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及归经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2 0
中药古今研究:远志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2.《饮片新参》:“苦温辛酸。通七窍,益志健脑,安神,化痰,止咳。”

3.《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4.《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主梦邪。

5.《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6.《本草备要》:“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肾积奔豚,一切痈疽。”

7.《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

8.《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癎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

9.《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10.《本草便读》:“开心窍而泄热搜邪,味属苦辛,兼能散肿;通肾气以安神益志,性含温燥,并可疗忘。”

11.《本草乘雅半偈》:“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12.《本草从新》:“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聪耳明目,利九窍。治迷惑善忘,惊悸不寐,皮肤中热,肾积奔豚,一切痈疽。敷服皆效,并善豁痰。”

13.《本草撮要》:“味苦辛,入足少阴经,功专治健忘,得茯苓入肾通阳,得枣仁通心安神。”

14.《本草分经》:“苦辛温,入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而交心肾,泄热行气散郁,利窍豁痰,兼治痈疽,去心用。”

15.《本草蒙筌》:“味苦,气温。辟邪气,去邪梦,定心气,安心神。增益智慧不忘,和悦颜色耐老。仍利九窍,亦补中伤。咳逆能驱,惊悸可止。治小儿惊痫客忤,疗妇人血禁失音。”

16.《本草易读》:“苦、辛,微温,无毒。足少阴肾经药也。强志益肾,补精壮阳,除健忘,安魂魄,长肌肉,治奔豚。聪耳明目良剂,通肾安心灵丹。”

17.《本草择要纲目》:“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强志倍力,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肾积奔豚,治一切痈疽。”

18.《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不足,除邪气,益智慧,明耳目,宁怔忡,定惊悸,利九窍,治健忘,壮阳道,益精气,长肌肉,助筋骨。及妇人血禁失音,小儿惊风客忤,皮肤热,面目黄,久服悦颜色延年。”

19.《药鉴》:“气温,味苦,无毒。主和颜悦色,轻身耐老。利九窍而补中伤,除咳逆而驱惊悸,益智慧而善不忘。小儿惊痫客忤,非此莫治。妇人血噤失音,非此莫疗。”

20.《药性切用》:“苦辛性温,散郁泄热,入手少阴经,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利九窍,交心肾。”

21.《玉楸药解》:“味辛,微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开心利窍,益智安神。远志辛散开通,治心窍昏塞,胸膈痹痛。补肾壮阳,敛精止泄。疗骨疽乳痈,一切疮疡肿毒。”

22.《冯氏锦囊秘录》:“远志,能祛邪梦,定心神,增气益智能不忘,仍利九窍,亦补中伤,咳逆惊悸并驱,强志益精。禁梦遗精滑,敛心固肾,令耳目聪明;治小儿惊痫客忤,妇人血噤失音,功专补心。”

23.《顾松园医镜》:“定心神而止惊悸,补肾气而治健忘。散心下郁气,疗一切痈毒。心肾并补,为二经气分之药。”

24.《医学入门》:“远志苦温益肾精,补中高志定心惊,利膈通窍除咳逆,苗感阴生止梦萦。”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远志酸、细叶远志皂苷、远志皂苷元A、B、远志 酮Ⅲ,及生物碱类酚性糖苷类成分等。

2.作用:本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祛痰、镇咳、降压、兴奋子宫等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及多种杆菌有明显抑 *** 用;此外,还有抗衰老、抗突变、抗癌及溶血作用。

「穴位知识」 甲状腺结节,揉揉这里竟然就好了,她比中奖还高兴

甲状腺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病。现在很多人体检都发现有甲状腺问题,多半是甲状腺结节。人们为了这个病费尽心思,可是这个病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甲状腺问题的成因

甲状腺问题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不良情绪有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甲状腺有问题的人,要么脾气非常暴躁,要么长期郁闷心情郁结。暴躁的人多会出现甲亢,郁结的多会出现结节和囊肿。

而中医理论中,情志不得抒发则容易肝气郁结。所以甲状腺问题,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疏肝理气是其中一个解决 *** 。

再者,中医的五脏六腑没有甲状腺,那它究竟归属哪个脏器?

甲状腺属于腺体,人体所有腺体分泌的液体,都与三焦有关系,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都是少阳之气,所以得了甲状腺结节,保养好三焦和胆势在必行。

总结起来,肝胆相表里,因此要把甲状腺结节当做肝病、胆囊疾病来治,同时保养好三焦。(也存在碘摄入紊乱引起的结节。)

如何调理?

1、饮食注意

①肝胆不好的人要少吃鸡蛋,同样甲状腺出现结节,这时候也不要吃蛋类,少吃荤油这些东西吃了都会对病情有加重,在饮食上一定注意。

②控制碘摄入。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过程中,碘摄入紊乱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人们吃海产品很多,这是环境改变导致的。

2、甲状腺问题,揉揉这里

余浩老师曾表示,得了甲状腺结节,我们可以通过 *** 来治疗。我们的手脚其实是身体的阴晴表。每个指头,都对应人体的头部,指根这一圈,就对应脖子这一圈,像咽喉疼痛不舒服,把它掐一掐,捏一捏就舒服了。

如果是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或者脖子淋巴结肿大,就把脚趾缝多揉一揉,搓一搓。

按揉时间:按揉脚趾缝,并不需要拘泥时间。中医有句话叫做,上病取下,百病治足。没事就经常揉一揉,病就好了,何乐而不为?

