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历史,青团怎么做好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8 0
青团:源自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祖先的纪念而存在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它的文化特色在于展示了江南人对美食的追求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江南人喜欢在清明节期间 *** 青团,以纪念祖先和表达对生命的感恩。青团的外皮使用糯米粉和艾草汁混合制成,呈现出翠绿色的外观,口感糯韧绵软,内馅则有豆沙、枣泥等不同选择。青团的 *** *** 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在食用时,可以蒸热后食用,也可以在锅中用油煎热后食用。青团的口味清淡而悠长,带有艾草的清香和甜馅料的香甜,给人一种春天气息的感觉。青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已有文献记载类似的食物。到了唐代,青团已经成为了贵族们的时令小吃。在明清时期,青团在江南地区广泛流行,成为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关于青团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与清明节有关的传说。据说在古代,江南人会在清明节期间到山上祭祖扫墓,并带上面团和艾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后来,人们将面团改成了糯米粉和艾草汁混合制成的青团,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总的来说,青团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传说的传统特色小吃,它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表达。在江南地区,人们通过 *** 和食用青团来纪念祖先和表达对生命的感恩,同时也展示了江南人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和品味。

清明|谁说北方食客不识青团?这款24节气特色美食渐行渐近

青团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特色食品,清明时节时令小吃。青团色泽呈青色,用鲜嫩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馅或莲蓉馅,甘甜细腻,滑糯绵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从色彩到口感都能感受到春天的味道。

据考证,“青团”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逢清明人们都要做青团,用于祭祖和家人分享,寓意“文化之林常绿,生命之树常青”。尽管历经千年,青团外形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依然简约古朴。但它作为祭祀食品的功能却日益淡化,已成为一款大众喜爱,时令性强的春季休闲食品。

清明时节见青团

清明前,在江南地区许多城市,无论是市中心特色美食店,还是小巷深处的老字号,你时常可以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们在排队,只为了这一口春天的味道。食客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望着一叠叠蒸笼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好像只要轻轻咬上一口青绿,瞬间如拥抱了整个春天。

青团虽然最早在上海扬名,却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共享的风味食品。它在上海、宁波叫青团;到了温州名曰清明饼;南京则唤作春团或清明团。江南水乡的青团,宛如绿色光谱,折射出了一道道和而不同的无限春色。

时代变迁,清明节亦具备了扫墓与踏青的双重内涵。青团顺理成章,借助祭祖的属性,在江南地区两千多年的崇儒文化中一路走来。“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资深美食博主、青团推手”中华食圣袁枚(1718-1789)短短14个字,让多少人跃跃欲试,欲探青团 *** 之究竟。

绿色的面团,总是赏心悦目

麦苗、嫩艾叶,青团之绿的来源。收割春绿,榨出青汁,与水磨糯米粉搅拌均匀,以豆沙为馅而成。上笼蒸透,刷一层熟菜油或芝麻油,待到出笼,一团团热乎乎的青团油绿如玉,甜而不腻,且带有清淡艾草香气,香糯可口,是一款天然绿色健康风味小吃(也有的采用蔬菜汁,但缺少了麦苗,嫩艾叶特有的清香,让青团缺失了韵味和灵魂)。虽说艾草汁 *** 的青团,色泽不似浆麦草做的那般碧绿,有些甚至隐隐发黑,却有一种久违的醇厚气息,朴素得令人安心。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人们将春绿收割、洗净、焯水、沥干、煮沸、过冷水,去其苦味、还原清香的本源…… 这是 *** 美味的传统工序,也是考验技艺与匠心的时刻。如今上海等地市面上的一些青团,多用浆麦草或麦草粉取代艾草 *** 青汁,保留原始榨汁工艺的老字号已经不多。至于那些为追求“色如碧玉”效果,使用色素等食用添加剂制成的“工业化”食品,不吃也罢!

