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清明期间,气候潮湿,雨水较多,加上人们贪凉饮冷、过食油腻甘甜食物的情况越来越多,进而使人脾气受损,脾阳不振,导致水湿的代谢异常,体内湿气停聚便造成了许多不适,甚至病症。因此,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黄汉超提醒大众,春季雨水增多,外感疫病高发,调理好脾胃和调畅气机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使湿气滞留体内。
在春季多雨季节,黄汉超建议,饮食应健脾清利,少吃热湿虚脾的食材,如香菇、豆腐、腐竹、雪耳、大白菜、芋头等。建议多吃莲藕、荞菜、西蓝花、西洋菜、油麦菜、马蹄等新鲜时蔬。
专家指出,祛除湿邪的食疗 *** 很多,主要体现了健脾益气、疏理气机和温阳化气三个原则:健脾益气可以使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从而从根本上调治湿气;疏理气机可以使全身经络通畅,有利于湿气的祛除,就像道路通畅则车辆不易拥堵一样;而温阳化气就是食用一些温性的食材以加快湿气的发散。
“在岭南地区,人们常用红豆薏苡仁粥来祛湿,它也是流传甚广的祛湿食疗方,但是很多人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薏苡仁生用性质偏寒,长期服用容易伤脾。可以用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小火炒至微黄色则性质转温)、赤小豆、陈皮、生姜各适量,加水浸泡两小时,用豆浆机或破壁机等打成糊状饮用,有健脾理气温阳的作用。”黄汉超说。此外,也可以在平时做菜时适当放入一些香料,如白豆蔻、高良姜、小茴香、花椒等,有振奋阳气、散发湿气的作用。还可以经常食用鲫鱼汤等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另外,从防止外感出发,他也推荐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梨子、草莓、番石榴、猕猴桃等。
作者:张华
来源: 羊城晚报
空调开除湿,“舒适又省电”: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有何不同?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种说法:空调开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舒服,也更省电。我还真这样试过,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似乎还真的是比制冷模式更舒适一些。
但返回头来想一想:既然除湿模式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专门做一个制冷模式呢?后来了解得多了,才终于搞清楚除湿模式究竟是何方神圣!
除湿模式的原理
空调日常开制冷模式,时间久了房间里也会变得干燥。为什么呢?
因为空调制冷时,室内机内部有一个叫“蒸发器”的东西,表面温度会变得很低。房间里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蒸发器,就会凝结成水。
凝结成的水,会顺着冷凝水管排放到室外——空调制冷时室外机会滴水,甚至还有不少因此而引发邻里矛盾的新闻。室外机滴出来的水,就是这样来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被排放到室外了,室内的空气湿度自然就低了。
所以哪怕是普通的制冷模式,也有“除湿”的效果。
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的区别在于:除湿模式的目的更纯粹。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主要区别有两个:
1.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不同——制冷模式下,只有当房间温度下降到制定温度时,压缩机才会停机。除湿模式下,只要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更低温了,压缩机就会停机。
所以除湿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更短。压缩机是空调的主要耗电源头,所以压缩机工作的时间短了,意味着空调的耗电量也就低了。
2.出风风量不同——老式空调的除湿模式,是不向外吹风的。现在的新空调很多增加了出风功能,但出风的风量也要比制冷模式下小很多,而且是不可调的(不能增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制冷模式吹风,是为了让房间里的空气快速循环起来,加速降温。除湿模式下,吹不吹风并不影响冷凝水的产生速度,甚至吹风还会导致已经形成的冷凝水快速蒸发。
我们都知道,空调的出风如果吹到人,就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而除湿模式不吹风或者吹风量小,所以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直吹的困扰。
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好吗?
