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的这条大头,量了一下,有74公分长...
周日再出发!
这次选择乡镇的一个小型水库,以前鲫鱼多,而且电得厉害,都是歪嘴的,但白天太阳太大,这里起码晒不到
先开七鲤香,甜腥味加蓝鲫,中午一直没口
马口之一个来报道,挺大挺粗的,下护吧,按照我的习惯,一般都不放鱼护的,今天试下能钓多少小鱼
然后都是这种,原谅我文化低,不认识叫什么,当地人叫青背
双飞马口跟鲫鱼,这里的鱼小,口轻,当练技术吧
40公分的鱼护,全是这种小鱼,目前20多条,还在我面前游来荡去,你这是在吸引我注意力么,害我没看漂,光研究鱼了
五彩斑斓的罗非,扔掉
嚯嚯嚯,幸亏我备了抄网,皮毛是相当可以,不到一斤鲤鱼
3.6沐春风,28调,上次用4.5双子鲫,太软了,控鱼不好控,旁边太多树枝了,还跑了一条板鲫
这个颜色,也是五彩斑斓,不知道叫什么,我叫他变异马口...
前面的七鲤香,状态不好,捏团当散炮,双钩带着放下去打窝了,到底就抽,后面蓝鲫加速攻开拉饵,状态可以,一直连杆。
从5点左右开始,鱼口就好了,看到窝点有鱼泡,担心等下断线,换成了自己绑的3号伊势尼,但感觉大了,加上这里的鱼滑溜滑溜的,又换成了2号袖钩。
旁边钓鱼的哥们中了一条鲤鱼,哗啦啦的响,然后跑了,说用的小钩,我还在考虑要不要换个钩子,刚换的2号袖,太小了,上了好几条小小鱼
接下来重点来了,兄弟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在旁边钓友跑鱼之后,只见我的浮漂上顶一目,缓缓下沉,我以为是鲫鱼,果断提竿,有重量!
沐春风的调性还是不错的,这鱼在水下慢慢转了两圈,缓缓上浮,目测两三斤,我靠,这是二号袖!我紧张得不要不要的,左手拿着抄网下水,右手擎竿。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早下抄网,我紧张啊,二号袖钩,并且左边跟右边都是树枝多的地方,留给我溜鱼的位置不多。
鱼看到抄网之后,吓到了,开始发力,往左边冲去,妈蛋那里有树枝,挂到就完了,我马上往右边打满竿,幸好抗住了。这时,又往右边冲,赶紧往左打满杆,又抗住了。接着又往外面发力,妈蛋!要拔河了,差点就想扔杆子了,可惜没挂失手绳!这时候的我,如李大毛附身,快速将竿子往左前送,使竿子跟鱼线有个角度,万幸,撑住了。就这一小会儿,好累啊,左手的抄还在水中,右手单手擎竿跟鱼搏斗着,就差一个秘书给我拍照了。最后,鱼再次往左边树枝冲,再次往右打满竿抗住之后,顶住水面呛了一口水,我抓住机会,抄网一伸,入抄!完美! perfect! beautiful!
可以看到前面也很多树枝,左边,右边都是,还是2号袖钩!无倒刺!我都佩服我技几!周六晚7斤大头都没这么激动!
后面上了一条小镜鲤,放回去了
天快黑了,收杆
嚯嚯嚯,还是挺有满足感的
鱼获全部送亲戚了,纯野生水库鱼。
总结
1、天气的原因是更大的,夜钓两晚上没什么口,这次中午也是没口,一直到了5-7点,这个时候是狂口,一直连杆
2、这个2号袖有点运气成分,是刚刚换上的,所以刚好抗住了,入护时候,发现子线已经断了,0.6子线
3、一定要做好准备,抄网要装好,万一中了鱼,没抄网那就真的是懊悔好几个月了。
更好祝各位大鲫大鲤!3号子线切切切!
河南钓友钓起“怪鲤鱼”,有人称很美味,钓友:吃完感觉味道一般01河里钓起怪鱼,全身渗血?
据长江了解,这条怪鱼是被一位河南郑州的钓鱼爱好者从黄河里钓起来的。
这位钓鱼人表示,因为当地这处河段前一段时间涨水,上游冲下来了大量鱼群,最近频繁有人爆钓,并且除了原本常见的白鲢、花鲢,鲤鱼、草鱼,还多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鱼种。
而这位钓鱼人钓起来的这条怪鱼,更是让他大吃一惊——其体型跟普通的鲤鱼几乎一模一样,但鳞片怪鱼硕大,且浑身渗血,看起来颇为吓人.
因此,这位钓友将其钓起来之后,也是有些“惊疑不定”,拿回家了也不敢吃。
02网友:这是美味?
令人意外的是,这条“爆丑”的怪鱼,被这位河南郑州钓鱼人发到垂钓社区之后,却收到许多网友的“一致好评”。
@0yMD2CN: 三道鳞鲤鱼,现在很少见了,一般卖二十多一斤,好鱼啊。
@朵朵2002: 别看它长的恶心,其实很好吃的,很多人科普过了。
@善于哥:以前看到过这鱼的介绍,可惜名字忘了,但是记得看着丑,但是挺好吃的。
@jinjin金:三道鳞,学名德国镜鲤,肉质比一般的鲤鱼好,没有土腥味,兄弟你有口福了。
这三道鳞是个什么鱼?为何长成这种丑模样,还有这么多网友称其是美味?