按揉 *** :四个脚趾缝全部搓,经常搓,对甲状腺很有好处。怎么搓都行,目标是让中间的气血流通

读过我们《长期高血压,这个地方就长茧!每天刮5分钟,血压奇迹般降下来!》这篇文章的灸友对于足部反射区肯定不会陌生。

其实这个道理就像是投影,颈脖子的问题通过手脚的指头根部投影出来。当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多搓脚趾缝就能进行调理。

3、甲状腺出问题?泡脚吧!

罗大伦老师发现甲状腺结节与肝气不舒密切相关。

他当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去一位朋友家,这位朋友的妻子就得了甲状腺结节,然而她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好玩,就脾气暴躁得不得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

后来他又继续观察,发现得甲状腺结节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工作压力大,或者是性格特别要强,爱生气,心里常常有愁事。

所以,如果确认自己的压力较大、情绪不佳之后,对于此病的调理,可以用疏肝理气的 *** 。
罗大伦老师在疏肝理气方面,改编栀子清肝散为一个泡脚方。这个泡脚方,通过皮肤吸收,可以让药物进入经络。如果确实是肝气不舒引起的结节,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可以用此方辅助调理。

泡脚方:柴胡六克、炒栀子六克、丹皮六克、香附六克、当归六克、川芎六克、白芍九克、茯苓二十克,郁金六克,远志六克。如果肝火较大,可以加上牛蒡子六克、夏枯草六克。

做法:熬水,药汁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更好能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左右,水淹过三阴交以上。

功效:柴胡是疏肝的;炒栀子能泻心火,清三焦之火;丹皮是疏肝气的,泻肝火的力量很强;香附是理气的;当归是养血的;白芍是柔肝敛阴的;郁金、远志有理气安神的功效。

注意:如果病情严重,要喝这味汤药,需要请专业医生帮助判断,根据体质进行加减,请勿自行调配。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及归经-第1张图片-

此方对于肝气不舒情绪不佳引起的结节效果较好,对于碘摄入紊乱引起的结节,没有明确的效果。所以任何方子都要对症才有效。
4、艾灸调理甲状腺结节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疏通体内瘀堵的功效,具体的灸疗方案如下:

1日:巨阙 中脘 足三里

2日:期门 太冲

3日:肺俞 泽前

4日:心俞 神门

5日:天池 少海

6日:膈俞 天突 膻中

7日:肝俞 章门

8日:肩髃 手三里

9日:风池 阳辅

10日:阿是穴 二白

11:肾俞 照海。每日再加灸神阙穴

艾灸时间:成人悬灸15-20分钟,艾灸仪40-50分钟。

内容来源:医脉师承微信公众号
编辑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 李金环 秦沙沙 孙磊 王晶晶

尼斯远志,小植物,大志向|花名册No.00185


谁会想到这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呢?

但是,我四处寻访,只找到寥寥几张图片,百度只有几行字,《中国植物志》未收录。

那找找远志吧。

果然就找到了,不过介绍的几乎都是它的药用价值。




【远志】 远志科 Polygalaceae >> 远志属 Polygala多年生草本植物

俗名:红籽细草、神砂草、小草根、线儿茶、细草、小草、棘莞、要绕、葽绕,蕀莞、小鸡腿、细叶远志

别名也很奇怪。

国内分布在江西省,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宁夏 *** 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国外朝鲜、蒙古和俄罗斯有分布。

生长在草原、山坡草地、灌丛中以及杂木林下;

花果期5-9月;






远志的花极美,无论是颜色还是花形,都让人过目难忘。

蓝紫色花瓣翩翩欲飞,前端细细的流苏细腻轻盈。

叶片和花看起来都和兰花极相似,有空谷幽兰的气质。




根皮入药,有益智安神、散郁化痰的功能。主治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咳嗽多痰、支气管炎、腹泻、膀胱炎、痈疽疮肿;并有强壮、 *** 子宫收缩等作用。


《陕西中草药》有方,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多梦失眠:远志(研粉),每次服一钱,每日二次,米汤冲服。

圣济总录》有方,可治久心痛:远志(去心)、菖蒲(细切)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对于了解中医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药材,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率闻所未闻。


远志不仅仅花美,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可贵的是它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这小小的植物,一定有医好天下疾病的远大志向,值得人类深入研究更好地利用。


Flower

花 | 名 | 册






see you

文字:云朵

图片来源于 *** ,致谢。

芝味本草——第60期(远志)一味特别的中药



中药远志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适宜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


古时候远志整株都可药用,别名叫小草。就其名字寓意来说,远志代表目标远大,小草却形容渺小,同一株植物竟然有着如此悬殊的两个药名,是不是有点奇怪?


其实远志整棵植株,根部膨大而长,地上部分枝叶细小,确实就像小草。远志名由功效,小草名由形状。远志与小草名义之歧在历史上还有过一段趣闻,不妨听听!


