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又称:井栏草、井栏边草、井口边草、鸡脚草、五指草、井边凤尾、金鸡尾、凤尾蕨、铁脚鸡、凤凰草等,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它喜欢湿润、温暖,主要在长江流域、南方的阴湿、半阴湿的石缝、井边等地生长。
凤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全株绿色,地下根茎粗、短、密被黑褐色鳞片,无地上茎,叶片直接从根茎丛生出地面,高30-70厘米。叶片分成5-7片,短、长带状,孢子叶及下部的叶片羽状分裂,边缘有小锯齿、无毛。能育叶下面长着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
凤尾草常绿、叶片形态像凤尾,适合做盆景、插花的衬托,绿化美化环境。据研究,凤尾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良性前列腺相关疾病等作用。
凤尾草是常用的岭南草药。它以全草入药,性凉或寒,味淡、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秃发等多种疾病。内服或外用。
注意:
1、虚寒者不宜;
2、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1种最难拔的杂草,农民看见就头疼,药材商:打包给我6元一斤它是农民最难“拔”的1种草,殊不知是药草,药材商喊价6元一斤
分享绿植知识,传授盆栽技艺,绿意盎然,极致生活,尽在盆栽小栈。欢迎花友们来到盆栽小栈这一期的养花课堂,这是我们第1274期养花专题啦!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牛筋草”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对您养花有所帮助。
到现在为止,在我们分享的1200多期内容里,除了有花卉盆栽外,还有一些野草野花。今天,我们再给大家分享一种“杂草”。它可是很特殊的杂草了,估计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对它应该不陌生。说出来不怕朋友们笑话,我也是农村的,老家鲁西南。之所以记得这种杂草,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难“拔”了!
?牛筋草
没错,我们要说的这种杂草,其实就是“牛筋草”。在我们老家,是这个叫法。它算是全国范围内都有的杂草了,由于区域的差异,可能您那个地方对它的称呼不一样。还有人称呼它为: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粟、老驴草、百夜草。好吧,这么多别称,对号入座吧,看看您所在的地区叫牛筋草什么名字。
?牛筋草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对于这种杂草,我们刚才说它是农民看见就头疼的一种杂草,为什么呢?因为它算是一种害草,对田野里的庄稼生长是不利的。另外呢,这牛筋草,根系非常的发达,所以很难铲除,用手拔的话,根本不能连根把它 *** 。想必叫它“牛筋草”也是出于难拔的原因吧!
?牛筋草的价值
尽管我们都说它农民看见就烦,但是这种杂草也不是一无是处。尤其对于药材商来说,这牛筋草可是非常不错的中药材,算是一种药草。根据市场的统计,现如今这牛筋草的收购价一直都是好几块钱,每个地方的收购价不一样,有的2-3块,有的5-6块。当然了,还有的地区更贵一些,不过一般不会超过10元钱。话说这个价格也是很可观了。那么为啥这种野草这么值钱呢?说白了还是它的药用价值起到的作用。
?牛筋草,作为禾本科的植物,它的根和全草都可以用药。根据百科介绍,此杂草具有清热利湿和凉血解毒的功效,而且常用在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和流脑等多个病症上。看到这么多的药用价值,估计刷新了我们小时候对牛筋草的认识吧?说实话我刚看到牛筋草的价值后,也是觉得很可贵了。毕竟小时候都把它当杂草看待。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期分享的关于“牛筋草”的一些知识了,大家如果在野外见到的话,可不要小看它了哦!本期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您的阅读!记得点赞和分享一下哦,我们下一期再见!
石头上的野草,曾割来烧火,若在家乡遇见,便是福气,别不知价值!
