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桡的拼音,桡骨的拼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桡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2、桡恰在肘弯下方,肱动脉两个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桡侧行至腕部,然后向后绕过腕的外侧,在之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手掌,形成掌深弓。桡骨是人类前臂靠拇指一边的骨或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前肢的相应部分。
3、桡成语:十夫桡椎、守正不桡、诎要桡腘。
二、鸣的拼音和组词
1、鸣的拼音为:[míng],组词为:鸣桡、鸣磬、鸣金、鸣律。
2、鸣谢、鸣叫、一鸣惊人、鸡鸣狗盗、鸣笛、电闪雷鸣、孤掌难鸣、自鸣得意、哀鸣、钟鸣鼎食、鸾鸣凤奏、百家争鸣、鸣镝、自鸣钟、争鸣、奏鸣曲、打鸣儿、鸣冤、鸣啭、啸鸣、悲鸣、鸣鞭、嗥鸣、鸣鼓、鸣鞞、鸣剑、鸣控、鸣毂、鸣噪、鸣鸾、鸾鸣、鸣凤、鸣哮、鸣铙、蛙鼓蝉鸣、雄鸡夜鸣、梧凤之鸣、鸣琴而治、鸣鸟、效鸣。
3、鸣锣开道、鸣吟、梧凤之鸣、鸣鸾、雄鸡夜鸣、蛙鼓蝉鸣、鸾鸣、鸣琴而治、鸣鸟、锵鸣、狐鸣枭噪、飞鸣、昂首嘶鸣、鸮鸣鼠暴、鸣磬、鸣籁、雷鸣电闪、鸣顾、鸣铃、鹿鸣筵、鸣赞、鸣世、鸣棹、鸣犊、鼋鸣鳖应、脰鸣、鸣球、眼花耳鸣、鸣铎、鸣鸠、鸣雁、鸣石、蚓窍蝇鸣、鹄鸣山、鸣鸡、丁当长鸣、鸣桴、击鼓鸣金、鸣金赋、吼鸣。
4、《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𠀤音明。《说文》:鸟声也。《玉篇》:声相命也,嘷也。《诗·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5、又兽亦曰鸣。《易说卦传》:其於马也为善鸣。
6、又《增韵》:凡出声皆曰鸣。《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庄子·德充符》:子以坚白鸣。
7、又鸟名。《山海经》:弇州山有五彩之鸟,仰天鸣,名曰鸣鸟。《书召诰》:我则鸣鸟不闻。音义:马云鸣鸟,谓凤凰也。
8、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眉病切。音命。鸟相呼也。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注:鸣,命也。《曹植诗》鸣俦啸匹侣。
三、桡骨的拼音狐桡骨的拼音是什么
桡骨的拼音是:ráogǔ。结构是:桡(左右结构)骨(上下结构)。注音是:ㄖㄠ_ㄍㄨˇ。
桡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桡骨ráogǔ。(1)人类前臂靠拇指一边的骨或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前肢的相应部分。
⒈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前臂两长骨之一。与尺骨并排,位于拇指一侧。上端与尺骨、肱骨构成肘关节,下端与腕骨构成腕关节。
人类和脊椎动物的前臂两长骨之一。如:「人类前臂两长骨中较短者为桡骨。」
桡骨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称桡骨头headofradius,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neckofradiusa)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radialtuberosity)桡骨体呈二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styloidprocesso),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在体表可扪到。人跌倒手过伸着地时,间接暴力可引起桡骨小头骨折或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揣骨听声功成骨枯守正不桡节骨眼诎要桡_硬骨头软骨头挫骨扬灰
白骨再肉请骸骨主心骨守正不桡硬骨头揣骨听声功成骨枯乞骸骨十夫桡椎挫骨扬灰
1、结论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
2、经诊断,王某头面部外伤、脑震荡、腰椎横骨骨折、右桡骨远端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3、羊驼肩胛骨与牛羊肩胛骨相似,肱骨与马肱骨相近,前臂骨与马相近,桡骨与尺骨大部愈合,腕骨与马腕骨相近。
4、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变对桡腕关节的影响。
5、骨龄的评估其实就是通过分析远、中、近指骨,桡骨和尺骨等特定骨的特征来与模板比较实现骨龄识别的目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桡骨的详细信息
四、_桡的拼音狐_桡的拼音是什么
1、_桡的拼音是:kuāngráo。结构是:_(左右结构)桡(左右结构)。注音是:ㄎㄨㄤㄖㄠ_。
2、_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3、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4、_桡_桡的释义是胆小怕事。出自《宋书·刘锺传》
5、_怯不前诎要桡_长夜漫漫不齿于人仓皇出逃不期然而然草庐三顾不为已甚不期而然伯道无儿
6、_怯不前不为已甚守正不桡草庐三顾伯道无儿不名一钱仓皇出逃不齿于人十夫桡椎不期而然
五、桡读什么音
1、桡,曲木。从木,荛声。――《说文》
2、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3、又如:桡木(曲木。使木弯曲);桡曲(弯曲曲木)
4、扰动;搅乱 [disturb]。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
