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蜗牛图片,食用蜗牛零食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2 0
非洲大蜗牛美味又营养,为何不建议食用也不要去敷脸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别名非洲巨蜗牛、露螺、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非洲大蜗牛属,是陆栖蜗牛。壳长更大可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非洲大蜗牛繁殖迅速,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非洲大蜗牛原产地为非洲东部,到21世纪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的营养价值怎么样

非洲大蜗牛的足部肌肉发达,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大量维生素、钙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较高。大蜗牛口感非常不错,滋味非常鲜美。非洲人将其视作美味,一年能吃掉1500万公斤。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部分国家的主食蜗牛。在我国台湾,非洲大蜗牛被称之为玛瑙蜗牛。

为何不建议食用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小龙虾、罗非鱼等同样是我国入侵物种,为什么非洲大蜗牛没能成功进入我国的餐桌。

原因一:非洲大蜗牛是一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原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未煮熟与处理不慎的非洲大蜗牛易存在各种病毒,食用后很容易被感染致发病,食用危害极大。有学者曾经出来调查过,感染率可能达到13.27%。

原因二:身上的黏液,也带有各种细菌,也不建议去触摸野生的非洲大蜗牛,稍不注意,就容易病从口入。

例子:1985年,台湾有一家9口人食用了未完全煮熟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全部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有4人不治身亡。1999年,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台中一家6口人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病发。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不建议使用蜗牛面膜敷脸

蜗牛粘液中虽然存在各种蛋白、尿囊素、乙醇酸和其他氨基酸,确实有修复皮肤损伤,缓解衰老以及保湿等功效。

这种蜗牛敷脸不可取

原因一:但是多糖粘蛋白属于一种分子较大的蛋白,使用外敷涂抹的方式皮肤很难将其吸收。

原因二:未经处理的蜗牛粘液直接接触脸部皮肤,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严重的过敏风险。

原因三:蜗牛种类有两万多种,一些种类的蜗牛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使用未经过检疫的蜗牛,也有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如果要敷脸,应该选择经过处理和安全检测的商品蜗牛面膜。

可食用的蜗牛有哪些

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并列成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

法国蜗牛

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蜗牛主要只有几种,如法国蜗牛、庭园蜗牛、非洲大蜗牛等。

庭园蜗牛

我国有食用价值的蜗牛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均系人工养殖)

白玉蜗牛

注意:如果要食用蜗牛,一定要选择人工养殖的,再就是要选择推荐品种,最后就是要安全烹饪,完全熟透。

非洲人爱吃的大蜗牛,为何在我国泛滥也无人敢吃?这是有教训的

通常我们看见的蜗牛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但是有一种蜗牛却大得出奇,它就是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

顾名思义,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这不是我国的本土品种,非洲大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名字来源于背壳上漂亮的酷似玛瑙的颜色及花纹。

非洲大蜗牛体型巨大,是普通蜗牛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一般小的有7到8厘米,更大的可达20到30厘米,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该品种蜗牛为陆地上更大的蜗牛。

如果你想做“蜗牛面膜”,那么一只非洲蜗牛正好可盖住一张脸哦!

非洲大蜗牛顽强生命力

原产于非洲肯尼亚的非洲大蜗牛,上个世纪随着贸易和运输入侵我国。它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喜欢潮湿的环境,我国南方的气候非常适合它生长。

为什么说它入侵了我国呢?

这源自于它们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非洲大蜗牛的行动方式

因为非洲大蜗牛即使遇到极端干燥的气候,它们也能分泌粘液包裹全身,仅留一个气口呼吸,这种状态它们可以维持几个月的时间,直到灾难过去。

非洲大蜗牛还是一种长寿的蜗牛,一般可以活5年以上。

而且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因为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每只蜗牛都具备两套生殖系统,所以只需要任意两只蜗牛相遇,它们就能擦出爱情的火花,不久之后就会有爱情的结晶出生了。