它真的“看着丑,但吃起来香”吗?
03长江君:这鱼真不能吃?
其实,关于三道鳞长江君已经科普过多次——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苏联引入的外来鲤鱼,学名叫散鳞鲤鱼,典型特征是鱼鳞粗大、不规则,并且这些鳞片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磕落”,体表出现渗血、结疤的情况,看起来颇为“吓人”。
三道鳞——资料图
三道鳞看起来丑怪,一度也被许多吃客误解,甚至一些钓鱼人钓起来又会丢回水里,但其实“吃起来很香”。
然而,上面这位河南郑州钓鱼人从河里钓起来的这条“三道鳞”,在长江君看来却真的不能吃。
这是为何?
04这条三道鳞已经发生病变?
三道鳞体表渗血是正常现象,但这位河南郑州钓友钓起来的三道鳞,已经不是渗血了,简直是“全身出血”。
很明显,这是已经发生了病变或者寄生虫感染的症状——正常的三道鳞只会在鳞片脱落位置出现小范围的渗血,而像这种鱼体表皮大面积渗血的情况,显然是不正常的。
但可惜的是,这位钓友在许多网友的“忽悠”之下,已经将这条“病变三道鳞”烹饪吃了,并称“吃完感觉跟一般鲤鱼差不多,味道一般”。
这.....长江君希望这位钓友的消化系统足够强大了。
最后,长江君也提醒大家,江河湖泊里钓起来的野生鱼,或许比养殖业更为鲜美细嫩,但因为没有标准的检疫措施,携带寄生虫,病变的可能性会更大。
因此,在垂钓时一旦遇到类似的“怪鱼”,千万不要贸然食用!
能性会更大。
因此,在垂钓时一旦遇到类似的“怪鱼”,千万不要贸然食用!
清哥说钓|江湖对话——镜鲤的特点及钓法每日音频
主讲人
朱清
国家二级竞钓大师,钓龄20年,擅长浮钓鲫鱼、混养。2011年全国钓鱼俱乐部挑战赛榆社站冠军;2013年万里挑一钓鱼大奖赛河南站季军;2014年FTT总决赛季军;2014年快乐垂钓网《同城约钓》河南永城站冠军;2014年《王者之战》夺下王者之印;成就一代“浮钓大侠”!2016年CCF第二站冠军;2016年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山西榆社站冠军;2017年CCF之一站亚军;2017年CCF第二站季军;2017年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冠军。
干货笔记
镜鲤就是我们常说的框镜,也称三道鳞,它的鳞片大且少。
镜鲤吃饵猛,比较容易离底截口,它的力气比正常的鲤鱼稍微大,钓的时候可以稍微钓的灵一点。
镜鲤身宽,正常吃饵的时候,嘴巴距离地面稍微高,喜欢截饵。作钓时,可以加长子线,延长摆幅的时间,让鱼有机会截口。
镜鲤较活跃,食量大,作钓时,投饵量一定要足够,动物蛋白类的饵料要多加一点。
人工养殖的镜鲤,通常会经历下面的成长过程。养殖初期,养殖人通常喂食动物蛋白多的饵料,以期让其快速长身体。当养到个体稍大的时候,养殖人会将饵料换成植物蛋白含量多的,成长过程造成了食性的偏好。
2斤以下的镜鲤,常常处于刚从吃动物蛋白多的饵料,过度到植物蛋白多的饵料阶段,更加偏爱动物蛋白类的饵料。
作钓小个体的镜鲤,甚至是鲤鱼的时候,饵料中的动物蛋白加的稍微多一点。尤其是生口镜鲤,或者是个体稍微小的(2斤以下)镜鲤,作钓时饵料中加入的动物蛋白类的饵料更要多。
钓个体大的镜鲤或者鲤鱼,饵料中植物蛋白类的饵料要稍微多一点。
以上是我们钓商品镜鲤的思路,野生的镜鲤并不能算在其中。
湖南长沙的一位钓鱼人,在当地的河道野钓时,意外地钓获了一条八斤多重的大鱼。
本以为是一条鲤鱼,但经过朋友和旁边的钓友鉴别后说:这很可能是一条鲫鱼!
不过,这条疑似鲫鱼的大鱼,由于个体实在太大了,已经超出了我们常见鲫鱼的五六倍,所以旁边的钓友一时也难以确认,出于保护的目的,最后将它放流了。
长沙钓鱼人展示钓获的大鱼
上图是长沙钓鱼人钓获的大鱼图片,从这条大鱼的体型和特征,乍一看还真以为是条大鲤鱼,但再仔细一看又与鲫鱼像似,就是个体大了些。
因为野生鲫鱼一般都在半斤至八两,超过一斤半就很难见到了,但也有人钓到过三五斤重的“鲫鱼王”。
超过两三斤的鲫鱼,就已经极为罕见了,更别说是八斤多重的“大鲫鱼”了,简直闻所未闻。
几人在河边争论个半天,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所以只好把照片发到网上,希望有人能鉴别出到底是鲤鱼还是鲫鱼。
这条8斤多重的大鱼,是如何钓上来的?
