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华汤包
起源和历史:
金华汤包是金华地区的传统名点,历史悠久,被称为“金华之一点”,也是中国南方小吃汤包中的佼佼者。金华汤包先后被评为“金华名点”、“浙江名点”,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浙江榜名单。
材料和 *** :
金华汤包的皮冻是由猪肉皮汁和老母鸡汁制成,馅料则是鲜肉和笋丁,青松蒸制。这种 *** *** 使得汤包馅特别鲜,汁特别多,清香宜人。
特点和口感:
金华汤包因为馅料鲜美,汁多味香,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不同种类的汤包口感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有着皮薄汁多、鲜香可口的特点。
地域和文化:
金华汤包是金华地区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名小吃之一。在当地,人们对金华汤包非常喜爱,也十分认同它的地位和文化意义。
健康和营养:
金华汤包的馅料是以猪肉和笋丁为主,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素,但也因为皮冻和蒸制 *** 而含有一定的脂肪和热量。
2 兰溪鸡子馃
起源和历史:
兰溪鸡子馃,也叫鸡蛋饼,是浙江金华地区的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兰溪鸡子馃先后获得“中国名点”、“中华名小吃”等称号,还被浙江省评为“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已入选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和 *** :
兰溪鸡子馃的 *** *** 是将猪油、瘦肉、豆腐和葱馅放在油煎饼中,再灌入一只打碎调味的鸡蛋,熟后各馅结成整体。
特点和口感:
兰溪鸡子馃因为用料丰富,味道鲜美,色泽金黄,口感酥脆,蛋香扑鼻,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地域和文化:
兰溪鸡子馃是金华地区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之一。它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早餐之一,也是吸引游客前来品尝的独特美食。
健康和营养:
兰溪鸡子馃的主要成分有瘦肉、豆腐、鸡蛋等,蛋白质和营养素含量较高,但因为油煎饼的加入,也含有一定脂肪和热量。
3 浦江麦饼
起源和历史:
浦江麦饼是浙江省浦江县的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它是浦江地区的特色食品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名小吃之一。浦江麦饼曾获得“中国名点”、“浙江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材料和 *** :
浦江麦饼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和猪肉馅,加入了葱、姜、香菜等调味料制成。 *** 时,先将猪肉馅和调料混合,再将小麦粉加水搅拌,揉成面团,擀成薄饼,将馅料包进饼中,用锅煎熟即可。
特点和口感:
浦江麦饼外酥里嫩,口感鲜美,味道香浓,特别是猪肉馅和调料的搭配,使得浦江麦饼风味独特,深受食客喜爱。
地域和文化:
浦江麦饼是浦江地区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名小吃之一。它是当地居民的日常食品,也是浦江地区的文化符号之一。
健康和营养:
浦江麦饼的主要成分是小麦粉和猪肉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因为煎制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油,所以也含有一定的脂肪和热量。
4 金华酥饼
起源和历史:
金华酥饼是金华市的传统小吃,也是糕点类特产小吃之一,历史悠久。起初以干菜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随着技艺的不断改进,金华酥饼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出多种口味,包括火腿、牛肉、甜味、辣味和卤肉豆沙等品种。
材料和 *** :
金华酥饼的主要原料包括梅干菜、猪肉、面粉、饴糖、食用油和精盐等。 *** 过程需要经过十余道工序,制成的酥饼馅口感丰富、外酥里嫩。
特点和口感:
金华酥饼因为其酥脆的外皮和丰富的馅料而深受食客喜爱。不同口味的酥饼有着不同的口感和味道,但总体上都有着香甜酥脆的特点。
地域和文化:
金华酥饼是金华市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名小吃之一。它是当地居民心中的传统美食,也是金华市的文化符号之一。
健康和营养:
金华酥饼的主要成分是猪肉和面粉,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但因为油炸和糖分等加工过程,也含有一定的脂肪和热量。
5 东阳沃面
起源和历史:
东阳沃面是金华东阳传统面食小吃,也被称为“爊面”,历史悠久。其特点在于面中加入各种配料,成为一道丰富多彩的美食。
材料和 *** :
东阳沃面的主要原料是番薯淀粉和各种配料,如青菜、猪肚、木耳、肉丝、河虾、蛋丝等。 *** 时,先将番薯淀粉制成糊面,再加入各种配料烹饪而成。
特点和口感:
东阳沃面因为配料丰富、面质细腻而深受食客喜爱。不同配料的搭配使得东阳沃面口感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地域和文化:
东阳沃面是金华东阳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也是浙江地域十大名小吃之一。它是东阳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和营养:
东阳沃面的主要成分是番薯淀粉和各种配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因为部分配料需要加入油炒或煮熟,所以也含有一定的脂肪和热量。
6 义乌东河肉饼:
起源和历史:义乌东河肉饼是浙江义乌传统小吃,始于清朝嘉庆年间。
材料和 *** :东河肉饼主要用面粉和肉混合后煎炸而成,由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肥肉与韭菜,薄如宣纸。
特点和口感:鲜香、油而不腻,色泽光亮,口感独特。
