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和鲭鱼图片,青鱼和鲭鱼是一种鱼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2 0
青鱼竟然可以防癌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科技日报》报道,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常吃鲭鱼、秋刀鱼、沙丁鱼等背部发青的鱼以及鳗鱼的人,与不怎么吃这些鱼的人相比,患肝癌的风险约低40%。

鲭鱼等背部发青的鱼类在日本统称“青鱼”,这些鱼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研究人员在1995~2008年间,以日本9个府县的约9万名 45~74岁的居民为对象,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记录了这些人摄入沙丁鱼、鳗鱼等8种鱼的量,所选取的8种鱼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种类。结 果发现,每天上述鱼类合计摄取量达到约70.6克的一组人,与每天只摄取约9.6克的一组人相比,患肝癌的风险要低36%。

【关键字】: 癌症 青鱼 日本 水产养殖

人们调节血脂都吃它,却不知道,它还对抑制癌细胞生长效果相当好

癌症已蝉联国人死亡疾病首位长达34年,癌症化疗副作用会让病患不想或无法进食而造成营养不良,有高达40%的病人是死于营养不良,由于癌细胞会释放毒素,改变患者代谢,会过度消耗能量及营养素,让体重下降,更可能引发癌症恶病质,因此癌症的治疗效果与病患的营养息息相关。


恶心、呕吐、吃不下、黏膜破损、白血球降低和发炎是许多癌症病患化疗会出现的症状,因此常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而癌症患者除了要遵循低糖优脂高蛋白的饮食守则,另外,也可以适量补充鱼油来减少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鳕鱼肝、青鱼、鲭鱼、马哈鱼、鲱鱼和沙丁鱼等都是富含鱼油的食物,深海鱼油可以避免体重下降、减低疲劳感和增强免疫力。


【鱼油对癌友的益处】

1.抑制致癌作用及癌细胞的生长

2.抑制蛋白质分解诱导因子

3.抑制脂肪移出因子

4.保护或增加瘦体组织

5.减低疲劳并增加生活质量

6.降低发炎性细胞激素的产生

7.增进化疗的效果

8.减少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传统楚菜“龙穿衣”

文|曾庆伟

酒糟鲭鱼 资料图片

能够吃到湖北传统菜式”龙穿衣”,我费了些周折。

原本以为,在武汉偌大的餐饮市场上,能够见到传统本帮菜式“龙穿衣”,应该不算个难事,却没想到事情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我辗转问了相熟的几位四十岁左右的湖北菜烹饪大师,他们都说不知道湖北有这道传统菜式,更不会做“龙穿衣”了。后来有人将已故中国烹饪大师汪建国的弟子、现任职于湖北三五醇酒店运营总监的郑邵奎推荐给我,这才算是问对了门路,找对了人。

何以然哉?原因很简单,郑邵奎师从汪建国时,当年的鄂菜泰斗汪建国曾经教他做过这道鱼菜。

湖北三五醇酒店离我工作单位不远,于是,选了个得闲的时间,便去了郑邵奎那里,吃他亲手做的“龙穿衣”。

从菜名上看,“龙穿衣”是以“寓意命名法”命名的,我们从字面上看不出此菜到底是以什么样的食材和烹饪 *** 制成。

简单地说,“龙穿衣”是一道以鲭鱼、猪瘦肉、猪肥肉为主食材制成的鱼菜。以鱼喻龙,以点缀在鲭鱼身上的猪肉片喻为龙衣。

按照《三楚名肴》等多本书籍的记载,“龙穿衣”是湖北的传统鱼菜,起源不在武汉,而是在江汉平原的洪湖县,原因无它,“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的洪湖盛产鲭鱼,为当地厨师做出花样百出的鲭鱼菜式创造了条件。

酒店后厨操作间一瞥 资料图片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送程六》诗中说:“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王诗中提到的青鱼即是鲭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为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个湖泊、池塘、沟渠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鲭鱼个体大,生长迅速,肉质肥嫩,味鲜腴美,尤以冬令最为肥壮。