东晋谢安“远志与小草”的故事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


《世说新语》讲的是,东晋谢安高卧东山隐居,四十余岁不愿出仕。后朝一再催促他出山做官,谢安无奈这才答应出山,但他坚决在大将军桓温部下做司马。当时有人给桓温送去一些草药,其中一味药正是远志。桓温问谢安:“此药名远志,又名小草,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称呼呢?”谢安未能答出,这时另一位名士郝隆应声答道:“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安听后脸露愧色。郝隆其实是说“处”土中之根即为远志,“出”地上之茎即为小草,却隐含“”隐居时叫作远志,但出山便成了草”的讽刺。显然是在调侃谢安晚节不保,屈就朝廷一事。后来,经过10余年的韬光养晦后,谢安在抵御前秦入侵的淝水之战中,指挥谢家子弟大获全胜,奠定了谢氏当轴氏族的地位和王谢并称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远志”。这个“远志与小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龚自珍借“远志与小草”喻怀

“远志与小草”在历史上经常成为诗人们慨叹怀才不遇的题材。此处鉴赏一例。


《远志》(清代 龚自珍)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官至礼部主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当时林则徐赴广东查禁 *** 时,预料到英帝国主义可能出兵侵犯,龚自珍与林则徐建议清廷应加强战备,巩固边境海防,绝不能妥协,可惜他的建议未被重视和采纳。


这首《远志》诗的大意是,我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的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现在虽有好汉的抱负,不凡的身手,但却像被大雪封阻在山东道上的游子一样,不能前进。龚自珍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同时亦可知,他对本草也相当了解,所以才能借药咏怀,应用自如。


远志(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吉林、河南等地。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须根及泥沙。生用或炙用。


02【方剂应用】

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等。


03【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心、肺、肾经。


04【功 效】

安神益智,袪痰开窍,消散痈肿。


05【主要应用】

1. 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多用治心肾不交所致者,常与人参、龙齿、茯神等同用。

2. 用于痰阻心窍,癫痫惊狂。治癫痫昏仆,痉挛抽搐,常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同用;治惊狂发作,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

3. 用于咳嗽痰多。常与杏仁、贝母、桔梗等同用。

4. 用于痈疽疮毒, *** 肿痛,喉痹。内服可单用研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

“奇妙”中药材,“壶”里有乾坤

2020-07-25 作者:田可新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杜银莲

世人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称其“悬壶济世”。所谓“壶”,就是盛药的葫芦。还有一句俗语,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细究起来,倒也不算是“故弄玄虚”。

据中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中药资源种类高达12807种,而中药形成的方剂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数千年间,中医药先贤们深入探索、实践和总结,使中医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传承至今,不少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大批的药学家依然在这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不断创新。这“壶”里的乾坤,可着实大着呢。

以身试药的“担当”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用来讲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再合适不过。你是不是想到了“神农尝百草”这个上古传说。《淮南子·修务训》中有言,“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有后人据此认为,这位牛首人身、骨骼清奇的首领,依靠口尝的 *** 来寻求、发现药物。想想这个过程,何等惊险与悲壮。好在神农氏是“医药之神”,有“主角光环”加持,多次以茶解毒、化险为夷。

而到了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的笔下,神农氏还开了“外挂”。《搜神记》之一卷之一篇:“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意思是说,神农用赤色鞭子鞭打各种草木,从而全部了解了它们有毒、无毒、寒、热、温、凉的性质,以及酸、咸、甘、苦、辛五味所主治的疾病(其中,酸主肝、咸主肾、甘主脾、苦主心、辛主肺)。而民间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称这条赤色鞭子乃天帝所赐,神鞭在手,便可识别草药有毒无毒。有毒之草,鞭之则色变,无毒之草鞭之则无变化。神农氏也正是持此赭鞭,走一路鞭一路,试尽天下百草,甄选出能治病救人的草药。据传,在湖北西部,至今仍可以找到神农鞭药的地方,叫作神农原;神农氏跋山涉水、架木为梯之处,便是“华中屋脊”——神农架。

细想来,不论是“尝”还是“鞭”,神农氏试药,其实就是先民集体行为的投射。经过无数人的无数次试验,他们搞清了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有药用价值,可用来医治疾病。例如,那些吃了会导致人腹泻的植物,就可以用来医治腹胀便秘。有观点认为,我们的祖先更先认识的药物正是消化道药物。而这些宝贵的经验,经过世代相传、口尝身试、反复实践,并加以理论升华催生出中药学,从逻辑上推论,应该是先有药后有医。中药学得以以书籍的形式记载下来。比如《神农本草经》,那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之一次系统总结。后世,又有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唐代集体编纂《新修本草》。此外还有《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元代《饮膳正要》一书,还对药膳食疗作了系统的总结。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历时数十年编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分为十六纲,六十二类。每药之下,分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体例详明,用字严谨,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这位“药圣”也效法神农氏,躬身试药。他将尝试曼陀罗花酒的情景写进《本草纲目》,“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他还介绍了此花的麻醉功效,“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医家还从患者那里觅得良药。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找华佗治病。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半年后,华佗恰巧又碰见那人。发现这位病人,不但无性命之忧,反倒愈发红光满面。仔细一问,人家没吃啥保命“仙丹”,只因灾荒食了一个月有余的“野草”。华佗细细寻去,发现竟是青蒿,便也用此法给黄疸病人施治,怎料效果不佳。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华佗又去“求教”早前那位病人,又得知其吃的是“三月青蒿”。到第二年开春,他再以三月间采集的青蒿展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到这还不算完。华佗又深入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青蒿茎叶才有功效,便将可入药的命名为“茵陈”,还作了一首科普民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不主张滥杀动物入药

