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虹鳟近日被归为三文鱼类别,记者走访市场发现——
南宁三文鱼多进口 广西也有虹鳟养殖
在南宁淡村市场,不少店会展示出整条三文鱼。 记者 张文卉摄
虹鳟鱼和进口三文鱼这样辨识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张文卉实习生覃春蛾
近日,三文鱼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将淡水鱼虹鳟归为三文鱼类别,更引来巨大争议。其实,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清楚淡水三文鱼和海水三文鱼有何区别。为此,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广西三文鱼市场,请业内人士教大家分辨淡水三文鱼和海水三文鱼。
1价格有别
产地不同,海水三文鱼的价格也不同
小庞在南宁柳沙附近一带开店,店里的三文鱼价格为196元/公斤。“吃三文鱼的消费者算是比较前卫的,大多愿意接受更好的价格买更优质的鱼肉。”小庞说,店里的顾客多为熟客,她曾一次进货9条三文鱼,每条重量都在8公斤以上。
小庞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入境货物检疫证明,“来自丹麦法罗群岛,每一箱都有一份”。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仅有少数店家持有这种检疫证明。
8月15日,在南宁厢竹海鲜市场,一店主腾女士表示,自己是该市场从事三文鱼生意最早的,从她出示的进货单上显示,她的货源也来自丹麦法罗群岛,每天进货一两条,价格为120元/公斤。腾女士说:“基本上能当天卖完。”
在南宁淡村市场,一店主对记者说:“我这个绝对不是虹鳟鱼,否则赔3倍。”该店主称自己平时都从壮宁冷库进货。
为此,记者找到了壮宁冷库一业主潘先生。潘先生介绍,冷库中的三文鱼均来自智利,从海上捕捞后直接在海上加工船上进行加工,通过零下50摄氏度的冷链运输,从智利运抵大连港口,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包括南宁。“1个月的进货量约1~2吨,销售范围遍布全区。”据潘先生介绍,其冷库的三文鱼的批发价约为68元/公斤,主要供应旗下14家连锁分店,以及各商超和饭店,零售价基本上在156元/公斤。
8月16日,记者在南宁海陆丰水产综合批发市场看到,只有陆先生一家经营三文鱼的店铺。其提供的进货单显示,这些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的进货价为90元/公斤,零售价120元/公斤。据他介绍,不同产地的海水三文鱼价格不尽相同,如果在同一时期,发现有零售价低于进货价的三文鱼,消费者就要自己掂量一下了。
2本地情况
南宁的虹鳟和大西洋鲑价格相差挺大
据了解,南宁市场上的三文鱼多来自挪威和智利的大西洋鲑。不过,广西有的地方也开始养殖虹鳟鱼,目前已有少量上市。
8月15日,记者在南宁富德海鲜综合交易市场看到,该市场一店主陆思之正在处理一条约10公斤重的三文鱼,一条鱼占满了半个台面。陆思之介绍,大西洋鲑价格一般在100~140元/公斤之间波动,而虹鳟鱼一般在60~80元/公斤,两者价格差距挺大。
广西水产研究院的一名专家表示,中国目前主要从挪威等国进口三文鱼,年进口三文鱼为20多万吨。目前,中国三文鱼的总产量只有4万多吨。
据了解,全世界鲑鳟鱼的需求量每年递增6%左右,中国市场超过10%,而三文鱼(属鲑鳟鱼类)的需求也是每年激增。业内人士认为,人们偏爱大西洋鲑的原因在于其认知度较高,对其有较强的信任感,而对国内的虹鳟鱼养殖环境不信任,如担忧养鱼用药和水质等。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冷水鱼类,虹鳟鱼对于养殖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高,在国内的养殖区域主要是西北、东北或者高山有冷水资源的地区。在广西的龙胜和资源也有虹鳟鱼养殖,其中一个养殖基地位于资源县社岭村的毛竹山上,那里的山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5~17摄氏度之间,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可以消除饲料中携带寄生虫的隐患。据当地养殖户介绍,目前养殖基地每天鲑鱼和虹鳟鱼的出货量约25公斤,主要销往广东和柳州等地,有不少是用于生食。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广西畜牧业博览会上,养殖户张建坤展示了在龙胜养殖的虹鳟鱼生鱼片,一碟刚切好的生鱼片瞬间被市民抢光。现场市民尝后表示:“不错,有点嚼劲。”张建坤透露,他公司养殖的虹鳟鱼估计要年底才能上市,价格在70元/公斤左右。
3教你辨识
活鱼好分辨,肉片看纹路
15年前就开始卖三文鱼的苏阳德,如今把店铺搬到了南宁富德海鲜综合交易市场,他的三文鱼从广州进货,每件货都贴了出口编码。苏阳德表示,有时也会有客人拿虹鳟鱼过来,让他帮忙处理。阅鱼无数的他表示,其实,虹鳟鱼和大西洋鲑在完整的时候,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看个头,虹鳟鱼普遍小于5公斤,大西洋鲑在6~7公斤以上;大西洋鲑的外表呈银灰色,虹鳟鱼带青光色,鱼体侧有一条桃红色纵带。
然而,消费者平时买的主要是切好的鱼片,那么问题来了:虹鳟鱼和大西洋鲑的肉片真的很相似,该如何分辨?
“海水三文鱼的脂肪含量高,油脂也很丰富”。谈起进口三文鱼和本土虹鳟鱼的区别,很多店主传授的方式就是“看纹路”。以挪威三文鱼为例,其肉间的白色线条较宽,且线条边缘比较模糊。虹鳟的脂肪含量少,所以线条细而且边缘很硬,也就是红白相间很明显。
此外,还可以看鱼片颜色和厚度,挪威三文鱼偏橙红,虹鳟鱼颜色偏红色。挪威三文鱼一般都是切成厚块(0.7~1厘米),厚度很厚。而虹鳟由于肉质比较硬,如果切得太厚咬着费劲。
最后,可以从口感上判断。进口三文鱼的口感倾向于糯、肥,鱼油丰盈有化口的感觉;而虹鳟鱼口感则比较Q弹。
业内人士认为,虹鳟鱼更适合腌制和熟制鱼排,日本是虹鳟鱼使用量远大于大西洋鲑的国家,那的虹鳟价格也比大西洋鲑高,被广泛用来烤制或西京味噌熟制。
编辑:郁海蓉
最近一个多月由于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全国猪肉价格一路狂飙猛涨,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期间猪肉平均价格已达30元/斤,国家为了鼓励养猪,给予生猪养殖户大量的资金补贴,单个大规模的养猪场更高补贴竟然达到了500万元!