爱上青团不仅看颜值,

还要走进它的心灵世界——馅料

2016年,当上海杏花楼的师傅开创性地将蛋黄肉松塞到糯米皮的那一刻,便开启了网红馅料的“青团元年。本土特色极强的马兰头青团、春笋青团、荠菜鲜肉青团相继问世,排队购买的长龙成为实力代言。

无论是奶盖青团,还是抹茶牛奶青团,抑或是喜茶芋泥咸蛋黄青团、艾叶奶黄椰蓉青团,更有杏花楼鸡丝培根青团的中西合璧,盒马鲜生酸菜鱼青团的不走寻常路——虽说许多产品不免有“标榜”及迎合大众味蕾之嫌,但客观上对传统饮食也起到了传承保护发展的作用。

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

谈到美食情感,许多年长食客还是钟情艾草豆沙青团,认为这才是江南人家眼里的“真·青团”,永远带着最原始的味蕾记忆与最温柔的仪式感。

*** 步骤:

步骤1:选麦青或嫩艾叶、浆麦草等绿色食用植物,加少量水,打成青汁。

步骤2:将麦青等绿色食用植物汁加少量盐,入锅中煮沸,去除涩味。

步骤3:把青汁趁热加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团。

步骤4:将粉团和豆沙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剂子。

步骤5:将豆沙包入粉团中,搓圆,放入刷油或垫粽叶的蒸屉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

谁说北方食客不识青团

这款特色美食渐行渐近

青团作为24节气饮食中更具代表性特色饮食,北方地区许多食客还处于逐步认知阶段,有的甚至比较陌生,故糕点甜品店也少有这类食品 *** 售卖。由于近年来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交流, *** 平台的热卖,许多食客尤其是年轻食客,开始尝试并开始接受这款特色食品。其实对餐饮食品经营者来说,口味的差异不是市场壁垒,恰恰是市场机会。

尽管南北文化略有差异,北方食客也不是都不识青团。在老北京传统习俗里,清明时节就保留着这一特有美食。老北京“寒食十三绝”里,除了姜汁排叉、蜜麻花、馓子等小吃品种,多家老字号每年清明节还会推出各种口味的青团食品,满足市民需求。在北京最常见的青团是豆沙馅,除此之外还有肉松蛋黄、芒果椰蓉等特色口味可选。咸香适口的肉松蛋黄馅,加上清醇的大麦味道,是春天里独有的美味。而果香四溢的芒果椰蓉馅,属限定款青团新品,外皮滑糯Q软的麦香团子,满是清甜的果香,从色彩到口感都浸润着春天的气息。

壹点号行者说

原来青团有十几种名字,这些叫法和口味,哪一种是属于你家乡的?

青青的团子,淡淡的草香。清明节时节,这吃青团的日子,也到来咯。这圆圆的青团,从古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清明蒸青团,用作祭祀。原来呀,这流传了千百年的青团,有十几种名字,这些叫法和口味,哪一种是属于你家乡的?

青团的N种叫法

上海和宁波就叫青团,这是最常见的叫法了。在温州,青团又被称为清明饼,这也许是一个让人一听就清楚食用它的时间的名字了吧。当然,相同的,四川的叫法为清明粿、艾蒿粑粑,贵州的叫法为清明粑粑,这也非常清楚,在清明节就要食用它们了。

除了食用时间,很多名字,也是根据它的用料来取的哟。因为它是用绿油油的艾草做成,因此,在两广,它被叫做艾粑,艾粄。在皖南,它被叫做艾草果,这名字好清新脱俗,但也是可可爱爱的呢。

还有一些特别独特的叫法呢。台州的叫法青餣(yè),餣有糕饼的意思,这是一定是青青的糕饼了,很有特色呀。粿,这是绍兴的叫法。

小小的青团,原来叫法这么多呢,除了以上的这些叫法,你的家乡,青团又被称为什么呢?快回忆回忆,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百变名字,百变味道,关于青团的口味,你的家乡是流行吃咸口的还是甜味的?

1.豆沙馅

很多青团的首选馅料就是红豆沙了,这也是最传统的青团馅料了。红红的豆沙配上绿绿的外皮,自古以来,美食上的红配绿就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沙沙的甜蜜,你爱了吗?是呀,谁又拒绝得了这般春天的美味呢?

2.黑芝麻馅

香香的黑芝麻,被软绵绵的外皮包裹着。一口咬下去,清新的艾草香和热烈的芝麻香一涌而出,在你的嘴里慢慢氤氲,每一个味蕾都被紧紧的包裹着,这味道真的太棒了!你和春天的距离,也许就差一个黑芝麻青团咯!