地域和文化:义乌东河肉饼是义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一,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健康和营养:东河肉饼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但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热量。
7 永康肉麦饼:
起源和历史:永康肉麦饼是金华市永康市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永康农家在丰收喜庆季节向有 *** 肉麦饼作为佐餐的传统。
材料和 *** :以本地九头芥腌制的雪菜、干菜和优质五花猪肉为馅料,以面粉等材料制成的饼皮包裹而成。
特点和口感:永康肉麦饼口感韧如皮,粗糙厚实,鲜美可口,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地域和文化:永康肉麦饼是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之一,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健康和营养:永康肉麦饼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但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热量。
8 金华拉拉面:
起源和历史:金华拉拉面是金华特色小吃,起源于当地民间饮食文化。
材料和 *** :用富有咸性的面团制成的特种面条,搭配不同的配料,如雪菜肉丝、青菜肉丝、肉片、笋片、香菇等。
特点和口感:拉拉面口感柔滑,富有咬劲,鲜美开胃,配料多样,味道独特。
地域和文化:金华拉拉面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健康和营养:拉拉面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但配料的不同会影响其营养价值。
9 赤岸豆皮素包:
起源和历史:赤岸豆皮素包是浙江义乌传统的名点,主要用义乌当地特产豆腐皮做成。
材料和 *** :以豆腐皮为饺子皮包裹馅料,馅料品种多样,如萝卜牛肉。
特点和口感:豆皮素包口感香、软、清爽,豆皮松脆,馅料鲜美可口。
地域和文化:赤岸豆皮素包代表了义乌的饮食文化,是义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一。
健康和营养:豆皮素包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而且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对于健康的饮食有益。
风味人间金华版!这里有连李白都“闻香下马”的名小吃!说到金华,不少人会想到金华火腿!
其实,金华可是个美食天堂
有太多特色美食等着你品尝
金华酥饼| 李白也“闻香下马”
sina博客@夏雨杭/摄
据传金华酥饼的首创者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到明代时已经闻名于世,民间更有着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色泽金黄,入口酥脆,那干菜肉的鲜咸味和淡淡的芝麻香,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金华火腿| 肌红脂白、肉色鲜艳
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距今已有千百余年历史。猪肉选择产自金华地区的两头乌后腿肉,肉质才会保证紧实有弹性。之后将火腿经过修、腌、浸、洗、晒、整、发酵保管、落架分级、堆叠(翻堆擦油)、成品等八十几道工序才将火腿制成。
骨头煲| 肉质入口即化
相传金华骨头煲创于南宋时期,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煲是特定的砂锅煲,这样更能保留菜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口味鲜美,精选新鲜猪筒骨,必须要经过文火长时间熬制,才可以吃,先品原汤,再用吸管吸食骨髓,香滑鲜香,美味无穷。
金华汤包| 被誉为金华之一点
金华汤包历史悠久,素有“金华之一点”的美誉,也是中国南方汤包界的佼佼者。金华汤包以猪肉皮汁加老母鸡汁制成的皮冻和鲜肉笋丁作馅,并在笼底垫以青松蒸制,所以馅特鲜,汁特多,清香宜人,深得人们喜爱。
两头乌火腿粽| 去金华必吃的猪肉
到金华不吃两头乌可是一辈子要后悔的。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用新鲜的两头乌五花肉做的肉粽,香糯软烂,剥开粽叶,油脂融化在糯米里,是化不开的浓鲜。
永康肉麦饼| 皱成一团的干菜肉饼
永康肉麦饼虽然外表看起来普通,但一下嘴,饼内的鲜汁就顺口流出,干菜肉香扑鼻而来,引得旁人也馋得不行。
汤溪的卜| 儿时的回忆
图@十四州
松脆细滑、香甜可口的汤溪的卜,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汤溪人数百年来的回忆。外面是麦芽糖,里面有芝麻糖馅,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双手, *** 出流动在指尖的美味;一声声嘶哑悠扬的吆喝,叫醒了孩童的馋虫。
兰溪鸡子馃| 获奖无数的民间小吃
图@金华新闻网
“鸡子馃”是兰溪方言的叫法,又叫“鸡蛋馃”,准确的说应该是鸡蛋饼。鸡子馃是兰溪最出名的特色点心,皮薄如纸,肉馅鲜美多汁,鲜嫩滑口,一口下去满是鸡蛋、肉、葱的混合香气,堪称兰溪风味美食中的翘楚。
浦江牛清汤| 一口入魂,浦江味道
@寒残一叶/摄
对于很多浦江人来说,“牛清汤”这三个字已然成为了浦江的代名词。牛骨和牛肉等慢火熬煮出来的清汤极具滋味,饱含牛肉的清香。食用时加一些牛杂和牛肉等,一碗牛清汤下肚后,口齿留香,浑身冒汗,酣畅淋漓。
东阳烤豆腐| “远亲不如近邻”的由来
《东阳风俗志》里有专门说到,东阳烤豆腐更先用于祭祀典礼。而祭祀必用烤豆腐,是取其“靠”音,等到祭祀完毕,便将其馈赠邻里。后来竟成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经典名言的由来。
红糖麻花| 尝在嘴里,甜在心头
红糖麻花是义乌的特产,将熬成的红糖汁淋浇在已经准备好的麻花上,再等它们冷却晾干就大功告成了。拿上一个放在嘴里,外面的红糖香甜可口,里面的麻花外脆内酥,吃一口满嘴留香,令人赞不绝口。
红印馒头扣肉| 中国馒头活化石
红印馒头区别于其他地方馒头的更大特色,就是会发酵膨大到极致,约原面粉体积的3~4倍,所以又被称为“大酵馒头”,有“中国馒头活化石”的美称。扣肉当仁不让地成为红印馒头的更佳配角。色泽油亮、香气浓郁的扣肉,用红印馒头一夹,送入口中,嗯,好香!
