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饲养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饲养观赏鱼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同时还能装饰家居,增加生活情趣。然而,要想饲养好观赏鱼,选购优质的鱼只才是关键。
观赏鱼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习性各异,选购时要充分了解各种观赏鱼的特性。
例如,热带鱼需要较高的水温,而金鱼则对水温要求较低;一些中大型观赏鱼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较强的过滤系统,而小型观赏鱼则适合在较小的水族箱中饲养。因此,在选购观赏鱼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家居环境以及养殖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鱼种。
在挑选观赏鱼时,除了考虑种类和习性、食性,还要关注鱼只的质量。
优质的观赏鱼通常具有体型匀称、颜色鲜艳、品相端正、游姿正常等特点。
一定要选择活跃度高、无病虫害、无外伤的鱼只。观察鱼只的行为和状态,特别是摄食状态和亲人程度,如果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避免购买。
另外,还要关注整体水质有无变色、有无异味,以及缸内有无死鱼或者不良粪便残留等问题。
选购观赏鱼时,还要注意商家的选择。
可靠的养殖场或商家能提供健康的鱼只和专业的饲养建议。在选购时我们要选择饲养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口碑良好的商家,同时可以咨询其他观赏鱼爱好者或者资深爱好者。
最后还要注意一下买鱼的时间,尽量避免盛夏或者过冷的寒冬、季节交替时期,以及远途买鱼。
日常饲养观赏鱼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首先要关注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其次是饲料搭配,不同种类的观赏鱼对饲料的要求不同,合理搭配饲料能保证鱼只的健康和生长。
此外,还要注意水温控制、光照调节、环境卫生等方面,为观赏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观赏鱼在饲养过程中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其次,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此外,定期给鱼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治疗建议或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选购优质的观赏鱼是饲养成功的关键。在选购时要充分了解观赏鱼的种类、习性及饲养要求,注意选择有信誉的商家,掌握日常饲养技巧和预防疾病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你一定能在观赏鱼的世界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鱼的这个部位千万别吃,毒性超强!有人吃了突发肾衰竭71岁的刘奶奶,
家住湖南长沙宁乡县。
平时身体健康,腿脚麻利。
前段时间,
刘奶奶感觉眼睛看东西没有以前清楚了,
总感觉有点模糊。
她听邻居说,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于是一清早就去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中午做饭时刘奶奶就把生鱼胆直接吞下去了。
当时并没有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到了晚上八点半,刘奶奶感觉头晕,全身乏力,伴有恶心,呕吐,当时她以为自己可能着凉了,也没有注意。
第二天,刘奶奶的症状更加严重了,家人立即送她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鱼胆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
经过半个多月补液,护肾,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刘奶奶症状稍有好转,但肾功能仍未恢复正常,从当地医院转入长沙市中心医院肾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检查后,医生发现老人肾功能指标严重异常血肌酐值805umol/L(正常值41~81u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鱼胆中毒、双侧胸腔积液予以护胃、护肾、排毒利尿、血液透析治疗目前老人还在继续接受治疗中。
医生介绍,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鱼胆中含有剧毒的胆汁毒素,其中毒性更大的是氢氰酸,其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这些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会发生中毒。
01
鱼胆中毒有哪些症状?
在中毒早期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呕吐咖啡样液体,排酱油色稀便,2~3天有肝损害征象,如肝大、肝区胀痛,黄疸,肝功能异常,持续1~2月。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最致命的损害,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部分严重者可出现溶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球结膜出血及皮下出血。头晕、头疼、嗜睡、四肢远端及唇舌麻木、末梢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
02
发生鱼胆中毒如何处理?
医生提醒:明确鱼胆中毒后,首先要立即催吐后就近就医。
鱼胆中毒性物质吸收较缓慢,确诊后应立即给予清水洗胃,服用72小时内有消化道症状者,均有洗胃必要。洗胃后可给予植物油、牛奶、生鸡蛋水保护胃黏膜,有腹泻症状者,可给予活性炭加 *** 镁导泻。
服用72小时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给予保护胃黏膜及活性炭及 *** 镁导泻。同时给予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控制抽搐、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可使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禁用对肝肾有损的药物。对已经急性肾衰无尿的患者应及早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
03
老年人视力下降与多种因素相关
不可盲目轻信偏方“明目”
引起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有老花、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还有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角膜炎、眼内炎等。
另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性低血压、过度疲劳等也可以引起视力下降。
医生提醒: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视力下降,其治疗措施及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出现视力下降,患者要及早就医,不能轻信偏方,以免耽误治疗。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新闻、政法频道、新晚报
长江的“江团”是什么鱼?2000年卖300元一斤,如今反而降价了?有句俗话叫“不食江团,不知鱼味”,这种既鲜美刺又很少的江团鱼,在1985年左右的成都,售价是10多块一斤。
后来它的价格一路走高,数量却越来越少,直到2007年成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鱼类。
可现在的江团虽然还在保护名单里挂着,但市场上江团鱼的价格却从二十年前的300一斤,降到了现在网店里30左右一斤。
明明是保护动物,吃了不会牢底坐穿吗?为什么价格反而还低了那么多呢?