一只成年的非洲蜗牛一年能产4次卵,每次150-300粒不等,这些被粘液保护的卵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绝大多数小蜗牛将在一周后破卵而出,而半年后,这些小蜗牛就可以继续繁衍下一代了。

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真的非常可怕,与其一样的还有它们惊人的胃口。

它们一天可以吃下自身体重十分之一的食物,甚至更多。它那排列了两万五千颗牙齿的嘴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咀嚼,就像一台微型收割机。

非洲大蜗牛的食谱也相当的广泛,不仅是农作物乃至纸张、家具对它们来说那都是美食。偶尔也会吃同伴的尸体,饥饿的时候还会啃噬水泥。

强壮的身体、超快的繁殖速度、以及广泛的取食范围,让非洲蜗牛成为了入侵物种中的佼佼者。

非洲大蜗牛向外扩张之路

它最早作为宠物被人带到了美国,结果因为一次意外的放生,在短短几年时间从3只扩张到18000只,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了这种入侵物种的危害。

它所到之地,农作物几乎绝收,但是它们在非洲却颇受欢迎!

非洲大蜗牛体大肉多,口感滑嫩,富含高蛋白,作为食物深受当地人的喜爱。白灼、黄油等各种花式吃法,使得非洲人每年吃掉大约3000万斤大蜗牛。

蜗牛 *** 的美食

既然在非洲那么受欢迎,那么在吃货盛行的中国,非洲蜗牛是不是也快被吃的需要养殖了呢?

最著名的美国克氏螯虾,俗名小龙虾,在我国就深受吃货们的欢迎。除了小龙虾,罗非鱼、牛蛙、鲤鱼也都成为了中国吃货们的盘中餐,它们的存在如今已成为我国美食界中的重要一环。

非洲大蜗牛的恐怖伴生物

但是对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许多人连摸一下都不敢,更别说食用它们了。

因为在非洲蜗牛“庞大”的身躯之下,是一个细菌和寄生虫的 *** 体!

其中最为致命的寄生虫就是管圆线虫,这种肉眼无法察觉的寄生虫以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等螺类作为主要宿主。

2006年,北京就曾有食用未熟透的福寿螺,导致87名市民生病致残的案例发生。罪魁祸首就是管圆线虫,使得人们一夜之间谈螺色变。

福寿螺的卵

而非洲大蜗牛所携带的管圆线虫数量要远远超过福寿螺,当人在食用这些未经煮熟的螺肉时,管圆线虫也随着食道侵入我们的身体内。

它们会潜伏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尤其是大脑、脊髓以及手部、腿部、腰部和臀部的一些重要的器官内。

感染了管圆线虫刚开始并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早期有麻木,疼痛等症状的出现,之后便会出现手脚抽搐、恶心呕吐、活动受限等情况。

当虫体侵入大脑,可导致脑膜炎,侵入脊髓可导致脊髓膜炎和脊髓炎,致使被感染者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

1985年,台湾发生了因食用非洲大蜗牛感染管圆线虫,导致全家五口灭门的“金兰酱油家族惨案”

这起事件,让曾经喜爱食用“炒螺肉”的台湾人闻之色变,非洲大蜗牛也被视为恐怖的杀手。

香辣田螺肉

非洲大蜗牛不仅携带可怕的是管圆线虫,也是其他高致病性寄生虫的主要宿主。有被我们所熟悉的血吸虫、肝吸虫,更有可怕的会导致神经脑膜炎的鼠肺线虫。

不仅是寄生虫,结核杆菌和嗜酸性脑膜炎菌,均存在于非洲大蜗牛的体内和粘液中。

尽管高温煮熟或者油炸爆炒,可以杀死大部分的寄生虫和病菌,但是由于非洲蜗牛体大肉厚且褶皱较多,因此普通的烹饪方式并无法保证我们的健康!

而且如果认为它们的危害只是这样,那么你就错了!