受猪价冲击,鱼价有起有落
作为猪肉替代品的水产品价格不仅没有搭上猪价上涨的顺风车,反而一路降价,这种现象在大宗淡水鱼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这种现象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猪肉供给量下降直接导致价格暴涨,按道理说,水产品是猪肉的互补替代品,猪肉涨价也应该会导致水产品价格少量上升,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繁忙的水产市场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这是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的最新统计:
湖北武汉地区半斤的彭泽鲫塘头只卖5元/斤左右,跌幅超过1.5元/斤。而白沙洲市场3.5斤以上的白鲢卖3.8元/斤,4.5-9斤的草鱼只卖5.2/斤,7两的武昌鱼卖3.3-3.5元/斤,更低的时候卖到2.8元/斤。昨天一车大草鱼从下午4:30卖到第二天早上4:50都还没有卖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水产品价格都受到冲击,一些特色淡水鱼,比如鳜鱼本月价格依旧维持在90.90元/公斤左右,黄颡鱼价格稳定在28.23元/公斤,虹鳟市场价格41.70元/公斤等等。
事实证明,存塘量有限的高档特种经济鱼类价格依旧坚挺,在中秋节的推动下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未来是养殖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之类的常规鱼类还是转型做鳜鱼、黄颡鱼、加州鲈等特种经济鱼类,是需要广大养殖户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特种经济鱼类与传统四大家鱼的市场价值对比
作为全国主要的大宗淡水鱼,青、草、鲢、鳙、鲤、鲫、鳊鲂等已经牢牢占据全国的水产市场很多年。由于养殖产量巨大,这些种类的淡水鱼市场价格处于整个水产市场的更底层,并且相当稳定,被称为我国人民菜篮子里的“当家鱼”。
常见大宗淡水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特色养殖鱼类因为养殖难度较高、市场价值高而被称为“小康鱼”。反观最近几年大火的经济鱼类,在最初开始发展的时候它们在国内市场上很是小众,后来在养殖过程中却显出优越的生长性能:出肉率高、容易饲养、抗病力强,最关键的一点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符合当时人们的饮食需求。
水煮小龙虾一度成为许多饭店的招牌菜
于是,小龙虾、黑鱼、南美白对虾、加州鲈、巴沙鱼等特种经济鱼类相继成为水产市场上的爆款,售价明显高于大宗淡水鱼。我国的水产养殖也随之掀起一次次养殖热潮。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鱼类要么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比如加州鲈、巴沙鱼以及南美白对虾等,要么是从国内的原生品种开发出来的,比如黑鱼、黄颡鱼等,它们都属于起点低、跨步大,一经推出便迅速火爆的的品种。
加州鲈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特种水产品的售价也不会一成不变,一切都要取决于养殖产量和市场的接受能力。例如,多年前当黑鱼还是市场新秀的时候,很多养殖户看到黑鱼有利可图,就纷纷投入到黑鱼的养殖大军中去,再加上黑鱼本身耐低氧能力强,适合高密度养殖,很多养殖户一亩地可以产出10000斤商品鱼。黑鱼的养殖产量的增加,市场也越来越饱和,到了现在,黑鱼的价格与四大家鱼相比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了。
乌鳢(又叫火头,蛇头鱼,生鱼等)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选择下一年的养殖品种。
在这里小编整理了近几年更具有养殖价值的特种水产经济鱼类,作为干货分享给大家:
特色淡水鱼(已形成规模):鮰鱼(江团)、鳗鱼、加州鲈、沙塘鳢(笋壳鱼)、鳜鱼、黄鳝、黄颡鱼、鲟鱼、鸭嘴鱼(匙吻鲟)、鲑鳟鱼、翘嘴鱼(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等)、巴沙鱼
鳜鱼
潜力淡水鱼(尚未形成规模):胭脂鱼、月鳢(七星鱼)、倒刺鲃(军鱼、青竹鱼)、溪石斑(光唇鱼)、赤眼鳟
胭脂鱼
地方淡水鱼(仅在特定地区出现):泰山赤鳞鱼、青海湖裸鲤、四川雅鱼、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东方墨头鱼、赛里木湖高白鲑、脆肉鲩
四川雅安三绝之一:雅鱼
特色海水鱼(主要名贵种):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大黄鱼、石斑鱼、海鲈、卵形鲳鲹、河纯、军曹鱼(海鲡鱼)
石斑鱼
三文鱼遭遇黑天鹅事件
最近,三文鱼们遭遇了“黑天鹅”事件:好好地做着食客的心头好、盘中餐,却突然之间被抛弃、被下架。
全国各地,北京各区,都传来商超、日料店下架三文鱼的“噩耗”。
尽管专家一再表示,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只是被新冠病毒污染了,其本身并不携带新冠病毒,但在谈病毒色变的当下,人们宁愿错杀也不放过。
一时之间,三文鱼仿佛成了众矢之的。至少最近一段日子,人们再也不敢对三文鱼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了。
就在这个当口,北京某日料店的声明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不知道这是网友杜撰的玩笑,还是来自日料店的“严正声明”。如果是真的,那这个日料店不仅欺瞒食客,对食客的人身安全也相当不负责。为什么这么说呢?
红鳟鱼(也叫“虹鳟鱼”,下文统称虹鳟鱼)是淡水鱼,淡水鱼身上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如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中,俗称肝吸虫)等,是不!能!生!吃!的!
虹鳟鱼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虹鳟鱼都会携带寄生虫,但还是有一定概率和风险的。如果谁“不幸”生吃了以虹鳟鱼冒充的三文鱼,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爱吃三文鱼的人不在少数,但会吃的人恐怕不多。虹鳟鱼和三文鱼的颜色和口感仍有一定差异,非专业人士未必能品尝得出,这就让日料店钻了空子,以次充好,糊弄消费者。
那么,“正主”三文鱼为什么屡屡被冒充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三文鱼吧。
三文鱼是一种鱼吗?
并不是。
三文鱼是一类鱼的统称。
三文鱼,是英语“salmon”的音译,源于拉丁语“salmo”。从严格的科学分类看,“salmo”指的是鲑科鱼鳟属鱼,但“salmon”却可以泛指鲑科鱼,包括太平洋鲑鱼、大西洋鲑鱼等。
太平洋鲑鱼
大西洋鲑鱼
目前国内普遍认可的三文鱼品种,是大西洋鲑鱼。新鲜的大西洋鲑鱼,入口结实饱满,鱼油丰盈,味道甘香,肉质爽滑……其鲜甜的口感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大西洋鲑鱼肉
其实,三文鱼的流行也不过是近30几年的事。
20世纪80年代,挪威将养殖并出口大西洋鲑鱼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扶持,把日本作为重点市场加以攻坚。挪威的出口商运用航空物流,以最快的速度将冰鲜大西洋鲑鱼送往日本,被夸张地称为“上午刚在渔港卸货,下午便上飞机去日本”。
其主攻平价料理店的策略很快打开日本市场,并渐渐风靡全世界。大西洋鲑被引入中国后也获得成功,华语世界将其音译为“三文鱼”。
狭义的“三文鱼”在日本料理种“火”了后,市场对鲑鱼的需求不断增大。“生意可不能让挪威人都做了”,不仅智利、澳大利亚等国也加入养殖大西洋鲑鱼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开发养殖和捕捞鲑科鱼的力度,持续向日本输出鲑科鱼,比如银鲑等。所以在日本,三文鱼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虹鳟又是什么鱼呢?为什么它经常被拿来冒充三文鱼呢?
虹鳟鱼的科普正式开始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鲑科大马哈鱼属(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鱼类,英文名为 rainbown trout。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多数种群终身生活于低温淡水环境中,但也有一些俗称为"硬头鳟"(steelhead trout)的亚种在不同季节分别生活在淡水和海水里,具有洄游产卵的特性。
1877年,1万粒虹鳟卵从加州引入日本的吉野村柚木(现在的东京青梅市),经过饲育后在多摩川放流,虹鳟在日本生息繁衍开来。作为一种高颜值又美味的淡水鱼,虹鳟成为日本山区人民喜闻乐见的食物。现在日本虹鳟以养殖为主,仅在北海道西别川、摩周湖等地有野生虹鳟出没。
在日本,养殖虹鳟鱼产量较多的一些县培育了N种三倍体虹鳟鱼,比如长野县的信州三文鱼(信州サーモン),爱知县的绢姬三文鱼(絹姫サーモン)等。因为肉质的确像三文鱼,所以日本也称这些鱼为三文鱼。
绢姬三文鱼
三倍体虹鳟鱼肉质鲜美,口感顺滑,味道上乘。
由于日本养殖大型虹鳟的成本高、产量低,和进口鲑鳟鱼类相比,它们的价格较贵,可以达到进口鱼价格的2-3倍,甚至比大西洋鲑鱼、太平洋鲑鱼等“正宗”三文鱼的价格还要贵。比如刺身用的信州三文鱼肉网上零售价可达9000日元/公斤。
目前我国也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大多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等地。
尽管如此优秀,虹鳟鱼仍不能与三文鱼划等号。
“虹鳟鱼和三文鱼是两个不同品种的鱼类。”挪威海产局中国大陆和香港区总监毕思明(Sigmund Bj?rgo)说。根据挪威的相关规定,虹鳟鱼和三文鱼的名称和商品标签都必须严格区分——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鱼,所以虹鳟鱼并不能被称为三文鱼。
虹鳟鱼和三文鱼该怎么吃?
