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到来,自然万物沉睡了一个冬季,在轻风的抚摸下探出了头,更是在绵绵细雨精心呵护下,萌发出娇嫩的新叶,迎着阳光尽情地舒展着腰肢。植物的生长不仅给大地带来一份新绿,也同时唤醒了我们的味蕾,人们沿着春的足迹,到山野中寻找期待已久的美味,它便是野菜。野菜,顾名思义就是非人工种植的可以食用植物。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野菜的习俗,这可能也是至今人们依然乐于采挖野菜食用的原因。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橚曾著有《救荒本草》,这位皇子把可食用的 414 种地方性植物进行汇总整理,配上精美的木刻插图,以期应对救荒所需。书中不但记载了常见野菜及其食用部位,还记载了一些需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才可食用的有毒野菜,足以见得古人对野菜的深入探索和了解。时至今日,关于野菜的书籍层出不穷,人们食用野菜也越发普遍,当然,也时常会有食用野生植物中毒的报道。
在这里,我们倡导大家路边的野菜不要采,一方面,野菜热的背后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小铲子一路铲下来,还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所以喜欢吃野菜的话,可以选择正规商超购买,有专业品控把关,吃着更放心。今天我们就说说能买到的野菜,作为生活在南京地区的人,我们对常见野菜有着“七头一脑”的叫法,作为南京人的“心头好”,素有“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米一口草”的说法。“七头一脑”分别是香椿头、荠菜头、苜蓿头、马兰头、枸杞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菊花脑,想要食用到这些“美味”,可就大有讲究了。
01
香椿头
学名:香椿 Toona sinensis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香椿嫩叶可食,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食用历史,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香椿涨蛋,北方人还喜欢香椿拌豆腐。爱它的人为之着迷,每年刚上市动辄上百元一斤,不爱之人避而远之,或许是享受不了它那浓烈的味道,就好比许多人不食香菜(芫荽)一个道理。香椿虽美味,不过有一种同为羽状叶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却跟香椿长得很像,但是它并不能食用。
图源:作者
02
荠菜头
学名: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荠菜之美味,古人早已熟知,《诗经》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称赞,杜甫也曾在《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中写下“谁谓荼苦甘如荠”。苏东坡对荠菜无比青睐,他将荠菜做成羹,便成就一种美食“东坡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有:“荠生济济,故谓之荠”,这里所说的“济济”,便是众多的意思,可见荠菜分布之广和众。民间谚语有“三月三,荠菜花儿上灶山”,在南京也保留着“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煮鸡蛋 图源:作者当然,我们食用荠菜最常见的吃法,还是将荠菜嫩叶剁碎, *** 成荠菜饺子和包子。但是,幼嫩的荠菜头相当难以辨认,很容易与其他植物的幼苗混淆,所以千万不要在野外自行采摘呀!
03
苜蓿头
学名: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苜蓿头也被称为“草头”,足以见得其出身野草。苜蓿又称“牧蓿”,有着“牧草之王”之称,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国带来了多种优良作物,苜蓿便是其中之一。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咏苜蓿》写道:“苜蓿来西域,蒲萄亦既随。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当然,在饥荒到来之时,人们也会摘取苜蓿嫩叶作为食物,陕西谚语“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就是人们食用苜蓿头的真实写照。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在南京紫金山脚下的苜蓿园,就是古时朝廷种植苜蓿饲马的地方,当地所食用的苜蓿是南苜蓿的嫩尖,可是与其同生的还有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一眼扫过,它们的嫩叶都是三片,只是南苜蓿是羽状三出复叶,酢浆草和白车轴草为掌状三出复叶,长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保证不采错?所以还是不要到野外采挖为好。
04
马兰头
学名:马兰Aster indicus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故名。”因此,马兰也称为紫菊。马兰头的使用 *** 很简单,采摘嫩尖后洗净切碎,和香干一起凉拌,十分美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讲到马兰,大家会不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虽然我小时候听到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里说的马兰,指的是马蔺(mǎ lìn) Iris lactea ,一种鸢尾属植物,俗名也称为马兰或马兰花。
05
枸杞头
学名:枸杞Lycium chinense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枸杞春季嫩尖可做蔬菜食用,《诗经》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记载。枸杞一身是宝,《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人们将枸杞的价值充分挖掘,保温杯里泡枸杞也足以证明人们对其功效的认可。