农村野草皆是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喜欢生长在石头上的野草,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小凤尾草。
小凤尾草因它的叶尾与凤凰的尾巴十分相似,所以得名小凤尾草,又叫凤尾草、小凤尾、雉鸡尾、三叉草、鸡脚草、井底草等别名。
图片来源 ***
小凤尾草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非常细小,为2回羽状复叶,根状茎短,就像我们的头发丝一样,黑黑的一片,并不好看。
在过去,小凤尾草常被割来烧火,晒干的小凤尾草一遇上火立马就点着了,那声音像放鞭炮一样,啪里啪啦,一下子就烧完了。
图片来源 ***
小时候经常肚子疼拉肚子,家里的大人就在石头上采这个小凤尾草煮水给我喝,很快就好了,另外对咽喉肿痛也有效,外用止血效果也很好。
小凤尾草是农村常见的野草,经常在石头看得见,它的叶子像凤凰的尾巴,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做盆栽十分漂亮。
图片来源 ***
其实,小凤尾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其药用全草,具有清热消滞、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咽喉炎、腮腺炎、咽喉肿痛、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尿血、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
小凤尾草是一味价值很高的植物,也是生活中的常用药,更是农村的天然凉茶,若你家乡遇见,可别当杂草烧火了,请好好珍惜起来。
农村遍地的它,被称为“穷人的防病草”!城里人想买都买不到它被称为乡下的“穷草”。城里人买不起。
Goosegrass、Gramineae、牛筋草、别名:牛顿草,Newton brown,Jack Straw《纲目拾遗》“上海”的常用中草药,路边的草,草鸭脚”台湾民间草药,蹲驴,千足,足,箕子千草《福建中草药》,1000后“福建”、“广西民间草药穆子曺兽药厂”,野鸡爪,小米牛草《本草》,茄子福建平草、水草”,江西民间草药处方”,油葫芦草。
它分布于南、北中国,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它通常生长在路边,草地上,路边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叶线形,松散的叶鞘,鞘上覆盖着毛。夏天结束时,会有一朵盛开的绿花。种子呈椭圆形,有波状皱纹。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到处都有宝藏的原因之一。
杂草在许多农村地区是不起眼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许多农民恨他们,因为他们的叶子都有很强的韧性,想把他们的领域显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因为其强大的韧性,这样的Dichotomanthes,被称如牛筋草。
虽然有时很恼人,但它可以用于医学。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祛风利湿,散瘀,止血,补虚、发汗、清热、活血、益气、和有许多许多炎症疗效好。
可以说,草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廉价药物,在农村的许多地方,有许多小市民。据说这种草对狗咬伤的治疗效果很好(对伤口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应该注射狂犬疫苗)。
这种Goosegrass现在很多地方也有卖,有很多人的成长,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功效。
牛筋根系发达,茎叶的韧性,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道路旁,但作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价值卑微,是上帝给穷人和草。牛筋草全株可作为优良的土壤植物饲料。
农村常用小边:
1、高热、抽搐、昏迷治疗:鲜牛筋草120g,水3碗,1碗汤,一点盐,和12个小时去做它。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牛筋草30g,大青叶9g,鲜芦根15g。煎水取汁,每日服1次,连取3-5天为1疗程。
3、湿热黄疸治疗:鲜(Niu Jin)草60g,山芝麻30g.水煎。
4、治淋浊Goosegrass,金丝雀草、狗尾草15g。水煎。
5、治痢疾:鲜牛筋草60-90g,鬼针草45g,水煎。
淫羊藿
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等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湖北、 *** 东南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茎、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别名】刚前,仙灵脾,黄连祖,放杖草,弃杖草,三叉风,铁耙头,鲫鱼风,羊藿叶,羊角风,三角莲,乏力草,千两金,干鸡筋,鸡爪莲,三枝九叶草,牛角花,铜丝草,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用】
- 肿瘤治疗
本品用于阳虚及肾虚型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骨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用于肾癌,常配伍山萸肉、肉苁蓉、淫羊藿、白毛藤、蛇莓、半枝莲等补肾及散结之品;
用于前列腺癌,常配伍仙茅、巴戟天、菟丝子、白毛藤、岩柏、蟾皮等补肾温阳及散结之品;
用于乳腺癌,常配伍仙茅、漏芦、路路通、蛇六谷等补肾温阳及软坚散结之品;
用于子宫内膜癌,常配伍仙茅、香附、艾叶、土茯苓、岩柏等温阳及散结之品;
用于骨癌,常配伍地鳖虫、川芎、独活、羌活、骨碎补、杜仲、续断等化瘀散结及强筋健骨之品;
用于肺癌,常配伍黄芪、白术、石见穿、山慈菇、重楼、蟾皮等健脾益气及散结解毒之品;
用于胃癌,常配伍茯苓、白术、党参、陈皮、菝葜、壁虎、半夏等健脾理气及散结之品。
- 其他应用
(1)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苁蓉等品;
(2)腰膝痿软、肢冷畏寒: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3)寒湿痹痛、四肢拘挛: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文献论述】
《本草纲目》: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本草经疏》:其气温而无毒。