因为连接触它们的身体和粘液,也会导致感染多种可怕的疾病。

有调查发现,不仅是非洲大蜗牛本体,它们在爬行留下的粘液和排泄物,都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和病菌。

人们如果不慎食用了被它们的粘液所污染的食物,一样会有被感染寄生虫和病菌的可能性。虽然我们追求美食,但是生命更为重要!

天道好轮回,它们也有也自己的天敌,除了因为食物匮乏而愿意食用它们非洲人,鸡、鸭、鹅、青蛙、蟾蜍等等,也都可以很好地控制非洲蜗牛数量!

而人类可选择的美食太多了,因此对这些危险的生物,敬而远之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千万别摸!这种蜗牛身上可能有上百条寄生虫

近期雨水天气频繁

不少人在小区内、公园里

发现了一种大蜗牛

这种蜗牛如拳头大

如巴掌宽

有人觉得萌爆了

蹲在路边逗它玩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

1只就藏有上100条虫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又叫广东住血线虫)图片:John F. Lindo / wikimedia

小孩子免疫力低

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

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

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

答案是不能吃!

它身上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

万不可食用!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所以

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

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

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防范寄生虫?

专家表示

食用非洲大蜗牛危害极大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要想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螺肉;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

遇到非洲大蜗牛

更好绕行,不要停留!

还有哪些措施

可以有效防范寄生虫

↓↓↓

非洲大蜗牛的正确处理 ***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综合丨国家应急广播网、广东疾控、新华社、广西疾控、广西新闻频道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大雨后遍地爬的大蜗牛,为啥不能让孩子碰?

最近

深圳几乎天天下雨

一场大雨过后

马路或者公园的草丛边

就出现了一群气定神闲的

大蜗牛!

当你傍晚下班走在路边

忽然看见它驮着房子一样的大壳

出现在你脚边

胆小的女生真会被吓个半死

可有人却觉得它萌爆了

家也不回了

蹲在路边逗它玩

小朋友们

要不要一起啊

有老师觉得“机会难得”

赶紧布置观察蜗牛的作业

最硬核的是,有人捡回家吃!

对于上述种种行为

小编只想说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又叫广东住血线虫)图片:John F. Lindo / wikimedia

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这还不是最惨的: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1999年,台中一家6口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在家中发现蜗牛怎么办呢?

蜗牛有个天敌——盐!只要蜗牛一碰到盐,它体内的水份就会被吸干,蜗牛的身体就会慢慢萎缩而死。

来源:深圳疾控

南宁雨后频现大蜗牛,千万别碰别吃

这几天,南宁陆续下了几场雨,降雨过后,一些小区和市政道路绿化带会有一只只大蜗牛,有人戏称它为法国蜗牛,是烹饪的好食材。实际上,它们的名字叫非洲大蜗牛。这种蜗牛是否能食用?或是拿回家当宠物饲养?对此,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罗晓成提醒:这种蜗牛不要碰!不要吃!

野生的大蜗牛是否带有病菌?

非洲大蜗牛又名褐云玛瑙螺、大蜗牛、白蜗牛,是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和检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的寄主植物范围很广,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和各种草本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是一个典型的杂食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很多致病菌和寄生虫,非洲大蜗牛的杂食性使得它成为了各种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比如广州管圆线虫等。蜗牛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其排泄物中容易存在活力旺盛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这些幼虫或病原容易散布于水体中,或侵入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或被误食而引起感染。

非洲大蜗牛是否能食用?

全球蜗牛大约有2.5万种,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蜗牛,能用来食用且进行人工大规模养殖的蜗牛种类不多。可以吃的蜗牛肉质鲜嫩而紧实,口感与螺肉相似,普通蜗牛肉质松散无弹性,可能还带腥味。法国人吃的蜗牛与我们常见的害虫蜗牛并非是同一个种类。

非洲大蜗牛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物种的多样性也产生一定的威胁,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非洲大蜗牛可取食黄瓜、西瓜、仙人掌、玉米和甘蔗等20多种农作物的叶片,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在种群爆发区,其在园林和花卉等观赏性植物上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爬行留下的白色粘质性痕迹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非洲大蜗牛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如果食用非洲大蜗牛,很可能被这种寄生虫感染,引起人体嗜酸性脑膜炎,这种脑炎主要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

