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家乡崇明岛的人把甜瓜叫作菜瓜。
菜瓜可是夏天或初秋时期农村里最为常见的瓜果。那时,农人在大太阳底下流着汗劳作了半天,坐下来休憩的时候,从田头摘下一个菜瓜来,用井水一洗,在阴凉处啃上几口,甜甜脆脆的,该是何等的快哉!因此,早年的乡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株菜瓜秧。它平常不需像西瓜一样要人们精心培植,只要在田间信手撒下几颗瓜子,就会蓬蓬勃勃地生长。夏天收工回家,拎着篮子往自留地里走一遭,就会采着大半篮子的瓜回家。我想,或许当年崇明农村里大都把它种植在自己家的菜地里,所以才把它叫作菜瓜。
说起来,崇明岛上的菜瓜品种并不单一,种类比较多。印象中,有唐家甜头(现在瓜果市场售卖的西莫洛托有点和它类似)、小麦瓜、十楞瓜、青皮瓜、牛角瓜、饭瓜、王唐氏瓜、青肉青瓤瓜。它们有的脆嫩,有的蜜甜,有的酥糯,有的清香,有的汁多,有的皮薄。长得有的圆滚滚,有的长圆形,有的扁圆形,有的葫芦形。民间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爱啃食。尤其是那饭瓜、王唐氏瓜,瓜大,又特别软糯,即使牙齿松动或掉了几颗的老年人,也能美美地吃上一个半个。秋初成熟的牛角瓜,不但零吃汁水多多脆嫩可口,如果用那时崇明人夏天常饮用的酸醋冷水一拌,更是饮老白酒时的佐菜佳品。
对于我来说,在崇明众多的菜瓜中,要是讲起真正喜欢与难忘的,要数青皮青肉青瓤的瓜了。它全身的瓜皮呈中绿色,薄到甚至可以带皮吃。刨去皮后瓜肉绿里带黄,中间的瓜瓤也呈淡淡的绿色。切开来时,清香四溢,扑人鼻口。拿起吃上一口,嘴内立时生津。它除脆爽香甜外,口感还特别清凉,真正算得上消暑的顶级瓜果,菜瓜中的珍品。一拿到市场上叫卖,价钱要比别品种的菜瓜贵上好多。它的口感,要远胜现在超市里卖的那些外地来的什么绿宝、羊角蜜等品种。它们虽然瓜瓤也绿,但是比不上青皮青肉青瓤瓜的翠;它们虽然也香,但是没有青皮青肉青瓤瓜的幽香。它们虽然也嫩,但是比不上青皮青肉青瓤瓜的脆。至于甜味嘛,嘿嘿,绝对是糖尿病患者所害怕的。它的表皮,薄的不用削掉也可口食。
可惜的是,后来岛上的人们渐渐不种植它了,有人告诉我是产量低的缘故。而那些白皮的小麦瓜、十楞瓜则成了当家品种。至于现在,生产合作社种植的都是外地乃至国外引进的品种。无可否认,它们清一色的产量高,但也得实话实说,大多皮厚,瓜肉并不脆嫩。倒是乡间一些农家,还有在自己田头种有正宗的崇明菜瓜。看来,要到岛上来吃皮薄肉嫩香甜的菜瓜,只有到农家乐去碰碰运气了。
作者:柴焘熊
编辑:李琳
葫芦瓜又叫葫瓜、西葫芦等,葫瓜果实长圆筒形,腰部稍细,先端稍膨大,绿色,肉厚白色,种子少,品质好。吃起来清淡柔嫩,味道清甜。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擦成细丝做成葫瓜饼也很不错,今天教大家一个葫瓜更好吃的做法,不煮不炒也不做饼,一个小
用盐杀过水的萝卜丝饼,得到几千人的好评在笔者收集到以及查阅过的黎族洪水神话资料中,没有出现葫芦的洪水故事极少,众多的洪水神话虽然情节各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洪水泛滥的时候,拯救黎族先祖于危难的载物多为葫芦。
事实上,中国洪水神话尤其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其故事中的避水工具虽然也有诸如竹桶、木桶、铁桶、木箱、木柜、铜柜、铁柜、木臼、木槽、水盆、木鼓、金鼓、铜鼓、牛皮鼓、皮袋、皮囊、牛皮袋、木船、铁船、木铺、木房、竹篮等多种多样的器物,但使用概率最多、最常见的仍然是葫芦。关于这一点,王宪昭先生指出:“表面上看,在避水工具的选择上,各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别,但这种工具的更大特点都是一种容器或不沉于水的物体,并且常常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物象。毫无疑问,出现避水工具这个关节点的原因,是人们通过想象对逃避洪水的 *** 做出的近乎合理的解释,尽管他们不会真的坐在这些东西里面逃避灾难,但对于防水却有着明显的合理性,这种容器或物体在表象和功能上都便于类比。特别是南方民族的葫芦非常具有典型性。葫芦作为一种在南方分布广泛的植物,从其自身的特点看,它的生长可以一直延续到北纬30度范围内的低海拔地区,并且藤蔓繁茂,极易于生长,较早地进入人类生活,作为避水工具有其现实性。”<2>王宪昭先生的观点,就比较准确地从某些方面解释了黎族洪水神话为何多以葫芦作为避水工具的原因了。
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与其他地区比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更适宜葫芦瓜的生长,所以生活在这里的黎族都普遍习惯种植葫芦,葫芦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自然也更为密切。葫芦与人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葫芦在黎族日常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首先,葫芦可以食用。葫芦果实是黎族人日常重要的蔬菜,腌渍鲜炒,做汤煮菜皆可,藤和叶也可以食用。在葫芦的食用方面,宋兆麟教授在其《腰舟考》一文中曾经描述:“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加之黎族善于种植葫芦,每家都有一个葫芦架,其上吊着大大小小的葫芦。有一次我看见房东正从一个青嫩的大葫芦上切下一块葫芦做菜吃,而缺损的葫芦照长不误,主人还可以从上取食。据房东说,这是吃鲜、保鲜的好办法。”<3>黎族这种独特的葫芦食用方式,不少有关葫芦的文章中都有记录。