客家地区常用的18种青草药,你用过几种?1-积雪草
又名老花碗、乞食碗、铜钱草。多年生匍匐草本。生于阴湿荒地、路边、水沟边。茎伏地,节上生根。叶互生,叶柄长;叶片圆形或肾形,犹如有缺口的碗,夏季开花;花红紫色。果小,扁圆形。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加倍。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用“乞食碗”的根包在猪肚里炖汤,治疗老胃病。
2-紫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托叶钻状三角形,花期4~5月,紫色小花,结小果。
功能主治:全株入药,干鲜均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3-鱼腥草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可当蔬菜食用,全株入药,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功能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夏令时节泡茶饮用。
4-过路蜈蚣
过路蜈蚣又名“黄毛耳草”是多年生草本,生长于路边、旷地、溪边、山坡。性平,味微苦,全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功能主治: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25~10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5-荠菜
荠菜,也叫“鸡毛花”,荠菜含丰富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0,维生素B20,尼克酸,还含有黄酮甙、胆碱、乙酰胆碱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野菜 (现在有人工种植),荠菜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 *** 多样,风味独特。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用于吐血、便血、麻疹、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痢疾等等。
6-马齿苋
马齿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凉拌马齿苋,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对“吊肠痧”有特效。孕妇禁食。
7-金线吊葫芦
又名三叶崖爬藤、三叶青,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蛇附子、石老鼠,属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更好。于每年3-6月均可开花,4月至秋季均可结果,花果期较长,开花后一个月左右开始结果,果实绿豆般大小,成熟后色泽鲜红艳丽,味甘、性凉,具有滋补功效,属极品。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治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8-凤尾蕨
凤尾蕨 ,别名:鸡脚爪、凤尾草,壁脚草、五指草,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常见其踪影。
功能主治: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
功能主治:农户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9-海金沙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药用部分为干燥成熟的孢子或全草。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尿道涩痛。
10-白毛藤
白毛藤又叫胡毛藤,多年蔓生植物,茎长达4-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两面均有白色细毛散生,花期9~10月。果期11月。这是“胡毛藤”的花和果实。
功能主治: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等症。
11-龙牙草
龙牙草又名仙鹤草、地仙草,为蔷薇科龙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通称,高30-100c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横走,圆柱形,秋末自先端生一圆锥形向上弯曲的白色科芽。茎直立。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不等,花期7-8月,花浅黄色。分布于荒地、山坡、路弯、草地。以地上部分入药,称为仙鹤草,夏秋采收,其芽也入药。
性味:苦、涩,温。有止血,强心,强壮,止痢及消炎作用。
功能主治:脱力劳乏,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寒腹痛,赤白痢疾,吐血,咯血,肠风、尿血、子宫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症,全草提取仙鹤草素为止血药。
12-爬藤榕
小号牛奶仔、山牛奶,常绿攀援灌木,长2-10m。小枝幼时被微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披针形;叶片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3cm,花期5-10月。牛 *** 的枝条和叶子折断时,有白色液体流出,状如牛奶。
药用部位:爬藤榕的根、茎。用“牛奶仔”炖猪脚,好吃又强身。
功能主治:内服:水煎或炖肉,30-60g。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慢性关节痛风。
13-山苍籽
山姜子,毕澄茄,山椒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花,果,根均可入药。山苍籽油涂抹皮肤,可预防蚊虫叮咬。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气香。无毒、入肝、胃、肠经。
功能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中暑腹痛、感冒、急性乳腺炎、疥疮、皮肤瘙痒、风湿骨痛、四肢麻木、腰腿痛、跌打损伤、肋间神经痛、胸痛。用山苍籽花和山苍果泡茶,清凉解暑。用盐腌制的山苍籽,更是治疗中暑腹痛的家备良药。
14-六月雪
