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脚步踏着绵绵的细雨款款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迎接清明节的到来,加深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认识,苏州市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下属苏州市虎丘中心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于4月4日开展了“嬉戏春草绿,爱心纸鸢飞”的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 *** 青团,品春的味道。我们为小朋友准备了糯米粉、艾草汁、豆沙馅等材料,小朋友们动起手来自己尝试 *** 了好吃的青团子。二是纸鸢寄梦,高空飞翔,孩子和家长分组进行彩绘风筝活动,彩绘结束后将风筝放飞。三是巧绘创意画,尽显嬉戏欢愉,孩子运用了各种方式创意绘画清明节的画面,大胆设计、构思,色彩丰富鲜艳。四是快乐蹴鞠,孩子组成两只队伍(每队6人),分别系上蓝色、橙色布条,进行了蹴鞠比赛,其他幼儿加油助威。
游戏结束后,所有幼儿集中中厅,和爸爸妈妈一起品青团、思清明,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包爱娇 王建康)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的一道传统点心。在江南,人们把每年之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相比于其它食物,青团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内核,使其成为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让大家能切身感受清明节,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主办,龙泉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组织开展了“青团寄情 风筝寄忆”主题活动,25组亲子家庭参加了活动。
早上9:30在活动中心二楼桃源剧场活动正式开始,此次活动请来的主讲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并播放了一段视频,讲解了清明节的历史、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小朋友们和家长看的非常认真,大家对清明节的历史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古人常用风筝作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大家听着这么诗意、文艺的讲解,都能感受到清明时节的特色,家长们开始期待青团 *** 的乐趣,小朋友们开始期待绘画风筝的趣味。
随后,主讲老师指导家长们 *** 青团,家长们认真听老师如何 *** 青团,大家相互配合、协作互助,一起揉面、包馅,用掺有青汁的糯米皮,包裹进黑芝麻和紫薯、红豆沙、绿豆沙等馅料, *** 出一个个清香扑鼻柔软可爱的绿色团子。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起用颜料等在风筝上尽情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属于自己的风筝,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耐心的涂着、画着,绘制的风筝色彩斑斓、各色各样,展示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创作能力。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学习了清明的历史和传统习俗,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节日氛围。清明是寄予思念和牵挂的时节,本次活动让大家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传递出心中相思,感受到春日气息。
数学系大叔画了一副扑克牌,不用玩看着就治愈这脑洞深不见底啊如何在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有趣的人?
有时候,无厘头、无意义、有趣性,胜过一切宏大叙事。
“此人脑洞开得很大,且深不见底。”这是网友对tango的描述。
最近他的扑克牌系列创作,再一次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有趣的世界。
人生三部曲:毕业,工作,老去
一桌客人都没有,饭店老板想哭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
巴黎红魔方
蒙不住的是真爱的闪耀
只有相扑选手才能吃到世界上更大的天妇罗
国王下厨记
一颗被禁锢的心
他的画没有“意义”,却治愈了深夜无数的人。
Tango出生于1966年,从小学习绘画,作品还曾选去参加联合国画展并获奖,但家人认为他应该找一个更靠谱的专业,于是他选择理科, 考上了上海交大的数学系。
大四那年,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招收有理科背景的研究生。他幸运地考上了,师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工业设计大师柳冠中。
有人描绘他:“长得像日本漫画,思维像法国小说,待人像中式屏风……”
他说,自己不想讲什么意义,“也不太喜欢有意义的东西”,画这些画是业余创作,“反正以好玩为原则”。
2010年12月15日,Tango开始在微博上手绘创作,短短时间就吸引了几十万热衷粉。
tango的之一幅创作《大象是如何挖鼻屎的》
城会玩儿的猫
WiFi披萨,这下都有信号了
青豆初开
不要不开心啦
好啦,我变个冰淇淋给你吃
和服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规律
tango的作品特点是:
只画出一半意思,剩下让读者自己想象......
