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阳节,人们就会想起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ouble Ninth, Missing My Shandong Brothers
Wang Wei
As a lonely stranger in the strange land,
Every holiday the homesickness amplifies.
Knowing that my brothers have reached the peak,
All but one is present at the planting of flowers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到了1989年,我国 *** 则将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重阳节的英语表达:
重阳节英语:
Double Ninth Festival / Chongyang Festival
重阳节的英语情景对话
Today is September ninth by lunar calendar. It'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It is also the traditional custom to wear cornel and admire chrysanthemums
插茱萸和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In ancient time, people used to climb mountains on this day.
在古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
Hence, recently, the Double Ninth Day has become an occasion to pay respect to the old.
因此到了近代,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又有了新的节日内涵&敬老、爱老。
重阳节这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Don’t send them gifts only on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不要只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才给他们送礼物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多陪陪父母
Go through your childhood pictures with them
和父母一起浏览你童年的照片
Call them regularly
经常给父母打 ***
芝麻街英语是美国芝麻街工作室开发的针对母语为非英语的3-12岁儿童的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课程,包含9年课程内容。其课程设计与芝麻街在全球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所需的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必要技能,并有助于儿童美好品格的培养。
本文来源:美文共享
重阳節
Double Ninth Festival
2018 星期三
10月17日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由来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他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登高
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 *** 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过节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等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让爱团聚!
我们因为求学、工作不得已离开家,
离开爱我们的父母。
也许,你还没有这样的概念:
你和父母相聚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若人生只有900个月,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X30的表格去表现,每过一个月你可以在小格子里涂色,你的全部人生就会呈现在这一张白纸上。
如果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人生是这样的:
假设你和你的前女友/男友谈了一场6个月的感情,它在这张纸上是这样的:
30岁上下的在职人员,你的人生就是这样:
而再假设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的话,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天天见面,你能陪伴父母的时间是这样的:
或者,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是这样的:
但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就会是这样...........
少的只剩下一格,其实很少,对不对!
我们越跑越快,他们日渐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就像那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有时候,我们总嫌弃爸妈给我们发养生公众号,
从不点开看,甚至从来不回复。
而殊不知爸妈却是戴着老花镜一篇篇挑,
一篇篇选,
总想把他们所认为的更好、最适合的统统分享给我们。
也有时候,我们总是心烦爸妈没事儿就打 *** 唠叨,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可那是他们没有办法来到我们身边而表达的担心啊.......
但每一次回家,
都能察觉得父母又苍老了许多......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
那个以前只属于爷爷奶奶辈的节日,
也渐渐属于了他们。
抽空回去去陪陪他们吧!
哈尔滨仲裁委员会(简称哈仲,英文简称HRBAC)是哈尔滨市人民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于1996年8月组建的哈尔滨地区唯一的常设民商事仲裁机构。
哈仲根据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受理国内外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主要包括买卖、赠与、借款、租赁、融资租赁、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技术、保管、仓储、委托等合同纠纷。
您签订合同时需要在合同中签署仲裁条款
标准仲裁条款如下: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提交哈尔滨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补充仲裁协议示范文本:
双方因 XX 合同产生纠纷,现提交哈尔滨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约定送达条款:
本合同签订人所填写的地址信息,将作为通知、信件、法律文书等一切书面文件的送达地址。若按该地址送达的相关文件无人签收或被拒绝签收,则文件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停车位置示意图:
哈尔滨仲裁委员会
*** :0 82815702
传真:0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
抚顺街1号
Email:hrbzcw2013@163.com
之前写了中秋,也写了国庆(欢迎关注公号无敌大薇薇看和听),收到了几百条私信,全部是妈妈们在问,是不是能把传统节日和节气都录成这么有意思的音频?于是,这篇重阳就来啦!
