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敲菜的根或全草。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除湿、健胃消食。《名医别录》谓:主蠼螋溺疮。《滇南本草》谓: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谓: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医林纂要》谓: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临床上鱼腥草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而稠,可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二是用于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煎服,也可研磨外敷。三是用于小便涩痛,能有效扩张肾血管,起到利尿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国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
鱼腥草也可作为蔬菜食用,生食更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 *** 。在日本,鱼腥草也受青睐,除采用传统汉方、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食品添加)等方式应用。但鱼腥草也并非人人适用,脾胃虚寒者、易患风寒感冒者更好不要服用。先介绍几则验方。
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1个疗程。
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
《神农识药》清热解毒药之鱼腥草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清热解毒药》系列的第十三期。我们就从清热解毒药的第十三味药鱼腥草继续给大家介绍了。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归肺经。
《本草纲目》记载:
称蕺、鱼腥草。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硵毒。
《滇南本草》记载:
鱼腥草,味苦、辛,性寒平。治肺痈咳嗽成痨带脓血者,痰有腥臭。亦治肺痈吐脓、吐血。
《医林纂要》记载:
鱼腥草,甘辛咸。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本草经疏》记载:
蕺生于下湿之地,味辛气温,能治痰热壅肺,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各家论述:
①《树艺篇·草部》:鱼腥草,古人用以疗痔疾,殊验。
②《食疗本草》:鱼腥草,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不可食。
③《日华子本草》:鱼腥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④《分类草药性》:鱼腥草,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⑤《岭南采药录》:鱼腥草,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鱼腥草图示
鱼腥草是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又名折耳根,其始载于《吴越春秋》。鱼腥草性微寒、味辛,主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痈咳吐脓血、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鱼腥草中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此外还含有生物碱、有机酸、脂肪酸等。
鱼腥草具体运用小提示:
1、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能一定程度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等的活性)
2、鱼腥草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其中甲基正壬酮和槲皮苷具有较好抗炎活性)
3、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其中的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能克制细胞病毒的复制,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有一定抑 *** 用)
4、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的挥发油、醇提物和生物碱类成分等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抑 *** 用)
5、鱼腥草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鱼腥草多糖可以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6、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特别注意:虚寒者及阴性外病者忌服。鱼腥草不宜久煎。
鱼腥草图示
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鱼腥草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相传宋朝熙宁六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山洪暴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民众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泄泻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后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众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百姓们半信半疑,干脆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于是,民众们就纷纷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抢着挖鱼腥草的根吃,不久后果然病情见好。
从此,民众们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 *** 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
鱼腥草
鱼腥草既是传统中药材,也是药食同源之品。作为食物,深受咱们西南人民欢迎。小师弟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道用到鱼腥草的药膳吧。
鱼腥草雪梨汤
主料:雪梨2个,鱼腥草150克、冰糖适量。
制法:1、雪梨洗净挖去梨核,切成小碎块。2、鱼腥草拣去杂质,洗净,切成小碎段。3、鱼腥草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文火熬煮片刻,过滤,去渣,收集过滤液汁再入沙锅。4、加入雪梨小碎块,再加适量清水,调入冰糖,文火煮至梨块酥软,即可食用。
功效:清肺止咳、清热化痰。
鱼腥草雪梨汤
主料:雪梨2个,鱼腥草150克、冰糖适量。
