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图片,螺丝刀神曲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9 0
螺中的“四大天王”

广阔的海洋深处

生活着无数海螺

它们有的小巧玲珑

有的坚实厚重

有的光滑润泽

有的棘刺横生

在这千奇百怪的海螺世界中

有四种贝壳

以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稳坐“四大名螺”的宝座

它们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且听我道来~



万宝螺,属腹足纲冠螺科贝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区域珊瑚礁周围,靠捕食细微海藻及海洋浮游生物为生,一般体长15厘米左右,属大型贝类。


图 | 万宝螺 三千玲珑——中国海洋贝类展展出


万宝螺是世界四大名螺中的“颜值担当”。它的螺壳又厚又沉,颜色鲜艳,周身色彩红褐、咖啡和黄白纵横交错,表面螺肋与纵肋纹明显,体螺层上具4—5列宽大的螺肋,以上方2列螺肋最强大,呈瘤状突起,向下逐渐变弱而形成纵肋纹。


把光滑而温润的万宝螺放入水中,犹如披上了五彩霞衣般璀璨耀眼。海边的人都将其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如此吉祥又美丽的宝螺,怪不得人见人爱~



有一种螺,长得像唐代的冠帽,它就是“唐冠螺”。唐冠螺的名字和造型在展览中“出镜率”都很高。属唐冠螺科的它体型巨大,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它们大而厚重的螺壳表面为灰白色,伴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闪耀着金属光泽。




唐冠螺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外表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它,却是个“黑夜杀手”!它们白天躲在沙子里,晚上才出来觅食,而海胆就是它们的更爱。唐冠螺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它遭到了乱采滥捕,再加上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近年来我国海域唐冠螺的数量不断减少,它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与唐冠螺同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凤尾螺。凤尾螺属法螺科,其体长达到30厘米以上,因外型酷似孔雀色彩斑澜的尾羽而得名。它因在佛教中被供奉为法物,亦称大法螺,民间认为它是海神螺,可做号角驱魔。


图 | 凤尾螺 三千玲珑——中国海洋贝类展展出


凤尾螺如凤尾一般绚烂的花纹被人们看作是力量的象征,古人将其作为神物,供奉在一些寺院和庙庵中。有诗云:“寺观堂前响法螺,驱魔避邪保平安”“吹之则渚灭神欢喜,旦闻之渚灭罪障”。凤尾螺在佛教中为佛之法音的标帜,是美好、智慧和力量的象征,能驱魔辟邪、保佑平安。


鹦鹉螺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因此它虽名为螺,却不是真正的“螺”,而是章鱼和乌贼的“亲戚”。鹦鹉螺有着一个大大形似鹦鹉嘴的外壳,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有多条红褐色的火焰条状斑纹,十分美丽。它们的足长在头部,常活动于海底,凭借身体前端的几十只触手捕食蟹类、贝类、海胆和底栖性鱼类。


图 | 鹦鹉螺 三千玲珑——中国海洋贝类展展出


鹦鹉螺素有“海洋活化石”的美誉,于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能根据需要将水吸入或压出壳室,通过对壳内气室空气的调节,来控制身体的浮沉。这样的控制方式为发明潜水艇提供了灵感。人们据此制造出了世界上之一艘蓄电池潜艇和之一艘核潜艇,它们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如今鹦鹉螺已像大熊猫一样稀有

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它与其他海螺一样

为我们呈现了

精彩美妙的海洋世界

却因为人类活动濒临灭绝

了解贝类

才能保护贝类

不如来山东博物馆

一起聆听它们的故事吧


「观展信息」

三千玲珑——中国海洋贝类展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三楼20号展厅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入馆请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配合测量体温,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聚集。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山东历史文化展”和“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因需全面改造提升,暂时关闭。其他展览正常开放。


来源: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紧急!福建这种螺千万别吃!部门发布提醒!严重可致命!眼下正是旺季

最新!

紧急通知!

眼下正是旺季!

福建人近期千万别碰这东西!

严重可致命!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

可谓夜宵三大宝

不过

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

(以下是织纹螺本螺了)

??

福建人注意!!

织纹螺进入生产旺季!!

一颗就可致命!!