入药的草本植物,也分“三六九等”。令人称奇的是,有的中药明明源自同一种植物,功效却大大不同,甚至相反。比如夜交藤、何首乌,前者功效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后者功效能补肝肾、泻肝风、清热解毒;瓜蒌皮与天花粉,前者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后者生津止渴、消肿排脓;而麻黄、麻黄根,前者能发汗解表,后者却是固表、敛汗。

动物当然也可入药。单按入药的部位来划分,有全身可入药的,如海马、地龙、白花蛇等;还有分泌物、衍生物入药的,包括麝香、蜂王浆、蟾酥等;甚至排泄物都可入药,比如五灵脂、望月砂、蚕沙等。据统计,我国已知可作药用的动物已达1500余种,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都有。

单说虫子入药,在我国就有5000年的历史了。辞书之祖《尔雅》就记录了80多种虫类药。武侠小说中,也常拿“毒虫做药”说事儿,它们往往是大侠们强身健体、倍增功力的“法宝”。比如,在《笑傲江湖》中,五毒教就创制了“五宝花蜜酒”,所谓“五宝”,就是青蛇、蜈蚣、蜘蛛、蝎子及小蟾蜍,酒色极清,纯白如泉,用以解毒。而药学典籍中也的确提到,蝉壳、蝎子能解毒;僵蚕、虫草可以滋补;小蚂蚁能够治疗风湿。看来,虫子的功效往往相当独特,但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起来当然要慎之又慎。

古代的医家也并不主张滥杀动物入药。“药王”孙思邈曾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千金方》中有云:“药有善代之品,而无善用药之医。善用药者姜有桂枝之用也。”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野生资源枯竭的品种会从药典退出,因此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找到入药野生动物的替代品,相关研究已经有很大进展,例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都已研制成功。

中药极其重视“配伍”。这也是临床用药的基础。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要注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关系。像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相须;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相使;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相畏;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

而且,药方哪是随便能开的?就说《红楼梦》里那治疗宝钗姑娘热毒、喘嗽之症的冷香丸,只做起来就不是一般的严苛。“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水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水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且不论其是否真的有散寒化痰、平喘止哮之功,这还只是文学作品中的偏方杂药,单就用量、贮藏 *** 等记录就如此繁复。可见,无论保健还是疗病,吃中药千万要谨遵医嘱,切勿盲目服用。

中药的奇闻趣事

中药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药名讲起,就可谓美不胜收。如诗词一般,中药名有“婉约”的,有“豪放”的,被文人用来传情达意,流传下各种奇闻趣事。

“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老,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仔细找找,这里面可“藏”着24味中药呢。想来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是读了这个充满“药香”的浪漫爱情故事,才开始创作构思,最终完成了巨著《牡丹亭》。

就说这首中药诗里提到的“当归”吧。人们都觉得,当归一味药承载的正是思念之情。其实,还有这样一则逸闻,三国时期,名将姜维降蜀后,他的母亲尚在魏国,于是给儿子寄去当归,而姜维答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寄回来了远志,表达自己要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故事里的当归、远志都是中药,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远志则有安神益智的功效。

如果中药名的霸气程度有排名的话,王不留行一定会荣登榜首。虽然这个名字充满了王霸之气,但它确实是一味中药,其主要功效在于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在描述它的药性时,李时珍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关于这味药,《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世说新语·俭啬》讲述了魏晋时代多个吝啬鬼的故事,其中一个吝啬鬼是高官卫展。江州刺史卫展在浔阳时,对于投奔自己的知交好友,一概不理,只是送一斤王不留行。这些人得到了礼物,也就明白了卫展赶人的暗示,识相地离开了。就这样,卫展利用王不留行这味药,达到了守财的目的。更有趣的是,书中还记载了来自卫展外甥李弘范的吐槽:“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意思是“我舅父太刻薄了,竟然役使草木来逐客”,一句话里满满都是嫌弃。

眼下,“CP文化”大行其道,单论药名,其实也可以从中药中找出许多CP。只从文义看的话,当归与将离简直是天作之合。“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晋代崔豹《古今注》对这个习俗作出过解释,芍药别名将离,文无则是当归的别称。如果必须分别而不忍直说,就赠予芍药暗示对方,如果思念对方就以当归之名相邀。不论是当归还是将离,都是东方人含蓄的情感表达。再比如猫爪草和狗尾花这对中药名,看起来十分“登对”。猫爪草味甘、辛,性温,用于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狗尾花可以消炎解毒。此外,迎春花和忍冬藤也十分匹配。迎春花是以花或叶入药,而忍冬藤别名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同它的花蕾金银花一样,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的功效。

中药与文学的梦幻联动,更是有很多。《楚辞》以香草美人喻君子,各种花草植物信手拈来,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一句,诗人构筑出一个生机盎然的花草世界。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将酒与萱草并列:“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杜牧以豆蔻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晏殊《木兰花·杏梁归燕双回首》“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中的蜀葵别名一丈红,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论起药名词,济南二安之一的辛弃疾也有佳作,请看他的《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中的“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栀)子”“海早(藻)”“甘松”都是药名,天衣无缝地嵌入到词里。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邀请医生友人马荀仲而作,虽然是游戏笔墨,但是词人爱国之心不灭,词中凄凉和愤懑之情也就不减。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辛弃疾报国无门,引药入词,恐怕也无法治愈心中的悲愤。

讲一味中药,上可养心、中可健脾、下可益肾,好吃不贵

古有云,良药苦口。

是的,中药难喝可是出了名的,可是它 利于病呀!

