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麦当劳门店,花了17年时间单店销售额只增长35%,年复合增长率不过1.8%,甚至没有跑赢通胀,加上各项成本的增长,其压力可想而知。
作者 |林夏淅
一个套餐吃不饱了
在上海工作的都市白领高音,前不久去麦当劳吃了一顿早餐,当所点的猪柳麦满分拿到手的那一刻,她只有一个感受:“麦满分怎么越来越小。”被震惊到的她,专门发了一条吐槽的朋友圈。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瞬间引起了朋友们的共鸣,一位好友回复高音称:“我现在吃一个套餐已经吃不饱了。”感觉麦当劳的汉堡越卖越小后,他开始转战汉堡王了。
当市界问为何会觉得麦当劳的汉堡变小了时,高音说,不光直观感受,自己的胃也不会骗人。“我以前早上吃一个汉堡一个咖啡套餐,能撑到下午两点左右,而现在我扛不到中午就饿得不行。”
家住北京的李玉也有同样的感受,这个80后姑娘有很多年没有吃麦当劳、肯德基了,原因是她觉得这些是垃圾食品,但是去年以来,由于孩子爱吃,麦当劳、肯德基成了她家最常去的餐厅,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
李玉说,她印象中,几年前吃一个汉堡套餐,只要15元左右,而现在一家三口不花个七八十元是吃不饱的。有一次李玉点了两个汉堡套餐,花了五十多元,但是吃完后,两个大人都感觉没吃饱,又花20多元买了一个汉堡。
后来李玉把自己的感受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说了说,没想到引起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共鸣。不少同事直言:“现在每次去吃都得花个100元左右,如果不是孩子点名要吃,自己家是不会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的。”
虽然没有20年前汉堡的具体尺寸,但被问及“汉堡是不是变小了”时,大部分消费者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90后李维告诉市界,2014年前后自己曾经在麦当劳打过零工,可以用员工身份半价购买,更爱吃的就是板烧堡,印象中那时候板烧堡比麦辣鸡腿堡长,厚度相当,而且夹层的鸡腿肉比面包要大,是没办法被面包完全包住的,现在拿到手上明显小了一圈,中间的肉也明显缩水了。
(来源:市界拍摄,一个成年男性的手掌与一个麦当劳板烧鸡腿堡)
经过测量,上海某麦当劳门店的板烧鸡腿堡长度为13cm,大于麦辣鸡腿堡的9cm直径,但厚度不及前者,夹层中的鸡腿肉也不能在俯视图中溢出面包片。
早年在麦当劳当过店长的秦肖透露,以前面包是有尺寸标准的,面包烘烤机上有一个用来测量面包厚度和长度的卡尺,具体数据记不得了。
90后王成曾是麦当劳铁粉之一,在他记忆里一份麦辣鸡腿堡套餐还只要19元(单品10元左右),但现在套餐已经涨到30多元了,而且从2019年前后开始感觉汉堡份量变小后,王成就慢慢抛弃麦当劳了。
豆瓣上“K记M记新品交流”小组中也有许多对汉堡变小的吐槽——“小得我减肥吃它毫无负担!”“板烧堡我真的是一点一点看着它变小的”“和手掌心一样大”“连餐巾纸都变小了”。
事实上,吐槽汉堡变小的不只中国消费者。2022年5月,麦当劳因提供比广告中更小或更短的芝士汉堡,被消费者告上了纽约东区的美国地 *** 院,这起诉讼后来演变成了集体诉讼。起诉者认为,麦当劳和当地一家叫做温蒂的快餐品牌,在广告中使用了未煮熟的肉饼充当样板,让其看起来比实际卖给消费者的大了15%到20%。
相关质疑在国内也引起过一波关注,2019年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麦当劳、肯德基品类疑似“缩水”,其中以汉堡最为明显。当时肯德基门店和麦当劳门店工作人员的回应分别为“可能你刚好拿到小的”、“包装纸变成小号,汉堡绑得紧了显小”,遭网友们调侃许久。
几乎同一时间,微博上发起的一份关于“你觉得汉堡变小了吗”的投票中,有49.2万网友参加,其中33.3万认为“比以前小多了”,7.3万认为“就是变相加价”,只有不到9%的投票网友认为“没变小,是我们长大了”。
最近大火的ChatGPT 对于“汉堡变小了吗”也有委婉的推测。它认为“有一些人认为汉堡在过去几十年里变小了,可能是商家想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另外,一些消费者对小份量食物的需求也在增加”。
成本上涨下的考量
汉堡是否变小了,尚无定论,不同品类和地区可能也有差异。但从企业经营的层面说起,最近20年来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的涨价幅度比很多商品要少得多,各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2003年,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提到,当年6月北京崇文门麦辣鸡腿堡的价格从9.9元涨到了10元,鉴于同一时间内全国麦当劳门店价格基本相当(除了部分繁华地段和车站),市界将其作为20年前麦辣鸡腿堡的价格基准。
那么今天的麦辣鸡腿堡卖多少钱?市界查询国内不同城市麦当劳官方微信小程序的到店点餐价,大部分地段都是22元,少数繁华或车站位置是26.5元,因此可以将22元作为目前的参照价格。
相比之下,资料显示肯德基经典款香辣鸡腿堡2004年也是10元左右,如今卖价是19.5元,
但关注麦当劳活动会发现,麦辣鸡腿堡经常有买一送一的活动,精打细算一些的也可以在闲鱼上找人代为下单,只要报上所在门店就可现场取餐,通过卖方某种特殊渠道,一个麦辣鸡腿堡或者板烧堡只要10.99元,几乎与20年前的价格无异。
这样算来,一个麦辣鸡腿堡20年时间的售价幅度在0%-120%之间,但显然其成本上升远不止这个幅度。
从原材料角度来看,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06年中到2023年初,36个城市鸡肉(白条鸡)零售价从5元/斤上涨到14元/斤,面粉批发价从2008年的2元/公斤涨到4.55元/公斤,生菜叶价格则从2004年的1.36元/公斤涨到2022年11月的4.74元/公斤。
由于每个汉堡占重量比更高的是鸡肉,所以17年涨价近200%的鸡肉价格更具参考性,如果将跨度拉长到20年,这一涨幅还会更大。
除此之外餐饮业主要成本还有职工工资和店租,其中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8472元上涨482%至2022年的4.93万元,而如果参照二线城市福州的平均商铺租金,从2007年0.58元/日/平米上涨767%至2022年的5.03元/日/平方米。
这些都远超麦当劳、肯德基经典款汉堡的价格涨幅。
作为参照,2000年前后一碗拌面只要1元钱,当时许多小吃店门口赫然贴着“一元进店”,现在一碗拌面早已经5元起步,大份一点的也有不少要10元以上。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曾表示,麦当劳在国内价格涨幅低于CPI涨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强大的供应链和营运体系,有效控制了成本。但再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恐怕也难抵得过20年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肯德基、麦当劳正面临国内餐饮市场日益严峻的挑战,在有限的涨价和成本上涨之间,必然要通过各种方式保留利润空间。
洋快餐店的经营压力
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史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87年之一家肯德基漂洋过海,落地北京;1990年麦当劳随之而来,闪现深圳。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经有9094家肯德基和4978家麦当劳,但最近几年来洋快餐在中国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梳理公开数据发现, 包括中国市场数千家麦当劳餐厅的麦当劳特许经营店,平均单店销售额从2004年的203.4万美元上涨35%至2021年的275.31万美元,显著低于麦当劳直营店2021年357.71万美元的单店收入。
(以各期不同类别门店销售额除以各期末不同类别门店数所得)
这意味着国内麦当劳门店,花了17年时间单店销售额只增长35%,年复合增长率不过1.8%,甚至没有跑赢通胀,加上各项成本的增长,其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2017年麦当劳总部将中国区域特许经营权出售给中信集团后,中国区域门店从当时的2500家增至2022年9月末近5000家,5年时间翻了一倍,而麦当劳2023年仍计划在中国新增900多家门店。
在此背景下,国内麦当劳门店不仅要和同行业内其他餐饮品牌激烈竞争,也需要面临同品牌门店争抢份额的问题。
肯德基也有同样的趋势,以肯德基为主要业务的百胜中国,收入从2013年的69.05亿元缓慢增至2022年的95.69亿元,但如果用百胜中国2016年以来总收入粗略除以旗下餐厅总数,会发现其单店销售额从2016年的624.51万元下降至2022年的512.65万元,业绩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门店规模的扩张驱动。在此基础上,百胜中国也仍计划在2023年新增旗下门店1100家至1300家。
重压之下,麦当劳、肯德基开源节流成为必然。
开源方面,推出价格更高的新品是最明显的方式,比如2019年麦当劳在中国开始推广的安格斯MAX厚牛堡系列中,价格更低的单品为31元,更高达45元,比作为经典款的麦辣鸡腿堡贵了41%-105%,毛利率大概率也有所提高。
有意思的是,经过测量,安格斯系列汉堡的直径和巨无霸一样,都是10厘米,厚度则在6.5cm左右,稍微大于直径9cm、厚度5.5cm左右的麦辣鸡腿堡,而且使用的面包片也属于“更高规格”。某种程度上,消费者觉得麦辣鸡腿堡变小了,或许也是同品牌下其他汉堡的对比所致。
(市界拍摄,外卖所购的麦当劳麦辣鸡腿堡和定价更高的巨无霸、培根安格斯厚牛堡)
其次,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以Mc Café 和K coffee为品牌,加入了毛利率更高的咖啡赛道,麦当劳还表示2023年计划在国内新增1000家麦咖啡门店。
从瑞幸咖啡财报显示的50%左右毛利率来看,显著高于麦当劳直营餐厅近十年平均17.64%的毛利率,以及百胜中国近十年平均18.73%的毛利率,卖咖啡也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开源”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麦当劳和肯德基还在大力发展线上渠道,除了上线各大外卖平台,微信小程序这样的私域渠道订单也相当可观——2021年麦当劳来自数字渠道的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占前六大市场全系统销售额的25%以上,2022年百胜中国则有32%业绩来自外卖。
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食物填饱肚子,也算得上是变相涨价、同时提高客单价的一种“迂回做法”。
“节流”方面,除了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描述的更为高效的供应链,麦当劳在提倡环保的同时,也砍去了越来越多的开支,比如2015年麦辣鸡腿堡改用单层包装纸、2016年板烧鸡腿堡改为单层包装纸,2020年开始逐步和吸管告别等等,还优化了各种设计和工艺,让所需用纸量减少20%。
有意思的是,麦辣鸡腿堡、板烧堡这样的经典单品,由于单价较低,成为环保课题下率先简化包装的产品,而单价更高的安格斯、巨无霸等单品,还是用着更为“郑重其事”的纸盒作为包装。
此外,近两年各家大厂“裁员”的阴霾,也来到了麦当劳、肯德基的头顶,2023年初麦当劳全球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肯普辛基斯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麦当劳正在计划一次大规模公司重组,相关举措将于今年4月公布。
总体来说,麦当劳、肯德基作为进入中国几十年的西式快餐品牌,生命力之顽强无可厚非,但随着80后、90后中大批铁粉们老去,麦当劳肯德基如何在品类更丰富、竞争更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获得下一代年轻人的青睐,成为其“中年危机”下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也是单靠汉堡变小无法填补的焦虑。
(文中消费者为化名)
来源:市界观察
本文作者/姜天涯 韩小妮
我们不止一次惊叹于上海阿姨爷叔旺盛的购买力:
他们买爆四川北路淳欣(点击阅读)、昌里路盒马奥莱(点击阅读),把光明邨排成了宇宙网红(点击阅读)……
而这一次,我们要讲讲上海的年轻人的购物快乐星球——好特卖。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本号与文中所提商家均无利益关系。友情提示:购物要花钱,消费勿上瘾。
01
工作日晚上7点,上海四通八达的地铁 *** 上,一节节满载的车厢正在运送着刚刚下班的打工人。
跟随着人流从地铁8号线、9号线陆家浜路站6号口出站,直接就进入了一家商场的地下2层。
“欢迎光临好特卖,全场商品1折起……两块钱的可乐,十几块的自嗨锅,4块钱的蓝罐曲奇,还有二十多块的施华蔻洗发水……这里有800平方喔!不仔细找的话,你可能错过很多宝藏喔!”