他说:“我的一日一画,起于无厘头,终于无意义。这种无意义,是我隐藏在漫画中的最苦涩的笑点,最直白的隐喻。”
2015年tango的画展开到了巴黎,还没有正式开展,《卡尔变成贝多芬》就被“老佛爷”本人买走了。
2016年,他又到美国开展,还登上了《 *** 》。
几年过去,Tango笔下的精彩还是源源不断。
单于追杀中国皇帝
(皇帝:机智如我)
莫言or鸟叔
青团的由来
汽水的制成
喂,朕在忙
在Tango看来,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如此:
不应该去考虑那么多,只是表达自己,先让自己开心,敢说敢做,敢于呈现。
能够控制表达的就不要去控制结果,才能保持你自己创作的生命力。但同时,你也必须要有那种真正的自信,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好。
他说,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生活本身是个无尽的宝藏,只要使劲挖,总能挖到一些东西。”
白卡纸、水彩笔、白色颜料
① 用蓝色马克笔在白色卡纸上画出青团的造型
在绘画的时候注意遮挡关系
② 用深蓝、浅蓝色的笔画出盘子的花纹纹样
③ 找出绿色不同的深浅色
用叠加上色的方式画出青团的亮暗关系
注意统一暗部的方向
④ 注意画面的构图空间关系
在白色圆形卡纸上
可以用色块分出两个面
墙面和桌面
⑤ 自由设计画面的分格
添加少许画面背景
这样画面就更加丰富了
⑥ 调整好画面的细节
可以用白色颜料在蓝色衬布上点出花纹
这样一幅青团作品就完成了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七月创意美术】——
灞桥区邵平店幼儿园“清明节”系列活动阳光讯(乔民郭佳玥 记者 梁永飞)2023年4月4日,西安市灞桥区邵平店幼儿园开展了以“清明融情, 浸润童心”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二、幼儿园活动
小一班—包青团,承传统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一个清明节气,一个艾草碧绿的日子,一个青团飘香的时节。师幼动手做青团,香香青团子,浓浓风俗味。
中一班—忆清明,做菊花
朵朵菊花寄相思一朵菊花、一个鞠躬、一句问候,感知生命、寄托哀思、心怀感恩。孩子们自制手工菊花送给英雄先烈。
大一班—画清明,体寓意
知道了清明节的这么多习俗,孩子们也用自己的小手,运用手工、绘画 *** 成风筝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清明节的认知,表达了纪念先人和团圆美好的寓意,从中体会情感、时节、知识。
荡秋千 知习俗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瞧!开心与快乐洋溢在孩子们可爱的小脸上!
清明谷雨,四季轮回。它是轻盈愉悦的节气,寄托无限生机与希望。它亦是深沉感怀的节日,承载着无限的思念与浓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孩子们更加懂得热爱和敬畏生命,
编辑:雯雯
朔城区三幼:开展清明时节话清明主题活动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为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意义、由来及风俗习惯,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风俗习惯的了解,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朔城区第三幼儿园在4月2日上午开展“清明时节话清明”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各班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清明节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的不同。知道清明节有扫墓,荡秋千,吃青团,画彩蛋,放风筝,踏青等风俗。开展了做手工、绘画、学习古诗词、做手指操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通过此次清明节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懂得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长辈,同时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来源:朔城区第三幼儿园
编辑:麻世杰
少儿美术/? 清明时节少儿美术/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01
导入图片:
讲解关于清明节日的基础知识和含义
了解清明节有哪些活动和习俗
继承中国优良传统
引导学生画出作品
02
准备材料:
白纸、铅笔、马克笔、橡皮擦,黑色水笔、高光笔、卡纸
03
绘画步骤:
1·画几个椭圆的青团子,盘子
2·画上杏花酒和酒杯,桌布和窗、窗帘等等
3·给青团上颜色,用三种颜色把灰暗亮三面画出来
4·画上垫底的叶子和暗面
5·给杏花酒壶和杯子和杏花上颜色,画出暗面
6·给桌布上颜色,色彩随意一点上
7·给桌面和墙也上颜色,画出桌面纹理
8·用浅色画出窗外和雨点,给窗帘和植物上色
9·用高光笔给物体上高光,并画出花点装饰桌布。一幅清明时节就画完了
领取美术课件,请私信:“1” 可领取哦。
清明课件请在会话框输入
“2”可获得相关信息。
版权说明
本文作品均为个人原创
引导图源于 *** ,侵删
转载请看转载授权哦
喜欢本文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您的点赞、在看
就是对我极大的支持哦
看、闻、摸、听、尝……这样的儿童绘画好有趣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6日讯(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马平平)“六一”儿童节临近,由武珞路实验小学、洪山区图书馆、江汉区美术协会主办的“捕捉春天的气息”主题少年儿童个性化阅读绘画展正在位于解放公园的武汉沐马美术馆举行。55幅参展作品均为孩子们通过五感阅读绘画创作的,他们“看”书、“听”书、“闻”书、“摸”书、“尝”书,用笔墨和色彩将玲珑巧思跃然纸上。
