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楚辞出现的时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楚辞出现在什么时期,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楚辞出现的时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楚辞的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六年间
楚辞的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六年间。这句话是正确的。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之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
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包括:
1、情感真挚:楚辞是表达诗人真实情感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对生命、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强烈感受。
2、情节曲折:楚辞往往采用复杂多变的情节和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3、语言朴实:楚辞的语言简洁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4、抒发爱国情怀:楚辞反映了楚国人民在抵抗强敌入侵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
5、思想深刻:楚辞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1、“楚辞”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西汉)。
2、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之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4、《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5、《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楚辞的诞生地在哪些江河流域
1、楚辞地名实在远古,只有靠古籍和大量记载来试着说说。因为现在洞庭、湘江、澧水、沅江、就在江南,如果说在汉江以北,人们感觉不可思议,这也是习惯而已,请以史书说之。不过大量文物考证,楚都曾经在南阳西边淅川内乡一代,这也是事实之一。
2、楚辞的创立者应该是屈原,但它也不是凭空而生,而是在我国南方区域性文化基础上发展和产生出来的。楚辞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化。
3、楚辞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后期,继《诗经》古朴的四言诗体之后,产生在中国南方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者和代表诗人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和楚辞的出现,不仅使《诗经》以后沉寂了近三百年之久的诗坛重新复活起来,因在《诗经》以后就没有产生什么诗歌作品了,而楚辞的出现,使它以突发的异彩,更新的更美的歌声,开始了中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四、楚辞产生的背景
1、屈原开创“楚辞”创作,先秦“楚辞”的流传,至汉初的搜集、西汉末刘向最终将辑录成《楚辞》,经历了一段比较漫长的过程。
2、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
3、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
4、《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5、《楚辞》较早就流传海外,特别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儒学—中华文化圈”。至1581年(万历九年),利玛窦来华,东方文明遂远播重洋,《楚辞》逐渐进入西方人的视野,1840年 *** 战争后,欧美世界开始广泛注意《楚辞》。
6、据粗略统计,17至18世纪由传教士以拉丁文翻译的中国典籍达数百种,其中包括《楚辞》。迄20世纪中,相继出现英、法、德、意、等文字的楚辞,屈原作品全部有西译,其中以《离骚》为最多,甚至同一语种有不止一个译本。[8][62]
7、在1984年出版的《楚辞研究集成:楚辞资料海外编》中,便选编较有代表性的日本、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等海外研究楚辞的专著和论文20种,且仅仅为“一小部分”。
五、楚辞的写作时间
1、《楚辞》三十篇的作者与写作时间
2、30— 01).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一)·《东皇太一》公元前·318年孟春
3、30— 02).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二)·《东君》公元前·318年季春
4、30— 03).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三)·《云中君》公元前·318年孟夏
5、30— 04).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四)·《湘君》公元前·318年仲夏
6、30— 05).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五).《湘夫人》公元前·318年孟秋
7、30— 06).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六)·《大司命》公元前·318年仲秋
8、30— 07).左徒与夫人简书·《少司命》公元前3·18年季秋
9、30— 08).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七).《河伯》公元前·318年孟冬
10、30— 09).左徒夫人与夫君简书(八)·《山鬼》公元前·318年季冬
11、【注】公元前318年,楚国合纵伐秦,左徒“竦长剑拥幼艾(太子)东征。
12、季节据原文花期、果期、冰期推测。
13、30— 10).左徒与怀王简书(一)·《国殇》公元前·317年孟春
14、30— 11).左徒与怀王简书(二)·《礼魂》公元前·317年孟春
15、30— 12).三闾大夫与弟子宋玉简书(一)·《天问》公元前·315年仲夏
16、30— 13).三闾大夫与王子横简书(一)·《远游》公元前·312年孟秋
17、30— 14).屈子与王子兰简书(二)·《惜颂》公元前·310年季秋
18、30— 15).宋玉大夫与屈师简书(一)·《九辩》公元前·310年季秋
19、30— 16).屈师与景瑳大夫简书·《渉江》公元前·280年仲冬
20、30— 17).屈师与宋玉大夫简书(二)·《橘颂》公元前·280年仲冬
21、30— 18).宋玉大夫与屈师简书(二)《·悲回风》公元前·280年季冬
22、30— 19).屈子与襄王简书(三)·《惜往日》公元前·280年孟春
23、30— 20).屈子与襄王简书(四)·《惜誓》公元前·280仲春
24、30— 21).屈子与郑詹尹大人简书(二)·《卜居》公元前·280年季春
25、30— 22).屈师与渔父大夫简书·《渔父》公元前·280年孟夏
26、30— 23).郑詹尹大人与屈子简书(一)·《思美人》公元前·280年孟春
27、30— 24).屈子与郑詹尹大人简书(一)·《怀沙》公元前·280年季夏
28、30— 25).屈子与襄王简书(四)·《抽思》公元前·280年仲夏
29、30— 26).宋玉大夫与屈师简书(三)·《哀郢》公元前·278年仲春
30、30— 27).屈子与襄王简书(五)·《离骚》公元前·278年端午
31、30— 28).宋玉大夫与景瑳大夫简书·《招魂》公元前·278年季夏
32、30— 29).景瑳大夫与宋玉大夫简书·《大招》公元前·278年孟秋
33、30— 30).王子兰夫人与夫君简书·《越人》公元前·297年孟夏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