1、活鱼刺身现切不要吃
不管是虹鳟鱼还是三文鱼,活鱼携带寄生虫的几率都是很大的,对于虹鳟鱼来说,建议你直接放弃生吃。对于三文鱼来说,要牢记:
· 零下15度冷冻96小时以上
· 或零下20度冷冻24小时以上
· 或零下35度冷冻15小时以上
低温可以有效杀除寄生虫,急冻过的三文鱼,才是最安全的三文鱼刺身。
2. 冰鲜与冰冻,选冰冻。进口三文鱼大体分为两种运输方式—— 冰鲜运输,或者全程冰冻。显然,后者成本高得多。所以市场上大部分的三文鱼都是“冰鲜”。并不是说“冰鲜”一定不安全 ,三文鱼保存对于温度要求极高,在“冰鲜”运输过程中,一些不那么负责任的商人为了节约成本,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温度达标。等鱼运到国内的时候,已经不那么新鲜了。安全起见,买全程冰冻三文鱼,自行解冻是最安全的选择。
3.除非靠谱日料店,或靠谱货源,在你还不能分辨虹鳟鱼和三文鱼的情况下,建议还是烤着吃吧。
图片来源于 *** 。
参考资料:
1、碗丸《别说你会吃日料》2、果壳网《虹鳟不是三文鱼,生吃可能要人命》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2977/3、界面《从未怀疑我吃过的三文鱼,直到上星期》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488195b18adc044bbb0b1e0&lemmaId=8954943&fromLemmaModule=pcBottom4、知乎 维京女侠 《有哪些鱼类尽量少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835214/answer/667656131
你以为吃的是深海三文鱼,其实是淡水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在外面日料店里吃饭
三文鱼几乎是都要点的
蘸上酱油+芥末,很多人就爱这一口
△ *** 配图
而这几天小编对国内三文鱼的认知
彻底坍塌掉了!
标题赫然写着:
假冒三文鱼,谋财害命
这样的字眼
怎么回事?
原来,新闻来源于
某媒体在前天发布的一条微博
在这份报道中提到:
在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更高,更大的三文鱼养殖场;
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鱼,承包了国内三文鱼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我们所认知的三文鱼
基本都是大西洋鲑鱼,深海水鱼
原来
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的!
照理说,海水鱼才可以生吃
怎么青藏高原出产的淡水鱼也生吃了?
到底是怎么肥四?
原来“三文鱼”有很多种,
给大家做个科普:
正经的三文鱼来自北大西洋挪威,最初在香港开卖时音译成了三文鱼,肉嫩味美,后来一查才知道,美国加拿大那边的 *** (马)哈鱼跟三文鱼非常相似,于是被商人加进来一起当三文鱼卖。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挪威三文鱼、帝王三文鱼、红三文鱼、阿拉斯加三文鱼……五花八门,智利、英国、加拿大、美国等都向中国出口。
淡水养殖的鱼虾含有丰富的寄生虫,
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
生吃都能感染人体,有的能致命。
那么淡水三文鱼里有没有?
淡水鱼不宜生食!
海水鱼为什么可以生食?
其实海水鱼也有大量寄生虫。但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适应的渗透压是完全不同的,而人体内的渗透压类似于淡水环境。
也就是说,大多数海水鱼身上的寄生虫,到了人体内根本无法存活。
△ 挪威奥勒松水族馆里的大西洋鲑(S. salar)
海鱼可以做刺身,是因为合法进口的海鱼都是符合要求急冻后保鲜运输,而且还有检验检疫部门把关,自然更安全。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所以淡水鱼和海水鱼更大的区别
也是更大的问题,就是
淡水鱼寄生虫能在人体内完成寄生
生食风险高
生吃、腌吃、醉吃都不安全。
淡水鱼、虾身上寄生着多种寄生虫,例如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中,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阔节裂头绦虫,生吃都能感染人体,有的能致命。
这些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最常见的。
目前世界上约有3500万人受到此寄生虫侵扰,而中国人又占总数七分之三,其中又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2008年的一份研究显示广东感染率高达16.42%。
此外还有颚口线虫、绦虫,它们就是那类不安分、会乱跑的寄生虫。
颚口线虫
这不是面条,是绦虫!
吃口鱼只是一两秒的事儿,但要解决吃进去华支睾吸虫可需要几个月(感染症状常需数月才消退),更别提会乱窜的绦虫和颚口线虫了,跑到哪里祸害哪里。
虹鳟 VS 大西洋鲑
所谓的“淡水三文鱼”
大多数都是虹鳟鱼
△ 虹鳟因体侧淡淡的彩虹色而得名。
淡水养殖成本较低。
虹鳟鱼属麻哈鱼属,而不是鲑属。虹鳟鱼在被喂养大量虾青素之后,鱼肉呈红色,于是常常被当做“三文鱼”在市场上出售,以次充好。
△ 目前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
是全世界产量更大、市场知名度更高的鲑鱼。
三文鱼是英文salmon的广东话音译,这个叫法是从香港传过来的。
标准意义上的三文鱼,专指大西洋鲑。
△ 虹鳟鱼
据央广新闻报道,三文鱼学名鲑鳟鱼,分为海鳟和虹鳟。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三文鱼不是一个科学名称,这是业内商品名称的统称。虹鳟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鲑也好,在业内都统称为三文鱼类。因为英文叫“salmon”,音译了叫三文,三文这个名字,不是说大西洋鲑可以用,虹鳟就不可以用。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虹鳟在海水淡水都能生存。大西洋鲑前半生在淡水里,后半生才游到海里面,游到海里后身体的颜色就出现了彩虹色,它也有彩虹色。挪威、智利等国要么靠近北极、要么靠近南极,水温低,适合于海水养殖,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复制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那么淡水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
搞清楚了虹鳟也是三文鱼的一种、三文鱼是洄游性鱼类之后,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淡水三文鱼是不是会携带着多种寄生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介绍,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必须有个过程,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还有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我们是吃鱼肉,不吃鱼皮,冷冻环节会把表层的寄生虫直接杀掉。
现在国内养殖的虹鳟还是其他鲑类鱼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经过高压灭菌的处理过程,所以在饮食环节里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寄生虫。
而国产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海水养殖三文鱼不必然不含寄生虫,淡水养殖也不必然含寄生虫。
王炳谦还介绍说,多年来,北欧海水养殖三文鱼大量销售中国市场,所谓海淡水三文鱼真假之争,主要是商业营销之争,无涉学术。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国内养殖三文鱼的确以淡水养殖为主,占到98%,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养殖三文鱼比淡水养殖金贵。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价格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图片来源于挪威海产局。
很难区分?那就看价格吧
这两种鱼,靠整鱼还是可以区分的
但我们吃到的三文鱼
大多数都是已经切片装盘的
貌似外形、体格还是有些不同的,但切开后……
本小编看了无数切片的对比图
和各路网友的野生分辨 *** 之后
最后面对一盘盘的“三文鱼”
还是傻傻分不清楚
颜色、色泽、脂肪层、价格……
没有一项指标是可靠的!
