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6 0
健身者如何吃?

#头号周刊##健身##饮食##健康##健康科普大赛#


璃龙学长原创


下面让咱们继续谈健身的事情。


日常臭美,璃龙学长本人。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有句话又说“健身是三分练七分吃”,由此可以看出饮食对于健身者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体所必须的三类营养素


三大营养物质是指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类物质都可以在食物中获取,但不是储存在同一个身体器官里面。三大营养物质在自然界中含量均十分丰富,尤其是人体中,同时它们在生命中的基础作用是维持正常生命功能的保证。——摘自百度百科。

咱们先一一理解这些东西,首先是糖类。


糖又称就是碳水化合物,我们平日里吃的大米、面条、馒头等面食之中都有这类成分。


富含碳水的食物

为啥吃馒头越嚼越甜呢?这是因为里面的物质被唾液初步分解成少量的麦芽糖。


等吃进肚子后经过消化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成为人体供能物质——葡萄糖等物质,但吃太多了也不好,假如你平日里很少活动但饭吃的很多天长日久就会发胖。


这也是有时候饿的浑身没劲儿,但你吃了一块很甜的糖或是甜品,一吃进去就感觉力气迅速恢复。这就是其中的原理,糖能够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二、蛋白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这东西主要分为植物类蛋白质和动物类蛋白质,因为摄入食物类别不同区分的。


咱们平时吃的鸡鸭鱼肉蛋奶,豆制品(如豆腐、豆干等)里面都富含较多的蛋白质。


只要是肉类一般都含有大量蛋白质,水果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咱们平日里吃的青菜也低。


青少年发育期要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发育,并且增强免疫力,身体细胞更新换代,对于咱们健身爱好者来说,增肌就是肌肉一次又一次撕裂恢复生长,要想恢复肌肉就要多摄入蛋白质,就要多吃蛋白质!


所以你也会发现生活中那些健身大佬,长得很壮的朋友吃起肉来一点不含糊,就是为了多长肌肉。


一点也不吃蛋白质,天长日久一定会瘦的,并且免疫力下降得也很多。


ps:老年人也应多补充蛋白质


三,脂肪

脂肪


人类的膳食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我们平时做饭放的油,其脂肪含量很高,吃的肥肉中也富含此类物质。


此类物质吃适量即可,过量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下面来场测试,看到一份菜,说出其中含有的营养素


我姥姥做的菜

?炒火腿?蛋白质、盐、油脂


?煮鸡蛋?蛋白质的种类很丰富,增肌首选事物,一天两到三个为好


?蒜薹炒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都有


?西红柿炒鸡蛋?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可以喝汤或是吃米饭吃馒头以补充碳水化合物。

这就是一顿很完美的晚餐!

所以说选好合适的菜肴让你在健身路上事半功倍!

我是璃龙学长,关注我迷路。带你学习更多健身知识。

馒头甜滋滋 都是老面发酵吗?

用面肥(也叫面引子、面酵子)做的老面馒头,松软可口,越嚼越香,还有淡淡的甜酒香气,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有些所谓的老面馒头其实是不良商家在面粉中加入了甜味剂。馒头里为啥不能添加甜味剂?吃了有甜味剂的馒头有危险吗?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揭示了个中玄机。

  抽检:老面馒头检出糖精钠

  馒头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属于发酵面制品。市面上除了常见的白面馒头外,还有荞面馒头、红糖馒头等,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今年在抽检馒头产品时,发现不合格项目中有糖精钠。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秘书处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健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化学性质稳定,甜度远高于蔗糖。

  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十分常见,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在多种食品中有条件地使用,糕点、饮料、蜜饯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不过,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馒头生产加工中不能使用甜蜜素、糖精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任何馒头品种都不得“走捷径”,通过添加这两种物质来获得甜滋滋的口感。

  解读:馒头为啥不能添加甜味剂

  同样是甜味剂,为啥糕点能用馒头不能用?