06
豌豆头
学名:豌豆Pisum sativum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豌豆头是豌豆的嫩尖,此时豌豆尚未开花,清炒后味道清香。古人也喜欢吃豌豆头,只是他们称之为“薇”,《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的记载,古人采薇采的就是豌豆头。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古人除吃豌豆尖之外,还将豌豆种子 *** 成多种美食,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豌豆糕,当传入京城后称为豌豆黄,主要就是由豌豆、红枣、柿饼和栀子加工而成。《中国历代御膳大观》中有“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的记述。也有摘取野豌豆属植物的嫩尖食用的说法,如救荒野豌豆(大巢菜)Vicia sativa 的嫩尖,从它的名字“救荒”便可知它曾被应急食用。常见野豌豆属植物还有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小巢菜Vicia hirsuta 和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
小巢菜 图源:作者但是!划重点了!这些野生豌豆中都含有一种叫荚豆苷的有毒化合物,且这种毒素会随着开花结果而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做豌豆尖时焯下水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有效的去除里边的荚豆苷。讲到这里,我想说的是,野外的豌豆尖就不要采来吃了,实在馋了,可以到超市或者菜场购买人工种植的豌豆尖,相较来说这种豌豆尖基本已不含毒素了。
07
小蒜头
学名: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小根蒜 图源:作者薤(xiè)白,又名小根蒜,《礼记·内则》中有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脂用葱,膏用薤。”可见公元前,我国已经开始食用薤白了,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药食兼用佳品。《本草纲目》赞其为:“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元代王桢也曾说过:“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植之不蠧,食之有利。”白居易也曾写下“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的诗句。薤白和葱都是石蒜科葱属的植物,味道相似,因此烹制薤白时,做法只需要参照香葱或大葱即可,如薤白炒蛋、薤白煎饼等,都是非常容易 *** 的美味。至于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那就注意享受美味时适可而止吧,毕竟,它味儿大。
08
菊花脑
学名:菊花脑Chrysanthemum indicum如果说哪种野菜更具南京特色,它非菊花脑莫属,从七头一脑将其单独列举即可看出它的特别。说到什么什么脑,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猪脑、羊脑、兔脑等,怎么菊花也有脑子了?人们还喜欢吃?莫慌,且听我慢慢道来。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其实,菊花脑是野菊的一个栽培种,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营养价值丰富。菊花脑也可以说是菊花头,毕竟采摘的也是野菊的嫩尖,菊花脑是南京人的叫法,南京话讲时更接近菊花láo。在南京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常常能见到菊花脑的身影,菊花脑蛋汤也绝对是超越西红柿蛋汤的存在,清清凉凉的,足以证明人们对它的喜爱。野菜大家族,可不止“七头一脑”!除了“七头一脑”,我国可食用的野菜众多,每年农历二月,蓝紫色的二月兰开满大地,吸引无数游人打卡拍照。二月兰也称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相传当年诸葛亮带兵打仗时,因粮食短缺,就派士兵挖取诸葛菜等食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有记载:“诸葛菜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在二月兰开花前,它的嫩尖是可以食用的,那些长势肥美、生长在阳光下的二月兰相较而言苦味稍淡,焯水后便可炒食。二月兰花开之时,榆树Ulmus pumila 上也挂满果实,因其翅果扁圆形似古代的铜钱而得名“榆钱”,谐音“余钱”,北方人喜欢将鲜嫩的榆钱拌上玉米粉蒸熟,然后拌上料汁食用,别提多美味了。在清明前,人们还会将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和艾Artemisia argyi 的鲜嫩茎叶打成浆,和糯米粉混合后,加入各种馅料制成青团。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青团 *** 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青团蒸熟后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自古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古时候多用于祭祀,如今流传千年后,已成为时令特色小吃之一。不止青团,跻身特色小吃行列还有乌米饭,它是江南民俗小吃,由人们在春季采摘乌饭树(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 的新鲜叶片,捣成汁后与糯米混合制成。《本草纲目》中记载:“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待到四月到来,刺槐(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花开,花香随着空气飘荡,在吸引蜜蜂采食花蜜得到槐花蜜的同时,也吸引了贪吃的人们去采摘。迫不及待地先撸一把品尝这份期盼已久的香甜,然后再把一穗穗槐花采收,回家简单焯水后便可 *** 多种美食。