日前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食用织纹螺极易导致食物中毒

外出用餐时切勿食用织纹螺

以免发生意外

紧急

提醒

每年4—9月是织纹螺旺汛期

同时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

织纹螺体内含有麻痹性神经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切勿前往海边采捕、贩售、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福建沿海常见的织纹螺有9种,其中多数已报道有毒。每年4-9月为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市民朋友在无法准确识别种类的情况下,应尽量不食用织纹螺,如果发生误食中毒意外,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织纹螺俗称海蛳螺、麦螺或白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或泥沙底部。织纹螺种类繁多,即使专业人士也很难一一辨别。近年来,织纹螺中毒事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时有发生。虽然并非所有种类的织纹螺都含有剧毒,但是食用织纹螺风险仍然很高,中毒后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死亡率极高。

近年来,各地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目前,福建织纹螺尚未有人工养殖,流入市场的织纹螺都是从天然海区采捕。为了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不要购买食用不懂识别的螺类产品。不小心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福建曾有不少织纹螺中毒案例

在一些沿海地区

织纹螺被认为味道鲜美

有一定的受众

很多人明知道有毒

但因为贪吃甘愿冒险!

在福建也不乏一些案例

▼▼▼

●2015年5月,莆田一2岁男童吃织纹螺后中毒 或成植物人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两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2002年4月至5月,宁德、莆田等地发生多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

如何识别织纹螺?

外形特征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

其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约指甲盖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毒素来源

可能有人会说,福建沿海民间流传着“吃螺过节”的习俗,每逢端午前后都要吃上一盘,怎么会有毒呢?

其实。。。

织纹螺本身是无毒的,

其致命的毒性

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

主要有两种:

一是由于近年来赤潮频发,其中大量繁殖的藻类能产生毒素,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一些神经麻醉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其中的“石房蛤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一颗织纹螺中的“石房蛤毒素”就很可能致人死亡;

二是大家都不陌生的“河鲀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更大的神经毒素之一,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

如何辨别?

每年夏季

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织纹螺种类多,

不易辨别!

目前,市面上的织纹螺都是天然海区捕捞,除非挨个鉴定,否则很难辨别是否有毒。

常年毒性大的织纹螺:

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

季节性有毒的织纹螺:

方格织纹螺、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疣织纹螺、花织纹螺、素面织纹螺和橡子织纹螺等。

福建省常见织纹螺辨别

光织纹螺:贝壳呈卵圆形,壳质稍薄,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25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面淡黄白色,在壳顶部数层的壳面上具有纵肋和细螺旋沟纹,其余部分光滑。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有毒。

节织纹螺:体形较大,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5毫米-20毫米。壳面有发达粗大的纵肋和明显的螺纹。壳表橄榄色,在体螺层上有一至两条明显的黄 *** 带。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微毒。

西格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的大型织纹螺,壳质较坚硬,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0毫米-18毫米。壳表黄白色,壳面的每个螺层上均匀地分布着比较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栖息在潮下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毒报道。

半褶织纹螺:贝壳呈圆锥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0毫米,壳宽10毫米-13毫米。体螺层稍膨胀,壳面刻有光滑而发达的纵肋,内面紫棕色,外唇肥厚。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毒报道。

红带织纹螺:贝壳略成纺锤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0毫米,壳宽8毫米-12毫米。在壳顶部数层的壳面上具有纵肋,其余部分光滑。体螺层有3条红褐 *** 带,其余各螺层有2条。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毒报道。

胆形织纹螺:贝壳粗短,呈胆囊状,壳质坚厚。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5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口较小。内外唇甚发达,贴在体螺层上扩张线成淡黄色滑唇。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毒报道。

纵肋织纹螺:贝壳呈长尖锥形,成熟个体壳高18毫米-30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面有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通常有一、两条粗大的纵肿脉。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毒报道。

习见织纹螺:体形较小,贝壳呈尖锥形,壳质坚厚,成熟个体壳高12毫米-18毫米,壳宽7毫米-10毫米。壳面螺旋纹和纵肋交叉点处有明显的粒状突起。栖息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毒报道。

拟半褶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壳质较坚硬,成熟个体壳高15毫米-25毫米,壳宽8毫米-12毫米。壳面有比较明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外唇明显,呈乳白色。生活在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毒报道。

中毒症状

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有些东西

真的不能随便吃

扩散告诉你身边的人!!