金华萝卜肉圆| 好吃得停不下来
萝卜肉圆可谓是金华饭桌上与馒头齐名的金华小吃。把萝卜煮熟切成丁,然后把水分挤掉再拌蕃薯粉和肉末、葱、姜末,拌好后捏成形就可以放蒸架上蒸了,蒸气散去,在蒸笼里整齐摆放的萝卜肉圆露出圆滚滚的体态,萝卜与肉的气味蒸腾而出。
看到这么多金华特色美食,
是不是馋得流口水了呢?
其实还有兰溪牛肉拉面、千祥羊肉、
浦江麦饼、东阳土鸡煲、
武义宣平馄饨、竹筒饭
磐安的药膳……
我们在金华等你哦~
来源 | 金华旅游 金华新闻网等
编辑 | 卢奕仿
浙江金华酥饼产业拥抱标准化 探路传统小吃产业做大做强金华酥饼现代化烘烤设备。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中新网金华4月12日电(黄慧 徐桦)色泽金黄、香脆可口的金华酥饼,是浙江省中部地区流传1300多年的传统特产,在浙江乃至全国闻名。其 *** 技艺还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为助力金华酥饼产业做大做强,4月12日,浙江金华发布首个酥饼生产卫生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由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金华市食药检院”)牵头,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及多家酥饼生产企业共同起草并制定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酥饼生产卫生规范》(DBS33/3013-2022)正式实施。
据介绍,该标准对酥饼生产选址、厂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原料、贮存和运输等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使得酥饼生产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浙江酥饼企业有序生产,规范酥饼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通过挖掘酥饼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改善包装和运输方式等举措,金华酥饼产业迎来迅猛发展。
目前,整个金华市区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有40余家,日产量达6万只,与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产销联系。随着金华酥饼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产量不断增长,新款产品不断开发,金华酥饼产业为金华特色产业发展、提高金华城市知名度、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
金华酥饼传统工艺擦酥过程。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金华酥饼店在市区遍地开花,香飘四方,为各地来金华的客人增添了口福。作为一个地域性产品,金华酥饼还没有地方标准,这一点显然落后于金华火腿。”作为本次金华酥饼地方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负责人姜建华如是说。
姜建华说,一般酥饼企业没有技术标准等支撑,很难扩大规模、持续发展。同时,不管是坚持手工 *** ,还是提倡机械化 *** ,没有统一的地方标准难以确保传统口味的流传与继承,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直接影响金华酥饼在全国范围内的声誉。
据悉,为做大做强金华酥饼产业,让品牌“扎根、传承、发展”,金华市食药检院通过调研、走访、抽样检测等,历时三年完成标准起草。该标准经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发布。
金华市食药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中举表示,《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酥饼生产卫生规范》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酥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打响“金华酥饼”品牌。同时,该标准也将进一步促进酥饼行业质量的有效监管,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执法与技术支撑,推动金华酥饼产业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
金华酥饼“进驻”当地名人陈列馆,市文旅局:为提升人气开馆时的何氏三杰陈列馆。
被浙江金华市民视为城市文化地标的何氏三杰陈列馆内,入驻了酥饼博览馆?10月11日,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向澎湃新闻表示,金华酥饼行业协会使用的场地并未取代何氏三杰陈列馆,酥饼博览馆入驻是为了提升人气,不过何氏三杰家属确实对此存在异议。
近日,澎湃新闻接到当地网民爆料,今年上半年起,位于浙江金华市区东市街66号的何氏三杰陈列馆内看不到有关当地文化名人何氏三杰的陈列品,取而代之的是当地酥饼行业协会的“金华酥饼博览馆”和酥饼店。
现在的“金华酥饼博览馆”。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10月8日实地探访发现,位于金华市区东市街66号的清代四合院建筑的确已经挂上了“金华酥饼博览馆”的牌匾,而门牌号下悬挂的单位名称也已经是“金华酥饼行业协会”的招牌。