其次,用作生活器皿。这是在黎族日常生活中葫芦应用最为广泛且具有悠久历史的领域,宋朝的赵汝适在《诸蕃志》卷下就曾记载黎族生活器皿“以土为釜,瓠匏为器”。海南岛所产葫芦,品种多,体积大,如长形葫芦达1米许,圆形葫芦高70多厘米,直径60多厘米。按用途分类,葫芦器皿大致有几种:一种是汲水器,选长形大葫芦,偏上有孔,做从河里汲水及挑水的用具;第二种是水瓢,选圆形小葫芦,剖成两半,作舀水或盛酒用;第三种是做种子罐,存放粮食种籽、菜籽,有时也放盐巴,挂在屋梁或者椽子上,其优点:一是防潮,种籽不易发霉,二是悬空吊挂,可防老鼠啃食。此外,葫芦还可以做成饭盒、饭碗、火枪药壶、酒壶等等用具。<4>
第三,水上交通工具。这是最为人们瞩目,也是专家学者研究论述最多的一种。宋兆麟教授的《腰舟考》一文对黎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葫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和考证,他称至今仍在民间使用的黎族葫芦船是腰舟的“活化石”,他追溯黎族以葫芦为浮具的历史,认为黎族是一个海岛民族,尽管其主体来自大陆的越人,但也从周围迁来其他岛屿的居民,久而久之融合在黎族之中了。所以黎族同海洋打交道,同时,海南岛内江河纵横,黎族在捕捞、狩猎、农耕等生产活动中,也常常遇到江河的阻隔。因此,该族从古代起就利用各种水上交通工具,战胜江河,谋取生存。他们所用的水上交通工具起初是葫芦,后来才有独木舟、竹筏和木板船。<5>清《琼州黎民图?涉水图》,诗曰:“黎母山头骤飞淙,瓠瓜作楫逐湍泷,情形性习宜泅渡,王政无庸议岁杠”。注文解释:“黎(地)中溪水最多,每遇大流急势难涉,黎人往来山际,辄用绝大壶芦带于身间,至于溪流涨处,则双手抱之浮水而过,虽善洇者不能如其绝捷,亦有於山中取竹,来作一捆,藉其浮势,夹挈而渡者”。这对宋兆麟教授的观点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宋兆麟教授的《腰舟考》还对黎族葫芦腰舟在游渡时的操作 *** ,以及葫芦舟的形状、功能作了描述介绍:黎族通常选择较大的圆形葫芦,外边以竹篾或藤网罩,上有提梁,下有圈足。游渡时,有两种操作 *** ,一是用一只手臂挟住葫芦,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类似侧泳姿态;二是把葫芦置于头前,双手抓住葫芦上的竹篾或藤网套,双腿上下交替击水。由此看出葫芦舟上的竹、藤网套,不仅是起保护作用,利于放置,还便于操作时掌控。值得注意的是,黎族的葫芦腰舟,不单是过河的浮具,也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因为黎族的葫芦舟上部皆开口,口径10至13厘米,外套以皮盖。皮盖 *** 很特殊,即在葫芦舟做好以后,取一块泡软的水牛皮,将葫芦口包紧,用绳扎住。待水牛皮干后取下,割掉毛边,就是一个倒扣的皮盖了。过江时,游者把怕湿的衣服、干粮等物装在葫芦内,然后加盖,即使遇到风吹浪打,葫芦内的衣物也不会受潮。抵达彼岸后,又从葫芦里取出衣物,穿上,又背着葫芦赶路了。<6>
我国利用葫芦的浮力作为渡水工具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文献上看,葫芦在先秦时期首先是重要的水上工具。《诗?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歇冠子?学问篇》:“歇冠子曰‘中河失船,一壶千斤,贵贱无常’”。陆佃注曰:“壶,瓠也。佩之可济涉,南人谓之腰舟。”壶、瓠,均为葫芦,渡水时佩带在腰上,可以增加浮力,帮助人在水中游渡,故南方人称其为‘腰舟’”。中国南部的一些省份在过往历史中曾有过众多民族使用葫芦渡水,如今却只有在海南黎族还能找到这种原始的渡水工具,这让许多专家学者都为之惊叹。正因为如此,2007年7月23日海南省 *** 公布,由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申报的“渡水腰舟”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数量众多的黎族洪水神话中,之所以少有例外的几乎全都是以葫芦作为遗民兄妹躲过劫难的救生工具,除了以上所谈的葫芦在海南岛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易于生长,以及葫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多种实用功能这两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黎族先民对葫芦的崇拜。
