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荡拼音,以及ying组词拼音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浪荡拼音及意思
1、浪荡,拼音是làng dàng。
2、浪荡的基本含义是指行为不检点,放荡不羁,不受约束。这种行为方式通常会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社会道德观念中,浪荡往往被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引发许多问题和矛盾。
3、浪荡这个词汇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生活态度。一个浪荡的人通常不会被传统的价值观念所束缚,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由、 *** 和新鲜感,而不是稳定和平淡的生活。这种性格和生活态度有时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后果,比如缺乏责任感、不顾及他人感受等。
4、在不同的语境下,浪荡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文艺作品中,浪荡常常被描绘成一种追求自由、不畏权贵的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浪荡则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不可靠的行为方式。
5、总之,浪荡这个词汇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或生活态度。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二、浩荡拼音
浩荡,汉语词汇,拼音:hàodàng,意思是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1、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郁苕嶢。”
2、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3、清·钱谦益《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4、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5、《楚辞·九歌·河伯》:“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6、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7、金·元好问《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
8、《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9、蔡东藩《清史演义》之一回:“曾记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绪初年间,当时清朝虽渐渐衰落,然全国二十余行省,还都是服从清室,不敢抗命;士读于庐,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贩于市,各安生业,共乐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荡皇恩。”
10、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12、《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3、姜亮夫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14、仇兆鳌注:“浩荡,旷远也。”
三、荡组词和拼音
1、荡秋千、飘荡、荡漾、悠荡、浩浩荡荡、回荡、空荡荡、荡涤、倾家荡产、坦荡、流荡、神摇魂荡、洄荡、涤秽荡瑕、东荡西驰、魂飘神荡、荡除、剿荡、旷荡、荡潏等。
2、荡秋千[dàng qiū qiān]:玩秋千。
3、飘荡[piāo dàng]:(动)①、指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近]飘扬。②、抛弃了家庭而避难。
4、荡漾[dàng yàng]:(动)水波微动的样子。形容起伏不定:湖水~|心潮~。
5、悠荡[yōu dàng]:悬在空中摆动:坐在秋千上来回~。
6、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7、回荡[huí dàng]:(动)(声音等)来回飘落:瀑布声~于山谷。
8、空荡荡[kōng dàng dàng]: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也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9、荡涤[dàng dí]:(动)洗涤:~旧中国的污泥浊水。
10、倾家荡产[qīng jiā dàng chǎn]:倾、荡:尽。全部家产都丧失光了。
四、荡拼音组词
1、荡的拼音为:【dàng】,组词为:晃荡、飘荡、荡漾、悠荡、回荡、荡涤、漂荡、闯荡、流荡、芦荡、浮荡、旷荡等。
2、荡字在前面的词语有:荡陈、荡覆、荡蠲、荡荡、荡汩、荡决、荡凭、荡骇、荡口、荡涤、荡兀、荡寒、荡然、荡掉、荡析、荡户、荡流、荡攘、荡折、荡定、荡心、荡惑、荡漭、荡散、荡志、荡幡、荡产、荡扬、荡击、荡灭、荡失、荡舟、荡废、荡飏、荡激、荡磨、荡思、荡主、荡风、荡漾、荡检、荡目、荡骀、荡坠、 *** 、荡佚、荡酒、荡平、荡汰、荡子。
3、荡字在后面的词语有:飞荡、开荡、水荡、心荡、出荡、平荡、扑荡、闪荡、讨荡、田荡、叶荡、冰荡、闯荡、弛荡、驰荡、冲荡、创荡、动荡、回荡、扫荡、戏荡、邪荡、夷荡、陂荡、吹荡、杠荡、歼荡、克荡、狂荡、旷荡、芦荡、沦荡、沈荡、条荡、苇荡、沃荡、闲荡、冶荡、佚荡、纵荡、板荡、版荡、奔荡、波荡、诞荡、迭荡、放荡、泯荡、泥荡、披荡。
4、《唐韵》徒朗切《集韵》《韵会》待朗切,𠀤音汤。大也。《论语》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5、又《释名》荡,排汤去秽垢也。《礼·昏义》荡天下之隂事。
6、又《礼·月令》仲冬诸生荡。《注》荡谓物动萌芽也。
7、又《书·毕命》以荡陵德。《传》放荡也。
8、又《书·盤庚》今我民用,荡析离居。《注》播荡也。
9、又《诗·大雅》荡荡上帝。《传》荡荡,法度废坏貌。
10、又姓。《春秋·僖二十五年注》宋桓公生子荡,後以荡为氏。
11、又底朗切,音党。《周礼·地官·稻人》以沟荡水。《注》谓以沟行水也。
12、又《前汉·扬雄传》雄为人𥳑易佚荡。《注》佚荡,缓也。
13、又他郞切,音汤。地名。《史记·鲁仲连传》止于荡隂不进。《注》河内有荡隂县。