那有没有又好吃,又能治病的药材呢?

还真有,不仅有,还真不少,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莲子。

莲子

还记得小时候,随着父母逛街,那时候街边的小吃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总会看到路边有老人在卖莲蓬的,那时候吃莲子光知道好吃,

直到读大学,接触了中药后才知道原来一味小小的莲子,除了好吃,原来还隐藏了4大功效,如果你也还不知道,不妨花个2分钟,听远志一一道来吧!

健脾止泻

我们的祖先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的确,吃东西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

可有些人啊,看见食物就没有什么食欲,非但没有胃口,还老容易腹泻,往往啊吃什么就容易拉什么。

中医认为啊,脾为后天之本,主健运,主要负责将吃下去的水谷精微转运到人体各个脏腑,若是脾虚,则健运有失,吃下去的食物还没来得及被输布到各个脏腑就被排出体外,

是故,症见完谷不化。

大家再试想一下,这些人本来就吃不多,还老爱拉肚子,营养难吸收,所以这些人大都偏瘦。

莲子味甘、涩,性平,善入脾经,

中医讲,甘善补益,涩可收敛,是故,莲子功善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多用于治疗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诸证。

《纲目》:"止脾泄久痢。"

《本草备要》:"开胃进食。"

莲子

若是脾虚甚者,可酌加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的药材;

人参

白术

若是腹泻甚者,宜加用补骨脂、肉豆蔻等温脾益肾、涩肠止泻的药材。

补骨脂

肉豆蔻

益肾固精

有些人啊,肾气亏虚,而遗精滑精,真是有苦难言,

还有些人啊,小便白浊,

在中医看来啊,这些大都是肾气虚损,肾关不固所致。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掌管人体精华的脏腑,肾关不固,就如同人体储藏精华的仓库大门虚掩,精华自将从中而漏。

莲子不仅入脾经,还可入肾经,既可益肾,又具固精之效,补中有守,不失为益肾固精之常用药。

《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莲子

然而,单味莲子势必药单力孤,故而,多与沙苑子、芡实等补肾固精之药同用。

沙苑子

芡实

固涩止带

莲子不仅可用于改善男性遗精滑精的问题,同样可用于女性的带下症,

莲子

与党参、山药等健脾燥湿、固肾止带之药材同用,疗效更佳。

党参

山药

养心安神

现在很多人,睡眠不好的问题很普遍,

到了晚上,一躺下,明明已经很累了,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满脑子都是白天发生的事的回放。

好不容易睡着了吧,又容易被热醒,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一身的汗了。

究其原因啊,主要是因为心肾不交所致。

中医认为啊,心主火,肾主水。健康的人体啊,心火温熙肾水,肾水又可制约心火,水火既济,身不热,脚不凉。

反之,若是心肾不通,心火无法向下温熙肾水,肾水也不能向上制约心火,心火被堵在了上焦,中医讲心主神明啊,势必心火易扰神,睡眠的问题由此而来。

此外,心火旺盛,而症见身热烦渴,阴虚盗汗。

莲子入肾经,又入心经,功善益肾气、养心神,而交通心肾,心肾这条通路被打通了,睡眠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纲目》:"交心肾。"

《本草备要》:"清心除烦。"

莲子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呢,可酌加远志、酸枣仁等宁心安神的药材。

远志

酸枣仁


莲子功效颇多,上可入心经,功善宁心安神,中可入脾经,益后天而健脾止泻,下可入肾经,补先天而益肾固精止带。

然而,莲子虽为药食两用之佳品,也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的,因其味甘中带涩,长于收敛,是故肠燥便秘的人群还需慎用。

万物有灵 | 深山小草志高远——远志

别名 | 小草,细草,神砂草

功能 | 安神益智,解郁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借药抒怀,发泄自己被朝廷视为“小草”的不公,即使心怀远志,也无从将抱负付诸行动的愤慨抑郁之情。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远志,其实是一味中药。远志如说文解字,具有励志的意味。可它的小名却叫小草,普普通通。其实,远志与小草有着不解之缘。东晋宰相谢安,自幼聪明多智,四岁时小有名气,但他年轻时无意仕途,但精通文韬武略,不为朝廷名利动容,屡请却迟迟不出山,隐居东山和王羲之等名士一起游山玩水,借以自娱。后被恒温请做司马,却不见功绩,遭受同僚郝隆轻视,桓公拿来远志这味药问谢安:“这药名叫远志,但为什么又叫它小草?”旁边同僚答道:“这个很好解释,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安听罢,羞愧难当。终于东山再起,淝水一战名震天下,避免一场生灵涂炭的大灾难,小草不负远志。

此草木,活成了自己,在山里叫“远志”,出山就是“小草”。“小草”就这样长在山岭之中,长在唐诗里荒凉的戈壁之上,长在乡间干焦的黄泥路之上,干瘦的身影摇曳着,寂然独立,颇有“大漠孤烟直”的味道。在植物中,更低贱的是野草,而“小草”却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看似低贱,其实是低调,时刻努力与艰苦抗争,它非常耐旱,它坚忍着,情愿被忽略,被漠视,用那细细的茎,钻出坚硬如铁的地面。紫色花儿开过,细细绒绒,犹如刚出卵的鸡仔,样子十分可爱。传说三国时,蜀国遭亡,蜀将姜维的母亲被抓。姜维为了精忠报国,向母亲表示心迹,又担心被敌人发现,便买来两包中药;一包是远志,一包是当归。托人送给母亲,母亲见后,心领神会: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知道姜维胸怀远志,心有收复蜀汉江山的决心。一株民间的草木,一段被流传千古的故事。小草也有远志,可是,它的志向不在高远的天空,而在干涸的大地。富足的根却像地主老财,一袭棕黄色长袍裹挟着肥胖的身体,侧根如同老者的胡须,表情镇静。