会吃鱼的老饕知道,鲭鱼尾是鲭鱼的精华,传统徽菜中有一款著名的菜式叫“鲭鱼划水”,即“红烧鲭鱼尾”,被认为是以鲭鱼为食材烹成的鱼菜至味。

“龙穿衣”是道颇费功夫的鱼菜。主食材为鲭鱼、肥瘦猪肉 ,配料为水发木耳、鲜香菇、 鸡蛋 、玉兰片。烹制程序大体如下:将鲭鱼宰杀洗净,片取鱼肉洗净沥干水分;将鱼皮朝下,肉朝上放在砧板上,剞十字花纹,切成7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加精盐、黄酒浸渍;将猪瘦肉洗净排剁成茸;猪肥膘切成米粒丁;香菇洗净去蒂切末;玉兰片浸发洗净,切片;木耳去蒂洗净,备用;取鸡蛋磕入碗内,放入肉茸、肥膘肉丁、精盐、味精、姜末、葱花、胡椒粉、香菇末、淀粉搅拌成馅;将馅均匀地挤在鱼肉面上,逐个卷成圆筒;将鸡蛋加面粉、淀粉拌成蛋糊,倒入盘内;将鱼肉卷逐个蘸匀蛋糊;锅内倒入猪油,用旺火烧至6成热,将挂糊的鱼卷下入油锅,待炸到浅黄色时,倒在漏勺内沥油;原锅内下高汤,放入鱼肉卷、虾蛋、冬笋片、黑木耳、精盐、酱油同煮;待煮沸后,将锅移到小火上烹烧至透味;下味精,用淀粉勾芡,淋入猪油,起锅盛盘,撒上胡椒粉即成。

由此看来, *** “龙穿衣”,既要考厨师砧板上的刀功,又要考厨师站炉子的火功,能够把这款鱼菜做好,也属不易了。

烹制一款鱼菜,工艺如此繁复,确乎耗工费时,这就很好理解,在武汉餐饮市场上为什么很难见到“龙穿衣”应市的原因了。

也是,在当下餐饮市场讲究出菜速度快, *** 标准化程度高的大背景下,但凡费时费物费力、技术含量高而且菜价不高、毛利率不高的菜品,在餐馆的菜谱上很难站得住脚。

但依我看来,不管怎么说,流传久远的传统湖北菜式,那是历史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不能因为这款菜式的 *** 工艺繁复,就让这款菜肴在今人的手上断续失传,如果一款菜式,又一款菜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今人手上失传,是既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后人,是我们这代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失职,至少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是题外话,就此打住。

话说回来。到底是烹饪大家的嫡传弟子,郑邵奎亲手烹饪的“龙穿衣”装盘很是好看:色泽红润、连鱼皮带鱼肉的一条橙红色鲭鱼,静卧在椭圆型的细白盘内,猪肉制成的“龙衣”片片穿在鱼的身上,整个色调橙白相映,温暖诱人;伸箸一尝,鱼肉外酥内软,更大的特点是一款菜里吃出两种味道:鱼有肉味,肉含鱼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四大家鱼种类中,鲭鱼的鱼刺不算最多,“龙穿衣”选取的鱼肉,避开了不少的鱼刺,所以,我对这款“龙穿衣”的评语,定为既是佐酒佳肴,也是下饭的好菜,郑邵奎的这道鱼菜出品,当得起我的较高评价。

郑邵奎近影 资料图片

当然,在偌大的武汉,我希望不仅仅只能在郑邵奎这里吃到“龙穿衣”,其他经营本帮菜式的餐馆都应有“龙穿衣”飨客,毕竟,湖北菜式中的一大特点,就是鱼菜种类全,烹调 *** 多,湖北人对鱼菜的喜爱,是沁到了骨子里的喜爱,作为以满足顾客消费为己任的餐厅酒店,让消费者吃得满意,既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本文刊载于2016年元月18日《北京青年报》


作者简介:曾庆伟,武汉市人,作家、美食评论家,现任《炎黄美食》杂志总编辑、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特聘教授、武汉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已出版《楚天谈吃》《味蕾上的乡情》《武汉味道》等书籍多部。

食材文化:四大家鱼有别于鲤鱼、鲫鱼、鲮鱼的淡水养殖鱼,有寓意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2019年一次编书研讨会上,有某专家信口开河说鲤鱼、鲫鱼、鲮鱼、鲩鱼是“四大家鱼”。

笔者当场反驳,

你可以用“家鱼”称鲮鱼、鲤鱼、鲫鱼、鲩鱼,或者加一鱼或减一鱼称“三大家鱼”或“五大家鱼”,就是不能称“四大家鱼”;

因为“四大家鱼”是约定俗成的特定名称,是指鲩鱼、青鱼、鳙鱼及鲢鱼,不能篡改。

“四大家鱼”这个名称应该是清代(1636年—1912年)中期才成型或传至广东,因为记录广东百事的《广东新语》完全没有提及。

为什么将鲩鱼、青鱼、鳙鱼及鲢鱼归纳为“四大家鱼”呢?

主要是它们外貌使然。

实际上,鲩鱼、青鱼为一组,鳙鱼、鲢鱼又为一组,各组的外貌十分相似,如非专业有时真不知道谁是谁。

鲩鱼

有读者会问,为什么鲤鱼、鲫鱼、鲮鱼不收录呢?