走进这座四合院建筑,迎面就能见到“金华酥饼”四个大字,建筑核心的天井周围陈列的是一系列酥饼 *** 工艺的塑像和关于金华酥饼的传说、历史背景介绍。而在天井周围也悬挂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的立牌以及地方 *** 颁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建筑天井周围成列着金华酥饼 *** 工艺塑像,旁边厢房门口可见“何氏三杰”的牌匾。
不过,建筑内部并非没有何氏三杰陈列馆的痕迹。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这座四合院建筑的左右厢房门口上方,依然悬挂着“何氏三杰”的门匾,不过两个厢房内部光线昏暗,即便在中午,不开灯也无法看清陈列内容。
而在建筑外部,还有两块有关何氏三杰陈列馆的牌匾。一块是金华市 *** 2010年4月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三杰陈列馆”标志石牌;一块是金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委员会挂出的金华市区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何氏三杰陈列馆”的方牌。不过这两块牌子均不在该建筑主体内部。
金华市 *** 2010年4月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三杰陈列馆”标志石牌。
至于网友所说的“酥饼店”,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其实是位于建筑大门外的纪念商品售卖处,上方飘荡着“金华酥饼”的招牌,和该建筑并无直接关系。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2015年12月刊文介绍,金华历史上名人辈出,而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何氏三杰”则是人文金华的一个现代家族样本。浙师大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龚剑锋将三人概括为“文化巨人何炳松、史学名家何炳棣、爱国市长何德奎”。他们是南宋理学家何基后裔,世居金华罗店镇后溪河村,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学、经济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4年初,因建筑渗漏、破损等问题,金华市文物局决定对何氏三杰陈列馆进行抢救性维修,对空间进行改造并重新布展。2015年12月30日上午,该陈列馆经过一年多的维修和展陈提升,重新开门迎客。
据金华市文物局负责人当时介绍,新展馆主要以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三人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为主线。根据何氏后人提供的信息资料,增加了场景复原等展陈方式,同时以何氏亲属捐赠的藏品为核心,共展出文物95件。在此基础上还征集了部分史料照片作为补充,充分展现了何氏三杰自强不息、求学报国的杰出人生。
开馆仪式上,何炳松外孙赵纪松、郑开中,金华罗店镇后溪河村何氏宗亲会会长何根林等也赶来参加并参观了展览。
10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通过 *** 联系了何炳松外孙郑开中。郑开中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何氏三杰陈列馆最初开馆时确实受到当时市领导的重视,“何氏三杰”在国内外的亲友、校友也来参加了开幕式。“后来当地城 *** 司的两位领导约我到陈列馆见面,说何氏三杰陈列馆在当地人气不旺,要把酥饼行业协会纳入到这个陈列馆。我当时是极力反对的,‘何氏三杰’是金华名人,酥饼是金华名吃,不是一回事。”郑开中表示。
郑开中还对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此后管理部门没有接纳何氏三杰家属的反对意见,直接将金华酥饼博览馆设在了何氏三杰陈列馆内,原本的展品则被移动到了厢房内,而“何氏三杰陈列馆”的木牌随后也在建筑大门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金华酥饼博览馆”的牌匾。
郑开中表示,何氏三杰在海内外的亲友曾多次投书、致电、登门拜访城 *** 司等该建筑物的管理方,希望协商恢复陈列,但均未取得希望的效果。郑开中还透露,陈列馆开馆时,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三人的亲属曾捐赠数百件藏品,如果无法继续陈列,“家属希望归还捐赠品,或者另外寻找陈列地点”。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11日下午 *** 联系了金华市文旅局分管文物保护工作的副局长吴志明。吴志明回应称,金华酥饼行业协会使用的场地并未取代何氏三杰陈列馆,陈列馆依然是主体。这一决策也是出于加大游客流量、更好地传播“何氏三杰”精神的需要。另外,吴志明也坦言,之前就此事与“何氏三杰”的家属们也有过多次沟通,但双方至今仍无法达成解决共识。
据上述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介绍,“何氏三杰”分别是:
文化巨人何炳松(1890-1946)
字伯丞,教育家、编辑家、历史学家,是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新史学派奠基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暨南大学校长十年,被誉为“最富民族气节的民主治校的教育家”。
史学名家何炳棣(1917-2012)