饮料冷柜旁是一张写着“全场一折起”的海报
穿插着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曲调改编的“店歌”,商场里这家叫“好特卖”的临期折扣店一直在滚动播放着促销信息。
和广播一样欢快的是以红白黄为主色调的店面,以及无处不在的穿着宇航服的卡通北极熊。
北极熊双手指向slogan:特卖星球,全球好物正在飞奔而来。
店里随处可见这只卡通造型的北极熊
店里的货品多而杂,视觉上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零食、饮料占了货架的大多数,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进口、国产品牌,也有一些包装花哨、不知名的国货新品牌,但共同点是价格低到惊人。
500ml的依云矿泉水售价2.9元;
原价12.9元的恰恰焦糖瓜子108g售价3.9元;
原价59.9元的王饱饱水果多多烤燕麦售价18.9元;
原价108元的400克UCC咖啡粉售价30.4元……
据店员说,晚上六七点下班高峰时间,也是店里生意更好的时候。
晚上7点半收银台前排队的人群
顾客以年轻人为主,有年轻情侣和三口之家,结伴选购的闺蜜,也有独自逛店、购物篮里放着各种小罐饮料的女孩。
在店里流连选购的大多数是年轻人
还有一类在别处不大看到的购物群体——一个个货架细细看过来的中青年男性。
四个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正在货架前挑选
一个穿西装裤蓝衬衫的光头男正饶有兴味地在洗护区看介绍(等到一个半小时以后我们离店时,他才刚刚结账);
一个美团头盔还没脱下的骑手小哥手里抱着三四包零食;
骑手小哥选购了一些零食
“唰!”生鲜区一个背双肩包的小哥突然抖出一只准备已久的环保袋,把手里的泡面塞了进去。
这位背双肩包的小哥突然抖出了一只“惊喜”环保袋
“家里冰箱一点位置都没有了吗?”这位小哥一边浏览冰柜里的冷饮,一边拨通了手机,“我准备买一点点冰淇淋,一点点!”
当我们碰到刘鑫(化名)的时候,他正推着购物车,和朋友徜徉在一排排货架之间。
刘鑫和朋友,推着购物车里面已经装了不少东西。
“我还没逛完。我应该会买很多东西的。”
刘鑫的职业是程序员,戴一副CK黑框眼镜,镜架上不拘小节有着胶水粘合的痕迹,此刻脸上的表情写着“意犹未尽”。
他的购物车里堆了不少冻品。
“这个牛排只要5块钱。”当刘鑫把6.9元120g的圣农嫩煎黑椒牛排展示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有种瞬间穿越回四川北路淳欣采访爷叔的感觉。
刘鑫的言语间对于淘到便宜牛排相当满意
只不过,爷叔们为了过日子,看到便宜牛排会一口气买上20块,而年轻人为了尝鲜,只会先买上一块试试看。
“这个蛋挞皮,30个只要十来块钱。回去用鸡蛋、淡奶油还有牛奶兑一下,用空气炸锅就可以做蛋挞了。”
“还有这个鳕鱼排,10片10块钱(原价19.9元,现价10.9元),也是用空气炸锅炸一下就可以当小零食吃了。”
刘鑫买了不少空气炸锅美食
刘鑫一一展示了他的斩获。让我们惊讶的是,选品颇有心得的他并非这家好特卖的常客。
他家住虹口,是在点评上刷到这家门店可能是全上海更大,特意“朝圣”来的。
“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好特卖。其他门店都只有几排货架。”尽管是第二次来,刘鑫的语气里还是透着兴奋。
上次来晚了,只逛了10分钟,店就打烊了。这次吃完晚饭,他又特意开车过来。用他的话来说,开过来“也就”半小时吧。
而且,由于这家商场的停车场特别考验车技,这次他还专门把车停到附近再走过来。
这家门店所在的商场外立面,有着好特卖的大型灯箱。
逛店热忱堪比去游乐场的刘鑫,之一次听说好特卖是在前年。
当时,新江湾城开出一家,同事花40块钱买了一大包零食回来。“他说‘这个太便宜了’,结果打开一看,全是山寨的。”
吐槽归吐槽,从那以后,刘鑫说:“我就开始到处找(好特卖)了。虹口龙之梦,宝山日月光……我是看着它一家家开出来的,只要看到就会逛。”
02
好特卖是2020年2月创立于上海的折扣店,主要面向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群体,在各大核心商圈及购物中心布点,这几年扩张迅猛。
目前,它在上海、北京、南京等10多个城市有超过250家门店。
打开大众点评搜索,上海有120多家好特卖,而且开得相当密集。
比如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和来福士里各有一家,相隔不过300米。
也许是因为单件商品的售价都很便宜,绝大多数门店的客单价在100元以内,有些甚至在50元上下。
在大众点评上,好特卖各家门店的客单价多数在100以内。
刘鑫喜欢在这里淘低价品牌货。他淘到过10元不到的进口波特啤酒、BURTS和REAL薯片,还找到过别处难觅的“风油精味”黑松沙士。
相比之下,“有些小品牌的东西,特别是食品,品质其实挺差的。虽然说饮料都是香精兑的,但有些一两块钱一瓶没见过的牌子,香精兑得特别拉胯,很难下口。”
当被问及是不是觉得“花不多的钱,买到了一个乐趣”时,刘鑫一下子被戳中,使劲点了点头。
“逛起来很有意思的。”他说,“来这里除了价格便宜,还能看到一些超市里不常见、比较好玩的东西。”
这家折扣店里,零食和饮料占了不少货架。
也许是和我们聊了一会儿冷静了下来,刘鑫看了看购物车说:
“感觉这些已经有100(元)了,应该不会再买了。没打算在好特卖里消费太多,真要大采购,还是会到超市买。”
不过结束和我们的谈话,他继续和朋友在店里逛着,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今年25岁、住在小南门的李西(化名)也很爱逛这家好特卖。她可以从头到尾一个个货架逛过来,待上四十多分钟,觉得很解压。
和刘鑫一样,她也特别喜欢尝试各种饮品。“牛奶、酸奶、碳酸饮料,我只买没有买过的。”
因为在她看来,“购物如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饮料是年轻人特别喜欢挑选的品类之一
“重要的是,在这里‘买得起’,一般饮料最贵的也就七八块钱,试错成本不高。”她说。
“不像普通超市,选品中规中矩,都已经喝过了,价格也有一点点偏高。网上是便宜,但要整箱买,还要等上几天时间,而我只想先买一瓶尝试一下。”
冷柜里的饮料价格都不贵,大多数在5元以内。
年轻人逛好特卖,更多的是一种寻宝的心态,买的都是饮料、零食之类的非必需品,花不高的成本找一份快乐和惊喜。
85后蔡壳(化名)形容好特卖是“食物界的名创优品”。她发现店里有“正经牌子”,也有一些“长得像正经东西的亲兄弟”。
货架上有“拉面说”和包装相似的“料理说”;有乐事系列,也有跟它logo很像的喜盈盈膨化食品。
店里有不少这几年涌现出来的新消费品牌
但这并不妨碍蔡壳在店里给她自己和她的猫找快乐。
蔡壳养了三只猫。
“我会去中山公园龙之梦那家好特卖买猫零食——那家店宠物用品最多,比如猫罐头啊、猫条啊,就是那种小奢侈一点的享受,我会选择打折的。”
“猫罐头10块钱一个的时候,我的猫一个月只能吃一个。如果猫罐头10块钱三个,那它这个月就可以吃三个。”
03
在上海,淘便宜不是阿姨爷叔的专利,折扣、平价在年轻人当中也相当吃得开。
除了好特卖,蔡壳会去梧桐区的临期进口小店淘15块钱的干酪,买麦当劳的早餐月卡吃6折早餐,薅天猫U先试用的“羊毛”,花两三块钱在拼多多的“多多买菜”上买两大包大蒜,剥好放在冷冻箱里囤着……
今年3月,蔡壳花9.9元买了麦当劳的早餐月卡。结果那个月,她差不多吃了20次麦当劳的早餐套餐。
每顿的花费控制在9元左右,选一杯咖啡加一个小汉堡,把卡利用到了极致。
“最狠的时候,我用卡买一个早餐套餐,再花十几块钱单独买个工作日套餐。二十来块钱,一天两顿饭就解决了。” 她说。
麦当劳里早餐月卡的广告牌,现在的价格是11.9元。
而这样的例子在精致的小红书上也有不少。有人详列excel表,算出买麦当劳早餐双月卡后共吃了23次,省165元。
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的咖啡馆、酒吧,平价店同样受欢迎。
Manner的横空出世,腰斩了星巴克的价格。要问年轻人接受度有多高?看看那些开在CBD楼下的门店每天早晨上班前和午休时的订单量就知道了。
搞“自带杯免费”活动时,“拷咖啡”的年轻人队伍之长,不亚于光明邨门口的阿姨爷叔。
去年6月自带杯限时免费活动时Manner门前的队伍
这种主打外卖的小店模式引来了一批追随者。
虽然被上海作家btr形容为“像卖葱油饼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经重塑了上海咖啡馆的生态。
公路商店的爆火,让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可以喝10块钱一瓶的朝日、科罗娜或是一番榨,也可以开瓶几百元的威士忌,丰俭由人。
打平价牌的公路商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一度刷爆社交媒体。
蓝村啤酒厂、8品脱等平价精酿啤酒店,也在上海开出了多家分店。
究其原因,就像我们在采访公路商店时一位90后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你口袋里有多少钱,自己不知道吗?”(点击阅读)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的生活成本有目共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海房租的平均单价约为98元/月/㎡。
而在我们的实际采访中,年轻人在上海租房,月租三千是起板价,四五千也很常见。
在老卢湾的核心地段租一间22平的房子,月租金可以达到5000元。
一个年轻人在上海如果要负担房租、饮食等开销,剩下可支配的收入可能确实不多了。受疫情的影响,不少人更是转变了消费理念和行为。
“现在是不可能买包的,买包是不可能买的。”身为自由职业者,蔡壳用一个反复倒装句式强调了现在对奢侈品消费的谨慎。
在五星级酒店担任餐厅主管的李西则直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在上海静默的那段时间工资大大打了折扣。
“因为工作关系,以前买衣服我会关注材质,衬衫299元一件我觉得可以拿下。而现在,拼多多上29.9(元)的T恤我都会非常纠结。”她略带夸张地作了个对比。
“现在请朋友吃饭,我会问一句服务员:你们最近有折扣吗?能省一点是一点。更务实了吧,面子什么的就让它随风去吧。”
但年轻人真的省钱了吗?
