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宪拼音怎么读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宪拼音怎么读的知识,包括宪怎么读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宪怎么写
宪的写法:(丶丶乛ノ一丨一ノ乚)点、点、横钩、撇、横、竖、横、撇、竖弯钩。
宪(拼音:xià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宪的本义一般认为是敏捷、聪颖。宪常用于表示法式、规范,又引申为法令。宪作动词时表示效法、以……作为法则。
宪字的本义表示敏捷,但这个古义已基本不用了,“宪”字后来多用作法令的意如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称为“宪法”,典章制度称为“ *** ”;法令、法典、法则可以称为“宪令”“宪典”“宪则”;法网、法纪可以分别称为“宪网”“宪纲”;制订法令可以称为“立宪”。
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许建切,音献。悬法示人曰宪。从害省,从心从目。观於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於目,怵於心,凛乎不可犯也。
1、横平竖直:在书写手田字格时,首先要注意横平竖直。横线要平行于水平线,竖线要垂直于水平线。这样可以保证字形端正,不偏不斜。
2、大小适中: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根据纸张大小和书写内容来决定字体大小。一般来说,手田字格的大小应该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的字体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影响整体美观;过小的字体则可能难以辨认,影响阅读。
3、中心对称: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注意每个字的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可以保证字形平衡稳定,避免偏斜和扭曲。
4、比例适当: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注意每个字的比例适当。比例适当可以保证字形美观,避免过大或过小。
5、转折分明: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注意每个字的转折分明。转折分明可以保证字形清晰,避免模糊不清。
6、运笔流畅: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注意运笔流畅。运笔流畅可以保证书写美观,避免停顿和抖动。
7、气韵生动:在书写手田字格时,要注意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可以保证整体美观,避免呆板单调。这需要书写者根据整体布局和内容来决定字体大小粗细、轻重等变化,以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
二、胤的拼音怎么读
胤只有一个读音,胤的拼音是 yìn,胤的释义如下:
一、会意。从肉,从八,从幺。肉表示血统关系,幺表示重迭,八表示延长。合起来表示后代。本义:子孙相承。
1、胤,子孙相承续也。——《说文》
2、予乃胤保大相东土。——《书·洛浩》
4、胤殷周之失业。——《剧秦美新》
1、胤子朱启明。——《书·尧典》
2、夫许,太岳之胤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3、周公之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永锡祚胤。——《诗·大雅·既醉》
5、又如:胤子(子嗣;嗣子);胤息(子息;子嗣)
汉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
《旧唐书·褚遂良传》:“﹝高宗﹞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
章炳麟《沉荩哀辞》:“悲夫丈夫固享五鼎兮,况为牺以飨胤族。”
唐元稹《王悦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制》:“庄宪皇后侄王悦等,或勋戚荫馀,或公卿贵胤。佩觹有趋跄之美,释褐参侍从之荣。”
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吴郡满璋之,相承云是高平旧族,宠奋胤胄。”
三、禛的拼音怎么读
禛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以至诚感动神灵而得福佑。
基本释义:吉祥(多用于人名)。
基本字义《说文》:"禛,以真受福也。"《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禛字取名的寓意:寓指真诚、幸福、有福气之意。
禛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赤诚丹心、福泽绵绵、重情重义之意。
禛字取名的含义:禛字含义为福祐、真诚、幸福、福气之义。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四、宪的拼音
释义:法令,如 *** 、宪令;引申含义为“宪法”,如违宪、立宪。在日常使用中,“宪”也常做动词,表示公布。
笔画顺序:点、点、横撇、撇、横、竖、横、撇、竖弯钩。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的政体。
3、君主立宪[jūn zhǔlì xiàn]
用宪法限制君 *** 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五、宪的拼音怎么拼写
部首:宀(宝盖儿)笔画:9五行:水繁体:宪五笔:PTFQ
1.法令:~令。 2.宪法:立~。违~。~章。 3.姓。
宪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宪的本义一般认为是敏捷、聪颖。宪常用于表示法式、规范,又引申为法令。宪作动词时表示效法、以……作为法则。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博闻多能曰宪。——《周书·谥法》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诗·大雅》
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
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宪票(拘提人犯或处理公务的指令);宪范(法式,典范)
宪法的略称〖constitution〗。如:立宪;护宪;制宪
宪司的省称〖anancientofficialposition〗。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后世的按察司之职
六、章怎么读 拼音
1、诗、文、歌曲的段落之一~。乐~。章程;条目党~。招生简~。条理杂乱无~。图章印~。盖~。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领~。古又同“嫜(zhāng)”。
2、会意。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3、同本义。今称“乐章”棵;根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7、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南朝宋·谢瞻《张子房》
8、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9、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10、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骄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1、通“彰”。彰明,明显,显著。平章百姓。——《书·尧典》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12、显示;表明。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七、宪怎么读
1、宪(拼音:xià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宪的本义一般认为是敏捷、聪颖。宪常用于表示法式、规范,又引申为法令。宪作动词时表示效法、以……作为法则。
2、也有人认为古代的“??”是会意字。“??”早见于金文,金文的“??”字,上部还是“害”字的省略,像覆盖物,当中是“目”字,上面的覆盖物将东西盖起来,这样光线就不明亮了,加上“目”,意为烛光幽微,表示观察力非常敏捷。后来的小篆和繁体字楷书再在下面加了个“心”字,即心目并用,以增强敏捷的意义。本义指“敏捷”。
好了,关于宪拼音怎么读和宪怎么读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