看到这里,似乎除湿模式在理论上要比制冷模式更好——既省电又舒适。但还是那句话:如果除湿模式真的那么好,空调就没必要再做一个制冷模式了。
实际体验也告诉我,除湿模式并不是永远都像理论中那样好用。特别是当室外温度过高时,使用除湿模式会产生两个问题——
1.压缩机运行时间:除湿模式下的压缩机是否运行,取决于蒸发器表面的温度。室温越低,蒸发器表面保持低温的时间就越长,能够达到省电的目的。
但室温如果太高就不行了,蒸发器用不了多久就会升温,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动,或者干脆不停机。频繁启动和不停机,都是压缩机的大忌。这时候不仅耗电量会成倍增加,寿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2.舒适性问题:从温度上来说,如果天气很热,除湿模式可能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届时即使开着空调,房间里的温度也会降不下来——这是因为除湿模式下不向外吹风,可能导致房间降温的速度赶不上升温的速度。
从体感角度来说,除湿模式不吹风是好事,但是它除湿比较狠。制冷模式下,蒸发器表面温度不会一直保持在更低,所以除湿模式的除湿效果要比制冷模式好。
在制冷模式的空调屋里睡一宿,都会感觉到口干舌燥,更何况除湿模式呢?我们需要的不是除湿,恰恰相反,需要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房间湿度。
总结:要不要用除湿模式代替制冷模式,取决于室温(或室外温度)。温度不超过30℃时,除湿模式会比制冷模式更适合;温度超过35℃时,应该尽量不要使用除湿模式;在30℃到35℃之间时,除湿模式的使用体验和制冷模式相差无几。
这样的天气让人没有精神+食欲不佳?快来祛湿!薏苡仁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天气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尤其是每年4月份的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气温时而迅速攀升,时而急剧下降,雨水较多,天气潮湿。
中医认为,在这种湿度高、潮气大、气压低的天气里,人体脾脏功能容易受损,水湿运化功能大大被削弱,导致湿困体内,引起身体困倦,疲乏无力,昏昏欲睡的“春困”症状,也引起舌苔厚腻,头重如裹,肢体沉重,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粘腻等“湿重”不适。
脾脏是人体天然的“抽湿机”,然而,湿邪困于体内,却容易导致脾虚,使这台“抽湿机”运化水湿的功能变差,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这“春困”+“湿重”的季节,不仅要祛湿,更要健脾。
说到健脾祛湿,老广们可谓经验丰富,皆因地处岭南的广东,湿气常年较重,长期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群,容易受湿邪困扰。然而,擅长“煲靓汤”的老广们,总能灵活运用各种汤料,煲出各式各样的美味祛湿汤,来抵御湿邪引起的不适。
今日推荐
六子祛湿健脾粥
材料:
红豆、眉豆、莲子、花生各50克,绿豆30克,薏米20克,白米适量。
做法:
(1)将材料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
(2)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入上述材料,文火煮1小时左右,至豆子熟透发烂,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红豆气味甘酸性平,有化湿补脾之功效;眉豆性平而利水湿;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水的作用;薏苡仁性微寒,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莲子性平味甘涩,补脾益肾固精;花生健脾养胃补血。近期时晴时雨,空气湿度增大,有些人常感觉头身困重,没有精神,食欲不佳,皆因外湿引动内湿所致。整个粥膳能健脾祛湿,消中带补,适合大众食用。
小贴士:
孕妇不宜。
团队医学导师:
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转自:广东省中医院
来源: 经视健康家
湿气在哪 病就在哪 千古祛湿之一方,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切断湿气之源百病多由湿作祟,湿气在哪,病就在哪。但是很多人说我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关键在于你没有从根源祛湿。今天,刘医生就借这篇文章来好好给你讲讲。
湿气产生是因为体内的水液没有及时地排出体外,长时间的在体内聚集而产生的。所以想要除湿,我们得先把体内该排出去的水液都给排出去。那如何将它排出去呢?
其实,我们人体水液的运化和排泄,主要依靠的就是肺、脾、肾这三个脏腑。如果这三个脏腑出现了阳虚,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液,使体内水液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失常,水液不能很好的被排泄和蒸发掉,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有水湿。
水湿停留之处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像停留在肺我们就会感到胸闷、上不来气,停留在心里就会感到心慌心悸,停留在我们四肢就会感觉手脚沉重等等。那这要怎么办呢?