三倍体虹鳟和大西洋鲑在切片之后
实在无法区分
那么,小编就从最敏感的价格上再区分
进口挪威三文鱼在一级批发市场里,
完成切片等程序可以直接拿回家吃的那种,
每斤从90元到100元。
这种三文鱼刺身片在餐厅里,
算下来每斤要270元到300元。
进口挪威三文鱼在大型超市里,
价钱大多在每斤150元至200元。
所以,
回想一下你在自助餐厅或中小酒楼里
吃的三文鱼刺身,
或者是各种主题料理店里吃到的“三文鱼菜”,
从价钱可以大概判断出吃的是什么了
如果价格没到那个“数”的话,
可能都只是“虹鳟鱼”,
或者是国内驯养的“三文鱼”。
谁晓得批发市场、超市和餐厅里的三文鱼,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综合了三文鱼采购商、水产专家的信息,
简单提个醒:
大众流通市场里的三文鱼90元一斤,
虹鳟鱼的实际市场价只要30元至35元,
所以,
如果当作正宗深海三文鱼来卖,
商家可以多赚近两倍的钱。
所以不管在哪里吃三文鱼,
最需要提防的就是“虹鳟鱼”冒充深海三文鱼。
它与三文鱼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
所以一定要观察鱼肉、亲口尝尝。
最简单直接的分辨 *** 是:
千万不要选择鱼肉看上去更鲜红艳丽的“三文鱼”。这些更鲜丽的鱼片基本可以确定是虹鳟鱼。
除了看颜色以外,
还要注意
鱼肉上是否透出微微的白色细纹。
正宗三文鱼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也正是因为此,
三文鱼的口感才更柔滑
营养也才更加丰富。
相比较之下,
虹鳟鱼的肉质显得非常干瘦,
鱼肉吃起来需要咀嚼更久,
口感比较“紧”,
如果允许的话更好尝过之后再买。
如果很介意淡水三文鱼的“出身”,
想吃到真正的挪威三文鱼,
而最后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广报君从挪威海产局官网上查阅到
目前挪威海产局几年前就
开展了挪威海产局餐厅合作伙伴计划,
为其授予挪威海产局官方标志和官方认证的证书。
所以,
大家要生吃三文鱼的时候,
大可找一下超市、或者餐饮店里是否有以下标志。
而对于那些
似假非假又无法明确分辨的“三文鱼”,
不管三七二十一,
吃熟的就对了!
煎烤、清蒸、红烧和涮火锅
都很ok啊
做完这条稿,
小编现在只有一个感觉……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2021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1个水产新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虹鳟“水科1号”位列其中。水产养殖网采访了虹鳟“水科1号”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王炳谦研究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水科1号的培育历程,成果推广和今后虹鳟产业发展前景。
王炳谦研究员
作为“大使鱼”来到中国 多年潜心育种打破垄断
国内的虹鳟鱼最早是1959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首相作为国礼赠送给周恩来总理,当时分别在北京水产研究所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进行试验养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又先后从日本引进混合性别的虹鳟及其突变体金鳟,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全雌二倍体、三倍体虹鳟等一些新种质开始在国内的一些地区养殖。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国内虹鳟鱼的产量是3.78万吨,2019年的产量是3.94万吨,同比下降了3.89%,相对而言国内养殖的规模还是比较小。
虹鳟突变体金鳟
虹鳟本身是世界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兼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既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优质养殖品种,也是我国名特优新鱼类品种之一,由于其生活环境水质清冽、食用高品质饲料,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列为高档商品鱼,发展前景广阔的高产高效优质养殖品种。但是,中国以往缺乏生产大规格虹鳟苗种,对于进口依赖较大,导致相关市场长期被国外种质企业技术垄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为国产大规格虹鳟鱼研究打下种质基础,在国家、省部资金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开始了“水科1号”的育种计划。
虹鳟“水科1号”
在前期引进不同地理种群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基础种群筛选,最终确定以美国、丹麦、挪威虹鳟地理种群作为育种基础种群,以这些种群的后代为亲本,通过完全双列杂交建立自交、正反交家系,结合BULP法开展继代大规模家族选育,花费了15年时间历经了四代选育而成,之后又连续两年在主养区进行生产试验最终达到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标准,前后总共历经了17年时间。
生长快 存活高 经济效益可观
同国内外的虹鳟种质对比试验发现,“水科1号”生长速度平均提高 21%以上,存活率提高了8.57%以上。虹鳟“水科1号”解决了我国虹鳟市场上小群体自繁导致的生长速度慢、抗逆性能差、早熟等种质匮乏问题,该品种为提高我国鲑鳟鱼良种覆盖率、促进鲑鳟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我国鲑鳟鱼养殖业产能和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科一号”的苗种已经开始对市场商业化供应,当前的市场价为受精卵0.15元/枚。今年黑龙江水科所又申报了一个全雌虹鳟“水科2号”,届时有望彻底解决国内虹鳟市场苗种供应的问题。目前市场上虹鳟产品形态销售基本为三种规格,分别为:100g、0.75kg和3kg以上。从“水科一号”的实验效果来看,100g规格的养殖周期需要1年,成本约为1.5元/尾,市场价2.5元/尾;0.75规格养殖周期约为1.5年,成本约为9-10元/斤,市场价12-16元/斤;3kg以上规格养殖周期需要24个月以上,成本12-13元/斤,市场价24-26元/斤以上。
从养殖推广的角度来看,虹鳟养殖的技术难度并不是很高,只要选用合适的饲料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不容易发生病害。但是,虹鳟对于养殖的水资源环境非常挑剔,需要有冷水资源,水体要清澈透明,无污染,溶氧高,而且要常年保持充足的流量,水温的变化不能太大。通常山涧溪流水、雪山融雪水、地下用泉水、深水水库底排水是养殖三倍体虹鳟的首选养殖用水,此外河水、湖泊山等也可以作为养殖用水。
产业链建设亟待完善
从发展水平来看,王炳谦研究员认为国内虹鳟养殖产业链不够健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之一、全国各地的养殖单位普遍出现对于养殖环境的管控措施不健全,导致失控现象时有发生。对水生物安保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养殖鱼类疫病的发生。这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圈系统都存在协同演化的规律,长期在单一的养殖环境中养殖同一个品种生物,那么该生物对应的病害也更容易伴随发生。虹鳟养殖产业在应对这个问题上面,亟需开发能够抗病的品种,同时需要加快相对应的疫苗研制工作。
第二、很多养殖单位和用户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管理水平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添加违规成分,或是品质低劣的饲料。遇到病灾害时,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药物。养殖场、户生产、用药、销售记录尚未建立健全。这些都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从水产苗种繁育、养殖到市场流通,每个环节都关乎水产业的稳健发展。行业亟需建立可追溯的监控系统,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还不够。产业集群或企业群体专业化深度不够,具体反映为: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仍显粗放,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国内的虹鳟养殖业尚未产生被外界认可的商业品牌或地理标志品牌。企业缺少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品牌创建的滞后,使得虹鳟作为一个优质高端水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忠实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内的销售和产品效益。
第四、加工领域开发不足,流通渠道缺乏。虹鳟并非中国传统食用水产品种,需要培育销售市场,引导大众消费。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许多人不愿意耗费过多地时间用在烹饪上,日常餐食热衷于直接食用成品,或采购半成品简单烹饪后食用。但是,我国虹鳟多数产于内陆地区,而水产加工业基本集聚于沿海地带,所以在虹鳟加工领域开发略显滞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虹鳟加工品种不多。同时在流通环节,虹鳟还多为传统模式,即主要销售渠道以流通批发渠道为主,进而到达餐饮、家庭。时下消费者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定制化、社群化的现象逐渐增多,产业流通链需要在这些新渠道积极拓展。
同中国大陆传统的水产养殖主产区不同的是,国产虹鳟的主养区多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带如青海、甘肃等地,虹鳟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有着重要意义,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省级特色产业,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脱贫。未来国产虹鳟的发展关键需要瞄准市场定位,做好产业链建设有望迎来飞跃式增长。
作者:水产养殖网 姜梦奇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认知中,三文鱼指的是原产挪威的大西洋鲑鱼,虹鳟鱼“替身”的出现让舆论哗然。(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
经销商眼馋比进口三文鱼便宜近1/3的价格,以“三文鱼”的名义将淡水虹鳟卖到小餐馆。一些商家甚至打着“冰鲜”的卖点,卖出了比真三文鱼还贵的价格。
来自青海龙羊峡的“三文鱼”们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在短短几天之内,从高贵洋气的“海产界爱马仕”跌落至谷底。
这和一条新闻有关。2018年5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称,国内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国内市场上1/3的三文鱼由龙羊峡“承包”。