湖南长沙这位钓鱼人,在外地工作,难得有时间休假回来,闲着无聊就和同村的几个朋友,一起去钓鱼。
朋友本来打算找个收费的水库垂钓,但考虑到他不经常钓鱼,去收费的水库白白浪费钱。
所以几人合计,还是去梅溪湖龙王港去野钓,虽然鱼的密度稀少,但大鱼还是有的。
开车来到龙王坝上游后,找了一处靠近水草,而旁边还有几个钓友以及开始在这里垂钓了。
长沙梅龙湖龙王港橡胶坝
根据钓鱼经验,这几位钓友的鱼护已经下水了,说明这里鱼口应该不错。
朋友们的装备比较齐全,还带了各种味型的饵料,他们打算用拉饵抽钓,可以起到大小鱼兼顾。
但对于不经常的钓鱼人来说,只好选择蚯蚓作为钓饵,抱着一副“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态度。
可没成想,打完酒米,挂上蚯蚓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发现浮漂突然钝了一下,有鱼咬钩了。
突然黑漂!一提竿,鱼竿瞬间成了弓形,同时鱼线也被拉的呜呜作响,朋友们也赶忙跑了过来,指导钓鱼人遛鱼。朋友说,凭发力的劲道来看,这条应该是一条大鲤鱼。
经过十来分钟的紧张遛鱼,钓鱼人钓起的这条大鱼,朋友用抄网给抄上了岸。
鱼获
摘下鱼嘴边上的鱼钩时发现,怎么没有胡须?
通常鲤鱼都是有胡须的,但被钓起的这条大鱼嘴角两边,很显然是没有胡须的,并且整体形状有点酷似鲫鱼,难道真是鲫鱼?
不可能!其中一位朋友斩钉截铁地说,鲫鱼不可能长这么大,这条鱼估计至少有八斤多重。长这么大,钓了二十多年的鱼,从没听说过鲫鱼能长这么大!
就在几人议论纷纷时,旁边的一位老钓友走过来瞧了瞧后说,这条看起来还真像鲫鱼,什么品种的鲫鱼能长这么大?
有人说:根据这条鱼的体表颜色来看,应该是一条黄金鲫。
也有人说:这是一条巨型土鲫鱼,可能生长了几十年了。
还有人说:这分明就是一条工程鲫,因为工程鲫的体貌特征,就与鲤鱼非常像似。
那么,到底是黄金鲫,还是土鲫鱼,又或者是工程鲫呢?
钓鱼人钓起的大鱼
这条像鲫鱼又像鲤鱼的鱼,是条什么鱼?
鲫鱼,又称土鲫鱼,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青海、 *** 地区没有,由南至北的江河、湖库、池塘和沟渠里,均有鲫鱼的身影。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但它的品种缺很多,因为引进了国外一些品种,再加上与本土鱼类杂交,导致野外很难钓到正宗的土鲫鱼。
实际上,通过钓鱼人分享的鱼获图片,就能看出来被钓获的这条大鱼,既不是土鲫鱼,也不是黄金鲫,而是一条工程鲫。
钓鱼人与大鱼的合影
1.为什么说它不是土鲫鱼。
土鲫鱼,也叫野生鲫鱼,是指没有经过人工改良,或者是没有受到其它品种破坏基因,在自然水域里土生土长的纯种鲫鱼。
土鲫鱼虽然和其它品种的鲫鱼,都是属于杂食性鱼类,但它们无论是从个头、体型的区别都很大。
之所以说钓鱼人钓获的这条不是土鲫鱼,因为土鲫鱼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
土鲫鱼
一条刚孵化出的土鲫鱼鱼苗,长到150克(3两)体重,大约需要3年的生长时间,并且还要在食物相对充足的环境下,不过土鲫鱼的生长极限,是很难突破1000克(2斤),很显然与钓鱼人钓获的这条八斤多的鲫鱼体重不相符。
土鲫鱼的体型通常呈现细长型,鱼头部位较圆,鱼身两侧有一条明显的测线。
土鲫鱼的测线鳞片,从鱼头至鱼尾的数量约28~30片,所以它不是土鲫鱼。
2.虽然体表鳞片是金黄色,但它并不是黄金鲫。
为什么说钓鱼人钓获的不是黄金鲫呢?
根据分享的图片来看,钓获的鲫鱼体表鳞片的确呈现金黄色,但实际上很多鲫鱼体表的颜色,是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并不是体表颜色是金黄色,就一定是黄金鲫。
其实,黄金鲫是一种人工改良的鲫鱼,是由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育成的优良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
黄金鲫是以红鲫为父本、散鳞镜鲤为母本,通过远缘杂交技术而获得的品种。
黄金鲫
黄金鲫的适应环境能力极强,它能像土鲫鱼那样,在水温0度的环境下正常越冬,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摄食欲。
黄金鲫的生长速度极快,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一年可以生长约500克左右,是普通鲫鱼的两到三倍。
黄金鲫虽然长的快,不过它的生长极限一般不超过3斤左右,极个别的突破了也很难超过5斤重。
另外,黄金鲫与其它品种的鲫鱼,有一个不同之处,在它的鱼嘴两边长有一对胡须,而钓鱼人钓获的这条并没有胡须,
所以,一眼就能鉴别出它不是黄金鲫,因此这条“大鲤鱼”,只能是工程鲫。
3.为什么说它是工程鲫?