制法:1、雪梨洗净挖去梨核,切成小碎块。2、鱼腥草拣去杂质,洗净,切成小碎段。3、鱼腥草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文火熬煮片刻,过滤,去渣,收集过滤液汁再入沙锅。4、加入雪梨小碎块,再加适量清水,调入冰糖,文火煮至梨块酥软,即可食用。
功效:清肺止咳、清热化痰。
鱼腥草雪梨汤
那么,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下期节目再见。
参考文献:
<1>洪纬.食物、药物和景物:鱼腥草在传统中国的利用
<2>胡献国.药食两用鱼腥草
<3>肖娟,向安萍,张年凤.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武营雪,丁倩云,刘静,戴忠,马双成.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5>杨云荃.鱼腥草文献考证及其食物角色的历史变迁
<6>王宁,庞剑.鱼腥草药理作用及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程
<7>陈龙,彭程琪,樊明旭,孙惠.鱼腥草药理作用及抗肺炎作用研究进展
<8>黄南龙,黄焕明,张碧玉,谢丽君.中药鱼腥草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概述
【编者按】“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根据相关指示精神,为了促进“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之一责任人”目标实现,我们策划了“中药传奇”这个版块,选取相关中药,通过其药名故事、药性药理等方面正本清源,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认识、使用中医药,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交流进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鱼腥草————————
药名故事
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
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 *** 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段,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
药性药理
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地下茎成为人们更爱吃的桌上佳肴。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合作单位: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
供稿: 薛辉 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秘书长
出处:《中药民间故事选萃》
编辑:健康头条运营中心
每日中药——金荞麦金荞麦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金荞麦
金荞麦
作为中药,除了金荞麦之外,还有泻下药之攻下药大黄、补虚药之补血药何首乌等也来源于蓼科植物。
金荞麦又名苦荞麦、天荞麦、野荞麦、开金锁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以个大、质坚硬者为佳。切厚片,生用。
金荞麦
金荞麦微辛、涩,凉。归肺、脾、胃经。为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
金荞麦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化痰利咽、健脾消食的功效。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长。其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可用于肺痈、瘰疬、疮疖、毒蛇咬伤、痢疾;化痰利咽的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于腹胀食少、疳积消瘦。(1)治肺痈,单用即有效,可隔水炖汁服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苇茎(或芦根)等同用。(2)治瘰疬痰核,可与何首乌等配伍。(3)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及痢疾,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使用。(4)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可与鱼腥草、山豆根、射干等清热解毒药同用。(5)治腹胀食少、疳积消瘦,可单用本品同猪肉炖熟,吃肉喝汤,或与其他健脾消食药同用,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增进食欲。
金荞麦
金荞麦,煎服,15~45克。亦可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金荞麦
鱼腥草
金荞麦和鱼腥草同为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两者不仅原植物长得像,它们的功效和应用也十分相似,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金荞麦是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鱼腥草的新鲜茎叶有浓烈的鱼腥气,而金荞麦的茎叶则没有此气味。金荞麦微辛、涩,凉,归肺、脾、胃经;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金荞麦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化痰利咽、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于肺痈、瘰疬、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痢疾、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痈、湿热淋证等。
鱼腥草
重点来了,金荞麦和鱼腥草均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长于治肺痈,但鱼腥草还能利尿通淋治湿热淋证,金荞麦尚可健脾消食用于腹胀食少、疳积消瘦。
金荞麦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味辛,性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速记歌诀】
鱼腥草味辛,微寒入肺经。
清热解诸毒,利小便通淋。
消痈排脓肿,肺痈之妙品。
热毒生疮疡,煎服泻痢停。
参考文献:
<1>李葆莉.本草纲目彩色图鉴 下
<2>邹德华.400味中药超快速记忆法
<3>苑振亭,焦万田.北京名医世纪传媒 新编中药400味速查手册
文|闻sir
编辑|媸尤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鱼腥草是一种特色蔬菜,喜欢的人欲罢不能,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今年端午节,小婷终于带男朋友回家了,小婷今年29岁,这么多年来一直未婚,父母始终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
现在小婷感情稳定,还将自己男友带回家,父母自然而然非常开心。在家里准备很多菜欢迎他们,小婷爸爸就提议,当地特色美食是凉拌鱼腥草,准备让小婷的男朋友好好尝一下。
