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日,沈阳钓鱼人王先生,没想到他会在当天晚上,钓了一条重92斤的大鲶鱼。爱心人士想知道怎么处理了,吃货们想知道口感好不好。一起来看看。
钓鱼人王先生做了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钓获这么大的鲶鱼?
王先生特别爱钓鱼,尤其是爱钓鲶鱼,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是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经常夜钓,因为鲶鱼夜间比较活跃,很容易钓到。
王先生钓龄有10年了,他喜欢钻研,有时间就会找钓点、分析水域、分析鱼情、研究饵料、改造钓具。
经过长期考察,这一次他选择在辽河马虎山大桥附近一处水域作钓,位于沈阳市和新民市中间,离沈阳大概48公里左右。这一出钓点,他已经打探好久了,也钓到过大大小小的鲶鱼。这里的水域、水底结构、植物覆盖,特别适合鲶鱼生活。
这里比较安静,王先生说自己也是喜欢独钓,就是因为喜欢安静,所以选择夜钓鲶鱼。
这一处水域,王先生钓到过26斤、39斤、63斤的大鲶鱼。但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打破记录,直接钓获92斤的大鲶鱼。
大概晚上7点左右,王先生的海竿就有了动静,往常也都是这时候开始上鱼,但是这一次,一上手,王先生就知道,这条不下,比往常钓的都要大。
因为钓过大小的鲶鱼,30多斤的也比较常见,所以有了比较多的经验。所以没有着急回鱼,而是鱼用劲,就放线,鱼不动了,就收线,大概遛了40分钟,才最终将鱼遛翻。
由于天色比较暗,虽然知道是大鱼,但是没想到居然能破记录。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鱼拽上岸了,才发现这条鱼有半人多高,至少一米多。
王先生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赶紧收拾装备,新开的饵料什么的,全部不要了。赶紧回家要紧!
为什么辽河能出这么大的鲶鱼?是什么原因呢?
当年,王先生54岁,想不到一晃快10年,这一个记录还没有被打破。
其实辽河一直是出大鲶鱼的地方,不过太大的鲶鱼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基本见不到了。
鲶鱼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不会离开太远。加上鲶鱼回到熟悉的水域繁殖,所以鲶鱼群居性比较强。
辽河里的鲶鱼,有2根胡须的、4根胡须的、6根胡须的、8根胡须的。这次王先生钓的92斤的大鲶鱼,就是2根胡须的,属于本土的鲶鱼了,辽宁俗称“怀子”。这种鱼目前几乎都出自辽河,数量比较少。其他的品种辽河、蒲河、浑河都有,以辽河、蒲河居多。
王先生这次钓获巨型鲶鱼,一则选择的钓点比较好,是大鲶鱼出没的水域。再则他配置的饵料、窝料、改造的钓具,都是比较独到的。加上之前有钓大鲶鱼的经验,所以综合种种原因,这次破记录,钓到了92斤大鲶鱼。
钓获这么大鲶鱼后,王先生怎么处置了这条破纪录的大鲶鱼?
王先生钓鱼巨型鲶鱼的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全城,第二天,沈阳晚报想采访王先生,取一些相关素材。
因为无论是不是钓鱼人,都很关心这条鱼到底长啥样,到底多大,有几个眼睛,几根胡须。因为目前可以查到的数据,鲶鱼92斤的话,肯定名列前茅了。所以大家也想看看,这条大鲶鱼,最终的归宿如何!
但是王先生遗憾地对记者说,由于没有找到冷冻大鱼的冰柜,加上气温高企,不制冷储存的话,鱼会很快腐烂,所以把鱼分解了,分给10多个亲朋好友了。
当时王先生钓到大鱼后,马上收拾装备,就往沈阳赶,并且联系了市钓鱼协会的朋友,但是这条鱼实在太大,回来也晚,到沈阳的时候,鱼还活着,于是大家赶紧量尺寸,测重量。当时测量的接近1.4米,重量92斤。
大家查了各种权威数据后,这时候鱼几乎没有动静了。
于是大家开始联系外地的鱼拓专家,希望能 *** 成鱼拓,进行长期保存展览,这是沈阳的荣誉。但是最后 *** 大家的力量,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储藏设备。
等大家伙忙完,已经是半夜了,街上的饭店都关门了,完全找不到大的冰柜。这么放置一夜,这鱼肯定有腐败变质了,无奈之下,王先生决定,将鱼分解了,给亲戚朋友送去,自己留了一份。
就这样,足足近百斤的大鲶鱼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满足了大家的口福。
大家也关心这么大的大鲶鱼口感如何,事后纷纷问王先生。
王先生说:真的不想处理它,能钓到这么大的鲶鱼,这是至高的荣誉,也是更好的运气。真的没什么心情吃这条鱼,太遗憾了!要是有办法能保存下来就好了。不过自己留的那一份,他经过烹制食用,觉得跟普通大小鲶鱼差不多,比较细腻,没有因为太大而粗糙,鱼油很多,特别肥。
于是这条92斤的大鲶鱼,由于没有保鲜设备,最终被分食,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鲶鱼炖茄子“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几乎所有的东北人都知道这句话。