不放假的重阳,对于娃们来说比不了中秋端午那么熟悉。而实际上,这绝对是中国古代彻彻底底的大节。记得小时候看《红楼梦》,对于贾府是如何过重阳的描述,我是反复认真看了无数次!看到宝玉送给湘云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着实给我馋了半天……贵族贾府,重阳吃螃蟹吃菱角,赏菊赏桂,开诗会,真是再惬意不过。
重阳节绝对是个有阳光有微风,有酒有肉,有花有诗的好日子。只是给娃讲这个传承了几千年,在现代反而不是那么重要的节日,就一定要用他们听得懂的大白话才行。
请关注公号无敌大薇薇收听可以直接放给娃听的音频哦。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先先后后的妈妈,你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做尊老爱幼吗?这个词说的就是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儿。虽然你们每个人都是小朋友,但是我们也一定要爱护比我们更小的小宝宝,当然也一定要尊敬年纪大的长者啦,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南方的小朋友叫外婆外公。那我们中国人也把尊重老人的这个好的传统,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节日,这就是重阳节。
比起可以休假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这个节日在现代社会并不是非常著名。小朋友们可能也不是特别了解。重阳节也的确不像中秋节,端午节那样有着非常明确地纪念对象与纪念活动。在不同地区之间,人们过重阳节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重阳节这一天,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首先我们来说“重阳节”这个名字。重呢就是重复,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那重阳重阳,是不是说这个节日有两个太阳的意思呀?非常棒!你们对重阳节的理解已经非常接近这个节日的本来意义了。重阳节的“重”确实有“重复”、“双倍”的意思,但是这个“阳”字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sun的意思。这里的“阳”其实与重阳节的日期有关系。
小朋友们知道重阳节在哪一天吗?对了,中国农历九月九日。农历和我们现在每天说的几月几号,是不同的。这是古人们根据农时,也就是种不同庄稼农作物的时节,再结合天气变化规律,制定的一套日期计算方式。
九这个数字在古代代表了更大的,最尊贵的意思,被称作为“阳数”。小朋友们,你们看,九月初九这个日子,日期和月份都是“九”,古人呀把这一天叫做“两九相重”,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就叫做“重阳”。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九九归一”这样的说法,同时呢,数字九又和时间长久的“久”字同音,小朋友们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们写下来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区别?因为读音相同,“九月初九”这个日子又被赋予了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这天,人们往往会祭拜自己的祖先,为家里的老年人祝寿祈福。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我最早知道这个节日,来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这首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17岁的王维远离家乡,在重阳节这天写的。在这首诗歌中,他写到了重阳节里两件非常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登高出行,就是爬山游玩,一个是佩戴茱萸,茱萸呢是一种有些香味的绿色植物,有杀虫驱寒的作用,就是可以对付蚊虫,也可以让你身体暖和,所以也是一种中药。在我们古代,尤其是王维生活的唐朝,大家都非常喜欢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戴上茱萸。说到这里,也许就有小朋友会问了,这和孝敬老人,为爷爷奶奶祝寿有什么关系呀?That's a good question!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刚才我们说过,重阳节的内涵自古就非常丰富,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所以重阳节这天除了为老人祝寿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和家人一起登高出行。那重阳节又是怎么和“登高”联系在一起的呢?为什么九月九日这天,我们一定要全家一起去爬山呢?