葫芦崇拜不独是黎族特有的一种民间信仰,而是整个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钟敬文先生在其《葫芦是人文瓜果》一文中谈到:“中国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7>
关于葫芦崇拜的民间信仰,许多专家都从生殖崇拜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黎族的葫芦崇拜,同样与生殖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殖崇拜的产生与原始先民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原始人类的存亡首先依赖于食物和安全的保障,同时还必须保证种族的生殖繁衍。对此 ,恩格斯曾作了精辟的说明:“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8> 如果说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求人们不断地探索自然界的话,种的繁衍就要求人类不断地认识和解释自身。原始人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与大自然发生某种关系时,由于对神秘的自然界了解甚微,产生了自然崇拜;在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时,由于对生育的奥秘不能理解,又产生了生殖崇拜。就人类种族繁衍而言,由于原始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的生育都极为重视,生殖崇拜自然也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考察黎族生殖崇拜产生的一个重要角度和依据。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黎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极其缓慢,人们长期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况之中,健康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状态。如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黎族人口为25万人,到1953年才达到35.8万人,118年间仅净增10.8万人。<9>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在海南岛白沙峒考察时记载,当地婴儿的健康状态极坏,“在打空的村子里,没有见到一个婴儿是真正健康的,多数婴儿、幼儿的肤色皆是青白,否则是青黑,他们往往还患有严重贫血症或衰弱症。……与婴儿健康状态不良相适应,是幼儿死亡率极高”。而在“新开田村里,妇女只生育约4次,听说一般都只能养大两个孩子,说婴儿死亡率50%这是毫无疑问的。”<10>民族学专家华辛芝在《海南黎族人口发展情况调查》中也谈到:“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居住地域偏僻,生产水平低下,一直沿袭着牛跺田、手捻稻、甚至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 *** 。解放前在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之下,黎族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在低矮的茅草房内,卫生条件极差。一些传染病如疟疾、霍乱、天花、肺结核、痢疾、麻疯病以及性病广为流行,迷信盛行。婴幼儿死亡率极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解放初期情况有所改善,但未彻底改变。据1952年中国红十字医防队的统计,乐东县三区15989人,一年内死亡489人,死亡率为30‰;白沙县136个产妇共生过556个小孩,但只存活232个,死亡率达58%强。”<11>这些都还是近现代的资料,远古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就不难想象了。所以,种族生殖繁衍状况的严峻,是黎族生殖崇拜盛行的一个重要的也是直接的原因。