自古以来就是珍馐
开头讲到的江团,其实就是长吻鮠(wéi),也叫鮰(huí)鱼。据说这种鱼没有刺,浑身上下的鱼肉和鱼脂占到了体重的87%,口感鲜美嫩滑。宋代词人苏轼,就曾在《戏作鮰一绝》里描述了江团的美味。
诗句为:“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意思就是,江团没有骨头和刺,肉质是半透明的,跟鲥(shí)鱼、河豚等珍馐同为美味佳肴。由此可见,江团自古就是一种上好食材。
即便是到了现代,江团依旧是属于上等菜肴。比如在1985年的时候,成都菜市场里的野生江团就卖到了10多元一斤。
到了2000年的时候,江团依旧是300元一斤。在那个年代也基本上只有小康家庭才能吃得起,而且还不能经常吃,得逢年过节走亲戚时,才能享用一番。
由于江团的价格如此之贵,所以在那时候,经常有不良商贩用鲶鱼来冒充江团。比如他们会把鲶鱼掺杂在江团的池子里,然后摆摊售卖。
如果顾客眼力见不行的,那就相当于花了江团价来买鲶鱼了。因为这个事儿,当时很多人纷纷把江团比做了垃圾鱼。
如何辨别江团和鲶鱼
其实要分清楚江团和鲶鱼很简单,直接看外表就行。像鲶鱼的话,相对来说比较“丑”。
鲶鱼体表的颜色比较斑驳,看起来更像石头,而江团背部是暗灰色,肚子颜色明显更浅,在吻部、鱼鳍根部这些位置会带着较为明显的粉色,看起来就很“嫩”。
江团和鲶鱼眼睛都不大,但江团“脸型”更细长,看起来更秀气些,而鲶鱼通常都长着一张能“吃四方”的宽大厚嘴,脑袋明显比江团更宽。
鲶鱼
其次就是胡子。鲶鱼的胡子又粗又长,而江团的胡子也又细又短,有的江团甚至还没有胡子。所以根据胡子这个特征,也能及时分辨出江团和鲶鱼。
第三就是看体格。如果是鲶鱼的话,体格可以达到3-5斤,就跟草鱼差不多。但如果是江团的话,它的体长只有30-50厘米,体重只有450-1500克,就跟鲫鱼一样。
江团
所以从体态大小上也能准确分辨出江团和鲶鱼。到时候只需要消费者擦亮一下眼睛,立马就能判断谁是真假美猴王。
除了体格以外,江团在其他方面,也有很明显的特征。比如江团是没有鳞片的,它全身的皮肤都处于 *** 状态。在遇到危险时,还能分泌出酸性粘液,就跟黄鳝一样。
此外,江团的背鳍和胸鳍上有毒刺,被扎中的话立刻就会引起剧痛,还会带着灼烧感,是淡水之中毒性比较强的一种,因为体质不同,有些人还会因此而发烧,有一定的危险性。
江团的食性和习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团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也就是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颇有一种“东亚专属鱼”的感觉。
这种鱼一般畏惧光亮,喜欢待在阴冷的地方。比如水沟的坑洞里,池塘底部的边边角角,像那些角落都是江团的栖身之所。
如果水温低于15度的话,那江团就会找一个乱石缝或者石窟过冬。因为那里的水温下降的不会太快,而且石头还具有保温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寻找栖身之所的时候,江团种群会有严格的地盘划分。如果一不小心触碰了其它江团的地盘,那就会爆发一场打斗活动。因为这个特点,江团也被冠以了“水中古惑仔”的称号。
在摄食方面,江团主要吃一些小型鱼类,有时候也会吃一些水生昆虫。等长到了一定程度,江团会去捕食一些甲壳类动物,比如螃蟹、虾米等。
当然了,如果水中实在没有肉类食物,江团偶尔也会吃一吃水草来缓解饥饿。换句话说,江团就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动物。
而且江团的进食很讲究季节性。如果水温达到了31度以上,或者降到了10度以下。那江团就会停止进食,以保证自己的生命系统处于低能耗状态。
所以说,那些想钓江团的人,在冬天或者夏天的时候,基本上会毫无收获。毕竟这时候江团已经不进食了,你的饵料再怎么诱人,它也不会上当。但如果是春天和秋天去的话,那就有机会可以钓到了。
从野生到养殖
当然了,这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野生江团早已被列入了保护动物的行列。原因无他,只因为野生江团的数量实在是太稀少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野生江团的数量就处于濒危状态。那时候长江上游的江团年产量,仅仅只有1500-2000千克。和四大家鱼动辄上万吨的捕捞量来看,江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国家对于江团的管控就变得严格起来了。当时已经明令禁止捕捞野生江团,要想吃江团的,那就只能人工养殖了。
于是乎,一款名为川江1号的江团鱼苗横空出世。这是一款野化驯养的品种,跟野生江团相比,川江1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30%,而且抗疾病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养殖户纷纷引进川江1号,将其作为自己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各种网箱、池塘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纷纷开启。大家都把川江1号鱼苗引进自家鱼池,然后用农业技术指导员教授的 *** ,把这种名贵鱼给养大养肥。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川江1号的实验基本上算是成功了。比如在2022年的时候,光是四川省,其江团的年产量就达到了9万吨,几乎可以和四大家鱼相提并论。