今天,刘医生就来给你分享一个千古名方——“五苓散”它是我们医圣张仲景非常出名的一个利水方,可以用于气化不利,水液排泄失常导致的各种蓄水症。利水祛湿的作用非常强,可以直接从根源祛除水湿。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
它主要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这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作用。
其中猪苓,味道甘淡,药性平和。淡则擅长利水渗湿。既能升又能降,所以,它不仅能够除去体内之湿,还能除去体表之湿,是祛湿强药。
而泽泻能泻脏腑之湿。主要作用是通利小便,把水湿通过小便给排泄出去。和猪苓一起搭配,一个祛内,一个祛外可以将全身之湿都给祛除。
其次呢是白术,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可以把水湿转化为水蒸气,通过体表的毛孔给排泄出去。而茯苓,也可以健脾利水,渗湿消肿。主要是把我们下焦的湿气通过二便给排泄出去。这两个药搭配,不仅能将脾胃之湿给祛除了,还可以健脾,直接杜绝生湿之源。
最后,就是里面用的最神的桂枝了,桂枝,药性辛温,可助阳,还能通阳化气,并且擅长祛风寒,温通静脉。像太阳一样把湿气化掉,还增强了肺脾肾三脏排水利湿的功能。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下面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水湿在哪里,病就在哪里,张仲景祛湿的方,祛水湿之本断湿气之源水湿为万病之源,水湿在哪里,病就在哪里,今天沈医生分享一个人医圣张仲景去水湿的名方,让你无湿一身轻
很多人都被湿气症状困扰,用了很多祛湿的药效果都不好,关键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源上找到水湿产生的原因。
其实产生湿气的源头,就是体内的水液没有及时地排出体外,长时间积聚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所以单纯祛湿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是要把体内的多余的废水排出去,湿气自然就没有了。
那我们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排泄靠谁来管呢?靠的就是肺、脾、肾三脏,如果这三个脏腑出现阳虚情况,就会使气化水液的功能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体内水液的代谢和排出,水液很难蒸发气化掉,就积聚形成有害之水。
水湿停留之处就会产生各种疾病,那该怎么样补充阳气让体内的水液代谢正常排出去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从根源上祛水湿的方子——五苓散
五苓散是张仲景所创著名利水方,被赞誉为千古利水之一方,用以治疗气化不利所致蓄水诸证。利水祛湿作用还是比较强的,而且是从水液的源头去治水,可以说是标本兼治,像我们平时遇到的水湿重所产生的,全身乏力,腹胀,食欲差,大便不成形,尿频,尿不尽,舌苔白,齿痕重等湿气重
方子只有五味药,猪苓、茯苓、白术 ,泽泻 桂枝,但是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下一这个方子的配伍
方中猪苓,性味甘淡平,淡能渗利,故其偏于利水渗湿。又因升而能降,降而能升,不仅能除体内之湿,还能除皮肤之湿。
泽泻能泄内脏之湿。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所以利小便,泄肾中虚火。
与猪苓相配,泽泻偏重于祛内在之湿,猪苓偏重于祛外在之湿。共同利水泄浊,将身体打造得干净舒爽。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能去脾胃之湿,把湿气化成水蒸汽,通过体表毛孔散发出去
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渗湿消肿,把脾胃的水湿从二便排出。四味药配伍,从多角度达到利水祛湿目的
桂枝,就是这个方子的点睛之笔,桂枝 性辛温助阳,通阳化气,善祛风寒,温通经脉,像太阳一般将水湿气化掉,加强肺脾肾的排水利湿能力。
五苓散是张仲景的祛水湿的名方,临床上需要医生辩证你的情况,指导服用,不建议盲目使用。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湿气不除,百病生”,建议常吃这8种食物,祛湿健脾,增强体质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湿气不除,百病生”,建议常吃这8种食物,祛湿健脾,增强体质,快快收藏吧!
之一小米:推荐食谱小米粗粮炒饭
最近真的吃多了,每天大米白面的,可是当时吃撑过一会儿又饿,于是看着家里还剩很多的小米,又一个想法诞生,小米这么好的粮食也做出花来~黄金炒饭来也
食材:小米、芹菜2根、胡萝卜2根、螺丝绿辣椒1个、熟肉丸,葱蒜碎、盐、生抽
做法:
1、蒸小米,因为是粗粮所以少放水,要不然会过稀
2、收拾所有的蔬菜和肉,切小块
3、放油炒炒葱蒜碎然后加蔬菜,加盐和生抽些许,这里调味料加得特别少,主要是保留食材原味,所以更健康??