199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对南宁市6个调查点展开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州管圆线虫在南宁市广泛存在,非洲大蜗牛的自然感染率高达55.98%。这意味着当年南宁市超过一半的非洲大蜗牛体内都有广州管圆线虫。2007年的调查显示: 广西各地采集到的蛞蝓、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和蜗牛中,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 11.71% , 10.82% , 8.85% 和 2.67%。这表明,广西多种软体动物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

罗晓成副主任提醒,寄生虫病重在预防,措施主要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螺肉;在加工淡水螺时防止幼虫污染厨具或食物;在有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地区,应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熟的淡水鱼、虾、蟹、蛙、蛇等食品。从医学角度来讲,只要彻底煮熟,寄生虫也是可以被杀死的。生食,凉拌,爆炒,这些烹饪 *** 都或多或少隐藏着疾病入口,所以,不管哪种吃法,切记一定要做熟再吃。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记者 叶祯/文 宋延康/图&视频 通讯员 骆秋妤 实习生 董雨姗

编辑 | 蓝梦

食用蜗牛图片,食用蜗牛零食-第1张图片-

审核 | 张艳华

这种大蜗牛千万别摸,1只就藏有上百条虫

近期雨水天气频繁

不少人在小区内、公园里

发现了一种大蜗牛

这种蜗牛如拳头大

还有人

会蹲在路边逗它玩……

千万不要摸!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

1只就藏有上百条虫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小孩子免疫力低

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百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答案是不能吃!

它身上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万不可食用!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1999年,台中一家6口人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所以

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

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如何防范寄生虫?

专家表示

食用非洲大蜗牛危害极大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要想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螺肉;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遇到非洲大蜗牛,更好绕行,不要停留!

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的正确处理 ***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网、广东疾控、新华社、广西疾控

来源: 南宁广播电视台

非洲大蜗牛中国泛滥,非洲人能吃1500万公斤,为何中国吃货怂了?

文|科普圈

你敢相信世界上还有食物能让中国吃货认怂吗?我国吃货号称“一双筷子吃遍全天下”,没想到却栽在了一种巨大的蜗牛身上,它,就是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目前踪迹遍布亚洲、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是世界上更具破坏力的蜗牛之一,也是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现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已经成为了非洲大蜗牛的天下。这种非洲人眼里的超级美味,中国却无人敢吃,它究竟可怕在哪?

蜗牛中的巨无霸

非洲大蜗牛,顾名思义,原产于非洲,体型巨大。成年壳长度一般为7-8厘米,更大的可以超过20厘米,没错,有你的小臂那么长。

它们的体重也相当可观,体重可达32克。

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更大陆地蜗牛,是一只巨大的非洲大蜗牛,完全伸展状态下,鼻子到尾巴的长度是39.3厘米重达900克,约为2斤。

仅需4个月,非洲大蜗牛就可以长大为成体,并且成体会继续缓慢生长。它们的寿命在3-5年,最长寿的能活10年。

非洲大蜗牛又被称为褐云玛瑙螺、菜螺、花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更大的蜗牛。它的壳是纺锤形,表面呈白或黄色,分布着纵向条纹或者云状纹。

跟田螺等螺类相对比,非洲大蜗牛没有盖住螺壳的小片片(厣yǎn)。在冬眠或气候干燥时,为了封闭壳口,它们会分泌出白色的粘液。

入侵全球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群岛等一些岛屿以外的广大地区,都被非洲大蜗牛攻占了。

本来,这种蜗牛行动缓慢,依靠自然力量无法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物种入侵,是人类为了将其用作食物、宠物、动物饲料等传播的。

非洲大蜗牛是人为传播造成广泛分布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它的泛滥,给当地人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1936年,非洲大蜗牛引进夏威夷,用于教育和宠物用途,没想到它们开始攻城略地,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为了控制它们,夏威夷人想出了一个“破招”:引进肉食性的玫瑰蜗牛。