巧妇们可以简单烹制槐花炒蛋,也会制成槐花饺子,来自自然的花香充满口腔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当然,人们并不满足于只在春季享受这份美味,还会将槐花晾干后储存起来,待到秋冬季拿出 *** 槐花包子。与之相似的野菜还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春季可以直接将它的嫩茎叶当蔬菜食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多采苗煮晒为蔬。”马齿苋晒干后既可腌制成咸菜,还可做成像梅干菜类似的包子,只是马齿苋会带有淡淡的酸味,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此时,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也开了,人们会摘取构树的雄花 *** 美食,采摘那些尚未完全开放的雄花洗净后和面粉混合蒸食。别看这卖相不太行,但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在春季,我国可吃的野菜太多了,北方人喜欢吃面条菜(麦瓶草)Silene conoidea、扫帚苗(地肤)Bassia scoparia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灰灰菜(藜)Chenopodium album 等。南方人还会食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 、木棉花朵Bombax ceiba Linnaeus、芦蒿(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和鱼腥草(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等。
魔芋 图源:作者
东亚魔芋 图源:作者
疣柄魔芋 图源:作者还有一些野菜很特殊,它们自带毒素,食用需谨慎,如我们喜欢吃的魔芋豆腐,就是用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的块茎 *** 而成的。魔芋全株有毒,且以块茎中毒素最多,想要品尝魔芋的美味,就要专业人士进行一系列特殊的处理,先把魔芋的块茎磨成浆,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碱水充分搅拌。在经过煮熟或蒸熟后,才可将魔芋中的毒素去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魔芋都可以 *** 魔芋豆腐,所以说如果要吃的话,务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哦。
除此之外,蕨Pteridium aquilinum 菜、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也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可去除毒素。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了这些小家伙,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们,更不要尝试食用为好。总之,还是不建议大家到野外采挖,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具备扎实的植物学分类知识,采摘时弄错的概率极大。更何况,几千年传承下来,古人都没将这些野菜开发成蔬菜进行种植,说明我们的祖先经过尝试,这些野菜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适合当作蔬菜的问题。
如多种野菜吃多了都会造成肠胃不适,还有一些野菜所处环境可能会被污染或者喷施农药,我们又何必采摘这些野菜当作蔬菜食用呢?当然了,如果实在喜欢,我们大可以到商超或菜场选购,植物学家们为满足公众需求,已经开发出多种人工规模化种植野菜的品种和技术。这样一来,既可满足味蕾享受,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科普中国)
这不起眼的小小苔藓,你知道它有多么重要吗?免责:按一般生态调查的习惯,本文中地点和情节做了模糊处理,以免为濒危物种带去不必要的危机。
我们科考常常要去的地方都在祖国大西南的山岭之中,常常一整天都见不到几个活人,但有一次,我们正在蹲在崎岖的土路旁,拍摄、采集苔藓,突然来了一队可疑的人……
几声吆喝,原本就没多宽的土路,突突地冲来了一列马队,每匹马都驼了满满七八袋东西,路窄货宽,我们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站起身来给他们让路。赶马的这几位,眼神实在是让人看不透,我们几人窃窃私语,猜测这麻袋里装的会是什么东西?野菜?中药?难道还能是毒品?不会把我们灭口吧?开玩笑吧,哪有用麻袋大张旗鼓地干这亡命营生的……
突然,一位队友可能是看着部分露在外面这些东西有点眼熟,遂趁着马队往前走的功夫,趁人不备,眼疾手快地弄了一小撮下来。凑近一瞧,好家伙,可不眼熟嘛,这正是我们在调查的苔藓植物,经带队老师辨认,发现这些苔藓极有可能正是去年刚进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多纹泥炭藓,而这一马队运输的这几十麻袋不知道得毁掉多少面积的泥炭藓,我们心里是非常惋惜。
可能有些朋友有点没搞清楚状况,啥?苔藓不都长一个样吗?而且满地都是,为啥会进重点保护名录啊?那苔藓进了保,岂不是随便采采就可能不小心祸祸了保护植物,吃上几年牢饭?
其实,进保的苔藓植物都不是那些路边的寻常苔藓,它们都有各自的悲惨故事,属于是生生被逼上了保护名录之中,这些进保的苔藓中,泥炭藓家族就占了两个名额,今天我们就重点讲讲它们的故事。
01
苔藓和兰花有啥关系?
泥炭藓的故事,得从兰花种植说起。
大家都知道兰花优雅美丽,而且很多品种价格不菲,那它是怎么被种出来的呢?这时候就要用到苔藓了,泥炭藓被广泛运用在兰花以及其他诸多植物的种植中,在园艺上更多称它为“水苔”。因为其具有保水透气的特点,而泥炭藓本身会产生杀菌物质,对于植物根系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那些娇气的园艺植物来说真是绝佳的种植基质,而其中兰花的种植对于泥炭藓的消耗首屈一指。
养兰花用的水苔 | 作者供图
也正是这个原因,市场对于泥炭藓的需求量非常庞大。一直以来除了从国外进口,人们还发现国内的野外就生长着这类苔藓,于是商人们用低价向村民收购野生泥炭藓,甚至将野生泥炭藓远销海外,这样商业化的过度采挖将两种泥炭藓成功挖进了保护名录之中。
我们决定顺着马队来的方向向前寻找野生泥炭藓所在,这怎么说也是保护名录中难得的苔藓植物。走过了山路后就是一片广阔的大草原,视野豁然开朗,远处的泉水从山顶流下,在平坦的草甸上积水,留下了一个个小水潭。待我们走近看,不出所料,这些水潭中生长了成片的泥炭藓,枝条相互紧挨着,如同水润的草地,这是一小块名副其实而相对健康的泥炭沼泽。