“我的阅读绘画作品是《奇特的春天》,通过老师教的五感阅读来绘画创作的,五感阅读让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双手摸、耳朵听、嘴巴尝的方式去感受春天,好有趣。”武珞路实验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李思墨告诉记者。她觉得更好玩的就是品尝青团,软软糯糯,感觉把春天放到了嘴巴里。
“此次阅读画展,先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调动眼、耳、鼻、手、口等感觉器官, *** 不同感知觉在大脑建立联结。”武珞路实验小学校长谢陈新介绍,用“我把书读给你听”“我把诗写给你看”“共读共写共生活”等方式,用漂亮的画面满足孩子的双眼;富有感情的阅读唤醒孩子的耳朵;触摸书本、触摸知识带孩子享受书香阵阵;教孩子动手动脑沉浸式扮演,体味书本内的好味道,让阅读成为十分有趣的体验,从而吸引孩子们享受阅读,演绎经典、聆听诗意、书写文化、联想空间、创造未来,一幅幅画作,方寸之间尽展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和童真童趣。
据了解,此次少年儿童个性化阅读绘画展将在位于解放公园的沐马美术馆持续半个月。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客舍青青柳色新,烟波渺渺蓑衣绿,她用彩墨绘就美炸的国风大片春日清晨微雨,轻风拂起衣袂,空气中掺进清新的泥土气息。雨丝浸润河岸旁摇曳的柳枝,舒展的叶片透出沁人的绿意。倘若置身这样的情境之中,脑海中一定会划过唐代诗人王维的那句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场景转换到桃花盛绽的时节。
去年今日,门内那隐隐现出的面庞,脸颊上的那抹绯红与粉白清透的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难以忘怀。如今伊人已不在,只留一袭飘逸的白衣,在门外花瓣纷落的树下静静守候。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搭配唯美清丽的国风绘画,诗中的每一字都融化在画师细腻温柔的笔触下,而画里的每一抹都蕴藏着风景之外的抒情心。
自由插画师@正版青团子,在她最新的国风诗韵插画集《青绿集》中,为读者呈上了这场美学与文学兼具的盛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青绿集》中的国风大片,走进这位画师的彩墨世界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正版青团子,是一名95后的自由插画师,参与过《逆水寒》《新倩女幽魂》《一梦江湖》等游戏商稿的绘制,并与出版社合作绘制小说的封面及插图。其笔下的画面既有水彩画的清透,又有水墨画的古风韵味。
广播剧《宫墙柳》海报
而正版青团子并不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她几乎是上了大学才开始自学板绘。因为小时候在画室学过素描、色彩和速写,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所以在自学板绘的时候上手比较快。
《星落凝成糖》小说封面
因为大一的课程比较空闲,所以她有很多时间在寝室里画画。起初,她画了一些同人图发表在 *** 上,结果非常幸运地被网易的游戏项目组发现了,然后就接到了约稿函。在受到认可之后,正版青团子就一边绘制商稿,一边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在大学期间,绘画的稿费就可以负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了。而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自由画师生活状态的向往,也使她顺其自然地在毕业之后选择了自由插画师的道路。
《报君知》小说封面
如今,正版青团子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7年。以绘画为生,为自己热爱的事倾注身心,屏蔽身边的一切杂音,这样的生活状态让她感到幸福。
《天涯明月刀》×湖北省博物馆联动时装插画
那么,投入到真正的创作中,会有哪些挑战与收获呢?一位自由画师是怎样度过自己的24小时的?让我们来看看正版青团子的分享吧!
1. 在新书《青绿集》中,唯美的国风画卷与古典诗词交映生辉,文字的意蕴与画面的氛围完美相融,令人过目不忘。您可以举个例子分享一下,在创作古风场景的作品时,是怎样汲取灵感的吗?
在创作古风场景时我会先写一些关键词,给自己一个命题(制定绘画的范围和限制)。灵感的来源非常广泛,通常我会从其他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比如《青绿集》中的很多创作是以古诗为灵感的。诗句的简洁性给了绘画创作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古诗中的一些文化符号也能给读者带来共鸣。比如说起“昨夜雨疏风骤”,读者就会想到李清照,以及物是人非的萧条景象。
2. 绿色是《青绿集》中的重头戏,无论是在水气弥漫的江南烟雨中,还是幽幽树影下的湖上轻舟里,您都极大地丰富了绿色的层次,赋予了绿色无限的生命力。在用颜色来营造场景氛围时,您有哪些技巧与心得可以分享呢?
绿色通常会带给人稳定的感觉。在配色上使用绿色作为主色调时,我会有两个搭配思路:一个是添加邻近色(黄色和蓝色)作为补充,让画面颜色更丰富,同时加入无颜色倾向的白色协调画面;另一个是添加对比色(红色)作为点缀,比如在绿色的春景里加上撑着红伞的姑娘。当然,这个不是统一的公式,颜色还是需要根据场景内容和画面情感来使用。
3. 在创作《青绿集》的过程中,每一幅画对您来说一定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哪一幅作品给您带来了特别有趣或难忘的收获呢?