东北人喜欢吃炖菜,人所共知,不仅炖鱼炖肉,也炖菜、炖粉条子、炖豆腐等等,几乎所有的菜肴都是炖出来的,而且不是只炖一种菜,是把几种菜蔬,或豆腐、粉条和鱼、肉等荤腥放在一口锅里乱炖一气。像什么猪肉炖粉条子、土豆炖豆角、土豆炖倭瓜不一而足,当然鲶鱼炖茄子也囊括其中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各家各户人口比较多,而生活又比较困难,买一条鱼或两斤肉不够全家人吃一顿,只好在炖鱼炖肉里面加上一些豆腐、粉条子、土豆或茄子等一起炖。其中比较有名的除了猪肉炖粉条子以外,还有鲶鱼炖茄子,怀头鱼炖土豆等等。
鲶鱼炖茄子的主料是两斤重的鲶鱼一条,长茄子(也叫线茄子)一斤左右。下锅前,先要把鲶鱼和茄子清洗干净,然后将茄子手掰成长条块,不动刀削(用刀切的茄子有铁锈味儿)。再准备好几片五花肉或猪肥膘,葱、姜切丝,蒜切片,香菜切段,然后在锅内加入底油,加热,放入葱、姜丝、蒜片爆锅,下猪肉片,炒出油,加水(可多放些),然后放入鲶鱼,加酒、醋及干辣椒、盐等。开大火烧开锅后,再下茄子,烧开,改中火炖。炖到汤汁变白,茄子熟透,就可以起锅装盘,再把香菜段撒在菜,便可以端上桌了。
鲶鱼全身只有一根主刺,肉质特别细嫩,皮富含胶质蛋白,而用鲶鱼炖出来的茄子里,更是饱含鱼肉的香味儿,鱼汤味道尤为鲜美,手里再抓个苞米面大饼子,夹口鱼,再咬一口苞米面大饼子,别提有多么香美了。不过,这道菜千万不能让老头儿吃啊,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呀!哈哈……纯属于开玩笑。其实,鲶鱼炖茄子这道菜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吃。刚才已经说了,鲶鱼刺少,肉多,不用担心眼神不好使的老年人和不会摘刺的孩子被鱼刺扎到。
过去人们做这道菜的鲶鱼,都是用从松花江、黑龙江或者乌苏里江里捕捞上来的野生大鲶鱼,小则一二斤重,大则可达三四斤。而鲶鱼又是一种无鳞鱼,皮肤表层粘液分泌特别多,似乎怎么也洗不干净。这样很多人对鲶鱼身上的粘液一直有个误区,说它的腥味儿特别重,不能吃,必须要洗干净。这样一来,许多人都喜欢在烹调鲶鱼前,先用开水把鲶鱼烫一下,把鱼体表层的粘液烫掉。其实,真正的东北野生鲶鱼根本不用如此处理,只需洗干净就可以了,或者用毛巾将鲶鱼表面擦干也行。用开水把鲶鱼烫一遍再做菜,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鱼肉本身含水分就多,再加上鲶鱼肉特别细嫩,用开水烫过以后,外面部分几乎快被烫熟了,不那么新鲜了不说,鱼肉也会略显粗糙,不再细嫩。如今人们吃的鲶鱼,多数都是池塘里人工养殖的鲶鱼,用这种鲶鱼炖茄子,除了土腥味儿特别重以外,再加上养鱼池里的水也不像江河那样流动的活水,里面各种微生物丛生,肆意繁殖,鱼体表层肯定也沾染了许多微生物,因此用养殖的鲶鱼炖茄子,更好还是用开水烫一下。尽管这样吃起来味道会差一些,但是可以比较放心。
其实,鲶鱼炖茄子这道菜不仅可以用鲶鱼,还可以用牛尾巴和个体大一些的嘎牙子鱼,味道十分相似。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半尺以上的嘎牙子鱼了。嘎牙子,学名三刺鱼,在南方叫它“昂刺鱼”,也有叫它“黄鸭叫”。东北人吃牛尾巴和嘎牙子鱼,主要是酱焖,或者炖鱼汤。而这两种菜肴,都是东北鱼类菜肴中相当不错的美味。
和任何菜肴一样,鲶鱼炖茄子这道菜肴,也是有其来由的。据说,从前住在松花江边有户很穷的人家。每年春天刚开江时,看见别人家都能买条大鲤鱼拎回来吃顿开江鱼,而他家穷,买不起开江鲤鱼。等到这年天热以后,江边的鱼价便宜了,那个人从江边买一条鲶鱼拎回家交给妻子。妻子把丈夫买回来的鲶鱼收拾干净,准备炖鱼时,才发现这条鲶鱼实在太少了,家里人口又多,根本不够一大家子人吃一顿的。女人灵机一动,把鱼炖到锅里后,又到菜园子摘回来几个茄子,洗干净一起放在锅里炖上。等到把鲶鱼和茄子炖熟后,端上桌,穷人夫妻俩谁也舍不得夹鱼吃,各自夹块茄子放在嘴里。他们这才发现,用鲶鱼炖出来的茄子味道特别鲜美,甚至比鱼肉还好吃。而这家的女人又十分贤惠,于是把这道菜的做法告诉给别人家的女人。鲶鱼炖茄子这道名菜要便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了。从那以后,东北人都特别喜欢吃鲶鱼炖茄子。
为什么南方或者关内都喜欢吃炒菜,而且每次炒菜品种比较单一,一锅只炒一种菜;而在东北却特别喜欢吃炖菜,而且把肉或者鱼和几种菜放在一起炖呢?这和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性、气候及过去的物质匮乏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东北天气特别寒冷,尤其到了冬天,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三、四十度,炖菜可以吃得人们从里到外暖乎乎的,补充一定的热量。再加上当时物质比较匮乏,人们的生活普遍比较困难,往往买一条鱼回来,不够全家老少七八口人,甚至十几口人吃一顿的。这样,无论是买鱼,还是卖肉回来,往往都要在里面加上大量的辅料一起炖。久而久之,东北人便养成了一种吃炖菜的习惯。
东北菜作为一个菜系,它那特有的粗犷豪放和爽口而使每一个人过足了瘾,也征服了许多关里和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来了一次彻底革命,尤其是开放搞活以后,人口流动量一年比一年大起来,好多头脑精明的南方人到北方来做生意。这些到东北做生意的南方人不可能自己做菜吃,只能吃东北菜,而东北的炖菜又没有湘菜、川菜的辛辣,没有南方菜系的偏甜,很适合于各种人的口味,也随着那些商人带到了内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吃着东北炖菜长大的东北人,也和那味道浓郁的东北炖菜一样,表面上看并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又香又热,味道特别纯正鲜美!