泥炭藓沼泽地 | 作者供图
不过这些泥炭藓并不是在保护名录中的粗叶泥炭藓和多纹泥炭藓,而是相对比较普通的种类,看样子泥炭藓贩子对它们也没有兴趣。泥炭藓本种的块头更小,没有其他两种那样粗壮更适合运用于园艺,它们安逸地生活在这里,躲过了一场浩劫,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享受这份宁静。
02
泥炭藓与水
泥炭藓的生长方式非常独特。苔藓植物都没有根系,它们几乎只利用叶片来吸收环境中的水分与营养,所以对它们来说,没有了根系,就可以毫无顾及地不停向上生长,而植株下面部分没有了价值也随着死亡。在成年累月的积累下,下面的死去的植株在无氧条件下被缓慢而不充分地分解,积累充足的腐殖质,这就是一部分泥炭土的来源,这些土的碳素丰富,甚至晾干了可以作为燃料,也是为什么泥炭藓被叫做“泥炭”的原因。
浸泡在水中的泥炭藓 | 作者供图
虽然这种泥炭藓没有太大的园艺价值,但它们对于生态环境及其重要。不管死亡还没分解的植株,还是鲜活的植物,泥炭藓都能吸收自身体重10-30倍的水分,这个奥秘就藏在它们的叶片细胞上。
显微镜下泥炭藓的叶片 | 作者供图
我们将它们的叶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便能它们储水的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交错排列着,储水的细胞非常巨大,这些细胞使得它们能够储存充足的水分。这个特性对于环境来说,尤其是这片沼泽地来说,它们就像一个个活着的小水库,将水分积蓄起来。在雨季之时,不至于雨水泛滥成洪水猛兽,将脆弱的草甸土层冲垮。而相对干燥的气候下也能保持一定的湿润。
泥炭藓的叶片横切图 | 图片来自作者
我们来到这块区域正是下雨的时候,这片区域的泥炭藓正在履行着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使命,只有缓缓的水流向下流淌着,慢慢滋润着土地以及草原上植物。
03
泥炭藓与土
采好了泥炭藓的标本,环顾四周,这一片的确是风水宝地,但四周全都是同一种苔藓。我们沿着溪流四处继续寻找,在溪流旁终于找到另一种块头更加粗壮的泥炭藓,根据它们叶子的形态差异(叶尖背仰),认为它应该就是名录上的粗叶泥炭藓,真好,成功收获一种保护苔藓。
它们的生境也有些许不同,只生长在溪流的土壁上,而非之前那样长满一片“草坪”,这里的水流相对急一些,只有部分粗叶泥炭藓浸泡在水中,而有些是将枝叶探向流水,吸收着“飞驰而过”的水分。这样的生长方式过于刁钻,实在考验我们的拍摄能力,我们不得不将脚踏进冰凉的溪水之中,尽量给它们来个美美的特写。
粗叶泥炭藓 | 作者供图
泥炭藓的茎叶结构复杂,直茎生长过程中不断分出数条的侧枝,顶端的侧枝非常密集,就像一个迷你款的菜花,叶片也密密地紧贴在主茎和侧枝上,这样的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地缓冲水流的流速,也能很大程度上缓冲水流对于土壤的“攻击”——至少对于泥炭藓“脚下”那些土壤来说,这样的帮助可不少,不然我们眼前的岸边可能是被溪流侵蚀的荒芜景象——泥土不断剥落,难以有植物在上生长。不同的环境下的泥炭藓也有着它们不同的作用。
在广阔的草原上我们兜兜转转了许久,找过了沿途的每一个小水潭和沼泽地,怎么也没找见那些老乡用马驼着的多纹泥炭藓,到底是长在何处。最后我们只找到了老乡用来临时囤积泥炭藓的小房子,吸饱水的泥炭藓比较沉,晾干了才方便运输,这里应该是他们晾晒以及中转的地方,里面还堆着几十麻袋的泥炭藓,之后还会上来用马搬运下去吧,或许收购的商人就在山脚下等着向村民收购。我们也只能从麻袋弄了一点作为标本和当地沟通与建议的证据。
难道我们只能从自然环境中索取吗?还是说我们要放弃使用泥炭藓这一优良的种植基质?并非如此,其实国内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泥炭藓种植技术。泥炭藓的需求很简单,不太炎热以及足够湿润的环境,更好能有一片积水浸泡着。只需要在原来种植其他作物或者草药的田里沟渠中灌上水,露出部分的用于种植泥炭藓的垄,既不需要施肥又不用打药那么麻烦的管理,只需几个月,泥炭藓便能收获。但是继续采挖野生泥炭藓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大水冲出来的沟壑 | 作者供图
我们返程时走了另一条路,发现一条沟壑无情地在这块草甸上撕开一条巨大的口子,就好像缩小的峡谷,沟壑两旁的土壤还在慢慢地往沟底下坠,沟底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小溪流。我们推测曾今这里发生一次较大的洪水,将原来的河道拓宽拓深,而草原上没有树木,没有深深扎入土层的植物根系,所以这里的土壤非常地脆弱,经不起一次较大的洪水。或许这个情况与植被破坏,以及泥炭藓被过度采挖有一定的关系吧。
作者 | 蓊溪地菍
审核 | 王康 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责编 | 丁崝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你,那些年,可曾见过这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小时候,一群小孩子相约!
从早上出发,翻越一座座山头,找到一偏偏“宝地”,一起占领哪儿的“小地盘”,赶忙着开工!
中午归家!
小孩子们,带回的满满的塑料袋子,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满载而归的欢喜啊!
山坡下的小村庄!
乡间的田野上!南方的水田!种稻谷!
野生“折耳根”
“鱼腥草”,俗称“折耳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即可药用,也可做家常菜吃!我们这边称之为“折耳根”或者“节耳根”,可能是因为叶子有点像耳朵吧,我也不太知道为何叫作“折耳根”。
有人对其厌恶至极,也有人喜爱有加!
我们这儿田坎上,到处都是野生折耳根,那种刚从地里冒出嫩嫩的红色的小尖儿,简直不要太好吃!
我每次都会拿着小铁锹,奔波在各大田野上,“翘”折耳根。
嫩一些的,就“翘”叶子带根,老一些的,就只要根根,不要老叶子,老叶子不好吃。能够找到一大片野生的“折耳根”,简直就是幸福!
鱼腥草!
类似这种,但是不是这种,南方耕种时,“翘”秧子,“翘”包谷秧,的那种小的铁秋秋!现在很少见了。
伙伴们把装满袋子的折耳根带回家,在水槽清洗干净,大人们切成大段,把鱼腥草拌着吃,当作凉菜。
喜欢甜的,就放糖;喜欢辣的,就放辣子。这也是儿时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正值鱼腥草上市的季节,各大超市,农贸市场都有它的身影。
如今,市场上售卖的,几乎都是人工种植的“折耳根”,买到野生的很少了。
清洗干净的“鱼腥草”
辣椒拌“折耳根”!