  王健解释说,一种食品中是否可以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需要综合考量其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馒头作为一种日常摄入量较大的主食,和糕点在饮食结构中的作用区别很大,而长期大量食用含甜味剂的食品,并不是一种健康安全的选择。

  相关研究显示,有些甜味剂如甜蜜素摄入过量,有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及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明显。而如果过量食用含糖精钠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因此,《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要求作了明确规定,比如甜蜜素在水果罐头、果冻、冰淇淋类冷冻饮品、固体复合调味料等食品中的更大使用量为0.65g/kg,在面包、糕点、方便米面食品(仅限调味面制品)中的更大用量为1.6g/kg,在果酱、熟制豆类等食品中的更大用量为1.0g/kg,在果糕类、凉果类蜜饯食品中的更大用量为8.0g/kg,在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的更大用量包括1.2g/kg(脱壳类)和6.0g/kg(带壳类)两种。未在该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量的食品,都不得随意添加甜蜜素。

  不法商家使用甜味剂来蒸馒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节约成本,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的甜度比普通蔗糖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意味着相同的成本,商家可用于 *** 更多的馒头;二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消费者普遍喜甜,略带甜味的馒头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三是缺少相关知识和意识,有些商家看到别人用甜味剂改善馒头的口感销售效果不错,于是也跟着用。还有些商家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搞不清楚馒头的分类,觉得馒头和糕点差不多,糕点都能用,馒头也应该能用。

  释疑:吃了有甜味剂的馒头会有危险吗

  既然馒头不在允许添加甜味剂的食品之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吃了含甜味剂的馒头就很危险呢?

  王健解释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甜味剂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毒药”,在糕点果酱等食品中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允许且安全的,科学合理使用甜味剂还能帮助部分人群降低糖分的摄入,促进人体的健康。

  虽然过量食用合成甜味剂确实会对人体有害,但庆幸的是,很多甜味剂的“增甜”效果实在“太好”,甜到发齁的馒头肯定没人愿意吃,所以不法商家不会无所顾忌地使用。因此,如果少量食用了违规添加甜味剂的馒头,不必过于惊慌。建议关注身体状况,有不适感及时就医。(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福喜馒头年味浓,一次发酵暄软香甜,表皮光滑真漂亮,真耐吃


假期已近尾声,亲戚朋友也拜访得差不多了,闲下来的时间不如在家鼓捣馒头吧,打发时间有乐趣,连主食也一并解决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福喜馒头”,普通的白馒头加点装饰,秒变具有浓郁节日氛围的喜庆馒头,暄软又密实。

白嘴儿咬一口,越吃越甜,是纯粹的小麦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转换成麦芽糖的甜味,也是白馒头的本真味道,没几口,“福”被吃进了肚子。



---【福喜馒头】---


【材料】老面风味馒头粉300克,干酵母3克,温水165克,红甜菜根2克,食用红色素1滴,黑巧克力15克


【 *** 】

1. 备料;老面风味馒头粉可用普通中筋面粉,红甜根粉可用其它红色果蔬粉或食用色素,温水可用牛奶,但用量要比水的多一些;

2. 老面馒头粉、干酵母、温水搅拌成絮状;面粉的吸水性、个人喜欢的口感不同,水量可逐渐添加,根据面团状态调整水量;

3. 揉成无干粉的稍硬面团,饧10分钟;

4. 放案板上,撒一把老面面粉,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

5. 割出20克面团,剩余面团分成8等份;

6. 撒适量老面面粉,将小面团揉搓约20下,成表面光滑的馒头生坯;

7. 20克小面团加红菜根粉和1滴食用色素,揉搓成红色面团,撒面粉擀成细长条,切掉四边不规则的部分,再切出8个正方形;

8. 红面片底面抹水,贴在馒头顶部,四角按压贴合,表面用刷子蘸少许水抹去表面多余面粉;

9. 馒头生坯码放在蒸锅里,盖盖发酵至1.3倍左右,体积略微增大;

10. 大火上汽后蒸20分钟;

11. 焖5分钟出锅,表面光滑如剥了壳的鸡蛋;

12. 馒头晾至温热,用装入裱花袋中融化的巧克力液写出“福禄寿喜”等吉祥字。

【苹果私房话】

1. 做造型馒头只需一次发酵,这样可在面团没有发酵时从容整形、装饰;

2. 为使造型立体、饱满,面团不宜太软,水量是面粉量的55%左右;

3. 面团一开始揉不光滑,饧一会再揉,用不了一分钟就光滑滋润了;

4. 每个馒头坯需要单独揉搓,加适量面粉,利于馒头表皮光滑,内部细致。

5. 红面皮不要太厚,且软硬度尽量与生坯面团一致,防止相交处在馒头受热膨胀后裂开;