4、蔬菜熟放小米,翻炒均匀,小米炒出香味就完成,这种原滋原味的粗粮炒饭,大家应该没几个人吃过吧,少调料多蔬菜快快做起来吧。
第二红豆:推荐食谱红豆沙年糕汤
绵绵沙沙的红豆沙,搭配软糯香甜的年糕,温暖又治愈,还能补气补、健脾养胃。
昨天在家复刻了一下,味道很像我们小时候吃得赤豆糊,天冷的时候喝上一碗胃暖阳阳的真的太舒服了!做法也非常简单哦!
食材:红豆、年糕适量,红糖两勺、干桂花适量
做法:
1、红豆提前浸泡一夜,年糕泡软洗净,泡好的红豆下锅,加入5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半小时
2、红豆软烂后加入两勺红糖搅拌均匀,取1/3煮好的红豆打成红豆沙倒回锅中再加入年糕小火搅拌煮10分钟,出锅前撒上干桂花就可以吃啦~小火熬煮的时候记得搅拌防止糊锅哦??
3、想要绵绵沙沙的口感就别忘了打红豆沙哦,出沙是口感的关键哦!或者用勺子把煮开花的红豆压碎碎也可!家里没有干桂花的可以倒点糖桂花,我觉得味道非常好
第三山药:推荐食谱荷塘小炒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道爽口解腻的荷塘小炒,吃了十几年依然喜欢的味道,低脂健康~
食材:荷兰豆 山药 胡萝卜 虾 藕 蒜 盐 味精 淀粉
做法:
1、荷兰豆去筋、胡萝卜切片、山药去皮切片、虾去皮去虾线、藕去皮切片泡盐水
2、起锅烧水,水开将山药、藕片下锅焯半分钟左右,再放入荷兰豆、胡萝卜片继续焯半分钟,捞出过冷水备用
3、起锅烧油,蒜末爆香,虾仁炒至颜色变红,放蔬菜翻炒,加少许盐 味精继续炒匀浇上少许水淀粉即可出锅
4、这道菜很简单易操作,它的灵魂在于蒜末可以多一点点,我一直觉得蒜跟荷兰豆是黄金搭档,可以更好地激发彼此的独特清香;焯水的时候由于荷兰豆跟胡萝卜片比较易熟,可以后放大约30秒就好~
第四芹菜:推荐食谱虾仁炒芹菜
大鱼大肉吃腻了,可以试试这道快手小炒—虾仁炒芹菜,鲜美营养,清爽解腻,芹菜脆爽,虾仁Q弹鲜嫩,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食材:虾仁180克,芹菜1把,美人椒2个,盐少许,料酒1小勺,油适量,白胡椒粉少许
做法:
1、虾仁清洗干净后加入1小勺料酒,少许盐和白胡椒粉抓匀后腌制10分钟。
2、芹菜择去叶子,撕去老茎清洗干净后切成小段,美人椒去籽洗净后切成小块。
3、锅中倒少许油,放入腌制好的虾仁,过油后捞出。
4、锅中留底油,倒入芹菜和美人椒煸炒后把虾仁放入锅中一起翻炒均匀后加少许盐调味,快速炒匀后就可以关火,出锅。
第五羊肉:推荐食谱羊肉萝卜汤
在寒冷的冬天,汤醇肉香的羊肉汤是我家餐桌的主角,美美的羊肉汤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一碗下肚,浑身上下暖暖和和的,一整天都精气神十足。