来源:东南网综合

来源: 东南网

小心!柳州这公园出现“巨无霸”蜗牛,别碰别养别吃

来源:南国今报

雨后逛公园或在小区的路边、草丛等地方,看到“个头很大”的蜗牛,请不要因为其憨态可掬的外表随意触碰,因为它们很可能是被称为“田园杀手”的非洲大蜗牛。近日,柳州市马鹿山公园大草坪附近出现“巨无霸”蜗牛,园区经调查,确定是非洲大蜗牛。

10月11日,记者来到马鹿山公园,在大草坪附近的阴湿处看到了这种大蜗牛。与普通蜗牛相比,这种蜗牛个头较大,外壳呈现黄褐色的螺旋状并带雾面花纹,喜欢躲在阴湿的草丛,或攀附在绿树丛的墙壁上,一般是在雨后或傍晚才会出现。

园区管理人员介绍,这种大蜗牛叫“非洲大蜗牛”,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蔬、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水泥都能成为其饱腹之物。它们对园林和农作物危害极大,可危害500多种作物,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我们提醒大家不要去轻易触摸,更不要食用,尽量避开它们。”马鹿山公园大草坪负责人表示,野生的非洲大蜗牛非常不干净,身上的粘液以及粪便里,都携带有非常多的寄生虫和致病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炎等疾病。所以,市民见到这种蜗牛,千万不要触碰。

目前,马鹿山公园已安排工作人员在大草坪和登山石阶处施放消杀药物,防止非洲大蜗牛外延。接下来,会在公园展板上展出非洲大蜗牛的资料信息,供游客知悉防范。

公园同时提醒市民

游玩时要提高警惕,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不要随意触碰大蜗牛,更不要将其带回家饲养或食用。如果在其他地方发现大量非洲大蜗牛,请尽快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非洲大蜗牛千万别吃

法式焗蜗牛不是这个品种

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不能碰,更不能抓回家吃,煮熟也不行!

研究显示,螺肺是幼虫感染密度更高的器官,螺体超过一半的幼虫都藏在肺部。

不少人烹饪螺肉的时候,会为了追求所谓肉质而不完全煮透,这样风险就很高。并且,煮熟的也不是绝对安全。

很多人看到非洲大蜗牛个头大,肉多,以为法式焗蜗牛就是用这玩意儿做的。

事实上,法式焗蜗牛用的不是非洲大蜗牛,也不是水田里常见的福寿螺而是可食用品种白玉蜗牛而且,必须是规范养殖在可控环境里的白玉蜗牛才可以,绝不是小区里抓的,水田里捡的。

所以,不仅不要食用非洲大蜗牛,连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都要彻底洗净煮熟。

大蜗牛的“亲戚”也别乱吃

同样“有毒”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在一个聚会上“耍帅”,生吞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撑了8年还是因并发症去世。

在家里的阳台、花园

发现大蜗牛怎么办?

1.首选办法是找小区物业过来消杀。

2.如果无法消杀,遇到这种大蜗牛尽量绕道而行。

蜗牛喜欢阴凉潮湿,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它们就自己躲起来了。

3.实在不行,蜗牛有个天敌——盐!

只要蜗牛一碰到盐,它体内的水份就会被吸干,蜗牛的身体就会慢慢融化成水。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黄真真 实习生刘远雄

综合深圳卫健委、深圳大件事、深圳特区报等

别吃!别碰!这个大蜗牛坏得很,弄死它

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现了一种让吃货都望而却步的生物。

据报道,因南方连续暴雨天气,广东、福建等多地出现“巨型蜗牛”,这些蜗牛不仅个头巨大,而且数量十分惊人,有小区几个小时内就捡了几百只大。

有人高兴了,这不就是来送肉的吗?但其实别说吃了,连碰都不能碰!