6. 写了巧克力字的馒头不宜再加热,否则巧克力融化影响馒头的品相。



更多家常美味饭菜点下面文章阅读


这10款饺子“破五”吃,有荤有素,随便挑两样,吃得肚儿圆圆

大年初三吃合子,这9款合子薄皮大馅,随手取材就是美味,吃不够

大年初二吃面,这10款面条随便挑一种,荤素搭配,简单有滋味




“用爱 *** 美食,用心记录美好;用简单的做法呈现食材的醇正味道”。我是Meggy跳舞的苹果,曾经当了18年英语老师,现在是“为爱下厨房”的家庭煮妇、美食作家、多平台特约美食原创作者、健康管理师、ACI国际注册营养师。美食著作《百万点击量的家常菜》。

太甜的馒头要注意了!

馒头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属于发酵面制品。用面肥(也叫面引子、面酵子)做的老面馒头,松软可口,越嚼越香,还有淡淡的甜酒香气,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检中,发现偶有不良商家在面粉中加入甜味剂,制成所谓的“香甜老面馒头”。馒头里能否添加甜味剂,吃有甜味剂的馒头会有什么危险。对此,省市场监管局消费提示如下:

馒头不能添加甜味剂?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甜蜜素、糖精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化学性质稳定,其甜度远高于蔗糖。

  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十分常见,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在多种食品中有条件地使用,糕点、饮料、蜜饯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馒头生产加工中不能使用甜蜜素、糖精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任何馒头品种都不得“走捷径”,通过添加这两种物质来获得“甜滋滋”的口感。

馒头为何不能添加甜味剂?

  同样是甜味剂,为啥糕点能用馒头不能用?其实,一种食品中是否可以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需要综合考量其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馒头作为一种日常摄入量较大的主食,和糕点在饮食结构中区别很大,而长期大量食用含甜味剂的食品,并不是一种健康安全的选择。

  相关研究显示,有些甜味剂如甜蜜素摄入过量,有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及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如果过量食用含糖精钠的食品,可能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要求作了明确规定:比如甜蜜素在水果罐头、果冻、冰淇淋类冷冻饮品 、固体复合调味料等食品中的更大使用量为0.65g/kg,在面包、糕点、方便米面食品(仅限调味面制品)中的更大用量为1.6g/kg,在果酱、熟制豆类等食品中的更大用量为1.0g/kg,在果糕类、凉果类蜜饯食品中的更大用量为8.0g/kg,在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的更大用量包括1.2g/kg(脱壳类)和6.0g/kg(带壳类)两种。未在标准中明确规定甜味剂使用量的食品,都不得随意添加。

  不法商家使用甜味剂来蒸馒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节约成本,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的甜度比普通蔗糖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意味着相同的成本,商家可用于 *** 更多的馒头;二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多数消费者喜甜,略带甜味的馒头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三是缺少相关知识和意识,有些商家看到别人用甜味剂改善馒头的口感销售效果不错,于是也跟着用。还有些商家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搞不清楚馒头的分类,觉得馒头和糕点差不多,糕点都能用,馒头也应该能用。

吃了有甜味剂的馒头是否有危险? 

  既然馒头不在允许添加甜味剂的食品之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吃了含甜味剂的馒头就很危险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甜味剂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毒药”,在糕点、果酱等食品中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允许且安全的,科学合理使用甜味剂还能帮助部分人群降低糖分的摄入,促进人体的健康。同时,虽然过量食用合成甜味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绝大多数甜味剂的“增甜”效果实在“太好”,甜到发齁的馒头没有消费者愿意吃,所以不法商家不会“无所顾忌”的使用。因此,如果少量食用了违规添加甜味剂的馒头,不必过于惊慌,建议关注身体状况,有不适感及时就医。

  同时,发现有甜味明显异常的馒头,可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也可关注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参与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留下相关信息,我们组织食品检验机构为你去逐一验证。


编辑:官超

编审:杨菊

审签:蒲锐

吃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消化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芸芸众食材各有各脾性,了解食材不如了解自己,自己能消化什么。

这要从人体的消化系统说起,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2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组成。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食物的消化也是从口腔开始,口腔内有牙齿、舌,以及唾液腺。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和唾液中酶的作用,食物得以初步的消化。比如吃馒头的时候,馒头中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会转变为麦芽糖,所以馒头会越嚼越甜。但是这种消化只是初步消化,比较有限。


二、咽和食管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机械性消化以及少量的化学性消化,在舌的帮助下,经过咽与食管到达胃。