有两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是鲤鱼的“鲤”与唐代皇帝的“李”姓同音,

《酉阳杂俎》有“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鲩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之说,后人循例而避讳。

而鲫鱼与鲤鱼外貌相近,有时仅以是否有须去证实两者。

所谓瓜田李下,也一并远讳。

第二种说法是鲤鱼、鲫鱼在远古时期就懂得养饲,并逐步偏向作为观赏鱼看待。

至清代中期,鲩鱼、青鱼、鳙鱼及鲢鱼的养饲 *** 大有提升,并作为食用鱼看待。

为了便于推广,后者便有了“四大家鱼”之说。

至于鲮鱼,虽养饲 *** 在清代中期也有提升,但仅在南方温暖气候的水域才能生存,难成全国性的“家鱼”,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

鳙鱼

在“四大家鱼”当中要数青鱼最为陌生,加上古时有鲭鱼,更让食客弄不清谁是谁。

青鱼古称“?”,《玉篇》有“?,大青鱼”的解释。

顾起元(1565年—1628年)《遁园居士·鱼品·江东青鱼》云:“江东,鱼国也,为人所珍。自鲥鱼、刀鰶、河鲀外有青鱼,类鲩而鳞微细。

就说明青鱼外貌与鲩鱼相似,区别在于鳞片大小,作者认为青鱼的鳞片较鲩鱼细小,并以此为辨。

不过,李时珍(1518年—1593年)《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青鱼》先有“青亦作鲭,以色名也。大者名?鱼”的论断。

为此掀起争论。

鲭鱼最为人熟悉的是古时的“五候鲭”,

《西京杂记·卷二》云:

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时同日封侯,号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西京杂记》所说的“鲭”又写作“”。

《正韵》曰:“鲭音征。煮鱼煎肉曰。或作鲭。

《正字通》又 曰:“(鲭)形似鲩,青色,即青鱼。俗呼乌鹠,南人以作鲊。

按以上的理解,“鲭”本来是指一种鱼的名称,后来与“”相通,又成为了肴馔的一种名称。

那么,“鲭”本来是指什么鱼呢?

《广雅》的解释是“鲭,鲋也”,也就是说为现在的鲫鱼。

鲢鱼

但按照《本草纲目》的说法,显然并不认同。

另外,《本草纲目》提到的“?”,《说文解字》的解释为“鱼名。一名鲤。一名鳒”,

又与鲤鱼搭上关系。

至于“鳒”,《广韵》的解释为“鳒,比目魚”。

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鱼也。三字今正。一名鲤,一名鳒;一名舊(旧),当作一曰。此一名鲤耳,非鲤三十六鳞之鲤也”及“鳒,鱼也。三字今正。按当作?鱼也。《玉篇》曰:?,大青鱼。《类篇》曰:鳒鱼大而青。是为一物也。《广韵》云:比目鱼。因鸟有鹣皮傅耳”,同样不认同“?”是鲤鱼及比目鱼,认为“?”“鲤”“鳒”应该是各有所指。

鲩鱼(头条推荐图片)

事实上,现在市场所说的“鲭鱼”,又称“鲐鱼”,

是指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鲐属的鲭鱼。而“青鱼”为后人在“青”字上加鱼字旁得“鲭”,是指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青鱼属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与青鱼相似的鲩鱼,在古时称作“鰀”,“鯶”,

青鱼(头条推荐图片)

顾起元(1565年—1628年)《遁园居士·鱼品·鲩鱼》云:

江东,鱼国也。为人所珍,自鲥鱼、刀鰶、河鲀外有鲩,似鲤而身狭长,鳞小而稍黑。

说明鲩鱼与鲤鱼外貌相近。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鲩鱼》云:“鲩,又音混。郭璞作鲩,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鰀,俗名草鱼。因其食草也,江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

明末清初的《直省志书》有两处提及鲩鱼,

先在万安县条中云:“鲩,春水暴涨,则此种逆流而上。其味异美,《垒山扬州赋》云:鱼旨西江之鲩,即此鱼也。又云:鲩鱼藏石中,故味鲜。黄塘岩近溪数里,鱼亦有类此种,生石岩内,土人深没于水乃得。较苏溪之鱼则稍大而肉厚,其色白似阆,川所称鳇鱼。

再在邵武府条云:“邵武府有草鱼。仲春取子于江,曰鱼苗,畜于小池,稍长入塘,曰,可尺许徙之广池,饲以草。九月乃取。

而后条所记证明《本草纲目》说“江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并非虚言。

另一组外貌相似的是鳙鱼与鲢鱼,所以古时将它们统称为“鱮”。

鳙鱼(头条推荐图片)

为什么后来将“鱮”称作“鳙”呢?

