壤湿度比较大,并且比较耐饿,这几个方面合适的话,确实能在泥土中长期生存。而为什么郑州建筑工地,数米深的泥土内有黑鱼的存在,其实前面网友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个下面应该是水塘或者水沟,应该是最近几年周边开发,土地被回填,时间不会太长,看看土就知道了”。这个答案我认为最合理,您觉得呢?您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听到过类似的传言?
再说常见的淡水鱼-乌鳢,乌鱼、黑鱼,生鱼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乌鳢
1,头似蟒蛇,身披迷彩
乌鳢属鳢科鳢属,原产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半岛。成年乌鳢体长一般在40~80厘米之间,身体呈圆筒形雄性大于雌性,不过有些大型乌鳢的体长长达80厘米以上,目前为止发现更大的乌鳢有接近1.5米之长,重达7公斤左右;体色多为黑灰色、棕黄色,背部和头顶颜色较深,腹部为淡白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两侧各有两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尾鳍呈圆扇形;头尖而扁,口宽大,和蟒蛇有几分相似,因此唤作蛇头鱼。全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并且有大量人工养殖。雄性大于雌性。
乌鳢
我国长江以南水系还分布着一种与乌鳢同属不同种的斑鳢(Channa maculata),俗称豺鱼。两者外形相似,所以经常混淆。主要区别有:乌鳢体形更修长,体色较暗,斑块大且轮廓清晰;而斑鳢体形较短,斑块小而杂乱。但更大的区别在头部,乌鳢的头顶有七星状斑块,而斑鳢的头顶为汉字“一八八”形条纹,并且尾鳍有两道弧形斑纹。
2,水中霸王,打不死的小强
乌鳢栖息于湖泊、河流及沟渠中以及常潜伏在水草茂盛处,喜好生存于底部为泥土、有水生植物与水流缓慢平静的湖泊、河川、池塘、水库以及运河等水域。乌鳢是肉食性动物,并且食量非常大,食物种类有蜻蜓幼虫、蟑螂、甲虫、小龙虾(螯虾)、蛙类、鲂、鲤鱼以及其他淡水鱼等等。可吃 *** 型一半的鱼。 尤其喜欢在水面捕食。
乌鳢对水质、水温和水溶氧量的适应力极强。它们不仅可以在0~35℃水温下存活,而且与大多数鱼类不同的是,乌鳢的鳃具有小囊(腮上器),起着类似肺的作用。乌鳢能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下时吸收小囊空气中的氧。这种空气囊使乌鳢能够在氧含量很低的水体中存活,而体表覆盖着一层粘液,只要保持湿润,自带“氧气瓶”的乌鳢甚至能离开水在空气中存活长达4天。
乌鳢凭借超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北美著名的入侵物种。图片:USGS
乌鳢曾在美国的纽约、休士顿、奥兰多、圣路易等城市有大量贩卖,但因有部分乌鳢逃跑,在野外大量繁衍,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2007年7月29日,美国当局禁止了乌鳢的进口。
3,古称孝鱼,实则护仔
乌鳢又俗称孝鱼,因为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黑鱼产卵后便会失明,无法自己觅食,幼鱼则会成群结队争相游进雌鱼嘴里,以身饲母,所以把黑鱼又称为孝鱼”。事实恰恰相反,其实这是鳢科鱼特有的护幼行为。
每当繁殖季节,乌鳢和斑鳢将产卵地点选择在水草丛中的浅滩或岸边。亲鱼共同衔取水草和植物碎片构筑环状鱼巢。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其它生物靠近。刚孵出的仔鱼,卵黄囊仍有残留,通常浮于水面,亲鱼则守护在仔鱼下方。随着卵黄囊消退,仔鱼争相游向亲鱼寻求庇护,所以“以身饲母”只是一种错觉,而且乌鳢没有口孵的习性。
乌鳢的护幼行为会十分猛烈,在野外遇见可别轻易招惹它们。孵出的仔鱼会在亲鱼的庇护下生长,直至长到4~5厘米,体色由黄绿转成墨绿,各鳍出现鳍条,有较强游泳能力后,才开始分散、独立生活。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 *** 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本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鱼类##品种##土著鱼##原生鱼##淡水鱼#
20年前,夏季河里涨水后常捕捞到的12种野生河鱼,如今都不多见了导读:20年前,夏季河里涨水后常捕捞到的12种野生河鱼,如今都不多见了
自从端午节以后,南方的降雨就明显增多了。而且相比于春雨绵绵,夏季的雨水来得更大更猛,往往一会儿功夫就河流涨水了。
在过去一到夏季,当河里涨水以后,许多人就会在雨停了去池塘、小水沟里面捕鱼,因为涨大水会带来很多的鱼,并且基本都是野生的河鱼。
而在20多年前,因为农村的资源好,河里的野生鱼也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下面这12种,但是现在都很少见了,大家都还认识几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之一种是酷似草鱼苗的麦穗鱼。在小时候一直以为它是没有长大的草鱼苗,后来才知道它和草鱼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长大很像而已。
麦穗鱼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鱼类,估计许多爱钓鱼的朋友们,对它是比较讨厌的,甚至有些人都对它恨之入骨了。
这种鱼对水质要求不太高,在很多的河流、池塘里面都有。等到夏季涨水以后,在一些水沟的草丛里面就常捕捞到它,但是它耐低氧能力很差,一般捞上来不久就死翘翘了。别看一些钓鱼人讨厌它,可是麦穗鱼油炸着吃非常美味,连骨头都很酥脆。