“青绿”这张收获比较大,我在其中做了新的尝试。这张画结合了泼墨泼彩山水画的特点,在古典的色调里加入了亮眼的青绿色渲染重叠,同时保留了水墨笔触。这和我之前的刻画 *** 不一样,在想法上有了一些突破。
4. 在 *** 平台上关注您的朋友都能发现,您是一位非常自律勤奋、作品产量很高的插画师,这背后一定离不开每一天默默耕耘的积累。那么工作日的一天,您都是怎样安排的呢?
基本上是从早画到晚,我喜欢在早上处理工作,画一些商业稿件,下午和晚上用来进行个人创作。一般情况下,一张图我不会一口气画完,从开始筹备到最后完稿通常需要好几天。我会在之一天晚上画好草图,第二天下午再细化,如果有自己不满意的图,会放几天后再回头调整修改。前期的资料收集也很重要,我会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做选题资料和参考图的准备,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一口气画好几个草图方案。另外,高产的秘诀就是要早睡早起,保持充沛的精力,把注意力放在画画上,减少对社交平台的关注,无论画得怎么样都要鼓起勇气发布出来。
5. 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会有哪些新的尝试与挑战呢?
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先把拟人系列的插画完成,之后会继续以诗句和一些古籍作为灵感来绘制古风场景。我希望作品能在脉络上更清晰,尝试呈现出更系列化、更有故事感的画面。
看完正版青团子老师的悉心分享,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画师在创作一幅画甚至是一本画集时所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果实的快乐。
在《青绿集》中,正版青团子不仅挥洒彩墨,绘出了一幅幅古意盎然的画卷,还亲自编选了给予她灵感、与画面情境相呼应的唯美诗文。整本书可谓是诗画结合,融情于景,将中国古典艺术最灿烂的一面呈现给读者。
全书共有五卷,分别为山河锦绣、当时明月、庭院深深、繁花一树和放浪江湖,覆盖了山水、亭楼、花树等刻画对象,以及各色天光、四季流转的时空背景。读者可以在每一卷中,沉入其中发现画作之间的勾连,感受场景腾挪、时光飞逝中永恒的国风古意。
《奶奶的青团》这本绘本之一轮阅读主要是了解熟悉故事的大概情况,对于清明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我们一般会吃什么,清明节会做哪些事情等等。
1、观察本书的封面,猜想故事的发生地在哪里?和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前面也提过,封面是一本书的精华所在,每本书的阅读我们都可以从好好的从封面开始。
这个问题也是强化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可以先让孩子来说,然后家长再带着孩子来补充完善,最后告诉他可以按照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这样就不会出现遗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对于图片的观察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训练和加强。
在这题的回答中,除了常规的点之外,不少小朋友还找到了老师都没关注到的细小点,观察能力真的很厉害。
维尼能够看到建筑的黑瓦白墙、奶奶穿的衣服,特别是坐的竹椅这些细节的点;陈玹能够发现住的房子都是四合院,所以是农村;轩轩提到走路的过道比较狭窄,不好开车,只能走路;特别是悦悦,对于整个封面的观察比较细致,有远处有近处,还有细节。小绎能从交通工具,人们的活动,自然风光几个不同角度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很有条理。
初中的地理课中会学到南方北方的农村建筑风格是不一样的,南方这里的屋顶都倾斜的,北方的屋顶是平的,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生活)这样的乡村风光对于我们这一带的孩子来说应该不太陌生,我们要么是会老家在这样的乡村里,或者都会跟着家长去过这样的乡村、小镇游玩。那么在这里的阅读中,可以引导孩子联想到自己当时去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场景,让阅读联系到生活实际。
(全面认识)在比较乡村和城市不同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所以基本都会说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在于孩子的交流中,悦悦妈妈特别关注到引导孩子联想到城市生活的好处,这可以让孩子更全面的来认识事物。
2、本书和哪个传统节日有关?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吗?查阅下相关资料,向我们介绍下清明节的来历吧。
这是对低年段的孩子引导多熟悉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爱国精神。有些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容易把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混在一起,比如说元旦、圣诞节之类,通过这个问题的交流,可以强化孩子这方面的知识的了解。
在这个问题中,陈玹家长跟孩子的补充交流非常的好,孩子一开始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不是太熟悉的,但交流完后相信心里一定是很清楚了。
二年级我们在语文中会学到“传统节日歌谣”,小绎表现的很出色,很流利的就把整首歌谣背诵了下来,说明平时的语文基本功很强啊。
子骞在讲到关于清明节相关的认识中,还特别提到书中最后一页的那首儿歌:“清明清,去踏青,青团青酒寒食兴。祭祖野餐插新柳,飘落春雨轻又轻。”阅读的很仔细,也加深对清明节的各方面的认识。
维尼妈妈有个引导很好,在维尼已经知道了相关传统节日,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时间来说,又增加了一些小难度,让孩子感觉更有挑战,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的增加。