三、胃

成年人的胃容量为1-2L,可以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团逐步被胃液水解和胃的运动研磨,形成食糜,逐次少量的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开始向十二指肠进行胃排空,胃排空的速度,液体>固体,小颗粒>大颗粒,等渗液体>非等渗,三大营养素排空速度,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混合膳食需要4-6个小时排空。

四、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分,正常成年人的小肠长达4-5m,加上小肠的特殊结构以及环形皱襞上的微绒毛,小肠的吸收面积可以达到200-250㎡。混合膳食一般在小肠内停留3-8小时。

同时,小肠内还含有大量的消化液,可以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当胰液分泌障碍的时候,即使其他消化液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容易引起脂肪泻,但是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

当然了,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食物的 *** 下,也会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高蛋白的食物 *** 胆汁分泌的作用最强,碳水化合物最弱。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五、大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同时,还为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储存的场所,并将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值得一提的是,大肠中物质的分解多是细菌作用的结果,肠道菌群可以利用场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被人体吸收利用。

而微生物的食物,也就是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大豆、菊粉、未精制加工的小麦、大麦燕麦以及不可消化寡聚糖等。

如果膳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减少,会导致肠道菌群丰度减少。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没有影响?

最近的科学新闻提到一项研究结果,说是经过更多次数的咀嚼后,可以增加食物热效应,等于是减少了食物热量。这么说,细嚼慢咽是不是真的可以有助于减肥呢?对于糖尿病患者所顾虑的“细嚼慢咽会升血糖”的问题,又是否有道理呢?咱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你吃完饭感觉身体热乎

是因为“食物热效应”

在说吃饭对减肥的影响这件事之前,咱们先科普一下“食物热效应”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吃饭之后身体的散热量会比饭前额外增加。这种效应会让人感觉饭后身体更加温暖。很多人在冬天都有这样的体会,吃饭之前饿着肚子感觉特别冷,吃饱了身体就热乎乎的不怕冷了。

换个角度说,食物热效应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吃进去的部分食物热量当成热量散发出来了,这部分就不能再用来长肥肉了。

吃饭多咀嚼可以多消耗热量?

其实也就十几千卡,不如控制食量

可能有些朋友会很高兴:看来,吃高热量食物,只要多咀嚼就可以放心吃了!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和多咀嚼所消耗的热量相比,多吃几口时,食物热量的增加会远远大于咀嚼消耗的那点热量。比如一个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一天的能量摄入标准是1800千卡。对于一餐600多千卡的正餐来说,多咀嚼只能多消耗十几千卡的热量,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咀嚼没有意义。有研究提示,对胖人来说,以及不容易控制食量的人来说,这个多咀嚼的策略可能尤其有效。因为同样的食物量,在刻意增加咀嚼次数时,可以降低食欲,避免饮食过量,这一点是比较肯定的。

吃饭多咀嚼食物

可帮助养成“口淡”的饮食习惯

其实吃饭增加咀嚼的有益作用,还有不少。

之一,多咀嚼食物可以帮助更容易品尝出食物的滋味。一般来说,那些快餐食物都很咸,因为在快速咀嚼和吞咽时,味蕾来不及体会食物的原味,也来不及充分体会咸味,所以口味必须要调味很重才能觉得好吃。多咀嚼,还能让人更好地体会食物本身的美味,不需要那么多的咸味和甜味调味品。米饭、馒头越嚼越甜,原味蔬菜认真嚼嚼也有一种清爽的甜香。

第二,对于同样一种食物,如果更细致地咀嚼,不仅有利消化,还容易控制食欲。口腔加工是消化过程的开始。食物被嚼碎,并和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唾液中含有少量酶类,特别是唾液淀粉酶,可以对淀粉进行少量的消化。胃里有胃蛋白酶,它们作用于鱼肉蛋类,能释放出少量氨基酸和小肽。

所以,食物咀嚼得细,就会更容易产生“早期消化产物”。这些小分子会给身体“报信”,让身体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释放相关的消化液,并通知各器官做好处理相应食物成分的准备,使消化吸收更为顺畅。

第三,多咀嚼几次,延长进食的时间,还能让大脑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自己到底吃进去了多少东西。否则,若吃得太快,大脑来不及充分感觉到饱,就已经摄入了过量的食物,直到胃肠里的“物理感受器”觉得胀了再停嘴,就晚了。