恐怕就像脱口秀里说的:“到我们这代人就没有精打细算的能力,越想省钱花得越多”。
脱口秀演员邱瑞调侃,这一届年轻人越想省钱花得越多。
蔡壳以一顿麦当劳的早餐为例:“便宜是相对的。对我爸妈来说,12块钱吃个早饭,贵死了。他们可能吃包子吃面,花的钱更少。”
小红书上,有买了早餐卡的博主,最终一年在麦当劳花了7000元。
“我妈对盒马的态度就是贵。她肯定不能接受任何一个塑封盒加保鲜膜(的菜)。她觉得这点量,你喂猫呢。这还是消费习惯不一样。”蔡壳补充道。
年轻人的穷,是一种“精致穷”。麦当劳再便宜,还是比包子贵;盒马黄标再便宜,还是比不上菜场。
“我会买临期食品,但买的都是品牌货。‘垃圾’再便宜,我也不买的。” 蔡壳说。
她在好特卖最常买的是Julie’s的饼干、王饱饱麦片和宠物用品。
蔡壳常买的麦片在好特卖基本上是原价的3折
“薅羊毛的点在于,你能得到一点快乐。用更低的成本,获得了差不多的生活品质。这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
04
上海年轻人从折扣、平价里找快乐,或许也折射出大城市特有的消费文化。
目前类似好特卖这样的临期食品头部企业,都发源于一二线城市。
好特卖源于上海,嗨特购、食惠邦分别成立于北京、天津,小象生活发轫于南京。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发展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22-40岁的用户占到74.6%,一二线城市占据65.2%。
在上海,另一家临期食品企业嗨特购也有不少门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疆长大的90后陈思(化名)在上海工作生活了6年。
自从发现了盒马奥莱之后,她现在每周会去盒马奥莱2-3次。她也会在罗森周二的活动日买7折光明牛奶。
但她觉得,这些消费行为不会在自己的老家发生。
“我在四线城市长大,许多大城市有的薅羊毛的机会,在那里是不存在的。因为选择有限,有时候想花钱也花不出去。”她解释说。
上海一家罗森便利店门口贴着每日折扣的海报(右)
为了尝鲜,小城青年有时候甚至愿意多花钱。
她听一位家乡在山东某地级市的朋友说过:
“在这个没有喜茶的城市,会有人专门坐高铁,每天在外地采购再带回来。当地的年轻人可以接受高溢价的喜茶,哪怕它已经不新鲜了。”
这样的例子,在小红书上也能找到。
在嫩江、连云港、安阳、潍坊、阜阳、济宁、菏泽等地的美食 *** 店中,不仅能看到喜茶、奈雪的茶,还有罗森冰皮月亮蛋糕、鲍师傅、泸溪河、山姆的瑞士卷。
小红书上各种关于美食 *** 的帖子
而被城市青年玩哏玩坏了的肯德基“疯狂星期四”也不属于小镇青年。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县城,没有肯德基。
在上海,可以吃到米其林餐厅,也可以在临期折扣店里淘到地球另一端的零食。
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新兴运动,都能在上海发展起来。
大城市商品和休闲娱乐的丰富提供了更多选择,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在吃穿用度上要做出更多权衡,合理分配。
“比如说我有个同事很爱剧本杀,他一周杀一次两三百块钱就没了。而我在攀岩,当一部分兴趣爱好变成固定支出的时候,你会在别的地方省。”陈思说道。
当然,对于上海的年轻人来说,省钱只是目的之一。不光要“精致穷”,还要“穷开心”。
参考资料:
1. 粥指弱,《县城的星期四,没人在乎肯德基》,ONE文艺生活,2022年9月8日。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韩小妮/
拍照片:姜天涯 韩小妮/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杨 卓/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肯德基卖0元粥、麦当劳汉堡5块起,早餐铺子还能活吗?继麦当劳宣布从6月8日进入“超级早餐月”,开卖更低5元的汉堡后,肯德基紧接着也推出“WOOW早餐季”,不光把优惠时长延至5周,早餐新会员还能0元享汉堡或粥。
两大洋快餐巨头为早餐“拼”得火热,消费者们则乐呵呵地给这个月的早餐做起了“排期”:星期X薅哪家的羊毛更赚呢?
图片来源:麦当劳、肯德基微信公众号
肯德基、麦当劳的“超值”早餐之争由来已久。2010年2月,麦当劳率先在中国推出低至6元的“天天超值”早餐组合。同年底,肯德基也推出6元“超值绝配早餐”。两大品牌的低价早餐比拼由此开启。此后几乎每一年,两家的“6元早餐”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宣布回归。
从2002年肯德基入局早餐业务开始,星巴克、必胜客等越来越多洋品牌都盯上了中国人的“早餐”生意。包子铺、馄饨店、煎饼摊……中国人的早餐从不缺选项,更有便利店早餐可供选择。洋品牌争抢早餐生意,“野心”究竟是什么?
提早营业、拼速度……为了拉你吃顿早饭,洋品牌们有多拼?
为了卖早餐给中国人,洋品牌们做的之一件事就是把营业时间提前。
于2002年最早进军早餐市场的肯德基,特地将营业时间从9点提早到7点。至2014年,全国大部分肯德基的早餐供应时间都改为6:00-9:30。而在麦当劳24小时营业的门店,早餐供应时间为5:00-10:30。
要做中国人的早餐生意,取悦“中国胃”也是必修功课。肯德基早餐从一开始就走中西合璧的路线,推出“海鲜蛋花粥”和“香菇鸡肉粥”2款粥品。从粥开始,到安心油条、烧饼、豆浆、蛋卷、饭团,再到今年4月推出的豆花,肯德基在中式早餐推新上持续热情高涨。
而长期坚持早餐“汉堡配咖啡”的麦当劳,最终也向中国胃“屈服”了,于2012年11月开卖豆浆,此后又上线脆香油条和多款粥品。
不过,相较于“吃什么”,这届年轻人吃早餐更在乎“快不快”。《北京商报》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早餐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一半以上受访者愿意等待早餐做好的时间仅为2-5分钟,一旦超过5分钟将失去等待的耐心。中国营养学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则显示,35%的调查对象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时间紧”是最主要因素。在用餐时间方面,81%的调查对象早餐用餐时间在15分钟之内,42%在10分钟以内。
当“效率”逐渐成为吃早餐的头号要求,煎饼果子、馄饨拌面这类需要现点现做的传统中式早餐显然跟不上节奏。标准化程度高,能实现即买即取即走的连锁快餐品牌优势得以凸显。
而随着肯德基、星巴克们纷纷布局在线点到店取、提前预约、拼单满减等数字化功能,“买早餐”这件事正在变得更快。
为了培养早餐消费者的忠诚度,肯德基APP于2019年1月上线“醒神卡”,每月花费16元开通就能享受6折购买两件套早餐的优惠。针对团餐场景还推出了企业早餐预约专送服务。肯德基抢占早餐场景的决心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肯德基APP
洋品牌加入早餐“抢人”战,巴比馒头们要输了?
中式早餐连锁品牌如巴比馒头、甘其食等,同样也具备产品标准化、即买即取的高效性,且一直以来凭借实惠的价格受到消费者欢迎。但在肯德基、麦当劳6元、5元甚至0元的早餐“价格战”之下,巴比馒头5块钱get“豆浆+包子”组合的亲民价位显然失去了竞争优势。
左:巴比馒头菜单;右:甘其食菜单|图源:大众点评
而且,巴比馒头的门店规模不及洋快餐,也就是说,买洋快餐可能更方便。一度有望成为“中国馒头之一股”的巴比馒头,截至2019年6月底在全国拥有2799家门店,以半年增加143家门店来计算,巴比馒头门店数年增长率为10.8%。而截至2019年底,麦当劳在中国的门店数约为3300家,肯德基则有6534家,年增长率高达18.2%。 洋品牌们还在通过各种方式铺开自己的“势力范围”。最近,肯德基、麦当劳们推上小推车、提着保温箱就去写字楼下、地铁口摆摊卖起了早餐。面对不断“抢人”的肯德基们,巴比馒头们可能真该紧张了。
肯德基、麦当劳摆出移动早餐摊位|图片来源: ***
7成消费者只接受10元以内的早餐,星巴克50元一顿的早餐想卖给谁?
