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塞上曲拼音和塞上曲其二注音版朗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古诗带拼音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古诗带拼音如下:
拼音:chán míng kōng sāng lín,bā yuè xiāo guān dào。
释义: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赏析: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
拼音:chū sài rù sài hán,chù chù huáng lú cǎo。
释义: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赏析:诗中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处处黄芦草”。
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拼音:cóng lái yōu bìng kè,jiē gòng chén shā lǎo。
释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赏析: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
拼音:mò xué yóu xiáér,jīn kuā zǐ liú hǎo。
释义: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释义: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在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二、塞上曲古诗带拼音版 塞上曲古诗带拼音版
1、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dà hàn wú zhōng cè, xiōng nú fàn wèi qiáo。
2、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wǔ yuán qiū cǎo lǜ, hú mǎ yī hé jiāo。
3、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mìng jiāng zhēng xī jí, héng xíng yīn shān cè。
4、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yàn zhī luò hàn jiā, fù nǚ wú huá sè。
5、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zhuǎn zhàn dù huáng hé, xiū bīng lè shì duō。
6、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xiāo tiáo qīng wàn lǐ, hàn hǎi jì wú bō。
7、《塞上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1]诗人以汉喻唐,歌颂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借古鉴今,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侧重讲述非战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三、塞上曲的拼音
部首丨笔画 6五行木繁体曲五笔 MAD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儿)歌曲:~调。戏~。小~儿。高歌一~。
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
1.弯曲(跟“直”相对):~线。~尺。弯腰~背。山回水~。~径通幽。
2.使弯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
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四、卢纶的拼音《塞下曲》古诗
1、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2、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更高统帅。
4、《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5、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6、“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7、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8、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9、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10、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11、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五、塞上曲二首 戴叔伦拼音版
1、hàn jiā jīng zhì mǎn yīn shān, bù qiǎn húér pǐ mǎ huán。
2、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3、yuàn dé cǐ shēn cháng bào guó, hé xū shēng rù yù mén guān。
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5、诗词欣赏:这首诗用乐府旧题借汉咏唐,抒写了边疆将士以身保国,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起句从视角着笔,借景抒情。一个“满”字把边塞战事紧张、边疆军队众多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雄伟的阴山、庄严的战旗,烘托出边疆战士的壮志豪情。
6、而后三句则是直抒胸臆:“不遣”表明了将士们彻底歼灭来犯之敌的决心,突现出将士们的必胜信念和勇武精神;“愿得”二字不仅是诗人代将士立言,也是自我情怀的渲泄:只希望能长久地报效国家,又何必要活着回到“玉门关”呢?
7、这两句化用骆宾王《从军行》尾联“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诗意,反班超之语而用之,将报效祖国的理想与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炽热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完这首诗,诗人的壮志豪言萦绕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家奉献自己,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人是民族英雄,这样的人才值得尊敬。
六、塞上曲唐朝戎昱注音版
1、hú fēng lüè dì shāo lián shān, suì yè gū chéng wèi xià guān。
2、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3、shān tóu fēng zǐ shēng shēng jiào, zhī shì jiāng jūn yè liè huán。
4、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5、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6、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
7、“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8、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胡三省注:“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警急而举烽者也。”
OK,关于塞上曲拼音和塞上曲其二注音版朗读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