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是什么意思呢?“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意味着过度的享受会带来不良后果。它寓意深远,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传递了人们对于节制与平衡的思考。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人们若是沉迷于过度享受,不加节制,那么最终可能会自食其果。我们可以从这个谚语中看到两个重要的观点。首先,它提醒我们要适度消费,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失去整体的利益。人们常常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若是过度追求,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财务的困境。其次,它也提示我们要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娱乐和消费等方面。只有保持适度的平衡,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和持续的幸福。
这个谚语所传递的信息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避免沉溺于高热量、高盐分或高糖分的食物。此外,在娱乐和消费方面,我们也需要自律,不盲目追求过度的享受,以免陷入经济困境或损害身心健康。
这个谚语在构思上也非常巧妙。通过将鲶鱼炖茄子与老爷子的悲剧联系起来,形象地揭示了过度追求享受的危害。这样的构思使得谚语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忆。
总而言之,“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句谚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节制与平衡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适度消费,保持节制的生活方式,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健康。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谚语所蕴含的智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过上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茄子背后的有趣故事你听过吗?01
在我老家,茄子叫落苏。
为什么叫落苏呢?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的父亲)有个瘸腿的儿子,吴王对他管教甚严,让他终日闭门攻读,不许出门半步。
有一天,吴王阖闾带了几个随从,去郊外打猎。有个家丁讨好公子,对公子说:"公子,今天天气晴好,大王又已出去打猎,何不去虎丘一游?"公子一听,正中下怀,便和家丁骑马出了城。
路上,有人叫卖:"卖茄子哦!卖茄子!"公子误会,听作"卖瘸子",这不是侮辱他这个瘸子吗?他很生气,要赶去抽打那个喊"卖瘸子"的人。家丁连忙劝阻,并对那卖茄子的人说:"你不要叫卖茄子啦!我家公子生气了。"那卖茄子的人听了莫名其妙,吴王的公子为什么不准我卖茄子呢?既然公子吩咐,为了避免麻烦,不叫卖就是了。
过了一会儿,他见主仆二人已经远去,又放开喉咙高喊: "卖茄子哦!卖茄子!"公子远远地隐约听见,气得脸色铁青, 调转马头,要赶回去找那个人。家丁苦苦劝阻:"公子,还是走吧!若回家晚了,让大王知道,岂不坏事?"公子觉得不无道理,就气呼呼地快马加鞭直奔虎丘而去。他也无心游耍, 早早地就回去了。
待到阖闾打猎满载而归,儿子便向父亲哭诉:"父王,今天儿臣在书房攻读,听得外面有人叫'卖瘸子',分明是在侮辱我,请父王拿他治罪。"吴王听罢大笑,说:"这是人家叫卖茄子,不是'卖瘸子'呀。茄子是一种蔬菜,怎么好不让人叫卖呢?"儿子说:"儿臣是个瘸子,听到叫卖茄子,怪刺耳的,觉得让人嘲笑,多不好听呀?"吴王一向对儿子宠爱有加,所以才从严管教,听了儿子的话,他觉得十分为难,但总得想个办法,以解儿子心头之结。
那天晚上,吴王去书房睡觉,发觉妃子的"孩子帽"上的两根流苏,很像要落下来的茄子。他不禁心中一动:"落下来的流苏—落苏!对,就把'茄子'改叫'落苏'吧!"于是,他让手下发布告示,告之天下百姓:今后一律将"茄子" 叫作"落苏"。
"落苏"就这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当然不是。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钱王有个儿子是瘸子,他厌恶"茄子"听起来像"瘸子",所以将茄子改名为落苏。
同样的故事桥段,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吴王儿子身上,另一个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钱王儿子身上,吴王跟钱王隔着一千多年呢!所以说,故事只是故事。但历史上,至少在唐代, 已经有人叫茄子为落苏了,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有记载。
仔细想一想,万物总有个由来。人们总不会平白无故叫落苏的吧?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吗?
其实,落苏与僧人有关。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僧人从印度带来了茄子、黄瓜、扁豆等蔬菜。渐渐地,这紫色的茄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唐代时,白色的茄子从暹罗(泰国)传入中国,它的味道比紫茄子更好。
比如,宋代文豪黄庭坚吃了朋友送来的白茄子之后,还特意写信给朋友:
"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
意思是说:你们家送来的白茄子,它的美味绝对胜过坝田里产的紫色的大胖落苏。
这烧熟的白茄子,颜色和状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酪酥"—由牛、羊、马等的乳精制而成的食品。因而,人们戏称茄子为"酪酥",口口相传,"酪酥"就变成了"酪苏" 或"落苏"。后来,不管是白茄子,还是紫茄子,在江浙人口,都叫"落苏"了。
02
茄子有紫皮的, 有白皮的, 有长条形的, 有椭圆形的—茄子的英文eggplant(译为"蛋果"),说明英国人最早吃到的茄子是椭圆形的,而且一开始他们把茄子当瓜果,我们的祖先也把茄子当瓜果,至今广东人仍叫茄子为矮瓜。
通常,在我们的印象中,茄子长得低矮,从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到枯萎死亡,它的一生不到一年时间。可有不少古文记载,摘茄子需要爬上梯子去摘。这是真的吗?