统称“多须公”,也叫六月雪,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部茎草质,全株多分枝,分枝斜升,花白色、粉色;本草生于山坡、路旁、湿润地。春、秋采收。枝叶及花,可以泡茶,根可以炖汤。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用。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麻疹、肺炎、感冒发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15-南天竹
南天竹属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灌木。又名天烛子,红枸子,天竹、兰竹。常见栽培变种有:玉果南天竹,浆果成熟时为白色;绵丝南天竹,叶色细如丝;紫果南天竹,果实成熟时呈淡紫色;圆叶南天竹,叶圆形,且有光泽。因其形态优越清雅,常被用以 *** 盆景或盆栽。
功能主治: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茎15~50克;果3钱。
16-罗裙带
罗裙带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别名万年青、扁担叶、 长叶绿脆,纹脉润,层层抽长,如抱焦心,长者可三、四尺,断之有涎丝。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痹痛麻木;跌打瘀肿;鲜叶放在铁锅内先炒软,然后用红酒淬入,乘微热包扎在伤肿处,日换一次 。
治头风痛:罗裙带叶火烤至软,乘热作带扎头。
17-白花蛇舌草
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1-3mm,先端极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 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尖端芒尖。
辛涩,寒,无毒。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尤其能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及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18-车前草
车前草又名车轮草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根茎短,稍粗。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宽卵形至宽椭圆形。花期4-8月,果期6-9月。
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车前草是利水渗湿中药,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车前叶不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祛痰、抗菌、降压效果。它能作用于呼吸中枢,有很强的止咳力。能增进气管、支气管黏液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
直至现在,还有一些
叫卖青草药的药农、小贩
把各种草药沿街边铺排开来
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苍翠可人
这些来自山川野谷的精华
在客家人的智慧下得以“物尽其用”
你还知道哪些药草药效呢?
在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导语:农村常见的“结石草”,懂它的人都离不开它,农村人把它当凉茶喝
农村是野生植物的天下,各种各样的植物应有尽有,这些植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大部分的植物都被农民当杂草,但是总有一些植物却让农民非常珍惜,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帮助过很多人。
让农民珍惜的植物有很多,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积雪草、马鞭草、车前草、鸡屎藤、五指毛桃、地胆草、半边莲、金银花、香茅、铁包金、威灵仙等数不胜数。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是一种攀援植物,经常会侵害别的植物,看上去就像是一种害草,但是它却能产出一种可以让人吃的“沙子”,是一种让农民非常珍惜的植物。
图片来源原创
这种植物它有一个很珍贵的名字叫做海金沙,有些地方又叫它金沙藤、土金沙、虾蟆藤、罗网藤、排石藤等多种别名,它为海金沙科海金沙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海金沙多生于山坡、荒地、林缘溪谷、路旁杂草丛中,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江苏、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区均有分布。
在农村的朋友很多人都见过它,它的叶子比较奇特,呈羽状复叶,形状看上去有点像鸡爪,刚开始时颜色是青翠碧绿,之后就会慢慢变黄干枯。
在过去这种干枯的海金沙,常被人用来当火烧,烧起来啪啦啪啦特别响。后来随着老一辈人的普及,还有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它,于是海金沙被越来越多的人珍惜。
图片来源原创
海金沙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叶子背面产出来的“沙子”,也就是它的孢子粉,成熟的孢子粉颜色是金黄色的,就像海沙一样细小,这就是为什么叫它“海金沙”的由来。
这种孢子粉可是好东西,它数量稀少,价值非常珍贵,是一味功效卓越的中药材,在中医中常用于排石,对结石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在民间有“结石草”之称,也有人叫它“排石藤”。
海金沙药用藤叶、孢子粉,具有清热利尿、去湿通淋的功效,对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感冒、高热、腹泻、痢疾、肝炎、白带异常、小肠湿热、小便不利等多种病症均有疗效。
图片来源原创
认识海金沙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治疗结石的良药,因此才有“结石草”之称。一般来说,孢子粉的作用较大,但是它数量稀少,而且集收也比较艰难。
每年的秋季正是采收海金沙的季节,懂它的老人直接采集它的全草回来晒干揉碎,农村人把它当凉茶,隔三差五用来泡茶喝,不仅有利尿的作用,而且还能祛除湿气,懂它的人都离不开它,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海金沙吗?它是农村常见的“结石草”,懂它的人都离不开它,农村人把它当凉茶喝。现在采集正当时,若你家乡有,千万别错过!