至于长江中下游其他省份的江团产量,更是超乎想象。这一刻,全国人民基本上实现了江团自由。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养殖江团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斤30元左右。跟以前300元一斤相比,足足下降了10倍。如果用不同时代的货币购买力进行换算的话,其价格下降程度更加惊人。由此可见,“科技是之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当然了,虽然如今江团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相比于其他鱼类,江团也是有一定缺点的。其中更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养殖周期长。一般来讲,要想把一条江团从小养到大,怎么也得3年时间。如果养殖技术不到位,说不定就得奔6年去了。
由此可见,在江团品种改造这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提升的空间。如果下次能够把江团的生长周期给缩短的话,那江团就真的可以和四大家鱼平起平坐了。
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吧,这样的话,到时候全国各地的人们,就能随时品尝到这种美味佳肴了。
钓鱼人对大鱼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有这么一种鱼,即使钓上十几斤的一条,他们也不会带走,甚至会很嫌弃,这种鱼就是鲶鱼。
传说鲶鱼就喜欢住在脏水里,以尸体为食,就算是扔进化粪池都能活下来,甚至还有大鲶鱼顺着下水道从马桶里钻出来吃人的都市传说。
不过,也有人为鲶鱼辩解,说咱们国内本土的鲶鱼可是很爱干净的,国外的鲶鱼才会那么脏。
那要怎么区分本土鲶鱼和外国鲶鱼呢?
鲶鱼的真实面目
鲶鱼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鱼类,也是我国本土鱼类中的重要代表。
它们喜欢在水流缓慢、水质清澈的深水区域生活,并喜欢躲藏在水草、岩石等庇护所中。这样的栖息环境既能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又能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侵袭。
鲶鱼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种类之间体型相差巨大,例如寄生鲶,更大的体型只在10毫米之内,而湄公河巨鲶,则可以达到惊人的200~300千克。
湄公河巨鲶
作为肉食性鱼类,鲶鱼通常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为食。它们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在水中能够迅速捕捉到猎物。
鲶鱼的嘴部较宽大,具有锯齿状的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咬碎猎物。
在鲶鱼的种群中来说,雄性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在每年的春天,雌性鱼类会选择适合产卵的水域,并在其中产卵。
而雄性鱼则会在附近守卫、保护卵,防止其他鱼类的侵袭。卵孵化后,幼鱼会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生长,直到能够自己觅食。
鲶鱼幼崽的生长速度较快,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它们可以迅速长到数十公斤的体重,这也是鲶鱼被人们广泛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鲶鱼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水域中的顶级掠食者,鲶鱼能够控制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鲶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为其他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促进了鱼类种群的繁衍。
从这些角度来看,鲶鱼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还算是比较正常的鱼类,到底是什么,让它们成为众矢之的呢?
实际上,人们目前拿来做食材的鲶鱼基本都是养殖的,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干净,而野生鲶鱼,则被称为“最脏的鱼”。
它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呼,之一是因为人们经常在污水、臭水甚至是化粪池等环境特别差的地方看到它。
试想一下,在那种环境中生存的鱼类,它们的食物会是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泡着,它们的肉质又会是什么味道?人们一想到这些,自然对它提不起胃口。
第二,鲶鱼是杂食性鱼类,它们的菜谱中包含了人类无法接受的东西,例如腐肉、粪便、垃圾等,吃这些东西长大的鱼类,谁敢轻易尝试?