众所周知,鲫鱼是属于小体型鱼类,即便是在农村深山的水库,也很难见到几斤重的鲫鱼。
只有一种鲫鱼,它的生长是不受限制的,是鲫鱼中的大哥大,它就是工程鲫。
工程鲫又称湘云鲫,是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鲫鱼品种。
工程鲫是选取改良后的四倍体鲫鱼为父本,与日本改良后的白鲫和普通鲤鱼为母本而杂交的新品种。
工程鲫的外观和体表颜色与普通鲫鱼基本一致,若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出是土鲫鱼还是工程鲫。
工程鲫
所以,市场上很多小商贩以次充好,用个体较小的工程鲫,冒充土鲫鱼,获取更高的利润。
鲫鱼的生长受限,是取决于它性成熟时间的早晚。
工程鲫的生长之所以不受限制,是因为它天生就不具备繁殖能力,所以它的生长速度,是我国所用鲫鱼品种当中最快的一种。
一条工程鲫的鱼苗,在人工养殖场的生长环境下,一年可以长到750克(1.5斤),个别优质的工程鲫鱼苗,当年就能长到1500克(3斤)左右。
因此,长沙钓鱼人钓获的“大鲤鱼”,其实就是一条工程鲫,实际上也没必要放生,因为自然水域里的工程鲫数量已经有很多了。
所以,建议各位钓友们,在野外钓到三五斤以上的大鲫鱼更好不要放生。
虽然工程鲫不能自行繁殖,但它的生长不受限制,长此以往下去会与土鲫鱼争夺食物资源以及生存空间。
不过话又说回来,钓到大鱼能首选想到的是否是保护鱼类,随后又将其放生,像长沙钓鱼人的格局,恐怕一大半的钓鱼人都做不到。
因此我认为,此处应该有掌声和点赞!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水产养殖“潜力股”:“无刺鱼”或成为现实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农业强国与农业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平衡?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如何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五谷六畜”、“一饭一蔬”都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水产养殖对全球食物安全和经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影响日益增大。全球90%以上的水产养殖分布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保证了人类食物需求和经济增长,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巨大贡献。随着野生物种的日益减少,海洋和淡水捕捞业也越来越不可持续,与之相比,水产养殖业却日渐蓬勃。
虹鳟鱼养殖 图片来自作者
在水产养殖中,通过对水生动物生产性状进行遗传改良,选择育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提升水产品的营养健康和口味。
与家畜和农作物相比,水产养殖品种的确丰富,而且越来越多。就目前全球养殖的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共计就有543个品种。不过不是所有的品种产量都相同,有70个水产养殖品种占据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80%,这些品种在业内称为大宗水产品。相比全球肉类产品养殖,猪、鸡和牛三个品种的产量就占到了全球肉类产品的80%;在作物中,水稻、小米、玉米和土豆占到了全球农作物产量的三分之二。
在丰富多样的水产养殖品种中,有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大大增强了它们的遗传改良潜力:一是水生动物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丰富,且人为驯化需要花费的时间比牛、猪等动物短;二是一些水生动物品种具有高繁殖力和体外受精特点。因此,育种方案设计也就更灵活,可以把挑选的优良个体推广到养殖户中,也不需要多个世代的繁殖就能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良个体用于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强调,对尚未开发且具有遗传潜力的水生物种进行驯化和选择育种,是水产养殖发展中一个不可错失的机遇。
山区冷水鱼养殖 图片来自作者
养殖新品种的开发在我国渔业科研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批有新品种发布,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名单(附后)就有26个,其中就有镜鲤“龙科11号”等10个水产新品种适应于淡水养殖。
镜鲤“龙科11号”图片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全球生物技术创新浪潮的迭起,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水产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热点,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遗传改良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在每年公布的新品种中,有许多是基因技术的新成果,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创新RNA功能敲除技术,开展鱼类性别编辑。也就是说,应用此项技术,他们创制了转雄、转雌、败育以及糖原合成异常的罗非鱼、性腺发育阻抑的黄颡鱼,取得了淡水鱼类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的新突破。
2021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少肌间刺鲫突变体。无独有偶,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发布一则最新消息:通过控制鱼刺基因,该校高泽霞团队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骨的武昌鱼苗种,有望实现大规模推广。
鲫鱼 图片来自《常见水产品图鉴》
图片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微信公众号
我们都知道,鲫鱼是很鲜美的,可是肌间刺多的鲫鱼让许多想吃、又不会挑刺的人“望鱼生畏”。那么,这项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项研究针对鲤科鱼类肌间刺的发生发育和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筛选到了无肌间刺和少肌间刺的鲫突变体,为无肌间刺鲫新品种的选育储备了必需的科学素材,也为其他经济鱼类肌间刺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有了这项技术,相信无肌间刺和少肌间刺的鱼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喜欢吃鱼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他多年潜心鱼类遗传学研究,取得卓越成绩,我们才能吃到许多美味的淡水鱼。桂建芳院士的研究,推动了全国鲫鱼产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鲫鱼产量就达到282万吨,其中,桂建芳院士的“中科3号”占到了鲫鱼主养区产量的70%左右。
桂建芳院士相关研究成果 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物种的遗传改良效率和准确性在不断提升。在市场上,我们可以常见的就有鲟鱼、鳊鱼、鲤鱼、鲫鱼、鲥鱼、泥鳅、大银鱼、鲑鱼、黄颡、乌鳢、鳗鲡、河鲀、大闸蟹等本国品种,还有虹鳟、罗非鱼、淡水鲳、淡水鲨鱼、日本沼虾等从国外引进的养殖品种,这些美味淡水产品,在保障着我们的健康生活和粮食安全。
而透过这些养殖水产品,我们要知道支撑着养殖产品多样性的野生物种的多样性,要体会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的艰辛,也要认识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审核专家:潘晓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策划:武玥彤 姜楠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菜市场常见淡水鱼图鉴(鲤科篇)闲言碎语不要讲,直接进入主题。本篇介绍的都是万恶的鲤科鱼类,统一特征就是有叉状肌间刺......
