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老北京豆汁也算是北京独有的特色小吃了。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抱着好奇心尝试一下。
但大多数人都表示难以下咽,并且还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譬喻。
有人将其比喻为从老太太牙缝抠下来的残渣沏的水,这个比喻就很有画面感和味道,当然也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还有人直言这就是泔水味,难以下咽,总之有很多人都喝不习惯。
当然,作为北京特色饮食,还是有许多讲究人就好这一口儿,还要配着焦圈一起吃。
我们看一下网友们对北京豆汁的评价。
有网友称:“这玩意就是旧社会豆腐坊的豆渣和废水,放在一个缸里,路过的穷人随便喝解渴的玩意。后来也不知道咋的就喝出感情来了,优化了一下当一个饮料卖了。本身就是废水能多好喝啊。”
还有网友称:“北京豆汁到底是什么味道? 简单说就是发酵的绿豆淀粉汤儿,味儿酸,清热、解毒 喜欢的人离不开,冬天喝热的,夏天喝冰的。
不喜欢的闻都闻不了,就像螺蛳粉、臭豆腐、折耳根、纳豆,有人喜欢就有人不接受,地方特色而已。”
“个人认为对豆汁儿的喜好和地域没有那么强的关联性,就看身体是不是需要。我打小爱喝,积食了受暑了来一碗就缓解,通体舒泰,总好过吃药。
孕吐吃不下饭的时候也是用豆汁解决的,就是身体需要,喝完了肚子里很舒服。发酵类的食物,助消化,容易上瘾。”
“我去北京一定要尝尝豆汁,我还记得之一次吃折耳根的时候,感觉就好像那条鱼死了几天突然在我嘴里爆开然后灵魂钻进我的脑子里,瞬间理解了它为什么还叫鱼腥草。嗯我一定要去尝尝豆汁儿我看看谁更胜一筹。”
关于北京豆汁的受众大概包括两部分:讲究人儿;好奇的游客。前些日子,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李家超先生在网友的推荐下,品尝了一下北京豆汁。
当然他还算是坦然,并没有表现得多么反感,甚至评价:“这个绝对可以。”但是后来他也诙谐地表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少试为妙。”也是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北京豆汁的看法了。
北京豆汁总是能给初次尝试的人喝出痛苦面具,当然没有尝试过的人们永远在骚动。如果你下次来北京游玩,记得一定要尝试一下北京豆汁。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的北京豆汁味道还是要自己亲自尝了一下才清楚。
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北京豆汁的味道记忆深刻的,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味道!
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大家点赞和关注!!!小编不胜感激!!!
地道北京味儿 老磁器口豆汁特别正宗坐落在天坛旁的老磁器口豆汁特别正宗,适合晨练后的人来吃个早饭,歇歇脚。豆汁、焦圈、咸菜是一餐早饭的必备。
梁实秋老先生说:喝豆汁一定要配上廉价的大腌萝卜才够味。咸菜与豆汁大概就是咖啡与伴侣的默契了吧~
这家豆汁店是年头最久的老磁器口豆汁店,除了豆汁,面茶、焦圈、糖火烧、夹肉烧饼、驴打滚以及豌豆黄等老北京小吃都在菜单上~
地址:东城区天坛路天坛北门对面(小胖包子王旁)距地铁7号线桥湾站C东南口步行780m
图片 | 东城旅游
走进早餐中国,登上米其林推荐的豆汁焦圈:味道永远走不出北京?自从米其林开始解锁中国大陆区域
确实陷入经济下行环境普通学历普通家境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处处碰壁
米其林在上海暴露出它好像不了解中国有八大菜系
上榜大量粤菜餐厅
在广州又显示出不太懂中国地理
番禺无餐厅被提及
而今年新到北京