英敏特(Mintel)发布的《早餐-中国,2016》显示,70%的消费者购买早餐的花费一般在3-9元。但星巴克、Tim Hortons却把早餐卖到了20-50元的价格段。它们和肯德基、麦当劳瞄准的可能是不同的人群。
Tim Hortons早晨套餐更低19元起;星巴克更便宜的早餐搭配折后也要36.2元|图源:Tims、星巴克小程序
对于消费者而言,10元以内的早餐是工作日的刚需,但大家也希望在周末享用一顿更丰盛的早餐。英敏特报告显示,49%的消费者——以家有小孩的30-39岁的消费者(55%)以及高收入群体(52%)为主——赞同“相比于工作日,我希望在周末时吃好一点的早餐(如营养均衡、品种丰富)”。与之呼应的,是早午餐(brunch)在一线城市的日益流行。brunch这种将早餐和午餐并作一顿的吃法起源于英国,从美剧《欲望都市》开始风靡全球。brunch注重营养均衡及色彩搭配,不光讲究好吃,还讲究好看。班尼迪克蛋、松饼、咖啡等都是经典菜式。在小红书平台,不乏北上广深各种网红brunch餐厅的探店笔记。brunch早已脱离一顿饭本身,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们也显然愿意为一顿颇有格调的早餐花更多钱。因敏特报告显示,在咖啡厅等相对高端的场所,35%的消费者愿意花费30元及以上购买早餐。
图片来源:小红书
而对于餐饮品牌们来说,早餐业务或将成为拉动销售的有效手段。从2015年10月开始,麦当劳在全美推行全天候早餐计划(all-day breakfast),顾客在任何时段都能在麦当劳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早餐系列。此举让麦当劳美国同店销售在2015 财年第四季度增长了5.7%。
对于星巴克、Tim Hortons等以咖啡为主打业务的品牌来说,推出早餐业务的“醉翁之意”,其实在于用早餐服务带动全店销售。2012年,星巴克在中国推出西式甜点+咖啡或茶的早餐搭配。在星巴克的点餐小程序中,消费者选择咖啡+烘焙食品的组合,即可享受食品7折的优惠。通过推出早餐套餐,星巴克希望消费者们一次买更多。
从奶奶蒸的包子、妈妈熬的粥,到如今麦当劳、星巴克的汉堡和咖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习惯在外解决早餐。数据显示,2016年66%的中国都市消费者在家食用早餐的频率为每周2-3次,而这个比例在2013年为77%。中国外食早餐市场销售额有望在2021年突破8400亿元人民币。当肯德基、麦当劳对你工作日“争分夺秒”的之一顿虎视眈眈时,星巴克们则有意攻下你的惬意清晨。
中国早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作者:章晓莎
编辑:董芷菲,钟睿
麦当劳发布全球最新增长战略,2021年在华新店数也定了在走马上任全球CEO一年之际,全球更大的连锁餐饮巨头麦当劳的新帅Chris Kempczinski,之一次向投资者交出了加速增长的计划。
近日,麦当劳在公布三季度业绩以及举行业绩会议后,随即召开了线上投资者会议,并宣布将推行一个名为“Accelerating the Arches”的全新增长战略。Chris Kempczinski表示,在该战略下的三大增长支柱分别涉及品牌、食品和体验三方面。在该会议上,他还带领了一众高管从各个方面对这份增长计划进行了详细阐述。
麦当劳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
值得留意的是,麦当劳全球高管在对上述增长计划进行说明时,还多次提到了中国市场。下面,让小食代一起带各位来看看详情。
全新战略“MCD”
在会上,Chris Kempczinski指出,麦当劳从2017年开始执行的“光速增长计划”带来了强劲的业绩。
他说,尽管在今年年初公司处在有利的位置,但疫情带来了两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是消费者经历疫情后的需求产生了变化,比如人们越来越少在餐厅吃饭,而更多选择得来速、外送等方式;二是人们对企业的期望更高,消费者正在寻求那些能反映他们价值观的品牌。
“这使得我们需要改进战略。”他指出,公司正从“光速增长计划”过渡到“Accelerating the Arches”这一新的增长战略,后者借鉴了前者的一些关键要素。
在当天的一份通报中,麦当劳全球总部指出,上述最新增长战略涵盖了其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渠道餐厅品牌的方方面面:包括为麦当劳及其加盟商在世界各地服务的社区提供食物和服务;提升指导行动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麦当劳竞争优势上的增长支柱。
具体而言,增长支柱包括了市场营销更大化(Maximize our Marketing,简称M)、专注核心菜单(Commit to the Core,简称C)以及双倍投入“3D”(Double Down on Digital, Delivery and Drive Thru,分别对应了数字化、外送、得来速的首字母,简称D)。
“ M是我们的品牌,C是我们的食品,D是我们的体验。这是让我们成为一家杰出企业的三件事,它们代表了从一开始就推动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因素。”Chris Kempczinski在会上总结道。
小食代留意到,麦当劳全球多个业务的负责人在会上分别讲述了MCD后续落地的一系列计划。
之一,麦当劳将推出名为“serving here”的主题活动,吸引人们重新关注麦当劳的宗旨,从而展示公司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麦当劳将在全球统一推出“兼具时尚、清新和有趣”的全新产品包装。
第二,专注于挖掘消费者对巨无霸、牛肉汉堡(Quarter Pounders)、麦乐鸡和薯条等核心菜单的需求,它们代表了麦当劳业务的核心,占据其主要市场食品销售额的70%。麦当劳认为,由于这些核心经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盈利能力,它们将继续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为此,麦当劳在全球各地市场正在升级汉堡的操作流程和配方,包括使用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和口感更丰富的烧烤方式。其还计划明年初在美国推出一款新的脆皮鸡肉三明治。
值得留意的是,继去年在加拿大市场测试了首款植物汉堡之后,麦当劳计划正式推出一款植物基汉堡McPlant,并预计明年会进行产品测试。据美国媒体早前披露,其“植物肉”的供应商正是别样肉客(Beyond Meat)。
最后,在加强对数字化、外送和得来速投资方面,麦当劳宣布将于2021年底前在美国等前六大市场推出新的数字服务平台。该公司还预计,到2020年,其前六大市场的数字销售额将超过100亿美元,约占系统销售额的20%。此外,过去三年里,麦当劳将提供外卖服务的餐厅数量扩大了9倍,达到约2.8万家。
在得来速方面,麦当劳计划通过引入自动接单、开设快速取餐通道以及开设只接受得来速、外卖和自提的餐厅等方式,提供更快、更方便的客户体验。
2021年的中国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市场的情况。
在当天较早前举行的三季度业绩会议上,麦当劳首席财务官Kevin Ozan表示,在中国,麦当劳重新专注于推动核心菜单,同时提升了外送业务销售额和数字会员的数量。他指出,这些努力使当季业绩有所改善,但由于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仍预计复苏需要一段时间。
而在开新门店方面,截至今年9月份,中国市场新开了300多家餐厅。“我们对中国餐饮业的增长机会仍充满信心,计划今年新开400多家餐厅。”他说。
而在线上投资者会议谈到明年的开店计划时,Kevin Ozan还透露,2021麦当劳计划在全球开大约1300家新的餐厅。其中在美国和国际市场新开约500家新餐厅,其他800家餐厅则将来国际特许经营市场。而在这800家餐厅中,中国计划开设约475家新餐厅。
这一最新数字意味着,在全球被疫情笼罩、餐饮业面临考虑下,麦当劳在华开店将继续提速。
麦当劳首席财务官Kevin Ozan
此外,多位麦当劳全球高管在会上也谈到了来自中国的经验。
麦当劳美国业务负责人在会议中谈到,公司会从成功的市场学习如何贴近本土消费者的喜好。一个例子是,中国市场在1999年推出的麦辣鸡腿堡,如今已经推广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市场。
麦当劳首席数字客户体验官也表示,中国市场在外送业务方面有着令人兴奋的独特创新,包括尝试采用独立的外送区域、专用的备餐线和外送订阅计划等。她又称将从成功市场“取经”,并在整个系统内分享那些帮助公司取胜的洞察。
未来两年预判
Kevin Ozan在会议上给出了对未来增长的最新预估。
他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世界各国继续受到经济不稳定、监管政策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影响。不过,麦当劳预期在此前“强大的业务基础”以及“全新增长战略”成果下,未来两年依然能够实现增长目标。
该公司预期,系统销售在2021年和2020年均能实现中等个位数的增长。考虑到2020年的波动,2021年的增长目标以2019年的业绩作为对比基数。
Kevin Ozan又表示,公司期待业务能加速复苏,并在2019年系统销售突破1000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长。
而展望2022年,他表示公司将从此前的投资中收获利好,又称预期在2022年,新开门店将贡献1.5%-2%的系统销售增长。
麦当劳中国首款半鸡17点开售,全新组合加码餐饮“夜经济”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6日讯(通讯员 贾莹 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麦当劳中国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青花椒风味半鸡及0度泡泡啤风味饮组合,该组合于每天下午5点起,在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发售。消费者可以享受口感丰富的夜食组合,为“夜间生活”增添更多选择与活力。
全新青花椒风味半鸡及0度泡泡啤风味饮组合
此次发布的新品半鸡,椒麻风味饱满、整整半只、鲜嫩多汁,让人大块朵颐。搭配的0度泡泡啤风味饮为无酒精饮料,具有啤酒的麦芽风味和清新口感。
“鸡肉产品是麦当劳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家喻户晓的麦辣系列和去年重磅推出的麦麦脆汁鸡都是麦当劳中国的当家产品。我们力求用对美味的热爱,为中国消费者呈现更丰富的菜单选择。”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我们也关注到,年轻人尤其是职场人群的夜间消费越来越旺盛、多元。这个全新组合每天下午5点开售,希望结束一天工作的顾客能享受半鸡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王勉担任“麦麦半鸡体验官”