黄河大鲤鱼
之一种,当然是位居鲤科科长的鲤鱼。鲤,学名Cyprinus carpio,鲤属。体长可达1m左右。体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2对。鲤鱼都是有“须”的,总有人分不清草种金鱼和锦鲤,其实很简单,锦鲤有须而金鱼无之。
镜鲤
鲤鱼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河鱼,有两千多年的养殖历史,各地品种很多。其中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原产欧洲,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入国内,东北地区多见,特点为:皮肤光滑,仅侧线部和背、腹部有少数大型鳞片,故俗名“三道鳞”。
糖醋鲤鱼,鲁菜之经典名菜
鲤鱼属于底栖性鱼类,食性荤素皆有,惯常水底“刨食”,土腥味较重,非泥底(卵石、砂石)的清水环境或者网箱养的稍好。因肉质粗糙,且有腥味,故不宜清蒸,一般都是重口味做法,如红烧鲤鱼、糖醋鲤鱼等。
鲫鱼
第二种,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鲫属,俗称鲫拐子、鲫瓜子。体长不过20厘米,体侧扁,稍高,无须,和鲤鱼区别明显。一般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色,但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塘养的偏深,河鲫颜色较鲜亮。
鲫鱼
如果把鲫鱼推为淡水鱼之冠,恐不服者众,但至少它是鲤形目之翘楚。其肉味细嫩鲜美,几无腥味,可清蒸可做汤可酥炸,唯刺多令人懊恼,这是鲤形目鱼类的通病,不独鲫鱼然。
鳙鱼
第三种,鳙,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鳙属,也叫花鲢、胖头鱼。体侧扁较高,体长大1m余。背面暗黑色,具小黑斑。鳙鱼为四大家鱼之一,系我国主要淡水鱼养殖对象,栖息水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
剁椒鱼头
鳙鱼肉质尚可,适用于烧、炖、清蒸或油浸,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其清淡鲜香的特点。其头大且富含脂肪,胶质较多,口感香滑鲜嫩,故鳙鱼以鱼头为尊,砂锅鱼头或剁椒鱼头是其更佳归宿。
鲢鱼
第四种,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属,俗称鲢子或白鲢,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达1m余。其外观和鳙鱼相似,鳞片小而密,眼部均位于侧线水平下方,但鲢鱼体色通常银灰色,头部虽较大但远不及鳙鱼。鲢鱼肉质不佳,做鱼圆尚可,也能凑合充当酸菜鱼的原材料。
草鱼
第五种,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草鱼属,亦称鲩、油鲩、草鲩、白鲩等,四大家鱼之一。与前述几种鲤科鱼类不同,草鱼体延长,呈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鳞片较大,如同鲤鱼。
草鱼
草鱼肉质细嫩,且肌间刺较少,腥味亦较轻,故以清蒸、油泼为佳。广东顺德一带喜食草鱼鱼生,但风险较大,顺德人肝吸虫感染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另有“海鲩”之说,实为低盐度水养殖的草鱼,生食仍不安全,惜命者切记。
青鱼
第六种,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青鱼属,也叫黑鲩、螺蛳青,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的体型和草鱼略似,均为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但青鱼体色青黑,鳍灰黑色,不如草鱼清秀俊美。
罕见的大青鱼
青鱼可以长得很大,记录更大150公斤,标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肉质不错,可做熏鱼、鱼干或者鱼圆。注意,市面上还有一种海产“青鱼”,实为鲻鱼,外观和淡水的青鱼本尊略近似,但实际上相去甚远。
第七种,团头鲂,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鲂属,即著名的“武昌鱼”,有时候也叫鳊鱼。其个头不大,一般在165~456毫米之间,体侧扁而高,略呈菱形,在常见鲤科鱼类中属于骨骼清奇一路。
团头鲂肉质细嫩,肌间刺少,适宜于清蒸。菜品鱼肉淡爽鲜香,外带姜丝麻油,香气扑鼻。另,团头鲂虽有鳊鱼之别名,但事实上鳊鱼另有其鱼(比如长春鳊),外形近似,难以区分,但团头鲂有13根半大刺,鳊鱼则是13根大刺,诸位吃客不妨仔细观察一下。
翘嘴鲌
第八种,翘嘴鲌,学名Culter alburnus,鲌属,著名的长江白鱼即指此也。 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其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故曰“翘嘴”。 其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 白鱼如切玉”形容之。适于清蒸。另有近缘种蒙古红鲌。
赤眼鳟