食材:羊排、白萝卜、胡萝卜、甘蔗、生姜、料酒、盐、花椒、大葱。
做法:
1、白萝卜胡萝卜切成块状,个头稍微大点,大葱切段,生姜切成块。
2、羊排冷水下锅,加料酒葱姜至大火烧开煮2分钟,捞出放至热水中清洗一遍,这样更能有效地去除膻味。
3、将羊排、甘蔗、葱段、姜片、花椒、适量纯净水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转至小火炖一个小时,放入白萝卜、胡萝卜、盐再炖30分钟,看到萝卜夹断即可,放点鸡精就可以出锅啦,最后喜欢吃香菜的可以在吃的时候放点,我没放是因为家人不吃香菜所以没放
第六苦瓜:推荐食谱肉末苦瓜
苦瓜也可以成为一道下饭菜,灵魂就是一勺橄榄菜,没胃口的朋友试试吧,狂吃三碗饭,加入家常下饭菜清单。
食材准备:苦瓜、肉末、大蒜、小米椒、橄榄菜
做法
1、肉末加少许生抽、蚝油、玉米淀粉、白胡椒粉、食用油抓匀腌制10分钟以上
2、苦瓜去瓤后切丁,挖一勺橄榄菜备用
3、锅中热油下肉末炒至变色盛出,再热油下蒜末小米椒炒香,下苦瓜丁翻炒,加少许盐翻炒(加盐为了使苦瓜快速断生,但少放,后面还要调味),翻炒至快断生后加一勺生抽、一勺蚝油调味并翻炒均匀
4、将肉末回锅,再加入一大勺橄榄菜,持续翻炒至入味关火。
5、这道菜的苦瓜可换成四季豆、老豆腐,都可以成为一道好吃的下饭菜,橄榄菜必不可少,是这道菜的灵魂
第七冬瓜:推荐食谱番茄冬瓜海带汤
三伏天又来分享一款汤,以前很不喜欢吃冬瓜,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吃冬瓜,女孩子多吃冬瓜,可以让皮肤变得美美的,海带润肺我也比较喜欢吃,家里这个汤也是常喝,比较家常。
食材:
海带,番茄1个,冬瓜,蚝油1勺,鸡汁1勺,香菜和葱花,香油几滴,盐少许。
做法:
1、所有菜都备好,然后都切好。
2、海带可以提前在热水锅中焯水2分钟
3、锅中热油,炒香葱花,放入番茄,一勺蚝油,一勺鸡汁(没有可以不放)放一点味道更香,倒入冬瓜翻炒加水煮开,加入海带煮10分钟,加适量盐和香菜,几滴香油(也可以不加)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做法!早餐试试吧!
第八扁豆:推荐食谱扁豆炒肉
厨房小白也能变大厨,这道菜既简单又好吃下饭,即使不会做饭,也能做得很好吃,赶快试试吧。
食材:扁豆角、五花肉、瘦肉、葱、姜、蒜、干辣椒
做法:
1、扁豆角掐头去尾,切成四段;五花肉、瘦肉切片备用,豆角一定要焯水5分钟.(豆角弄不熟会食物中毒)
2、少放一点油,油热放五花肉,小火煸出油脂,随后再倒入瘦肉,炒至变色,肉炒到没血色时加入葱姜蒜和干辣椒,爆香至肉片有些焦黄,加刚焯好水的豆角,翻炒均匀
3、1勺生抽、1勺蚝油、一小勺盐、一小勺鸡精、小半勺十三香,倒一小层水,盖锅盖闷一会儿,水干出锅,豆角软烂,肉肉咸香,这下饭菜能狂吃两碗大米饭,真的太好吃了!!!