当然,鲶鱼的食谱并不是只有这些恶心的东西,它们也会吃其他的鱼类等食物,但正是因为它的这些“光荣事迹”,导致很多人对它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认为这种鱼就是需要这样的环境才能生存。
第三点就是人类的本能,人对美是有趋向性的,大家都会不自觉的关注“美”的事物,而鲶鱼的长相则跟这个字毫不相关。
修长的胡须,扁平的身材,口阔,口裂浅,在深水中呈油黄色,而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它身上有着很厚的粘液,摸起来滑溜溜,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基于鲶鱼的这些特性,以及各种大肆宣扬的传说,很多人就此认为鲶鱼就是“最脏的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提起鲶鱼都是一脸嫌弃,并且拒绝食用。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小的误会,我国本土的鲶鱼也算背了黑锅。
目前我国本土鲶鱼主要有土鲶、大口鲶、胡子鲶、越鲶四种,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外来物种,即埃及胡子鲶。
这种鱼才是这一切传言的来源,它是真正能做到那些“奇葩”事的罪魁祸首,因为它的存在,人们才会对鲶鱼的印象变得非常差。
我国本土鲶鱼和埃及胡子鲶
我国本土鲶鱼的种类繁多,包括土鲶、大口鲶、胡子鲶、越鲶等。它们一般体型较大,通常能够长到1米以上,重达几十公斤。
本土鲶鱼的外观特征各异,有的身体呈椭圆形,鳞片鲜亮,有的身体扁平,具有特殊的颜色和斑纹,让人赞叹不已。
土鲶是本土鲶鱼的代表鱼类,它们比较懒散,大部分时候就像是老人家一样,慢慢悠悠,并不活跃,不喜欢聚集在一起,吃的也不多。
到了冬季的时候,它几乎可以不吃东西,如果没有外敌入侵和打扰,它可以一整个冬天都不动弹。
所以,土鲶总体来说是一种体型比较大,但存在感比较弱的鱼。
大口鲶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比较大,小时候会有六根须,长大了退化到四根,体型也非常惊人,据传更大的个体可以超过1.5米。
大口鲶是最适合养殖的鲶鱼,它们生长速度快,病害少,体型大,养殖效益比其他鲶鱼都高得多。
它和埃及胡子鲶长得非常像,但是它的体型要比埃及胡子鲶大的多,生存环境也有所区别。
而埃及胡子鲶的头扁而尖,有四对胡须,上下各两对,身体光滑,侧线明显,体型较小。
它们喜欢群居,而且自愈能力很强,只要不是致命的伤口,几乎很快就能愈合,而且它耐低氧能力很强,能够生存于一般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浅水或污染的水中。
但是由于埃及胡子鲶是热带鱼类,它对温度要求非常高,只有在13摄氏度以上,它们才能快乐的玩耍,一旦低于这个温度,它们要不生病,要不就会直接死亡。
越鲶只有两对胡须,喜欢生活在山间溪流中,体型不大,石头缝隙就是它们的天堂,平时以小鱼小虾为食,数量较少,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
那么,这些鲶鱼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正常的,虽然胡子鲶可以在相对来说环境较差的地方生存,但是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夸张,鲶鱼口碑被败坏,全得归功于埃及胡子鲶。
这种鱼是外来入侵物种,生存能力极强,所谓的“吃屎鱼”、“马桶鱼”、“污水鱼”、“吃尸体的鱼”,几乎都是它的杰作。
埃及胡子鲶不但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而且生长速度极快,抗病能力强,对吃的也不挑,各种腐肉、尸体,它都照吃不误,就算是缺氧的水中也能继续生存。
这种特殊的体质让它的味道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据吃过的人描述,埃及胡子鲶有一种去不掉的土腥味,而且就它的生存环境来说,也实在不推荐将它端上餐桌。
就算是养殖的埃及胡子鲶,肉质也并不鲜美,而且同样伴随着土腥味。
正是因为这位鱼界“大佬”的光荣事迹,导致鲶鱼的整个群体都遭到了白眼,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养殖的,还是钓起来的,埃及胡子鲶都不建议食用,毕竟它的味道并不好,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鱼的来源。
其他鲶鱼如果在保证来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毕竟我们大中华的食谱中,有很多关于鲶鱼的做法。
鲶鱼的保护
就目前来说,鲶鱼的数量并没有到值得担心的地步,但是确实要注意埃及胡子鲶这种特殊的物种。
因为鲶鱼是食肉动物,而埃及胡子鲶的生存能力又非常强,一旦让它在野外繁殖起来,就会侵占本土鲶鱼原本的生存空间。
本土鲶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来说它们还算安全,但是近年来,过度捕捞、水体污染和生境破坏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对本土鲶鱼的数量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本土鲶鱼,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生态需求和保护区域的管理,限制捕捞量,改善水质,恢复和保护其栖息地。
本土鲶鱼作为我国江河湖泊中的重要鱼类,对于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本土鲶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共同努力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继续在我们身边生活,为我们带来美丽和惊喜。
天气已经到了最热的时候,看着这个大太阳都不想出门,前几天各种鸡、鸭、羊、牛、猪肉都吃腻了,忽略了还有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肉,就是鱼肉。
老人们常说“常吃鱼的小孩最聪明!”其实这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鱼肉的脂肪也比较低,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下面就推荐4种不同鱼的做法,咸香美味,多吃鱼还是对身体好!
