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放电时间 雷电强度多少算高-广角镜-

雷击放电时间 雷电强度多少算高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雷击放电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和雷电强度多少算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雷电放电具有什么特点
  2. 雷电放电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3. 什么是雷击的波头时间
  4. 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5. 雷电过电压的雷电放电

一、雷电放电具有什么特点

雷电放电的特点具有:电流大、放电时间短、电压高等。

雷电放电其电流高达几万—几十万安培。

雷电放电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

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千安/微秒。

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由于雷电放电的高能量和高温度,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可以摧毁建筑物、杀死人类和动物。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是正极,有的是负极,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瞬间被加热膨胀的空气会推挤周围的空气,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打雷电。

二、雷电放电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1)先导放电阶段——开始产生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向前发展。先导放电常常表现为分枝状,这些分枝状的先导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支达到大地。整个先导放电时间约0.005~0.01s,相应于先导放电阶段的雷电流很小。

(2)主放电阶段——主放电过程是逆着负先导的通道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导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在主放电阶段,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3)余辉放电阶段——当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将继续沿主放电通道下移,使通道连续维持着一定余辉。余辉放电电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可达0.03--0.05s。

三、什么是雷击的波头时间

电流上升到幅值的时间是雷击的波头时间。

雷电流的幅值是指脉冲电流所达到的更高值;波头是指电流上升到幅值的时间;波长(波尾)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幅值和波头又决定了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变化率称为雷电流的陡度。雷电流陡度对过电压有直接影响。

雷电对于人类的危害一般分为3种:

1、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树木、大地、防雷装置或人体,直接雷击声光并发,咄咄逼人,老幼皆知;

2、雷电波侵入是指雷电对架空线路和金属管线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3、感应雷击悄悄发生,不易察觉,后果严重,直接雷击与感应雷击破坏的对象不同,直击雷主要击坏放电通路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感应雷主要破坏电子设备。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四、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1、先导放电阶段,开始产生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向前发展。先导放电常常表现为分枝状,这些分枝状的先导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支达到大地。整个先导放电时间约0.005~0.01s,相应于先导放电阶段的雷电流很小。

2、主放电阶段,主放电过程是逆着负先导的通道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导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在主放电阶段,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雷击放电时间 雷电强度多少算高-第1张图片-

3、余辉放电阶段,当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将继续沿主放电通道下移,使通道连续维持着一定余辉。余辉放电电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可达0.03--0.05s。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

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之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五、雷电过电压的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是雷云所引起的放电现象。如果天空中有两块带异号电荷的雷云,当他们互相接近时,会使两块云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这就是发生在空中的闪电。如果雷云较低,其附近又没有带异号电荷的其他雷云,这时,雷云就会对地放电,特别是对地面上的高大树木或高大建筑放电。

根据雷电观测资料,雷云对地放电大多数要重复2~3次。其中之一次放电过程是分级发展的(称为先导),在经过数次分级先导发展后,雷云的负电荷和地面的正电荷贯通接触,烟先导发展路径开始主放电。之一次主放电电流更大。主放电时间很短,只有50~100μs。之一次主放电结束后,经过0.03~0.05s间隔时间后,沿之一次放电通路出现第二次放电。第二次放电不再分级进行,而是连续发展出现主放电。图中的上半部阴影部分是主放电之后的余晖放电,电流很小,因此发光微弱,但时间较长。图中下半部是雷电放电时的雷电流曲线。主放电时的电流很大,能达几千安甚至几十、上百千安。地面上的物体被雷击中时,强大的雷电流快速流过被击物体时,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大小与雷电流大小和被击物体冲击电阻大小有关。

直接雷击过电压雷云直接对电器设备或电力线路放电,雷电流流过这些设备时,在雷电流流通路径的阻抗(包括接地电阻)上产生冲击电压,引起过电压。这种过电压称为直接雷击过电压。

雷电反击过电压雷云对电力架空线路的杆塔顶部放电,或者雷云对电力架空线路杆塔顶部的避雷线放电,这时雷电流经杆塔入地。雷电流流经杆塔入地时,在杆塔阻抗和接地装置阻抗上存在电压降。因此,杆塔顶部出现高电位,这个高电位作用于线路的导线绝缘子上,如果电压足够高,有可能产生击穿,对导线放电,这种情况称为雷电反击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是指在电气设备(例如架空电力线路)的附近不远处发生闪电,虽然雷电没有直接击中线路,但在导线上会感应出大量的和雷云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形成雷电过电压。在输电线路附近有雷云,当雷云处于先导放电阶段,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对输电线路产生静电感应,将与雷云异性的电荷由导线两端拉到靠近先导放电的一段导线上成为束缚电荷。雷云在主放电阶段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这时输电线路导线上原有束缚电荷立即转为自由电荷,自由电荷向导线两侧流动而造成的过电压为感应过电压。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因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在输电线路导线中形成迅速流动的电荷称它为雷电进行波。雷电进行波对其前进道路上的电气设备构成威胁,因此也称为雷电侵入波。一般的变电所,如果有架空进出线,则必须考虑对雷电侵入波的预防。雷电侵入波对电气设备的严重威胁还在于:当雷电侵入波前行时,例如遇到处于分闸状态的线路开关,或者来到变压器线圈尾端中性点处,则会产生进行波的全反射。这个反射与侵入波迭加,过电压增高一倍,极容易造成击穿事故。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雷击 雷电 放电 强度 多少

上一篇月亮下山时间,农历十八月亮升降时刻表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