野葱
“野葱”,味道鲜香,营养价值极高!在山坡上,远远望去,就是一丛丛的野葱!只见孩子们将野葱连根拔起,要不就一扯一大把。
最喜欢去山坡上,“翘”野葱,带回家,炒蛋炒饭吃。炒腊肉,那真的是香气扑鼻。或者,直接炒一碗野葱,下饭吃。那时候,好像所有的食物搭配野葱,都是完美搭配。
小锄头,挖的野葱!
野葱!
清洗野葱!
“野葱”,比种植的家葱好吃,香味特别足。现在,就很少见了,可记忆中的味道,还留在心里!
野地瓜
六月六地瓜熟!
我们这边在农历“六月六”左右的时间段,是更好的摘“野地瓜”的时节。
生长在地里的藤蔓植物,野地瓜生长在地里,围绕在根蔓周围,长在泥土里,露出圆圆的“小脑袋”。
野地瓜
生长在地里的“野地瓜”!
野地瓜,也分公母,公的不可食用,母的才可以食用。但是,那种掰开里面有虫子的,就不可以食用了。
野地瓜
咬开的野地瓜里面的样子!
火棘
中文名:火棘,我们这儿称之为“红籽儿”。
以前,每当那个时节,便会跑到大山里边,去摘“红籽儿”,一为吃,二为玩!
火棘
火棘
火棘
“红籽儿” 食用的话,口感不太好。摘下一枝丫,用作观赏植物也不错!
这些年,我在老家没有见到过了。但是,前段时间,我发现我们这边马路边的绿化植物,就有这个。
刺泡儿
在家乡的山坡上,灌木丛、杂草林间,随处可见的红色的刺泡儿。
我们这里称之为“刺泡儿”,不知道你们那里叫作什么呢?
树枝上有刺,熟了的果子吃起来,酸甜可口的,味道好极了。
树上长的刺泡儿
刺泡儿
摘的刺泡儿
感悟
小时候,吃过的这些野生植物,野果子,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以前,山林、山坡上都有农户种地,除草。
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杂草丛生,没人再踏入丛林里,寻找这些难以忘怀的美味。其实,小时候,根本不是在于这些东西有多么好吃,寻找途中的那种乐趣,是没法比较的。
儿时的玩伴,如今都已长大,再想找回那时的快乐,就难了!
蒲公英
蒲公英
山林杂草间的“蕨苔”;山坡上的“树地瓜儿”;山坡上的“蒲公英”;
山顶的“地木耳”(雨后,冒出来,一片片长在地面上,沙子特别多,得仔细清洗干净);
山林中的“糖二”;地里的“马斯汉”(一种长在荒地里的野菜);
小溪边上的“薄荷草”;水田里的“普絮儿”,学名:荸荠,又叫“马蹄”;
小河沟里的“螃凯”,就是螃蟹(暴雨过后,去抓螃蟹,那就是直接在小河沟里捡螃蟹)......
【注意:以上都是我们这边的俗称,至于学名叫什么,就不知道了,也没去研究过。】
薄荷
学名:金樱子 | 我们这儿叫“糖二”。果子浑身都是刺,果子和根可以泡酒喝。
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好吃的,记不清了。这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啊!
不知道,小伙伴们对这些大自然的“宝物”,有听过的吗?
你们小时候,最常见的能吃的“野果子”,和 “野生植物”有哪些呢?
欢迎大家评论下方留言,你记忆中还有哪些“野果子”,是你难以忘怀的呢?
我是Nicole!
一直都陪伴在你们的身边!