有两个原因。

古诗《钓》有“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的诗句,说垂钓者最容易钓到的鲂鱼与鱮鱼。

后人对这两种鱼的解释是“鱮似鲂而弱鳞”,至于是否美味则无置评。

*** 主席在《游泳》有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当中的武昌鱼很大程度说的就是鲂鱼,从侧面说明鲂鱼相当美味。

由此推断,《钓》诗作者认为鱮鱼的美味程度毫不逊色于鲂鱼。

然而,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吴国学者陆玑在《草木虫鱼疏》就有“鱮似鲂,厚而头大,鱼之不美者。其头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谓之鲢,或谓之鳙。幽州人谓之鸮 ,或谓之胡鳙”的描述,否定了《钓》诗作者的观点。

这也是为什么鱮鱼改称鳙鱼的原因之一。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解释是“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曰鳙”。

实际上,陆玑忽略了一点,就是鲢、鳙之别。

鲢鱼(头条推荐图片)

后来晋代的训诂学家郭璞(276年—324年)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所以他为《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鰅鳙鰬魠”作注释就说“鳙似鲢而黑”,将鳙鱼与鲢鱼区分开来。

这也是鱮鱼改称鳙鱼的另外一个原因。即鱮鱼仅作鳙鱼与鲢鱼的统称。

那么,鳙鱼是否真的是庸鱼呢?

答案是否定的,要看怎样取材。

《广东新语·第二十二卷·鳞语》说广东人有“鲩鱼头,鲤鱼尾,鲢鱼之腹甘且旨”的讲法。

但实际上,鳙鱼成为老饕喜爱的盘中飧,是青睐此鱼的头,因为鳙鱼的头很大,其魂(广州人形容鳙鱼的脑浆)特别多,煮熟啖之尤其嫩滑。为此,鳙鱼又有“大头鱼”的别名。

所以,鳙鱼并非真的是庸鱼。

大概各地的人是对鱼的理解有异,并非所有地区的人都约定俗成地将鱮鱼拆分为鳙鱼与鲢鱼,有的会将鳙鱼并到鲢鱼中去,也就是鱮鱼仅转换成鲢鱼,分青、白两种。

《本草纲目》云:“酒之美者曰,鱼之美者曰鱮。陆佃云:鱮好群行。相与也,故曰鱮。相连也,故曰鲢。传云鱼属连行是矣。

《遁园居士·鱼品·江东鲢》云:“江东,鱼国也。有鲢,头巨而身微,类。鳞细,肉颇腻。江南人家塘池中多种之,岁可长尺许。俗曰:此家鱼也,有青白二种,大者头多腴,为上味。

从中又可见,《钓》诗所言不虚。

时至今天,有些地区有鲢无鳙,将鳙鱼称作“花鲢”或“黑鲢”,将鲢鱼称作“白链”“水鲢”。

广州则鲢、鳙均无,约定俗成地称鲢鱼为“扁鱼”,称鳙鱼为“大鱼”。

潘老师按

注1:《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青鱼》云:

时珍曰:青亦作鲭,以色名也。大者名?鱼。颂曰:青鱼生江湖间,南方多有。北地时或有之,取无时。似鲩而背正青色,南人多以作鲊。古人所谓五侯鲭即此。其头中枕骨蒸,令气通曝乾,状如琥珀。荆楚人煮拍作酒器、梳篦,甚佳。旧注言可代琥珀者,非也。

注2:《南史·临川静惠王宏传》:

宏纵恣不悛,奢侈过度。好食鲭鱼头,常日进三百,珍膳盈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

注3:《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鲩鱼》云:

时珍曰:鲩,又音混。郭璞作鲩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鰀,俗名草鱼。因其食草也,江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藏器曰:鲩生江湖中,似鲤。李时珍曰:郭璞云鲩子似鳟而大,是矣。其形长身圆,肉厚而松状,类青鱼。有青鲩、白鲩二色,白者味胜,商人多?之。肉气味甘、温,无毒。李廷飞云能发诸疮。时珍曰:暖胃和中。

头条推荐图片

注4:《埤雅·鳙》云:

鱮鱼,今吴越呼鳙鲢。其头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谓之鲢。或谓之鳙。六韬曰:缗隆饵重则嘉鱼食之,缗调饵芳则庸鱼食之。鳙,庸鱼也。故其字从庸,盖鱼之不美者。而鳙读曰慵者,则又以其性慵弱而不健故也。

注5:《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鳙鱼》云:

时珍曰: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曰鳙、曰鱃。郑元作鰫鱼。藏器曰陶注《鲍鱼》云:今以鳙鱼长尺许者,完作淡乾(干)鱼都无臭气。其鱼目旁有骨名乙。

《礼记》云食鱼去乙是矣。然刘元绍言海上鳙鱼,其臭如尸。海人食之,当别一种也。

时珍曰:处处江湖有之,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更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或以鱮、鲢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

《山海经》云鱼似鲤,大首,食之已疣,是矣。肉气味甘、温,无毒。藏器曰:祇(只)可供食,别无功用。时珍曰: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发疮疥。颖曰:暖胃益人。

注6:《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鱮鱼》云::

时珍曰:酒之美者。曰,鱼之美者曰鱮。陆佃云:鱮好群行。相与也,故曰鱮。相连也,故曰鲢。传云鱼属连行是矣。时珍曰:鱮鱼处处有之,状如鳙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肉气味甘、温,无毒。时珍曰: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

注7:《直省志书》云:

山阴县:鲢,土人呼白鳞者,为白鲢,赤鳞者为红鲢。乌程县:鲢,有花鲢、白鲢、皂鲢。新蔡县:鲢,取子于湖广团风,谓之鱼秧。

全文完

粤厨宝典

肾结石主要分为2种!饮食上注意这几点,让结石慢慢排出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得的是什么肾结石,因为肾结石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另外还有磷酸钙结石、混合结石等。不同的结石形成原因不一样,因此,饮食上要注意的也不一样。所以,更好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结石。对于最常见的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盐结石,饮食分别要注意什么呢?