14、又水名。《前汉·地理志》荡水东至内黄泽。
15、又坦朗切。平易也。《诗·齐风》鲁道有荡。徐邈读帑。
五、荡字拼音
1、荡,现代汉语规范常用字,读为dàngㄉㄤ_。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从艹、汤声。地之毛逢春争先而出是草之范式。充满阳气的水(热水)是汤之范式。艹、汤两范式叠加。热水过草使无存是荡之范式。
2、《说文解字》:“汤,涤器也。从皿、汤声。”。摇晃热水洗涤去渣去垢是汤之范式。涤荡犹摇动也。荡者、汤之假借。
3、本义:清除,弄光。如:荡平、扫荡、荡除、倾家荡产。
4、衍义:引申指“洗涤”。如:洗荡、涤荡、荡口(漱口)。
5、衍义:引申指“摇动”。如:摇荡、荡漾、荡桨。
6、衍义:引申指“行为不检,不受约束”。如:荡逸、放荡、浪荡、荡子、 *** 、狂荡、荡检逾闲。
7、衍义:引申指“四处走动”。如:游荡、逛荡。
8、衍义:引申指“广大平坦的样子”。如:浩荡。
9、衍义:引申指“浅水湖”。如:芦花荡。
10、(1)(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11、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12、(3)动;摇动;震动 [move;swing;sway]
13、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14、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15、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16、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17、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18、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19、(4)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20、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21、(6)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22、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23、(8)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24、(9)诱惑;迷惑 [entice;seduce;lure]。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25、(10)宽恕 [forgive]。如:荡宥(宽恕;原谅)
26、(11)冲撞;冲杀;触碰 [collide;bump;rush ahead]
27、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柳宗元《三戒》
28、(12)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29、(13)放纵,放荡 [licentious in conduct;loose in morals]
六、激荡拼音
激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īdàng,用法如下:
1、激荡这个词语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景象。比如,当海面上刮起了狂风,波浪翻滚,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激荡景象时,我们就可以用激荡来形容。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无穷的能量。
2、激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和思想状态。当我们内心激动、思绪万千时,我们可以用激荡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这种心情可能是因为某种 *** 或事件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而产生的。无论是哪种情况,激荡都代表着一种激烈的情绪和思维活动。
3、激荡还可以用来形容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历史发生转折时,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也会发生激荡。这种激荡可能表现为思想的碰撞和冲突,也可能表现为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1、语境适用:激荡通常用来形容激烈动荡的景象、人的心情或社会变革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是否合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误解或不恰当的表达。
2、注意语气:激荡带有一种强烈的情绪色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的把握。如果过于激烈或夸张,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或误解。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气,避免过度渲染或夸大。
3、注意对象:激荡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景象、人的心情或社会变革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象的准确性。要确保所描述的对象与激荡的特点相符,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
4、注意修辞手法:激荡常常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如比喻、拟人等。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时,需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过度夸张或牵强附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荡拼音和ying组词拼音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