没想到,玫瑰蜗牛更喜欢当地的本土蜗牛,不到10年时间,就把很多树蜗牛给吃到灭绝了。

这一波引进,不但没能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数量,还让玫瑰蜗牛成为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玫瑰蜗牛

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相继引进非洲大蜗牛,主要是当作食材或者宠物,但因为养殖者管理不当,一些非洲大蜗牛逃逸到野外,形成野生种群。

这种蜗牛能吃又能生,吃起东西来一点也不含糊,田里的、树上的,一律吞吃入腹,而且食量很大。

它们一年能生五六窝卵理想状态一次产卵可达500枚,最差也有50枚。当幼体孵化出来,又将会对当地生态造成新一波的冲击。

非洲大蜗牛有多可怕?

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生态系统和经济损失

之所以有人将非洲大蜗牛视为宠物,是因为它们的壳上有玛瑙一样的花纹,身上还有两对能伸缩的棒状触角,显得有些可爱。

但它们“失宠”后,一些饲主随意丢弃,导致它们传播和泛滥。非洲大蜗牛素有“田园杀手”之称,一般以绿植和真菌为食,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作物、园林植物等500多种植物

包括木薯、面包果、椰子苗等在内的作物,都少不得要成为非洲大蜗牛的盘中餐。因此,农林业和生态系统会遭受损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195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如果非洲大蜗牛得不到控制,那么它们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1100万美元

·携带寄生虫,传播疾病

首先要说明的是,非洲大蜗牛的确是可以吃的。非洲人将其视作美味,一年能吃掉1500万公斤;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引进时,也是抱着用于烹饪的初衷。

很多饭店所谓的“法式蜗牛”,其实是用非洲大蜗牛代替 *** 的,肉多、味美。在二战时期,美军还曾将它作为储备粮。

为何我国吃货不敢对它下手?专家提醒,非人工养殖的非洲大蜗牛是有害生物,不仅危害各种植物,还是许多寄生虫、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985年,我国台湾知名企业家亲自饲养非洲大蜗牛,并效仿生鱼片吃法生吃,结果全家出现身体不适,送医后有5人死亡。

这种蜗牛可以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肝吸虫病等疾病,危害人畜健康,所以不能轻易食用,也不要随意触碰。

除了带来经济损失和传播疾病之外,非洲大蜗牛分泌的黏液还会污染环境,对观赏性植物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

要治理,更要预防

幸运的是,一些地区生活着非洲大蜗牛的天敌,比如广西,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天敌+农药的方式控制它们的泛滥。

当然,比起治理,更重要的是最开始做好预防。应该对民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不随意饲养、养殖、放生外来生物,以免其扩散到野外泛滥成灾。

————————————

本文图片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靡法国的“蜗牛大餐”,为啥在中国却没市场?3个原因注定难火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吃货们都知道,全球最著名的三大菜系,分别为中国菜系,土耳其菜系和法国菜系,中国菜系大家都很熟悉,谈到法国菜系,大家脑中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法式蜗牛这道法国人的国菜。

法国人到底有多爱吃蜗牛呢?

经过最新数据统计法国人一年就要吃掉6万吨蜗牛,平均每个人每年要吃掉1000多只蜗牛,有人说“没有一只鸡能够活着走出广东”,同样的也没有“一只蜗牛能够活着走出法国”。

在法国的街头小巷里,只要是法国菜的餐厅几乎都有“蜗牛大餐”吃,但是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却几乎看不到蜗牛这道菜。

风靡法国的“蜗牛大餐”,为啥在中国却没市场了?面对这个问题,资深餐饮人胡燕平给出了解释:3个原因注定很难火!