真正容易长胖的是

那些容易咀嚼的食物

还要强调的是,所谓多咀嚼,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同样的食物增加咀嚼,二是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两者都有意义。选择需要嚼才能咽下去的食物,就不需要自己刻意控制咀嚼次数了,只需要选择正确的食物,自然就能让进食速度降下来。

真正容易让人长胖的,都是那些特别容易嚼、特别容易咽下去、吃起来可以速度很快的东西,比如饼干曲奇、蛋糕慕斯、面包奶黄包……哪个很耐嚼?碳水化合物爱好者喜欢的那些东西,能暴食的那些食物,都是可以快速吞下的食物。

反过来说,那些需要更多咀嚼的食物,往往不太容易让人多吃。比如说,生胡萝卜、西蓝花、青菜、燕麦粒等。黑米、红米等糙米和精白米相比,就明显需要多嚼几次才能咽下去。

同样都是肉,那种脂肪渗入肉丝当中的软糯多汁的肉,和那些需要用力嚼的瘦肉,哪个容易多吃?不信您琢磨一下,五花肉、排骨和肥羊、肥牛的口感,再想想鸡胸肉、牛腱子的口感。

糖尿病人可以多咀嚼食物

不必为控血糖而囫囵吞枣

多咀嚼对餐后血糖的效果比较不确定,目前大部分研究并未发现多咀嚼能降低餐后血糖,甚至对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来说,多咀嚼可能会增大消化前期的血糖变异性,使血糖升高稍微早一些,降低也稍微早一些。嚼烂了之后,食物颗粒小了,更好消化了,被唾液淀粉酶作用得更充分了,碳水化合物的血糖上升速度理应上升快一点。

但一项实验表明,如果按血糖曲线下面积来算,不同咀嚼性的碳水食物之间差异并不太大,比如米饭和年糕。也许有些人会有点失望,原来细嚼慢咽不能降低血糖反应啊?其实不用失望,这些研究结果至少能说明,多咀嚼并不会让你血糖反应更高。所以,糖尿病人也可以认真嚼烂食物,不必为了控血糖而囫囵吞枣。

总之,细嚼慢咽,降低进食速度,既能让人更好地体会食物的味道,又能帮助人们控制食欲,还能降低对盐、糖调料的需求。而选择需要咀嚼的食物,也能帮助人更好地控制食量。

认真咀嚼有益健康,也有益预防肥胖,这个结论是没错的。(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蒸馒头时,把酵母换成一瓶“饮料”,馒头暄软白胖,越嚼越香

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导读:蒸馒头时,把酵母换成一瓶“饮料”,馒头暄软白胖,越嚼越香!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每天基本都是一日三餐,少吃一顿就会觉得饥肠辘辘,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是离不开主食的,因为只有主食才能让人真正吃得饱,主食含有高热量能给人带来更多的能量。天南地北的朋友们,大家平时主要用大米和白面来作为主食,也就是米饭,馒头,面条,包子和饼子等等。我是北方人所以更喜欢用面食来作为主食,平时喜欢以馒头作为主食,但是我们一家人都不喜欢买外面的馒头吃,我们家人都觉得外面的馒头没有自己在家里做的馒头好吃,自己家里的馒头才是真正的又软又白,香甜可口。

以前我奶奶那个时候,蒸馒头时喜欢用碱来发酵,有时候还会用明矾来发酵,所以那时候的馒头吃不出香甜的口感出来。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对生活物资的追求越来越提升了,我家后来改为用酵母来发酵面。再到后来,我的妈妈在邻居家学会了用米酒来发酵面,做出来的馒头口感也是很独特,蒸出来的馒头颜色白花花的,看着就很有食欲想一口吃完这个馒头。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在一起闲聊时,我的朋友说她家里不仅仅是用米酒,还会用到蜂蜜水来发酵馒头,做出来的馒头口感微甜,还又软又白。后来吃到她亲手做的馒头后,才发现原来用蜂蜜水做出的馒头才是真正好吃呢。于是我就向她请教了这种用蜂蜜水来蒸馒头的 *** ,我的朋友也跟我细细讲解了用蜂蜜水来蒸馒头的 *** 与技巧。今天我也在这里毫不保留的为大家分享一下用蜂蜜水来蒸馒头的 *** , 蒸出来的馒头口感细腻清甜,越嚼越香,喜欢的小伙伴可以来学学,学会了可以做给心爱的家人吃。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做的吧。