“湿气”最怕的4类菜,隔三差五吃一次,健脾祛湿,一身轻松致力于用最简单的食材,为您分享最可口的佳肴,以上分享的8种食物的做法,大家都学会了吗,学会了在家试着做一下吧,!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和收藏,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老话说:“湿气重,百病生”,如果我们体内的湿气太重,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苔白厚”等现象,所以不管是春夏秋冬,祛湿是重中之重。
人体内的湿气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去除的,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少油少盐、重口味的食物,应当多吃些清淡的应季蔬菜。这4大类食物,建议中老年:隔三差五吃1次,健脾祛湿,一身轻松。
1.绿叶蔬菜
推荐做法:【香菇芹菜】
1.准备香菇四个,清洗干净以后切成香菇片。芹菜一把,清洗干净以后切成芹菜段。大蒜切成蒜片,大葱破开切成葱粒,生姜切成姜片,红椒一片切成红椒丝。
2.锅内烧水,放入食盐2克 ,接近水开的时候把香菇倒入锅内,水开以后放入芹菜一起焯水,把芹菜焯至断生以后放入红椒丝,红椒不要焯水太久推一下,一起倒出控水备用。
3.锅内烧油,放入葱姜蒜翻炒,翻炒出香味以后放入芹菜、香菇和红椒丝一起翻炒,放入食盐2克,鸡粉2克,料酒5克,加入少许的清水,便于更好地化开调料。
4.翻炒几下后淋入少许水淀粉,淋入水淀粉可以使调料与食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快速翻炒的同时,再淋入少许芝麻香油,淋入香油可以使整道菜更加鲜亮和美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美味即成。
2.鱼类
推荐做法:【清蒸鲈鱼】
1.准备一条新鲜的鲈鱼,已经宰杀干净了,先沿着脊背把两侧划开,因为背部的肉比较厚,这样处理更容易蒸熟,再从腹部片开让鱼能够展开。
2.把葱段摆放在盘底,姜片塞在鱼背中即可,尽量更大程度地保留鱼的原汁原味,需要注意一点不能放盐,食盐会使鱼肉中的水分流失,葱、姜本身能够避腥增鲜,料酒也可以不放。
3.蒸这一步非常重要,讲究水宽、火旺、蒸汽足,所以必须全程大火,中途不能掀锅否则肉质不够鲜嫩,蒸锅中上大气以后放入鲈鱼,一斤左右的鲈鱼蒸7分钟就可以了,蒸的时间久了肉质容易变老。
4.切点葱丝、姜丝、红椒丝分别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
5.鲈鱼蒸好以后把姜片、葱段挑出来,倒出里面的汤汁,这个汁也特别腥一定要倒干净,淋上蒸鱼豉油,放上葱丝、姜丝、红椒丝,最后激上200度热油,美味即成。
3.瘦肉
推荐做法:【香菇枸杞鸡丝汤】
1.准备鸡胸肉一块,切成鸡肉丝放在盆中,加入蚝油3克,食盐2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拌匀入味后加点清水,继续搅拌上浆2分钟左右,加入淀粉10克锁住鸡肉的水分,再放入植物油5克,防止鸡肉下锅以后粘连,放置腌制10分钟左右。
2.准备适量的香菇,去掉香菇根,用手撕成小块放在盆中,加入清水浸泡清洗;枸杞子一把,用清水浸泡。切点葱花、葱段、姜片放在一起。
3.锅内烧水,加入料酒5克,加入料酒可以去除香菇的草腥味及杂质,水烧开以后倒出香菇快速用凉水冲洗,控干水分备用。
4.锅内烧油,油热以后倒入姜片、小葱段快速翻炒几下,倒入香菇继续翻炒出香,味加入适量的清水,倒入生抽5克,鸡汁3克,食盐6克,鸡粉4克,胡椒粉1克,用勺子搅拌化开调料,把枸杞子清水冲洗后倒入锅中,撇去汤中的浮末,盖上锅盖小火煮2分钟左右。
5.2分钟后汤汁已经充分入味,把鸡肉丝打散下入锅内,小火再煮1分钟左右,勾入一勺水淀粉使汤汁更浓郁粘稠,搅匀以后即可出锅,倒入盆中,淋入一点芝麻香油,搅拌一下即可,美味即成。
4.豆制品
推荐做法:【小茴香拌豆腐】
1.准备一块豆腐,切成一厘米左右的豆腐丁,喜欢吃筋道一些的就用老豆腐,喜欢吃软嫩一些的就用嫩豆腐。
2.烧半锅开水,加入一勺碱面,把豆腐倒入锅中,去除豆腥味,这里用淡碱水煮能使豆腐更加的滑嫩,开锅以后继续煮1分钟,把豆腐煮透倒出,放入凉水过凉,这样吃起来更加滑嫩还不会粘连。
3.准备一把小茴香,清洗干净,切成碎末;半个红椒,切成碎丁,和小茴香放在一起。
4.盆中加入适量的食盐、鸡粉、白糖,多淋一些芝麻香油,抓拌均匀,倒入豆腐,颠盆拌匀就可以了,美味即成。
(夏天)
湿气重百病生!教你4个超有效的祛湿法,赶跑湿气一身轻松“感觉身体很重、老是很疲惫,可能是身体湿气太重了”
“出现胃口变差、虚汗频发,可能是身体湿气引起的”
“大便又黏又腻、皮肤油腻、身体浮肿,可能是湿气积聚引起的“
……
在中医看来,似乎身体出现的很多小毛病,都跟湿气有关。湿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哪些行为可导致湿气加重?正确的祛湿 *** 有哪些?今天,和家医君一起来找答案吧。
湿气到底是什么东西?