60%中国人都吃不惯的:豆汁、爆肚、卤煮成为米其林推荐
…
让人怀疑评审团的初选标准是: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
住在四九城里;身份证开头110101可免试录取
拿了米其林推荐,上过早餐中国的
尹三豆汁
胖崽在冬天的北京
没穿秋裤秋衣还专门去测评
可能是为了给跟我一样的外地游客提个醒
位置&环境&点餐风格&服务
天坛公园附近
从出地铁站到“找着”这家店
有足够长的距离感受胡同的风景
有充分多的时间思考“掩饰”问题
毕竟有上一次豆汁喝吐的经验
心理恐惧可以做到不形于色
要藏起胃的反应难度堪比掩饰打喷嚏
菜单跟点餐方式彰显“北京米其林指南”是只准备给中国人推荐
服务主要从顾客中感受到
担心我喝不惯豆汁的北京大哥
提醒我要用勺喝面茶的北京大爷
恍惚中感觉自己闯入了北京2008
早餐.测评
1、豆汁
2元
热着上桌
胃发出“先闻闻看”的命令
…
居然没有“闭着眼也不敢张嘴”的味道
一鼓作气喝下去,豆汁居然按照食物正常消化途径穿过喉咙,进入胃
很像喝纯酸菜汤
比上次喝吐的豆汁质地稍稍稠一些
当然,我这种不识好歹的外地人
喝下去跟咽下去都只能辨别出酸感
隔壁桌的北京大哥看着我咕咚咕咚喝豆汁
震惊的表情约等于胖崽看着北京人吃“福建人”
刚吃了一个烧饼
豆汁稍微凉到“温”的热度
是传闻里的“豆汁儿味”
不屏住呼吸,骗不了口腔
屏住呼吸喝进嘴,也会上演
“口腔想自杀,胃想活着”的反转
吞下去立刻反胃到要干吐的潲水感
2、焦圈
1元
拿到是凉的,所以类似冷掉的油条那种“油”
但保持着脆的口感
综上所述,最值得被记住的是价格
3、咸菜
0元
一根能配半碗白粥的咸度
还带着酸
要不我叹口气当吃完
4、烧饼
2元
味道满满都是中国传统香料——五香
是想用“甜豆浆”搭配着吃的酥脆与干
而北京不同店烧饼与烧饼之间的差距
就算广东游客胖崽敢说,没人敢信
5、面茶
4元
如果不是要在面茶跟豆汁中二选一
胖崽做噩梦都不信自己有一天会抢着喝豆汁
喝剩的豆汁与面茶对比
吸入口,感觉我的嘴巴成了工地
面像水泥,直接把嘴糊住了
夹杂着表层芝麻酱的咸,还有油
假如把美食纳入数学体系
这碗面茶口感跟味道的融合
对我来说,像2+2=5
尝了两口后
我的食欲旺盛得就像2分钟没吃饭
6、糖火烧
2元
中式的西式面包,可以“撕开”的质感
不油不硬不过甜
淡淡的红糖味
总 结
人均6元,吃撑
非常适合附近居民日常的早点
胖崽觉得米其林硬要推荐反而成了“黑点”
毕竟味道上,对于游客而言,基本不会去吃第二次
比起“来吃美食”,更像“来感受传统文化”
不是尹三豆汁的“豆汁”、“焦圈”、“烧饼”……普通
是“豆汁”、“焦圈”、“烧饼”……普通
综合推荐:3.5星(游客视角)
味道:3.5星(游客视角)
同类餐厅味道对比:3.8星(游客视角)
价格(以出品计):3.8星(游客视角)
满分5星,合格3.5星,优秀4星,值得专门去4.5星
店家信息
店家:尹三豆汁
地址:北京
人均:6元
豆汁配焦圈,这是北京人经典早餐,北京人钟爱豆汁儿,正如武 *** 早上爱吃热干面、四川人早起的肥肠粉、天津人都爱嘎巴菜、河南人早晨爱喝胡辣汤、西安人爱吃羊肉泡馍一般,老北京人的早晨,少不了一碗透着馊味儿的豆汁儿。
但是北京的豆汁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您得了解它的特别,品味它的独特,才能尝出其中美味,如果您是外地人或者您是新时代北京人之一次喝豆汁,那您得小心了,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会让您有种要吐的冲动。非得捏着鼻子喝进去不可。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豆汁儿本来是贫民老百姓的更爱。后来,在乾隆十八年(1754年),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同样成为宫廷饮品。
