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啧吧的拼音,以及啧巴的拼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啧啧称赞的拼音
1、啧啧称赞的拼音是zé zé chēng zàn。
2、啧啧称赞,汉语成语,意思是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3、啧,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常用字)。此字最初见于《说文》小篆文字中。本义是争辩,后也用啧做象声词,咂嘴声和鸟鸣声也用啧来表示。
4、称,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律数:十二秒而当一分,十分而寸。其以为重:十二粟为一分,十二分为一铢。故诸程品皆从禾。”权衡禾之重量为称之范式。指“量轻重”。因有对应关系,引申指“名号、称号”。
5、赞,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篆文。本义为导引宾客进见主人。基本意思是帮助、主持礼仪、夸奖等。在上海、江苏和浙江、台湾等省市的方言中赞是表达认同态度的方式,现已成为 *** 社交常用词汇。
6、啧啧称赞造句:我的风筝映衬这湖灯,显得格外美丽。游客们也在啧啧称赞。我真开心!当我再抬头看时,天上的风筝已经多得数也数不清了,美丽的风筝啊,你带着美好,带着希望,飞向更灿烂的明天吧。
二、啧啧的拼音
1、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多指鸟虫鸣声。
2、叹词。表示赞叹、叹息、惊异等。
出处:秦牧《花城》:“‘今年花的品种可多啦!’江岸上的人们不禁啧啧称赏。”
近义词:赞叹、赞扬、称誉、表扬、称道、赞美、称赞。
1、这美丽的景观让人们啧啧称奇。
2、大家看着展览馆新展出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啧啧称奇。
3、大师仔细地鉴赏这幅画卷,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4、公布选举名单后,会场里人言啧啧。
5、看着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6、他平地起家,却能在数年间建立如此庞大的基业,人们莫不啧啧称奇。
7、看到我们做的手工艺品,中外记者们纷纷啧啧称羡,要求购买留作纪念。
三、“啧” 拼音怎么打
1、(4)郑码:JCLO,U:5567,GBK:DFF5
2、(5)笔画数:11,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1212534
3、--------------------------------------------------------------------------------
4、--------------------------------------------------------------------------------
5、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6、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7、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8、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蔡邕《短人赋》
9、(3)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10、(4)咂嘴 [click of the tongue]。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11、--------------------------------------------------------------------------------
12、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profundities]
13、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14、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15、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四、啧啧称奇的拼音
啧啧称奇的拼音为【zé,zé,chēng,qí】。
解释,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之一百二十二回:“是日,红豆之喜固到尽情,鸾吹之喜亦真竭致,合府之人,眼见骨肉奇逢,个个眉花眼笑,啧啧称奇。”
近义词,拍手叫好;赞赏有加;连连称奇;满堂喝彩。反义词,嗤之以鼻;视如敝屣;睨而视之;不屑一顾。
1、吃了这道料理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2、大家看着展览馆新展出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啧啧称奇。
3、高山上的锹形虫长相特殊,令人啧啧称奇。
4、哥哥变魔术的技巧十分逼真,让人啧啧称奇。
5、火山爆发的壮丽景观,让人啧啧称奇。
6、看过那位气功大师现场表演的人,莫不啧啧称奇。
7、面对满桌的美食,妈妈的手艺让人啧啧称奇。
8、魔术师的手法出神入化,让人啧啧称奇。
10、山洞里常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石笋,令观者啧啧称奇。
五、咂吧的拼音
1、以舌抵齿﹑两唇上下作声,表示赞叹等。
2、咂,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的汉语拼音是zā。咂是舌头与腭接触发声,表示赞叹或羡慕的意思。可组词为:咂嘴弄舌,咂巴,咂吮,咂摸。
3、吧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bā或ba。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为巴之范式。口发出类似吞食的声音是吧之范式。
4、吧 bā形声。偏旁口,从巴,巴亦声。"巴"意为"附着"、"黏着"。"口"指嘴唇。"口"店凳兆谜与"巴"联合起来表示"嘴唇附着在食物或食器上"。举例说明,例如:婴儿把嘴唇裹住母亲 *** 、牲畜把头埋入食槽里或水里(饮水),这些嘴部动作都叫"吧"。
5、用在句末,表示恳求、提议、请求、命令等语气如:派六个人不够了吧,我的意见派十个人;你说给大家听听吧。用在句末,表示同意、认可的语气如:好吧,我一定去;就这样执行吧。
6、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带有揣度的意味如:他现在赞同了吧?你弄通了吧。用在句末,表示估量、推测语气。如:他自己总该知道吧;老王会删承键到这边来吧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带假设语气,并带有列举性质。如:说吧,不好;不说吧,也不好。
7、二妞儿有生以来只吃过一次(栗子面窝头),还咂巴着小嘴说过:真香!真甜!《花城》1981年第6期宗辛辛有滋味地咂巴一下嘴。《东海》1981年第6期。
8、最常见的咂嘴应该是在品尝到美味的时候,这是舌头上的味蕾受到某种味道的 *** 而出现的,这时咂嘴多半是对食物味道的肯定和赞叹,证明刚入口的东西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了享受。
9、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这一点,饮酒的人,尤其是喝到了高品质的酒时,常常会先咂嘴,然后对酒大肆赞叹:“好酒!好酒!”当我们看见某件精美的、珍稀的,或是令人愉悦的物品时,也会咂咂嘴巴,以示感叹和惊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啧啧称奇”。
六、啧啧是什么意思
4. *** 用语和口语中也有藐视讥讽的含义。
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多指鸟虫鸣声。
《尔雅·释鸟》:“行鳸,唶唶。宵鳸,啧啧。”邢昺疏引李巡曰:“唶唶、啧啧,鸟声貌也。”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王琦汇解:“啧啧,谓声轻细。”宋陆游《枕上感怀》诗:“三更投枕窗月白,老夫哦诗声啧啧。”清金农《雀啄覆粟曲》:“雀争残粟天色黳,唶唶啧啧声恻凄。”
2.叹词。表示赞叹、叹息、惊异等。
《飞燕外传》:“音词舒闲清切,左右嗟赏之啧啧。”宋王质《满江红·春日》词:“看青梅下有,游人啧啧。”明唐寅《娇女赋》:“负者下担,行者伫路,来归室中,啧啧怨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夫妻听其言,故啧啧诧异之。”秦牧《花城》:“‘今年花的品种可多啦!’江岸上的人们不禁啧啧称赏。”
2.大师仔细地鉴赏这幅画卷,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3.大家看着展览馆新展出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啧啧称奇。
4.老太太指着一幅画啧啧叹息:"寸丝不挂,成何体统,还挂在这么显眼的地方!"。
5.看着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七、啧的拼音
1、啧(读zé)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常用字)。此字最初见于《说文》小篆文字中。本义是争辩,后也用啧做象声词,咂嘴声和鸟鸣声也用啧来表示。
2、“啧”字最初见于东汉《说文》小篆文字(图1)。发展到汉代文字(图2)阶段时,其右半部分变成了“责”,之后,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由于其繁体字笔画过于繁复,简化作“啧”。
3、“啧”是形声字,“啧”是由“口”和“责”组成。“口”用作形旁,“责(zé)”作声旁。其形体像张开的口,表示开口争辩;责表争辩时互相责备、斥责。本义是大呼,两个人及以上相互大呼,引申为争辩的样子;看到什么惊讶的事情,发出多个“zé”的声音,从而又引申为叹词,表示赞叹。
关于啧吧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