因为我们的古人,一直很崇拜山,大家认为,山是有山神的,我们登山祈福,山神就能保佑人们的生活平安。另外,重阳节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秋天啦,天气转凉,山上的草木慢慢要枯黄了,迎接冬天。所以大家要登山“辞青”,就是告别绿色的意思。这个和古人们喜欢在阳春三月“踏青”,是相呼应的。春天我们去春游,看小草变绿,看花儿开放,那么秋天,我们就登山看看这一年里草木最后繁茂,开始变黄的样子。重阳节与全家一起登高出行,也是一件让人觉得非常愉快的事情。农历九月九日,正值金秋大好时节,这段时间,秋高气爽,非常适合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出行,享受全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除了登高出行、佩戴茱萸以外,重阳节这天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观赏菊花。
农历九月,天气转凉,很多花都谢了,但这也是菊花盛放的时刻。菊花也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有7000多个品种,从最早的周朝,就有栽培菊花,观赏菊花的记录。
小朋友们有听过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就是说,有一位住在乡下的老朋友邀请孟浩然去他家做客,他们家住的地方有绿树有青山,非常漂亮,这个朋友张罗了很多好吃的,俩人边吃边聊,真是太开心了。小朋友们看最后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到了重阳节这天,我还会到你家来,与你再次相见,一起赏菊,一起喝菊花酒。
在这首诗歌中,重阳节寄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美好记忆,而连接起诗人与朋友之间美好情谊的,便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菊花啦。无论是赏花,还是喝菊花酒,都是千百年来,重阳节的一个习俗。在中国,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当然,小朋友们是一定不能喝酒的,因为Alcohol is detrimental to your health.酒精对你的身体有害。
除了吃和玩,小朋友们可别忘了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我们中国古代也会在这一天祭祀家中的祖先。这是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家族传统的,每个家族都会祈祷家中祖先保佑现在的家庭成员们,同时也感谢自己的祖先,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我们这些后辈接下来越来越好的日子。
在我们现代也是一样的。比如我们要孝顺家中老人,对他们尊重,希望他们能平安开心。因为这些长辈们,为我们的父母,也为了小朋友们辛苦操劳,很多小朋友现在还是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让他们的日子开心幸福,也是我们当晚辈应尽的责任,这也是我们的祖先设立重阳节的真正用意。
所以,小朋友们,你的重阳节怎么过呢?希望这个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节日,能够继续在你们这里发扬传承。毕竟,这是一个有太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好故事的节日!
最后这段给爸爸妈妈们
大家可以和孩子聊聊:一个节日,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会演变出很多不同的版本,不同地区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细节。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看,不同的地区在重阳节会有什么样不一样的活动。
欢迎关注公号【无敌大薇薇】收听本文音频,用娃能理解的大白话聊传统节日!录好的音频直接听!而且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超棒的资源,包括十本重阳节可以给孩子讲的绘本的电子版,以及介绍重阳节的英文动画视频!祝大家秋日心情愉悦~~
Climbing Mountains登高
Enjoying Chrysanthemum Flowers 赏菊花
Drinking Chrysanthemum Flower Wine 饮菊花酒
Wearing Dogwood 插茱萸
今日看点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飒飒,又逢重阳。今日我们不为韶华慨叹,不为青春而歌,转身聚焦在那些历经洗礼而愈加深沉的眼神,在书中体会岁月长河淘洗下的成熟魅力。
明日重阳,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说起孔夫子的智慧,自然会想到生生不息的儒家精髓;说起杨绛的智慧,印象中还是那位出口成章的女先生。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就是杨绛先生对中华经典《论语》的阅读体悟。也许从中你会发现,在智者的身上,另有一份智慧,来自时间。时间沉淀在人身上的智慧,是对生活的体悟,是对“人”本身的理解。
以文之清远,怀人之情长。
重阳敬老,从读懂时间的智慧开始……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当代”
我是怎么读《论语》的
文 | 杨绛
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但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四书”里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更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锺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
孔子最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颜回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
孔子接下就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终身诵之。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又如孔子和颜回说心里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称赞,卖弄说:“子行三军,则谁与?”夫子对子路最不客气,马上给几句训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甚矣子之迂也。”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接着训了他几句。颜回更好学,子路却是最不好学,他会对夫子强辩饰非,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对这话都不答理了,只说他厌恶胡说的人。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夫子会对他讲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听着:“居,我话汝。”(坐下,听我说。)夫子的话是专为他不好学、不好读书而说的。