古时候,有一秀才,娶药铺主的女儿为妻,其妻精通药理。 一年仲夏,秀才将去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出发前,妻子将一节浅棕黄色的圆木交给秀才:“相公,你带上此木,保你身体健康、考场不惊、一举夺魁。”秀才不解,幽默打趣道:“难道叫我恐吓考官不成?”妻子解释说:“哪里呀,相公此次赶考,千里迢迢,酷夏炎热,白日赶路,夜晚读书,外加蚊叮虫咬,对健康不利。此木名为‘大胆’,内服有安神补益、强壮之功效,可治心悸、失眠、健忘等;外用可治一切诸疾,能保相公一路安康。考前服用,镇静安神,临场不惊,尽情发挥,文艺书法俱佳,能不夺魁?”秀才听后,茅塞顿开,点头称是。如妻子之言,秀才果然考中之一名解元。可见,“大胆”充满智慧,充满浓浓的爱意,还充满深深的情感。秀才中举后,深感此木神效,觉得“大胆”其名庸俗。既然能益智强身,何不更名“远志”?向老丈人提出建议。丈人点头称妙,居然还加上一味平和、镇静、安神的良药“枣仁”,组成“枣仁远志汤”,并由女婿做活广告,生意格外兴隆。

春天到来时,远志从干涸的土里探出嫩绿的叶儿,一丛丛,一簇簇,很是养眼。到了夏季,不管遭遇怎样恶劣的天气,每年按时开放,因为“开放”才是它的远大志向,小枝的顶端绽放一团淡淡的蓝紫色的花儿,很小巧,却极有繁复之美,风儿吹过,花儿摇摆着,相当迷人。秋天结果了,蒴果扁平,卵圆形,里面是卵形的种子,棕黑色,很喜人。只有连续生长到第三年的初春或深秋,才可以去挖远志的根了。长根挖出后,还需经过一番磨砺。要持一根木棒,有规律地敲打根部,使其松软,之后抽出木心,再经焙干研细等工序,小草远志方成良药。

远志古人称为仙药。可益智自然是妙药,就连神仙都求之不得的。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也将远志列为益智方药的之一名。我一个同事患上了健忘症,在公司里办事迷迷糊糊,在家里也是丢三落四,出门总是忘记锁门,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以前她很聪明,记忆力又好,健忘已经快一年了,去医院检查,也无肌体病变,家人和她都很发愁。同事努力工作,近一年来成绩明显,家人回忆她换了眼下这份工作后,起早贪黑,总是担心做不好,怕被同事嘲笑,不被领导认可,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状态而开始健忘。另一个同事的母亲知道后,告诉一条老偏方:取远志五克,百合十克、鸡蛋一个、龙眼肉十克、冰糖五克,将鸡蛋打破,和上药放入炖盅里加水适量,搅匀蒸熟,每晚服用一次。同时加少量鸡肉、瘦肉等一起炖,味道更好,一般服用二至四周就能见效,脑力工作紧张的人士可以长期服用,会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随着老龄化的出现,远志汤效果还是很不错,疗效得到肯定,很多老年患者受益良多。年轻人期待过目不忘,一样受用。其中鸡蛋有滋阴润燥之功,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药效氨基酸,味甘为清补之品,具有养阴清心安神功效。远志汤在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方面均有独特的功效,有提高记忆、增加脑功能的功效。人们喜欢用它治疗健忘,将其胆大心细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其实健忘多由于思虑过重,脾虚生化乏源,心肾不足,脑髓失氧而致。若与石菖蒲配伍,远志通与肾、交于心,而石菖蒲开窍、启闭、宁神,二者配合后,通心窍,交心肾,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增加。

远志三大治病秘籍,一为安神益智,二为祛痰止咳,三为消肿止痛。其消肿止痛,内服远志煎。远志,米酒,文火煮沸,温服;外用远志膏,远志放入白酒与食醋煮烂,捣为泥状,外敷患处。治疗疮疡肿毒,易选远志膏。治疗乳疽也用远志膏。急性乳腺炎,远志煎可将乳腺结节缩小。远志安神又养心,失眠遗精增记忆。最新现代研究获悉,远志还有利尿、抗水肿,抑菌、抗突变、抗癌的作用。

远志遍及家乡的山沟与脊梁,朝气蓬勃生长着。

中药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远志即如此,从不羡慕其他草木的高大和张扬。它有它的追求,不随波逐流,只做自己,默默地造福人类。心怀远志,志存高远。

远志是聪明的,食它者,会更聪明。


(图片来源于 *** )