麦当劳中国此次特别邀请脱口秀演员王勉,担任“麦麦半鸡体验官”,并于6月16日下午5点在上海广场,联合全国45个城市超过100家餐厅同步发起“麦当劳下班回魂操”快闪,助力下班后的职场青年找回轻松状态,并吸引顾客前往体验青花椒风味半鸡。麦当劳微信视频号也在下午5点同步发起直播,由“麦麦半鸡体验官”王勉分享半鸡特有的“大块手撕、鲜嫩爆汁、整整半只”美味。直播中王勉还将与粉丝畅聊职场感悟和趣事,探讨如何从“失魂”状态重拾能量“回魂”。同时,麦当劳还在直播间向私域社群粉丝送出多重福利,包括1万张青花椒风味半鸡套餐品尝券,以及10万张饮品升级券等。
王勉与职场青年一同体验半鸡美味
麦当劳中国
麦当劳是全球知名的餐饮服务品牌,近38,000家餐厅遍及全球,每天接待顾客人次超过6,800万。每一家麦当劳餐厅都立足于本地社区,为社区邻里提供美味和凝聚力,让美味与美好,人人轻松可得。
麦当劳于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目前,中国是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及发展最快的市场。2017年起,在中信、凯雷的支持下,麦当劳中国以特许经营的模式加速业务发展。截至2021年3月,全国有超过3,900家麦当劳餐厅,员工超过18万。
麦当劳中国致力于提供随时随地的美味与优价。麦当劳中国现有巨无霸、薯条、麦辣鸡腿堡、麦麦脆汁鸡等11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当家产品,并通过餐厅、外送、麦咖啡、甜品站、得来速等业务平台为顾客带来超级便利。麦当劳中国还积极推进绿色餐厅、绿色包装、儿童营养等可持续发展行动,并长期投入“麦当劳叔叔之家”和青年就业等公益项目,践行“因为热爱,尽善而行”的品牌理念。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麦当劳,请受地产公司一拜根据三言财经 6月30日消息,麦当劳在中国地区的“掌门人”张家茵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市场的麦当劳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并且该集团从未停下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扩张步伐。
2020年,麦当劳总计在华新开门店将近480家。
按照麦当劳的规划,麦当劳将在今年(2021年)之内再开500家门店,相当于每17小时就有一家新店诞生,将创下有史以来在中国市场的最快开店速度。
估计到2022年底,这家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规模将达到4500家。
根据2021年4月29日麦当劳发布的2021年之一季度财报显示,这家餐饮巨头正在从疫情压力之中恢复,之一季度全球可比销售额同比增长7.5%。
虽然麦当劳没有公布中国市场的数据,但从门店计划中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对其的重要性。麦当劳在财报中透露,预计本年将在全球开设1300家新餐厅,由此计算,中国这个单一市场在新店占比中就接近40%。
0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还记得今年三月的时候,恒大物业发布了自己的首份上市年报。在恒大物业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就提出了要效仿麦当劳式扩张!
为什么麦当劳的扩张模式就被封神?为什么用了麦当劳的模式就有了冲击“全球之一”的希望?
如今我们看到的麦当劳从1955年,雷·克洛克用从麦当劳兄弟手中买下的特许经营权,在美国开设了之一家麦当劳餐厅。到现在已经在120个国家拥有近39 000 家快餐店,每天服务的顾客超过6800 万名。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61年的时候,麦当劳的汉堡包大学正式成立,这使他成为世界上之一家开办了自己培训中心的餐饮公司。
如今,麦当劳的汉堡包大学在奥克布鲁克、伊利诺伊、东京、伦敦、悉尼、慕尼黑、圣保罗、莫斯科和上海均设有分校。
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75 000 名学员毕业了。在上海,公司的汉堡包大学吸引了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接受管理职位的培训。
每1000 名申请者中只有8 名才可以被录取,录取率甚至低于哈佛大学。
如今,麦当劳40% 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是汉堡包大学的毕业生。
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了中国区的之一家店铺。
麦当劳进入中国比肯德基晚到了三年,而且与后者早已放开加盟不同的是,麦当劳一直坚持直营门店的策略。直到2008年才有限放开了特许经营的数量,在外界看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反应多少有些保守,当时的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店铺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2020年的时候,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就已经公开表示:“麦当劳中国不仅没有缩减门店的计划,还将继续在华大幅扩张餐厅数量。将至少新开430家餐厅, *** 18万名员工。”
经历了疫情的麦当劳在中国,截至2021年1月24日,已经在28省份(含直辖市)268座城市,拥有门店3739家,未营业门店85家,累积30天未营业视作闭店105家。
麦当劳2020年的拓店速度也着实惊人,去年新增门店424家,总门店数达到3799家,其中在2020年下半年不足6个月里,新开门店388家,平均每个月新开的64家以上,这才是2020年它真正的实力。
这样的速度对于任何一家餐饮公司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02.
寓意何为?
我们所有人了解的麦当劳就是一家全球连锁餐饮企业。但这或许并不是麦当劳真实的样子。
我们可以从麦当劳在国内的收入结构就能看出,麦当劳为什么那么喜欢在中国拓店:
收入中占比更低的是出品盈利,也就是靠卖餐赚钱。
占比居中的是供应链盈利,也就是给特许经营商户提供原材料所获得的收入。
那么占比更高的是什么呢?给大家三秒钟猜一下……
3
2
1
是房地产盈利。你猜对了吗?
将麦当劳“一手做大”的雷·克洛克很早前就说过:麦当劳的真正生意是经营房地产。
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麦当劳通过出色的餐饮业务让终端用户认可了这个品牌,以此为基础,发展他的加盟业务与房地产收购业务。
从会计逻辑的角度出发,麦当劳的房地产业务是公司利润来源的更大头,将2018年麦当劳的财务年报重新整理,我们可以看到 2018 年麦当劳83.8%的利润来自特许经营加盟店。
其中,特许经营加盟板块的收入又分为地产出租与加盟费,如果按照各自的利润率粗略计算,地产出租业务约是公司50%的利润组成。
这部分收入的底层逻辑要从特许经营模式说起,这个特许经营其实就相当于加盟。
麦当劳的加盟费一般在250万美元左右,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但是这却在另一笔账目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麦当劳通过银行贷款或是用加盟费买下地产,自建店铺租给加盟商,或是把一个精心考察过的店铺租下来,租期20-30年,然后再加收约20%的租金转租给加盟商,并且后期会通过地块的升值情况,不断调整租金。
除了加盟费,麦当劳还会向加盟商收取部分抽成,主要包括两块:加盟费和房租。加盟费抽成一般为餐厅收入的 4%~5%,租金抽成一般为餐厅收入的 8%~10%。
2018年,麦当劳的租金收入为 71 亿美元,而加盟费收入才 39 亿美元。显然,在特许经营的业务上,地产出租贡献了三分之二的收入。
长期以来,麦当劳的直营业务贡献了大部分麦当劳的收入。但收入≠利润,所以直营店只是为麦当劳提供了巨大的流水,而真正为麦当劳赚钱的却是地产。
所以对于麦当劳来说自然就是多开一家店就多赚一笔钱。
03.
为何偏爱中国?
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因为国内近几年展现出了自己的超高价值。
只有小孩子才做选择,但对于麦当劳这种企业来说,他们不但是看上了中国市场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还是中国疫情后的快速复苏,以及中国的城市构造和在地产方面的超高溢价能力。
在欧美甚至是澳洲等地,麦当劳的大多数选址会选在公路边,麦当劳公路餐厅十分受欢迎。但是在四下无人的公路边,虽然麦当劳可以轻易的拿到土地所有权,但是这块土地几乎是没有升值空间的。
并且麦当劳所经营的餐饮类型在欧美许多城市中心并不具备优势,更是拿不到像中国一样的主力店福利等等。
在国内的麦当劳餐厅就大不相同,他们大多地处繁华路段,具备中国商业地产的主力店优势。所以收入空间
麦当劳中国在开店节奏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似乎有规律可循。GDP、人均消费、当地餐饮市场有多大……都是麦当劳中国选择开店与否的衡量指标。
同时,麦当劳中国也看到了中国城镇发展的决心,所以在未来的战略中也开始快速布局下沉市场,从一二线城市转战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一些较大的村镇。
就像许多跨国企业从一开始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到进入中国之后逐渐扎根,并将中国市场逐渐提升为企业的主力市场。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对中国的偏爱也正是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信心……
对此,你同意吗?可以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麦当劳「免费」可乐杯回归!共6款,喝出夏天来源:长沙晚报网
夏天来啦!
来麦当劳,
为夏天干杯!
可乐杯经典归来
只送不卖,豪爽干杯!
吨吨吨……
夏天就要大口喝冰可乐!
麦麦大家准备了经典可乐杯,
只送不卖的那种~
现在来麦当劳买大套餐,
就可以免费获得可口可乐杯1个!
容量巨大,特别能装。
复古弧形,手感超赞。
杯口超大,痛快豪饮。
*** 6色,超好看!
天气太热,不想出门?
上麦乐送下单四件套,
立刻为你把免费可乐杯送上门!
板烧翅乐四件套大套餐
巨无霸薯条四件套大套餐
辣腿翅乐四件套大套餐
>>
缤纷跳跳糖麦旋风
全新登场,活力干杯!
你没看错,麦旋风里加了跳跳糖!
当五彩跳跳糖和冰淇淋在舌尖相遇,
一秒上头的,是蹦开的甜蜜!
只要9块9,
让酸甜滋味蹦满口腔,
为夏日注入活力!
麦炫酷五色上新
限时5元,酷爽干杯!
夏天怎么少得了麦炫酷?!
麦炫酷五色上新,只要5元!
急性子的汽水遇到慢性子的雪顶,
给你扑面而来的清凉沁爽!
五彩沁饮,缤纷滋味~
一起为夏日干杯!
更有烟熏风味鸡翅
给味蕾加点儿味!