不曾想,这则初衷为宣传水产养殖高科技的新闻,却意外开启了一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先是有网友指出,龙羊峡出产的并非根正苗红的三文鱼,而是虹鳟鱼;科普达人很快“接棒”,指出生吃淡水虹鳟有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消费者则陷入震惊与失望中,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紧急发声,为淡水虹鳟正名;企业也祭出检验报告自证安全。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虹鳟鱼假扮三文鱼的闹剧,在水产市场上比比皆是——巴沙鱼冒充龙利鱼,罗非冒充鲷鱼,油鱼冒充鳕鱼……
“水产造假的严重程度,超过很多人的想象。”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说。
淡水虹鳟能否生食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认知中,三文鱼指的是原产挪威的大西洋鲑鱼。但正如渔业协会的澄清,三文鱼并非某一种鱼的科学名称,而是鲑鳟鱼类产品的统称。
尽管是近亲,但三文鱼和虹鳟鱼并不是同一种鱼。鲑科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属于鲑鳟鱼,而鲑鳟鱼又分为海鳟和虹鳟。在这群鲑科鱼大家族里,唯有虹鳟最为独特,它们多数种群终生生活在低温淡水环境中,是淡水鱼,鱼肉颜色与三文鱼相仿。
消费者概念模糊源于标识混乱,源于水产品命名规范的缺失。但把虹鳟鱼算作三文鱼,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
按照央视报道,市场上相当一部分三文鱼刺身都是淡水虹鳟鱼做的,一些人开始后怕吃下去的刺身会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淡水生鱼片会不会有寄生虫?科普学者也纷纷发言:青藏高原盛产的虹鳟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挪威三文鱼,虹鳟极易感染寄生虫,必须煮熟了吃。
很快,中国渔业协会在其官网回应,“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野生的很容易存在寄生虫,正规养殖的没有。”
钟凯赞同前半句,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野生和养殖的海产鱼类都可能存在寄生虫,以异尖线虫最为常见。不过由于生存环境不同,海水寄生虫无法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因此主要会引起腹痛腹泻,极少数情况下导致胃肠穿孔。
而淡水鱼中,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种类之多,危害之大,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最典型的莫过于广东顺德,顺德是国内三大肝吸虫病高发区之一,原因就在于该地区有食用淡水鱼生的习惯。
但他对淡水虹鳟没有寄生虫存疑。“就算正规养殖的虹鳟没有寄生虫,运输、暂存等环节如何保证?”钟凯举例,水产批发市场的暂存池上一波放的是鲫鱼和草鱼,来了一车虹鳟鱼,如何确保不发生交叉污染?而在一些旅游景点的餐馆,服务员直接从水池抓出虹鳟并现场宰杀,但这些水池往往多种淡水鱼混养。“这些后续环节的风险因素,渔业协会能挡得住吗?”
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更坐不住了。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公司出具了一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龙羊峡的冰鲜三文鱼产品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承认,民泽渔业(龙羊峡三文鱼的生产方)养殖技术比较先进,通过水质监测和鱼药的合理使用,可以规避多种寄生虫风险。不过,虹鳟产业早已遍布全国。“小散户饲养的虹鳟,是否会存在寄生虫的身影?”
在周卓诚看来,大规格三倍体虹鳟的营养价值不比三文鱼差,口感也难分伯仲,“堂堂正正说出来,物美价廉,烟熏煎烤彻底熟食岂不美哉?为什么一定要生吃呢?”
傍大牌的高仿“李鬼”
乱局之下,“受伤”的绝非只有龙羊峡三文鱼生产方民泽渔业一家。
“水产养殖企业都在一条船上,概念模糊、规范不明的情况下,谁知道下一个受害者又会是谁?”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大西洋鲑规模化养殖企业,但鲑鱼养殖基地经理江鑫一点都不觉得风波是个利好。
尽管从“神坛”跌落,但没人怪到虹鳟鱼头上。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倚重猪羊牛等红肉,鸡鸭鱼虾等白肉的摄入量偏低。在内陆山区养殖虹鳟,不仅能满足水产供应需求,对于农民增收也有积极意义。
“但红鳟鱼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成长之路,哪怕是邯郸学步也好。”在江鑫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光彩——因为淡水虹鳟攀附的市场,是三文鱼的最初玩家挪威人用勤奋和金钱“砸”出来的,仅市场培育就进行了整整10年。据不完全统计,2001-2016年间,挪威出口中国的冰鲜三文鱼从每年1万吨飙升至约10万吨。但在1998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只有极少数消费者听说过三文鱼。
挪威 *** 规定,其出口的海产品必须征收相当于出口价值0.75%的出口税,用于挪威海产在全球的推广。挪威海产外贸局利用这笔经费,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设立了常驻的海外代表机构,聘请当地更优秀的推广公司,将挪威三文鱼融入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餐饮文化中。
在江鑫印象中,挪威三文鱼在中国市场出现消费拐点是在2010年。几乎差不多的时间,诸如“高山泉水三文鱼”的概念也悄然出现。据初步估计,丽江有名的“三文鱼”一条街,淡水虹鳟的年消费量已高达近700吨。
虹鳟鱼也曾考虑过打响自己的招牌。
从事多年水产贸易的水产专家樊旭兵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好几年前,龙羊峡当地曾找到他,希望公司能为虹鳟出一个推广方案。樊旭兵的建议是,坦诚亮出自己的身份,介绍自己是青海雪域高原养殖的虹鳟鱼。“但这样需要做消费者教育,他们不愿意。”
樊旭兵称,龙羊峡声称虹鳟和三文鱼“差不多”。此后,越来越多的虹鳟鱼养殖场开始效仿,有的干脆刻意回避了“淡水”。
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推动了三文鱼消费,但优质海产品却没有同步增产。挪威、丹麦等三文鱼主要产地并没有大规模提高三文鱼产量,反倒因为鱼病困扰导致产量下滑。
“大家不明说,但都心照不宣。”樊旭兵说,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通过饲料添加角黄素,优质的虹鳟在切片后,颜色、脂肪纹理都不亚于真三文鱼,口感也十分相似,即便老饕也难以分辨。
“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渔业协会的声明写道。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规格淡水虹鳟的价格约为每吨5.5万-6万元,年产能在4万-5万吨间波动。粗略估算,一个30亿元的庞大产业俨然形成。不同于三文鱼在消费者群体的高认知度,淡水虹鳟隐迹于各大批发与贸易渠道中,也鲜有叫得响的“独立”品牌。
“如果把三文鱼的涵盖范围延伸到虹鳟鱼,虹鳟鱼的市场价值显然会相应扩大。”一位从业者暗指,渔业协会坚称虹鳟也是三文鱼的一种,不排除商业利益的考量。
5月28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中国渔业协会,综合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三缄其口,“领导出差了”。
全球都头疼的大问题
对于这场真假三文鱼风波,樊旭兵见怪不怪。2012年,类似事件同样引爆 *** ,只不过当时的主角是鳕鱼。
知名影视演员马伊琍在微博上称,女儿一个月前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实验室人员检测到排泄物全是脂肪。当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只好推断是女儿偷油喝。在多位网友的提示下,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买了冒充鳕鱼的油鱼。
她在微博上怒斥,“油鱼不属于鳕鱼,怎可被标成鳕鱼?”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无论是虹鳟鱼冒充三文鱼,还是油鱼冒充鳕鱼,其本质都是食品欺诈——在食品生产、贮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不仅在中国,水产欺诈是个令全球都头疼的大问题。几项研究数据令人咋舌: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2017年,意大利对进口水产进行检查,发现有22.5%的虚假标注,其中43.8%的头足类(例如乌贼)是虚假标注,产品来源的前三位是中国、越南和泰国。意大利其他几项的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比如46.4%的鲽鱼排是巴沙鱼冒充的(龙利鱼是鲽鱼的一种)……
(东方IC/图)
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水产领域食品欺诈状况概述》。报告在开篇直指,“水产领域最容易发生食品欺诈”,且大多出于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常见的形式有蓄意替代——用低价值鱼类冒充高价值产品;虚假标注——隐瞒鱼类捕捞的真实地点;蓄意添加——冻虾、冻鱼或冻扇贝过量包冰。
多项调研显示,鳕鱼、三文鱼和金枪鱼是水产欺诈的“重灾区”。
2015年,意大利比萨大学鱼类实验室教授安德烈·阿玛尼(Andrea Armani)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上海、南京和杭州三地的超市里收集了16份金枪鱼的样本,发现所有商品都只简单标注了“金枪鱼”。
安德烈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金枪鱼通常被分为“蓝鳍”和“黄鳍”两大阵营。前者经济价值更高,但由于需求日增和过度捕捞食用,存量在过去十年间锐减。“蓝鳍阵营中的北方蓝鳍金枪鱼经常被其他金枪鱼或红鲷替代,在标签上理应严格区分。”
鳕鱼属于深海鱼,价格昂贵。近年来,因其高营养价值受到中国父母的喜爱。在安德烈团队收集到的38份鳕鱼样本中,20份只简单标注“鳕鱼”,其余则标明了“银鳕”“扁鳕”“红鳕”等中文俗称,仅有3份附上了拉丁文学名。
让安德烈困惑的是,一些从分类学上不属于鳕鱼的品种也借着“鳕鱼”的名义销售,比如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它连鳕形目的大门都没进过,却有了更响亮的名字——银鳕鱼,反倒成为国内消费者心目中鳕鱼的真正形象。
更极端的情形是用油鱼冒充鳕鱼。两者在外形上相差很大,一般不会混淆,但切成块后出售,所有的辨别 *** 都丧失了操作意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警告,一些油鱼含有天然蜡酯,蜡酯在人体内难以消化,食用后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油脂囤积在直肠,导致排油性腹泻。
食品欺诈,如何监管?