俗称”远志“,价值极高,今后见到别再清除,要重视起来,谢谢

在农村地区,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将有价值的植物根茎采挖下来,拿到集市进行售卖。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了常态,每年的春天,人们就会前往山林采挖植物,将珍贵的野生植物带回去卖掉,或者是换成自己所需的物品。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民朋友。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许多农民朋友只知道采挖价值高的植物,遇到一些不知道价值的植物,直接会将其铲掉,丝毫不珍惜。这样的做法,会浪费掉许多价值不菲,但人们却不清楚的植物。


远志

农村有这样一种植物,它的名字叫做远志,是一种比较矛盾的植物。希望今天给大家介绍以后,再遇到时你能不随便铲除,也不要大肆采挖,请您保护好它。远志属于一种小草,样貌特点和名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个头确实不高。虽然算不上最矮小的野草,但是这几年,由于采挖植物的人太多,一些长势较高的植物,统统都被挖掉了。因此,现在我们见到的植物都不高,所以远志就给人一种特别矮小的感觉。

此前,人们不清楚远志的价值时,都是将它当成杂草清除掉。不过,即便如此,远志在野外的数量一样能保持稳定,每次在山坡上,总能见到这种植物。不过。后来随着价值被发现,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野草,却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许多人开始大肆采挖,尤其是一些大株的远志,更是无法幸免。从外观来看,远志如同一株野草,价值看着确实不高,但如果你将它的根茎采挖出来,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其实,远志真正的价值就在根茎上,这是整株植物最有价值的部位。

虽然根茎价值很高,但是根茎带有毒性,许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既然不知道如何使用,那还不如直接卖掉。要知道,市场上有人就在收购远志,而这些人都懂得该如何使用。随着收购的人变多,采挖的人也越来越多,频繁的采挖,导致大株的远志数量逐渐减少,而小株的远志还未生长成熟,这就形成了生长断裂的情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志的价值如何使用,很多人都不清楚,即便有人能卖掉换钱,那也只是个例,不少地区根本找不到有人收购,所以我们随便采挖,也只是在浪费。

有关远志的使用,需要进行特定的处理,比如炮制、晾干处理等等。如果你们也学着别人大肆采挖,最后不一定能收获你想要的结果,这样不仅损坏了植物,而且浪费了时间精力,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不管如何,我还是要告诉大家,远志的根茎价值很高,市场上的经济价值也不菲,一斤能卖到140元左右。之所以告诉大家,是希望今后遇到它时,你能不随便采挖。如果不知道如何利用,请您留情不要把它挖走。

远志价值高的原因,是因为根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别看外貌毫不起眼,但是根茎入药以后,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功效。根据古籍《神农本草经》的介绍来看,远志的根茎入药后,可以起到耳目聪明,强志健体的功效。总而言之,远志是一种价值不错的野生植物,但近几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希望今后大家可以重视起来,不随意伤害它!

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

今天我们学习安神药。在正式介绍安神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中医所说的神是什么呢?前人认为人体的各组织都是有形的,还有一个高级的、无形的一种能力在主持活动,称它为“神”。假使神能充旺,内脏和形体就活泼,神一涣散,一切不起作用了。中医基础理论讲过,中医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而狭义的神呢,就只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在内脏方面的活动,《难经》上曾指出:“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可知中医所说的魂、魄、意、志等是用来区别各脏的活动现象的,名称虽有不同,总的说来只是一个神。

由于心脏统率内脏,故一般以心脏的神来概括其它四脏的神,而且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一系列的思想意识活动,都是神的作用。

神发生病变,便会产生胸膈烦闷,两胁不舒,精神不能自主,手足无力,狂妄不识人,记忆力衰退,前阴萎缩,腰脊酸痛不能俯仰转侧等一系列的症状。我们今天学的安神药,成方中如朱砂安神丸、琥珀定志丸等,均是治疗这种病的。



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安神药。

心神不宁的主要表现,首先是失眠,也就是睡眠障碍,有的可能是入睡困难;有的可能是入睡不困难,但醒得很早,醒了就无法再入睡;有的是多次醒来,再入睡很困难,总之造成睡眠的时间、睡眠的深度不够。

另外就是心悸,正常人的心虽然在跳,但感觉不出来,这就是正常的。如果受到突然的惊吓或剧烈运动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这就是心悸,但心神不宁的心悸不是指这些意外或者说应激原因引起的。剧烈的心悸,称为怔忡。怔忡和心悸只有程度上的差异,都是患者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入睡后有梦很正常,如果梦过多,也是心神不宁的表现。每个人记忆力不同,与自己正常时相比,有明显的变差,才称为健忘。另外,心烦也可算在心神不宁的范畴里,中药学中的安神药对这些表现都有一定的疗效。

就失眠而言,安神药与西医的安眠药有相似的作用。但是两者有较大差异,西医的安眠药显效很快,约半小时就可以发挥疗效。而中药的疗效则没这么快,很难马上见效。但是西药对使用的人会有依赖性,以及会引起白天头昏脑胀,记忆力变差等,而中药则须长期服用,长期调理,但是一旦收到效果后,不会有西药的那些副作用,睡醒时头脑清醒,思路敏捷,精力也较充沛。

对睡眠而言,若配伍针对病机的药,安神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状况。


失眠的病机


失眠(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生。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若饮食、情志所伤,劳倦、思虑、体衰等因素所致,或为肝郁化火,或为痰热内扰,则动摇心神,神不安宅;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由心胆气虚,触事易惊;或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心神失养,神不安宁。

不寐的病性有虚有实。虚者为心失所养,实者为邪扰心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多属虚;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瘀血停滞,则以实为主。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