北京人为啥这么爱喝豆汁儿?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东西毕竟进过御膳房,皇上都爱喝的东西肯定差不了。二是不少80、90的孩子喝的之一碗豆汁儿都是大人带着去的,小时候零食少,吃点儿啥都觉得香,一回生二回熟,喝得多了就习惯了。比如老舍先生,更放出了狠话“不能喝豆汁的人不是北京人”。梁实秋说“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己。”梅兰芳家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
豆汁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喝豆汁儿一定要配焦圈儿和咸菜。金黄色的焦圈儿焦香酥脆,咬一口焦圈儿再喝一口热乎乎的豆汁儿,淀粉的甜味儿中和豆汁儿的酸味,让人回味无穷。咸菜不用太奢华,家里腌的萝卜丝儿,浇点儿辣油,撒上点儿芝麻拌一拌就够味儿了。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是喝豆汁儿一定要趁热。凉着喝,那就是在喝泔水;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甜中带酸,酸中有涩,口感十分有层次,再配着咸菜丝、焦圈儿、烧饼之类就更有味道了。梁实秋老师就曾为豆汁儿写了一份饮用说明书:“豆汁儿之妙,其妙在于:一在酸,酸中带有馊腐的怪味;二是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端起碗来一饮而尽或大口猛灌;三是咸菜的辣,辣得人舌尖发麻,舌根发辣,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满头大汗。”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儿,一般冬天的时候会买生豆汁儿自己回家熬。夏天就去庙会或者豆汁儿摊子喝上一碗豆汁儿,就着焦圈儿咸菜,惬意!
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豆汁是用绿豆为原料的,将淀粉 *** 其他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所产生的豆汁。豆浆是大豆用水泡涨后进行一系列加工而行成的豆浆,营养丰富,在中国各个地区都非常的常见。豆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但是大家经常会把豆汁和豆浆混为一谈,实际上豆汁和豆浆是两种不同的饮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豆汁和豆浆的区别吧。
一、豆汁和豆浆的区别
豆汁和豆浆虽然名字相似,但是味道和口感都是截然不同的。
1、豆汁和豆浆的区别:豆浆我们经常喝,豆汁是啥?豆汁是北京人对绿豆做成的豆浆的称呼,一碗豆汁一条油条,这才算得是正宗的北京早点!那么这豆汁和豆浆有什么区别呢?
豆浆是由大豆用水泡后,通过磨碎、过滤、煮沸而制成的。它的色泽是乳白色、微黄色的,味道香浓。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适用于各种人群,包括老人、小孩等能够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
那么豆汁呢?豆汁是北京的一种小吃,它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而成。它的色泽灰绿,味酸,略苦,有算臭味。可能北京人比较喜欢,但外地人未必喝得来。
2、豆汁和豆浆哪种好喝呢?这个因人而异,这两种饮品的味道并没有说差别很大,人们经常和豆浆打交道,豆浆是将大豆用水浸泡,然后将浸泡好的大豆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将豆渣过滤掉,将过滤后的细浆加水烧开而成的。甘甜浓郁,口感爽滑。而豆汁的材料不是大豆,而是绿豆,将浸泡好的绿豆,加水碾磨成浆液后,倒入大缸中进行沉淀,沉淀后下面的是绿豆淀粉,上面漂浮的就是豆汁了,随后将豆汁发酵,在将发酵豆汁倒进沙锅里加热就成豆汁了。豆汁因为有发酵的过程,所以口感有一种泔水的味道而被很多人排斥,可喝习惯了就回觉得味道让人回味!