一次,几个亲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闵子是一副刚直的样子,子路狠巴巴地护着夫子,好像要跟人拼命似的。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心上喜欢,说了一句笑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不得其死”,必定不忍说这话了。孔子爱音乐,子路却是音乐走调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路只是走调。)
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欢。“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子游很认真要好,子夏很虚心自谦。夫子和子游爱开开玩笑,对子夏多鼓励。
子贡最自负。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明明说“君子不器”。子贡听夫子称赞旁人,就问“赐也如何”?孔子说“汝器也”,不过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贵的“器”,“瑚琏也”。子贡自负说:“吾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夫子断然说:“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曾故意问他:“汝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问一知十,他问一知二。孔子老实说:“弗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吾与汝,弗如也。”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装懂,大胆胡说。孔子听他说错了话,因为他已经说了,不再责怪。宰予言行不符,说得好听,并不力行。而且很懒,吃完饭就睡午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变的。宰予嫌三年之丧太长,认为该减短些。夫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死了没满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吗?宰予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丧吧。宰予出,夫子慨叹说:“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贡一样,都会一套一套发议论,所以孔子推许他们两个擅长“语言”。
《论语》里只有一个人从未向夫子问过一句话,他就是陈亢,字子禽,他只是背后打听孔子。他曾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必闻其政”,是他求的,还是人家请教他呀?又一次私下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子亦有异闻乎?”伯鱼很乖觉,说没有异闻,只叫他学《诗》学《礼》。陈亢得意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孔子只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伯鱼在家里听到什么,不会告诉陈亢。孔子会远其子吗?君子易子而教,是该打该骂的小孩,伯鱼已不是小孩子了。
也就是这个陈亢,对子贡说:你是太谦虚吧?“仲尼岂贤于子乎?”他以为孔子不如子贡。真有好些人说子贡贤于孔子。子贡虽然自负,却是有分寸的。他一再说:“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陈亢可说是最无聊的弟子了。
最傲的是子张。孔门弟子间唯他最难相处。子游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于并为仁矣。”
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文章来源:《杨绛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END
美 编 | 巩 仪
重阳节:我的92岁校长杨与齐:40年铸教魂,30年募资助学生2020年重阳佳节,以此长文,全文共5769字,赞美我的乐至中学老校长,老寿星,杨与齐先生。今年92岁,脸色红润,慈眉善目。天增岁月人增寿。40年校长热血铸教魂;30年募资助学,至今浇灌桃李满园春。
1【引子】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首朴实细腻的歌曲拨动了亿万人的心弦。聆听这样的天籁之音,一种岁月的暮雪沧桑,时不时在我心里滋生、蔓延。
然而,时间流失了30多年,他今年已92岁,我再见到他时,却没有这样的似水流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我所感受到的却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幸福与满足。
他脸色红润,慈眉善目,白鬓如仙翁一样雪亮,笑时露出一口皓齿,行走时腰板倍直。当他与你交谈时,他那孩童般的快乐总让你也感觉自己如孩童一般童真而快乐。
但是,只要你在他身边呆上几个小时,看到他沉思的样子,他的形象就会渐渐改变,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威严。他那严肃的宽宽的亮额头,由于白鬓微染而令人敬畏,似乎包容了时间的密码,现在,因沉思的神态更令人肃然起敬。那是仁慈之中所显出的威严,但仁慈依然光彩不减。你会油然而生敬意,那是不可言喻的崇敬之情,仿佛你面前站着的,就像都江堰治水神人李冰一样,是一个饱经沧桑、百折不挠、宽容仁慈的人。而他善良的行动,善良的话语,善良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对寒门学子的关爱与悲悯,犹如夜晚点燃的一盏佛前的神灯,又像是夜空中一轮朗月发出的皓洁光芒,你置身其间,天地万物光辉灿烂,感觉有一种神秘的东西从他身上飞出来,他内心的宁静与天空的宁静是如此默契。悄悄的,潜移默化般的,你感觉到了深邃的灵魂在同深邃的宇宙进行神秘的交流的妙处。
他是谁?他就是我的老校长,“四川好人”,乐至中学退休老干部杨与齐先生。
25年仿佛就在昨日,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不苟言笑、恪尽职守的校长。校园里,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雨霜雪天气,同学们都会看到一位长者的身影,他在学校 *** 、学生的课堂、宿舍、食堂之间来往巡视,问这问那、关心备至。这位面部表情看似严肃的校长,其实有着一副慈爱的心肠,他就是当时已年近六旬的老校长——杨与齐。
2【少年求学路】
1928年3月,杨与齐出生在乐至县石湍镇和兴乡三岔沟村。自幼秉承“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习武,富读书”的传统思想,六岁进入私塾启蒙,后到乐至县城读书,初中毕业后,前往成都继续求学。当时,因封闭落后,没有交通工具。不满十五岁的他到成都求学只得靠步行。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至少需要六天。