何炳松堂弟,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文明起源、明清社会流动、北魏洛阳城,尤其是孙子、老子的考证上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历任全美华人协会之一副会长,美国亚洲学会会长,美国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8年,何炳棣回到金华参加何氏三杰陈列馆开馆仪式与亲友一同捐赠藏品300余件。
爱国市长何德奎(1896-1983)
前两人的堂侄,字中流,经济学家、爱国志士。1931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任“华人总办”,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 *** 秘书长等职。1977年回国定居,被增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不用发面永康传统美食永康肉饼不需要加油煎皮薄馅多吃了还想吃#记录乡村之美#昨天跟大家分享就我们金华的金华酥饼,那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道更具有永康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永康肉饼。
这是永康的传统美食,它 *** 简单,美味,便于携带。馅料也可以多样化,根据自己喜好可荤可素,适合所有的人,老少皆宜,经常看到出门在外的永康人在出门前会带几个去他乡,小时候我也经常吃,特别是每逢赶集的时候总会赖着要吃一个才回家,一个肉饼,加上一碗馄饨美味。
不需要发面,烤饼时不需要加一滴油(经常在外面看到加很多油,是油煎出来的)小火烤制,皮薄馅多,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一家人的喜好
用料
普通面粉 500克(看自己多少人吃)
夹心肉 500克(3分肥7分瘦)
咸菜或者梅干菜 100克
葱,蒜适量
盐,味精,糖调味
步骤一
500克面粉加270克水(具体还要看面粉的吸水性怎么样哦,看情况增减)加5克盐、加少许油,揉成稍软的光滑面团。面团稍微揉一下,然后加盖静置20分钟以上,再揉,就很好揉光滑了。
步骤二
夹心肉剁成肉碎,不用剁成肉泥,要有颗粒感,这样吃起来才有味,加入梅干菜,因为梅干菜是咸的,所以几乎不用加盐,再加一点糖、蒜末、小葱、味精,调成适合自己的口味。也可以将梅干菜换成切细的咸菜。
步骤三
馅打理好,面团也松弛好了,搓成长条,切50克左右的剂子、擀成中间稍厚四周薄的薄薄的饼皮。
步骤四
包成馅饼、未收口的时候拎起褶在一起的饼口,使饼里面灌进一些空气,然后收口,用手压饼的时候会感觉到有空气在里面动,但又不能太多。
步骤五
平底锅烧微热,不需要加油、把饼褶朝下放进去,一定要小火烤。(以前都是土灶烤的,火候要掌握的非常好)
烤3分钟再翻个面继续烤,因为饼里有空气,这时你会看见饼是鼓鼓的,可以拿牙签扎个小洞放气、也可以不放气。
重复翻面多吃,以防烤焦。
步骤六
开吃啦,吃的时候先用手个小洞,放气、避免烫到。
翔妈有话说
记住一定要小火烤制
馅料可以随自己喜欢,豆腐肉饼,土豆肉饼,萝卜丝饼都可以,水分多的蔬菜要出出水挤干水分再做,土豆,萝卜丝这些可以先炒一下再烤
刚出锅吃的时候要小心烫哦,一定要先放下气,里面气很烫
大家好,我是翔妈,一名80后 *** 宝妈,喜欢分享自己做的美食,喜欢我的友友关注我吧,每天都会分享一,两道美食。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咱们下期再见!
在浙江金华,义乌红糖酥饼,口感酥脆,咸甜不腻,你吃过吗?在浙江金华,义乌传统手工特产美食,红糖酥饼,传统技艺,手工 *** ,味道正宗,外层红糖浆汁,内里梅干菜鲜肉馅,口感酥脆,咸甜不腻,一口一个小酥饼,吃了还想吃。义乌的红糖文化历史悠久,是义乌的特产之一,做成的红糖酥饼更是一绝。义乌的红糖酥饼能那么出名,靠的就是外面包裹着的古法红糖。不夸张的说,之一次尝到红糖酥饼,真的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一颗颗烤好的酥饼个头不大,包裹着红糖的表皮在阳光的照射下锃亮发光,看着就有想吃的冲动。
义乌传统手工特产美食,红糖酥饼,传统技艺,手工 *** ,味道正宗
红糖小酥饼是什么味道?外观上看,它的表面比普通小酥饼有光泽,放入嘴里一咬,尝到的先是酥饼的酥脆,然后是红糖的香甜。红糖只有薄薄一层,不会掩盖酥饼的味道,也不会粘牙,多吃几个也不腻。表面裹着的白芝麻锦上添花,增加了小酥饼的香味。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很容易存放,一旦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层薄如纸,致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义乌红糖酥饼
小小的酥饼,大有讲究。将义乌红糖与金华酥饼巧妙融合,梅菜清爽的咸香搭配红糖的香甜,它的 *** 过程更是繁琐复杂,步步为营,光是揉面成型就需要经历十几个工序,真心让人感慨来自于江浙师傅的匠心独运。义乌红糖酥饼,选用精制面粉、油菜籽油、干辣椒及芝麻等,还原义乌传统红糖酥饼的口感和味道;选用本地产出的特色猪肉、梅干菜一荤一素,呈现不同层次的味觉体验;手工 *** ,传承古法秘制,保持红糖酥饼传统的手工 *** 工艺,推陈出新。
红糖酥饼作为经典改良的传统点心,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点心
红糖酥饼作为经典改良的传统点心,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点心,那是一种闻着就能够瞬间调动胃口的香,让人欲罢不能,在下午茶时搭配柠檬水、茶水,解腻又充饥,简直不能更赞了。拿起一颗轻轻一咬,薄脆酥香的饼壳立刻散落手心,而那些落于口中的红糖外壳则入口即化,一甜一咸造成味觉上的冲击,夹杂着芝麻的浓郁香气在口中嚼散,已经满口香甜了。
在浙江金华,义乌红糖酥饼,口感酥脆,咸甜不腻,你吃过吗?
