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一晃已是中年,哪些曾经早已忘怀,是否依然?只有那回忆永远尘封在脑海里,,唯有那回忆能伴左右,而回忆更能让人重温起旧梦,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之前农村的生活绝对是值得回忆的。印象中,乡村的小河是陪伴了整个童年的地方。
之前,农村的小河清澈无比,没有任何的农药,工业等污染,站在岸边便能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一到夏天,农村小伙伴便开始在在河中嬉戏我们捉鱼,打水仗,摸螃蟹,欢笑充满了整条小河。不仅如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下河摸鱼也是能一饱口福的唯一途径,而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这6种鱼,曾是80,90后的记忆,如今已经难寻踪影。
1,趴地虎
趴地虎是一种小杂鱼长不大,大概在10公分左右,在一些地方也叫它“呆子鱼”。相信对于大多数钓鱼人来说,都比较讨厌这种小杂鱼,因为这种小鱼吃食很猛,给人的感觉是大鱼,而钓起时却让人失望,常常把人烦得不行。这种常常带回家油炸,口味绝对美味。如今这种鱼已经销声匿迹了。
2,牛尾巴鱼
牛尾巴鱼和黄颡鱼有点像,对鱼不是很熟悉的,常常把牛尾鱼当成黄颡鱼。牛尾巴鱼比黄颡鱼更长,背腹部,呈灰褐色,而黄颡鱼浑身黄色。在农村常常用蚯蚓做饵来钓牛尾巴鱼,牛尾巴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对农民来说绝对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3,水蜂子鱼
水蜂子鱼的背鳍和胸鳍有3枚毒刺,儿时抓这种鱼常常被被刺中,这种感觉类似被马蜂蛰,如果被刺了一下,要疼上半天。因此抓这种鱼一般都是要用手捧,这样可以避免被刺伤,这种鱼如今在市场上100多元一斤,但现在在农村河里几乎已经绝迹了,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
4,刀鳅鱼
刀鳅鱼比普通泥鳅头小、嘴巴比较尖,背上有刺,这种鱼白天常常潜伏在石头缝和砂土中,只留鼻与口在外静待猎物,夜晚的来临才出来活动觅食,因此在夜间抓这种鱼有意料不到的收获。刀鳅味道很是鲜美,干煸刀鳅,做下酒菜那是一绝,而这种鱼对水质要求极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难寻踪影。
5,马口鱼
马口鱼也叫马浪鱼,这种鱼不仅警惕性非常高,加上游速很快,往往是人还没靠近,它们就已经跑的无踪影了。这种鱼真是可遇不可求吖。近年来随水资源的急剧减少,水质的富营养化加重,马口鱼逐渐成为了濒危物种。如今很,难找寻踪影。
曾经农村随处可见的这5种鱼,随着污水,垃圾,农药,人为的电鱼,大肆捕捞,加上这些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苛刻,如今已难寻踪影。
老家常见的一种鱼,大家都叫它马浪,打小钓到大,之前也没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种鱼最喜欢生活在山间小河的激流处,就像上图的这个激流和缓流的交汇处,就是一个不错的钓点。马浪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水不好是肯定不能存活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地方都慢慢看不到马浪的踪迹了。
马浪性情凶猛,在自然界以小鱼小虾为食。以前,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钓到的马浪,肚子都是吃的圆滚圆滚的,并且破鱼的时候,经常能从马浪肚子里挤出来一条小鱼,它们甚至连同类都吃。
小时候钓的马浪,真的很大,最长的有筷子长,3、4两。钓马浪很过瘾,用高粱杆做的浮漂,基本都是一个黑漂,吃口很猛。并且这种鱼喜欢成群结队的,碰到一群鱼,只要不惊扰到鱼群,能钓到不少。
而现在,能钓到一指长的马浪就很不错了,运气好的话,或许一天能钓个1、2斤鱼,运气不好,甚至颗粒无收。
马浪游速很快,非常敏捷,用老家常见的粘网,不是很好抓它。特别是白天的时候下网,如果不是把它们拦到无路可逃了,它们基本不会撞网。即使是晚上,它们撞网后,粘的也不牢固,经常收网的时候,它们一蹦跶就逃了。
像这种红色翅膀的是公鱼,白色翅膀的则为母鱼。每年的5、6月份,是马浪的产卵季节,那时候,一群群马浪会成群结队的找一些浅滩流水处,在那里产卵。此时钓马浪,非常好钓,因为它们基本不会跑,但并不建议此时钓马浪。
很多玩路亚的人,也喜欢钓马浪。马浪被称为溪流精灵,想想它那敏捷的身影、矫健的身躯,来无影去无踪的,被称之为精灵也不为过。
马浪离水既死,想人工养很难。以前曾尝试在自家院里的一个小水塘里养几条马浪,但这种鱼生性向往自由,喜欢激流搏击,让它们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它们会觉得浑身难受,总想找机会往外跳,一晚上过了,它们都跳出水池,蹦到岸上去了,然后不是 *** 了,就是被猫吃掉了。自此,对这种鱼也有点佩服了,现在再钓到马浪,也都是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