一、焖鱼块
准备食材:鱼段,青线椒,红线椒,大蒜,生姜,啤酒,生抽,盐,料酒,鸡精,白胡椒粉,蚝油,油,红油豆瓣酱
*** 方式:
1、草鱼只要中间段,头和尾留着红烧或者炖汤,接着把草鱼段剁成分开,剁成小块;
2、放在碗里,加入料酒、生抽、盐、白胡椒粉、蚝油和豆瓣酱,抓拌均匀,腌制入味;
3、生姜切成片;青红椒清洗干净切成圈圈;
4、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油热下入生姜片煎香,然后把腌制好的鱼段平铺在上面;
5、铺好之后,倒入一大瓶啤酒和鱼肉齐平,盖上盖子,大火煮开,转小火焖一会;
6、煮到鱼段入味,熟透之后,撒上一些青红椒圈圈。
二、蒜叶烧小鱼
准备食材:小河鱼,生姜,辣椒,蒜叶,生抽,老抽,糖,醋,盐,酒,水淀粉
*** 方式:
1、小鱼比较难清洗,去头去内脏,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2、蒜苗去根清洗干净,切成小段;
3、准备一个碗,里面装入生抽、蚝油、白胡椒粉、糖、盐和醋,搅拌均匀;
4、不粘锅喷入一点油,再均匀地撒上一些盐,这样就更加不会粘了,开小火,把小鱼均匀地码在锅底;
5、中小火把小鱼煎至金黄酥脆,中途可以再次喷一点油;
6、煎好之后,用一个盘子倒扣在底部,翻过来,把鱼煎过的那一面翻过来,继续煎另一面;
7、接着把调好的酱汁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煮上3-5分钟;
8、最后在上面撒上蒜苗叶,焖出香味即可。
三、干煸银枪鱼
准备食材:银枪鱼,青椒,红椒,大蒜,白芝麻,红干辣椒,花椒,辣椒面,椒盐,盐,料酒,白胡椒碎,葱姜蒜粉,淀粉
*** 方式:
1、银枪鱼清洗干净,处理完内脏,里面的黑膜也要弄掉;
2、青红椒去蒂去籽,清洗干净,切成细丝;大蒜去皮切成片;干辣椒切成小段;
3、银枪鱼太长,切成小段,放在碗里加入料酒、盐、白胡椒粉,腌制一会;
4、腌制入味之后,在鱼上面撒上一些淀粉,抓匀,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把腌制好的鱼肉放进油锅中炸制,炸到鱼块定型后就可以捞出了;
5、锅中留点底油,油热放入大蒜、红干辣椒段、花椒,炒出香味,再放入青红椒丝,一起翻炒;
6、最后放入炸好的鱼段,撒上一些白芝麻、椒盐,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
四、红烧踏板鱼
准备食材:踏板鱼,大蒜,红椒,生姜,大葱,小葱,料酒,酱油,糖,醋,盐
*** 方式:
1、踏板鱼清理干净里面的内脏,身上的鱼皮要都剥掉,切成宽度差不多的小段;
2、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油热放入鱼段,煎至微黄,翻面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碎;
3、煎好之后,放入生姜和大葱段,再倒入一些料酒、酱油、盐和白糖,倒入一些清水,大火煮开;
4、等到锅里的汤汁煮到浓稠之后,淋入一些醋,就可以出锅了。
(榴莲)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有何影响?我们如何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进入倒计时。
昨天,日本 *** 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东京电力也公布了排放计划,将在17天内排放之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
从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使得日本福岛之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到如今已过去12年。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之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如今,日本积存的核污染水已超过130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天超100吨的速度增加,预计未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排海将会一直持续。
日本 *** 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引来日本国内渔业团体、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太平洋岛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
尽管多方反对,日本仍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 *** 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之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之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举了一个例子,“核辐射暴露分为内暴露跟外暴露,氚释放的是β射线,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会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机物,藻又是虾和鱼的食物,它就会被鱼和虾吃掉,成为鱼和虾体内的蛋白。那么在我们食用鱼和虾的过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体内,它就成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这就会发生长期的内暴露,势必会影响到健康。”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以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更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过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约1570万年。碳-14会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鱼类的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日本执意排海,我们如何应对?
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福岛县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响的日本进口食品进行入境管理。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公告要求加强检测这些地区生产的其他输华食品农产品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对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输华食品农产品一并予以监测和风险分析,严防受放射性污染食品农产品进口。