一、草酸钙结石

草酸钙结石的病人尿液是碱性,因此我们建议食物摄入减少碱性食物,多点酸性食物,中和一下。酸性食物一般是肉类和蛋类,可以适量增加,使得尿液酸化,促进结石的溶解。

另外,建议低钙饮食,并且减少草酸的摄入。哪些食物的草酸比较多呢?最常见的是菠菜,另外还有苋菜、洋葱、茭白、草莓、茶,以及小麦麸皮。等等。

少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C益处多多,可以预防感冒、抗氧化等等,但是对于结石的病人来说,维生素C可能产生问题。这是因为人体摄入维生素C以后会把它变成草酸。所以,建议有草酸钙结石的患者尽量不要吃维生素的保健品,部分水果含有维生素C是可以的。

二、尿酸结石

尿酸结石的病人恰恰相反。这类结石的病人尿液多呈酸性,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以碱化尿液,溶解尿酸盐;减少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的摄入,以降低嘌呤摄入量,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食物应清淡,因为钠盐可与钙协同作用,增加结石的发生率。

少吃肉类和某些鱼类。尿酸结石患者往往食用大量的动物蛋白。动物蛋白会加速在尿液中产生尿酸和钙,从而导致结石的形成。因此,吃肉要适度。

蛋白质食物中的嘌呤降解后也会形成尿酸。如果患有尿酸结石,则还需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凤尾鱼、鱼子、青鱼、鲭鱼、蚌、沙丁鱼,以及虾类。其他嘌呤含量较高、需要注意的食物包括:啤酒、脑、心脏、肾脏、肝脏、杂碎,以及葡萄酒。某些鱼类的嘌呤含量较高,可导致尿酸肾结石的形成。

尿酸结石少喝老火汤。老火汤是跟结石的形成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老火汤我们通常会放一些蘑菇、豆类、一些蔬菜进去,你熬的时间比较长,熬的时间长了以后他里面一些嘌呤就会释放到汤里面,那么嘌呤我们吃进去以后就会代谢成尿酸,那么这个代谢成尿酸以后就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预防结石该怎么做?

之一个就是最重要的多喝水,多喝水我们就可以让尿变得更加稀释;

第二个我们可以多喝一些含有枸橼酸盐的一些饮料或者水果,比如说柠檬汁或者橙汁,它里面含有一些枸橼酸盐,枸橼酸盐对结石预防是有一个作用

就说我们的饮食要平衡,不要同一个时段吃同一种东西吃太多,就是说同一种吃太多的话有时候就形成结石,容易导致成分的结石形成。

【警惕】夏季这种美食要慎食,当心可怕的异尖线虫!白酒、生鲜蘸料能杀死它吗?


异尖线虫的污染呈世界性分布,无论是成虫还是寄生于中间宿主的幼虫在世界各大水域中均存在,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及其岛屿,其中以太平洋海域居多,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已报道有上百种鱼寄生有异尖线虫,常见的海洋经济型鱼类,如鳕鱼、青鱼、鲐鱼、 *** 哈鱼、鲭鱼、鲣鱼以及太平洋岩鱼等鱼种都有较高的检出率,国外的文献报道中鳕鱼和鲱鱼的检出率更高位,均为88%,岩鱼86%。



近年来我国开展过多次鱼类感染异尖线虫情况的调查,我国海域中鱼类异尖线虫感染率很高,渤海、东海、南海中鱼类异尖线虫的感染率在53%-73%。2011年的一次调查中,239个海鱼品种中,194个品种感染异尖线虫,感染率达到81.2%。在文献报道中,部分品种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可达到100%,平均定植度为6.3条/尾,甚至有的一条鱼体内可以携带上百条异尖线虫。


人类主要因食用加工未成熟的海产品,而引起的异尖线虫3期幼虫的感染。1960年在荷兰首次报道该病的病例,并指出因为食用海鱼导致的感染,之后将病原命名为异尖线虫。




口腹之欲事小

健康事大

生海鲜呀,还是少吃为妙



有用的知识增加了!