烟熏工艺,锁汁原味肉汁。
十余种独特香料,调和鸡肉浓香~
仲夏,点份烟熏风味鸡翅,
丰富你的小食光!
评论说说,夏天最适合做什么?
揪3位麦粒,送 *** 可乐杯!
食品及包装以实物为准,图片仅供参考。
上述产品2021年7月14日至2021年8月7日,在中国(本活动场景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部分麦当劳?餐厅适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餐厅、旅游景区餐厅等特殊餐厅除外,具体以店内公示为准。通过麦乐送?送餐服务、麦当劳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自助点餐机、第三方外送平台等渠道点餐的,优惠活动参与情况以各自渠道的图示宣传为准。上述产品仅限早餐时段后供应,早餐时段以餐厅实际情况为准,至上午10:30结束。
买炸鸡很“可”小食桶内包含:麦麦脆汁鸡(2块)(1块鸡腿+1块鸡胸)、麦辣鸡翅(4块)和麦乐鸡?(5块),麦炫酷2杯,具体口味以门店实际提供为准。除推广产品外,其他物品不在售卖范围。产品本身以外的食物形象仅为装饰目的。
麦麦脆汁鸡产品中可能含有骨头,品尝时请您留意。麦麦脆汁鸡产品中含蚕豆粉等调味料。炸鸡天团桶A组合内包含:麦麦脆汁鸡(2块)(1块鸡腿+1块鸡胸),麦辣鸡翅(4块),麦乐鸡?(5块);炸鸡天团桶B组合内包含:麦麦脆汁鸡(2块)(1块鸡腿+1块鸡胸),麦辣鸡翅(2块),椒盐香骨鸡(3块),麦乐鸡?(5块);麦麦炸鸡桶包括:麦麦脆汁鸡(5块),麦辣鸡翅(4块),薯条(大)(1份),可口可乐(中)(3杯)。如遇商品售罄,餐厅将视餐厅供应情况为您替换为价格相当的产品,以餐厅实际供应为准。
“奥利奥”是亿滋国际集团所拥有的商标,已获得商标使用许可。“Coca-Cola ”、「可口可乐」、「雪碧」、弧形杯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可口可乐」玻璃杯单店更低供应量180个,款式随机,以门店实际提供为准;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麦当劳随心配又上新,炸鸡堡+派只需12元?XUNCHI's TIME
-
打工人吃饭难
在寸土寸金的广州市吃饭更难
为了支持努力拼搏的打工人
麦当劳随心配1+1=12活动再上新!
从早上打工到深夜加班
都有麦当劳24小时的不离不弃
要问当代打工人,哪有吃饱+划算的更优方案?麦当劳一定榜上有名。
一杯可乐,一个汉堡,12元的随心配1+1就是无敌的「人生值得」组合。
现在,作为伙食物价的希望之光,麦当劳的随心配红白两区各添一位新成员啦!
红区「汉堡家族」的新晋小生,肉肉大方炸鸡堡,外表粗看似乎跟麦辣鸡腿堡无二。
凑近一看,却是四块方形炸鸡块在芝麻面包之间呼之欲出,实在太佩服麦当劳的脑洞了!
精准咬下炸鸡块,「咔兹」破开脆皮,触碰到饱满丰腴的鸡腿肉,肉汁随着油脂香一起迸出,忍不住吸溜一口锁住汁水。
烟熏莎莎酱的酸辣风味浸润在鸡块中,越嚼越香浓。配上爽口生菜和微甜面包,更是层次丰富。
一个味道百转千回的炸鸡堡,竟然吃出了简餐的份量和感觉,别提多有值了!
白区新加入了一位旧成员,人气单品黑黑好巧三角派返场!
三角派的外观别出心裁,加入了可可粉的黑色外皮让它看起来像一座巧克力金字塔。
以酥皮作为派皮,吃着会更加松化,有法式千层酥般的口感。
轻轻掰开,酥脆派馅里的爆浆巧克力酱香浓郁;一口将又热又浓的流心卷入舌尖,丝滑的甜蜜便划过味蕾。
新鲜出炉咬一口,入口小心烫嘴,吃完也要记得擦嘴哦~
除了入驻新品,持续助力随心配的经典产品也不少。
众所周知,麦当劳随心配出手是真·大方,1+1=12是个百搭公式,红白区域左右相加,能解锁多达7×7种组合选择!
开启脑洞,不论配出百种花样都不加价,超抵食的吃法,四舍五入就是在省钱。
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随心配从不被时间限制。一天五餐,都被麦当劳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作为麦当劳爱好者,我们在下单随心配1+1时,当然也有一些独特的搭配心得。
眼尖的粉丝还会发现,随心配的红区还悄悄上新了一款新品小吃。
麻麻香风味小酥肉,看着色泽金黄,入口酥脆麻香,自舌尖到舌根全面引燃味觉神经。
刚好,麦当劳甜品站的桂花脏脏珍珠奶茶和脏脏年糕麦旋风也同步上线,一口就能get满嘴的馥郁冰爽,解麻解辣。
既然放话要承包你的一日伙食,麦当劳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
让打工人把持不住的麦当劳「工作日早餐579」,妥妥满足了早餐胃,嗝~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1993年,广州之一家麦当劳在国际大厦开业,28年以来,都有麦当劳24小时不离不弃的陪伴。
如今,广州的第500家麦当劳餐厅将在今年9月10日开业。我们提前打听好了新店地址,就位于天河区黄埔大道东659号。
开业时会有很多礼物很多福利,敬请期待~
从早上打工到深夜加班,都有随心配1+1的陪伴,麦当劳早已成为我们心里的快餐界白月光。
看完文章的你,也快去尝尝新吧~
1.食品及包装以实物为准,图片仅供参考。
2.随心配"1+1=12",是指从上述红区任意一款指定产品搭配上述白区任意一款指定产品,为12元。红区中产品包含“肉肉大方炸鸡堡、麦乐鸡(5块)、双层吉士汉堡、麦香鸡、麻麻香小酥肉(1份)、那么大鸡排(1份)、薯条(小)”,白区中产品包含“黑黑好巧三角派(1块)、派(香芋/菠萝,1块)、迷你新地(草莓/朱古力,1杯)、汽水(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雪碧,1杯)、英式热奶茶(1杯)、锡兰红茶(1杯)”。上述产品自2021年9月5日起至2021年10月7日,在中国(本活动场景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部分麦当劳餐厅适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餐厅、旅游景区餐厅等特殊餐厅除外,具体以餐厅公示为准。以上组合仅限早餐时段后供应,早餐供应时间以餐厅实际为准,至上午10:30结束。“Coca-Cola”、「可口可乐」、「雪碧」和弧形瓶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黑黑好巧三角派,馅料中含有不少于30%的代可可脂巧克力。
3.桂花风味冻珍珠奶茶含食用珍珠。食用珍珠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监护下食用。桂花脏脏年糕麦旋风含食用年糕。年糕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监护下食用。桂花脏脏年糕麦旋风产品中含有黄豆粉等调味料。
4.火腿扒麦满分组合:优惠活动推广日期自2021年9月5日至11月2日期间有效(其中579优惠活动仅限工作日)。仅限早餐时段供应,早餐时段开始时间以餐厅实际情况为准,至上午10:30结束。如遇产品售罄,餐厅将视餐厅供应情况为您替换价格相当的产品,以餐厅实际供应为准。本促销活动不与已享受其他优惠的同类产品同时叠加优惠使用。除食物外,其他物品(包括容器等)不在售卖范围。
5.通过麦乐送送餐服务、麦当劳APP、微信小程序、自助点餐机、第三方外送平台等渠道点餐的,优惠活动参与情况以各自渠道的图示宣传为准。
-
编辑丨明天还要加班的GOGO
摄影丨没带脑子上班的VINCENT
设计丨赶着下班去电影院的小锅
*想了解更多广州美食,请关注寻吃公众号(gzlovelife)
中美物价比较,这轮通胀,谁能撑到最后?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张「通胀行星图」,中国的通胀是更低的,只有2.1%,更高的是土耳其73%,处于魔幻区,咱的老冤家,连说梦话都离不开China的米国,8.6%,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很多人表示怀疑。
其实,怀疑、批评、赞美都可以,但不能只有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思考过程。否则就沦为口水战,毫无意义。虽然我们都不是经济学家,但是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和数据整理,还是可以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只不过有点费时间。
所谓通胀,就是「物价上涨」,而物价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衣、食、住、行」。
行
现在中国的92号油价是7.5元,昨天我加了一次油,花了420。
那美国油价呢?抖音上有很多美国油价的视频,但我劝各位不要看。不是说那些视频造假,而是立场不同的人,选择性拍摄,结果会有很大区别。另外,短视频更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密度太低,很难把一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基本上都是断章取义。
美国的油价非常复杂,别说全国统一价,就算隔一条街,也不同价。同一天拍出的视频,不同的地区,价格差距50%都有可能。美国的油价还分为,会员价、现金价、信用卡价、洗车价,等等。
Costco的会员价比较便宜,印度人开的加油站最喜欢现金价,至于洗车价,就是一些加油站为了吸引眼球,刻意打出非常低的价格,但走近一看下面有一行小字,加油之后必须洗车。
观察美国油价更好的 *** 就是,去看AAA (美国汽车协会)的实时价格。网址:aa ***
现在,全美的平均油价是3.5美元/加仑。1加仑=3.8升 1美元=6.7人民币,也就是说,目前美国92号汽油,相当于6.2人民币/升。总的来说,美国的油价还比中国便宜点。
根据global petrol prices 网站统计,在 169个国家地区中,更便宜的是委内瑞拉,0.15人民币/升,最贵的是中国香港,20人民币/升。欧洲国家普遍在14人民币/升以上。中国排第95位。美国排在第75位,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更便宜的。