湿气,其实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体质,也是一种病理因素。它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中湿润、潮湿、阴冷的因素过多或不正常积聚,导致身体的湿重、阻滞正常气血运行的情况。
湿气过重的症状可以在头首部、皮肤、大小便、精神、消化系统等方方面面有所体现。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脑昏沉、四肢无力、容易觉得累、胃口不好、皮肤油腻、大便黏腻等等。
夏天哪些行为可能会“加湿”?
1.饮食不当:夏季过多食用甜食、生冷、寒凉、油腻等食物会伤害脾胃消化功能,导致湿气滞留。
2.处于湿热环境: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影响人体的出汗功能,一些不能及时蒸发的汗液可能会在机体内形成湿气。
3.不适当的穿着:夏季穿着合成纤维材质的衣服裤子,容易导致皮肤呼吸受到阻碍,导致湿气滞留。
4.不及时洗澡:夏季出汗多,如果不及时洗澡清洁身体,汗液和皮肤表面的细菌会形成湿气。
5.久坐、缺乏运动:身体缺乏运动会引起机能衰退,影响肺部功能。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一旦功能受阻可影响水液平衡,湿气代谢不畅。
如何改善湿气重的问题?
首先,湿气重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饮食调养,平常多摄入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少吃生冷、油腻、高糖高盐食物。同时,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能够运化脾胃、祛湿健脾的食材,如薏仁、茯苓、淮山、扁豆、陈皮等等。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积聚的湿气排出,人们日常可以安排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在高温湿热的天气,运动时间更好选择早晚,运动期间注意水分补充。
再则,为了避免一些环境因素加重体内湿气,人们应该注意室内温度、湿度的调节,洗澡或淋雨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物。
此外,人们在闲暇还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排湿”动作改善湿气重的问题:
两手向上举,理三焦
具体做法:双腿自然平开与肩部同宽,双手往下垂,手掌贴着腿的侧面;接着,双手从体侧慢慢伸举,超过头顶后十指交叉,掌心转向朝上,像托物上举的动作,同时踮起脚跟;最后,双手的掌心转下朝下,沿体前慢慢按到小腹,脚跟跟随顺势下落,还原。以上动作10次为一组。
按压天枢穴以及大横穴
中指对着肚脐,用掌根及另外四只手指用力去按压天枢穴、大横穴的位置,感觉明显的痛感后坚持压住5到10秒。放松后重复按压,每次按压大概3分钟,吃饭的前后都可以进行。
按压阴陵泉以及承山穴
两个穴位都在小腿部位,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的位置;承山穴则在小腿的正后方,稍用力踮脚,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位置。每次点按这两个穴位三到五分钟,每天坚持3次。
身体湿气重?快来试试这些 ***湿气会导致全身多种疾病,又难于去除。夏季阳气生发,人的新陈代谢快,尤其是三伏天,正是祛湿排寒的好时候,赶跑湿气,让身体更健康。
阴雨绵绵湿气重,芳香洗浴祛湿浊~今日推荐
外用方:藿香艾叶菖蒲洗浴汤
材料:
藿香、艾叶、菖蒲各30克,纱布袋1个。
做法:
1、把上述材料洗净,放入纱布袋中,放入锅内,加3升清水,大火沸腾后再煮1个钟。
2、把煮出的药液兑适量清水盆浴或擦身。
专家点评:
近期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常有疲惫,困重,口舌粘腻,大便溏粘,胃口欠佳等“湿浊”缠身的不适。艾草、菖蒲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且具有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的功效。搭配藿香煎汤外洗,能祛除在表之湿浊邪气,能洁肌肤之污浊垢腻。
小贴士:
艾草、菖蒲的有效成分是芳香油,不宜煎煮时间过长,以免挥发失效。
团队医学导师:
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转自:广东省中医院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