黎族原始宗教中的生殖崇拜,体现在多个方面,譬如蛙崇拜,在黎族妇女的文身图案中普遍保留青蛙纹样,在黎族织锦中,包括服饰图案、龙被艺术等都大量保留了青蛙纹、蛙人纹。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大量的蛙纹彩陶考证,蛙崇拜最初是对女性生殖器——子宫(肚子)的崇拜,是原始社会阶段妇女祈求具有强劲生育能力的崇拜意识。海南黎族社会的蛙崇拜显然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盛行的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存。与女性相关的生殖崇拜还有多种表现,如在黎族地区保亭县三道地区的黎族一直供奉女性 *** 的基石,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重合一带的哈方言黎族至今仍供奉石祖和女性祖先象征物。又譬如以男性生殖器为崇拜物的石祖崇拜,现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1983年在通什市毛道乡征集到的一个选用花岗岩打制加工而成的长32cm、宽12cm的出土“石祖”。石祖崇拜在海南黎族地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重合一带的哈黎,以及笔者老家什运乡什统黑的杞黎至今仍有供奉石祖的习俗。高泽强、文珍的专著《海南黎族研究》也谈到:在保亭县三道镇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凡村庄旁边的大树下或靠近小溪的土堆旁多有用石板垒成“门”字形的小石庙,里面都供奉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天然石头。<12>黎族的生殖崇拜还表现在传统舞蹈上,学者吴名辉曾经介绍:五指山市毛道乡“以及乐东一带的《钱串(铃)舞》,充分使用30公分左右的钱串棍短小精悍的象征特点,通过站跳、下蹲、仰卧等姿势,模仿男人威猛、坚硬、强壮的行房动作,灵巧矫健地上下左右来回舞动……”<13>周菁葆教授也曾经描述:“在白沙县的元门、细水等地,人们对生殖器的崇拜体现在动态之中。如在跳《老古舞》时,舞者要在肚子上系一条用稻草编成的象征男性生殖器官的草绳。舞蹈时舞者双手拿起草绳上下晃动,整个身体作仿佛男女交媾,突出地体现男性的强状有力,渲染了男性在人类繁衍中的重要性。在另一些黎族地区的民族舞蹈中也有不少象征男性生殖器的棍棒、草绳等道具。”<14>
与上述主要以物态化方式呈现的生殖崇拜对象不同,黎族的葫芦崇拜是通过民间叙事主要是洪水神话进行传达的。如前所述,黎族民间流传的洪水神话传说数量非常之多,几乎在所有黎族地区都普遍能够搜集到,而这些神话传说中又几乎都有葫芦出现,并且大都是作为拯救人类或者是再生人类的神物出现的,这就充分反映出黎族先祖对葫芦的崇拜。
关于葫芦崇拜,学者们一般认为,将葫芦与人类起源联系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葫芦外形 *** 饱满,与女性的 *** 、臀部、生殖器(外阴)、孕妇体形,以及子宫形状等特征相似;二是葫芦多籽,与人类的“多子”欲望有象征与关联,体现着人们的生殖崇拜。学者们根据文献和神话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比较一致地认为,从文献和神话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葫芦象征孕育人类的母体。通过对黎族洪水神话的考察分析,不难看出蕴含其中的这种葫芦的母体象征意义。因为葫芦与黎族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处可见,不可分离,于是便被赋予了多方面的象征意义,而人类起源于葫芦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下,先民们无法理解人类自身生育的奥秘,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女人的腹部下出生,便认为是有一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于是就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产生了崇拜,其中特别集中到对女阴的崇拜上。日常生活中的葫芦形状与孕妇的体形十分相似,底部口端犹如女阴,内部多籽,既与女阴形似,又有多产多育的内蕴,于是葫芦就成了女阴的象征,成了生命力强大的象征,被黎族先民赋予了生命起源的意义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所以在黎族洪水神话中,葫芦不仅是洪水遗民兄妹躲避洪水灾难的救生工具,也是人类再造和生育的母体。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其著名的《伏羲考》一文中所言:“没有造人素材的葫芦,便没有避水工具的葫芦,造人的主题是比洪水来得重要,而葫芦则正做了造人故事的核心。”<15>
由此可见,研究黎族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崇拜,不仅应从葫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方面理解,而且要从葫芦的象征意义方面来解读。
大果型南瓜新品种,单果4-6公斤!口感粉甜美味,还耐储运春季准备种南瓜的很多地区,已经陆续开始要备种育苗了,所以最近来咨询南瓜好品种的朋友非常多~
整合了一下大家的诉求,发现绝大部分的种植户想找的还是那种,味道好吃、产量高或者产量稳定的品种。
今天,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也找到了一款性状表现十分优秀的南瓜好品种——金优蜜2号,推荐给大家!