那么,美国人民的出行成本比中国人就低嘛?也未必。
目前全球日均1亿桶石油消费中,美国占据了约20%,中国占据了13%,美国人口3.3亿,中国为14亿。这么一算,美国以中国23%的人口,消耗了中国153%的石油,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6.5倍。2021年,美国的人均GDP按照汇率算,为6.93万美元,而中国是1.24万美元。美国是中国的5.6倍。美国人以中国5.6倍的人均GDP,消费了6.5倍的石油。中美两国,石油支出在收入中的占比,几乎相同。
为啥美国人消耗这么多石油呢?主要两个原因。
首先,美国的公共交通太烂。
全美国,除了纽约,基本就没有像样的地铁系统,而中国呢,体现了「基建超人」的本性,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地铁系统,9个都在中国,意不意外?我去年查的时候,还只有7个,这可不是中国人自己排的,而是来自美国 *** 的数据。
至于高铁就不再多说了,美国为零,中国占全世界所有里程的70%。中国的公共交通不但全世界更先进的,还可能是全世界最廉价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里,中国的地铁是更便宜的,高铁也是更便宜的。在我的记忆中,公交车票,大概已经20年没有变过,都是2元,在宁波办下载公交app,还能打六折,几乎相当于免费。
社会财富其实就是一个大饼,中国油价稍高,但我们有全世界更好的公共交通。这相当于「开车的人,间接补贴坐公共交通的人」。
其次,美国的城市密度太低。
高楼少,平房多,多数城市就是摊大饼模式。我在美国体验过各大城市的出行高峰期,比如洛杉矶、芝加哥、纽约、旧金山。那拥挤程度堪比北上广。但有一说一,非高峰期,美国公路的驾驶体验,远比中国好。美国的停车位也远比中国友好。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私家车一年开五六万公里,稀松平常,而中国的私家车很多一年都开不了1万公里,我上次去做保养,遇到一个车主,一年才开2000公里,他说,平时不开车,也就周末出去玩才开。
在中国的大城市,上下班开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而且市中心停车费越来越贵。要在市中心上班地点附近,拥有一个停车位,很不容易。中国放开油价,政策逻辑大概是,鼓励全民买车, *** 消费,买了之后更好都别开,留在家里当工艺品欣赏。这一点,与日本不谋而合。
出租车价格
2023年1月26日,美国波士顿,如果用uber打车,从市中心的市政厅,到10公里以外的居民区,起步价是26美元。
同一天,在中国宁波,用T3打车,从市中心的喜来登到10公里之外的蓝青学校,起步价是26人民币。
相同的距离,价格都是26,不同的是,一个是美元,一个是人民币。
1990年,温州出租车的价格是5块钱,不计里程。2000年,我读大学时,出租车的价格是10元起步,后来因为油价上涨,还要加燃油附加费。那时候,「的哥」要缴纳所谓的份子钱。而最近几年,网约车崛起,份子钱慢慢消失。现在宁波的出租车起步价是11元,只不过里程缩短到3公里。燃油附加费,现在也没了。
中国出租车价格的稳定。一方面是网约车的竞争,原来既得利益的客运公司,只能被迫割肉。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出租车的普及,摆脱油价影响。疫情后,我在全国各地打车,90%以上都是电动车,还有一部分是天然气车,燃油车几乎绝迹。电价和油价不同,电价几乎不变,所以出租车也不存在油价上涨的压力。
食
查美国物价,更好的方式就是去numbeo.com网站,有中文显示,非常详细。
美国的垃圾食品真的便宜,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份量大,价格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麦当劳巨无霸指数,在宁波,一个巨无霸套餐,42人民币,美国西雅图10美元。
西雅图物价统计表
以美国人的收入,垃圾食品的购买力远超过中国,在美国,垃圾食品都是更底层群体的日常食物。在中国,穷人顿顿吃麦当劳,还真吃不起。不过,我们有便宜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在宁波一碗兰州拉面的价格10元。十几年前,我记得是6块一碗,疫情之前,大概是8块。
2019年,我在美国湾区,吃过一碗更便宜的兰州拉面,连税加小费15美元。现在的平均价格是19美元。
美国现在更便宜的生鲜App就是Weee,由三位上海交大校友创立,如今已是美国风头最盛的生鲜电商。Weee的创业灵感,说来也简单,就是「 *** 抄袭」中国前几年红火的生鲜团购模式。
我最近用了几次某团的优选,买菜体验非常好,价格很便宜,送到小区门口的杂货店,有空去拿一下就可以。其实,「多多买菜」更便宜,但提货点离我家太远,还没用过。
Weee 和 某团优选
先说美国Weee的价格。
上海青菜900克,3.5美元。
上海菜心900克,4.5美元。
豌豆苗450克,7美元
芥兰苗450克,4美元
中国某团优选(春节前价格)
本地青菜550克,1.5人民币
新鲜丝瓜750克,5人民币
牛心菜500克,2人民币
西兰花400克,3人民币
冬瓜1500克,2人民币
基本上,美国蔬菜价格和中国的差距,就是美元人民币的汇率差距。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微信搜索小程序 Weee,有中文界面,价格一览无余。
某团优选的蔬菜价格,比正规的菜市场便宜,但和路边摊差不多,在宁波很多老小区的附近,都有自发形成的晨间菜市场,顾客多为本地中老年人,价格非常便宜。
现在我身边很多人用app买菜,比如「叮咚买菜,盒马生鲜」,其实这些app的菜价是偏贵的,原因很简单,这些app卖的主要是服务,而不只是实物。下单后1小时 *** 的服务,在国外基本不存在,钱再多,也买不到。中国基层老百姓的物价,和大城市app里送货上门的物价,完全不同。
宁波一共10个县级单位,象山县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区。2020年之一季度,象山县的GDP全宁波倒数之一。即便如此,根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中国大陆目前共有2846个县级行政单位,象山属于中国百强县,位列第77。2020年,象山县人均GDP为10.3万,相当于全中国人均GDP的1.5倍。从这些数据看,象山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比较富裕的地方。
就算是这么富裕的县城,其实消费水平,比宁波市中心,还是低了很多。
上次,我们一家三口人,在象山吃了一顿海鲜面,有花蛤、鲳鱼、大排、熏鱼、虾潺……一共吃了73元。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鲜的鲳鱼,杀好、洗好、做好,只要10块钱一条。在美国吃这么一顿,加上税和小费,至少100美元。
小地方的菜价也比城里便宜,在宁波各种买菜app上的毛豆仁,真空包装,不太新鲜,更低每150克6块钱,约20块钱一斤。而象山菜场里的老太太,毛豆现场手剥,居然只要7块钱一斤。我买了一把毛豆,电子秤显示3.2元,老太太笑着说,算3块钱就好。
中国人最重要的主粮是大米,主流价格依然是10斤30元左右,过去10来年都几乎没有涨。
总而言之,这几年,中国食品的价格是比较稳定的。
衣
上次,我带我儿子去象山的沙滩玩,他把裤子弄湿了,于是我带他去县城买裤子。在象山县城中心的服装店,他看上一条运动裤。周围的顾客正在跟老板讨价还价。就在我构思砍价战略的时候,老板指着那条裤子说,这件25!
吓我一跳,这么便宜?!我相信,如果换作本地人,这条裤子的成交价,可以更低。从实用性角度来说,这条25元的裤子,一点都不比200元的Nike运动裤差。很多城里人惊诧于拼多多的低价,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小城镇物价,比拼多多更便宜。
美国的奥特莱斯,确实有便宜货,Coach、Guess、CK、北脸、Polo 之类都比国内便宜得多。但多数商品都是过季的低端货,除了一个商标,质量、设计,其实还不如国内的自主品牌。
前几天,我给我儿子在李宁旗舰店,买了一双运动鞋,连运费只要135元,如果不喜欢,还免邮费退货。二十几年前我读高中的时候,也经常买李宁运动鞋,那时候,99元一双。也是几十年没怎么变动。
在中国,如果你不讲究品牌,有很多实惠的选择。价格几十年来,都保持稳定。美国人怎么买便宜的衣服呢?二手店!对,你没看错,美国大城市里,甚至有连锁的二手衣服商店,这在中国的大城市,是难以想象的,但美国就有。
我曾经特意开车到洛杉矶市中心的二手店考察过,环境糟糕,灯光昏暗,消费者主要是黑人和拉丁裔。至于价格,平均每件5到10美元,买多了还有折扣。
中国人买便宜货,可以去拼多多,为什么美国人只能去二手店?因为美国 *** 便宜货不多,主要原因还不是商品本身的价格,而是运费。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高效、廉价的快递系统。所以,拼多多上有海量的29元包邮T恤。
美国也有包邮,但起步价很高,重量、尺寸都有严格的限制。美国全国性的快递公司就两家,UPS 和Fedex,还有一家国营的USPS,价格略便宜,但效率更低。而中国的快递市场群雄逐鹿,有七八家全国性公司。
中国省内包裹,一般2小时内上门取件,普通快递8元,顺丰12元,基本上都是第二天就到。20年前,我读大学时,快递费的起步价就是5块,过了二十年,依然只要8块,这简直就是奇迹。
原因大概有两个,首先,自动化分拣提高了效率。其次,丰巢之类的终端设备普及,提高了快递员的派送量。别小看丰巢这类设备,在国外都是奢侈品。
这一波油价上涨,美国的快递费也水涨船高,和中国的价格差距越拉越大。我查了一下,果然比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贵了很多,已经到了非常离谱的程度。
比如一个加州的省内包裹,重量为0.5公斤,从Daly City到Buellton约472公里,差不多就是宁波到南京的距离,我们的快递隔1天到,上门取货,只要8元人民币。 而在美国,价格令人咋舌, 根据美国快递费比较网站coolparcel.com的数据。
隔1天到,Fedex更便宜52美元。这价格,是中国同行的80倍!