【此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大众的想法!原创不易,请勿私自搬运作商业用途!感谢您的理解!祝您生活愉快!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且注明出处】
平台 | 今日头条
作者 | 杂乱无章栈
文章 | 一问一字,皆为自己所写
配图 | 今日头条免费开放正版图库
农村1种野菜,小时候经常吃,煮出来的汤是红色的,作用很大农村1种野菜,小时候经常吃,煮出来的汤是红色的,作用很大,它就是苋菜,这种菜在农村很常见,而且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农村长大的朋友应该都吃过,苋菜一般在屋前屋后都有这种植物,现在在乡下也开始人工种植,不过人工种植的相比野生的外表更好看一些,苋菜叶子红红的,炒出来的汤也是红色的,在乡下苋菜还是一种主要的蔬菜之一,苋菜杆子爽脆可口,味道很不错。
苋菜,又叫红苋菜、野刺苋、米苋、人旱菜、雁来红、老来少、三色苋,是一种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强壮,生命力极强,有耐寒耐旱而且对环境要求不搞等优点。目前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地居多,在我国这种植物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南方地区这种植物比较常见。现在由于这种植物的营养价值高,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人工种植的基地,在城市里平时逛超市我们就能看到苋菜,不过人工种植的苋菜,做出来的才汤色却没有野生的那么鲜艳,只是淡淡的粉丝,味道却是差不多。
苋菜除了是一种优质的蔬菜之外,它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入药,苋菜全株包括果实都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古代祖先就已经发现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其中医书《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湖南药物志》、《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蜀本草》等大量史书文献中都有记载苋菜这种植物。苋菜性味甘、凉,对明目、凉血止血、利大小便具有很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现在研究机构还发现,苋菜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其中含有的钙元素对儿童牙齿和骨骼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苋菜中还含有丰富的铁以及维生素K,能很好的促进人体造血功能。经常吃苋菜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心目中的“长寿菜”。在日常生活中,苋菜我们可以用来凉拌、或者做苋菜豆腐汤、炒苋菜、苋菜汤、紫苋粥等多种吃法。
好了,关于苋菜就介绍到这里了,朋友们了解过这种植物吗?在你们附近的超市有这种植物购买并且曾经吃过吗?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觉得文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在看”,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
参考资料:《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湖南药物志》、《本草图经》、《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图库、中医药、植物智、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野菜苦涩花芳艳一朵艳丽的花朵,时常是静静的,缓慢的,在悄无声息的在田园或庭院中绽放。
似乎是在为单调的春天增添色彩,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浓淡芬芳。将美丽衬托于自然之中,将自己独有的娇艳,伴着灿烂的阳光,随着季风的吹拂,静静的洒向绿野人间。
图片选自头条图库
图片选自头条图库
哪怕它只是大地上的一束野花,山坡边的一棵黄毛苦菜,山石缝隙的一株蒲公英,也会适应时节,如期的绽放。无论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每一次坚强而艳丽的盛开,都同样耐人寻味,而且别具一格。
花开与花落,盛花与凋谢,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无言之中,却总是随风而动,终生无怨无悔,将余香散向大地,留下阵阵香醇。
配图选自头条图库
人生亦如这无言的花开花落,绽放了,凋谢了,芬芳了,淡雅了,飘渺了。一切都将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中演变,与纷飞的落叶一样,重归于自然,扎根于泥土。
配图选自头条图库
配图选自头条图库
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行走在喧嚣纷繁的尘世,经历着潮起潮落的人生。岁月不仅将沧桑刻在了脸上,更是深深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不管你是否愿意,也无论这种刻划是否合乎情理,你终将欣然接受。
春来野菜香,小心吃过敏,洛阳 *** 姐亲身经历4.11日风大,我的头发好久没剪了,感谢风给我做了一个极其漂亮的发型,这发型估计在辽阳市找不出第二个来吧,太帅了!
早市上有很多卖野菜的,有的能叫上来名字,有的叫不上来名字。国人都喜欢吃,都喜欢吃大地上的味道,春暖花开大地上的野菜越来越多了,每年都是挖野菜的人比野菜还要多。
我吃的苦碟子
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老伴就带着我去太子岛挖野菜,今年受疫情影响,没有人能带着我去挖野菜喽。
我就从早市上买了一点苦碟子,看到有婆婆丁,但是感觉婆婆丁这时候有点老了,没看到曲麻菜。这两天买小根菜的人有点多,八块钱一斤,摘起来太费劲了。
图库里的小根蒜
有些野菜我叫不上名来,我的确是不敢吃,一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吃过,二是我不知道吃完它以后会不会过敏。
在河南洛阳有一个 *** 姐,就是因为吃了当地的构树穗,导致她出现了严重的过敏。
当时她的眼睛就肿起来了,后来的时候眼睛都看不见东西。在河南洛阳很多人都爱吃构树穗,据这个 *** 姐自己介绍,她之前吃这个东西的时候也不过敏。
构树穗
这次不知道怎么了?出现了大片红肿,然后眼睛睁不开,最后身上全是红疹子,最严重的是导致呼吸困难。
幸亏去医院及时在医生的治疗下,才转危为安!她现身说法给大家提醒:构树穗不要随便吃,万一你是过敏体质呢?呼吸困难是多危险的事啊!
图片来自 *** 。
由她的事我想到了,很多邻居喜欢吃上春天的味道,柳树叶刚出来,刚冒绿芽,很多人就在惦记着呢。因为鲜嫩的柳树叶非常好吃,所以很多邻居都去采,采完了以后回来烧水烫着吃。
还有人喜欢吃杨树叶,把杨树叶焯水蘸酱吃,或者用杨树叶去炒肉吃。我没有吃过这些菜,但是我听家里的老人说她吃过,是别的邻居给她的。
图片来自 *** 。
如果去大地上挖些野菜,如果你认识,可以去挖,如果你不认识,千万不要瞎挖,有的野菜吃完了可能会中毒。再来说说杨树叶和柳树叶,城里的绿化树木,每天都会有很多尘埃,还有细菌落在上面,重点是还会喷药!
吃到嘴里是安全的吗?还有去摘杨树叶和柳树叶的时候,会不会破坏它们的生长?如果在摘树叶的过程中发生危险,那就得不偿失了。大多数年轻人不会去这么做,反倒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喜欢这样去做。
攀爬树木有危险,况且说这样的行为也不文明。希望洛阳这个 *** 姐的现身说法能给大家提醒:春天的味道,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
千万不要发生过敏,这时候住进医院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生了严重的过敏,造成呼吸不顺畅,就可能危及生命。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你们有过吃构树穗过敏的经历吗?你们有吃过其他野菜过敏的事吗?欢迎一起来讨论,春来野菜香,动口之前请三思啊!