到家后大家都有说有笑的,妈妈在厨房里面已经准备好了午餐,大家一起享用。一道凉拌鱼腥草端上桌后,小婷男朋友就皱了一下眉头。
当时小婷妈妈就察觉到不对劲,似乎对菜品有意见,但出于礼貌,也没有去询问他。就是因为这个小插曲,这顿饭氛围没有那么融洽。
之后妈妈将这件事告诉女儿,小婷在得知之后也感觉到莫名其妙,于是便询问男友是否对今天饭菜不满意,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
她男朋友不急不慢说: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鱼腥草含有致癌物,并且对肾功能还会造成影响。当时他看到鱼腥草时,就下意识皱眉感到不解。
这个误会解开后,妈妈表示:从她记事开始就经常吃鱼腥草,并且鱼腥草在当地也非常受到欢迎。
鱼腥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受到很多人喜欢,一些人都保持长期食用,那么食用鱼腥草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不利?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
鱼腥草也有一些人将他叫做折耳根,在云贵川地区受到很多人喜欢。如果之一次品尝鱼腥草,可能被它奇怪味道劝退,会感觉到鱼腥草中夹杂着一些鱼腥味,难以下口。
但是对于一些喜欢鱼腥草的人而言,这种味道让他们感觉到欲罢不能,甚至只要一段时间不吃鱼腥草,自己就会感到想念。
鱼腥草做法非常多样,比如说鱼腥草可以作为蘸水和火锅一起搭配吃,鱼腥草也可以进行凉拌,甚至有一些人用鱼腥草来进行泡茶。
很多人非常认可鱼腥草,认为它里面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需的。常吃鱼腥草,甚至可以提高免疫力。
那么鱼腥草里面是否含有致癌物质,其实这完全就是一个网传消息,存在很多夸大其词。原因在于鱼腥草内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做马兜铃内酰胺。
该物质大家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耳熟,因为根据相关组织公布致癌物名单中,有种一级致癌物名叫马兜铃酸。
自然界很多植物中都含有马兜铃酸,甚至一些中草药中也含有该物质。值得注意的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一般国家都会进行管控,并且在使用时都需要经过医生指导。
但是鱼腥草中的马兜铃内酰胺,和马兜铃酸完全就不是一回事,他们仅是在名称上有些许相似,二者化学性质完全不一样,当前的研究表明也没有证实马兜铃内酰胺有任何致癌性。
因此对于喜欢吃鱼腥草的朋友们,现在可以放心它不具备致癌性。
上文中,小婷男朋友还提到鱼腥草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下面再带大家了解一下。其实之所以有这样传言,也和鱼腥草类马兜铃内酰胺有关系。
根据相关医生透露,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到马兜铃酸,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但是我们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到鱼腥草所含物质。
并不是马兜铃酸,因此说食用鱼腥草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这完全也是属于网传消息,没有任何依据这就是谣言。
我国有很多人非常钟爱鱼腥草,至今都没有发现鱼腥草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假如真的有危害,国家早已经将其禁食。
鱼腥草没有上文中这两种危害,但是在食用时也要注意。鱼腥草是可以入药的,它具有一些中医属性需要注意,中医认为鱼腥草它是属于偏寒食品,该属性就决定了它具有清热功效。
因此对于一些畏寒的人而言,更好就少食用鱼腥草,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不好的人也尽量少食用鱼腥草,鱼腥草类含有少量毒性,会对肝功能造成负担。
最后再提一下,孕妇更好少食用鱼腥草,鱼腥草偏寒属性,可能会对孕妇身体以及胎儿不好。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别再“误解”鱼腥草了:它并不会致癌,但吃的时候要注意几点鱼腥草,很多人应该都听过,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一种蔬菜,不少南方人会购买鱼腥草泡水或凉拌着吃,但是,近来网上却有消息说“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听到这样的消息,这可把经常吃鱼腥草的人吓坏了,那么,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想知道鱼腥草会不会致癌,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可以损伤肾脏并致癌的物质是什么,从细胞毒性来看,会损伤肾脏上皮细胞的是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I的物质,而鱼腥草当中,暂时还没有发现这种物质,只发现了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等物质。
此外,还有研究数据表示:鱼腥草晒干了之后,去提取马兜铃内酰胺,1kg鱼腥草当中仅仅只含有0.016g,而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腥草多是比较新鲜的,水分也比较多,这样,1kg新鲜鱼腥草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就更少了。所以,鱼腥草只要不吃多,然后注意一些鱼腥草基本的食用注意事项,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鱼腥草食用建议:像鱼腥草不能长时间或者大量的吃,因为鱼腥草性寒,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会损伤阳气;还有就是体寒,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建议食用鱼腥草,因为吃了鱼腥草,会加重手脚冰凉、气色虚弱等症状。
1、烧烤
不少人,对烧烤是格外的喜爱,所以会经常组局去吃烧烤,但是烧烤吃多了,是很不好的,可增加患癌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明火烧烤时,烤肉上会滴出来油脂到木炭上,期间很容易产生致癌物,然后在通过烤肉或者诱因进入人体,引发多种癌症。
2、腌制食物
这类食物吃多了,也是会提高癌症的发病几率的,因为它在 *** 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亚硝盐酸,进入我们体内之后会转换成亚硝酸胺,这是一种致癌物,长时间大量摄入,便会诱发多种癌症。
3、霉变食物
?这类食物当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之所以会诱发肝癌主要是因为当我们长时间少量摄入这种物质时可导致慢性中毒、生长障碍、从而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诱发肝癌。花生、核桃、大豆、食用油等很容易发生霉变,大家平时要多加注意。
饮食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平时生活中,在吃的上面我们还是要多加注意,关于具体的致癌物,大家可以自己网上了解一下目前已经明确的致癌物名单,相信对你预防癌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参考资料:
1.《鱼腥草会致癌? 专家辟谣:鱼腥草里没有马兜铃酸》,中新网.2017-10-25.