因为这些大蜗牛的真身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还是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们携带寄生虫和细菌,接触很可能传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到底能传染什么疾病?哪样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蜗牛?一起来看。

非洲大蜗牛是何方神圣?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云玛瑙螺、露螺、东风螺、菜螺、花螺和法国螺等,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非洲大蜗牛有三大特点——

首先,就是“大”。体长约7-8cm,更大可达20cm,形象点就是↓↓

其次,是“能吃”。非洲大蜗牛食性广,从蔬菜到花卉,从农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种植物都难逃它的魔爪,被称为“田园杀手”。

最后,是“能生”。非洲大蜗牛的产卵量,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平均约150-250粒。

有研究报道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卵4次,且每次产卵数量逐渐增加。同时, 从其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看, 此螺的寿命大多为4 年,个别的还可能5年以上。

这样一个“能吃能生”的“大个子”,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检疫有害。

这种行动缓慢的生物是如何传入到我国的呢?据称,该螺首次在厦门大学校园内被发现,认为是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中夹带着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来的。

目前,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数据来自文献《非洲大蜗牛的分布、传播、危害及防治现状》

非洲大蜗牛有什么危害?

正如前面所说,非洲大蜗牛寄生或携带大量病原体,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

1、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主要寄生于非洲大蜗牛和等体内,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这些螺类,就可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数据来自文献《深圳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螺类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可经口或皮肤侵入人体,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类,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关键因素。

另外, *** 的皮肤直接接触螺肉,也可引起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潜伏期为2-20天,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会造成相应部位组织损伤,出现肠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最严重是,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会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轻者发热、剧烈头痛、恶心,重者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

2、寄生菌

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有多种寄生菌,比如有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这些细菌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成为传染源

此外,已经死亡的非洲大蜗牛会招引大量绿蝇,而这些苍蝇又会携带并传播致病病原体。

所有非洲大蜗牛都不能吃吗?

非洲大蜗牛能否食用?

不能吃!不能吃!千万不能吃!

野生的非洲大蜗牛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风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我们在餐馆吃的一种叫白玉蜗牛,虽然跟它很像,但不是一种东西。

白玉蜗牛是中国独有品种,是在非洲大蜗牛品种中改良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亦称为“中华白玉蜗牛”,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养殖历史。

白玉蜗牛人工饲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美食。

如何除掉非洲大蜗牛?

螺图片,螺丝刀神曲-第1张图片-

首先,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触摸、食用或者当宠物养,因为这种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

如果摸了,记得一定要洗手。

就非洲大蜗牛而言,不直接接触或食用,一般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与人之间亦不会传染。

图片来源 ***

其次,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 *** 。

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是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最后,如果接触非洲大蜗牛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接触史。

看完依然毛骨悚然

记住:别吃!别碰!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这种螺吃不得!织纹螺含河豚毒素请勿食用

来源:江苏新闻

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4-9月毒性最强,为中毒的高发期,请广大消费者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含河豚毒素,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食用50g~100g螺肉就能引起死亡。是国家禁止采捕、加工、销售、食用的有毒水产品。(江苏台记者:沈杨)

浙江已有人被抓!小心这种“美味”,有毒!

来源:杭州日报

香丝螺是织纹螺的一种,

学名为半褶织纹螺,

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

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近日,宁波破获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在审讯过程中,杨某交代,其知晓香丝螺“有毒”,外面不让卖,系违法行为,但抵不住价格高、味道美的诱惑,在朋友圈铤而走险,销售该螺。

部分朋友圈信息:

2月22日其在朋友圈发布:“精品丝螺上市,你懂的,数量不多,需要的联系。”

3月3日发布朋友圈“给自己加个餐。”

3月5日发布朋友圈“想吃进口丝螺的速度,有货。”

3月6日发布朋友圈“进口货,数量不多,可预订。”

3月11日发布朋友圈“进口螺明天继续 *** ,需要的可以预订了。”

同案中厨师交代,他们知道菜场不让卖这种螺,吃了可能会导致中毒,但由于从小长在海边,小时候吃过也没“中招”,就没放在心上。近期因家里人想吃,刚巧看到了杨某的朋友圈,所以就问杨某买了一些。

据悉,一盒香丝螺的售价在120元左右。为了“安全”起见,螺是用黑色底塑料包装盒包装的,外边还套有两个黑色塑料袋,放在某超市销售

目前杨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一百四十四条 :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之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织纹螺

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有毒食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擅自生产、经营。