3、豆汁和豆浆的营养价值
豆汁和豆浆虽说两者口感、味道不同,但两者都是豆制品饮料。因此其营养价值都不相伯仲,那么豆汁和豆浆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豆汁的营养价值
豆汁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得到淀粉.豆汁和浆。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浆的营养价值
大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分解体内的胆固醇,促进脂质代谢,使皮下脂肪不易堆积。大豆营养丰富,其中含40%蛋白质,富含脂肪高达25%,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出浆率。特别是黄豆,它是减肥的好食品。
豆汁和豆浆的区别你们懂了吗?它们都是非常具有营养价值的饮品,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口味来选择豆浆和豆汁。但是豆汁也属于北京人的专属,可能其他外地人接受不了豆汁的气味。但是每个人口味各有不同,所以可以选择自己爱喝的。
更多精彩关注头条号:老北京故事
分享北京豆汁的食用体验,让你感受正宗的北京味道!今天要介绍的是北京豆汁的食谱,这是北京小吃的代表之一,也是京城独有的传统美食。之一次尝试豆汁时,我完全被它的独特口感惊艳了!原来豆汁和其他食物搭配起来会如此美味!
·我选择了位于东四的豆汁店,据说这家店已经传承了三代人的传统味道。一进店,就能感受到老北京的氛围,仿佛穿越到了北京。
·我点了一份豆汁搭配炸酱面和一份炸灌肠。这家店的豆汁口感醇厚、酸甜适口,配上焦圈和咸菜,简直是完美的组合。炸酱面和炸灌肠也是我的更爱,口感酥脆、非常有嚼劲。
此外,店内服务非常周到,服务员热情友善,让我感到像在家一样温暖。店内环境整洁卫生,让人吃的放心。总之,如果你想尝试正宗的北京小吃,这家店一定不容错过!
"北京豆汁"、"北京小吃"、"美食体验"、"回味无穷",这些词语都不足以形容我在东四豆汁店的用餐体验。
北京名小吃‘豆汁儿’:有人认为它比臭榴莲还臭,你敢尝试吗?品味千变万化,有人爱甜,有人爱酸,有人追求辣。而有些人却钟情于那些散发着浓郁气味的美食,如榴莲和北京豆汁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何北京名小吃“豆汁儿”散发着浓郁的气味。
豆汁儿,作为北京的十大名小吃之一,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它,因为它的味道确实有些奇特!那么,豆汁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味道呢?这一切都源于它的 *** 方式。
豆汁儿是用绿豆 *** 的,通过发酵而形成的美食。在 *** 绿豆粉丝或团粉时,将淀粉取出后,剩下的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和熬制而成。这样的 *** 过程赋予了豆汁儿独特的味道,带有一丝酸味和涩味,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搭配切得很细的酱菜一起食用,味道可能会好一些。此外,北京人在喝豆汁儿的时候通常会搭配其他美食,比如麻花、焦圈。焦圈是豆汁儿的经典搭配伴侣,它的口感脆香,与豆汁儿相得益彰,别具一格。
所以,豆汁儿之所以味道奇特,是由于其独特的 *** 过程所致。而北京人通常在享用豆汁儿时会选择搭配其他美食,如焦圈,以增添口感的丰富性。
作为北京早餐的标配之一,豆汁儿在外观上与豆浆相似,只是因为豆汁儿是用绿豆 *** 的,所以呈现出偏灰绿色的颜色。我们已经谈到了豆汁儿口味独特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北京人喜爱豆汁儿的原因。
首先,豆汁儿是北京当地流传已久的传统小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京城的代表之一,豆汁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北京人民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豆汁儿富含营养,并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它被认为有祛暑清热、开胃健脾等作用。在炎热的夏天,喝一碗凉爽的豆汁儿可以帮助清热解渴,给人带来舒爽的感觉。此外,豆汁儿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对于北京人来说,喝豆汁儿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对养生的一种关注和追求。无论是作为早餐的一部分还是作为一种传统小吃,豆汁儿都代表着北京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健康生活的追求,成为了他们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如果你去北京游玩,确实可以尝试一下豆汁儿。北京当地有很多正宗的豆汁儿店铺,比如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店)、锦芳小吃(磁器口店)、牛街宝记豆汁店等。这些店铺都以 *** 正宗的豆汁儿而闻名。
对于豆汁儿的味道,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喜欢豆汁儿独特的酸涩味道,觉得它别具风味。而另一些人可能无法接受豆汁儿的味道,认为它太特别了。喜欢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偏好和习惯。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豆汁儿,去北京游玩时可以留个心眼,找一家正宗的豆汁儿店铺尝试一下。然后你就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豆汁儿味道的感受,和其他人分享你的体验。各位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讨论自己对豆汁儿的喜好和观点。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北京豆汁,臭臭的那种豆汁儿,这种自带流量的老北京吃食,名声在外又备受争议,来北京玩的人都想一尝其风味,尝过后对它的评价也严重两极分化,爱者极爱,恶者极恶。究竟,这豆汁儿到底是什么?来北京怎么喝豆汁儿才不露怯?