这个南瓜品种相较于普通品种来说个头会更大一些,普通品种的同类型南瓜,成熟时一般重量是在3公斤左右,而这款“金优蜜2号”成熟时单瓜重量在4-6公斤,产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金优蜜2号南瓜,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早熟、耐储运型大果南瓜品种。果型呈长葫芦形,成熟果橙黄色,果皮表面有光泽且带棱沟。
这个品种是主蔓、侧蔓都可以结瓜的品种,所以在适宜种植地区种,十分的高产且稳产。
而且它相较于普通品种,果实的肉质更加紧实,更耐储运的同时,吃起来也更加瓷实!味道粉甜美味,商品性表现优秀。
品种适宜种植区域还蛮广的,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河南、河北等华北地区,以及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都可以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
一般来说,南瓜的适宜播种温度是在20-30℃之间,生长期间的温度更低不能低于19℃,高温更好不能超过29℃。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授粉,从而降低果实品质的哦,一定要注意!
想试试这个南瓜新品种的种植户,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片了解品种详情哦~
西葫芦新吃法,不加1滴水煎小饼,简单美味营养高,孩子喜欢人间烟火,三餐四季,遇见就是一种缘分。我是一枚爱娃、爱美食的宝妈,会经常分享一些简单易做的美食,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劳驾动动您的发财手,点击 “关注”我吧,会有更多美味分享给您!
记得之一次买西葫芦回家的时候,老妈说:“这个南瓜这么小,长都没长大,不晓得怎么会好吃。”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同样的想法,西葫芦就是我们这里没有长大的南瓜。其实说西葫芦叫南瓜也没错,西葫芦也可以叫做白南瓜或者角瓜,属于胡萝卜科里面的一种,形状是圆筒形的,我们这里的南瓜一般是圆形的,当然也有圆筒形的,所以老妈才说我买的是没长大的南瓜。西葫芦我买来煎小饼,不到3块钱就可以煎一大盘,足够一家人当早餐,一家人都吃得开开心心,老妈也改变了“没长大的南瓜不好吃”这个观点,因为此南瓜非彼南瓜啊。
我们这里,夏季的西葫芦不到3块钱一斤,买一个还花不到2块钱,不要看西葫芦便宜,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却很高: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而且含水量非常的高,具有一定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的作用。夏天天气炎热,会经常觉得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适当吃一些西葫芦是有好处的,因此在夏季,我家经常买西葫芦吃,不炖汤,不炒菜,不加1滴水煎小饼,简单美味营养高,大人孩子都喜欢。
西葫芦鸡蛋饼
主料:西葫芦1个约300克、鸡蛋1个、面粉30克
辅料:火腿肠1根、香葱5克、盐3克、植物油10克
*** *** :
1、首先我们来准备这款西葫芦鸡蛋饼用到的食材:选用新鲜的西葫芦一个,个头不需要太大,但是直径一定要够大,因为我们要把西葫芦中间的瓜瓤给剔除掉,往西葫芦圈中加入鸡蛋火腿肠面糊,如果西葫芦直径太小,做出来的西葫芦鸡蛋饼就会比较小。火腿肠是小朋友更爱的食物之一,鸡蛋中加入火腿肠丁,调成的鸡蛋糊浓稠度不是很够,舀入西葫芦圈中容易到处跑,加入适量面糊增加浓稠度。
2、香葱洗净后切葱花,准备一根小火腿肠,将火腿肠切小丁,不管是长度还是厚度更好不要超过0.5厘米,因为西葫芦准备切成0.5厘米的厚片,火腿肠丁切太大,装入西葫芦圈的时候容易超出表面。有朋友说火腿肠外边包的那一层皮不好撕开,每次撕那一层皮都要费老大的功夫,我们这里用的是火腿肠丁,直接带着包装清洗干净后用刀切成两半,然后撕掉就可以了,有了空气的进入,火腿肠好撕又不粘黏。
3、挑选个头稍微大一点的鸡蛋,将鸡蛋壳的表面清洗干净,把鸡蛋磕入碗中,加入3克食盐,搅拌成调不起蛋白的蛋液,然后加入火腿肠丁、葱花和面粉搅拌成没有面粉颗粒的酸奶状鸡蛋面糊。