电视连续剧 张跑腿子 (第1集)人在低谷,别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别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身无铠甲别显锋芒,藏拙才是智慧,心无信仰,别谈理想,坚毅才是支点,务实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电视连续剧,张跑腿子第1集,正在今日头条首播,欢迎大家捧场,关注,点赞,支持,谢谢大家了。
公元1939年的夏天,泡子峪还未从3年大旱中缓过劲来,一场意外的山火却起来了。那场熊熊大火一直烧了两天两夜,泡子峪绵延数十公里的山上,那是一片荒凉,黑凄凄的,残枝杈,到处都是黑黑的颜色。
泡子峪山下零零散散有十几个村子,说他大吧,也不过百八十户人家。就在这个村里,有一个老光棍,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张跑腿子”。
这个张跑腿子,他年轻时候长得很帅,还是一个有名的猎手,他打枪那是百发百中,放空枪的时候很少很少。
有一年的冬天,泡子峪的山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只火狐,经常出没在泡子峪山前山后,有时还跑到民宅觅食吃。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让一个商人知道了,他开出了一个高价格,准备用这火狐皮毛做一件衣服,然后孝敬清风岭的胡子“左鹏”。
张跑腿子家里穷,好久都揭不开锅了,与其忍饥挨饿,不如与人合力捕杀这只火狐,于是,他跟几个村民一商量,最后决定就这么干了!
泡子峪山上草木丛生,几个人在山上搜寻了半个多月,居然真的发现那只火狐的影子。
大家伙这个乐呀!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元,就在眼前蹦蹦跳跳。
“张跑腿子,你枪法准,还是你开枪捕杀它吧。”村民都让张跑腿子开枪,因为只有他才有打“对眼穿”的把握。别人根本就没这个本事,除了张跑腿子,谁都是梁山的军师~无(吴)用。
另外如果别人开枪捕杀了,万一子弹稍一偏离,整张毛皮就毁了。
张跑腿子一看大家这么信任自己,心里也是特别高兴,心想:奶奶的,除了老子,你们谁是那把好手呢?
说时迟,那时快,张跑腿子扣动扳机之后,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 突然炸了膛。
但见他的左手掌当场被炸飞了,裤裆的命根子也被一块迸射的铁屑伤了。
左手掌鲜血淋漓,滴滴嗒嗒的。裤裆顺着裤子往外渗出血水,那场面太吓人了!
几个村民一看,大惊失色,哪还顾得上那只火狐,赶忙将他的伤口简单地包扎一番之后,匆匆忙忙背着他下山去救治。
张跑腿子捡了一条命,从此不再打猎了。
因为左手掌没有了,命根子也受损了,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没有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谁家黄花大闺女愿意嫁给他呀?就是寡妇也不会有人跟呀!
没有左手掌还能勉强接受,但是命根子受损了,谁也不想守这份“活寡!”
张跑腿子一直没有娶上媳妇儿,他也认了!谁让自己这方面有缺陷呢!
后来,有一个疯女人不知从何地流落到泡子峪,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村里有热心肠的人问张跑腿子:“跑腿子,你要媳妇儿不?”
“要,咋不想要呢!做梦都想有人给俺暖暖被窝,说说话啥的。”
“那好吧,那个疯女人咋样?我看和你很般配,这若成喽,你好歹也是一户人家了。”
“行呀!我到没啥说滴,就怕疯女人不同意呀!”
“没有事,大家伙帮你,你就倾等着当新郎吧。”
在大家的帮忙下,张跑腿子真的娶了疯女人,很高兴当了新郎。
那个疯女人犯病的时候,两眼发呆,嘴里喃喃哼着小曲,比如:苏三起解,打龙袍,天仙配,猪八戒拱地……
神智正常的时候,缝缝补补,洗衣做饭都行,还能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因而,张跑腿子暗自窃喜,没想到半道捡了一个女人和闺女,自己省了多少床上的力,哈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女儿16岁那年,泡子峪闹起了蝗虫灾难,整片整片的庄稼,都成了光杆司令,连草都被蝗虫啃光了。
泡子峪饿死了很多人,张跑腿子的家,原本生活就很困难,这回愈加雪上加霜了。
每天,疯女人都要带着水莲,到沟沟坎坎或蝗虫没有啃到的地方挖野菜,用这野菜带回家充饥。渐渐的,野菜被村民挖得越来越少了,有时出去一天,只能挖到几颗。
最难能可贵的是,疯女人把仅有的一点野菜留给水莲和张跑腿子吃,自己却偷偷吃着有毒的野菜。
有一次疯女人因为吃了有毒的野菜过多,她浑身浮肿得像个气球,不治而亡,享年32岁。
这家缺了一个女人,只剩下张跑腿子和女儿水莲了,父女相依为命,好不容易熬过了最难过的那一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未完待续,关注我,带你看电视连续剧 张跑腿子。谢谢。)
表情包 | 你想吃什么野菜,我去挖盼望着,春天终于来了,很多人都喜欢在踏青的时候,挖点野菜回来尝鲜。
而且,最近有些地区因疫情管控,不方便外出购买新鲜蔬菜,很多人就关注到自家小区绿化带里的野菜。
新闻截图
微博截图
但要知道,路边的野菜不能随便挖,当心中毒!如何分辨野菜能不能食用呢?一起来学习吧~
常见的植物哪些是能吃的野菜?