3.凤梨馅

凤梨的口味的确很甜,但是软软糯糯的团子皮却可以冲淡凤梨过多的甜蜜,两个搭配在一起,刚刚好,甜而不腻,也是很多人的首选青团口味哟。

4.咸蛋黄咸

除了甜口,咸口青团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哟。相信很多人都是咸蛋黄脑袋吧,流着一点点油的咸蛋黄馅,真的超级诱人!来点点名,多少个咸蛋黄脑袋在呀?

5.香菇豆腐肉沫馅

新鲜的香菇,嫩嫩的豆腐,细腻的肉末,将它们炒得香喷喷的,在一同包进绿绿的艾草皮呀,这是春天里的幸福味道呀。

6.虾米粉丝馅

这个味道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咸口青团里的王者,真的是爱惨了这个味道。小小的虾米里是大海的咸咸味,剁碎了的粉丝充分的吸收了汤汁。同时被糯糯的艾草皮包裹起来,这么神仙的味道,真是亏了这艾草皮的包容呀!不说了,口水都要流出来啦!都控制不住我自己了呢!

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美食,自然有着它独一无二的风韵。它的名字,它的做法,它的历史,处处都体现了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它的包容性也给了我们许多创新的机会,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馅料,人们也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赋予了青团不同的味道。

江浙沪的“百团大战”,更是将青团的味道赋予了灵魂,用心做美食,用心做青团。这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味道的食物,是不是也有你的一份回忆?其实关于青团,小汐还是最喜欢吃甜甜的砂糖花生馅,你呢?

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无青团 不春天

来源:经济日报

整个春天,青团飘香。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具有悠久历史,主要是用山野的艾草或田间的麦叶汁水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莲蓉等馅料,因甜绵可口而广受消费者青睐。

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普华巷的许阿姨糕团店门口,前来购买青团的顾客排出了近百米的长队。“青团油绿如玉,讨人喜爱,而且还是天然绿色的健康食品,吃起来糯韧绵软,闻起来清香扑鼻,所以经常绕道来买。”顾客骆维群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青团清新的口感和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现在,青团已经成为全家人都喜爱的小零食,隔三差五就会来买上几个带回家。

许阿姨糕团店店长许长花告诉记者,她们家 *** 销售青团已经有20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 *** 的快速传播,青团这种江南小吃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逐渐火爆起来,成了春天里更多人喜爱的时令美食。

“店里目前主要销售的是芝麻、豆沙、蛋黄馅等传统口味的青团,清明节前后那段时间,每天取号等待购买的顾客达到1500多位,日均出售青团超过1万个。”许长花说。

记者走访南京多家生鲜超市和连锁餐饮、糕点店时发现,除了传统口味的青团,各种五花八门奇特口味搭配青团层出不穷,吸引了充满好奇心和喜欢尝鲜的年轻消费者。

来自河南的“00后”张凯是南京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热衷于探寻风味美食。他告诉记者,在河南老家,青团很少见,来到南京上学之后,对青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南方的甜口食品,北方人不太适应。

前些天,张凯在盒马生鲜超市发现了螺蛳粉口味青团。“吃起来感觉特别过瘾,它让螺蛳粉的浓烈与麦汁、糯米粉的清新融合在一起,口感上给人以强烈冲击力,因此特地多买一些带回去和同学一起分享。”张凯说,很多传统小吃都在不断融合现代时尚,创新更迭,体验感更好,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超市里销售的酸辣凤爪青团、笋干菜青团、栗蓉芝士青团等一批特色青团就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丁俭一直关注青团产业发展。他说,目前江南地区的青团产品主要以手工 *** 为主,尚不能满足江南以外地区消费者的需求。“青团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酶类物质,具有健脾暖胃、消食降火等功效,是非常值得打造和推广的品牌,但目前亟待解决原料储藏保鲜和营养品质保持等问题。”丁俭说,“我们正在研究筛选可供水晶汤圆和青团加工的特种糯米粉加工 *** ,探究不同品种糯米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特性和制粉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添加黄原胶等多糖物质提升产品品质。”