长在树上的茄子,是真的!是不是好神奇啊?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更神奇的:普通的茄子,在温室里享受"恒温恒湿"的特殊待遇,它不光个头能长到四米多, 而且寿命长,可以生长五到八年,不像露天的茄子那样,被风霜一打就枯萎。
古人看到茄子树都在南方,因为南方天气炎热,少有霜冻。
03
不管东西南北,茄子都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比如, 鲶鱼炖茄子,这是一道传统且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东北炖菜—用新鲜的鲶鱼和茄子一块炖制,鲶鱼和茄子混在一起, 鲶鱼肥而不腻,茄子鲜香味浓,荤素搭配得美美的。
这道菜是怎么来的?有这样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东北人名叫柳毅,他小时候家里穷,父亲为了生计只得远走他乡,只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多年后, 母亲操劳过度,撒手西去,只留下一句话,让他去寻找多年来杳无音讯的父亲。柳毅遵循母亲的遗言,一个人风餐露宿, 千里迢迢来到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才知道早在几年前父亲就去世了。走投无路的柳毅,在呼伦湖畔安顿了下来。
几年后,一位老人看柳毅忠厚老实,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有一天,老人想去看看女儿女婿。出门时临近中午,一路上烈日当头,到女儿家时,他已是汗流浃背了。
不巧,女婿柳毅干活还没回来。女儿暗自叹息,家里实在端不出什么像样的菜肴招待父亲,只好先招呼父亲喝茶。这时,柳毅回来了,见到岳父,格外高兴。他忙把刚从湖边抓来的一条鲶鱼交给妻子。妻子把鲶鱼收拾干净,准备炖时, 才发现这条鱼实在太小了,根本不够一家人吃。她低头看见从菜园摘回来的新鲜茄子,灵机一动,把茄子洗净,掰开,放进锅里,跟鲶鱼一起炖。
菜炖好了。妻子上菜时,面有难色,柳毅也神情尴尬地看着岳父。老人十分理解他们的处境,不但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反而安慰他们说:"这样的饭菜,很好嘛!"说完,他就夹起一块茄子放到嘴里,眼睛猛然睁大,面露惊讶之色。
"怎么了?"夫妻俩紧张起来。
老人乐呵呵地说:
"这鲶鱼里掺着茄子味儿,茄子里和着鲶鱼味,根本分不清哪是鲶鱼,哪是茄子;再喝上两口汤,嚼上一口喷香可口的玉米面饼子,那滋味简直就赛过了活神仙。"
夫妻俩各尝了一口,这用鲶鱼炖出来的茄子,味道确实鲜美。
一家人乐呵呵地吃饭。吃好了饭,老人连说:"撑死老爷子了,撑死老爷子了。"
从那以后,鲶鱼炖茄子成了女儿款待父亲的一道风味家常菜,并被柳毅的子孙们传播到了东北故里。
而呼伦湖畔,至今还广为流传这么一句话: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想吃一道鲶鱼炖茄子了?或者来一道鱼香茄子,还是肉末茄子、红烧茄段、擂茄子、蟠龙茄子、蒸茄子?赶紧向你家里的"厨神"点菜吧,记得把茄子的故事告诉他哦。
-
END
文:陆生作
图:《蔬菜有故事》插图、 *** 图片(侵删)
延伸阅读: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1、小鸡炖蘑菇
做法一
炖菜配料:
童子鸡750克-1000克,蘑菇(更好是东北的榛蘑)75克,葱白段2段,姜2片,香叶1片,干红辣椒3只,大料2只,酱油2茶勺(约10ml),料酒,盐1茶勺(约5ml),糖2茶勺(约10ml),食用油1汤勺(约15ml)。
*** 过程:
1.把童子鸡洗净,剁成小块,备用;
2.将蘑菇用温水浸泡半小时,洗净,备用;
3.热锅,放入少量油,油热后放入鸡块翻炒;
4.炒至鸡肉变白后,放入葱、姜、香叶、大料、干红辣椒一起爆炒出香味;
5.依次调入料酒、白糖、鸡精、酱油和盐,翻炒均匀;
6.加入能没过所有食物的水,大火烧沸后改中火,炖10分钟后放入蘑菇,再炖30-40分钟,汤汁收浓,正宗的小鸡炖蘑菇即成。
温馨提示:
1.蘑可用口蘑、片蘑、松蘑等;菇有冬菇、草菇、麻菇、香菇、金针菇等;
2.香菇上所附的杂质较多,一定要清洗干净;
3.多加点水放些粉丝就是小鸡炖蘑菇粉丝汤了。
小鸡炖蘑菇(做法二)
炖菜配料:
鸡腿六个,蘑菇(更好是东北的榛蘑),土豆,葱段,姜片,大料,盐,鸡精,料酒,老抽,食用油。
*** 过程:
1.把鸡腿切块用开水氽去血沫,备用;
2.将蘑菇用温水浸泡30分钟,洗净,备用;
3.炒锅热油,放入鸡块煸炒,炒至鸡肉变色放盐、料酒、大料、葱段、姜片、鸡精、老抽,翻炒一会儿;
4.加水没过鸡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十五分钟;
5.加入土豆和磨菇,把汤汗收干就可以了,小鸡炖蘑菇即成。