01
名 声 在 外 的
/ 黑暗料理 /
豆汁儿是一种可以与瑞典的臭鲱鱼罐头、爱斯基摩的Kiviak腌海雀齐名的黑暗料理,在天朝的知名度即便不是之一,也是能进前三名的。这与豆汁儿的味道有关,头一次喝的往往难以习惯,认为是“馊味”和“泔水”一样,而喜好这口儿的则认为“个中三味”酸中透着甜。 泔水是什么味儿,我不知道,但是豆汁确实有很强烈的发酵的酸味,我之一次喝豆汁儿是什么时候,已经忘了,也许是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家里大人喂我喝的,反正现在的我认为这玩意儿挺好喝的。 电视剧《大宅门》里,就有白家老太爷喂孙子喝豆汁儿的桥段,也许我小时候祖父也是这样喂我喝的。
影视剧《大宅门》
豆汁儿,一定要加这个儿化音,如果说豆汁,那就是别的吃食了。 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书里写到:“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这话是确实的,因为在老年间,豆汁儿这种吃食,只能在北京城里见到,出了城,城外乡间是没人喝豆汁儿的。不管是市井小民,还是赶大车的,或是世家的王公贝勒,都好这一口,梁实秋先生曾经写到:“卖力气的苦哈哈,围着豆汁儿挑子,吃着豆腐丝儿卷大饼,喝着豆汁儿,就咸菜儿。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不便在街头巷尾公开露面,和穷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儿,也会派底下人或者老妈子拿砂锅去买回家里重新加热大喝特喝。”
豆汁儿 | spoonhunt.com
02
豆汁儿
/ 怎么做的?怎么喝?/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这是《燕都小食品杂咏》所载的诗句,讲的就是豆汁儿。 豆汁儿出自粉房,这粉房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老年间北京做淀粉大多用绿豆,绿豆经过碾磨,最细的做淀粉,顶稀的经过发酵即是豆汁儿,中间一层是稠糊凝滞的粉浆便是麻豆腐。 因为有发酵这道工序,豆汁才会有很强的酸味儿。最早的豆汁儿分两种: 里面有饭粒大小颗粒的叫豆汁粥,质地更细没有颗粒的叫豆汁儿。后来豆汁粥渐渐淡出市场,市面上常见的只剩豆汁儿了。
外国小哥之一次尝豆汁儿,瞬间虐成表情包 | bilibili.com | TASTEBUDS伶牙俐吃
老北京喝豆汁儿有两种喝法,一种是生豆汁儿直接喝,一般这种喝法都是夏天,买回来生豆汁儿,更好是凉的,一扬脖儿,咕嘟咕嘟的一口闷,颇为豪爽,喝生豆汁儿是没有就咸菜的;另外一种喝法就是喝熟豆汁儿,要么去卖豆汁儿的店,或者从推小车串胡同的小贩处买回家,用砂锅熬,要么就是去豆汁儿棚子或者豆汁儿挑子喝。 老北京旗人的习惯,吃完饭(旗人说吃饭就是指吃米饭)要喝粥,吃饭时说:“我喝粥了”,就代表“我不吃了”,熬的豆汁儿就可以代替饭后的粥。