<

日料鱼类刺身大赏

阿杏真的很喜欢吃刺身,但是要知道鱼肉生吃,新鲜度是很重要的。

分辨一份刺身的肉质是否新鲜,主要是看切面的颜色。而且一般我都会选择客人比较多的料理店,毕竟人多食材流动快,新鲜也有一定的保证。

在日本无论是国宴还是一般的平民请客,都以招待客人食用刺身为更高礼节。

而且鱼类在刺身中所占的比重更大,阿杏今天就来介绍介绍这些美味的鱼类刺身。


三文鱼

虽然三文鱼不是最昂贵的鱼类刺身,但是说它是最普片的鱼类刺身,相信大家都会认同的。

进选择三文鱼的时候鳞要选择透亮有光泽,肉质结实而富有弹性,鱼肉呈鲜艳的橙红色。 一般来说,优质的三文鱼的肉质口感很紧实,而便宜的三文鱼口感则比较“散”。

但是三文鱼也不宜大量吃用,因为吃得太多的话,会有一种腻的感觉。建议搭配日式酱油和辣根一起食用。


鲥鱼

鰤鱼在中国也叫黄甘鱼,鰤鱼肉质甜美,脂膏丰腴,口即能融化在舌尖之上,是日料里的顶级食材。因此用于 *** 刺身,异常美味。

鰤鱼的生长周期比较漫长,从幼鱼长到成鱼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鱼体每增大一点,就会有一个不同的名字。

它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因为脂肪含量丰富,非常肥美鲜嫩,所以口感与金枪鱼相比也不差。


剥皮鱼

剥皮鱼资源丰富,无毒,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

它的肉质鲜嫩纤维长,口感极好,经常用与河豚相同的处理方式做薄切刺身盘。


针鱼

针鱼又称日本下鱵鱼,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尖尖的鱼嘴。这种鱼对鲜度要求极高,新鲜的鱼肉不经过加工直接做成刺身,肉味清淡自然。

针鱼的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喜知次鱼

喜知次鱼有很多名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分布在日本骏河湾以北的太平洋沿岸和白令海,栖息在水深150~200米的砂泥海底。

新鲜的喜知次鱼身体柔软,生长速度缓慢。体内蕴含了丰富的油脂,肉质极为细腻,薄切作为刺身食用,只觉滑溜鲜甜、香润可口。


河豚

河豚是早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河豚刺身是日料中的极品,日本人对它的喜爱近乎狂热。一般厨师会将河豚切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鱼片,再将之按特殊的造型来摆盘。也有一些地方特意将河豚切得很厚,为了享受那份独特的嚼劲。

河豚的装盘 *** 也很有讲究,每一种都赏心悦目,力求做到如艺术品一般的享受。


金枪鱼

金枪鱼被称为“刺身之王”,一直被各国的美食爱好者追捧。

金枪鱼全身都可以食用,不同部位的价钱完全可以相差几十倍。

金枪鱼做刺身通常被切成5毫米左右的厚片,再点一点鲜芥末,蘸取酱油食用。在入口的一刹那,金枪鱼的柔嫩、酱油的咸鲜、芥末的鲜辣交融在一起,喷薄而出,让人惊艳。


醋青鱼

日本醋青鱼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其实呢,醋青鱼就是用醋腌制的鲭鱼,是这个“鲭鱼”,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青鱼”哦。

醋青鱼鲜嫩开胃,是寿司的重要食材之一。作为刺身的话细嫩鲜美,清爽香浓,入口柔软,慢慢咀嚼,有一种甜甜的味道渗透出来,当刺身咽下去时,喉咙以及口腔都会有种甘甜的感觉!超赞的哦!


其实日本鱼类刺身还有非常多的种类,

暂时今天阿杏就和大家先分享一部分比较常见的。

不知道哪款是你的心头好呢?

因为刺身是直接食用,所以新鲜程度真的非常重要,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个保障。

所以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乱食用不新鲜的刺身哦~

美味和健康要兼得才行呢~

鱼肉鲜嫩营养多,但听我一句劝:6种人不吃好一点!

吃鱼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已成为国人的共识。鱼含有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虾还含有DHA,这些营养物质益脑、通血管。但对某些特殊人群人来说,美味的鱼是不能吃的,吃多了容易伤身体。那么,哪些人不能吃鱼?

6种人更好不要吃鱼

1、痛风患者

医生都会跟痛风患者叮嘱,“不要吃海鲜类食物”。因为鱼类含有嘌呤,而痛风就是因为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

这些出血性疾病患者如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严控吃鱼次数,因为鱼肉中含了一种物质叫二十碳五烯酸(EPA),会抑制血小板活动,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青鱼和鲭鱼图片,青鱼和鲭鱼是一种鱼吗-第1张图片-

3、服用某些药物者

因为咳嗽而服用止咳药的人,不要吃深海鱼,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皮肤潮红、结膜充血等情况。不少深海鱼都含有一种物质叫组胺,如果摄入过量的深海鱼,导致人体内的组胺量超标,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引起组胺过敏反应。


咳嗽者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吃的止咳药是否含有单胺氧化酶的抑制剂,会影响肠胃、肝脏正常分泌单胺氧化酶,食用深海鱼容易造成组胺物质在体内快速积蓄,出现上述所讲的过敏症状。