功效点评鸡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2.2%,比鸭肉、鹅肉、羊肉、猪肉高出1/3至一倍多,而脂肪含量只有1.8%,低于猪、牛、羊肉,只及猪肉的1/20,且多是不饱和脂肪酸。此外,鸡肉中还含有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E、烟酸、钙、磷、钾、钠、铁等多种营养素。中医认为,鸡肉性温味甘,有益气温中、补精填髓、补虚健胃、强筋健骨的功效。
2、鲶鱼炖茄子
东北有句俗话:“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
调料:大料、桂皮、干辣椒、葱姜蒜、啤酒、盐、糖、鸡精、胡椒粉
做法:
1、鲶鱼洗净剁成块,用盐和料酒腌10分钟,茄子切滚刀块
2、锅中烧油,炒香大料、桂皮再炒香葱姜蒜
3、将鲶鱼下锅炒
4、炒至鲶鱼表面完全变色后,将整瓶啤酒都倒入锅中
5、再加少量水没过鱼身,水开后加两个干辣椒,再加些姜片、蒜瓣和葱段
6、炖到汤汁奶白色,将茄子下锅,加盐、糖、鸡精、胡椒粉调味
7、炖至茄子软烂、汤汁浓稠即可出锅
8、一份香喷喷的鲶鱼炖茄子就做好了
3、猪肉炖粉条
原料:带皮的五花肉500克,粉条100克(要宽粉才好),葱,姜,花椒,大料,白糖,盐,味素
做法:
1、将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块。粉条用水发透,葱切段,姜切片。
2、锅里放油,下肉炒至变色,取出。
3、锅里放糖炒糖色,添汤,加入所有的调料和肉,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转小火炖至酥烂,再放入粉条炖至入味即可。
猪肉酸菜炖粉条(一)
材料:酸菜一包(我买真空包装的),带皮五花肉450克,粉条或粉丝(取多少量看个人对于这类食品的喜好了),水,姜,糖,盐,麻油,葱花适量,蒜泥,酱油适量。
做法:
1、大锅中倒入水,约9杯,五花肉稍冰硬一点,切成大薄片,放入锅中,与姜片煮至沸腾。转小火,捞去上面的浮沫,加入糖,继续煮约40分钟,直到肉片软烂。粉条泡温水至软备用。如果是用粉丝,记得要把长粉丝剪断才不会显得太长。
2、取出酸菜放入锅中同煮至再度沸腾,此时放进粉条或粉丝,煮10分钟左右,加入麻油拌匀,洒上葱花就能吃了。`
3、吃的时候可以附上一碟蒜泥酱油蘸肉片吃。
猪肉酸菜炖粉条(二)
原料:猪肋条肉(五花肉)(500克) 粉条(50克)
辅料:酸白菜(100克)
调料:植物油(30克) 花椒粉(3克) 八角(3克) 大葱(5克) 姜(5克) 盐(3克) 鸡精(1克)
*** 工艺
1. 五花肉用水煮到七八分熟,凉了切片备用;
2. 粉条用水泡软;
3. 酸菜切细丝;
4. 锅里加油烧热,放入花椒、大料先爆香;
5. 放入葱、姜呛锅,加入高汤,放盐调味;
6. 加入酸菜、粉条,开锅以后下肉片,炖熟
7. 起锅时放点鸡精即可。
工艺提示
1. 这个菜是炖的时间长些才好吃。
2. 如果爱吃猪血的可以放点猪血,味道更纯正。
4、萝卜炖牛肉
调料:大葱15克,姜15克,料酒10克,酱油10克,盐4克,味精2克,八角3克,花生油40克
做法:
1. 将萝卜、牛肉分别洗净,均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分别入沸水中略焯,捞出;
2. 锅内加油烧热,放大葱段、姜块、八角炸香,加入鲜汤、料酒、牛肉块,炖至熟烂;
3. 再放入萝卜块,烧开,撇去浮沫;
4. 待萝卜块熟烂,加入精盐、酱油、味精,拣出葱、姜、八角不要;
5. 再撇去浮抹,出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萝卜炖牛肉的 *** 要诀:本品需鲜汤约750克,使炖品口感更好。
5、排骨炖豆角
原料:排骨、豆角、土豆、葱姜蒜、料酒、老抽、鸡精、花椒、胡椒粉
做法:
1.排骨用开水烫去血水,撇去浮沫。
2.换一锅清水,放入焯好的排骨,放入八角,少量酱油,葱姜蒜少许,去腥味.
3.小火炖30分钟。待用.
4.豆角摘好,洗净;土豆切块。
5.把豆角炒到断生,放入土豆炒,再将炖好的排骨连汤放入炒勺里,和豆角一起炖。
6.10分钟后,放盐,少量鸡精,喜欢颜色深的再放一点酱油。继续炖15分钟。
温馨提示:
1.豆角不能直接煮,排骨和豆角开始要分开做。先炒豆角就把豆角炒到断生,待用,然后炖排骨,排骨小火炖30分把豆角放在锅里。
2.炖排骨的时候放少量酱油,不要先放盐,盐放久了肉会老。和豆角一起炖的时候再放盐。
3.炖排骨时候注意把浮沫撇干净。
4.现炖排骨,放八角、葱段、生姜适量,七成熟后加入豆角和酱油,并根据咸淡适量加盐。关键是炖排骨的火候,高压锅炖,易烂,建议采用。具体操作:水开后,放入排骨和调料,加压煮20分钟,然后加入豆角和酱油。这里所说的豆角,是鲜豆角。
6、羊肉炖酸菜
原料 羊肉炖酸菜 羊肉300G、酸菜半棵、酱油2汤匙、料酒1汤匙、盐适量、白胡椒粉少许、葱花、姜片、香菜末少许。
做法:
1、羊肉洗净切片,酸菜切丝。
2、把羊肉片放碗中加酱油,料酒,胡椒粉抓匀,腌制半刻。
3、锅中放入油,爆香葱姜,加入酸菜翻炒,然后加入足量水,煮开,
4、放入羊肉片,开锅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炖到羊肉熟软即可,调入盐,撒上香菜末。
7、狗肉炖豆腐
材料:白水煮过的狗肉300G,豆腐1块。葱段若干,小白菜叶7,8片。辣椒酱2汤匙,生抽1汤匙,盐1茶匙,白胡椒粉1/4。