织纹螺的外形特征

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

约指甲盖大小。

消费者购买螺类时,

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误食。

来源:平安宁波

十大最美味的可食用螺,可食用螺品种大全

螺类是小吃摊、饭店必不可少的鲜美食材之一,它们的肉食紧实,富有嚼劲,很多人聚会都会点这道菜品。当然,螺的品种是有很多的,不同的品种之间外形和口感也会有相应差异,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十大最美味的可食用螺,下面一起来品鉴吧。

10.田螺

田螺分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各地的湖泊中都能找得到。田螺虽然藏在泥土中,但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是极高的,如果水质不好的话,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里面可能就会有许多的寄生虫。但将其清理干净后,爆炒田螺的滋味确实不错。

9.椰子螺

椰子螺最广为人知就是它可以产“珍珠—美乐珠,椰子螺的体型很大,但食用部位并不是特别的多,一般只吃腹足部分,将其切成片爆炒或者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8.响螺

响螺的螺壳非常的大,切掉尾部以后就可以做成号角。它的螺肉则个大味鲜,营养丰富,属于高级的海产品,仅仅一斤就可卖上一百多元。

7.彩虹?螺

彩虹?螺其实非常的下,并没有多少肉,有些地方喜欢拿它当零嘴,用清水煮上一盆,一家人围着边聊天边用牙签挑着吃。吃完以后还可以把壳收藏起来,因为它的壳有多种颜色,很是漂亮。

6.海瓜子

海瓜子的种类有很多,它们的个体都非常的小,但花纹会有许多变化。不要看它个头小,但它们的肉却很有嚼劲,滋味又细嫩又鲜美,是很棒的下酒菜。

5.海锥

海锥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等海域,它跟锥螺一样有着细长的外形,吃的时候用钥匙眼儿别断尾部就可以吸着吃了。

4.锥螺

锥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和中国东南沿海,它因外形细长,因此其在某些地方也称作钉螺。但其实它跟钉螺是不一样的,因为钉螺很长但也很细小,并且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是不能食用的。锥螺的一般做法是辣炒,炒之前要用剪刀把尾部的尖尖夹断,方便入味也方便吃。

3.花螺

花螺的肉质十分鲜美,很是酥脆爽口。它的肉质比较甜嫩嫩Q弹,海腥味也没有那么重,因此在国内外市场属于比较畅销的优质海鲜。花螺除了一般的白灼、辣炒、酱爆等烹饪做法之外,也可以选择冰镇,都十分好吃。

2.扁玉螺

扁玉螺的贝壳呈半球形,外壳十分的坚硬,在我国沿海,日本北海道、朝鲜半岛等海域都有分布。这种螺因为生活在海底沙地之中,因此吃之前要记得“吐”沙子。扁玉螺一般的做法是白灼和酱爆,做的时候火候要掌握好,不然螺肉会不好挑出来。

1.红螺

红螺是人们餐坐上常见的一种大型海螺,它们的肉质特别的肥厚,看起来就跟鲍鱼一般,因为各大比较大,很适合做葱爆螺片,吃起来相当的满足。(来源:一点排行网)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这种螺千万别吃,一颗就可能致命!赶紧告诉家里人

一到夏天

各种夜宵美食

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在这个“烧烤加啤酒”的季节

约上几个好友小聚一下

既能一解身心疲劳

又能一饱口福

在拥有众多美食的烧烤摊上

哪个是你的心中所选呢?

是肉质鲜美的肉串?

辣到冒汗的小龙虾?

还是脆爽可口的凉菜呢?

对于沿海和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

有一种小菜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炒螺丝”

我国近海可食用的螺类有60多种

个头大小不一

螺壳的样子也不尽相同

但螺肉都十分鲜美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螺千万不能吃

有可能成为“致命杀手”

它就是

织纹螺

近几年

因它导致的中毒事件

多有发生

那么

织纹螺究竟是一种什么螺?

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一起来看

什么是织纹螺?

织纹螺也被称为海丝螺、白螺,大多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近海礁石附近。

与普通的螺相比,织纹螺的壳比较小,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跟指甲盖差不多,颜色多为黑褐色。

常见的织纹螺有光织纹螺、正织纹螺、方格织纹螺等10多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织纹螺的毒性有多大?