酸枣仁


早在1700多年,酸枣仁就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将其奉为佳品,随着时间的发展,酸枣仁的药性在多部医学典籍当中都有涉猎。


酸枣是北方山上的一种枣树,贫瘠的山上,越是石头多,不长别的就越容易长酸枣。酸枣仁人心、肝、胆、脾四经,味甘、酸,性平,它不寒不热、不温不凉。

人肝,它就能够安魂、收摄肝气,让肝所藏之魂安定下来。失眠多梦,往往是因为肝不藏魂,酸枣仁能敛魂入肝。

入心,是酸枣仁的重头戏,它能够敛心阴。汗为心之液出汗往往是心阴外泄,敛心阴就能收汗。睡觉时出汗,可以用点酸枣仁;睡觉时候流眼泪,也可以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一点酸枣仁。

如果胆气虚或者胆经有虚热,也可以用酸枣仁来平息。

肝魂不安、心神不敛或者胆经虚热,都容易导致人失眠,所以酸枣仁是治疗失眠的一味重要的药。

酸枣仁作为一种安神药,对心肝有一定的滋养作用,滋养心肝的阴和血,有养心阴、心血的作用;也有养肝阴、肝血的作用。所以它更佳的应用是治疗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的心神不宁。这是在中药当中比较常用的一味安神药,因为它的安神作用比较强,加上滋养作用,治虚证是主要的。没有阴血亏虚的同样可以用,但是最适合的是心肝阴血亏虚的心神不宁。在养心安神方剂里面,很多都以酸枣仁为主药如张仲景的酸枣仁汤,后世的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等,都作为安神药的主要药。

酸枣仁在归脾汤也是一个养心安神的典型应用。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木香、白茯苓、远志、当归、龙眼肉、炒枣仁

参、苓、术、草,就是四君子汤,外加一味黄芪,加大了健脾补气的力度,又加木香,醒脾健脾。脾苦湿,故用茯苓渗湿健脾,配上远志,又能交通心肾。我们在补气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补血,气血是并行的,所以,后面紧接着加当归,当归既补气又补血,且偏于补血,此时气血都兼顾到了。后面再加龙眼肉,甘温,补脾养心。最后加炒枣仁,炒枣仁在这里就是起养心安神的作用。归脾汤一般治劳心过度、思虑伤脾,它是个心脾两补的方子。

心火生脾土,心和脾是母子关系。要来养心,光养心是不够的,心神在这时候为什么需要养呢?是因为他的儿子不争气。思虑伤脾、劳心过度,把母子都累得够呛,所以导致身体发热困倦失眠。人要是操心过度,就会失眠而且自汗盗汗。还有很多一系列的心虚、脾虚的症状,如失眠、心悸、自汗、盜汗等,跟心虚有关。凡是因为劳心过度,思虑伤脾,导致的很多症状,都可以用归脾丸。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光补心阴还不行,还要把心血的源头给补足了。所以,在归脾汤里面它更注重的是补脾。

酸枣仁还能够收敛止汗,常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盗汗。人在紧张的时候容易出汗,因为紧张实际就是心虚,汗为心之液,当心虚的时候就会出汗。人在紧张的时候出冷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当人进入病态以后,也容易这样出冷汗,这往往是因为心气虚,此时就要用酸枣仁来收敛心气心神。酸枣仁常常和五味子,黄芪等益气固表止汗的药一起来用。

比如《普济方》中记载,酸枣仁20g,人参12g,茯苓30g。共研为细末。每次5-6g,温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这个方子以酸枣仁敛汗,人参补益肺气,茯苓安神。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因三者又能养心安神,故也可用于虚烦不眠。

小花远志,见过吗?祛痰止咳,散瘀。治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损伤


小花远志

来源产地

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

春、夏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于海拔1200m的山坡路旁草丛中或空旷平地。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小兰青、细叶金不换、细金牛草、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瓜子金、红丝线、紫背金牛、紫花地丁。


【原形态】

小花远志 一年生草本,高10-15cm。根木质。茎直立或伏地,分枝或不分枝,被短柔毛。小枝圆柱形,密被卷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极短,被短柔毛;

叶厚纸质,倒卵形、长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5-12mm,宽2-5mm,先端钝,具刺毛状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绿色;主脉在上面微凹,背面稍隆起,侧脉不明显。

花两性,总状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极短,疏被柔毛;花少数,密集,每花具小苞片3枚,早落;花梗长约1mm,被柔毛;萼片5,宿存,具缘毛,外面3枚小,卵形,里面2枚大,斜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3.5mm;

花瓣3,白色或紫色,侧生花瓣三角状菱形,边缘皱波状,基部与龙骨瓣合生,龙骨瓣盔形,较侧生花瓣长,顶端背部具2束多分枝的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长约2mm,花丝丝状,1/2以下合生成鞘,并与花瓣贴生,花药棒状;子房圆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乳突状。蒴果近圆形,直径2mm,几无翅,被极疏短柔毛。

种子长圆形,直径1mm,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先端具1白色3裂种阜。花、果期7-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微苦,平。

散瘀止血,化痰止咳,解毒消肿。用于咳嗽胸痛,肺结核,咳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肝炎,毒蛇咬伤。

《中华本草》

辛;甘;平

祛痰止咳;散瘀;解毒。主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标签: 远志 功效 作用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