做法:
1、油烧热,下少量葱段爆香。
2、加入辣椒酱煸一下,注入大量清水。
3、水沸后放入狗肉,和葱段,加生抽和胡椒粉,小火炖20分钟。
4、放入小白菜叶,再炖10分钟,撒入盐。
8、得莫利炖鱼
原料:草鱼、青鱼或鲤鱼,卤水豆腐一块,粉条一把,大白菜,五花肉数片,榛磨或香菇若干,土豆一到两个配料:青辣椒两个,小干红辣椒一定要有(怕辣可少放),葱一根,姜一块,蒜半头,盐,料酒,糖,酱油,花椒,八角,桂皮
*** *** :
1,过油。把鱼洗净,改刀,水控净,过油或旺火煎三四分钟。
2,调汤。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盐量;把葱切成段,不要切碎,这样可以增加整道菜的美感;姜切片,蒜去皮。把所有配料放在料理盆里,调匀。这时要把榛磨洗净,浸在水中。土豆切块备用。
3,炖鱼。鱼过油后,把多余的油倒出,调好的汤汁浇在鱼上,加五花肉;加开水,水量没过鱼身低于大勺边,旺火炖;水开三五分钟后调小火炖20分钟。注意水量不要太少,一是炖的时间长,二是后面还要粉条,粉条吃水。
4,加料。鱼入锅炖约25分钟后,加入粉条、土豆和榛磨,粉条不要紧贴锅底以免粘锅。10分钟后加入切成大片的豆腐、白菜,白菜可以整片放入,五六分钟后关火出锅。一定要用稍大一点的盆来盛,这样吃起来才够气氛。
“土榻围炉豆稭暖”说起这种带有朴素的粗糙感和强烈的生活气息的字眼,总免不了让我想起大学时期,和同窗夜宿村舍,一边坐在炕上取暖,一边吃着主人端来的一大盆鲶鱼炖茄子。鱼是老伯在河塘捉的,茄子是大娘自己种的,热气腾腾吃进嘴里,瞬时所有的感官都被暖化,香得差点咬了舌头。有道是:“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不免想,如此美味,撑死也值了!
主料
鲶鱼 1条
长茄子 2个
辅料
大葱 半根
干香菇 6朵
姜 1小块
大蒜 4瓣
枸杞子 10克
盐 1茶匙
做法
1.大葱切段,姜切片,干香菇泡发后去蒂洗净,沥干水分。
2.茄子去蒂,切成大小适中的滚刀块,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2分钟,至茄子块变软后取出。
3.鲶鱼切成5厘米宽的段,入沸水焯熟,撇去浮沫,捞出,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4.大火烧热炒锅中的油,放入蒜瓣、姜片煸炒出香味,再放入焯好的鲶鱼段,煸炒至鱼块变黄色。
5.放入微波好的茄子块,加入热水,水量以没过鱼段和茄子块为宜,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再加入葱段,转中火继续炖15分钟。
6.加入处理好的香菇和枸杞子,调入盐,继续炖10分钟即可。
小贴士
鲶鱼身上有黏液,放到沸水里焯好后,还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土榻围炉豆稭暖,荻帘当户布机鸣。解囊自取残编读,何处人间无短檠。
——宋·陆游
立秋以后,天气渐冷,一早一晚已有明显凉意,晚上不再适合吹空调,现在算不上深秋,但万物已经由繁荣转为萧索,民间老百姓讲究“吃在秋天”,夏季炎热,人们没有食欲,胃口不佳,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夏天失去的,要在秋天补回来,俗称“贴秋膘”,其实就是吃肉,蛋白质高的食物,炖鸡、炖鱼、炖羊肉、炖牛肉,瘦了当然要补,以肉贴膘,是更佳的选择,东北流行吃炖菜,从秋天一直吃到春天,东北炖菜有“四大天王”,小鸡炖蘑菇只能排第二。
“炖”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内,小火慢炖,能发挥出食材的精髓,还能把营养保留到极致,炖菜在东北比较流行,光花样足有十几种,羊肉、鱼、牛肉、茄子、土豆、小鸡、血肠、酸菜、排骨、冻豆腐、豆角、粉条,万物皆可炖,在东北人心中,炖菜有“四大天王”,也就是更受欢迎的4种炖菜,一起看看都有啥。
一、酸菜白肉血肠
酸菜在东北地区很是常见,特别流行,在很多家庭中,院子里都有一口酸菜缸,还有一块大石头,石头是压酸菜用的,酸菜含有乳酸菌,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菌,对肠胃有益处,不仅口感好,常吃对身体还有好处,酸爽过瘾,再搭配血肠和白肉。
白肉就是汆熟的五花肉,血肠是牛羊猪的血液,掺上肉和调味品,灌成血肠,煮熟切开,酸菜白肉血肠,汤汁酸爽,酸菜脆口,白肉肥而不腻,血肠鲜美细嫩,炖上一大锅热乎乎的,营养都在里面了,酸菜白肉也叫“杀猪菜”,越是到年底的时候,越是流行这道菜。
二、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偏家常的炖菜,就这简单的食材,甚至比大酒店炖的都好吃,主要源于食材好,1-2年的走地鸡,呈现散养状态,以虫、菜为食,几乎不吃饲料,肉质不发柴,嚼着很有韧性,特别好吃,老百姓称之为“笨鸡”,如果圈养的肯定不好吃,肉质发柴,就行吃棉花一样。