高中学校座落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受教会的资助,他幸运地读完了高中,并考取了位于重庆的正阳法学院。怀揣感恩之心,捐资助学,那时就在他心里萌芽。
读到大二时,因内战中节节败退的 *** 开始向重庆撤退。重庆境内时局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加之又发生了“九.二”火灾,校园被毁,无奈的他便辍学回到了老家乐至。
3【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1949年11月,乐至县解放。适逢县 *** 招考征收公粮工作队员,他踊跃报名,被录用后便随工作队到乡村开展征粮工作,既要宣传 *** 的政策,又要宣讲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优越,还要和土匪恶霸暗藏的敌特作斗争。
他凭着拥护新社会,向往新生活的执着追求,与 *** 战士、工作队同仁并肩作战,克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任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火热的青春。
因征粮工作出色,他被保送到遂宁地方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回乐至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不久,组织便安排他到乐至县委宣传部工作。
4【40年校长铸教魂,浇灌桃李满园春】
五十年代初,为了加强文教工作的领导,县委决定,任命受过大学教育的杨与齐同志到乐至中学担任教导主任职务。
1982年,任副校长。
1984年,担任校长、书记职务。
1991年退休,担任乐中退休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募捐集资筹办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
办学理念:敬业、乐奉、友爱、立志、创新、育才。
办学目标:学风好、校风浓、纪律严、校园美。
教育管理者的“四个职责”:一是制度管理讲法纪;二是常规管理养习惯;三是科学管理出效益;四是质量管理出人才。
如何当一个好老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乐群乐奉。这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是办学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先储满一桶水。走出去,请进来,培育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技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教师打好感情牌,让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以待遇留人,切实解决教师岗位职称、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问题,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全方面体验幸福生活。
热血铸教魂,浇灌桃李满园春。
花香书香,花园学校四季春。半个多世纪苦心经营,如今的校园,林木参天,阴翳蔽日,乐至中学是一个大花园,也是一个植物博览园。“四川省绿化示范单位”的奖牌熠熠生辉。
空气清新,精神振奋,学习效率倍增。天天听鸟鸣,四季闻花香。从七十年代起,凡是开会学习、出差办事,他都要把当地一些名贵花木带回学校,进行培育种植。水杉、楠木、桂花、玉兰、银杏、樱花等等,四季花木满园春。百亩校园,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休闲区,布局合理。喷池、假山、亭台与雕塑相映成趣,草坪映蓝天,曲径通幽处,奇花伴鸟鸣。
教学质量成闪亮名片。1960年,高考升学率达到93%,物理科平成绩91分,轰动巴山蜀水,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出席了全省文教群英会。
1982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开展教学改革,引进电化教学手段,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应届毕业生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
1986年,成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他担任四川省重点中学校长联谊会副会长。校园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与全省同仁共享。
1987年,他主办60周年校庆,宾客盈门,盛况空前。廖琼、陈剑郁双双夺得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状元。
数学科从1985级起,文、理科高考成绩连续十九年居地市之一名。英语、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居地市之一名。
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引得全省市州县的重点中学代表纷纷前来取经。
校园美名闻天下,知名校友成栋梁。
1983年,内江地区文明礼貌教育活动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获四川省文明先进团委会;四川省集资办学先进集体称号。
1984年,获得四川省体卫优秀单位、四川省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内江地区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乐至中学召开。校长杨与齐被评选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1985年之一个教师节,杨与齐等13人荣获园丁纪念奖章。内江地区英语教育经验交流会在乐至中学召开。内江地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英语电化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体卫优秀单位。高考文科列地区之一名;理科数学、英语列地区之一名。
1986年,获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校长杨与齐主办60周年校庆,盛况空前。获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特等奖。连续多年保持了四川省文明单位称号。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奖。
1988年2月,学校承办四川省第二届重点学校女子排球比赛运动会,学校女排获亚军。
1990年,四川省更佳文明单位;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知名校友遍天下,业界精英成栋梁。黄世雄、何义大、袁炜等知名校友已成为各自业界翘楚,国之栋梁。