最近,江苏省烹饪协会对青团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剑锋告诉记者,以各地老字号为代表的点心食品加工企业均涵盖了青团一类的产品,但青团产品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大部分企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群众排队购买青团的状况成为常态。“我们初步估算,江苏青团食品目前已达到千万元级的市场规模,如果加以扶持和产业化发展,青团产业规模完全具备突破亿元的条件。”

龚剑锋也坦言,青团食品虽然在江南地区广受欢迎,但就全国而言,其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受到时令和地域的制约。为了做大做强江南传统小吃产业,江苏省烹饪协会正指导有关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协会将成立江苏省面点专业委员会,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并与高校食品学院合作,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烹饪大师对生产线和产品品种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良和创新,推动企业生产实现标准化、工业化和批量化。同时,加强南北饮食文化交流,依托冷链等餐饮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消费范围,把江苏的特色点心推向全国。”龚剑锋表示。

网红青团上线!究竟是什么让众多食客为之疯狂?

每年清明节前后

热搜上总会有个位置留给青团

作为资深网“绿”的 青 团

虽有“清明团子”“清明粿”之名

但在地广物博的中国

想要在美食界搏得一席之地

必须拥有众多姓名



苏杭叫它青团子,四川叫它艾蒿馍馍

宁波叫它青麻糍,台州叫它青餣(yè)

两广叫它青粄艾糍艾粄

但不管它叫什么名,落在吃货的手里

大家只会关注一个点


今天酱油哥就冒着流口水的风险

给大家介绍一下各地的青团

在开讲之前酱油哥要先考考大家

你们知道青团的起源吗?

不知道也没关系,酱油哥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青团的起源


相传青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晋文公火烧绵山,误杀功臣介子推和他母亲,追悔莫及的晋文公便下令在他们的忌日禁止开灶用火,全国寒食三日,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但不生火就无法烹饪热食,所以他们会提前烹饪便以保存的方便即食食物,于是就发明了用绿汁染成的团子,作为寒食节的饱腹之物。

了解完青团的历史

下面就来看看各地的青团吧


广西 | 艾粑


艾粑,是广西版的青团。每年清明前后,山间田头艾草茂盛,采回家放入锅中加碱煮得青黝黝的,捞出后在凉水中泡12个小时,去其苦味。浸泡过后,挤去水分剁碎,放入锅中炒一炒提香,再加入糯米粉、白糖和成面团,包入芝麻或花生馅后揉制成圆球形再略微压扁,放在柚子叶、芭蕉叶上蒸熟即可食用。


广东 | 艾粄


粄,是客家话里对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客家人原是古时中原地区的 *** ,他们较好地保持了古老的习俗,在清明节前后,会做多种粄,名之“清明粄”,艾粄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把捣碎的花生、芝麻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扁圆形等形状,垫在芭蕉叶上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0分钟,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炉了。


贵州 | 清明粑


贵州清明粑,并非以清明节气、节日而名,而是以其 *** 原料清明菜而名。清明菜,清明前后最为鲜嫩,实际上是鼠麴草的嫩叶,采回来与糯米粉混在一起,包上由野菜、榨菜、腊肉丁炒成的馅料,蒸熟后即可食用,也有在锅中放少许猪油,微火煎至两面微黄食用的,香脆清甜,非常可口。


江西 | 清明粿


江西的清明粿依馅料不同分为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的为甜清明粿;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粿。


上海 | 青团

作为网红青团的鼻祖——咸蛋黄肉松青团,油亮的表皮,光看着就充满诱惑力,咬开后能感觉到淡淡的艾草味,咸蛋黄和肉松完美融合,咸甜交融的味道溢满整个口腔,这种感觉不要太美好!除此之外,上海还将鸡丝培根、奶香紫薯肉松、草莓酸奶、奶黄椰蓉、腌笃鲜也塞进了青团圆滚滚的肚子里,馅料丰富多样。


无论叫什么,无论肚子里塞进了什么馅儿

每一口青团都是春天的气息

都承载着我们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没有什么比餐桌上 *** 弹弹的青团

更能让人感受盎然的春意

清明节的时令美食“青团”和这个历史人物有段故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前后,雨水很多,气候又潮又冷。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采一些新鲜的艾叶回来,做青团吃。