【蒸馒头】

准备食材:面粉400克

准备配料:蜂蜜水

做法步骤

1,先往盆里倒入400克面粉,接着倒入适量的蜂蜜水,最后倒入适量的米酒,一起搅拌均匀。

2,用手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接着将揉好的面团常温发酵2个半小时,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发酵时间一般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发酵好。

3,待面团发酵成以前面团的2倍大时,就将发好的面团重新揉回发酵以前的面团的大小,接着把面团揉成一个长条状,用刀切成大小相等的面剂子即可。

4,将提前准备好的蒸笼拿出,将蒸屉上面刷上一层薄薄的油,这样是为了防止馒头粘连在蒸屉上。

5,将切好的面剂子一个个摆放在蒸屉里接着醒面20分钟,时间到后开大火蒸15分钟。

6,到15分钟以后关火继续焖3分钟,这时不要揭开锅盖,等3分钟过后再揭开。

大功告成,这样美味的馒头就做好了,馒头趁热品尝的话会感觉特别细腻香甜,越嚼越香,我全家都很喜欢吃这样做出来的馒头。做馒头时,把酵母换成一瓶“饮料”,馒头又软又白,香甜可口!这种饮料就是蜂蜜水,我是美食爱好者,很高兴能与您一起分享做美食的技巧,大家学会这个蒸馒头的小技巧了吗?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击转发关注哦!

青未了|难忘儿时馍馍香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正准备吃晚饭,父亲接到一个 *** ,是本家一个叫“建华”的晚辈打来的,邀请父亲提前回滨州老家,与其他长辈一起商议他女儿出嫁的相关事宜。婚姻大事非同儿戏,具体谁去送闺女、谁去送嫁妆、谁去跟轿、谁去做客等等细节都要研究一下才好。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第1张图片-

我随口问父亲,现在咱老家招待亲戚还得去馍馍房换馍馍吗?父亲说,现在都去饭店开席了,面食要啥有啥,村里的馍馍房早已风光不再了。听罢此言,我怅然若失。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则是人们风趣的共识,而我们的先祖更是依靠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广袤平原上的辛勤劳作得以繁衍生息,小麦、玉米是这里一年两季最常见的粮食作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加工后的玉米面可以用来蒸窝窝头、糊饼子,但玉米面毕竟是粗粮,不易消化,不可以天天食用。纵然白白的米饭在今日也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家家都可以吃得起,但粗硬的米粒,作为鲁北地区的老年人吃不了,年轻人吃多了胃里也会发酸、发胀。于是,馒头以它松软可口、老少皆宜的特性,成为了北方一日三餐最常见的主食,受到北方人世世代代的钟爱。

在里则老家一带,不管是圆圆的馒头还是长方形的“切卷子”,人们都习惯称之为“馍馍”,也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简单称之为“干粮”,去馒头房买馍馍或者用麦子换馍馍的行为统统称之为“去拿馍馍的”或“去拿干粮的”。离乡多年的我,现在一想起来这些浓浓的乡间俚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是八零后,虽没有忍饥挨饿的经历,但打小吃的却是自己家磨面蒸的“红馍馍”。也许是面粉里面含有麸皮的缘故,刚蒸出的馍馍还是白色的,可连续馏上几次之后就成了红色的了。特别是用大铁锅做饭,柴火烧得又旺,锅也热得快,馍馍不久就会发干、开花爆皮,吃到嘴里干干的、硬硬的。许多牙口不好的人,吃饭时就会把干馍馍皮先扒下来,泡到稀饭里,泡软了再吃。也有日子过得比较殷实的人家,会把扒下来的馍馍皮收起来,饭后再用来喂鸡、喂狗,但这毕竟是少数。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村里或镇上的馒头房用精粉做出的白馒头相对而言就是“大家闺秀”“高富美”了,不仅对我们贪吃的小孩子是一种诱惑,也成为了招待亲朋好友的必选之物。虽然一斤二两麦子才能换一斤馍馍,但明事理的乡亲们在重要接待当口也不含糊。娶媳妇嫁闺女,盖屋打墙,总要用好的酒菜、白白的煊和(huo)馒头慰劳前来帮忙的乡亲、好友。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不仅仅是为了面子,也是乡亲们淳朴厚道的真实体现。