4、肝硬化患者

一个人患有肝硬化时,身体很难会产生凝血因子,一般患者血小板会偏低,容易导致出血,如果再吃鲭鱼、青鱼、沙丁鱼等含二十碳五烯酸的食物,会使病情急剧恶化,雪上加霜。

5、孕妇

孕妇是特殊人群,饮食要特别留心。孕妇不宜经常食用海鱼、海产品,因为现场海洋污染严重,鱼类可能含有汞等金属物质,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摄入过多的汞,婴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了保护自己及孩子,都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建议每周最多1~2次,不吃箭鱼、金枪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可选择食用不受汞污染的池塘养殖的鱼类。

6、结核患者

结核患者食用鱼类容易出现过敏症状,轻者出现眼结膜充血、恶心想吐、头晕头痛等症状,重者会出现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悸、口唇、面部麻胀,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情况。

泊湾村――道光十三年鲭鱼籽救了命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办事处泊湾村。

清朝道光年间正是中国国力衰弱时期,又因连年少雨,导致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山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饥饿致死无数。有人吃土以求饱腹,旋即坠腹而死。薛家岛沿海忽然出现大批鲭鱼籽,依附于海草上面随潮水涌上岸边,人们争相取之烹食,渐次度过饥荒。鲭鱼籽之功巨矣,在此叙之!

(黄岛地区近海鱼类)

泊湾村,位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5公里处,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临胶州湾,北与前湾港隔海相望,南邻东山村。2006年,全村有85户,292口人,是薛家岛街道人口最少的行政村。居民有薛、刘、于、王等姓,皆为汉族。

据老人讲,前清时期,薛姓一甲第十五世人一家从原薛家岛村迁至辛岛村东南场居住。清道光初年,因陡山上的林木常遭偷伐,家族便派第十七世人兄弟四个迁至这里定居,看护山林。

这兄弟四人,都是出海捕捞的行家里手,能吃苦,勇于和风浪作斗争,凭着胆量和干劲,每次出海的捕获量总比別人多,故人称“四大王”。他们共有薛明顺、薛明聚等八子。到清朝末年,本村只有这八户人家。村北的陡山,东西走向。其西端伸入海中的岬角,称“黑石嘴”。黑石嘴海湾,可泊船只,泊湾村因此而得名。本村原属东山村,1980年从东山村分出,成为独立的行政村。

民国初年,又有一薛姓人从东山村搬来,住在村小河南崖。他们与村里的原八户人家虽同属薛姓一甲,但已出“五服”(血缘关系超过五代)。

(黄岛地区近海鱼类)

20世纪40年代,刘姓人由附近刘家岛村迁来。20世纪80年代后,于、王等姓人相继迁来。

本村三面环山,北面有陡山,南面有牛存山,东面有一小山横亘。三山连成一体,共有九峰,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人称“九顶莲花山”。这些山又似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伸开双臂将整个村庄揽于怀中。当地还有这样的说法:“九顶莲花山,大门朝泊湾。”

陡山上有一巨石,长近百米,宽三十多米,因其形状酷似黄瓜,故称“黄瓜石”。传说,早年黄瓜石边住着狐仙,与本村的先人们为邻,相处和睦。要是村里谁家来了客人,或有红白喜事缺筷子、少盘碗时,都可以到狐仙那里去借,但用完后必须照数还回。如果谁贪心留下部分不还,下次再去借时狐仙就不会借了。一次,有位姑娘为刮头上的虱子,便到狐仙那里借了一把篦子。用完后,姑娘见篦子样式好看,便舍不得还。后来,她再用篦子刮头时,头上便长出了脓包。站娘赶紧将篦子还了回去,头上的脓包也就很快消失了。正是有了这些神秘的传说,先人们才把一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狐仙。

(黄岛地区近海鱼类)

这些山上生长着丹参、柴胡、黄苓、玉竹等100余种中草药材。早年,山上林木葱茏,长满了高大的马尾松。据老人讲,从村南的牛存山攀着树走,能一直到达村北的陡山。后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砍伐,粗壮的树木已不见踪影。近年实行封山育林后,山上的树木又逐渐多了起来。

在村西海边原有一块兀立的巨石,形似一杀猪用的案子,人称“劈猪石”。传说,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山东大早,连续三年未下雨,庄稼颗粒无收。为了生存,有的人吃“观音土”,也有人把自家房顶上的草取下来,磨成粉充饥。一天夜里,忽然刮起了北风。次日早晨,村里有人在海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陡山湾海边,到处都是青鱼籽(即鱼卵)。人们喜出望外,争相传告,取其充饥。吃了青鱼籽后,人们有了力气,便驾着“小排子”(一种非常小的船)出海撒网捕鱼,一天能捕到不少青鱼(按:又名鲭鱼)。这一好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四面八方的人纷纷到陡山湾捕鱼充饥。人们以青鱼为主食,度过了这场灾难。