隔2天到,UPS 更便宜11.53美元,速度慢了1天,价格贵了10倍。
比较中美两国快递市场的时候,我非常疑惑,一个号称完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低效的寡头垄断。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却竞争激烈,模式不断创新,高效运行。
住
房价不在通货膨胀计算范畴之内。水电气的费用,也是将近20年没有涨,电费大约5毛一度。天然气依然是3块钱一立方,我们三口人,一个月洗澡做饭,平均也就40元。水费好像是涨了,但用量少,水费和气费差不多,也是每月40元左右。具体数据我就不显示了,总之,过去几年都没什么变化。全国各地应该也差不多,原因是,在中国,水电气都是国企运营,由国家调节。而在单纯的市场经济,都是随行就市,通货膨胀直接传递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另外,钟点工的价格涨幅的确不小。2006年的时候,还只要10元每小时,现在要40到50,涨了至少4倍。但钟点工在发达国家也算奢侈服务,大部分人都自己动手。
总之,中国2.1%和美国8.7%的通胀率,基本可信。虽然美国通货膨胀严重,但平心而论,美国人的收入也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依然超过我们。但是,这种差距远不如人均GDP那么遥远。如今,中美之间,与其说是差距,还不如说是差异。
总结
通胀大潮来袭,目前世界各国分为三个梯队。
之一梯队,就是中美。中国有庞大的产能,美国有美元霸权。这个梯队最有希望撑到最后。
第二梯队,就是「欧、日、韩」等一批工业化国家,他们依然掌握了一批高附加值产业。通胀虽然严重,但可以基本维持稳定。
第三梯队,就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没有工业产能,也没有高附加值产业,更没有美元霸权,只能坐以待毙。比如,斯里兰卡就已经倒下了。
中国能维持物价稳定的核心要素有2个,首先庞大的工农业产能,其次自主的能源体系。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还不是更先进,但绝对是最完整。虽然我们还造不了3纳米的芯片,但我们可以大量制造质优价廉的常规产品。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西方不同,煤炭依然是我们能源的基石,发电机组,重载铁路,煤炭开采,建筑材料,工程设备,一条龙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油价上涨,对我们有影响,但远不如其它国家那么大。
另外,正因为我们石油对外依赖大,所以,我国特别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是这个地球上的新能源产业的垄断者。
我们生产了全世界60%的新能源轿车,90%的新能源大巴车。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达67%、98%、83%和77%,几乎处于全面垄断地位。
至于风力发电,到2022年,中国的装机容量,几乎占了全世界的一半,难怪连特斯拉的马一龙也发文说: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管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一个事实。
这些供应链控制在自己的手上,才能掌握定价权。在全球通胀的条件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难做到物价稳定,但我们基本做到了。
2019年10月,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铁公司把票价提高了30比索(折合人民币3毛),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集体散步」和「零元购」活动。10月25日,参与人数已超过100万,危机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智利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却被区区「3毛钱」骤然压垮。
接下来几年,俄乌战局不定,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导致的通货膨胀,将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很可能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聊聊最新出炉的美国CPI数据昨天美帝三月份的CPI数据新鲜出炉,CPI5%看似超预期,但核心CPI又涨起来了。
其实之前我就说过对美国CPI的看法,核心CPI为什么下不来?美联储心里还没有点数?银行排队上天台,不是因为谁做错了什么,而是过去几年里,银行把钱都买了美国的国债,财政部为了促销国债,特地让监管部门改了规则,买国债不用集体风险准备金。
这就是鼓励美国银行多买美国国债,因为全球都在抛美国国债,国债余额又飙升得那么快,只好设法让本国的韭菜来接盘罗。
美联储割韭菜从来不会选产地,美国的韭菜也是韭菜,到美国来追求财富自由的韭菜们,当然更加不会受到优待。
美联储一加息,0利率时期买的国债自然就贬值了,存款变成了长期国债,一旦储户们要把钱提出去,银行就只好卖掉亏损的美债来补充流动性,账面库存就变成了实际亏损,一家看起来资产质量很好的银行从挤兑到倒闭,连48小时都扛不过去。
所以如果你有钱放在美国,你会咋办?
要么是转成货币基金,但如果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请问你的货币基金真的能保证安全吗?
于是很多人就跑去把钱变成房产,本来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房价大跌,结果一波银行危机直接救活了房地产,富有的买家一掷千金直接一次性付款买了好多房子,这波抢购来的太猛,吓坏了某些华人较多的州,纷纷立法禁止华人买房买地。
大家都学过一点经济学的知识,知道供需关系发生一点变化,价格就会加倍波动,为了避险抢购房地产的资金多了,房价,房租自然就起来了,核心通胀自然就起来了。
这波美国的加息缩表,到目前为止,因为没有搞出什么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每次有点危机冒头,各国咔咔就是印钞,经过美联储这两轮放水,大约全世界也琢磨过味来了,都想跟着美联储一起玩印钞游戏,其中干得最猛的就是日本。
因为美日联合起来印钞太猛,无形中封杀了别国超发钞票的空间,毕竟国际性的流通货币就那么多,你的钱发多了,我的钱自然就发不出去了。
彼此之间都害怕吃亏,看起来全球在玩加息缩表的游戏,实际上没有谁真的去消灭流动性,美联储干了一年的缩表的成果,一个星期就废掉了一大半,日本央行、英国央行都在坚持放水。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看全球的股市,欧洲今年创新高的颇有几家,美股跌跌又起来了,日本股市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各种蹦跶。
谁都知道经济衰退并没有结束,但股市终归还是货币现象,货币不敢去实体经济,都跑来资本市场博弈当然会导致资产价格攀升。
最近美国那边的新闻是麦当劳裁员降薪,2021年的新闻却是麦当劳各种设法引诱未成年人来打短工,所谓一叶知秋,美国就业到底好不好,真像数据里说的那样一片歌舞升平吗?
经济下滑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犯罪率飙升,看新闻,美国连环枪击案的新闻明显增多,零元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在冲击富人区了。之前币圈大佬鲍勃·李在富人区离奇遇刺身亡,马斯克之一时间在网上控诉旧金山的社会治安,“旧金山的暴力犯罪是可怕的,即使袭击者被捕,他们通常也会被立即释放。”
为什么暴力罪犯随便就被放了呢?因为太多了,美国监狱已经装不下了,即便有那么多民营监狱因此牟利,但资本投资监狱的速度跟不上犯罪率上涨的速度。
以前犯罪分子们还能安分一点,富人区里的安全还能保证,现在罪犯数量增长太多,导致犯罪内卷,只好往富人区里扩展地盘。
这一切都是社会秩序逐渐走向失控的表现。
所以美国 *** 面对经济衰退啥都没法做,除了加大印钞的力度。
现在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家都知道美国无论发布何等数据,最后都开动核动力印钞机,所以无论美国出什么数据,搞什么幺蛾子,都没有人会担心资产价格暴跌,于是以前一试就灵的砸盘大法干不动了,只要你敢砸,立刻就有无数的接盘侠来抢筹。
狼来了的套路玩多了,大家都长了心眼,开始筹谋玩去美元化的国际结算。
比如说最近炒得很热的巴西跟中国之间的贸易搞本币结算这件事,严格意义讲,这不算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国际化,只能算在人民币生产力基础下搞得以物易物,因为人民币背后绑定的是中国制造,巴西拿到人民币等于拿到了中国制造的一切商品,它可以成为中国商品在南美的一个批发中心,这样别的国家需要中国商品又缺少人民币的时候,可以来找巴西搞以物易物。
于是在一起建立起紧密商贸联系的国家,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去美元化的国际贸易,也不必担忧美元储备不足,或者担忧美国滥印美元,让自己手上的美元贬值,国家财富打了水漂。
这波美元加息跟以前我们经历的几次完全不一样,国际大宗商品连个像样的调整都没有,像糖这种生活必需品还在持续攀登新高,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全世界对美元的信任度在降低。
全世界都看透了美联储的底牌,美国 *** 跟美联储之间的矛盾也在一系列的升息过程里凸显出来,美国国内的矛盾又需要大量的美元来缓和,所以美联储根本做不到真的的加息缩表,所谓鲍威尔是沃尔克的学生,什么鲍威尔的强硬,都是一帮憨憨在那里YY罢了,2018年,我是见识过懂王是怎么指着鲍威尔鼻子大骂,逼着美联储政策掉头的,紧缩干不动,直接转向放更大的水,一下子把信誉给放没了,现在来补救,有用吗?
鲍威尔的前任椰奶当了美国财政部长,老太太现在天天看着国库的数据急的跳呢,到处都要钱,美债又出流动性危机了,搞到最后,美债的大买家成了美国自家金融机构,真要发狠噶腰子,这不是噶了自己的腰子吗?
硅谷银行破产问题并没有真的解决,这帮银行家们,一个个惯会粉饰太平,只要不逼到最后一步,没有人会告诉你真实的情况的,这样才能让有内幕消息的人提前卖空做空,赶紧布局把奖金都给超额发下去,反正法律也不会追责经营者,何不拿着别人的钱把自己的好处给捞足了呢?
所谓腐败最厉害的不是少数人勾结在一起各种玩黑幕。
美国式的金融腐败就是让黑幕成为游戏的规则之一,一旦事发,你还不能追究任何织造黑幕的人,还只能佩服他们有手段,这才真叫人绝望呢。
现在全世界都清楚了,美国金融的本质就是组局收割,对象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是美国人就高抬贵手,于是大家都聪明了,知道只要自己手上的美元资产多了,一定就会随机成为目标,那么更好的办法就是抛掉美元资产,这就是去美元化。
去美元化不是说全世界都在联合起来反美,谁的钱不是钱,自保而已,老美倘若硬要说去美元化就是反美,那么只好反美了。
所以反美的动力来自美联储,说到底反美的主谋竟然是美联储,这不就离了大谱了?
美联储到现在还没有放弃加息,只不过是想自救,他们希望在压迫一把,让大危机从别的地方冒出来,这样美联储才好以救世主的姿态站出来。
结果呢,法国率先扛起了欧洲自主的大旗,这也是在反美,欧盟理事会主席就站出来声援了小马哥,然后就被曝出差旅费飙升,呵呵,CIA也就那点子出息了。
之前我的预测是欧洲某个更大型的银行会被美国给弄出事故,但现在,一旦欧洲自己树起了反旗,反倒安全了,毕竟他们有退路,大不了真搞个全面中欧对接,没你老美啥事了,一样能解决金融危机。
现在锅又回到了美国,就看美联储有没有勇气砸一把,再搞个比雷曼更大的雷出来,弄垮一家更大的银行,消灭掉一 *** 流动性,搞秽土重生。
问题是,他们敢吗?顶着国内如此大的压力,这怕不是要主动结束第三美国央行的历史?
这么一算,竟然是美联储在革自己的命。
中国历史上玩兵法更大的笑话是赵括,纸上谈兵,美国的金融赵括怕不是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