同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对地区范围有更加严格的规定,除上述地区外,还禁止从日本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埼玉县、东京都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同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调整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的通知》要求:自通知下发之日(2011年6月14日)起,允许日本山梨、山形2个县2011年5月22日后生产的符合我国要求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进口。
今年7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10个县(都)包括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东京都、千叶县。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如果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党建评:“宰相拒鱼”刍议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爱吃鱼,在他当上鲁国宰相后,举国之人都争相买鱼献给他,公仪休却不接受。其弟不解地问道:“你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这些送上门来的鱼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这些送来的鱼。假如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产生迁就别人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必将枉曲法律,而枉曲法律就会被罢免宰相之职,等到被罢了官,谁还会再给我送鱼呢?我不接受别人的鱼,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官,从而免于被罢官,我自己还是能经常供给自己鱼吃啊。”
“宰相拒鱼”的典故所蕴含的道理简单而深刻,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公仪休作为位高权重的官员,以清廉自守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这则历史典故告诫我们惟有防微杜渐、慎微慎初、坚守清廉才能“其鱼长存”,无论何时都不能为利益所诱惑,而成为“规小得而大失者”。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现实中许多腐败案例警示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大都是从不该吃的吃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玩的玩了,从小事“破防”开始,然后在“温水煮青蛙”中结束。其之所以身败名裂,无不是发端于小节上的不检点。明朝《松窗梦语》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在雨天穿了一双新鞋抬轿,刚开始他怕弄脏新鞋“择地而行”,后来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把鞋弄脏了,这一下轿夫便不管不顾、乱走乱踩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事实一再证明,初之不慎往往一步错步步错,从而导致“脚夫湿鞋,不复顾惜”的重演。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自律之堤一旦被冲垮,往往如洪水泛滥,滔滔难遏。在面对诱惑和陷阱时,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廉洁破防。唐代白居易在离任杭州刺史返乡,路过天竺山时捡拾两块石头,事后倍感羞辱,甚为自责:“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古往今来,淡泊名利、胸怀家国者,则永为世人所敬仰,追名逐利、蝇营狗苟者,则永被世人所唾弃。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
古人尚能“拒鱼”,以捡石为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时时以古为镜、以贤为师,事事以党纪为尺,处处以国法为鉴。“心是花园,清廉为种。”唯有勤扫思想“花园”,播好廉洁“种子”,清除贪念“杂草”,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操守来涵养,方能不负韶华,行稳致远。
日本长崎百万条养殖鱼死亡 县 *** 公布原因长崎县橘湾海域,养殖鱼大量死亡(长崎国际电视台)
海外网9月7日电 据日本《读卖新闻》7日报道,日本长崎县 *** 6日表示,7月末至8月上旬期间,长崎县橘湾共110万条河豚、大竹荚鱼、真鲷等养殖鱼类死亡,损失额预估超过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37万元)。
长崎县 *** 称,7月31日至8月10日期间,橘湾海域发生赤潮,大量有害浮游生物滋生,造成大批鱼类死亡。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长崎县河豚类水产品生产量为日本之首,此次赤潮造成的损失重大,为“史上最糟糕情况”。日本水产厅则表示,过去30年内,日本共发生过11次造成损失超过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52万元)的赤潮灾害,包括此次赤潮在内。
日本长崎县知事、长崎市市长6日拜访日本农林水产省及总务省,要求 *** 对渔业人员予以损失补偿,并尽早研发防止赤潮灾害的新技术。(海外网 王珊宁)
来源: 海外网
朝鲜人的“救命鱼”,为啥在中国很少有人吃?原因很现实!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食材,或者是用来饲养和观赏的动物,但在朝鲜地区,却又这样一种鱼被他们当成“救命鱼”,此鱼更是拯救了无数的朝鲜半岛的老百姓。
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这种被朝鲜人视为珍宝的鱼类,居然只有朝鲜人在吃,日本和我国很少有人吃,日本渔民甚至都不愿意捕捞这种鱼,这到底是为何呢?
朝鲜的救命鱼
鱼肉体内的脂肪含量非常的低,但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却很高,在古代大饥荒时期,河里的鱼类成为了很多人救命稻草。而朝鲜的“救命鱼”实际上指的是“黄线狭鳕”,这种鱼曾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相传在古代朝鲜半岛曾经发生了一次百年难遇的大饥荒,甚至一度出现了颗粒无收的情况,当时有很多人都面临着挨饿,有许多人因为挨饿而导致死亡,面对这样的情形,一个名叫朴明太的朝鲜人决定去捕鱼救人。
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自身都已经饿的没有任何力气,身体情况根本就不具备出海捕鱼的条件。刚开始没有人愿意和朴明太一起出海,可在朴明太的极力劝说下,他们才决定一起下海捕鱼。
