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提前泡多长时间?调理脾胃的中药泡多久-百科-

熬中药提前泡多长时间?调理脾胃的中药泡多久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 0

很多朋友对于熬中药提前泡多长时间和调理脾胃的中药泡多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2. 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泡的水要换掉吗
  3. 中药熬多长时间更好
  4. 熬中药前要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5. 中药泡多长时间更好

一、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中药熬多长时间更好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一般是种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分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 ***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 *** :每剂药煮两次。之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之一煎。煎时更好加盖,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之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之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之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之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更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 *** 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熬中药提前泡多长时间?调理脾胃的中药泡多久-第1张图片-

服用 *** :服用 *** 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二、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泡的水要换掉吗

熬中药前要泡30分钟至1小时,泡的水不需要换掉。

在熬中药前,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可以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药效。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就越容易溶解在水中,药效也就越好。对于大多数药材来说,浸泡时间可以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一些比较坚硬的药材,如根茎类药材,可能需要更长的浸泡时间。

在浸泡过程中,虽然水会逐渐变得浑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已经被泡掉。相反,这些成分仍然附着在药材的表面或内部,需要经过熬煮的过程才能将其释放出来。因此,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利用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在熬中药前将药材充分浸泡,并在熬煮时将泡水的水和药材一起煮沸。

1、选材和浸泡:选择合适的药材,并用水浸泡,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

2、火候和时间:熬煮中药时,火候和时间是关键。一般来说,之一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0分钟之间,第二煎煮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在熬煮过程中,要保持火候稳定,避免出现火候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搅拌和翻动: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搅拌和翻动药液,以防止药液烧焦或出现沉淀。这有助于使药材受热均匀,充分释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

三、中药熬多长时间更好

中药熬药临床上有多种的药材,熬制时间如下:

1、补益药,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或八珍汤,要熬时间长,武火煮开以后用文火慢慢的熬,要熬1小时左右,味道出来再饮用。尤其是现在的膏方,膏方补药要熬24-48小时,熬几天几夜也有,才提炼出膏汁,才提炼出营养,成分才浓缩出来,才能提炼出膏方,熬的时间就比较长,疗效、作用才好,药性才达到效果;

2、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还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解表的药,熬的时间比较短,用大火煮开,用文火煮半个小时左右即可;

3、温补药就是滋补的药,熬的时间就相对久,像膏方要熬两天两夜都熬不出来,甚至熬龟苓膏、阿胶膏、八珍膏、十补汤膏,都是要长期煎熬。

此外,后下的药要煮开,倒药之前的5分钟左右放下去,像薄荷、木香、香附、砂仁能挥发的后下,整个药要煮好了,提前5分钟放即可;先煎的药像龙骨、牡蛎、穿山甲,还有比较难熬的中药,要提前熬半个钟头,甚至1个钟头才能再放其它药进去熬。所以中医中药的熬要讲究 *** ,要注意这方面的操作,否则就会失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药买回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到菜市场上去买一个炖中红的药吊子,一定要用陶瓷的,因为陶瓷的化学成份稳定,不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能保证药效。禁用铝制品,特别像是高压锅一类。

药吊子买回来后,洗干净就可以用来炖中药了。在炖中药前一定要记得更好要浸泡一会,一般大约20分钟就行了。如果有骨头和贝壳类的在中药一定要先行炖50分钟左右,然后再加入中草药类的药。

炖中药一般加三碗水(中医上讲碗,在古代讲这个便于群众回家好操作)。炖成功后一般会倒出一碗的药汁,水太多炖出来的药汁太多,吃起来太苦,这个亲们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炖中药一定要记得用小火(要是煤气灶的话,直接打到最小火就行了)烧开后还要炖30--40分钟更好。一般煤气灶打到最小火的时候,慢慢的烧开,是不会溢出来的。这样在炖中药时也不用老是在面前看着了。

一包中药一般炖两到三次,分早晚服用就行了。第二次炖的时候加一碗半水炖成一碗水就行了,小火烧开后炖20分钟就差不多了。要是炖三次话,第三次也只要加一碗半水就行了,烧开后再炖20分钟基本上就只剩下一碗水了。倒中药时一定要用一个滤网,这样可以过滤草药。

中药炖好后倒入一碗,等到能一口喝时一次性,大口大口的喝完,这样可以降低苦味,要不就感觉太苦了。更好是能准备一点零食在旁边,这样把药喝完后能及时吃一点,把嘴里的苦味改一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

四、熬中药前要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1、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的差异,应采用不同的煎药 *** .《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2、1煎药用具一般以瓦罐,沙锅为好,搪瓷器具或铝具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煎具容量亦大一些,以利药物翻动,并可避免外溢损耗药液。同时应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有效成分不全释放。

3、2煎药用具以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用水量可视药量,药物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每剂药多煎煮2次,有的煎煮3次,之一煎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可略少。每次煎得量100-150毫升即可。

4、3煎药火候一般先武火,沸腾后即用文火。解表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易急,水量易少;补益之剂,箭煮时间易长,其火宜慢,水量宜多。

5、(此剂是后者煎法)如将药煎煮焦枯,则应弃置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映。

6、4煎药 ***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在煎煮,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煮时间在药剂沸腾之后20-30分钟,少数须50分钟以上~!(此剂不属这类)。

7、5服药时间《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而现在不粉太清,一般对胃有 *** 饭后吃,没有的在饭前。

8、参考资料: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方剂学》

五、中药泡多长时间更好

1、中药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

2、浸泡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花、叶、细茎等质地疏松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即可;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浸泡1小时;而矿物、动物、介壳类药物,浸泡时间需更长。但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药物变质。夏天浸泡的时间要短一些,冬天时间则略长一些,总原则就是室温越高浸泡时间越短。浸泡药物的水要直接用来煎药,不能倒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中药 脾胃 调理 多长 多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