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使唤的拼音,以及牢牢的拼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唤的拼音和词语
唤的拼音:huàn。唤的词语:唤醒,唤起,唤作,唤成,唤我,呼风唤雨,召唤,唤雨,千呼万唤,唤然一声,叫唤,传唤,使唤,高唤,相唤,科唤,唤作,唤品,唤牌,唤得、春唤,闹唤,唤做,听唤,唤则,唤应,该唤。
唤诵,唤读,萱唤,鸣唤,唱唤,顾唤,唤取,排唤,拘唤,吆唤,唤仗,为唤,含唤。
1、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2、呼天唤地: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3、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5、千唤万唤:唤:呼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6、徒唤奈何: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唤,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huàn,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唤”的基本含义为呼,叫,如唤门;唤的引申含义为呼唤使来,如唤取。在日常使用中,“唤”也常做动词,表示以为,如唤则。
二、使的拼音是什么
1、使【shǐ】,汉字,左右结构。释义是用,差谴,奉命办事的人。组词是使用,使唤,迫使,假使,使者。
2、使的相关诗句:“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出自清代黄宗羲的《原君》。
3、“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出自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4、使的意思也有假如;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出自刘开《问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在国庆节招待外交使节团的宴会上,各国大使夫人个个珠光宝气,光彩耀目。
2、在那些穷奢极侈的宾馆里,敌对国家的使节们,即使擦肩而过,也冷若冰霜,仿佛素不相识似的。
3、外交部周一设立吊唁簿,以便驻华使节吊唁大地震遇难者。
4、由于这类节目的灵活性和不易控制性,致使节目质量很难把握。
5、汽车的喇叭声,满街行人的喧嚣声,使节日的街,变成上下翻滚的一锅粥。
6、雅关使节,雅关又称鸦关、小关,在今黔灵镇,上刻“北门锁钥”四字。
7、在六世纪的隋朝,当时的隋炀帝邀请他国的外交使节来中国欣赏彩灯,观看节目。
三、唤的拼音
注音ㄏㄨㄢ_,部首口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0画。
五笔KQMD,仓颉RNBK,郑码JRLG,四角67084。
结构左右,电码0822,区位2729,统一码5524。
2、喊:唤起。唤醒。叫唤。召唤。呼唤。
(动)大声叫:忍着点,别~了!(动物)叫:小狗汪汪地直~。
支使人做事:孩子大了,~不动了。
原神话小说中指神仙道士能使风和雨都听他的使唤的法术。多比喻具有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千呼万唤[qiān hū wàn huàn]
(动)叫醒:轻声~。使觉醒:十月革命~了千百万劳苦大众。
(动)法院或检察机关通知与案件有关的人在指定时间内到案:~当事人到庭。
四、使的拼音怎么读
使的组词:使用天使使唤使者出使即使驱使使劲差使致使使然特使专使假使。
【使用 shǐ yòng】:使人或器物等为某种目的服务:使用干部|使用工具|合理使近义词:利用操纵应用运用行使反义词:储备抛弃搁置接受收藏相似词:大量使用即使向使嗾使出使唆使设使假使。
1、我永远不会使用以可疑的方式得来的钱。
2、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
4、居于上位的人能洞察下情,为臣的人能忠诚尽力,使用人不求完备,检讨自己若感到不如别人。
5、肥皂一经使用,便会逐渐溶化,甚至消失殆尽,但在这之间,却能使被洗物尽涤肮脏。如果有在水中不溶化的肥皂,才是无用处的东西。不知自我牺牲,以裨益社会,而只知吝惜一己之力的人,则宛如不会溶化的肥皂。
6、如果你想成为你所想的那种人,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使用积极的心态,你就能成功。
7、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
8、我们一来到就打比赛,我们PK由我来发球,我使用了突破,可惜被袁帅奇冒了,接下来由袁帅奇发球,我我也给冒了。我又1个远投三分投进,最后,我连进好几个三分,使袁帅奇这盘输给了我,而且是“光头”!
9、巨富是如何产生的?正是使用他人的资金和一项成功的计划,再加上积极的心态、主动精神、勇气和通情达理等成功原则而实现的。
10、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11、实话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节省着使用它吧。
五、唤怎么读
1、■唤拼音:huàn,笔画数:10画,部首:口。
2、•呼叫,喊:唤起。唤醒。叫唤。召唤。呼唤。
3、召唤、呼唤、呼风唤雨、唤醒、传唤、千呼万唤、呼朋唤友、唤起、叫唤、呻唤、招唤、使唤、唤头、徒唤奈何、吆唤、呼天唤地、唤作、高唤、相唤、科唤、春唤、唤做、唤娇娘、闹唤、听唤、唤则、唤雨鸠、呟唤、拘唤、排唤、敕唤、唤仗、通唤、大叫唤、唤应、唱唤、宣唤、鸣唤、顾唤、唤取
4、千呼万唤呼风唤雨呼朋唤友呼天唤地
六、使的拼音
译文: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出使、使唤、使用、天使、使者等。
(1)、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
(3)、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
(4)、说起他们俩的分离,即使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也是你主使的,这你可不敢否认,也不能否认。你使得男方被大家指责为朝三暮四,使女方被大家嘲笑为奢望空想,你叫他们俩受尽了苦痛。
七、使的多音字+组词
1、使的多音字组词有出使、使唤、使用、使劲、即使、驱使、差使、致使、信使、向使。
2、使(拼音:s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后引申为使用。会意兼形声字,初文是会意字,从又持A,所象不明。
3、甲骨文有B字(《小屯南地甲骨》650),西周金文有C字,从又持D、E。F、G当均为一种旗帜的象形,手持之,以示旌节,H或即为I、J之省,如此则其本义当表使者之"使",殷墟卜辞有"方其杀我使"、"方弗杀我使"之贞,可谓本字本用。商代甲骨文"使"与"事"同用K,此外还表示使令义,三义共一形。西周承袭初文写法,与"事"仍共一形。
4、战国时开始追加人旁,从形体上强调"使"和人事相关,并与事字开始相区分。或追加_旁,表示其义和出使有关。秦独行从人的使字,此后遂以之结体。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后引申泛指支配,支使,又引申役使;用;驾驭;做等。引申特指受命出使,受命出国。用作官名,也表假设。又有填补音节的作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