我是家里的长孙,当时小姑还在上学,父亲和母亲常年上坡里侍弄庄稼,所以每当亲戚们家有新婚嫁娶、添丁进口的喜事需要走动时,奶奶总要带着我一起去坐大席。那时候,附近的村里喜欢用一种长长的白馍馍(后来知道叫“签子馒头”)招待坐席的亲戚。这种签子馒头是馒头房专门做出来的,开席前,主人家根据坐席的人数和落忙的人多少去预定。白白的热馒头放在一个圆形的大簸箩里,用多层白色棉被盖好抬回家,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陪客的人大呼“上饭“”时,帮忙的小伙们快速把它端上桌,不冷不热刚刚好吃。陪席的人,热情地说着喜庆的话,把签子馒头一个个地递给远道而来的亲戚们。那些饭量大的男客,因光顾着喝酒,菜吃得少,所以能吃下一斤馒头;奶奶她们这些女客不喝酒,吃菜就多一些,馒头自然吃得不多,往往是把一个长馒头从中掰开,相邻的两人一人一半。

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我们这些小孩子,来坐席的路上还念念叨叨“跟着大人去坐席,吃丸子肉喽”!可是一坐到饭桌前根本就不知道啥是好菜了,上来啥就抢着吃啥,哪怕是开席前放在小碟子里的蜜枣、小点心、蜜三刀也被我们快速吞下了肚子。加上吃席时大人们不断地给我夹菜,在还没上硬菜“肘子”前,小肚子早已鼓鼓的了,我们实在是吃不下了。

陪席的婶子大娘们常年忙于此事、经验丰富,早已熟门熟路,十分周全,陪不好客人还行?只见一个大娘脸上笑成了花,从一个热乎乎的长长馍馍上掰了个馍馍尖递给我,看着我的眼睛说:“好孩子,来,吃个馍馍尖,长大好做官。”见此情景,奶奶只好说:“你大妈疼你,快接过来吃了吧。”我只好遵命,默默地把馍馍尖接过来吃了下去。

后来家里有了小妹,奶奶和我们分了家。因为家里有十来亩地,父亲也无法外出打工,没有钱花的时候只能卖粮食,一切收支只能“地里进地里出”,家境每况愈下。每当夏、秋两季遇到淫雨霏霏、不见晴日的连阴天,看到火屋里储存的干柴越来越少,父母为了节约烧柴(有电炉子不舍地用),就把一天三顿饭改为两顿。早晨做饭时多放上几个馒头,吃完饭后继续把热馒头盖在锅里,谁饿了谁去拿,不再一起吃饭。黑天前,父母会安排我去馒头房拿刚出锅的热馒头回家直接吃,怎么省事怎么办。

每次都是我拿着写有壹斤、貮斤、叁斤不等的馒头票,沿着胡同里的小路去村子南头的馒头房“抢”馒头。说是“抢”,一点也不为过。附近好几个村子,数这个馒头房大,而且干净、卫生。馒头房中午、下午黑天前各蒸一次,一次蒸七八屉,也许是怕蒸多了剩下不好卖,每次出锅的热馒头多少斤都有数,一会就卖光了。很多人怕抢不到热馒头,于是提前十几分钟来等着。我不怕,因为我与他家的大女儿同学,两家的地又挨着,早就混熟了。每次我进去后先叫婶子,再拿起袋子自己装馒头(一斤几个我已经记在心里了),不用像别人一样排队等着主人给装。过完称,交上票,我拿着个热馒头边走边吃。馒头咬起来软而有劲,嚼起来满嘴浓浓的麦香,越嚼越甜。有时我甚至怀疑面团里面是不是放了糖,后来长大上了学才知道缘由。

有时在路上忙着玩,不小心把馒头掉在了地上,也不嫌脏,扒扒皮接着再吃。我相信,每一个乡下的孩子对《悯农》这首诗都不陌生,见惯了父母的辛劳,也就更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了。