鱼腥草,又称折耳根,是西南地区一种药食同源的风味野菜。但嫌弃它的人说,那气味仿佛是10倍浓缩的鱼腥味加上肥皂味,还有人说像腐烂的田螺,一口咬下,恨不得立马吐出来。而在云贵川人眼里,是日常吃草,下饭必备的美食。这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外地人说臭,本地人说香”。
不过关于鱼腥草的争议,不仅仅在于难吃的名声,更多人讨论的是“它是害人草,会伤肾、会致癌吗?”到底是真是假,那为什么西南地区的人如此想不开还经常吃,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
01
流言:鱼腥草真的有消炎的作用
分析:假的,别指望了;炒熟、加热这个功能就没了。
鱼腥草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效果,主要是因为含一种叫鱼腥草素的化学物质。但绝大多情况下,鱼腥草只作为蔬菜来食用,而炒熟、加热都会把鱼腥草素破坏掉,也就没有抗菌功效了。所以,不建议把鱼腥草当做药物食用。
况且鱼腥草作为药物使用时,主要是以口服液和颗粒剂形式,但仍然有一定副作用,比如咽干、胃灼感、心悸、手发抖等。所以服用此类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或执业药师。
02
流言:鱼腥草中含有毒物质马兜铃酸,吃了之后会造成肾损伤甚至致癌
分析:假的。实际鱼腥草里面没有马兜铃酸,而是马兜铃内酰胺,它们算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对肾脏确实有损害。它是马兜铃属植物所含有的一种特殊成分。而这又关鱼腥草什么事呢?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它是马兜铃酸在肝中的代谢产物以及在自然界广泛独立存在的一种成分。<1>
但是呢,鱼腥草不属于马兜铃属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单纯从植物属性看,是不同目不同科不同属(植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差的可不止一星半点,可类比成动物界“兔子和老虎”的区别。
其实鱼腥草正式的中文名就是蕺菜,因民间常挖根食用,就有了“蕺儿根”的俗称,久而久之在西南地区方言的演变下就成了“折耳根”。
03
流言:听说有毒的马兜铃内酰胺I就存在于鱼腥草里
分析:假的。毒性更大的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I这两种,鱼腥草都没发现。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化合物的通称,部分确实有毒,其中马兜铃内酰胺I为主要毒性成分,它是马兜铃酸I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参与了肾细胞毒性。
也就是说,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物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都会损害肾脏。
鱼腥草中只分离出的马兜铃内酰胺AII、 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FI,目前也只是体外细胞实验证明鱼腥草提取物中含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大于肾细胞的细胞毒性。<2>还需进一步采用体内实验等安全评价 *** 进一步评估。
04
流言:折耳根更好还是不要吃,有毒
分析:假的,过于绝对。鱼腥草不是不能吃,只是说吃多少是一个安全的量,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值。
结合目前鱼腥草科研数据,总体认为有毒的证据强度还比较弱,基本无需担心。鱼腥草中总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远低于毒性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要真的说,用马兜铃酸的药材临界剂换算,要达到中毒剂量,鲜鱼腥草的服用量为2.3-60kg/d。<3>而我们知道,鱼腥草本身又不是日常主菜,一天也不至于吃4、5斤,食用量本身也是很有限的。
最直观的,即便是云贵川人们常年有吃鱼腥草的习惯,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有关吃鱼腥草导致肾损伤中毒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鱼腥草「致癌」,吃烧烤和抽烟致癌会更明显,还不是有人喜欢吃、喜欢抽。这个就涉及到不同人对已知风险的接受程度不同。像西南地区或爱吃鱼腥草的朋友,知道它「有毒」,但还是会吃,因为权衡后发现带来的健康风险要小于吃它的愉悦感。所以,自己做到风险自知、合理饮食就成了,也完全没必要一棒子打死,直接定性为能吃或不能吃。
想吃就吃些,当季的时候,解解馋肯定是没问题的。不过像孕期、哺乳期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笔者觉得,谨慎起见,不建议食用。
结论