义乌红糖酥饼,外层红糖包裹,甜而不腻;里层梅干菜肉,酥脆鲜香;红糖的甜味、酥饼的香味,两种口味双重交织,这才是红糖酥饼的味道。入口酥香,酥酥的诱惑好吃停不下来。小伙伴们,在浙江金华,义乌红糖酥饼,口感酥脆,咸甜不腻,你吃过吗?
免
金华酥饼“进驻”当地名人陈列馆,市文旅局:为提升人气开馆时的何氏三杰陈列馆。
被浙江金华市民视为城市文化地标的何氏三杰陈列馆内,入驻了酥饼博览馆?10月11日,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向澎湃新闻表示,金华酥饼行业协会使用的场地并未取代何氏三杰陈列馆,酥饼博览馆入驻是为了提升人气,不过何氏三杰家属确实对此存在异议。
近日,澎湃新闻接到当地网民爆料,今年上半年起,位于浙江金华市区东市街66号的何氏三杰陈列馆内看不到有关当地文化名人何氏三杰的陈列品,取而代之的是当地酥饼行业协会的“金华酥饼博览馆”和酥饼店。
现在的“金华酥饼博览馆”。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10月8日实地探访发现,位于金华市区东市街66号的清代四合院建筑的确已经挂上了“金华酥饼博览馆”的牌匾,而门牌号下悬挂的单位名称也已经是“金华酥饼行业协会”的招牌。
走进这座四合院建筑,迎面就能见到“金华酥饼”四个大字,建筑核心的天井周围陈列的是一系列酥饼 *** 工艺的塑像和关于金华酥饼的传说、历史背景介绍。而在天井周围也悬挂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的立牌以及地方 *** 颁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建筑天井周围成列着金华酥饼 *** 工艺塑像,旁边厢房门口可见“何氏三杰”的牌匾。
不过,建筑内部并非没有何氏三杰陈列馆的痕迹。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这座四合院建筑的左右厢房门口上方,依然悬挂着“何氏三杰”的门匾,不过两个厢房内部光线昏暗,即便在中午,不开灯也无法看清陈列内容。
而在建筑外部,还有两块有关何氏三杰陈列馆的牌匾。一块是金华市 *** 2010年4月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三杰陈列馆”标志石牌;一块是金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委员会挂出的金华市区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何氏三杰陈列馆”的方牌。不过这两块牌子均不在该建筑主体内部。
金华市 *** 2010年4月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三杰陈列馆”标志石牌。
至于网友所说的“酥饼店”,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其实是位于建筑大门外的纪念商品售卖处,上方飘荡着“金华酥饼”的招牌,和该建筑并无直接关系。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2015年12月刊文介绍,金华历史上名人辈出,而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何氏三杰”则是人文金华的一个现代家族样本。浙师大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龚剑锋将三人概括为“文化巨人何炳松、史学名家何炳棣、爱国市长何德奎”。他们是南宋理学家何基后裔,世居金华罗店镇后溪河村,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学、经济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4年初,因建筑渗漏、破损等问题,金华市文物局决定对何氏三杰陈列馆进行抢救性维修,对空间进行改造并重新布展。2015年12月30日上午,该陈列馆经过一年多的维修和展陈提升,重新开门迎客。
据金华市文物局负责人当时介绍,新展馆主要以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三人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为主线。根据何氏后人提供的信息资料,增加了场景复原等展陈方式,同时以何氏亲属捐赠的藏品为核心,共展出文物95件。在此基础上还征集了部分史料照片作为补充,充分展现了何氏三杰自强不息、求学报国的杰出人生。
开馆仪式上,何炳松外孙赵纪松、郑开中,金华罗店镇后溪河村何氏宗亲会会长何根林等也赶来参加并参观了展览。
10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通过 *** 联系了何炳松外孙郑开中。郑开中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何氏三杰陈列馆最初开馆时确实受到当时市领导的重视,“何氏三杰”在国内外的亲友、校友也来参加了开幕式。“后来当地城 *** 司的两位领导约我到陈列馆见面,说何氏三杰陈列馆在当地人气不旺,要把酥饼行业协会纳入到这个陈列馆。我当时是极力反对的,‘何氏三杰’是金华名人,酥饼是金华名吃,不是一回事。”郑开中表示。
郑开中还对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此后管理部门没有接纳何氏三杰家属的反对意见,直接将金华酥饼博览馆设在了何氏三杰陈列馆内,原本的展品则被移动到了厢房内,而“何氏三杰陈列馆”的木牌随后也在建筑大门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金华酥饼博览馆”的牌匾。