豆汁儿 | beijing.china.org.cn
熬豆汁儿可是一门手艺,熬的时候火候必须刚刚好,不能大不能小,火大了溢锅不好喝了,火小了汤水分开稀沥沥的不挂碗。曾经听一位老人讲,要先舀上一勺豆汁儿倒入锅里,等锅开了以后再舀进来一勺,如此反复,直到添够了量。一般我家熬豆汁儿都是家母 *** ,火候把握得还好,这种 *** 也未曾尝试,不过现在家家都用燃气灶或者电磁炉,想必控制火候要比以前用煤炉子方便的多。
熬煮豆汁儿 | China Daily | Ye Jun
豆汁儿棚子一般是在庙会,庙会上用搭蓝色布棚,架上口锅熬豆汁儿,再摆上桌子凳子,挂个字号“豆汁某”。豆汁儿挑子一般是串胡同的,桌子板凳锅碗炉子全在一挑子上。豆汁儿棚子和豆汁儿挑子都备有咸菜丝儿,一般是用最粗的咸菜大腌萝卜,切丝,而且是切得极细,也有腌胡萝卜丝儿的,极少有腌秦椒丝儿的(北京土语里没有辣椒一词,将其称为秦椒)。 熟豆汁儿必须趁热喝,因为烫不能大口喝,只能吸溜吸溜的,就着辣咸菜和焦圈,越辣越喝,越喝越烫,然后满头大汗,这种感觉是非常的爽。
终于要说这款让北京人不喝难受
让外地人喝了难受的北京传统小吃
豆汁
爱喝豆汁儿的人,趁热儿来上一碗,一股闻着馊喝着酸品着涩的味道在舌尖蓦然荡漾开去,妙不可言,就这感觉再吃一口酥脆的焦圈,就点辣咸菜丝,感觉那叫一个滋润。嘴里的香味加上耳朵里嘎巴嘎巴的声音,爽极了。
不爱喝豆汁的人,或是之一次喝豆汁儿的人,打那碗一端上来就开始惊呼:“这什么玩意儿?这是人喝的嘛?这不就是泔水嘛!这都馊了!*&&¥%##%%*此处省去5000字吧!都是什么话您琢磨去吧!
别看人家骂了半天,但人家还真没说错,豆汁儿他就是馊的,它也真的就是泔水。土生土长的老北京都知道,豆汁儿就是用 *** 粉丝等豆制食品剩下的豆泔水罢了,本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化腐朽为神奇的老北京人手里,这豆泔水就愣成了风味独特的北京小吃代表,您就说老北京人在吃上得有多轴吧!然而老北京人却独爱它的那股独特的味道。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儿,远了不说,就说七八十年代。在早市上或是胡同里经常听到“豆汁儿,麻豆腐!”的吆喝声,那种抑扬顿挫又亲切的叫卖声和豆汁儿那股酸味,成了老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又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您听听,老北京人愣是把泔水喝出了高度,品出了意境!
可见变废为宝的豆汁儿,不仅口味特别,而且是道精妙无比的饮品。豆汁儿是老北京人的本命食,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在北京人眼里,您要是不喝豆汁儿,您就不能算北京人,就算在北京住了一辈子,那您也不算,就这么不讲理!
