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拜拼音怎么写,以及吼的拼音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拜的拼音组词
组词:拜见崇拜拜访礼拜拜谒拜识拜堂团拜拜服参拜拜别拜师拜会拜托
部首手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9画。
五笔RDFH,仓颉HQMQJ,郑码MDAC,四角21550。
结构左右,电码2157,区位1661,统一码62DC。
1、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2、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①拜见;②瞻仰陵墓、碑碣)。
4、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jiàng)。拜相(xiàng)。拜师。拜把子。
(动)(客人)拜会(主人):~老师。[近]拜会。
(动)尊敬;钦佩:~偶像。[近]敬佩|崇敬。[反]鄙视。
(动)拜会访问:~师长|~宾客。
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
(动)旧式婚礼,新郎新娘一起参拜天地和父母:~成亲。
(动)按一定的礼节进见值得敬重的人或瞻仰值得敬重的遗像、陵墓等:~宗庙。
二、“秦桧”的拼音怎么写
1、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2、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3、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4、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5、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6、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
7、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
8、他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
三、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拼音是怎么写的
1、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分别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命名。
2、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着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它也随基督教传入了中国,因而称为礼拜。
四、祭拜的拼音
【基本释义】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目的是弭灾、求福、报谢。(动)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出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吐蕃又迫令所有唐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唐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
【示例】越剧《二度梅》:“彩环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祭祀、祭献、敬拜、祭奠。
1、百姓们见此,也纷纷效仿,在自家设坛祭拜嫦娥,这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长盛不衰。
2、清明来临,我们便会去祭拜列祖列宗,祖庙前烧些香火。
3、清明节这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老家祭拜先祖。
4、爸爸用镰刀把坟墓周边的树枝砍掉,开始我们的祭拜仪式。
5、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肉饭菜来祭拜祖宗。
6、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
7、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正是乡间踏青,祭拜祖先的时节。
五、拜拜的拼音
分别时使用的语言,比较通俗,不适用于正规场合,相当于“再见”。同时也是台湾风俗,每逢佳节或祭神日,大宴宾客,俗谓之拜拜。
拜总笔画:9笔。1.ノ(撇)、2.一(横)、3.一(横)、4.ノ(撇)、5.一(横)、6.一(横)、7.一(横)、8.一(横)、9.丨(竖)。
拜(拼音:bài,bái),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拜见、崇拜、拜访、甘拜下风、拜识、拜师、团拜、拜会、拜堂、参拜、拜天地、拜物教、拜服、拜别、厂礼拜、拜盟、跪拜、叩拜、答拜、拜节、拜拜、拜佛、做礼拜、礼拜寺、康拜因、拜寿、拜望、回拜、拜扫、大礼拜、八拜之交、拜倒、拜忏、拜金、拜客、礼拜堂、结拜。
六、拜字怎么写
1、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2、恭敬地:~托。~谢。~读。~别。~谒(a.拜见;b.瞻仰陵墓、碑碣)。
4、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师。~把子。
四、笔顺:撇、横、横、撇、横、横、横、横、竖。
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尊长。~恩师。
原指甘心服从、听命(古代出令的人站在上风的地位,听令的人站在下风的地位)。后泛指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客套话,用于分手时,相当于“再见”。
也叫礼忏。佛教指依照忏法礼佛诵念,忏悔罪业。
拜访会见(今多用于外交上的正式访问)。
因处得感情好或有共同目的而按照一定仪式结为异姓兄弟姐妹。
旧式婚礼,新郎新娘一起举行参拜天地的仪式,也指参拜天地后拜见父母公婆。也叫拜天地。
七、拜的拼音
拜(拼音:bài,bái),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举手叩拜的样子,本义是恭敬的礼节,引申为恭敬地。由恭敬引申为拜访、以礼会见。由拜会引申为通过一定仪式结成的某种关系,又引申为授官。一说“拜”的古字形像用手将草连根拔起,本义是拔。由于跪拜时要低头弯腰,与拔草相似,故引申为跪拜、叩拜。
组词为:拜识、拜堂、参拜、拜佛、拜客、拜倒、拜拜、拜节、答拜、拜师、八拜之交、拜忏、拜谢、拜盟、团拜、叩拜、礼拜堂、回拜、礼拜天、跪拜、崇拜、拜见、拜访、甘拜下风、结拜、礼拜寺、拜天地、拜金、拜会、康拜因、大礼拜、拜扫、拜辞、拜别。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3.笔画顺序为:撇、横、横、撇、横、横、横、横、竖,总共9笔画。
(1)年轻的王警官平易近人,智勇双全是同学们争相崇拜的偶像。
(2)青少年要崇尚科学知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星”。
(3)我认识金先生,但无缘拜识金师母,也不好意思向金先生求证师母到底是哪里人。
(4)在80年代有缘拜识了叶浅予、钱君陶、王伯敏三位大家,聆听悉心教诲,受其恩泽。
(5)过去,人们经常让有出息的男孩子拜师学艺好多年。
关于拜拼音怎么写和吼的拼音怎么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