4、将西葫芦洗净,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用水果刀或者是小汤勺,将西葫芦中间的瓜瓤给剔除掉,留下一个空心状的圆环。一定不能将边缘部分留的太薄,只需去除中间的瓜瓤部分就可以了,否则放入馅料以后,在煎制小饼的过程中容易萎缩,馅料容易露出来。我又是用的家里切花型蔬菜的模具直接切的,懒人就是花一次钱买些实用的小工具,在以后的日子里偷懒。
5、将西葫芦圈放入少量食盐,腌制几分钟,西葫芦圈遇到盐后会出水变软,西葫芦也有一个底味,不至于馅料有味,西葫芦寡淡。腌制的时间不用太长,几分钟就够啦,否则会影响西葫芦的脆性,然后放入清水中清洗掉多余的盐分,沥干水分备用。
6、平底锅预热后刷上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放入一层沥干水分的西葫芦圈,用小汤勺将调好的馅料舀入西葫芦圈中,注意面糊要慢慢添加,不要没过西葫芦圈,否则加热的时候会膨胀溢出,弄的西葫芦饼长出小尾巴,我倒入面糊的速度太快,有些还没加热的时候面糊就溢得到处都是,影响颜值。
7、煎西葫芦鸡蛋饼的时候盖上盖子全程用中小火,由于西葫芦经过腌制过很容易熟,看见西葫芦饼里面的面糊蓬松起来,像一个个绿底的纸杯蛋糕一样,西葫芦饼就煎好了,这毕竟不是真的蛋糕,所以揭开锅盖后,鸡蛋糊馅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回缩,然后就成了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红黄绿相间,分外好看,咬一口蓬松的鸡蛋夹着咸咸的火腿肠,还有喷香的小葱花,当然还有清脆西葫芦的清香,满口都是复合的味道。怎么样,今天分享的这款西葫芦鸡蛋饼简单吧,不需要有多高的厨艺,就算是之一次下厨都会做成功,哪天试试呗,这款西葫芦鸡蛋饼尤其适合夏天哟,不到3块钱煎一大盘,一家人吃得都很开心。
?一日三餐,快乐分享,感谢您的阅读!我分享的是美食的 *** 过程,如果你刚好喜欢或需要,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吧,顺便点击一下【关注】,可别把我弄丢了哟!
以上图文均由本人原创,欢迎转、评、赞、藏,严禁搬运和抄袭,侵权必究!
一提起西葫芦,大家印象中都是长长的,但这几年我们在菜地种植了一些绿珠西葫芦,菜友们路过时,都来问这是什么品种的“南瓜”,长的这么好看。
说实话,之一眼见到这种,很难把它和西葫芦联想起来,外表圆圆绿绿而且带有光泽,猛的一看明明就是南瓜嘛,但它的的确确是西葫芦的一个品种,而且味道比传统的西葫芦更加浓郁,炒菜吃,或者做包子或是饺子的馅料,都很好。
绿珠西葫芦除了外表好看、味道鲜美,它的产量也特别高,它结果的特点是又多又密,盛果期基本每天都会开一朵雌花,所以结的果实一结就是一堆堆的,多到摘不过来。
绿珠西葫芦属于无蔓型生长型 ,也就是说它不会像南瓜一样爬好长的蔓,而是在原地一直扎堆结果,所以说非常节约地方,这样单位面积的产量更加突出,也因此非常适合家庭小菜园种植,当然因为它外表圆润好看,作为特色农业种植也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
绿珠西葫芦在具体种植方面也特别简单,一般多为春季或秋季种植,它喜欢相对温暖气候,更佳生长温度在20到30度,种植株距60到80厘米,行距1.5米,管理起来也特别简单,而且病虫害较少,喜欢的话您也种植一些吧。
对于扬州,我们仅是从许许多多的古诗里,就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有人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也有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不知有多少人向往,也不知让多少人眷恋。它的美景,山水相逢,自成一派。它的美食,更是精致典雅,韵味悠久,好吃而又令人难忘。
扬州的美食,之所以出名。原因就是它既能够端庄典雅,又能够回归市井之中。对于它的包容性,有一句话描写得更好,那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因此扬州的美食才能够吸引着这么多的人前来品尝。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道去了扬州城必吃的美食。从美食的视角,慢慢了解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
扬州老鹅
扬州老鹅这道菜,在扬州传统的特色菜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盛名在江苏一带流传已久。而盛名之下,扬州老鹅的滋味也是相当的不错。值得要说的是扬州老鹅,用的可不是老鹅,只是这样叫罢了。