郑开中表示,何氏三杰在海内外的亲友曾多次投书、致电、登门拜访城 *** 司等该建筑物的管理方,希望协商恢复陈列,但均未取得希望的效果。郑开中还透露,陈列馆开馆时,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三人的亲属曾捐赠数百件藏品,如果无法继续陈列,“家属希望归还捐赠品,或者另外寻找陈列地点”。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11日下午 *** 联系了金华市文旅局分管文物保护工作的副局长吴志明。吴志明回应称,金华酥饼行业协会使用的场地并未取代何氏三杰陈列馆,陈列馆依然是主体。这一决策也是出于加大游客流量、更好地传播“何氏三杰”精神的需要。另外,吴志明也坦言,之前就此事与“何氏三杰”的家属们也有过多次沟通,但双方至今仍无法达成解决共识。
据上述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介绍,“何氏三杰”分别是:
文化巨人何炳松(1890-1946)
字伯丞,教育家、编辑家、历史学家,是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新史学派奠基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暨南大学校长十年,被誉为“最富民族气节的民主治校的教育家”。
史学名家何炳棣(1917-2012)
何炳松堂弟,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文明起源、明清社会流动、北魏洛阳城,尤其是孙子、老子的考证上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历任全美华人协会之一副会长,美国亚洲学会会长,美国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8年,何炳棣回到金华参加何氏三杰陈列馆开馆仪式与亲友一同捐赠藏品300余件。
爱国市长何德奎(1896-1983)
前两人的堂侄,字中流,经济学家、爱国志士。1931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任“华人总办”,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 *** 秘书长等职。1977年回国定居,被增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手抓饼版金华酥饼{"rich_content":{"text":"手抓饼取出两面刷油解冻,待变软后卷成卷\n切小段(三段或四段)挤成小面团待用\n五花肉加梅干菜搅拌均匀,根据自己口味增减肉和梅干菜的比例\n肥肉可以多一些,烤时出油肉成油渣才香)\n取适量馅(15克左右)包入压成饼状的面皮里\n包好后收口朝下,调整下形状,可以稍微压一下,让小饼扁一点,因为烤的时候会鼓起来一点哦\n撒上自己喜欢量的芝麻装饰\n烤箱预热上火190,下火180,入烤箱烤40-45分钟,看上色自己调整时间和温度\n出炉香的很\n酥得掉渣的哩,里面的肉肉烤成了油渣了才好吃\n","spans":null},"video":{"vid":"v028b0c40000bqaf0k9pjc2ko2sdqau0","duration":9.172,"width":362,"height":640,"file_size":916275,"thumb":{"web_uri":"tos-cn-p-0000/be81eb33b174429f87de2966b608081e","width":360,"height":636,"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9.172,"file_size":728552,"w":362,"h":640},"normal":{"duration":9.172,"file_size":686506,"w":360,"h":636}},"is_encrypted":null,"md5":"ba572f40ebf74414239d8083c29a94a2","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名字就很有料,数不完的“金”字招牌美食等你来打卡!说起金华的美食,许多人的之一反应必然是金华火腿。其实,金华是一座隐藏的美食天堂。今天,小布就带你走进舌尖上的金华~
金华酥饼
据传金华酥饼的首创者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到明代时已经闻名于世,民间更有着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金华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咬下一口,唇齿留香。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义乌传统的汉族小吃,饼薄如纸、色泽光亮,口感鲜香、油而不腻,自古以来是款待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据东河何氏家谱记载,用肉饼招待客人这一习俗,已有五百八十年历史。东河肉饼先后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名小吃”荣誉称号。
蜜汁火方
早些时候,做这道蜜汁火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火腿要选骨头最少、肥瘦皆有的腿肉。蜜汁与咸鲜本就性格冲突,但在蒸制的过程中,却产生了美妙的融合:蜜拔掉了咸突显了鲜,再加上火腿本身的香,全加注在早被蒸酥色如琥珀的肉上。
东阳土鸡煲