第九种,赤眼鳟,学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赤眼鳟属。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我在武夷山吃过此鱼,味道不错,其鳞片较软,可以不去鳞而直接吃掉。
黄尾鲴
第十种,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鲴属,江河中下游及大型水库的常见中型鱼类,一般叫“黄尾巴”,垂钓爱好者对其应该更为熟悉。体长稍扁,头小而尖,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口味和翘嘴鲌较为接近,烹饪推荐清蒸。
光倒刺鲃
第十一种,光倒刺鲃,学名Spinibarbus hollandi,倒刺鲃属,俗名青棍、光眼鱼、粗鳞鱼。体形近长筒形,尾部侧扁,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此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在广西福建等南方等地特别受欢迎。
鳡鱼
第十二种,鳡,学名Elopichthys bambusa,鳡属,也叫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其体细长,亚圆筒形,头尖长,吻尖。体背灰褐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深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为凶猛性鱼类,吃小鱼小虾。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
我能想到的较常见鲤科鱼类就这些了,全是淡水鱼。整个鲤形目6科256属2422种,基本都是原教旨主义的淡水鱼,只有少数种类在冬季会到海边觅食。鲤形目的鱼类具有肌间刺,这就是河鱼刺多之刻板印象的由来。上述十二种种,也就是团头鲂、草鱼等刺略少,其余都是刺多到令人怀疑人生,我通常都是拒绝的......
镜鲤就是我们常说的框镜,也称三道鳞,它的鳞片大且少。
镜鲤吃饵猛,比较容易离底截口,它的力气比正常的鲤鱼稍微大,钓的时候可以稍微钓的灵一点。
镜鲤身宽,正常吃饵的时候,嘴巴距离地面稍微高,喜欢截饵。作钓时,可以加长子线,延长摆幅的时间,让鱼有机会截口。
镜鲤较活跃,食量大,作钓时,投饵量一定要足够,动物蛋白类的饵料要多加一点。
人工养殖的镜鲤,通常会经历下面的成长过程。养殖初期,养殖人通常喂食动物蛋白多的饵料,以期让其快速长身体。当养到个体稍大的时候,养殖人会将饵料换成植物蛋白含量多的,成长过程造成了食性的偏好。
2斤以下的镜鲤,常常处于刚从吃动物蛋白多的饵料,过度到植物蛋白多的饵料阶段,更加偏爱动物蛋白类的饵料。
作钓小个体的镜鲤,甚至是鲤鱼的时候,饵料中的动物蛋白加的稍微多一点。尤其是生口镜鲤,或者是个体稍微小的(2斤以下)镜鲤,作钓时饵料中加入的动物蛋白类的饵料更要多。
钓个体大的镜鲤或者鲤鱼,饵料中植物蛋白类的饵料要稍微多一点。
以上是我们钓商品镜鲤的思路,野生的镜鲤并不能算在其中。
镜鲤不是锦鲤,据说是专为钓鱼人培育的鱼种,为啥钓鱼人喜欢它?有一种鱼,几乎没有鳞片,外观也不好看,但钓鱼人特别喜欢它,听说它也是鲤鱼,它叫镜鲤,注意不是锦鲤哦,你了解它吗?有哪些好的垂钓 *** ?
什么是镜鲤
通常我们见到的鲤鱼是这样的。
鲤鱼
但实际上鲤鱼种类非常多,其中一种鲤鱼很有特点,甚至很难想象它们也被称为鲤鱼。这种鲤鱼几乎没有鳞片,身体光亮,如同镜子,因此又被称为镜鲤,在国内很多地方称其为裸斑鱼,它并不是自然界原本存在的鱼种,而是人们通过生物杂交技术选育出来的品种。
镜li
镜鲤还被叫做德国镜鲤,它是欧洲人培育出的非常成功的鲤鱼品种。
为什么会培育镜鲤
人们培育各种颜色,外观的锦鲤主要是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但德国的镜鲤并不好看,而且欧洲人也是几乎不吃鲤鱼,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花费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培育这样一种并不好看的鲤鱼呢?
欧式是鲤钓
这实际上和欧洲人喜欢的一项钓鱼运动有关。那就是欧式鲤钓(Carp Fishing),欧式鲤钓以鲤鱼为目标鱼,钓鱼人之间不比钓获鱼的数量,只比单个体鲤鱼的重量,钓大鲤鱼才是他们的追求目标。因此人们千方百计培育生长更快的鲤鱼,以满足人们垂钓大鲤鱼的需求。
镜鲤巨物
镜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出来的。
镜鲤的习性
在相同养殖环境下,镜鲤比其它品种的鲤鱼生长速度快出许多。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20—30%。生长快就成了镜鲤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镜鲤具有生长快、耐低温、食性杂、适应环境能力强、易饲养、起捕率高等特点。
镜鲤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生长最快的维度为23~29℃。镜鲤不太适宜富营养化的水质。耐氧性也没有普通鲤鱼强,它们要求水中溶解氧在6mg/L以上。
其它习性,如觅食行为,产卵周期等都和普通鲤鱼相似。
手竿垂钓镜鲤
鲤鱼一直是钓鱼人最喜欢钓的鱼种之一,现在黑坑越来越普及,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鲤鱼坑。在南方由于单纯试样普通鲤鱼很少,主要以试样的鲤鱼品种是镜鲤(主要原因应该是镜鲤生长快,经济价值更高),因此南方鲤鱼黑坑一般都是以镜鲤为主。那么垂钓镜鲤与普通鲤鱼有何不同呢?