扬州老鹅这道美食,其 *** 食材主要用的是当地优质的上等鹅肉。做好之后的扬州老鹅,其实就是卤制成熟食的盐水鹅,味道比起南京的盐水鸭有些相似,但口感上又有着许多的不同。
先看这道菜的菜相,油亮油亮的外皮,黄润而又好看。而外皮之下还有着汁水饱满,十分有滋味的鲜嫩鹅肉,看着就非常的有食欲。
夹起一筷子鹅肉塞进口中,鹅肉中的汁水和咸香瞬间就喷涌而出,细细嚼咽下,还有着一种最淳朴的肉香弥漫而出,令人越嚼越香,好吃到停不下来。
蟹粉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也是源自扬州地区的特色菜,最开始的时候,扬州人还俗称它为“斩肉”,后来又因为这道菜的造型,像丸子一般,大而圆满,所以给他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之所以是这个名字。原因就在于它用的食材正式用蟹肉和猪肉 *** 而成,做成的丸子,整体是褐色的,但褐色之中又参杂着少许的橙黄,那正是蟹肉在其中参杂的结果。
叉起一个丸子,咬上一口。丸子的肉香味顿时流溢而出,在嘴中荡漾。鲜香的蟹粉,微咸的猪肉,共同组成了特色的美味,让人吃起来并不觉得油腻,反而是满满的肉香和清香感,完美地去除了肉的油腻味。
平桥豆腐
作为一道著名的国宴美食,平桥豆腐自然在淮扬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道菜做成之后就如同水中芙蓉一般,白白鲜嫩的豆腐、各种各类的食材,在汤水中,绽放出说不出的美丽。
现在 *** 平桥豆腐的豆腐原料,一般都用的是内脂豆腐。而后再加上鸡肉丁、香菇丁、鲫鱼脑等,共同绘酿出一道经典的美味佳肴。
尝这道平桥豆腐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去喝。虽然汤水上没有冒多少热气,但那是因为淋上了一层明油,要是贸然就喝上一口,一定会把嘴巴烫伤,所以要等一会再喝。
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用勺子盛上一碗,然后细细品味。鲜嫩的豆腐入口即化、纯黄的汤汁咸中泛起清香、再加上各类的佐菜更是为这道汤添加了数不清的滋味,好喝而又让人难忘。
扬州葫芦鸭
扬州葫芦鸭,也是一道相当有意思的美食。它外观像葫芦,造型极为奇特,味道也是相当的不错。
这道菜外观看着虽然略显粗糙,但是内在确实相当的精细。先是用脱骨法,将整只鸭的鸭骨头去掉,然后在保证鸭皮不破的情况下,在鸭子的腹中酿入八种不同的馅料,而后再精心做成葫芦形,而后经过精心烹饪,然后成菜。
做好的鸭肉外观红润而又好看,看着虽然奇怪,但吃起来却是美味无比。吃上一口,只觉得鸭肉极为香酥而又软烂,香味在嘴巴里不断弥漫,简直能香掉自己的舌头。
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在以前的时候又被人称作鸡汁煮干丝,听着就十分的简朴且美味,这道菜同样也是一道淮扬名菜,且属于淮扬菜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美食。
为什么说大煮干丝的技术难度高呢,是因为这道菜极为考验厨师的刀工,大煮干丝用的食材豆腐干、鸡丝、笋片等,都需要厨师有着精湛的刀工,才能把这些食材做成让人看着就觉得十分精致的美食。
做成之后的大煮干丝,几乎处处都是优点。被称为干丝的豆腐干和鸡丝等,不仅美轮美奂,而且食材里还吸收了鸡汤的香气,吃上一口,只觉得满嘴喷香。
而且盘中的鸡丝吃起来松软而不干煸,轻轻松松就被牙齿咬断。豆腐干也是略带嚼劲,可一旦咬开,又觉得鲜嫩无比。还有各种顺应时节的辅菜,更是让人觉得恰到好处,相当的不错。
水晶猪蹄
这道菜听听名字就觉得有趣,扬州的水晶猪蹄,不仅是一道淮扬名菜,还是一道对于女性朋友非常好的美容菜。
水晶猪蹄的主要食材自然是以猪蹄为主,香葱生姜为辅,最后由此做成了这道上等美味。由于 *** 的时候就先把猪蹄里的骨头给剔除干净了,所以吃起来十分方便。
外表晶莹剔透的猪蹄肉,光是看着就觉得诱人。吃上一口,只觉得猪蹄的肉块入口即化,清凉凉的而又爽口。一点油腻的滋味都没有,满嘴的胶原蛋白,吃了绝对能给皮肤带来非常多的营养。
如果有女性朋友去了扬州,请一定要尝尝这道菜,绝对非常值得品尝。
扬州的风景,扬州的美食,存在于扬州的市井之中。这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
最后,笔者写作不易,希望大家能多给点赞和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更大的动力。
西葫芦这样做,又脆又嫩又鲜,配上午餐肉一炒,味道太棒了大家好!我是爱美食、爱分享的阿苷!每天都会定时更新美食,喜欢美食的朋友不妨也跟着做一做。请关注我!这样就能轻松找到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好吃的炒西葫芦丝。