5【30年募资助学,善行天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杨老常练习的书法条幅。几十年来,杨老以此为激励,为乐至做了无数善举:助学、扶贫、悯孤、赈灾、治病等等。他,爱心无限,公益无限。
1991年,杨校长光荣退休之后,凭着三张皮(他自己戏称的“嘴巴皮、厚脸皮、脚板皮”),创建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到获得之一笔助学善款,再把之一笔善款发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后来,汶川大地震时,杨老慷慨捐赠,并主动联系,让受灾孩子在乐至各中小学就读。再到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在老干局组织老干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些,无不留下这位“四川好人”的滴滴汗水。他宽宽的亮额头,微染霜雪的白鬓,沁出的是汗水,更是满足与幸福。
好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心灵家园,那就是爱,爱永在心中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而好人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激活受助者的巨大潜能,让其书写更美妙的人生。
刘雪(化名),这位现在成都某电力实验研究院工作的青春女孩,她曾经是乐至中学一名贫困学生,而受益于杨老创办的“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与报国寺昌臻法师的救助失学儿童基金会资助。
刘雪当时家在农村,初中毕业的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乐至中学,但是因为家境一贫如洗,她不得不面临失学的命运。多病缠身的父亲心力交瘁,只望她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现实如此残酷,可刘雪却有一颗不甘平庸的青春之心。
杨校长作为乐至县老干部调研组的领队之一,来到了刘雪家中。在刘家周围走了一圈之后,他问刘雪爸爸。
“家长,你犯病多久了?”
“10多年了,校长。我挑担子腰受不起。”
“这正是我刚才所注意到的。”
“那是我住的房间,有一股药臭味,空气很不流通。”
“这正是我刚才所感觉到的。”
“我家里只有两柜子粮食。”
“这正是我刚才所数到的。”
“小梅只是一个女娃,她读初中也读满了。”
“这正是我刚才所考虑到的。”
“她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二年级。”
“这正是我刚才所想到的。”
“有啥子法呢,校长?”刘雪爸爸满脸痛苦与无奈,“只好让女娃出去打工挣钱养家。”
这场谈话就在刘家破烂的院坝里进行的。杨校长沉默片刻,蓦然转向刘雪爸爸。
“女娃的书也要读!”杨校长像是自言自语。一边用目光在进行思考和计算。接着,他又提高嗓门:“听我说,刘家长,我谈谈我的看法。这显然是个错误。你是个药罐子,家里又没啥收入,还有两个孩子,你叫小梅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她一个女娃儿能挣几个钱?也养不活你这个家。我告诉你,这是个错误。怎么办?你一定要让小梅读高中,读大学。她高中的学杂费、生活费,我们基金会给她出。以后她努力考取了好大学,我们基金会也给她出大学的学费。另外,你家庭的情况,我们再跟民政局联系低保。”
第二天,刘雪便在乐至中学报到。由于深知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及感恩校长及昌臻法师的善举,小刘更加发奋的刻苦攻读。每当自己有懈怠、疲惫或贪玩的时候,恩人的慈眉善目就如佛前的一盏神灯,给予这个稚嫩的小肩膀以无穷的力量,而使她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2001年,刘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不过,她求学的渴望远远不止于此,在大一刚报到的当天,她就向老师询问:“怎样才能考上研究生?”当有了方向之后,在他人看来的苦读却变成了快乐。即使生活非常清苦、一日三餐都很简单,她也并不在意,她常说:“我真幸福,一个即将面临辍学的贫穷的农家女孩也能上如此好的大学。”因为有了这种良好的进取心态,所以,她除了用功学习以外,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总能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
在大学期间,刘雪曾多次获取奖学金。后来,荣获保送浙江大学公费硕士生资格。从上高中到大学至读研,她所得到杨校长和昌臻法师等好人的经济资助是有限的,但不可估量的是,这颗怀揣感恩之心的女孩,她由此拥有了一颗宝贵的自强自立的信心和爱心。她并不依赖援助,依旧生活俭朴,白天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导师做一些课题研究,晚上还去做家教。后来又着手搞一些资料的翻译工作,既锻炼了自己的英文能力,又增加了收入。而支撑她的信念就是,“如果自己将来学有所成,也一定要像杨校长那样,尽力帮助那些同她一样有志于学习、品行良好,但又家庭困难的学生。”
因此,2007年,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了固定的收入后,她便向杨与齐老校长申请,资助一名农村贫困女孩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一直到大学毕业。她要将好人的爱心播撒下去,让更多的好人来关心社会,互相帮助,共同幸福。
三十年来,杨老已经筹款 500 多万元 ,资助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2000 多人,其中95%考上了大学深造,让穷人家的孩子们一个个终圆大学梦。
2020年战疫时,92岁的杨老依然没有缺席。2月12日,作为乐至中学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分会长,杨老向县红十字会捐抗疫善款6000元,然后又交了一笔特殊党费4000元。他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响应 *** 号召,不串门、不逛街,每天收看电视,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当他看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24小时不停奋战时,非常感动。
“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上一线,就只能以这种方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应该为党分点忧,也应该为战疫做点什么。”想到此,他便与老伴商量,决定为抗击疫情捐一笔钱。
杨老捐款的消息传出,在全县战疫引起强烈反响,更为全县离退休教育工作者集体义捐带了好头。
最美不过夕阳红。他的善举得到各级 *** 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褒奖: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离退休先进个人;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四川省银杏奖—终生成就奖;“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四川好人等。