手竿钓镜鲤
一定要要抄网
其实镜鲤并没有普通鲤鱼聪明,它们更贪食,警惕性也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垂钓普通鲤鱼的 *** ,镜鲤的食量大,一定要注重做窝。一般中鱼后就应该立即补窝。镜鲤的冲击力很大,鱼竿一定要选硬竿,否则很难控鱼,回鱼也会很慢。中鱼后不能过于激动,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镜鲤的耐力好,没几个回合,它是不会露头的。千万不要直接飞鱼,因为在飞鱼过程中,鲤鱼会拼命挣扎,易脱钩。
抛竿钓镜鲤
一些水库也会放一些镜鲤,水库面积一般都很大,因此首选抛竿作钓。钓组可以选择串钩,爆炸钩,欧式钓组等。国内的镜鲤和普通鲤鱼一样,基本都是生口鱼。只要鱼进窝,还是很容易钓起来的。那么如何做窝呢?垂钓镜鲤,做窝最为关键,因为镜鲤都是养殖鱼,所以养殖颗粒是首选,玉米,麦子等也是非常好的窝料,能搞到丸饵就更好了。鲤鱼做窝量还是需要控制的。不能打太多窝料,但中鱼后一定要补窝,因为鲤鱼的食量大,它们不把一个窝子的窝料吃完,是不会离开的。
抛竿钓镜鲤
写在最后
本文介绍了镜鲤的一些知识,分析了钓鱼人为什么喜欢钓镜鲤,并简单介绍了镜鲤的作钓 *** 。如果你有更多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作者:鲤钓王Mickey
欢迎加关注,我们会持续分享鲤鱼的鱼道理论,解密欧式鲤钓的核心技术。包括钓组的使用,饵料的 *** 等
深山小溪现罕见大群德国镜鲤,探秘这一神秘物种引言: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景象,其中,深山小溪常常是溪石斑、马口鱼、鳑鲏鱼等鱼类的家园。这些小溪鱼虽个头不大,但它们的存在却是山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江西赣州的深山小溪中,最近一位村民罗师傅却偶然发现了一群与众不同的野生鱼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鱼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平均重量接近2斤,令人惊叹不已。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鱼与普通的鲤鱼有些相似之处,但却光溜溜的,没有一片鱼鳞。这个罕见的发现让人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鱼?为什么会在山间小溪中大量出现?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神秘的物种——德国镜鲤,并解答这些问题。
一、德国镜鲤的特征与习性 德国镜鲤,又称为镜鲤,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淡水鱼类。通常体长可达40-80厘米,更大可达1米以上。其体型略高且侧扁,背部呈蓝灰色或青铜色,而腹部则呈银白色。与传统的鲤鱼不同之处在于,德国镜鲤的鳞片会逐渐脱落,使其看起来光滑无鳞。这一特征让它独具魅力,与众不同。
德国镜鲤通常是群居鱼类,喜欢聚集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中。它们对各种水域环境都适应能力强,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存活和繁衍。德国镜鲤是杂食性动物,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小型昆虫和底栖动物为食。它们擅长在水底寻找食物,以吮吸和啃食的方式摄取食物。在适宜的水温和环境条件下,德国镜鲤能够快速繁殖。通常,在春季至夏季期间进行产卵,将卵沉积在浅水域或水生植物上。幼鱼孵化后,会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随着生长逐渐过渡到摄取外部食物。在适宜的饲养条件下,德国镜鲤的生长速度快,体重增加迅速。
- 德国镜鲤的美味与营养价值 德国镜鲤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它们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与其他淡水鱼相比,德国镜鲤的肉质没有泥味,因此备受食客喜爱。厨师可以运用多种烹饪方式来 *** 德国镜鲤,包括烤、煎、炸、蒸等。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适合作为主菜或配料使用。无论是红烧、清蒸,还是用于 *** 酸菜鱼,都能展现其独特的美味。
此外,德国镜鲤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德国镜鲤被广泛饲养作为养殖鱼类,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济效益。它的高产性为养殖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德国镜鲤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水质变化,因此在一些水域的养殖效果非常好。在生态方面,德国镜鲤被引入一些地区,用于生物控制和水体修复,以帮助控制底栖动物过度繁殖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三、德国镜鲤的引入与发展 我国引进德国镜鲤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德国镜鲤被引进我国主要是为了丰富渔业资源、改善鱼类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早引进德国镜鲤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主要水系的河湖中,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这些地区因为气候条件适宜、水域条件良好,并且有一定的养殖基础,成为德国镜鲤引进的重点区域。引进德国镜鲤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渔业资源的产量和品质。德国镜鲤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适合养殖和扩大种群规模。通过引进德国镜鲤,我国渔业得到了显著改善,养殖业的收益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德国镜鲤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水质变化,因此在一些水域的养殖效果较好。目前,德国镜鲤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引种和养殖,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成为我国渔业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德国镜鲤的引入也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德国镜鲤可能与本地鱼类竞争食物资源或繁殖空间,对当地鱼类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疾病防控、水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因此,在引入德国镜鲤时,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潜在的环境风险。