第二种是被称为“水中人参”的泥鳅。泥鳅是过去稻田里面十分常见的鱼类,当时到了晚上打着手电筒用铁钳子就能抓到它,特别是清明节前后的泥鳅最多了。
泥鳅虽然爱在泥巴里面活动,可是当河里涨水以后,很多的泥鳅也会大量涌入到一些水沟、水池里面。
如果用簸箕堵在下游的口子处,从上往下踩水里的草丛,就会把泥鳅赶到簸箕里面来,有时候一条水沟就能抓到好几斤,全部都是又肥又大的泥鳅,抓起来非常的过瘾。
第三种则是河虾了。这也是小时候更爱吃的一种河鲜了,当时很多人去河里捞鱼,就是为了它才去的。
把它油炸一下,然后和韭菜一起炒着吃非常的下饭。也可以用河虾来煮酸菜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把它烘干了留着以后慢慢吃。
如今野生的河虾已经非常少了,而它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在近些年有些地方都已经能卖到上百元一斤了,这可比养殖的虾类都要贵不少,毕竟河虾对水质要求太高了,它一点泥腥味都没有。
第四种是五颜六色的鳑鲏鱼。这种鱼在20多年前,一旦涨水了是最多的。如果在一些涨水的口子处放一个鱼篓,那么过十来分钟再来看一下,里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其中鳑鲏往往是最多的,运气好一次能捕捞好几斤。
鳑鲏这种鱼虽然很小,不少人也嫌弃它很苦,其实它吃起来还是不错的。只是要把它的内脏去掉,一点苦味都没有。
而且在近些年鳑鲏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观赏鱼,城市里都是论条卖,一条就能卖到3-5元钱。
第五种是爱吃蚊子的大肚鱼。大肚鱼只是民间的一个俗称而已,它的学名叫食蚊鱼,并且它还是我国历经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鱼。
因为这种鱼爱吃蚊子的幼虫,一天就要吃掉近千只蚊子幼虫,是名副其实的捕蚊高手,所以被多个国家引进。
可是它却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并且适应能力也很强,所以近些年在很多地方这种鱼都已经泛滥了,也带来了不少的生态危害,因为它不光是爱吃蚊子的幼虫,也会吃鱼卵。
第六种是中国斗鱼。估计许多农村娃对它都很有印象,这种鱼非常爱打架,并且生存能力较强,把它捕捞上来以后也能长时间不死。在过去不少农村娃还把它放在水盆里当宠物鱼养殖。
中国斗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鱼类,它在一些臭水沟、水池的草丛里面较为多见。而夏季涨水以后也常捕捞到。但是在以前很少人吃它,基本都是把它扔给猫和鸭子吃了。
第七种是禾花鱼。它实际上是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我国的一种土著鱼。因为在以前很多人都喜欢在稻田里面养鱼,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禾花鱼了。
而在夏季涨水以后,很多稻田里面也会涨水,养殖的鱼就会随着水流而逃匿,其中多数都是逃到河流、水沟里面去了。
禾花鱼一般都不大,也就是一二两一条,但是它吃起来却味道非常的鲜美,不仅没有鲤鱼那样的泥腥味,而且刺少,吃起来还有禾花的香味。
第八种是桃花鱼。它的学名叫马口鱼,因为嘴巴很像“马口”而得名。
这种鱼绝对算得上是河鱼中的极品了,它的个头也不是太大,但是它的肉质鲜美,只要简单清蒸就很好吃了,如果是油炸就更鲜美了。
马口鱼在繁殖的季节,雄性的会在腹部有着红蓝相间的花纹,它们成群在水中游动,看起来就像是一朵朵的桃花,所以而得名桃花鱼。
由于这种鱼对水质要求高,只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才有,捕捞起来又很有难度,如今它变得十分少见了。
第九种是背上带有“暗器”的刀鳅鱼。刀鳅鱼就像是尖嘴猴腮般的泥鳅,它要比泥鳅个头大,但是却嘴巴很尖,身体也没有泥鳅的圆润。
这种鱼看似很丑的样子,却很不好惹。因为它的背上有一排锋利的倒刺,如果直接用手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它划伤。
在过去也因为这个原因,它被视为一种“晦气鱼”,抓到了都是用石头砸死,或者是脚踩死了。而现在这种鱼却非常稀罕了,在有些地方要上百元一斤了。
第十种是野生鲫鱼。现在野生鲫鱼在市场上非常难买到,这也是很多钓友喜欢垂钓的一种鱼。鲫鱼虽然个头小,鱼刺也多,可是用它炖汤喝可是极品,非常的滋补。
在20多年前夏季涨水以后,在一些水沟里,甚至在路边的草丛里都能捡到野生的鲫鱼,有些个头大的还有好几两重。但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野生鲫鱼,基本都是“冒牌货”。
第十一种就是章公鱼,一种名字非常奇怪的鱼。它在民间也叫秤星鱼、花星鱼等,因为它的身上有类似秤星一样的斑点。
这是从古至今都很受欢迎的一种高档野生鱼,在民间就常用它来煲汤喝。因为它很滋补,对于一些大病初愈,或者是刚做过手术的人来说,可是难得的珍品。但是现在野生的也极其罕见了,幸好目前已经有人养殖它了。
最后一种就是生鱼了。在我的家乡这边也叫它财鱼,因为它身上的斑纹很像古代的铜钱,这种鱼长得有点吓人,并且还非常的凶猛,是一种可怕的肉食性鱼类,就喜欢捕食鱼类。
相比前面介绍的鱼类,野生的生鱼在过去也不多,是比较稀少的鱼类。它的力气也很大,运气好捕捞到一条,往往要几个小孩子合作才能抓得到。因为它的力气大,身上又很滑,所以不容易捕捉。
夏季到了,南方的汛期也到了。往往下大雨以后,河里面就会涨水。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河里的鱼也少了,很少有人再去河里捕鱼了。
相信这些鱼都会勾起不少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那么以上这些野生河鱼,你家乡还多吗?你们认识几种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