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蚌的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蚌的拼音以及河蚌和河贝的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蚌的拼音怎么拼
1、bàng,声母b,韵母ang,音调去声。
2、bèng,声母b,韵母eng,音调去声。
1、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蚌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亦作“蚌螺”。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用劈蚌刀将蚌类双壳分开,挑出里面的蚌肉。
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
二、鹬蚌的拼音
1、鹬蚌拼音为[yù bàng],释义为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2、鹬蚌相争,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
3、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 *** 。”
4、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你就会饿死。”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这时一个渔夫走来,于是渔夫便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5、扩展资料: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原文为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6、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7、白话译文: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
8、明天不下雨,就会 ***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
9、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三、河蚌的拼音
1、河蚌的拼音是hé bàng,声母h、b,韵母e、ang,声调二声、四声。
2、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
3、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
4、蚌的行动能力很弱,环境平静时,由韧带牵行,微微张开双壳,徐徐伸出斧足。一般斧足向壳的前方伸出,并固定在泥地上,再收缩蚌体向前移动。
5、这种爬行非常缓慢,通常一分钟只前进数厘米。凡蚌体经过之处均留有一条浅沟。当蚌遇到敌害时,斧足很快缩回,闭壳肌同时急剧收缩,双壳紧闭以御外敌。
四、什么蚌相争成语带拼音
1、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2、鹬蚌相争(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是一则历史寓言故事,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3、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
4、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5、后人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引申出成语“鹬蚌相争”,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连用。
五、鹬蚌相争的拼音
鹬蚌相争的拼音为鹬yù蚌bàng相xiāng争zhēng。
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4、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这都是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况且这次鹬蚌相争的计谋还算成功,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6、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7、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8、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9、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和河滩过,看见鹬蚌相争,没有费多大力气,把它们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回家了。
10、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1、龙溪心中暗暗窃喜,鹬蚌相争,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12、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
13、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他输得一塌糊涂,而霍希音也没有赢。折火一夏。
14、斗吧,斗吧,斗的越狠我越开心,鹬蚌相争,只能让我这渔翁得利。
15、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其他人做了嫁衣,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六、蚌怎么读音是什么
1、[ bàng ]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
2、[ bèng ]〔蚌埠〕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3、在漫长的岁月里,蚌壳中的那粒沙子育成了一颗珍珠。
4、你不是光彩夺目的珍珠,而是孕育珍珠的蚌壳。
5、药用珠,蚌壳珠,死蚌珠等常年供应
6、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7、(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8、(3)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鹬蚌相争,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
9、(4)由于兄弟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并购的结局。
七、“蚌”的读音
1、【蚌舞】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2、【蚌珠】蚌体内产的珍珠,“老蚌生珠”,比喻晚年得子。
3、【蚌子】方言。铜元。张天翼《万仞约·儿女们》:“着了凉可不是玩意帐:咱们没半个蚌子抓药。”
4、【蚌中月】指珍珠。旧说蚌孕珠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唐孟郊《咏怀》:“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5、【蚌孕双珠】旧时比喻二女共事一夫。《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张金凤因姑娘当日给他作成这段良缘……今生一定要合他花开并蒂,蚌孕双珠,才得心满意足。”
6、【蚌帆】指船帆。风吹帆张,状如巨蚌,故称。清黄景仁《水调歌头·岳阳楼》词:“龙锁脱,蛇骨断,蚌帆张。”
7、【蚌江】蟹的一种。蚌,通“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蟹》:“两螯极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按,《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作“蜂江”。
8、【蚌研】蚌形砚。《南史·庾易传》:“安西长史袁彖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按,《增补类腋·物部下·砚》、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皆引作“蜯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