四、山间小溪中的德国镜鲤来源 有读者可能会问:山间小溪中这些成群的镜鲤是怎么来的呢?我们都知道,德国镜鲤具有溯流而上的习性。这条小溪的不远处是赣江的支流,据了解,由于当地连续暴雨,各个河流水位暴涨,导致赣江逆流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德国镜鲤很可能来自被大水冲毁的养殖场或鱼塘,它们顺着山间小溪溯流而上聚集起来。因此,在这里见到这些鱼儿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 结论 德国镜鲤作为一种独特的淡水鱼类,不仅具有美味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在我国的渔业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们的引入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影响,但科学管理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德国镜鲤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和保护的物种。
最后,欢迎各位钓友分享自己的镜鲤钓鱼经验和美食 *** *** ,一同探讨这一神秘而美味的淡水鱼类。山间小溪中的德国镜鲤,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长江君:草鱼位列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各地的江河湖库里都有不小的种群,也是钓鱼爱好者最熟悉的淡水鱼之一。
然而,下面这位钓鱼爱好者钓起来的这条“漩涡鳞草鱼”,估计就没几个人见过了......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水库搞了条草鱼尾巴上竟然长了漩涡,并且是两侧对称的.....”
这是近日一位钓鱼爱好者在垂钓社区发出的图片,他称是在水库钓鱼时钓起来了一条罕见的奇怪大草鱼。
这位钓友称,当时他是用5.4米的手竿拉饵,钓起来的这条大草鱼,因为草鱼力气大,溜鱼十多分钟了才弄上岸。
一开始,他将草鱼抄上岸后,感觉这条草鱼除了体型肥硕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看起来非常的健康......
然而,这位钓友将这条大草鱼摘钩放平后,却目瞪口呆地发现(甚至有点想吐),这条大草鱼的鱼尾两侧的鳞片形状看起非常的奇怪——似乎呈现一个较规律的旋涡状。
并且,在这条大草鱼的鱼尾两侧,鳞片都呈现这种罕见的漩涡状,这就很稀奇了,一时也是让这位钓鱼人有些惊疑不定,于是将其发到垂钓社区里,咨询其他钓鱼人.......
网友:这是太极图
草鱼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上面这位钓友钓起来的“漩涡鳞”草鱼,确实非常的罕见甚至有些离奇。
因此不少网友看后也是大感新奇,并纷纷留言推测其形成的原因......
正常的草鱼
有人认为这是被电打后肌肉抽搐导致的畸形(两侧对称出现畸形?);有人认为这怕不是跟外来物种杂交的“杂交鱼”;甚至还有网友戏称这是“太极图”,这是草鱼修炼快要成精的征兆,这位钓鱼人更好将它赶紧放了,否则就要倒大霉......
这种草鱼鳞片呈现漩涡状,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否像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是“太极图”之类的,具有神秘的含义?
应该是自然现象
其实,在长江君看来这是一种自然像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天生的基因变异,也可能是后天创伤导致的生长畸形。
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的朋友就知道,鱼的鳞片形状主要由其基因控制,比如一些人工培育的鲫鱼、鲤鱼,它们天生鳞片形状就颇为特殊,甚至杂乱脱落。
三道鳞天生鳞片杂乱
最典型的就是北方常见的三道鳞(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苏联引入培育的散鳞鲤鱼),其鳞片就不像普通的本土鲤鱼一样是匀称、整齐排列,而是杂乱无章,大小不一......
像上面这位钓友水库里钓起来的这条“漩涡鳞”草鱼也有可能是产生了某种基因上的变异——另外,有一些朋友认为是一条草鱼和三道鳞的杂交的产物,其实因为两者分属两个物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前也有人钓起过类似的鲫鱼——资料图
当然,后天的创伤也可能产生这种鳞片变异——比如在这条草鱼在生命早期,尾部的鳞片受伤脱落,随后重新长成的鳞片同附近的鳞片产生挤压,最后形成了这种“异常”形状。
钓友:不敢吃将其送人
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体来说,这条草鱼还是健康的,也并非什么“灵异现象”,完全可以食用。
不过,这条草鱼鳞片奇异的样子,也是让这位钓友有些犯怵,表示不敢吃,于是将其送给了邻居......
不管怎么说,不管是先天变异还是后天畸形,这些错乱的鳞片恰巧在鱼尾两侧同时形成接近漩涡的形状,还是极为罕见的——长江君认为说不定养起来观赏,反而会有特殊的景观价值......
老司机们,你们见过这种草鱼吗?
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关注江河生态保护、野生鱼水族科普,欢迎大家随时找我们吐槽爆料,如果您认可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人看到。
标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