灾难过后,人们认为这是海神显灵,救了大家,便在海边搭起戏台,杀猪宰羊,拜谢海神。大戏唱了半个月,猪羊宰杀了一大批。因为在这块巨石上杀猪太多,硬是把巨石的中间部分磨得凹了下去,“劈猪石”因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劈猪石被毁。

1937年,侵华日军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在胶州湾加紧建设码头。日寇从鲁西北抓来大批民工,在陡山“黑石嘴”开采石料,运往青岛修筑码头。日寇在村北陡山朝阳处盖了两排大房子,供监工居住。民工居住的地窖阴暗潮湿,人称“窝棚”。民工每天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还受尽了折磨。从那时到日寇投降的几年里,被塌方压死或爆破炸死的民工有十多名。有部分幸存者落户于向阳村。日寇把美丽的陡山破坏得千疮百孔。如今,当年开采石料的遗迹仍依稀可见,民工住过的窝棚仍可辨认出痕迹。

解放战争时期,村民们踊跃参军参战,出夫支前。1948年11月,村民薛长兴、薛长歧等出夫支援淮海战役。四个月之后,又于1949年10月前往沪宁杭地区支前。他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受到了 *** 的嘉奖,二人同立三等功。薛长兴在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中受伤,为二等伤残,1950年因病去世。薛长歧于2004年病故。

1949年,薛家岛第三次解放时,溃退台湾的 *** 军到处强抓壮丁。薛家岛几乎村村都有青壮年被抓走,却唯独没有泊湾村人。当时,村里被抓走的人也不少,但他们不是碰到翻船时趁机脱身,就是被救,一个个都安然无恙、平安地归来。老人们认为本村位于风水宝地,能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早年,由于本村周围多丘陵沙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有句俗话,道出了这种恶劣的环境:“要吃泊湾饭,就得拿命换。”但本村村民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方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全村100多亩土地全在半山坡上,没有一条像样的生产路。农业机械用不上,甚至连一辆手推车都没有。村里的强壮男劳力全在海上从事捕捞或运输,农业生产只得靠妇女和老弱病残者。妇女们就用两只小筐子、两个桶、一根扁担,靠坚硬的肩膀,挑出了年年的农业好收成。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渔农并举,大搞海上养殖,开展多种经营。人们养殖了大量的海参鲍鱼、扇贝,并开展网箱养鱼,还从事远洋捕捞、海上运输。

在村南有一座库容量为10万多立方米的水库。村里与东山村联合,安装了自来水。在 *** 的支持下,村里修筑了一条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村民们昔日居住的“海带叶子屋”逐渐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如今,村里也通上了公交车。

本村的海岸线蜿蜒曲折。附近海域盛产海参、鲍鱼、扇贝、蛤蜊、海螺、红角蟹等海产品,还有海带、裙带、紫菜、鹿角菜等藻类。这些海产品以品种多、产量大、品质优而远近闻名。

全村现有土地100余亩,山林400多亩,滩涂50余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30万元,人均纯收入7021元。

鱼肉虽好,不能乱吃!特别是这4种,破坏营养易致癌

国人讲究“无鱼不成席”,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鱼肉因其独特的营养优势,成为了众多“肉食者”的更优选。

但是,鱼肉虽好,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食物,和其他食物一样,吃鱼也不能胡乱吃。

哪几类鱼更好别吃?

1、未煮熟的鱼

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

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其次,鱼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

4、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旗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大鲭鱼、鲨鱼、马头鱼。

这类鱼不建议孕妇、有受孕计划的女性、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吃。

哪五种人群不适合吃鱼

1、痛风患者

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

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

  • 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如青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等);
  • 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如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鳗鱼、鳝鱼等);
  • 禁用含嘌呤高的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和鱼子)。

2、过敏体质者

特别是曾经因吃鱼虾类食物发生皮肤过敏的人应慎吃鱼,以免再次引发过敏。

3、出血性疾病患者

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

但是,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

4、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为组胺受体拮抗药,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

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造成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5、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过多摄入会加重肝、肾担负,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量吃鱼。

鱼的这个部位比砒霜还毒

这个部位就是鱼胆。

众所周知,鱼胆是一味中药,在我国古代的一本书《证治准绳》曾经记载过它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这个作用。

所以很多人便听信所谓偏方,通过吞服鱼胆的 *** 为自己治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医家使用鱼胆大部分是作为外用药来用,而不是直接内服!

2019年2月,河南开封一女子误信偏方,一连生吞了4个鱼胆,结果导致自己上吐下泻,脸色发白,最终确诊患者出现急性肾衰和急性肝衰。

所以,很多所谓的偏方、土方并不靠谱,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那么若是真的误食了鱼胆,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允许他催吐的情况下可以去催吐。

如果不允许的话还是建议尽快到医院去救治,特别是有些患者催吐完了,还要尽快到医院去。

标签: 青鱼 图片 鱼是一 鱼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