好人,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由衷的赞叹!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好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今天,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下,好人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让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目中矗立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领奏出时代的强音。
不仅如此,好人的善行义举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更能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从而形成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而千千万万好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善行义举,让核心价值观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
《太上感应篇》云:“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当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好人的行列,好人才能层出不穷;当个体的行为转变为群体的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就会向着人们期盼的方向发展。如此,恪守良知、秉持正义、崇德向善、大爱无疆的精神种子才能随风播撒、处处扎根、枝繁叶茂,才会滋养出美丽中国、幸福中国。
6【结语】热血铸教魂,桃李满园春
在老校长客厅里,我看到一幅条幅《教魂》,字体遒劲潇洒,深情饱满。一问才知,这是杨校长的弟子,某军区总医院曾祥元将军手书相赠。“热血铸教魂,桃李满园春。岁月沧桑过,难忘尊师情。”
九九重阳,岁月沧桑。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杨老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时间就在杨老的慈眉善目里,时间也在杨老的音容笑貌中;时间就在好人的善行义举里,时间更在好人的春风化雨中。
来!用英语介绍下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吧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The origin of Chongya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 Qin period. "Ji Qiu Ji" in Lv'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tates: "in September, I ordered my family to be slaughtered and prepare for harvest. There are five important points. The collection of the Tibetan emperor's books in the shencang is only regulated by respect." "it is the same day, and I will give great gifts to the emperor, taste the sacrifices and tell the son of heave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were activiti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emperor and ancestors at the harvest of crops in autumn and September to thank the emperor and ancestors for their kindness.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吃糕吃面、尊老敬老、赏菊、宴师等。
Climbing, eating cakes and noodles,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ppreciating chrysanthemums, banquet masters, etc.
登高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1. Climbing: in ancient times, there was a folk custom of climbing in Chongyang, so Chongyang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Climbing Festival". It is said that this custom beg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re are many climbing poems written by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most of which are about the custom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Du Fu's seven laws "climbing high" is a famous article about climbing high on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吃糕吃面
2、吃糕吃面: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寓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2. Eat cake and noodles: eat jujube cake on September 9 of the lunar calendar, and the meaning will rise as soon as possible. Southeast Shanxi and Wutai County are used to eating birthday noodles. There is a folk saying in southern Shanxi that "every family has its own on September 9", which means that every family should improve their life on this day.