我们一起来听听胡燕平的分析。

一、饮食习惯不一样

资深餐饮人胡燕平表示法国人爱吃蜗牛其实和其历史饮食息息相关,法国人在中世纪之前就开始吃蜗牛了,当时的欧洲经济并不发达,很多底层人士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是肉了,就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人们便会去大自然寻找肉食来吃,当时在法国勃艮第地区人们发现当地有一种蜗牛没有 毒性,而且味道很鲜美,个头也比较大,很快当地人们便没日没夜地在地上找蜗牛吃。

于是法国人吃蜗牛的习俗便从勃艮第地区传了出来,其他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去森林里,草丛中找蜗牛吃,慢慢的法国人就爱上了吃蜗牛。

但是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却不一样,中国古人认为蜗牛不吉利,蜗牛会吃蔬菜,而且样子也不太符合古人的审美,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大家就将蜗牛这个食材给忽略了,没人愿意去吃蜗牛。

二、中国美食多样化

在中国古代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水平都是领先的,中国人的食材也比较丰富,不仅有本土的传统食材,后来又从丝绸之路引进了很多欧洲的食材品种。

再加上中国烹饪 *** 更加多样化,不仅会用陶罐煮食物,到了宋代后铁锅开始普及,炒菜技术迅猛发展,让中国的美食呈现出了多样化。

而蜗牛这种出肉率低的食材自然便被中国人抛弃了,但是有一个食材田螺却被中国人端上了餐桌,相对于蜗牛而言,田螺出肉率高,而且味道更好,更容易获取,只要农田肥沃一点,就会出现很多的田螺。

不管是农田,小溪,还是河里,湖泊中到处都是田螺的身影,从此中国人爱上了吃田螺,没肉的蜗牛自然也就被抛弃了。

三、性价比低

在法国地区,“蜗牛”那可是一道国菜,价格更是不菲,一盘法式“蜗牛大餐”,大概就是8个蜗牛左右,再加上蜗牛的肉很少,这样的一道菜一般人根本就吃不饱。

在法国越高级的餐厅,吃蜗牛的价格便越贵,一盘蜗牛的数量也越少,为了让吃蜗牛更有仪式感,法国人还发明了一系列吃蜗牛的工具。

比如吃蜗牛时左手要用专门的钳子抓住蜗牛,右手用专门的刀叉夹起来吃,另外还要配着红酒一起食用,仪式感极强。

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样吃一个蜗牛太麻烦了,还不如吃田螺更方便,用力一吸田螺肉就出来了。

法国“蜗牛大餐”价格贵,分量少,口感清淡,吃起来繁琐,让中国人感觉吃蜗牛性价比太低了,很不划算。

相对于法国人爱吃的蜗牛而言,中国人吃田螺更猛,有数据统计称中国人一年要吃掉60万吨田螺,是法国人吃蜗牛数量的近10倍,论吃这件事情,还是中国人更厉害一点。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 *** 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为什么法国蜗牛那么贵,一年被吃掉3亿多只,到了中国却没人肯吃

为什么法国蜗牛一年被吃掉3亿多只,到了我国却连蜗牛壳都卖不出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法国蜗牛。

法国蜗牛

法国蜗牛又名负壳蛞蝓、水牛儿、圆螺虫等等,是法国菜里的头盘。和鱼翅、干贝、鲍鱼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菜。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属于是一种上等食品。

图片素材来源于 ***

为什么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呢?大概如同中国人喜欢吃黄花菜一样,正好碰上了。

法国蜗牛以一种勃艮第蜗牛最为出名。正宗的勃艮第蜗牛又贵又难买。如果实在要追溯起来,最早人们在史前时期的地质层中就发现了蜗牛壳。地中海附近的考古遗址也表明,罗马帝国时期人们就有吃蜗牛的习惯。

有明确的记载的就是几百年前,生活在勃艮第地区的野生蜗牛非常多,当时法国的平民百姓都以这种蜗牛当家常菜吃。

图片素材来源于 ***

可随着人们食量的增大以及人口的增多,勃艮第地区的蜗牛开始供不应求。于是一些精明的商人就开始人工饲养勃艮第地区的蜗牛,直到蜗牛的数量下降到一个阈值,商人们就把自己养的拿出来卖。