炖鸡的过程中,还要抓一把榛蘑,榛蘑的卖相不好看,但是味道却出奇的棒,炖煮的小鸡,加了榛蘑以后,会变得非常鲜美,榛蘑自带一股蘑菇清香味,具有开胃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两样食材搭配在一起,任谁也抵抗不了,太香了。
三、猪肉炖粉条
粉条是红薯粉条,自己种的大白菜,五花肉别切太大块,太大了会腻口,熟悉的感觉,家乡的味道,肉香四溢、咸鲜味美,百吃不厌,很家常的一道菜,做法简单,容易上手,猪肉炖粉条,除了在东北的知名度高,在其他北方地区,也同样大受欢迎。
把五花肉煎成微黄色,渗出油脂,放入白菜炒一炒,加水炖煮,放生抽、冰糖、辣椒、花椒、八角来提味,不爱吃辣的可以不放辣椒,炖煮十来分钟,先放入白菜,再放入粉条,接下来粉条会吸收油汤汁的精华,变得饱满起来,用这道菜下饭,再合适不过了。
四、鲶鱼炖茄子
“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也透露了一个事情,这道菜真好吃,新鲜的鲶鱼屠宰干净,和茄子炖煮在一起,茄子吸收了鲶鱼的香味,鲶鱼吸收了茄子的香味,相辅相成,茄子鲜香味美,鲶鱼肥而不腻,荤素搭配,菜之美味。
鲶鱼下锅之前,一定要用料酒腌一腌,去除鱼腥味,茄子不建议切,可以手撕成长条,大火烧热,放入大料、桂皮、葱姜蒜炒香,接着加水,放入打花刀的鲶鱼,炖至汤汁奶白色,再调味即可。
除了以上四种炖菜以外,还有很多种,其实叫“炖菜二十大天王”,都没有问题,排骨炖豆角、得莫利炖肉、茄子炖豆角、铁锅炖大鹅、大丰收等,很多人喜欢把东北炖菜,说成东北乱炖,其实这样理解不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物质匮乏,才相继有了炖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炖菜反而吃得不怎么勤快,如果东北朋友用炖菜款待你,也不要生气,入乡随俗,就是更好的选择。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大兴安岭常见冷水名鱼五罗中胡罗最小,更大的一拃多长,适合酱烧或干炸。哲罗最常见,一二斤的居多,各种炖法都好吃,炖出的哲罗鱼肉嫩而不面,滑而不腻。
当今大兴安岭常见冷水名鱼还有细鳞、重唇、导子、华子、鲇鱼、牛尾巴啷、狗鱼、鲤鱼、鲫鱼等。细鳞鱼体形呈筒状、头部扁平、鳞小,细鳞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水质稍有污染,就会导致细鳞鱼的死亡。那些终年栖息于山涧溪流的群体,个体就较小,体色较暗,人们称它“山细鳞”;那些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细鳞鱼个体较大,体色也十分鲜艳,人们称它“江细鳞”。细鳞鱼肉质十分细嫩,鱼卵是珍贵的补品,在清朝时期被誉为“贡鱼”。 据说此鱼出水即死,两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自溶,所以外地人很难品尝到细鳞鱼的美味。
过去上不了席的嘎牙子、泥鳅、老头鱼、柳根子、川丁子等现都价格不菲。
大兴安岭人吃鱼有“鲤鱼头,鲇鱼尾,鳊花肚子,重唇嘴”之说,这些鱼的部位是鱼中极品。又有“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之说。柳根子,学名拉氏鳗,川丁子,学名蛇鮈,鱼都不大,干炸、酱焖都可以,现在是地方名吃。老头鱼过去没人爱吃,它头大嘴大,咬钩死,钓鱼时老头鱼爱咬钩,鱼漂动得厉害,常常以为上了大鱼,拉起来一看,却是老头鱼,让人扫兴。现在老头鱼也身价百倍,去头扒皮,肉白细鲜嫩,或炒或炖,香鲜滑嫩,饭店里是价格昂贵的大菜。
东北,你真是太太太太太好吃了作者/大狗
责编/晨夕
一入深秋,北方就开始变得特别难熬。
最早供暖的地方得九月底,最晚的差不多已经十一月。
而没有暖气的日子,真的是做啥事都得畏手畏脚。
这段等暖气的日子就得靠炖菜,大老爷们都喜欢亲自下厨,家里有的都一锅乱炖,趁着那热乎劲赶紧下嘴,一身的暖和。
到了后来,外面寒冬腊月的零下二三十度咱也不用管,反正家里有暖气,套件短袖就很自在。
不过炖菜还是少不了的。
那么最有名的炖菜是啥?
人们总会之一时间想到那个名字土土又霸气的——“猪肉炖粉条”,仿佛就是东北招牌菜。其实东北好吃的,可不止这一个。
东北四大炖
猪肉炖粉条
最为著名的一道炖菜,可以说是炖菜的代表。
肥瘦相间的大块前腿肉,在铁锅里煮出了紧实又软滑的口感;
锅里下一把优质粉条,撕几片大白菜叶子,充分吸收着猪肉浓汤的精华。
这时候上一碗饭,先嚼一口肉,然后连菜带汤扒拉到口中,炖菜的魅力在口中散发的淋漓尽致。
小鸡炖蘑菇
这道菜哪儿都能做,但哪儿都做不出东北那滋味。
普通的鸡不行,得是村里人家自养的小笨鸡,才能有那股特殊的鸡肉香气。
肉质紧嫩细滑的小笨鸡,配着东北的山头大宝贝榛蘑一起炖煮,那滋味是普通饲料肉鸡无法比拟的。
鲶鱼炖茄子
如果你生在东北,一定听过一句顺口溜——“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
连老爷子都吃的停不下来,这鲶鱼得多好吃??
鲶鱼一般是当地渔民冰钓上来的,肥而不腻,肉质鲜美。
而茄子则有极强的入味能力,绵糯的口感在炖煮时充分吸收着鲶鱼的每一寸精华。
这一勺子浇在米饭上,别说老爷子了,我一小姑娘得吃多少碗才满足???