以前在朝阳门一代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天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抱头痛哭,路过的行人不知道出什么事儿了,问他们为何如此啊?痛哭的人听人一问,哭得更来劲了,一边哭一边说道:“豆汁儿房全都关了张,这岂不要了我们的性命?”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八旗贵胄们除了喜欢提笼架鸟、飞鹰走狗之外,排第三的就得数豆汁儿,一天尝不到豆汁儿,就会感到度日如年,人生中缺少了豆汁儿味,就像生活里少了精气神。当然这是个夸张的说法,不过也从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豆汁儿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小时候之一次喝豆汁儿的情形,到现在还依然清晰。一次下学到家,我的祖父在家中熬了豆汁儿,我先是捏着鼻子狠狠地嫌弃了一番,心说这一碗豆汁儿跟澡堂子的洗澡水似的,又馊不拉几的,我爷爷怎么弄这玩意儿喝。不过大人说让尝尝,咱也不敢不尝啊!皱着眉头喝了一口,初入口时那股泔水味十分特别,既不像酸奶那种酸味,也不是那种发霉的馊味,酸中带着一种涩涩的感觉。我也有股狠劲儿,不就是喝嘛,喝!一碗、两碗、三碗,这一喝就喝了小四十年,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已经从骨子里爱上它,这豆汁儿的味道,越品越有味儿。
前边咱们说了,豆汁儿不是什么稀罕食材用复杂的工艺做出来的,豆汁儿原料易得, *** 简单。它就是在 *** 绿豆粉或者粉丝等豆制食品时,用适量绿豆漫泡,加水研磨成绿豆浆,然后装入缸中慢慢发酵,淀粉随之沉淀在缸底,漂浮在上层的细小颗粒就是生豆汁儿,把发酵好的豆汁儿放到大砂锅里加水熬煮,水开之后改用文火保温,随时都可取之食用。
现在家中一般不做豆汁儿了,都是到外面购买了。以前老北京既有售卖卖生豆汁儿的,也有售卖熟豆汁儿的。售卖生豆汁儿的商贩大多推着手推车,与麻豆腐一起卖,售卖熟豆汁儿的商贩多是挑着一副担子,一边放着豆汁儿锅,一边摆着焦圈和麻花。现在这种肩挑熟豆汁儿走街串巷贩卖的方式已经不多见了,偶尔听到那声声“豆汁儿,麻豆腐!”的叫卖声,还是会心头一暖。
冒着热气的豆汁儿,和老北京人特有的性格有几分相似,豪爽大气又带有几分含蓄腼腆,洒脱不羁又不失温和细腻。品上一次,你就能从心灵深处唤起对老北京的深深眷恋,它不是离人的乡愁,却像乡愁一样绵长和刻骨铭心。
? END ?
文&编辑 | 观小鱼
图片 | ***
所有图片来自 *** ,侵删。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版权归观鱼文创社,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实话,要不是我一个餐饮朋友,可能我都不知道豆汁是什么东西。他刚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跟豆浆差不多的东西,可能只是用不同的都或者不同的工艺做出来的而已,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这个餐饮朋友说,豆汁这个东西在北京非常受本地人的欢迎,而且很多游客都会去品尝下,毕竟算得上是北京叫得上名字的小吃。那天他让我试了一下,差点让我恶心一天,只能说是实在受不了那个味道,光是用鼻子闻,就有一个酸的味道。
多少有点像酸奶,但可能更像是坏掉了的酸奶吧,虽然没喝过坏掉的酸奶什么味道。但应该是比较接近的。这个朋友说,这个东西是他去了北京之后,觉得可以拿到南方这边来售卖的一个东西。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的 *** 方式,估计也是通过北京当地的朋友弄到的吧。他自己也说是花了一些钱买来的,本身是计划着尝试开个北京特色豆汁店,当然还有其他的北京小吃,不过主打的还是这个豆汁。
他自己的观念是说南方这边没有,而南方没去过北京的人,对于北京是很向往的,所以很多也都想试一下北京当地的小吃,在不用去到北京的前提下。所以他觉得开这种店应该还是挺受欢迎的。说不定还能做成网红店,发一下小横财。
但他找了几十个人试他的产品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够把一碗豆汁喝完的,基本上喝一口就吐了。有些还说他耍人家,拿不好的东西戏弄别人。说实话,要不是看在朋友认识的份上,我还是真的会觉得他给我们吃的是坏掉的东西。
直到他一个北京的朋友跟他说,现在北京的年轻人都不吃这个了,也就只有一些老一辈的才会去吃,而且北京的豆汁店,基本也就剩下一些开在老社区的店和品牌,也就只有一些游客会去尝试了,但大部分也都是接受不了。
后来他才断了开个北京豆汁店的想法,从我自己做餐饮的角度来说,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吃的东西肯定会不同,而要其他地方的人能够接受你的产品,难度不亚于逼对方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要想经营成功都不太现实,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