很多人一说起法国蜗牛为什么这么贵,就会提到蜗牛的营养价值有多么多么好。但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经济学中经常举的那个例子。想要让两个价值连城的花瓶更值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砸碎其中一个。

图片素材来源于 ***

由于供小于求,勃艮第蜗牛的价格就这么被商人们给炒起来了。直到现在,勃艮第蜗牛即使在法国,也是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佳肴,之间升级成为法国的“国菜”。我们接着看下个问题。

法国菜品

高档一点的法国菜,蜗牛的吃法很讲究。就是先把蜗牛肉挖出来焯水,煮熟之后回炉加工。加上蒜蓉、奶油、芝士、胡椒等配料,把壳洗干净后再塞进去,最后放到烤箱上烤。

很显然,中国的西餐厅无论是出餐速度还是出餐率,都无法实现上述那一系列操作。

图片素材来源于 ***

甚至据一名干过西餐厅的网友爆料,某些西餐厅所谓的法式大蜗牛,其实真正称得上“法式”的就那几个蜗牛壳。其它材料都是加工后再塞回壳里的。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这些员工需要在客人吃完后把壳回收过来洗干净,等下次有客人点了就再拿出来做成菜端上去。为什么法国蜗牛在中国火不起来?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法国蜗牛

中国随处可见的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它们食性很杂,农作物、蔬菜、纸张甚至是同类的尸体都吃,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脏”。就算人工养殖了,能接受的人也不多。

图片素材来源于 ***

非洲大蜗牛还会传播寄生虫,让人患上脑膜炎。这种传播不仅限于吃了没煮熟的蜗牛。每年夏天,雨过天晴以后。全国各地都会有小孩玩蜗牛玩到医院的事件爆出。这种东西能放心吃吗?

比起大蜗牛那粘粘的感觉,我国人民更倾向于田螺和小龙虾,吃起来一口一个不舒坦吗?除此之外,法国人吃蜗牛还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法国人的饮食习惯

如果你接触过法国大餐就会发现,法国人的饭菜是由繁到简的,和我们中国的饮食习惯刚好相反

法国最重要的一顿饭是早饭,一杯奶或咖啡提供一上午的热量来源,加上面包片、火腿肉或一片类似生牛肉片的油酥面包

图片素材来源于 ***

中午饭很简单,就是我们餐厅里的快餐。晚上更是一碗汤就打发了。也难怪,他们早饭会吃那么多。

啰嗦了这么多并不是废话,我们把这种饮食思路带入到法国大餐中。法国正规宴会的上菜顺序首先是开胃酒,第二道是冷盘,第三道是正菜,第四道蔬菜,第五道奶酪,第六道是点心,最后再上一道水果或咖啡,然后就没了。

法国大蜗牛一般就会出现在冷盘或正菜,这取决于蜗牛的做法和价格。

图片素材来源于 ***

并且,法国人吃蜗牛也不是像我们吃烧烤那样,一口葡萄酒就一个大蜗牛那样干吃。和中国人吃大闸蟹一样,法国人吃蜗牛也有特制的蜗牛钳,方便又有仪式感。并不是说法国菜有多么高级,而是这种菜融入不了中国人的餐桌。