排骨炖油豆角
黑土地的特产除了广为人知的木耳松茸,还有一样宝贝。
颜色翠绿,肉质肥美、口感软嫩、无老丝卡牙缝,堪称黑吉辽大地上的极品好物,我们亲切的称之“油豆角”。
之所以“油”,是因为有着如油涂抹过一般的滋润光滑,吃起来也有一股奇妙的油香味儿。
若是和猪肉、排骨、土豆、南瓜等等食材,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我的更爱是豆角排骨,豆角中和了猪肉的油腻,反之给予一种清爽感,每次回家一定会让妈妈做一道。
有些伙伴在外地菜馆不知道吃的正不正宗,教你一个鉴别真假东北菜的 *** ,就是看看它装菜的盆子有没有你的脸大。
锅包肉
在东北美食界,除了四大炖之外,还有一道菜独得恩宠。
这道菜起源于哈尔滨,扬名于东三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法式糖浆风情软炸香猪排”。
嗯?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锅包肉呀老哥!
炸的香脆的表皮里其实裹着松软弹牙的猪里脊肉;
外面裹着一层醋和姜混合后的酱汁,淡淡的酸香味席卷着鼻腔。
(GIF)
酱汁像水一样薄薄地覆在表面,口感轻盈。咬起来酥松,香气扑鼻。
一个人能吃一整盘,别跟我抢!
溜肉段
你想在东北找一道和锅包肉齐名的菜,还真的很难。
不过带你去东北的学校单位各大食堂,此菜一定是遭头号哄抢的品种。
它有一个666的名字——溜肉段。
在东北,锅包肉名堂挺多,老式新式要分,老式又得分为鲜咸口或酸甜口,新式锅包肉则还有番口味和柠檬味。
但溜肉段,纵观黑吉辽,百年间口味做法基本一致。
也就配菜略微改改,乍一看颇有“风动我不动,山摇我不摇”的味道。
用鲁菜最传统的“溜”,先炸后挂浆,再入锅复炸。
溜过的里脊肉段,得立马和着呛辣的青椒爆炒;
伴着一股烟火气,快速撒点白胡椒粉末,再来点醋;
之后就闻得那胡椒和醋交织出一股子直愣愣的冲味儿,那真勾得人口水上涌,舌头也不由得“支棱”起来。
东北饭包
一盘溜肉段下去,估计就饱了,不过还可以留着肚子来个东北“饭包”解解肉的腻味儿。
东北饭包,也就是用菜叶把米饭和酱料、菜包进去一起吃。
沙沙糯糯的土豆是标配,米饭一定要东北的大米,其他的菜就看你喜欢。
自家炒的鸡蛋酱带着鸡蛋的浓醇和鲜到微腥的酱香,可以作内陷也可以蘸着吃。
各种食材囊括在这个饭包里面,一口下去,能感觉10多种食材的本味在嘴里迸发。
烤冷面
“老板,冷面,加鸡蛋加香肠,不加香菜多放洋葱,酸甜酱”,这可以说是东北草根美食界的伟大发明之一。
冷面用铁板烘熟,加鸡蛋,两面压制,倒醋洒糖刷酱,撒上洋葱香菜,
干净利落的切段盛碗戳上竹签,你就可以捧着全世界的爱走了。
面皮软糯的口感带着香气,吃的时候丝丝分明。
东北大拉皮
东北大拉皮也是解馋时候最不容错过的小吃。
滑溜的拉皮,看着简单,做法却复杂,据说师傅忙活一上午也就能拉那么几碗。
师傅麻溜的给新鲜蔬菜切丝,再来点麻酱辣椒香菜点缀。
必须吸溜吸溜地吃,才能充分体验它的口感柔韧,酱香滋味。
拉皮在嘴上弹爽的口感,伴着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感觉每根拉皮吃起来都很满足!
冻梨冻柿
还有些入冬后东北的特有美味,南方人表示不可思议!
花盖梨、白梨或苹果梨,冻过之后它就变黑了。
趴在热炕上,从带冰的水中拎出一个冻梨,
这黑乎乎软趴趴的东西能有多好吃?
别说,你想尝到这美味还得有点功夫。
牙齿先在梨上嗑一个小洞,然后轻轻吸一口。
最美妙的事情来了来了!!!
一瞬间,梨子的汁水顺着喉咙,变成一条冰冰凉凉的小瀑布下到胃里。
再稍微用力的吸一口,它的果肉就“滋”的一下都跑进了嘴里。
那种杂着一点冰霜的甜味,绵密而又清爽,味道化在嘴里久久不散。
冬季三九天的冻柿子更好吃,躲在屋里看外面天寒地冻,烤着火炉吃着冻柿子。
冻柿子汁水充足,冰凌琼浆。
待里面的果肉渐渐变软,拎出来蒂儿朝上装在碗里,揭开蒂盖用小勺子蒯着吃,还有几个脆脆的“小舌头”,满肚子的甜。
最后,东北冬天的铁栏杆是甜的,我小时候在东北和小伙伴们都尝过。
东北菜虽然没有南方的精致,但粗犷的操作手法搭配着东北人的奇思妙想,造就了这些在寒冷季节让人倍感幸福的美味。
不能犹豫了,今年我就决定去东北过冬了!
作者/大狗
东北美食:鲶鱼炖茄子豆腐 鲶鱼炖茄子,是东北名菜“四大炖”之一(之三是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东北民间有“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之说,极言其味美之意。 将鱼洗净开膛去内脏,鲶鱼无鳞,但生命力极强,身体非常粘滑,收拾要费一番功夫哈。
将锅中放适量食油烧热,下姜片、蒜片、干辣椒、花椒炒香,放一袋香其酱翻炒,然后将鱼逐条放入,加十三香、糖、醋、酒,盖锅闷一下,再放开水没过鱼,放适量盐,橘皮,盖锅,大火烧开中火炖一会再小火。10分钟后放茄子、豆腐再炖10分钟,放蒜末和香菜末,出锅。
鱼肉鲜嫩,茄子豆腐味道浓郁,口感软滑,最适合老年人食用。