他们一行人乘船带到了海上,有的人刚上船就饿晕了,甚至当场被饿死的,而他们却坚持捕鱼,他们用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极限,最终在海中捕到了大量的黄线狭鳕,解决了困扰依旧的饥荒问题,许多人人也因此活了下来。
朝鲜人为了纪念朴明太的伟大,于是就将这种鱼被称为“救命鱼”,也被称为“明太鱼”。明太鱼在朝鲜地区有接近四十种的明太鱼菜肴,虽然明太鱼最初是在朝鲜传出名头,但目前俄罗斯是主要捕捞这种鱼的国家。
对于吃货们而言,一定想想知道这种鱼的味道如何?这种鱼可以做成鱼汤、烤鱼以及明太鱼脯等等,再加上鱼籽和鱼鳃作为 *** 鱼酱的原料。
在一些韩国餐厅中,这种鱼被做成了蟹柳榜,而在日料店里,则被做成了关东煮。一些美式快餐中,明太鱼被做成了炸鱼排和汉堡包的形成被带到了全世界的餐桌上。
黄线狭鳕鱼
黄线狭鳕鱼,属于北太平洋北部沿岸近底层冷水性海鱼,这种鱼种的产地在鄂霍茨克及周边的半岛两岸,主要分布在朝鲜和日本的周边海域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阿拉斯加也是黄线狭鳕鱼的主要产地。
黄线狭鳕鱼也是朝鲜和俄罗斯的人传统饮食中十分常见的鱼类,之前黄线狭鳕鱼被归属为鳕科类的,但最近年通过对其DNA的研究发现,黄线狭鳕鱼在基因上面与鳕科鳕更加的接近。
因此在2015年的时候,黄线狭鳕鱼被正式从鳕科类转变为鳕科鳕属,所以黄线狭鳕鱼也成为了真正的鳕鱼。
如果从外形上面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黄线狭鳕鱼的身形偏长,头部呈现三角形,有三个背鳍以及两个臀鳍,从表面上来看黄线狭鳕鱼的背部多为橄榄绿色或者褐色,鱼身的长度为40厘米到91厘米左右。
黄线狭鳕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以各种底栖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体型小,黄线狭鳕也是北太平洋许多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是该地区食物链的重要基石,其主要天敌包括太平洋庸鲽、各种肉食性太平洋鲑鱼、其他大型鱼类以及北海狮、北海狗、座头鲸等海洋哺乳动物。
明太鱼全身上下都是宝,几乎全身都能吃,比如它的内脏、鱼子都能做成酱,酱油在泡过后的鱼头味道也变得非常的鲜美,鱼的眼睛、鱼皮都是非常好的下酒菜。鱼鳍和鱼尾也能熬成汤喝,朝鲜在祭祀时,会把明太鱼做成36道菜,可见他们对于明太鱼有多看重。
由于黄线狭鳕鱼含有大量的高蛋白、低脂肪再加上鱼刺很少,有人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广泛的食用鱼之一。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鲜人看来的“救命鱼”却在我国几乎没有人吃,这究竟是为何呢?
中国人为何不吃?
中国人不喜欢吃明太鱼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明太鱼不在中国远洋渔船的捕捞范围之内,本国的渔船想要去远洋捕捞,就会面对很大的困难,就算远洋也很难捕捞到明太鱼。而进口的明太鱼又很难分辨出真假。
市场上进口过来的鱼类很多都是冷冻过或者做成罐头的,用其他的鱼类来冒充明太鱼轻而易举。就算买到真的明太鱼,那么价格也不会便宜,明太鱼是一种深海鱼,在打捞上来后很快就会死亡。
再加上运输、储存的成本,极大的增加了明太鱼的价格,因此明太鱼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就算进入了中国市场,明太鱼的口感也与中国人的口味偏好不符合。尽管明太鱼是一种冷水鱼,但活鱼的本身就有一种很浓重的腥味。
这种腥味就连很多朝鲜人都接受不了,300多年前朝鲜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明太鱼成为了朝鲜人的救命稻草,有很多朝鲜贵族也不喜欢吃明太鱼,因为明太鱼的身上有很强的鱼腥味,贵族们认为只有贫困百姓才会吃“低等鱼”。
明太鱼身上有着很重的鱼腥味,即使在晒干后,其口味依旧存在,如果烹饪的 *** 不能够很好的掌握,那么就无法去除鱼腥味,就会严重影响口感。再加上中国渔业市场的选择性有很高,既然有很多的选择,为何要去尝试价格昂贵口味偏腥的明太鱼。
明太鱼的烹饪难度大,非常考验厨师的烹饪技巧,因为明太鱼本身就有一股鱼腥味,所以吃的时候,放在外面被做成了冻干,做成冻干后再用来拿来吃,这种鱼类在干燥后,就和柴棍一样,所以有人也称他们为“柴鱼”。
明太鱼即使被 *** 成鱼干,依旧有着很重的鱼腥味,对于经常吃海鱼的人来说是可以接受这种味道的,但对于不经常海鱼的人来说,很难接受明太鱼的味道。明太鱼只要将腥味去除了,还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的。
可能你不会想到,目前朝鲜半岛的东部沿海很难看到明太鱼的身影,俄罗斯捕捞明太鱼成为了世界首位。
“救命鱼”目前的处境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明太鱼还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海水鱼,当时的韩国人经常会捕捞这种鱼,一年的捕捞量就达到了27万吨的规模。
60年代的中后期,韩国的捕鱼行业已经小有规模了,明太鱼的成为也成为他们主要捕捞的对象,当时也只有朝鲜和韩国捕捞明太鱼,日本人则喜欢金枪鱼、鲈鱼等鱼类。随着捕鱼业的日益壮大,韩国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明太鱼一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明太鱼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日本、俄罗斯、美国都非常重视明太鱼的捕捞,科学家们在调查够发现,明太鱼的属于可观的自然鱼群,并且在北海道、库页岛、北千岛群中都有丰富的鱼群,这也让人们意识到了明太鱼的商业价值。
不过由于当时韩国大量捕捞明太鱼,使得明太鱼的数量急剧下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水体的温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原本生活在朝鲜半岛的明太鱼,也不得不迁徙到水温比较比较适合的水域里面。
大部分的明太鱼搬迁到了水温更加适宜的鄂霍次克海域,这片海域临近俄罗斯海域,这也使得鄂霍次克海成为了续朝鲜之后,又一个明太鱼的重要产区。在此期间,俄罗斯开始对明太鱼进行了大规模的捕捞,每年的捕捞量都是世界首位。
2016年的时候俄罗斯在北太平洋捕捞出来了174万吨的明太鱼,到了2020年的时候,鄂霍次克海的捕捞量就高达120万吨的规模,占到了整个海域明太鱼配额的90%左右,有的时候,俄罗斯的一艘捕鱼船就能收获300吨的明太鱼。
一年收获这么多的明太鱼,俄罗斯根本就吃不完,再加上俄罗斯人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吃明太鱼,但他们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他们会在俄罗斯建立大型的明太鱼工厂,将捕捞上来的明太鱼 *** 成冻鱼、咸鱼、熏鱼以及鱼罐头,转手在卖给韩国和朝鲜。
不过最近几年,俄罗斯将这个业务转移到了中国,由中国的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后,再卖给韩国和朝鲜,这样一来的话不仅省事而且还有利润可赚,中国的沿边地区也成为俄罗斯的代加工基地。
有很多人都感到好奇,俄罗斯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进行加工,非要前往中国进行加工呢?难道是他们想和中国一起发财吗?