鱼腥草不含致癌的马兜铃酸,也不含有毒的马兜铃内酰胺I,总体来说,它目前有毒的证据强度还较弱,偶尔吃吃,解解馋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别指望食用它能起到消炎的作用,加热会破坏其抗炎成分。再者,鱼腥草作为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觑,遵医嘱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彬,黎贵凤,孙侨生等.鱼腥草肝细胞毒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2>武营雪,康帅,李妍等.肝肾细胞毒性导引下鱼腥草中内酰胺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3>尹明星, 陈婧, 施春阳,等. 从马兜铃内酰胺探讨鱼腥草安全性
转载自:科学辟谣
作者:王艳丽 注册营养师
图源:摄图网
责编:咕噜
来源: 蝌蚪五线谱
中药知识:鱼腥草篇中药知识:鱼腥草篇。
鱼腥草是一种源自三白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具有鱼腥味,因此得名“鱼腥草”。它具有辛味和微寒的属性,归属于肺经。鱼腥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地,其茎呈弯曲状,呈扁圆形,颜色为棕黄色,表面有纵棱。叶片互生,长约3~5厘米,宽3~4.5厘米,多皱缩。上表面呈黄绿或暗绿色,下表面则为褐绿或灰棕色,叶柄细长。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入肺经,所以擅长清肺热。它可以治疗因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肺叶生疮引起的咳吐脓血等症状。鱼腥草善于清肺经的热邪,能解热毒,消除局部皮肤感染化脓后的肿痛,排出脓液,因此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局部皮肤的化脓性感染。
鱼腥草还有利水利尿的功效,能清膀胱湿热,还可用于膀胱湿热导致的热淋。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解热、镇咳平喘、抗炎利尿、抗过敏、抗菌、抗病毒、抗辐射、镇痛、止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鱼腥草,大路野菜,其根叫金条,霸气十足鱼腥草,喜湿耐涝,忌干旱,多生长在小溪边、沟渠边或者树林的湿地里。
一
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尺余,扁圆柱形,有纵棱数条,节明显,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质脆,易折断。全株有腥臭味,故得名。
二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叶梢渐尖,全缘;叶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叶背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
三
夏季开花,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总苞片四片,生于总花梗之顶,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钝圆,白色;花小而密,花瓣状,黄棕色,雄蕊长于子房,花丝长为花药的三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三个合生心皮组成。
蒴果近球形,顶端开裂,有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
四
鱼腥草药食皆宜,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乃治肺痈之要药。味辛性寒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就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也叫菹菜。两千多年前,人们就把它当作野菜佐食,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率众觅蕺菜而食之;现在,西南地区还种植鱼腥草,野生或种植的鱼腥草是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或凉拌,或煮汤,或煎炒。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近水喜湿,又多年生,故根系发达,人们就用它的根泡制咸菜,我在早市上偶尔见到,美其名曰金条,很受欢迎呢。
人有七情六欲,味有酸甜苦辣咸,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有人爱吃酸的,有人爱吃辣的,但多数人不喜欢腥味的,那种沤(淤)泥一样的味道,但是正像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用羊油炒菜也不讨厌那股膻味而觉得很香一样,鱼腥味也是一种享受,跟吃鱼一样的道理,何况现在的佐料丰富极了,不仅改变其原味,还能调配出各自喜欢的风味,所以,喜欢吃鱼腥草就不无道理了,何况还养生保健呢。
鱼腥草,选择了适合的生存环境,自然就朝气蓬勃,花朵直挺,犹如生命的脉动,昂扬奋发,注定了不会平平淡淡。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