对比中秋节、端午节、春节这些同样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是不少孩子比较陌生的,也正好借这样的机会熟悉了解下。
流程应该是:家长带着孩子借助百度搜索到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孩子来整理完善下,最后熟练的说给大人听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就知道了,如何借助 *** 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了解一个事情,然后能完整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能力。
在复述重耳介子推的故事中,悦悦不仅复述的比较完整,还特别注意到了细节,如讲到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三面发火只留一面这个细节。尤其是悦悦故事讲完后,竟然发现不是家长带着她查阅资料知道的,而是之前爸爸带着她听过这个音频故事,真是很厉害,听过之后就能把这么多细节记住,并且里面的人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记的。
这也能看出我们平时并没有刻意做的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其实都是会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的积累的。教育就是这样,平时做的事情都会留在孩子的内心里的。我们就不断的播种,将来的不知道的那一天就是满满的收获。
3、故事主要讲的是奶奶教婉儿做什么?除了青团,书中还出现了哪些美食?
这里主要是训练孩子读图能力,因为很多的美食并没有写出来,只有在图片上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美食有:五彩蛋、夹心糕、藕、苹果、鱼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食物,有个爸爸发现的,馓子。当爸爸说出来的时候,孩子都不知道,因为从来没吃过。这应该是我们小时候会吃到,有机会下次遇到了可以买点让孩子尝尝,也是感受不同时代的生活啊。
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弈歌提到了“清明狗”,后面还有几个小朋友也提到这个吃的,这个我一开始读了几遍都没注意到这个“清明狗”,相信大家应该都跟我一样,是之一次听到这样的词吧。
也听到有的家长就被孩子问住了,我们后来一商量,觉得“狗”跟“藕”的音是比较接近的,认为这应该就是说的清明藕,但后来百度一下,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原来还真的有“清明狗”这样一个吃的。所以啊,在知识方面不能想当然哦。
4、除了做青团,各家各户还在忙些什么?
这也是强化孩子读图能力和仔细观察能力,要把事情说全面还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问题上,小绎回答的是很全面的,有祭拜祖先、植树、踏青、放风筝、拔河、踢毽子、荡秋千。
陈玹还联想到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村居》这首诗,马上就流利的说了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带着这样的情境来学习这首古诗,就会发现背诵起来很简单的。
子骞还热烈的跟妈妈讨论这祭品能不能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问题认为答案是什么呢?在这里也可以引导孩子从书中找到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祭拜完祖先后,就团坐在草地上开心的分享着带来的美食,那应该可以看出祭品应该也是可以吃的吧。
悦悦在回答中充满童趣的说了一句:“我想在清明节做一个风筝,放到天上,给太太看。”这么一句话瞬间的打动了我们,好温暖的一句话啊。也更好的体现这本书的主题,清明节是中国人的相思节,把悠远的祝福与问候送给离去的亲人。
5、本书的小村庄是怎么样的?和《石头汤》中的村庄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个?
这主要是想训练孩子学会用词来形容一个事物。在这方面,维尼的回答让我们印象很深刻,云雾缭绕、青山绿水、小桥流水,这些词语的运用,一下子就让人浮现出江南水乡的场景。而且维尼有一个对比的角度很新颖,从小朋友数量的多少来对比两个村庄。
并且这个问题不仅是把我们前后读的两本书联系起来,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对比阅读思维,可以找到两个相似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回答中,小朋友们都能够很好的从多个方面对比两个村庄,并且主题都明确正确,可以看出他们应该对这两本书都理解比较深刻。
这道题也是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有了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能够思考的更加深刻些。
如维尼妈妈从绘画的角度,两个绘本都是中国风,里面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但两本书还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石头汤》是外国人画的中国风,而《奶奶的青团》的绘者就是中国人。悦悦妈妈提到的一个点,也帮我们拓宽了思路,确实除了相亲相爱之外,《奶奶的青团》中的村庄更具有生活气息~
最后用轩轩对比两个村庄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很有幸福感”。是啊,这个细节有没有在阅读《奶奶的青团》中发现啊,只要我们多带些笑容,我们就会更有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