会开小黄花的野草,根部酷似鸡爪,除了入药以外还能包饺子!说到大自然中,会开小黄花的植物,每个农村的小伙伴会举例很多。但你见过有植物的根部非常像鸡爪吗?今天我要为大家提到的这种植物,每年春天的时候,它会开出许多小黄花,不仅颜值很高,而且还能被用来治病。这种草除了药效奇特以外,还是一种味道非常不错的野菜。
他就是农民口中的翻白草,原来这种草的背面是白色的,当你走近以后将它翻过来,才能看见这一面。这种草不关名字有趣,还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农村,你经常可以在山坡或者草地上见到他,而这种植物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价值。
当你把它采回家以后,它的叶子和根可以用来吃。如果天气冷的话,就把它清洗干净,用来做火锅。如果是夏季的话,可以用开水将它焯一下,做成一道凉拌菜。但这种菜最经典的吃法是包成饺子,香香的,怎么吃都吃不够。
除了可以做菜以外,这种草还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药。他可以用来止血,还可以用来止咳,总之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功效。因为这种草的作用很大,所以许多农民都开始种植这种草。也有人凭借种植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种植这种草非常简单,哪怕是含沙量极高的土壤都能种植。但如果我们要想让它产量比较高的话,更好选择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在选好种植的位置以后,我们可以提前将它覆盖好,等待第二年种植。在种之前,我们要整理好土地,深挖以后在里面加上一定的有机肥。一般播种的时间是在四五月份,播种之前注意好控制种子的密度。这样能够增强植物的透光性,让他们生长的更加旺盛。
在幼苗生长期间,我们要注意做好除草工作,只有这样,植物的根系才能避免杂草对幼苗的影响,他们才会会生长得更加茁壮。在植物种下大概半个月左右以后,我们先观察植物是否长出两只三片叶子,然后再考虑是否进行追肥,这时的追肥可以有效促进幼苗的生长。而开花后的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我们的收入。
因为这种植物的耐干旱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种植期间,几乎不需要怎么浇水,。一般来说只要土壤不干燥,就是不需要浇水。
?