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和寒食节,南方人必吃的特色小吃。青团是用新鲜的艾草取汁和糯米粉混合,蒸制而成的。是人们在清明节祭祀祖先用的,因为它的形状圆圆的,所以又有团圆的寓意。

关于青团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 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李秀成,在清明节的时候遭到清兵的追杀,他逃到一个小山村里,被一个农民救了。这个农民把他侨扮成农民的样子,让他在田里耕田,并把他身上弄的全是泥土,李秀成因此躲过一劫。

但是,清兵并没有放弃追杀李秀成,他们在村里设了岗位,带兵巡查,进出村的村民都要接受检查。

青团历史,青团怎么做好吃-第1张图片-

救了李秀成的农民,也在想办法给他带吃的。带馒头,米饭很明显过不了检查,农民就这么想着,忽然脚下一滑。他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一片艾草,裤子和手都被染成了绿色。

于是,他灵机一动,采了一些艾草,回去后,他把这些艾草洗干净,放到开水锅里烫了一下,然后挤干水分,给它捣成汁,混合糯米粉,做成了青色的米团子,然后混在青草里面,躲过了官兵的检查。

没想到,李秀成吃了这些青色的米团子之后,赞不绝口。后来,李秀成成功脱身,回到自己的地盘,为了纪念农民的救命之恩,他把青团的做法告诉了将士们,并要求他们学会,以便在战场上防御敌人和自保,青团也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蛋黄青团

清明节多雨,气候寒冷又潮湿。而 *** 青团的艾草和糯米粉都有食养效果。艾草可以理气血,逐寒湿,糯米性温,可以暖脾胃。所以,清明节人们吃青团也是为了适应气候,是保养身体的一个 *** 。

青团有甜口的和咸口的。甜口包的豆沙馅,咸口包的蛋黄馅。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许多商家又开发出来很多青团品种,青团的馅料也变得五花八门。不过,我还是觉得豆沙和蛋黄馅是最经典的。你觉得呢?


以前的青团是用石灰水煮的,现在逐渐被食用碱和小苏打代替了。

艾草清洗干净以后,放入兑了食用碱的开水中焯水,变色以后,捞出来过凉水。清洗几遍,去掉多余的碱,挤干水分,放入料理机,重新加入适量的干净水,打成汁。

艾草

糯米粉放入适量的白糖和猪油,搅拌均匀,倒入艾草汁,揉成面团。然后取1/3的面团,压扁放开水锅里煮熟,再和2/3的面团揉在一起。这样做是为了增加面团的延展性。

青团做法

皮做好以后,包上自己爱吃的馅料,开水上锅蒸15~20分钟,记住!是水开计时。出锅之前,在青团表面刷熟的菜油或者香油。一次吃不完,可以放保鲜盒,在冰箱冷藏室冷藏。

清明节快到了,你的家乡在清明节也吃青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文章写得不足的地方,欢迎你批评指正。

《寻味上海》丨麻花郎青团:600余年的非遗美味

视频加载中...

独家秘方,可口暖心

“一抹翠绿,甜而不腻”的口感,便是对“悦来芳”青团更好的诠释。

其青团采撷初春山野新鲜的艾草,外皮原料采用纯水磨糯米粉和天然的麦青汁,外形碧绿如玉,内馅以独特的传统工艺熬制而成,香糯绵甜,与麦青苗的清香恬淡相融合,回味有一股轻淡悠长的青草香,芳香四溢。味蕾间流转的片刻,春天便融入到了心里。

“悦来芳”青团的种类丰富。其中,豆沙青团选用高档纯赤豆用以秘制手艺精心熬制,滋味香甜可口,口感绵密细腻;黑芝麻青团,馅料软糯细腻、入口即化,芝麻独有的香味占据整个味蕾,搭配着麦青外皮,瞬间就能感受到黑芝麻馅浓厚、稠密的质感;蛋黄味肉松青团,皮糯馅多,肉松香味直冲鼻腔,余味回甘。不仅如此,“悦来芳”为糖尿病人、健身人士、减肥人士提供了专属福音——无蔗糖青团。