3、尊老敬老: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3. Respecting the elderly: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has become a festival symbolizing the longevity of the elderly. It's a daily habit to comfort the elderly. The old people like to walk outside the door for exercise. Those with strong physique have to climb the nearby high places, and their eyes are far and comfortabl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ir twilight ambition.
赏菊
4、赏菊: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4. Chrysanthemum appreciation: Chrysanthemum appreciation is also a traditional activity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Golden autumn is the season when chrysanthemums are in full bloom. The ancients used to 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when appreciating chrysanthemums. Today, many people still like to 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on this day. Most of them are dried chrysanthemums soaked in wine. In some places in northern Shanxi, drinking is like outside the door, which is called CI Qing, which means saying goodbye to autumn.
5、宴师: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地区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5. Banquet master: as the old custom, on September 9, each village, led by the school director, organized the villagers to kill a sheep for dinner and warmly entertained the gentleman.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discuss the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for the next year, or continue to hire, or hire another expert. Today, most school teachers are public officials, and many rural areas are still used to entertaining teachers on this day.
本文章整理自 ***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英语小故事:又是重阳节,这种孝敬,你做到了吗(双语)儿子和老母亲十指相连
A son took his old mother to a restaurant for an evening dinner.
儿子领着他的老母亲去餐馆吃晚餐。
Mother being very old and weak, while eating, dropped food on her blouse and trousers.
母亲年迈体弱,吃饭时,有饭菜残渣掉在了上衣和裤子上。
Others diners watched her in disgust while his son was calm.
其他用餐者无不嫌恶地看着她,儿子却十分镇静。
After she finished eating, her son who was not at all embarrassed, quietly took her to the wash room, wiped the food particles, removed the stains, combed her hair and fitted her spectacles firmly.
饭毕,儿子也毫不觉得尴尬,静静地把母亲带到洗手间,抹掉了食物残渣,洗去了污渍,理了理头发,扶好了眼镜。
When they came out, the entire restaurant was watching them in dead silence, not able to grasp how someone could embarrass themselves publicly like that.
母子走出来时,整个餐厅都盯着他们,一片死寂,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在公众场合让自己如此难堪。
The son settled the bill and started walking out with his mother.
儿子付了帐,正同妈妈一道出去餐厅。
At that time, an old man amongst the diners called out to the son and asked him, “Don’t you think you have left something behind?”
这时,一位用餐的老人对儿子喊道:“你没落下什么东西吗?”
The son replied, “No sir, I haven’t.”
儿子回答道:“不,先生,我没有。”
The old man retorted, “Yes, you have! You left a lesson for every son and hope for every mother.”
老人反驳说:“不,你落下东西啦!你们给每个儿子留下了教训,给每位母亲留下了希望。”
The restaurant went silent.
整个餐馆一片寂静。
父亲和儿子
这个小故事里的母亲也可以换成父亲,故事应该一样继续下去。
更多英语资源,敬请关注【美如英语】
资料转载来源于:颜渊山庄
https://www.toutiao.com/i6802203937463075339/
七夕节(别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道德腊,英文名:Double Seventh Festival)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更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7月7日。
七夕节民间有拜月祈福、拜织女、吃巧果、乞求姻缘等习俗。
“七夕节”古诗词50卷: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国“节日”古诗词60卷: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节古诗词全集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
中秋节古诗(360章)全文阅读(1——145)
中秋节古诗(360章)全文阅读(145——291)
中秋节古诗(360章)全文阅读(292——360章)
60卷“中秋节”古诗词: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千年中秋千年诗词,本文收集中秋节诗词360首,你最喜欢那一首呢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80卷“重阳节”古诗词: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节日名句
“忧国忧民”古诗词150卷: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史怀古”古诗词150卷: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