凤冠草拼音Fènɡ Guàn Cǎo
别名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山凤尾、井边茜(《广东中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泡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厘米,宽5~15厘米,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或林下阴湿处。分布华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②《广东中草药》:"淡微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痢疾,疟疾,黄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疮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②《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③《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各型细菌性痢疾(不包括暴发型) :用干品去根茎,切碎。每斤加水15斤煮沸1小时,过滤,残渣再加水10斤煮沸半小时,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含0.5克生药的浓度(即60毫升相当1两生药),加防腐剂备用。剂量:成人日服60~120毫升,1次或分次服,7天为一疗程。可同时用等量药液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治疗85例,痊愈率57%,其中成人痊愈率达93%。治愈病例脓血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3.5天,大便成形为6.2天,大便次数转入正常为4.7天,体温下降为2.7天,腹痛消失为3.7天,大便培养转阴为5.5天。用药期间未见严重副作用,少数有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停药后即好转。认为剂量大者,效果较好;一次服药比分次服药疗效高;加用灌肠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Fènɡ Guà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word Brake
别名凤凰草、凤尾草、三叉草、小凤尾、翠云草、山凤尾、井边茜、凤尾蕨、凤凰尾、鸡脚草、半边草、白蕨、黑边草、三叉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m。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孢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cm,宽5-15cm,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边、草地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药理作用煎剂在10-20%浓度时能抑制弗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但不能杀菌。叶部的抑菌作用较根茎及叶柄为强。全草的效果亦不及叶,有效成分可能主要在叶部。
性味苦;微涩;微寒;有小毒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2.《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3.《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4.《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拼音Jīn Jī Jiǎo
别名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
来源水龙骨科假密网蕨属植物金鸡脚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 Kita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Jīn Jī Jiǎo
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独脚金鸡、猪蹄叉、鸡脚叉、乌毛丁、鸭脚珠、鸭脚掌、三叉剑、鹅掌金星草、鸭脚伸筋、三叉风、盐桃草、鸭掌香、鸭掌星、鸭胶掌、鸭胶草、双凤尾草、三角枫、鸟见飞、金星鸡脚草、三滴血、三叉虎、鸡脚七
出处《纲目拾遗》载有辟瘟草,谓之“一名独脚金鸡,又名鸭脚金垦。”并引《百草镜》云:“鸭脚金星,即辟瘟草。叶如鸭脚,大而薄,背生星点,至八九月间星老乃黄,干之,其气香冽不变,若叶太老及经水者,便不香。”所述特征与本种近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金鸡脚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hastata(Thunb.)Kitag.[Polypodium hast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采收后,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0-35cm。根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盾状着生,边缘略有齿。叶疏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通常3裂,偶有5裂或2裂,长5-15cm,宽4-10cm,基部圆楔形或圆形;裂片披针形,长5-10cm,宽1-2cm,中间1片最长,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呈波状,有软骨质狭边,两面光滑;中脉与侧脉两面均明显,小脉网状,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下或少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细长,多折断,长短不一,直径2-3mm,密生鳞片,棕红色或棕褐色。叶片多皱缩,润湿展平后,多呈掌状3裂,也有1-5裂的,裂片或叶片披针形,长5-10cm。上表面棕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缘内卷,叶片厚纸质,易破碎;叶柄长2-18cm。孢子囊群圆形,红棕色,稍近主脉,或有的已脱落。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呈长方形,具有气孔;栅栏组织1列,细胞矩圆形,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或卵圆形,和栅栏细胞区分不很明显,但排列疏松;下表皮细胞较小,气孔较多。主脉处表皮细胞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1个,周韧型,本质部呈“T”形,由管胞和纤维组成,内皮层明显,其外方有一棕色环。
3.粉末特征 棕褐色,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2-4。孢子囊呈椭圆形,长220-260μm,直径260-340μm,孢子囊细胞作环状排列,外壁及侧壁呈马蹄形增厚,棕黄色或红棕色,孢子囊柄由1-2列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长约320μm。孢子类圆形,直径30-40μm。分泌块大小不等,红棕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纹孔。
化学成分叶含香豆精(coumatin)。
鉴别(1)取粗粉1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数滴及镁粉少许,显樱红色。
(2)取上述滤液1ml,加3%碳酸钠水溶液1ml,在水浴中煮沸3-5min,放冷,加重氮化试液数滴,显红色。
(3)取粗粉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上加热2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蓝绿色。
(4)取上述水溶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发生红色沉淀。
性味甘;微苦、微辛;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风镇惊;利水通淋。主外感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痢疾;泄泻;小便淋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复方本品之叶有二、三歧似禽掌者,背生黄褐色孢子囊群,状若星点,故有鹅掌金星草、鸭脚金星草、金鸡脚、独脚金鸡诸名。
辟瘟草者,《纲目拾遗》云:“佩带之可辟疫气。”由其效用得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