其实单说这蜗牛的吃法,倒是挺像我国广东的一道传统名菜,酿田螺。也是把大田螺洗净挑肉,然后再做成肉糜,配上猪肉香料等再塞回螺壳中,上锅烧熟就可以了。

但这大蜗牛不仅口口感滑溜溜地吃不习惯,更何况价格也不便宜。对于之一次吃法国蜗牛的人来说,比起花300多块吃6个蜗牛,我还不如花300多块吃一晚上小龙虾来得实在。

所以说,纵使法国菜享誉全球,却仍然入不了我们中国吃货的法眼。

图片素材来源于 ***

什么法式洋葱汤,肉汤里洋葱泡面包,再铺上一层油得发腻的奶酪。至于红酒炖牛肉,红酒本来就又酸又涩,用红酒煮出来的牛肉完全就是一股怪味。

鞑靼牛肉又称野人牛肉,就是憨豆先生吃了受不了,把它偷偷倒到邻桌包里的那个东西。生牛肉加生鸡蛋,吃了之后妥妥的厕所三日游

吃法式蜗牛时,记住万万不能问服务员要牙签,否则会被服务员笑话

有的时候,人的这一生真的非常神奇。就像小的时候看电视剧,看到男主角请女主角吃牛排,那时候觉得西餐厅这样高级有浪漫的场所,想必自己长大了也没啥机会可以去,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到西餐厅用餐,一个月咬咬牙还是可以去吃一顿的,只是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不同,所以吃西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点也比较多。

只不过现在随着西餐厅越来越多,想必很多小伙伴也都知道去西餐的时候怎么用餐的了。比如说头一次来的柠檬水是洗手用的,第二次的才能喝;服务员之一次给的纸巾是用来挡油的,需要放在特定的位置,诸如此类,咱们也不过多的复述啦,西餐厅的就餐方式厨娘也有在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大家想了解的可以通过关注查看往期文章即可。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用餐小技巧,是来自法国的一个经典美食,这道美食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不一定吃过,它就是法式蜗牛。在厨娘之一次知道这道菜的时候,非常震惊,蜗牛也可以吃么?平时看到的蜗牛都是小小一只,吃起来也不够塞牙的吧?

所以大家注意了,不是什么品种的蜗牛都能吃的,法国的法式蜗牛也只认可两个品种的蜗牛,那就是庭院蜗牛和玛瑙蜗牛,在法式蜗牛当中级别更高的蜗牛,那就是勃艮第蜗牛。所以大家可不要认为所有的蜗牛都能吃,蜗牛这样的小东西,还是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说到法国勃艮第,也许对法国有点了解的小伙伴就知道,全世界最贵的红酒就产自于勃艮第,能产出如此优质的红酒除了当地酿酒师的工艺之外,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就是在这个地区种植出来的葡萄都非常适合用来酿造红酒。而现在法式蜗牛的排行之首:勃艮第蜗牛,也来自于这个地区。

当地人对于勃艮第蜗牛的 *** 方式研究得十分透彻,蒸的、煮的、烤的、炸的基本都是有对应的做法,将蜗牛清理干净之后,再搭配一些佐料,配合一些烹饪方式,一道道精美而又营养丰富的法式蜗牛就可以端上餐桌,按照法国人的用餐习惯,他们在吃法式蜗牛的时候,还会搭配一瓶红酒,适当的红酒跟蜗牛肉一起在嘴里化开,红酒的味道和蜗牛的味道是相辅相成的,据说非常鲜美好吃。

所以咱们有机会去吃一次法式蜗牛的话,当然少不了正确的就餐方式了,吃这么高端的食材一定不能是用牙签挖着吃的。为了避免咱们用餐时问服务员要牙签的尴尬,咱们就要先把就餐技巧学起来!

吃法式蜗牛的方式跟吃西餐的时候差不多,服务员会配上一些专门用来吃蜗牛的钳子和双齿叉,等上菜的时候,咱们只需要用右手拿着钳子,左手拿着叉子,就可以将蜗牛肉轻松的挑出来,优雅又美观!

虽然现在不一定有机会吃得到这么高级的料理,但以后吃不吃得到谁能说得准呢!所以现在学起来,以后就有备而无患了。有吃过法式蜗牛的小伙伴吗?一起来分享一下整体的味道及口感如何吧?

推荐阅读:

去西餐厅吃牛排时,旁边配的煎蛋万万不能单独吃掉,不懂会被笑话

吃麻辣烫时,聪明吃货挑选的主食不是方便面,而是不起眼的“它”

自助水饺20元一位感觉好划算,掏钱去吃了一顿,才发现是有套路的

它在湄公河泛滥成灾,偷偷潜入中国碰到了中国厨师,网友:餐桌见

标签: 蜗牛 食用 零食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