事实上,织纹螺本身并不会产生毒素,但它是食腐动物,在海洋中生活的织纹螺会摄入有毒的贝类、鱼、虾、藻类等食物,并将毒素累积在自己的体内。

织纹螺螺肉中的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同时,水体的污染、频发的“赤潮”也会导致织纹螺体内的毒性进一步增加。

织纹螺的螺肉内积聚的毒素量很大,所以只要吃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轻者也会引起头晕、口吐、手指麻木等症状的发生。

所以,在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虽然已经明令禁止,不过还是有人禁不住美味的诱惑,私自捕捞织纹螺食用,每年的夏季,都会由于食用织纹螺导致食物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发生。

还有哪些螺也不能吃?

那么除了织纹螺,还有没有什么螺不能吃?

有,而且不止一种。

比如福寿螺,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食用后会可能会使人患上管圆线虫病,导致头痛、呕吐、甚至精神异常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花冠螺、方格螺等,都是不可食用的。

所以,为了避免误食这些有毒的“螺丝”,更好去大型的商超或者正规的农贸市场,购买可以食用的螺类,且在烹饪时进行充分的加热。

哪些螺可以放心吃?

全世界有400多种可食用的螺类,我国就占了将近1/5,有很多美味的田螺和海螺都可以做成美食。

田螺:分布十分广泛,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螺,在我国各地的湖泊中都有它的踪迹。田螺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体受到污染,田螺会难以成活。

在选择田螺的时候,要看外壳是否完整。在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清除螺肉中的泥沙。

响螺:也叫香螺,属于中大型的贝类。响螺的生长期十分漫长,要5-8年才能长到一斤半左右,而且,响螺不能人工饲养,只能捕捞野生的,所以价格也比较昂贵。

椰子螺:椰子螺也叫做木瓜螺,跟木瓜的大小差不多,肉质十分醇厚。

红螺:红螺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大型海螺之一,它的肉质肥厚,口感和长相跟鲍鱼十分类似。红螺的生长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相对于田螺和响螺等螺类,它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所以产量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

织纹螺有很强的毒性

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避免误食

平常购买螺类时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超和农贸市场

进行购买

本文专家:范琳琳,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硕士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

别吃!这种螺易与田螺混淆,食用或有致命风险

随着气温的升高,在江苏,分布广泛的福寿螺进入了繁殖高峰期。福寿螺外观易和田螺混淆,不小心食用的话,可能会有致命的风险。

近日,在江苏多地,不少市民发现一簇簇粉红色卵状物体附着在河岸边,这些正是福寿螺的卵。

据专家介绍,福寿螺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它的主要危害是传播寄生虫病、危害农作物和影响生态平衡,已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16种危害更大的外来物种。

从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其次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而且福寿螺必须爬出水面才能产卵。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曹俊:当我们误食福寿螺,尤其是加工不够彻底的福寿螺的时候,没有被完全杀死的寄生虫会在人体里边到处乱钻,甚至对脑部有影响,引起非常危重的症状。

来源: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深圳周边海域生物(131):螺(19)-红娇凤凰螺

红娇凤凰螺,也是之一次拍到此螺野外活体,海鲜市场小贩叫这螺为跳螺

2019年5月18日摄于香港东平洲阿妈湾

曾经发表过贝壳收藏(18):凤凰螺(2)-红娇凤凰螺(食用)一文,但也仅是螺壳标本。

2019年5月18日摄于香港东平洲阿妈湾

没有想到野外的活体红娇凤凰螺,是生活在海底沙泥地上,在沙地上由于无处躲藏,此螺的保护色,咋看就是一坨沙地地上的海草或垃圾。

2019年5月18日摄于香港东平洲阿妈湾

在沙地上,发现并把红娇凤凰翻过来的话,则可清楚看到螺口的鲜红色,凤凰螺缺,和那凤凰螺的眼睛……

2019年5月18日摄于香港东平洲阿妈湾

红娇凤凰螺,就是我们在海鲜餐厅吃的跳螺,螺厚实如鸡心螺,肉鲜美,常白灼沾调料即可,市场上估计多数是养殖螺。

标本的红娇凤凰螺

红娇凤凰螺,螺壳可收藏,也算漂亮。

-END-

声明:版权照片,请勿转载。

标签: 螺丝刀 神曲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