非遗手艺,百年传承

实际上,悦来芳还是一家具有9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2011年,“悦来芳”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3年,其食品 *** 工艺入选第三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悦来芳”这一品牌,由创始人陈善卿于1926年创建,作为主打食品之一,青团的非遗 *** 工艺传到杨武辉这里已经是第八代。

区别于别家热加工的青团,悦来芳的青团则是独特的冷加工工艺,此工艺对于卫生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但也最真实地保留了青草的香气。为更加贴合当代人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悦来芳”始终坚持纯手工无添加的 *** 传统,因此产品保质期也相对较短,需要在五天内食用。

干货总结

店名:悦来芳

曹杨店: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003号

兰田店:上海市普陀区兰田路8号

限时特购点:曹杨商城悦来芳青团专柜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曹杨分中心

编辑:陈雯婷

无青团 不春天

来源:经济日报

整个春天,青团飘香。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具有悠久历史,主要是用山野的艾草或田间的麦叶汁水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莲蓉等馅料,因甜绵可口而广受消费者青睐。

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普华巷的许阿姨糕团店门口,前来购买青团的顾客排出了近百米的长队。“青团油绿如玉,讨人喜爱,而且还是天然绿色的健康食品,吃起来糯韧绵软,闻起来清香扑鼻,所以经常绕道来买。”顾客骆维群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青团清新的口感和带给人愉悦的青草香气。现在,青团已经成为全家人都喜爱的小零食,隔三差五就会来买上几个带回家。

许阿姨糕团店店长许长花告诉记者,她们家 *** 销售青团已经有20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 *** 的快速传播,青团这种江南小吃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逐渐火爆起来,成了春天里更多人喜爱的时令美食。

“店里目前主要销售的是芝麻、豆沙、蛋黄馅等传统口味的青团,清明节前后那段时间,每天取号等待购买的顾客达到1500多位,日均出售青团超过1万个。”许长花说。

记者走访南京多家生鲜超市和连锁餐饮、糕点店时发现,除了传统口味的青团,各种五花八门奇特口味搭配青团层出不穷,吸引了充满好奇心和喜欢尝鲜的年轻消费者。

来自河南的“00后”张凯是南京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热衷于探寻风味美食。他告诉记者,在河南老家,青团很少见,来到南京上学之后,对青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南方的甜口食品,北方人不太适应。

前些天,张凯在盒马生鲜超市发现了螺蛳粉口味青团。“吃起来感觉特别过瘾,它让螺蛳粉的浓烈与麦汁、糯米粉的清新融合在一起,口感上给人以强烈冲击力,因此特地多买一些带回去和同学一起分享。”张凯说,很多传统小吃都在不断融合现代时尚,创新更迭,体验感更好,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超市里销售的酸辣凤爪青团、笋干菜青团、栗蓉芝士青团等一批特色青团就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丁俭一直关注青团产业发展。他说,目前江南地区的青团产品主要以手工 *** 为主,尚不能满足江南以外地区消费者的需求。“青团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酶类物质,具有健脾暖胃、消食降火等功效,是非常值得打造和推广的品牌,但目前亟待解决原料储藏保鲜和营养品质保持等问题。”丁俭说,“我们正在研究筛选可供水晶汤圆和青团加工的特种糯米粉加工 *** ,探究不同品种糯米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特性和制粉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添加黄原胶等多糖物质提升产品品质。”

最近,江苏省烹饪协会对青团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剑锋告诉记者,以各地老字号为代表的点心食品加工企业均涵盖了青团一类的产品,但青团产品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大部分企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群众排队购买青团的状况成为常态。“我们初步估算,江苏青团食品目前已达到千万元级的市场规模,如果加以扶持和产业化发展,青团产业规模完全具备突破亿元的条件。”

龚剑锋也坦言,青团食品虽然在江南地区广受欢迎,但就全国而言,其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受到时令和地域的制约。为了做大做强江南传统小吃产业,江苏省烹饪协会正指导有关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协会将成立江苏省面点专业委员会,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并与高校食品学院合作,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烹饪大师对生产线和产品品种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良和创新,推动企业生产实现标准化、工业化和批量化。同时,加强南北饮食文化交流,依托冷链等餐饮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消费范围,把江苏的特色点心推向全国。”龚剑锋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标签: 青团 好吃 怎么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