记忆中,父亲每几个月都会用化肥袋子背着一大块麦子去馍馍房换成馒头票。有时家里来了亲戚,或者自己蒸的馒头不够吃一顿了,或者农忙时间没有时间自己蒸馒头的时候,就让我去拿几斤接济一下。有一年,父亲在邻村干建筑时听说杜店镇张官村有个馒头房做的“切卷子”馍馍很筋道,年底下就和几位邻居骑着自行车驮着半袋麦子去换了一些馒头回来。那些馒头确实好吃,用压面机压得一层层的,很有嚼头,以至于让我感觉到这个春节都与众不同。后来上了学,参加了工作,吃过了各种各样的白馒头。也许是吃久了吃厌了,反而想念起母亲蒸的“红馒头”了。我们结婚后每次回家都要带几个母亲自己蒸的馒头回来,吃着面皮有些发黄的馒头,就好像母亲在身边一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结婚有了小孩后,母亲便来邹平照看孩子。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母亲说总这样买着吃太贵了,五块钱的馍馍还吃不到一天,我去买个带多层蒸笼的电锅,你去买一袋面粉、一块鲜酵母,咱自己蒸来吃吧。面团发好了,为了好揉面,母亲又抓了一把玉米面进去。望着一大盖垫准备上锅的馒头,我和妻子都有着别样的感觉,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感受到了由老人关怀带来的幸福感,联想到了母亲多年来为这个家庭的付出,心中五味杂陈。半小时后馒头出锅了,母亲把锅盖揭开跑跑热气后,左手端了半碗凉水右手一边沾点水,一边快速地把热腾腾的馒头拿出来晾在浅子里。我忍不住赶紧拿了一个,咬一口软软的又不失筋道,就着大葱蘸酱,大快朵颐,好像找回了儿时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家时常自己蒸馒头吃,蒸馒头的人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妻子。不变的是,馒头里那麦香的味道、家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岳母因为吃不惯市面上的精粉馒头,多年来都是自己蒸馒头吃。前年国庆节去我老家做客时,吃到了父亲从馒头房拿回的签子馒头,赞不绝口。母亲见状非常欢喜,又去馒头房拿了十斤,嘱咐我给岳母家五斤,带回我家五斤。打那以后,父亲每次来邹平,都要带几斤签子馒头来,说是用自家的麦子换的,不花钱(不用花我们小两口的钱),同时也为了省事,省得我们经常蒸馒头太累。

这次来邹平,除了馒头,父亲还带来了五斤挂面。父亲说,这些馍馍和挂面都是从村西头你表舅家换来的,他们靠着“换馍馍”、“换挂面”,用十年的时间不仅盖起了一座小楼,还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别看二两麦子不起眼,小账就怕大算,全村的人都来拿他的馍馍,一年下来就不是小数目了。父亲说,靠汗水和勤劳发家致富,总是令人羡慕的。

听着父亲的话,望着厨房里正在忙碌的母亲和四周飘散的缕缕热气,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民间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人活着就是为了不蒸馒头——争口气”。人就应该争一口气的,不管是为了父母孩子,还是为了自己,不是吗?

(本文首发于“滨州文学”,后被多家刊物转载)

作者简介:王冬良,企业员工,爱好写作,偶有文章发表。系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获大平原文学创作奖。

壹点号 糖业清风

今天早餐你吃的什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疫情的原因经济都不怎么给力了。特别是对餐饮影响大了去,奇怪了生意不好价格优惠一点才对啊,好多朋友说下馆子比以前都贵了。这不,热干面都“联动起来”了<发怒>,都涨价了。

赚钱少了,得捂紧自己钱包了。每天在家里吃了在出门。

吃一个馒头,越嚼越甜<呲牙>

老面馒头

一层油皮

来一碗玉米豆浆。早餐营养还是蛮均衡的。<捂脸>

想必大家的早餐一定很丰富了!

不说了赶车去了。<大笑>

为什么情侣接吻时,不嫌对方的口水臭?



为什么接吻的时候

不觉得对方口水臭?

首先咱要知道,

口水里的成分大部分都是水,水本身就没啥味道,

剩下的就是一些淀粉酶、电解质、溶菌酶等等一些有机物。

其中淀粉酶这个东西可以分解食物里的淀粉

并且可以把它转化成麦芽糖

所以说为啥平时我们吃大米饭、白馒头都会越嚼越甜,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正常来说,

情侣之间接吻,口水不仅不臭,还真是有点甜甜的


至于为啥大家都觉得口水是臭的,

当然是因为你闻到的口水已经“变质”了啊!

如果说口水也有保质期的话,那么当口水接触到外面空气的时候,


就已经悄悄变质了。

口水暴露在空气里,

里面的水分蒸发,只留下了蛋白质

蛋白质接触到空气后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衍生出了某种硫化物

这才是口水变臭的原因。


至于为啥大家都觉得口水是臭的,

如果说你和另一方在亲亲的时候感觉口水是臭臭的,

排除掉对方有口臭的可能,

那只能怪你们亲亲太不走心了!

标签: 馒头 为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