正宗的土鸡煲其实炖法极为讲究,不是用明火直接炖,而是将煲置于大大的铁锅中焖上数小时,直到土鸡之鲜和土煲特有的香味融为一体。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香,土鸡煲上还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锡纸,当锡纸被撕开的瞬间,香气满溢,让人欲罢不能。
兰溪鸡子馃
说起鸡子馃,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它的特色,就是馃皮薄得像纸一样,一口下去满是鸡蛋、肉、葱的混合香气,堪称金华早餐美食中的翘楚。
永康肉麦饼
永康肉麦饼虽然外表看起来普通,但一下嘴,饼内的鲜汁就顺口流出,干菜肉香扑鼻而来,引得旁人也馋得不行。
金华煲
“金华煲”系浙江金华市独有的美味砂锅炖品,采用20余味名贵中药材及香料精心调制而成。味道独特,滋补养生。金华煲种类繁多,有胴骨煲、排骨煲、金银蹄、田螺煲、千张牛杂煲等。其中,“金华火腿老鸭煲”被评为第十届浙江(国际)美食节名牌美食。
武义醋鸡
还未上桌,你就能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醋酸味,但当你真正吃起来时,鸡肉酸辣适中,男女老少皆宜。
福建羹
提到福建羹,总让人以为是福建的小吃,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金华美味,爽滑的面皮,鲜美的小虾皮,还有豆芽、木耳等佐料,一碗福建羹是金华人完美一天的序幕。
东阳烤豆腐
《东阳风俗志》里有专门说到,东阳烤豆腐更先用于祭祀典礼。而祭祀必用烤豆腐,是取其“靠”音,等到祭祀完毕,便将其馈赠邻里。后来竟成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经典名言的由来。
兰溪风肉
兰溪风肉取农家土猪五花肉切成条状,用炒热的花椒盐涂抹均匀后腌制一天,再悬挂于通风处风干肉中水分。成品后,红白相间,色泽透亮,香气袭人,存放到翌年立夏也不会变味,愈陈愈香,风肉可蒸、可煮、可煲、可炒。
东阳沃面
早些年,在东阳民间,人们舍不得把吃剩下的剩菜汤倒掉,在下一顿煮面条时,全倒进锅里,各种风味掺杂在一起,既好吃易消化,又营养丰富。如今,佐以新鲜的青菜、蛋丝、肚片、河虾、黑木耳、蘑菇等,经精心改良,已登上大雅之堂。
上卢馄饨
上卢馄饨食材选取讲究,皮薄馅嫩,选用上好五花肉,精多肥少,软硬适中。肉馅中添入姜末,用以去腥。上卢人煮馄饨,采用农家土灶,松柴片烧火。清水沸腾后,馄饨下水,只煮片刻便捞起。汤料含猪油和油渣,香味浓郁。
火灶饼
每个东阳人都垂涎的美食,非火灶饼(梅干菜肉饼)莫属了。不同于全国闻名的缙云烧饼,东阳的梅干菜肉饼是厚实弹劲的饼皮,内里的馅儿都是颗粒分明的猪肉粒和经过腌制、晒制而成的博士菜。
豆皮素包
油润白净的豆腐皮浸润之后,被裁成一张张小片,经主妇的巧手一摆弄,豆腐青菜、萝卜、糯米等馅料立即被包裹在小小的豆腐皮内,透过薄如蝉翼的豆腐皮,里面的馅料一览无余。豆皮素包裹好之后用油炸成金黄色,端上桌的素包皮层松脆突出了豆香,里层鲜嫩增添了食欲。
的卜
的卜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被列入了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外面是麦芽糖,里面有芝麻糖馅,由一双双老手手工 *** 而成。松脆细滑香甜可口,它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红糖麻花
义乌红糖可以加工出很多红糖系列美食,如义乌麻糖、红糖麻花、姜糖......其中广为食客喜爱的红糖麻花,外面包裹的红糖香甜可口,里面的麻花外脆内酥,吃一口满嘴留香。
都说金华的美食藏在
当地人的一日三餐里
你还知道哪些金华地道美食?
快来和大家分享吧~
“混世魔王”程咬金首创的金华酥饼,带你看看 *** ***金华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浙江省金华地区传统名点,也是闻名遐迩的馈赠亲朋好友传统特产。其馅心用 干菜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金华酥饼产于浙江省金华市 。传为唐将程咬金所创,售以为生,至今该行业仍奉程为祖师。
香松的酥饼,味道极佳;入口酥碎,遇湿消融,即使牙齿脱尽的人也有口福品尝其味;酥饼还以浓烈的陈香和鲜咸的回味显示其特有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顾客;明代已闻名于世、民间更有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
食材准备
面粉、梅干菜、猪肥膘肉丁、芝麻、酵面、菜油、饴糖水、精盐、碱面。
做酥饼首先要发面,做金华酥饼的特色之一是温水发面;接着就是打面了,把和好的面擀开,厚薄适宜,然后在面皮表面均匀的涂抹上土菜油,要想酥饼吃起来香脆可口,菜油的选择很有讲究,一定要用小榨的土菜油。
涂完菜油之后,再把面皮卷起来,最后用手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包上馅料。酥饼做成后再撒上些芝麻,就可以送进烤炉了。
都说酥饼师傅“火里一把、水里一把”,每一炉酥饼的温度不同,味道也会有差别,可以说酥饼师傅用一双手控制着酥饼的口感。经过四十分钟的烘烤,直至酥饼两面金黄,香气四溢的酥饼就新鲜出炉了,咬上一口,香甜酥脆。
一个酥饼的做成,要经过和面、揉粉、糊油、包馅、烘烤等等17道工序,从选料到揉面的力道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苛。“一炉,一板、一人。”传统金华酥饼是作坊生产,大多是夫妻店,现做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