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的时间?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百科-

天京事变的时间?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 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天京事变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天京事变的时间以及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表
  2. 天京事变时间
  3. 天京事变后,为啥清军用八年才灭掉太平天国
  4.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

一、太平天国运动时间表

1、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2、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3、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4、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5、1853年1月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太平军增至五十万。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6、2月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7、3月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8、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9、4月湘潭之战、靖港之战。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10、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11、3月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12、5月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3、1856年年初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14、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1857年6月石达开带兵出走。

15、1858年5月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16、1859年4月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1860年4月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17、6月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1861年9月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李鸿章办淮军。

19、12月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20、5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21、1863年3月英国人戈登接任常胜军管带。

22、6月石达开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处死。

23、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24、A.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更高峰。

25、B.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清 *** 统治根基。

26、C.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27、D.结合西方思想,强烈地打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28、E.鼓舞和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9、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30、后期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31、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曾经参加四次科举都没有高中,后改信的天主教,但是在他的身上仍然留着封建性质的血液,行事上仍旧具有小农阶级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32、太平天国运动在战略上也有很多失误,太平军的领导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就算无法成事,也可以据守黄河以南的地方,甚至把占领南京来作为奋斗的目标。因此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停滞不前。尤其是奢华的天王府建成后,领导者开始沉迷享乐,丝毫没有斗志。

33、太平天国运动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随着权利的不断膨胀,经济地位发生变化,领导者开始由广大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向封建统治者方向转化。领导层大搞封建等级制,安于享乐,钩心斗角,争权夺利。领导层的腐败和内讧,是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灭亡的重要原因。

二、天京事变时间

1、天京事变是1856年(清咸丰六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2、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

3、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并杀死杨秀清全家老小,石达开逃往安庆。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天京将士的愤怒,石达开也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达开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4、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6、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石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

7、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 *** 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8、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

9、天京事变并未损伤太平天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但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损失才是最严重的,天京事变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三、天京事变后,为啥清军用八年才灭掉太平天国

1、咸丰六年(1856年)至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内耗(也就是著名的天京事变),先是东王杨秀清被杀,之后北王韦昌辉又被处死,咸丰七年(1857年)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这给太平天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但是即便如此清朝消灭太平天国依然用了8年,这也确实令不少人感到奇怪。

2、清军之所以在天京事变仍要花8年时间消灭太平天国,绝非后期的太平天国有多强大。天京事变后,清朝方面其实也是抓住了时机的,趁着太平天国内耗的时候连续攻克收复多处重镇(这包括武昌、汉阳、浦口等地),并且在咸丰七年(1857年)重建了江南大营,再次对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构成了威胁。看上去清朝只需要再补上几个重拳,太平天国就会覆灭。此时让清朝延缓对太平天国灭亡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英国和法国对清朝发起的第二次 *** 战争。

3、第二次 *** 战争的持续时间是从咸丰六年(1856年)10月到咸丰十年(1860年)10月,咸丰八年(1858年)春夏之际进入激烈状态。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的东山再起的中兴时间段是从咸丰八年(1858年)11月持续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而咸丰八年(1858年)到咸丰十年(1860年)10月这段时间,随着英法联军的进攻势头加强,英法联军两次进犯大沽口、进占天津、通州、京师等地。

4、面对这种形势,清朝把军事重心暂时放在了如何应对英法联军的战略。毕竟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已经元气大伤,无论怎么样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有取代清朝的可能。为此,清朝也确实被迫把消灭太平天国和其他地方起义的军事力量(这包括僧格林沁、胜保等人)投入在了防范英法联军的战事中。第二次 *** 战争也就这样牵制了清朝大量精力,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压力。

5、不过谈及外在因素牵制清朝精力进而减轻太平天国的压力,分别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中之一也是提问者在标题中就有的,那就是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咸丰七年(1857年)9月,石达开带着数万人出走意图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此后石达开转战闽、浙、湘、桂等十五个省份。由于石达开带着大量兵力左冲右打,让各地清军着实惊慌失措,一时之间还吸引了清军在南方的许多主力。很大程度上也延缓了清朝灭亡太平天国的步伐。

6、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捻军在山东、淮河一带的起义。捻军起义开启于咸丰二年(1852年),虽然他的实力不如太平天国,但由于处于清朝的心脏位置,清朝也把捻军和太平天国作为并列的威胁。咸丰三年(1853年)后,捻军和太平天国多次配合作战,让清军顾此失彼,疲惫不堪。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更是加强了与捻军的合作。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朝所面临的对手远远不止太平天国一个。

7、不过以上的这些都只是外部因素,接着我们再看看清朝方面的自身因素。这主要为湘军方面的轻敌。咸丰八年(1858年)5月,李续宾率湘军精锐攻占太平天国的重镇九江,随后又率部渡江驰援战场态势很不明朗的安徽。在此期间,李续宾打乱了太平军的北上计划并大挫太平军锐气。但是李续宾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也让他产生了轻敌心理,这也使太平天国方面的陈玉成抓住机会把李续宾吸引到三河镇然后再对其合围。而咸丰八年(1858年)11月的三河战役让湘军中最能征善战的兵卒损失殆尽,和之前的浦口战役中清军重建的江南大营被李秀成摧毁,以及第二次 *** 战争的影响,清军的兵力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这也迫使清朝对太平天国的战略又一次转入防御。而在浦口战役后的两年,即咸丰九年(1859年)和咸丰十年(1860年),与太平天国对阵的清军主要为曾国藩的湘军。

8、但由于湘军建立时间短,且军饷、装备等方面主要是自己筹备,再加上规模上的有限,这让曾国藩尽管在咸丰九年(1859年)底仍计划对太平天国进行四路进兵的进攻战略,却因自身实力有限,虽有些许胜仗,并束缚了太平天国的野心,但进展依然不能快速。

9、再有一点,虽然一开始就提到清朝在天京事变后仍用8年时间才消灭太平天国绝非后期太平天国有多强大。但是太平天国自身的因素也仍然不可忽视,那就是太平天国在后期提拔了一批后起之秀,这包括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人。并趁清朝的大量精力被英法联军、石达开出走的四处征战、捻军所吸引的战机,在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反攻,清军只剩招架之力。

10、其实还有一样因素,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地势因素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在后期能够支撑8年的原因之一,虽然这算不上核心因素但却不容忽视。太平天国在占据南京后为了巩固对南京的防御,在长江上游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这包括武昌、九江、安庆等地),这些战略要地又往往难以攻克,例如九江之役,湘军水陆合围,前后历时1年方才拿下。又例如安庆战役,清军从咸丰九年(1859年)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方才夺取。他们的存在也使清朝延缓了消灭太平天国的步伐。

四、太平天国运动时间

1、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从1851年初到1864年。

2、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从1851年初到1864年,其中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其转折点。其爆发的原因要追溯到1840年的 *** 战争。第二次 *** 战争清 *** 失败,为了扑灭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

3、如果从1851年1月金田起义开始算,截至1864年7月天京陷落为止,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3年半。

天京事变的时间?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第1张图片-

4、开始时间一般无异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正式开始的时间,之前基本上都是筹备阶段。主要是结束时间,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农民战争的主流,影响力极其巨大。

5、其他农民起义或接受太平天国的册封或宣布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甚至打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旗帜。其中北方捻军起义的张乐行和赖文光两支主要捻军组织,都宣告接受太平天国的册封和领导,1868年宣告失败。于是也有认为太平天国是1868年失败的,应该持续18年。

关于天京事变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建立的时间地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太平天国 天京 时间 事变 地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