5、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6、上已桡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7、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史记·留侯世家》
8、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
9、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
10、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
11、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楚辞·湘君》。王逸注:“桡,船小楫也。”
12、又如:桡楫(船桨);桡贩子(受雇为人划桨的船工)
13、指小船 [boat]。如:桡客(船家);桡姬(船家女)
14、[radial artery]恰在肘弯下方,肱动脉两个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桡侧行至腕部,然后向后绕过腕的外侧,在之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手掌,形成掌深弓
15、[radius]人类前臂靠拇指一边的骨或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前肢的相应部分
16、〔~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17、郑码:FHGR,U:6861,GBK:E8E3
18、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53135
19、郑码:FHGR,U:6861,GBK:E8E3
20、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53135
六、桡的读音
桡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桡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桡的读音和相关知识。
桡的拼音为ráo,声调为第二声。在普通话中,这个字的读音比较容易区分,因此没有太大的难度。
1.解剖学意义:人体前臂的骨头之一。
2.比喻意义:泛指轮船、汽车和其他机器等的半轮形零件。
3.传说中神话人物“后羿”的配偶名字。
1.桡要突出这些设计特点:用于描述某件物品或事件在某一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点。
2.桡条:用作建筑和构造的弯曲零件。
3.桡骨折:医学术语,表示前臂骨头中的一种骨折类型。
1.尥:由桡组成,意为控制手柄。
2.绕:由桥和舀两部分组成,表示环绕。
1.桡的常用意义是指人体骨骼系统的一部分,具有非常明确的解剖学定义。在某些情况下,该词也可以作为比喻使用,以形象地描述或阐明一个概念。
2.桡在汉字的构造中也与其他汉字存在关联。例如,尥这个字就是由“桡”和“劳”组成的。这种组合形式在汉字中并不罕见,通过掌握这些组合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3.桡出自《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女敎切,音閙。《说文》曲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惟辕,直且无桡也。又枉也。《礼·月令》命有司申严百𠛬,毋或枉桡。又弱也。《易·大过》栋桡,凶。
4.又出自《前汉·高帝纪》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又散也。《易·说卦传》桡万物者莫疾乎风。又摧折也。《左传·成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又层桡,屋饰也。《淮南子·本经训》夭矫曾桡。
七、桡怎么读
桡:恰在肘弯下方,肱动脉两个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桡侧行至腕部,然后向后绕过腕的外侧,在之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手掌,形成掌深弓。桡骨是人类前臂靠拇指一边的骨或鱼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前肢的相应部分。
船桨。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楫谓之桡。——《方言·九》。
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女敎切,音閙。《说文》曲木。《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惟辕,直且无桡也。
又枉也。《礼·月令》命有司申严百𠛬,毋或枉桡。又弱也。《易·大过》栋桡,凶。《前汉·高帝纪》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又散也。《易·说卦传》桡万物者莫疾乎风。又摧折也。《左传·成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桡败。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查辞书。
2、它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汉语拼音就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学习拼音可以独立查字典,有利于幼儿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关于桡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