在中国,过往的食品欺诈事件常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而曝光,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最初都由掺假引起。不过,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孙颖注意到,食品欺诈尤其是标签等信息欺诈具有隐蔽性、广泛性,且多数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2013年,“马肉风波”震惊全欧洲。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牛肉产品的DNA检测,在大约5%的检测样本中发现了马肉。当时,欧盟负责卫生与消费事务的委员就将“挂牛肉卖马肉”定性为一起食品欺诈事件,而非食品安全问题。
遗憾的是,这一类型的食品欺诈并未引起执法机构的足够关注。“今后数十年中,如何防范食品欺诈和造假,以及发现后如何惩治并加强监管,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难题。”孙颖在一篇名为《食品欺诈的概念、类型与多元规制》的论文中写道。
江鑫也认为,要想解决水产品欺诈,“光靠自律肯定不行,需要有规范管控。”
而名字,似乎成了一切的源头。目前,市售水产品主要有三种名称:以拉丁文标注的科学名、公众俗称的通用名和企业使用的商品名。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鱼类列表,对科学名、通用名与商品名命名的合理授权,界定概念范畴。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明文规定:“虹鳟”的学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名为Rainbow Trout。在市场交易中,商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三文鱼”(Salmon)、“银红点鲑”(Silver Trout)、“美国红点鲑”(Brook Trout),因为这将产生“误导”。
欧盟在海产品标签的管理上最为健全,总原则是“不能误导消费者”。相关法规强制规定:必须在商品名后标注学名,产品是野生还是淡水养殖,在何处捕捞或养殖等信息。
但在安德烈教授看来,在中国使用基于拉丁文学名的鱼类列表困难重重,尤其是在小型鱼类批发市场,小摊贩可能根本不懂分类学,也不懂拉丁文,“这反倒会增加标签错贴的现象”。
对于水产欺诈,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建议之一是加强监管,例如通过DNA条形码进行鱼类鉴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2017年2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在法律文件中明确提出“食品欺诈”的概念,并对食品欺诈的类型和需承担的行政处罚责任进行了规定——生产经营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以及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同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部署在全国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截至2018年3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办理并公布整治行动相关行政处罚案件八千余件。
生态学出身的江鑫习惯将国内水产业规范的过程比作生态系统的演替——当一把火将森林夷为平地后,更先进入的总是投机者,好比一岁一枯荣的野草,它们要做的是把荒地变成草地,然后才有灌木、乔木,恢复如初的森林。
“国内的水产业还处于草地阶段。”但江鑫乐观,类似真假三文鱼的风波虽是阵痛,却也标志着产业成长的迅速,“向更高级的生态系统演替,这是必然过程。”
虹鳟也是三文鱼?养殖不如野生?真相在这里出品:科普中国
*** :王彦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三文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
△三文鱼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图片来源:http://www.dmhrun.com/fishshow.php?cid=26&id=134)
同是三文鱼,但大家吃的不一定是同一种
"三文鱼"并不是某种鱼类的科学名称,而是对鲑鳟鱼类产品俗称。"三文鱼"最初是由港澳地区的人们根据英文的salmon音译而来。早期三文鱼只是针对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随着国内鳟鱼养殖业的发展,十几年前一些鳟鱼养殖场附近地区的餐厅也以三文鱼的名称来销售鳟鱼。
△各种三文鱼之间的复杂关系。(图片来源: http://www.sohu.com/a/225733974_100081100)
大西洋鲑生活在北大西洋,每年都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这些鱼在洄游时会奋力跃上瀑布,向上游游去,很久以前的欧洲人用拉丁语里的"salmo"(意为"上升")来称呼它们。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salmon"。这种鱼是欧洲北部沿海重要的捕捞鱼类之一。
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了,欧洲人到达了美洲,又横跨美洲大陆来到了太平洋沿岸。在这里,殖民者们也发现了几种外形类似于"salmon",也会洄游产卵的鱼类,于是将它们统称为"salmon"。为了区分,殖民者们将欧洲老家发现的"salmon"称为"大西洋salmon",新发现的"salmon"称为"太平洋salmon"。而"太平洋salmon",中国人也并不陌生,它就是人们口中的大马哈鱼。
不过生物界并没有采信这些俗名,人们在仔细考察了"太平洋salmon"之后,给他们取了一个属名"Oncorhynchus",这个属名组合来自希腊语中的"onkos"和"rynchos",意为"弯曲的鼻子"。因为这些鱼在洄游时,上下颌会变成钩子的形状。
△大西洋salmon和太平洋salmon。(图片来源:https://jingyan.baidu.com/album/f006222870600afbd3f0c823.html?picindex=2)
三文鱼的名字除了来源于英文salmon的谐音之外,三文鱼本身脂肪形成的多条大理石纹,也正是"三文(纹)鱼"称谓的妙处所在。
三文鱼:为了下一代我愿意逆流而上
洄游是三文鱼一生必经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同时也是一条不凡之路。当你在饭桌上品尝美味时,你会想到三文鱼的一生吗?三文鱼的一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生命如何孕育、如何成长成熟、如何死亡的故事!而三文鱼把自己的死亡和新生命的诞生悲壮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洄游途中的三文鱼。(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55135624_647987)
三文鱼是典型的溯河生殖洄游鱼类。溯河性鱼类生活在海洋,但溯至江河的中上游繁殖。这类鱼对栖息地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水中的盐度有严格的适应性。如北太平洋的大马哈鱼溯河后即不摄食,每天顶着时速几十千米的水流上溯数十千米,在洄游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到达产卵场生殖后亲体即相继死亡,幼鱼在当年或第二年入海。
△三文鱼生活史。(图片来源: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108293-1.html)
营养价值可非同寻常
三文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受到全世界吃货们的吹捧。三文鱼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远远高于豆制品(大豆、蚕豆、豌豆等)和肉类食品(鸡肉、牛肉、猪肉等)<1>,且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即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比较高<2>。同时,三文鱼肉内还含有大约18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大量人体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例如铜、钙、磷、镁等元素,和维生素A、E。值得一提的是三文鱼鱼肉中还含有一种叫虾青素的物质,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其中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必须的元素。
三文鱼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功效。三文鱼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多食用三文鱼可以维持身体内的钠、钾元素的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三文鱼含有大量的铜元素,铜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血液、中枢系统、皮肤、大脑的发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人体的贫血同样也会跟铜元素的缺少有很大的关系。据中国和挪威科研机构宣布,常吃三文鱼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率,三文鱼富含的 omega-3高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脑组织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3>。
三文鱼(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三文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受到了很多人士的喜爱。但是市面上三文鱼的来源参差不齐,大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入。
养殖的三文鱼是真的不如野生的么?