野菜是指长期生长繁衍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强、天然无污染的植物。我国地域广阔,野菜资源丰富,种类已达1000多种,多生长在山野、村边、道旁。
餐桌上常见的时令野菜有蒲公英、马兰、荠菜、水芹菜、马齿苋等。
蒲公英
俗称婆婆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黄;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胡萝卜素及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为我国卫生部颁布的87种药食同源物品中的一种,经水炒处理后可以作为日常食物食用。
图片来源:《中国的野菜轻图典》
马兰
俗称马兰头,属多年草本植物,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先端钝或尖,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现浙江、安徽、江苏等地有一定面积的人工栽培。
图片来源:《中国的野菜轻图典》
有研究表明,与一般蔬菜相比,其Se、Zn、Mg、Ca含量更高。嫩茎叶都可食用。
荠菜
又名护生草,植株有分枝,全株被毛,基生叶莲座状,平铺于地面,总状花序顶生,花有小柄,白色。
图片来源:《中国的野菜轻图典》
荠菜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味精有相同作用;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白内障和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荠菜嫩叶可以炒食、做汤,味道清香甘甜。
马齿苋
又名马蛇子菜,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贴着地面匍匐生长,茎呈淡红色,叶片圆润多汁。
嫩茎叶可用开水烫软后,与其他菜或肉炒食,或做馅。
图片来源:《中国的野菜轻图典》
该植物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水芹菜
又名水芹,常生长在河边、水田等低湿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倒三角形,嫩茎及叶柄可作蔬菜食用。
图片来源:《中国的野菜轻图典》
常见不可食用的野菜有哪些?
毒芹
茎上有沟,下有暗红斑点,开白色小花,整颗散发臭味,其有毒成分是毒芹素,全株均含毒。
以根茎最毒,儿童误服10g可致死,对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力,国内外常有关于动物食用毒芹中毒的报告。
曼陀罗
别名大喇叭花,植株比较高,约0.5-1.5米,全株均有毒,种子毒性更大。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
食用和外敷曼陀罗叶均能引起全身性中毒,一般在食用30分钟后出现症状,多为急性突然发病。
灰菜
比较常见的野菜,叶片呈菱形,边缘有锯齿,嫩叶呈灰白色。
灰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呋喃香豆素)通过空气媒介、直接接触或者口服后到达皮肤,经日光照射后引起光敏性皮肤病。有基础病如肝肾疾病患者经日光暴晒后,更易诱发皮炎。
采挖野菜需要注意什么?
1、不采近污染源的野菜
矿厂区附近、公路路边、农田周围及污染河道等处的野菜,重金属含量超标。
2、合理加工,适量食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有些野菜性苦,可沸水焯熟,再清水浸泡后食用。一些野菜虽无毒,由于生长环境具有不确定因素,不可长期大量食用,避免引发中毒。
3、谨慎采摘
不采挖不认识或者辨识不清楚的野菜。
本文专家:刘晶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
夏天就该吃点“苦”?今天教你正确吃苦!【夏季吃苦,胜过进补】【良药苦口】【先苦后甜】这些都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吃苦”这件事儿~
常见苦味食物有哪些?
1) 蔬菜:莴苣、生菜、芹菜、苦瓜、茴香、萝叶、苔菜、鲜黄花菜等
2)干鲜品:杏仁、桃仁黑枣、茶叶、薄荷叶、苦菊等
3) 其他:咖啡、可可、柑橘类等
来自今日头条图库
夏天吃苦好不好?
从中医角度讲,苦味食物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祛暑燥湿、生津开胃之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的“吃苦”是指“苦寒”食物,食物味道并非全是苦味。
来自今日头条图库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夏季人体胃肠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会减退。这时可以吃些苦味食物,这是因为味蕾对苦味非常敏感(浓度为几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浓度就能尝出),吃苦味食物可以 *** 味蕾,兴奋味觉神经,还可以增加消化液分泌,起改善食欲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所以夏季适当“吃苦”确实有益于身体健康。
多吃苦是不是更好?
既然吃苦好,那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听说除了改善食欲、促进消化,苦味食物还能抗氧化、抗感染、抗肿瘤哟~。
食物中的苦味通常来自于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烷酮糖苷类、萜类和甾体类等。
来自今日头条图库
很多植物都把苦味物质当成自己防御敌人的“独门暗器”,比如说葫芦科植物(苦瓜、甜瓜、丝瓜、黄瓜、瓠子、葫芦等)就能生产葫芦素类生物碱,有十几种,其中葫芦素I只要吃30mg就可能致命。
来自今日图库
当然,更多见的情况是,部分人听信网上的“偏方”来减肥或者养生,比如吃苦瓜排毒减肥,就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头晕、恶心等问题。
所以,吃苦不是越多越好哦!
夏天如何科学吃苦?
- 吃苦要选择已知无毒,常见的食物!
- 少见的野菜或是其他本应不苦的食品尝出苦味,就别吃了!
- 苦味食物虽好,但要注意合理烹调,不要过量,成年人进食量不建议超过1斤/天!
- 胃肠敏感、儿童、孕妇、经期女性这4类人要适当少吃苦!
在这闷热难耐的炎夏,希望大家适当吃苦,正确吃苦,健康过夏!
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