西葫芦又名角瓜、白瓜等,外形呈现圆筒形,表面平滑,颜色黄绿并且带有嫩绿的细纹。
为了追求口感,通常人们会采摘较嫩果实,以供做菜食用。西葫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是少有的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好食材。
西葫芦的做法有很多,炒,煮,凉拌,做馅儿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西葫芦有一个既好又不好的特点,那就是水分含量比较高。
丰富的水分可以使西葫芦吃起来非常的嫩,但是又很容易变软影响口感。那怎样才能吃到又脆又嫩的西葫芦呢? *** 很简单,只要将中间的白瓤去掉,只保留表层果肉部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炒西葫丝】
所需食材:西葫,午餐肉,生姜,大蒜,干辣椒,蚝油,食用油,食盐,鸡精
*** 过程如下:
1.准备两根西葫芦以及一小块午餐肉。
2.西葫芦洗干净后,用擦子沿着西葫芦表面擦成细丝,见到白瓤就停止;午餐肉也切成丝;最后将大蒜切成片,生姜切成丝,干辣椒切成段备用。
3.起锅点火,热锅冷油。然后将生姜、大蒜、干辣椒倒入锅中煸炒出香味。
4.接着将西葫芦倒入锅中,反复翻炒,直至微微变色。
5.然后将切好的午餐肉也倒入锅中,再加入少许的蚝油,同样快速地翻拌均匀。
6.待锅中西葫芦完全变色并且微微变软之后,就可以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鸡精进行调味,炒拌均匀之后关火即可。
7.最后将炒好的西葫芦,盛出装盘就可以了。
一道爽脆的炒西葫芦丝,就做好了!口感不错,味道很鲜,很好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您还喜欢吗?喜欢就点个赞。请关注我!我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美食分享,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的文章,也许就会有灵感。分享美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您有什么好的食谱,也欢迎大家能够给我留言,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一起开启美食之旅。谢谢大家!
黄橙橙圆滚滚,长相讨喜还好吃秋季是许多农作物成熟的季节,说到秋季可以收获的粮食,许多人会想到水稻、小麦、高粱等,黄灿灿的谷物确实很符合许多人对于秋收的印象。
而提到秋季可以收获的蔬菜,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南瓜,它那黄澄澄、圆滚滚的样子能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富足与丰收,虽然南瓜在更早的季节(7-9月)就已经上市,但人们还是愿意将其与秋季联系到一起。
南瓜作为一种舶来品,很早就进入到了中国。南瓜原产于中美洲一代,现多数学者认为由哥伦布在13世纪带入欧洲,后传入东南亚,并通过多种路径进入中国,于明代起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蔬菜。
各种各样的南瓜
如今,你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各式各样的南瓜,有黄的、绿的、大的、小的、圆形的、长条形的、光滑的、带褶皱的等等,还有专门用以观赏的飞碟南瓜、玩具南瓜等,长得是奇形怪状。不过你知道吗,你买的南瓜,可能不仅仅是南瓜,还有可能是笋瓜甚至是西葫芦哦。它们全是南瓜属的植物,外形相似,故常常统一称为“南瓜”进行售卖,比如长条形或葫芦形的南瓜,就有可能是长大了的,口感发面的西葫芦;而一些巨型南瓜,其真身也有可能是笋瓜,具体可以通过瓜蒂的形态来区分它们。
植物学意义上的南瓜
巨型南瓜,其实有可能是笋瓜
长条形南瓜的真身也有可能是西葫芦
不过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入口像南瓜的,那就是南瓜。南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具有丰富的氨基酸与可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充足,入口后饱腹感强,是许多人的代餐食物。此外,南瓜籽也可食用,是闲暇时光的小零嘴。
素材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