很多人认为三文鱼都是野生的,其实不然。野生捕捞的三文鱼资源非常有限,生长速度还超慢,那身价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远不能满足世界各国吃货们的需求,我们经常食用的三文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三文鱼。
△网箱养殖三文鱼和陆基工厂化养殖三文鱼。(图片来源:http://blog.sin *** .cn/s/blog_7cfdc2b50100z9mv.html)
不过,大家可不要对养殖三文鱼有什么偏见,实际上吃养殖鱼比野生鱼可能还更安全些。毕竟人工养殖的整个过程都有精准的科学控制,还有进出口海关检疫等严格程序,自己捞野生的可能就没准儿了……。
三文鱼生产流程。(图片来源:Marine Harvest)
三文鱼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刺身了,新鲜现切的三文鱼蘸上点青芥末、酱油,别有一番风味。不过,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说生食三文鱼会有感染寄生虫的危险吗?实际上,有没有寄生虫主要是看其生长、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同时还与食用前的处理 *** 是否到位有关。为了保证生鱼片的质量安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出台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鱼肉必须预先处理杀死异尖线虫的幼虫。杀死异尖线虫最有效的 *** 是高温,但为了保持鱼肉的食用价值,目前是以冷冻为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冷冻15个小时或零下20℃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三文鱼的处理手段已经十分成熟了。好不好吃,还可以说是个人选择;安不安全,是有客观标准的。进口海鱼需要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同时选择比较靠谱的渠道或是市场,也不必过于担心。
教你几招分辨三文鱼的新鲜度
我们能够购买到的三文鱼,通常分为新鲜(冰鲜)和冷冻两种。两者在形态,气味,颜色和质感上都可以轻易的分辨出来。
鱼眼和鱼鳃: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整条的三文鱼,还可以通过鱼眼和鱼鳃来进行判断。新鲜三文鱼的鱼眼清亮,瞳孔颜色很深而且闪亮。鱼鳃色泽鲜红,并且伴有红色黏液。而不新鲜的三文鱼,鱼鳃则会发黑。
鱼皮和鱼肉:通常来说,我们买到的三文鱼,都是已经分割切块后的成品鱼肉。这个时候,就要通过鱼肉的状态来进行判断。新鲜(冰鲜)三文鱼,鱼皮黑白分明,同时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无损、带有鲜银色的鱼鳞,透亮有光泽。鱼肉纹路清晰,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并且带着隐隐的油润光泽,非常漂亮。而冷冻后再解冻的三文鱼,鱼皮不够紧致,鱼鳞很容易残破,黯淡无光。鱼肉的颜色,虽然也是橙红色,但缺乏光泽。同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鱼肉和鱼皮的连接处,颜色发暗。
△新鲜的三文鱼和不新鲜的三文鱼。(图片来源:美食天下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0121630928804180.html)
弹性和气味:新鲜(冰鲜)的三文鱼,鱼肉手感紧实,很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后可以迅速的弹回来,不会留下痕迹。闻起来的味道,有着浓郁的鱼油香气和海洋味道,同时带着隐隐的坚果香。而冷冻后再解冻的三文鱼,手感则软塌塌的,肉质松散,用手指按压后,可以看到明显的痕迹,缺乏弹性。稍稍用力挤压时,还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鱼肉中渗出的水分。闻起来,带着比较明显的鱼腥味,有些令人不快。
△新鲜的三文鱼和不新鲜的三文鱼。(图片来源:美食天下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0121630928804180.html)
口感和味道:新鲜(冰鲜)的三文鱼,生食时,口感细嫩,鱼油丰沛,入口即化。味道新鲜,满满的海洋味道。烹调后,肉质依旧饱满,汤汁丰富,味道鲜香不腻。 而冷冻后再解冻的三文鱼,首先就是绝对不能生吃的。烹制后的肉质也较木,鱼肉中的汤汁基本无法锁住,味道微微发腥,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烹调手段才能提升味道。
三文鱼的吃法也有讲究
三文鱼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食用 *** 。要注意的是,如果生食的话,一定要选择新鲜或者冰鲜三文鱼。
三文鱼的中段和鱼腩:这一部分的鱼肉,脂肪含量较高,分布也十分均匀。鱼肉从外表看来,肌红脂白,呈现美丽的橘红色,带着脂肪的油光。鱼肉非常细嫩,丰富的油脂带来入口即化的绝妙口感。因此,这一部分的新鲜(冰鲜)鱼肉,最适合的做法就是生食。不论是 *** 成"刺身"或者"沙拉",都是不错的选择。烹调手法也十分简单,将鱼肉切片或者切丁后,根据个人喜好,搭配芥末和日式酱油,油醋汁,沙拉酱等等不同调料,直接食用即可。当然,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搭配一些蔬菜或者水果,那么不论是味道还是营养,都会更加均衡。
参考文献:
<1> 邓林, 李华, 江建军. 挪威三文鱼的营养评价
<2> PELLET P L.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protein foods
<3> 张雯, 杨敏, 臧贝佳等.三文鱼营养价值、烹饪及文化
肉是人们离不开的食物,对于“肉老虎”们来说,一天不吃肉都觉得不舒服。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适量吃肉要比不吃肉的方式健康,只不过提倡大家的是,少吃点红肉,多吃点白肉。
红肉指的是红颜色的肉,白肉是白色的。有一种肉大家还需特殊对待,这种肉就是三文鱼,虽然它外表的颜色是红的,但它不属于红肉,而是白肉的家族。跟红肉不一样的是,三文鱼等深海鱼中存量较多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如大家非常珍惜的EPA、DHA,三文鱼就符合条件。
可最近的一条消息,让人们不敢吃三文鱼了。传言说:我国国内可以占据1/3市场的鱼,都是青藏高原养殖的三文鱼。而这些鱼都是淡水鱼“虹鳟鱼”,这样的鱼里面有很多的寄生虫,绝对不能生吃。
其实,中国渔业协会早就宣布,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总称,其中是包含虹鳟鱼的。也就是说,虹鳟鱼也是三文鱼的一种,是大家的“误读”罢了。至于三文鱼生吃有没有寄生虫的危险,要看的还是饲养鱼的环境、饲料、鱼成长的整个过程等等。如果这些外界的因素都能保证,那么它就是安全的。
大家担心的寄生虫问题也就没有了,吃起来会很安全。只不过在生活中,虹鳟鱼销售的价格会便宜一些,虹鳟鱼的口感可能没那么好,营养价值不是那么高,但大家知道怎么区分就好。
往往虹鳟鱼的肉质会比较松,不是那么紧致。在口感上,区别于口感好的三文鱼,虹鳟鱼的脂肪会多一点,宽一点,线条感不是那么足。从这些方面,大家都可以判别,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买到价格低的虹鳟鱼了。
至于在吃法上,大家也不用过于追求生吃的做法,往往有很多人接受不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三文鱼做熟后吃。
跟香煎三文鱼、烤三文鱼等做法相比,如果你接受不了生吃,那么还可以把三文鱼煮着吃。这样我们吃到的三文鱼也是营养非常高的,有抗衰老、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还少了大量调味品的味道。如在自己做火锅的时候,放点三文鱼片,味道醇正,关键是营养还非常高。
不仅适合大人吃,等到了孩子要添加辅食的时候,三文鱼也是很好的食物。但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肠胃系统还没有大人的强大,更好把三文鱼做熟后再给孩子吃。
各位朋友,你对淡水鱼虹鳟鱼是什么看法?又会怎么吃?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给我们的营养师。
龙羊峡水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虹鳟鱼宝库”,连同下游的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多个水库,组成了黄河上游更优良的冷水资源库。
虹鳟
早在2017年,黄河上游冷水区的虹鳟产量就已达到1.38万吨,占到了全国鲑鳟鱼总产量的30%,青海省也一举成为国内更大的鲑鳟鱼产地。
青海省于1985年首次引入虹鳟,在1989年联合国援助青海渔业开发计划中,虹鳟养殖更是被列为了重点项目。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虹鳟已成为龙羊峡水库的一张“王牌”,特色优势显著。那么,龙羊峡水库及周边水产企业为何选择虹鳟鱼“下手”呢?