明太鱼拱手让给中国
俄罗斯之所以将明太鱼拱手让给中国,并不是他们有多友好,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问题,虽然俄罗斯的捕捞能力强,但他们的加工能力严重落后,工厂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每年有百万吨的鱼被捕捞上来后,由于工厂难以消化,因此只能低价促销。
其次是俄罗斯冬季的气温比较寒冷,在加上了自然光照的条件并不利于明太鱼的晾晒,很多鱼在外面晾晒都被冻成冰了。韩国和朝鲜人更喜欢吃明太鱼干,而不喜欢吃冻鱼,无奈之下只能交给中国进行代加工。
每年的9月份到10月份,俄罗斯的远洋船就会载满明太鱼来到大连港,经过火车站的运往延边进行深加工。我国的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区要比俄罗斯的气温温和,具有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气候优势,并且这些地区距离韩国等消费市场较近,地理优势明显。
目前延边地区每年加工的明太鱼多达6万吨左右,创造的经济价值为7亿元,主要出口的对象是朝鲜和韩国,以及俄罗斯本国。围绕着一条明太鱼,中国、俄罗斯、韩国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捕捞国、加工国、消费国从中各取所需。
需要注意的是,明太鱼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生物资源,只有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科学利用,才能避免竭泽而渔的窘迫局面。
冰冻了的鱼怎么做好吃?小窍门,做出来鲜美又好吃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了一条新鲜的鱼,却因为一些原因把它放进了冰箱,等到想拿出来做的时候,发现鱼已经冻得硬邦邦的了。这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条鱼已经不新鲜了,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让冰冻的鱼变得和新鲜的一样好吃。冰冻了的鱼怎么做好吃?小窍门,做出来鲜美又好吃。
之一——当我们把鱼从冰箱拿出来后,可以用水冲洗鱼的表面,这样可以快速解冻,同时还能去除多余的冰渣。记得不要直接将鱼放到室温下解冻,这样会影响鱼肉的质量。解冻的时间取决于鱼的大小和厚度,大约需要几个小时到一天的时间。
第二——,我们可以考虑用一些调料来增强鱼的口感,比如在鱼身上抹上一些盐、胡椒粉、生姜、大蒜等,这些调料可以有效地去除鱼腥味,增加鱼的鲜味。
第三——,我们可以根据鱼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烹饪 *** 。比如,对于一些肉质比较嫩的鱼,我们可以选择清蒸或者炖煮;而对于一些肉质比较紧实的鱼,我们可以选择煎炸或者红烧。比如,煎鱼可以让鱼肉表皮变得香脆,煮鱼可以将鱼肉烧得鲜嫩可口。
第四——接下来,你需要给鱼进行一些调料处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调味料。通常,我们会加入一些姜蒜葱等配料,比如葱姜蒜炒鱼片,这样可以除鱼腥味,增添鲜味的同时,也能够让鱼肉更加嫩滑。
冰冻鱼做法
1?? 解冻鱼,将鱼从冰箱中取出,放在室温下3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
2?? 用布擦干鱼身,用刀在鱼身上划几刀,有助于烹饪时入味。
3?? 热锅冷油,将鱼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4?? 加入姜、蒜、料酒和生抽,翻煎均匀。
5?? 加入适量水,加盖煮10分钟,直到鱼肉变软。
6?? 最后加入青红椒和葱段,翻煎均匀,煮至蔬菜熟软。
7?? 取出鱼,装盘,加入一些香菜作为装饰。
冰冻鱼做好啦!可以尝试不同的调料和蔬菜,根据个人口味做出不同的风味。总之,冰冻了的鱼也能做得美味可口,只要注意解冻、调味和烹饪就可以了。享受美好的口感和滋味吧!
跟着做饭菜,给家人一份关爱,一份健康保障卡!
最关心的事就是家人的一日三餐,更大的爱好是创意各种美食。每日分享好吃好玩的,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