首先是资源优势显著。
龙羊峡水库是黄河流域更大的深水水库,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更大蓄水量247亿m3,堪称黄河的一个“高位水缸”。更为难得的是,库区年平均水温为12℃,冬季不结冰,水质优良,溶氧充沛,非常适合虹鳟(冷水鱼)的生长,自然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其次,虹鳟鱼市场是一块“大蛋糕”,销路好,利润高。
虹鳟是太平洋鲑鱼的一种,体型神似三文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欢迎。众所周知,三文鱼是国际市场出了名的“抢手货”,而虹鳟的卖相与之难分高下,尤其是国内市场,近年来是越做越大。
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费4万吨左右的虹鳟,养殖成本一斤不到20元,市场价格却能卖到40~60元左右,利润颇高。如果再加上海外的水产市场,虹鳟无疑是业内令人垂涎的“肥肉”。
以上两点结合,虹鳟在龙羊峡水库"出道"并声名大噪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虹鳟的热度和定位虽不及三文鱼,但养起来也并不容易。国内养虹鳟的 *** 高度统一,几乎全是网箱养殖,养殖设备、产品加工等都是难点,而国内水产企业想要自建一套生产线绝非易事,这也是国产虹鳟产业的瓶颈所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和挪威老牌水产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引进挪威AKVA集团的全自动投饵机、抗风浪网箱以及Fishtak养殖软件系统,渔业设施“大换血”,产能显著升级,虹鳟养殖正式走向标准化。
自动化生产线
为了避免走“用水质换产量”的老路,库区的养殖密度控制得低,每立方水体产量不超过6公斤。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挪威的计量方式,每立方水体可养殖25公斤的鲑鳟鱼,这一标准是公认的行业指标,而龙羊峡的密度还不到该标准的1/4,大大降低投喂饲料所带来的氮源、磷源污染。
问题来了,我国在龙羊峡水库养殖虹鳟,为啥离不开挪威的“援助”?
这就要从挪威的养殖实力说起了。在国人印象中,挪威向来都是和三文鱼绑定在一起的。事实上,挪威企业把三文鱼打造成海水鱼的“代表作”,这是80年代之后才有的事。在此之前,挪威渔民最早饲养的是虹鳟,而不是三文鱼。
时间回到1959年,挪威海产界的先驱者卡斯滕·维克和奥拉夫·维克率先利用网箱养殖虹鳟,后来偶然发现虹鳟能适应海水环境,于是便将网箱转入海水中,扩大了养殖产量。
在70年代之前,虹鳟一直都是挪威养殖户首选的品种,其产量要远高于三文鱼,在海水鱼中占比高达80%以上。当时的三文鱼只是小众品种,养的人很少,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转折。
1969年,挪威渔民在拉克萨维卡海域尝试性地投放了20000尾三文鱼幼苗,这是世界上之一个三文鱼的养殖渔场。万万没想到,“试水”的三文鱼大获成功,肉质更佳,味道明显比虹鳟更好,随即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养殖虹鳟,继而转型三文鱼的养殖。从此,三文鱼产量急剧攀升,并于1977年正式取代虹鳟,成为了挪威的“海产一哥”。
到了1990年,三文鱼在挪威市场一骑绝尘,在海水鱼总产量中占比高达96.95%,创下了历史更高纪录。时至今日,三文鱼依然保持着93%以上的养殖占有量,垄断地位已经难以撼动。
而在养殖设备方面,虹鳟和三文鱼一脉相承,老牌水产企业在生产工艺、营养配方、自动化等方面早已是轻车熟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实力研发出同一水平的养殖和加工生产线,因此要把鲑鳟鱼产业“蛋糕”做大,还真离不开挪威企业的助力。
养殖设备的难题找到了门路,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近年来,从龙羊峡库区逃逸的“漏网之鱼”引发关注,若不严格把关,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
说来也奇怪,鲑鳟鱼的网箱养殖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无论是挪威、智利还是中国,网箱逃逸事件似乎注定难以避免,每次逃逸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2018年7月挪威的三文鱼逃逸事故。据估计,该事故中逃逸的三文鱼约有69万尾,尽管事发后当地渔场极力围捕三文鱼,但最终也只回收了5.5%,远远没有达到设定的10%回收标准。
略显尴尬的是,涉事渔场虽是挪威企业,但事发海域却在智利。大批三文鱼外泄无疑会对智利的渔业、生态造成损失,杂交所引发的基因污染更是后患无穷。后经专家组评估,智利 *** 最终对挪威企业处以714万美元的巨额罚款,这张生态罚单面值之大,一度登上不少媒体的头版头条。
视线再回到青海的龙羊峡水库。据统计,2017年时龙羊峡库区200个网箱共生产出9000吨虹鳟,仅商品鱼就有数百万尾,逃逸风险相当高。
黄河上游水系图
而事实上,黄河上游的渔业调查中早就发现了虹鳟的踪迹,野外钓捕案例更是数见不鲜。有钓友表示:水库内的虹鳟确实有很多,运气好的话十几分钟就能钓上4~5条,垂钓地点正是在黄河贵德段的特有鱼类水产种质保护区内。
当地渔民也曾对媒体介绍:
很多时候下网捕的就是从网箱里跑出来的虹鳟,“风浪大的时候,养殖网箱翻掉,两万多条,一晚上都跑完了。”
这些逃跑的虹鳟不一定来自于龙羊峡的网箱,因为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等水库也在虹鳟的养殖之列。此前在李家峡库区,就有网友调获过10多斤重的虹鳟,路亚虹鳟甚至已成为上游河段的热门垂钓项目。
虹鳟逃逸有多大隐患?
虹鳟是鲑形目鲑科鳟鱼属鱼类,性情凶猛,掠食性强,是不折不扣的食肉鱼。龙羊峡库区中所饲养的虹鳟多是三倍体虹鳟,比普通的二倍体虹鳟长得更快,而且抗病力强,个体硕大。三倍体虹鳟没有自然繁殖能力,但考虑到凶猛食性,野外种群带来的隐患仍非同小可。
据 *** 记载:虹鳟口大,雄鱼体侧有彩虹般的桃红纵带,成年后体长可达120公分。虹鳟还是世界上100种更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其食性非常贪婪,几乎可以吃掉任何能捕捉到的猎物。比如: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蟋蟀、蚱蜢等),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1/3的硬骨鱼,甚至还有捕食条纹草蛇(Natrix helvetica)的记录。
总之,这些“漏网之鱼”对黄河的土著鱼仍是不小的威胁。要知道,黄河土著鱼的繁殖周期普遍为4~6年,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等更是濒危物种,一旦被外来的虹鳟过度捕食,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对于虹鳟的威胁,需要展开专项资源调查,确定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做足准备,防患于未然。
青海产鲑鳟鱼连续七年药残监测为零检出7月16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青海全省鲑鳟鱼产品兽药残留产地监测工作全部结束,所采集样品通过包括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喹诺酮类等四大类11种兽药检项进行残留检验均未检出。青海省自2014年开展冷水鱼产地兽药残留监测工作以来,连创七年“零检出”的优异业绩。 鲑鳟鱼是青海省三文鱼水产产品养殖的主推品种,据悉,青海省沿黄鲑鳟鱼网箱养殖己成为全国更大淡水鲑鳟鱼养殖生产基地。今年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将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重点放在沿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并增加采样规模和数量。按照“双随机”原则从全部27家养殖场现场抽取10家,占比为37%。按养殖量计算,10家养殖场的产量己达到整个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产量的93%以上,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凯德威特渔业养殖有限公司、联合水产渔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都在监测范围。 据悉,所有样品采集工作由省农业农村厅渔政执法人员和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人员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